篇一:10、杨氏之子(学生版)
2016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科第三单元导学案 课题10、杨氏之子两课时 备课人:周 舟 班级 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_____ 日期_______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让学生通过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教学难点】
理解古文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它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人家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语言幽默,且浅显易懂,是学习文言文一块很好的敲门砖。但对于文言文,我们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如何读通、读懂文言句子,感悟言外之意,体会杨氏之子的对答之巧,进一步说,让我们的孩子喜欢上文言文,那是更加困难。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去理解文章,去感悟文中人物的语言。
【预习导航】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熟读到背诵。
2、借助书中的注释和工具书,
(1)、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情?
(2)、逐字逐句地理解课文。
【预习检测】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文章主要讲了杨家小儿才( )岁,是个( )的孩子。有一天,孔君平来杨家( )。父亲不在,()用()招待( )。孔君平逗他说:“( )是你家的水果”。杨家小儿马上回答说:“没听说( )是先生您家的鸟呀!”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揭题入学,解读文言
1、解释课题意思(生齐说并写下来)
2、这样说,我该是“刘氏之女”,你该是什么呢?
3、从题目上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用古代语言写成的文章,我们把它叫做古文或者文言文。
二、初步感知,读出韵味
1、请大家自由朗读全文,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往学习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2、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3、指名读第一句,进行朗读指导。
4、学生看着大屏幕上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自由练读。
5、生字词抽查。
【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并家听。
2、再读本课课文两遍。
第二课时
一、理解字词,读懂故事
同学们,多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古文的方法,但是要想深入、准确地理解字词、句子的意思还得借助于课后的注释。
1、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这篇古文用现代的话说一说,谁先来说?
第一句:梁国有户姓杨的人家,孩子才九岁,很聪明。
(解释“梁国”:一个地方,在现代的河南商丘一带。板书“惠”字,指导书写。)
第二句: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孩子叫出来。
这里省略很多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可能是谁呼儿出,为什么要呼儿出,会怎么呼? 第三句:杨氏子为他摆设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
第四句:孔君平指着杨梅让杨氏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孔君平为什么要指着杨梅和杨氏之子说“此是君家果”?孔说这句话的用意是? 第五句: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啊。”
什么是“应声”?
“未闻”是什么意思?(“耳闻目睹”、“百闻不如一见”中的“闻”都是“听到”的意思。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2、串讲故事
二、合作交流,感受机智
1、为何杨氏之子不直接反驳“孔雀是夫子家禽”而要加上“未闻”二字。
2、比较句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雀是夫子家禽?
3、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4、如果访问的不是孔君平,而是黄秋白,那杨氏之子该怎么回答了?
总结:是啊,杨氏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又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多巧妙的回答!
三、想象拓展 感悟人物
(1)听到孩子的回答,孔君平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出示“写一写”)
(2)引读中心句
面对如此机智的回答,孔君平不得不承认:梁国杨氏子,——。
面对如此巧妙的回答,我们也不得不赞叹:梁国杨氏子,——。
【板书:甚聪惠】
(3)注释中解释:惠同慧,那么在古代,惠还有其他的意思,比如温顺、仁爱、善良、好处等,看看杨氏子的表现,你觉得他还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
四、总结学法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古文,你能回忆一下我们都采用了哪些方法吗? 师总结: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多读。
【课堂检测】
1、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 对话的意思是:
(2)对话巧妙极了,巧妙在何处?
【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学评。
2、预习第11课。
【板书设计】
10、杨氏之子
杨氏子 杨梅
孔君平 孔雀甚聪惠
篇二:杨氏之子听课反思蔡建华
《杨氏之子》听课反思
紫金镇小学蔡建华
很有幸听了彭腾燕老师的《杨氏之子》一课,受益匪浅。
一直以来不知道文言文怎么上的我,对这节课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这节课上的是如此的
生动、有趣让人印象深刻。整节课环环相扣,轻松自然。80分钟的课我觉得是那么的短暂
至今令我回味无穷。脑海里又不觉浮现出那节课的画面——
一、态度谦和。
彭老师给十来岁的孩子们上课,课堂里时而掌声,时而笑声。丝毫没有紧张的气氛。通过
于老师自我介绍,让学生谈谈对自己的评价,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这个老教师的距离。朴素
的着装,没有丝毫粉饰自己的痕迹。整节课于老师都是面带微笑,他就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
人!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位老师,平时特别注意着装打扮,对她的一条牛仔裤记忆犹新。可惜
那节课上的是什么我忘了。记得那节课和我一样好奇的眼神都在数老师牛仔裤上绣着有几个
小人。可见,课上的好不好不是通过外表来吸引学生的,而是自己的气质。彭老师的确是我
们值得尊敬的老师。
二、基本功扎实。看到彭老师好多讲课视频,他的每节课都是让学生和自己一起板书课题。一板一眼,一
笔一划,每一个字老师都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写,哪一笔该长,哪一笔该短。看着他书写着漂
亮规范课题,真让我无地自容。以前我以为已经是五、六年级的学生了,生字是自学的不必
指导。如果课文题目里没有生字,就更不要求学生书写题目了。今天看来彭老师给我上了一
堂课,语文一定要从基本功抓起,从每一个字学起。平时我都不敢往黑板上写字,自己看着
自己写的字都觉得难看,更可气的是自己平时懒得练字。现在想来每天要求学生书写要美观、
规范。自己的字呢?于老师说的好“语文就是简简单单:读、写。”我今后一定要多练字,
否则还会在学生面前出丑呢。
三、不断启发。
通过一个“聪”字的结构,彭老师启发学生杨修聪明在哪,很是智慧。通过对“果有
杨梅”、“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分析让学生去体会总结杨修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还
有他声情并茂的朗读和背诵。让学生看着自己的表情,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彭老师的
这节课始终没有离开文本。并没有用到过多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而是注重读。让学生自
己读,老师范读,来不断的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意思,来启发学生思路的打开。正所谓“书读
百遍,其义自见”。
四、轻松的氛围。
创设一个轻松的上课氛围是每个老师梦想,可惜往往事与愿违。尤其是给陌生的学生上
课,不免有些紧张。看彭老师多么从容,一上课就和学生聊天,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她风
趣幽默的语言一下子也让学生放松了下来。同学们都已经知道杨氏之子“甚聪慧”,彭老师
也把自己的学生的夸奖一番。如果表现好的学生姓赵,彭老师就表他是“赵氏之子”、如果
姓田,就表扬她姓田是“田氏之子”。而且他们都“甚聪慧”、“甚甚聪慧”。学生听到老师在
夸自己和杨修一样聪明,多开心呀!看来课堂激励不必拿物质来奖励,精神鼓励更为有效呀!
五、注重练笔。
课堂练笔是彭老师授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正如他所说“语文的重中之重就是读、写。”
会读了,还得会写。把《杨氏之子》改写成小故事,即能达到对文章透彻理解的目的,更重
要的提高了写作能力。
我自己平时上课除了上写作课让学生写写外,阅读课很少让学生练笔,怪不得学生一遇
到写作文就无从写起,即使会说也不会写,不知如何表达。我还怨天尤人的给自己找借口:
“农村的孩子表达能力就是不如城市的孩子。”于老师的课让我深深的反省——只有平时多练笔,才会熟能生巧。
六、游刃有余。
游刃有余这种境界是老师精心备课做前提的。我发现整节课,彭老师根本没看过课本,老师早就把文章背过了。
我想起自己曾经上过的一节很失败的课。那天由于是订正试卷,所以就没备课。自己想:那点题怎么我也会做,不用备课。没想到,那天校长、主任推门听课。结果,紧张的我从第一道题讲到最后一道题,没有重点没有主次。学生会的我也讲,不会的我也讲,既浪费了时间,也没什么效果。彭老师的课给我敲响了警钟:只要走进教室都是有备而来,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这是彭老师提出的语文教学观点。是的,每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上的简简单单,学生的收获多多益善。听了于老师的课,让我豁然开朗,是彭老师的课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篇三:五年级语文期末综合复习题
五年级语文期末综合复习题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2分) 一、读拼音,写字、词。(3分)
rǎnxièè yuánjǐ lianɡ 渲 煤 耗 支
二、下列各组词语中,带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船艄(xiāo) 咆(páo)哮 抽噎(yē) B.胆怯(qiè) 狞(nínɡ)笑 妒忌(jì) C.调(diào)度 莞(ɡuǎn)尔一笑低吟(yín) D.破绽(zhàn) 咀嚼(jiáo)襟(jīn)飘带舞 三、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字的一组是( )(3分)
A.面不改色精神抖擞 美仑美奂杯水车薪 B.雪中送炭严阵已待 神机妙算同心胁力 C.迫不急待完璧归赵 敛声屏气深情厚谊 D.目不暇接手疾眼快 负荆请罪奄奄一息 四、用 “心”字组词,然后填空。(2分)
我们青少年应该向社会献一片( ),对自己的父母应有( ),对朋友要( 学习上要( )。
五、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2分)
A.河南省的人口是我国最多的省份。
B.我们尽管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进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C.我这次考试的成绩不是很理想。 D.火车缓缓地慢慢驶出车站。
六、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4分) 1.《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出自宋朝刘禹锡写的词《浪淘沙》。 (3.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 )
,))
4.《水浒传》描写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他们个性鲜明,有及时雨宋江、智多星林冲、 黑旋风李逵等。 ()
七、本学期我们积累了很多描写人物的词语,请按要求填写各写两个。(3分)
描写人物动作的:、 ;描写人物外貌的:、 ; 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 。 八、根据提示,写句子,完成填空。(6分)
1.张鹏沉迷于网络世界,一回到家就上网玩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看到同学退步,请你用一句名言警句劝劝他。你会说:“ 。”
2.著名诗人泰戈尔,曾表明自己为创造美好生活而默默奉献的名言是: 。
3.最近的天气阴晴不定,上午还是艳阳高照,下午就乌云密布。这真是 九、填空。(3分)
本学期我们围绕《走进信息世界》开展了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通过活动,我了解到了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有、 ,现在我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且更加方便快捷,有、。在第二板块中,我还学会了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我研究主题是 。 十、语文实践(3分)
第16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广州举行。作为东道主的我们一定为这一盛事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请你拟一条标语来宣传本届亚运会吧。。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杨氏之子》,回答下面问题。(10分)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 《》 。(2分) 2.“诣”用音序查字法应查(1分)
3.“闻”在字典中的意思有:A.听见B.听见的事情、消息C.用鼻子嗅。在文中,“闻”的解释是( ),请选择另一个意思组词()。(2分)
4.请用“(2分) 5.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3分)
。
二、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作答(20分)
①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着街边的商店一家一家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有的说没有,有的嫌他在捣乱,都不爱搭理他。
②天快黑了,第29家商店的店主: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热烈 热情)地接待了男孩。他笑眯眯地问男孩:“你买上帝干嘛?”男孩流着泪告诉老人,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是叔叔帕特普鲁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奇怪 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他就会好的。
③老人听完眼睛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老人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说:“ ”
④邦迪喜出望外地将饮料抱在怀里,兴(xīnɡ xìnɡ)冲冲地回到了医院。一进病房 他就开心地嚷道 叔叔 我把上帝买回来了您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⑤几天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特普鲁进行会诊。他们采用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普鲁的病。
⑥帕特普鲁出院时,院方告诉他,有个老人帮他把钱付清了,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人花重金请来的。他原来是某公司的董事长,退休后开了家商店打发时光。
⑦帕特普鲁听后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人,可老人不在,出国旅游去了。后来帕特普鲁接到了老人的一封信,信中说:“您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福了。为了救您,他拿着1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感谢上帝,是他挽救了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1.请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分) 2.请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咨询() 理睬() 养育() 拯救( ) 3.在第②、④自然段中用“√”选出括号内恰当的词语、正确的读音。(3分) 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2分)
喜出望外: 5.给第④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2分) 6.在短文中第③自然段的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语言。(2分) 7.读完本文,请你简单地谈谈对“真正的上帝”的理解。(2分)
。 8.文中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动?为什么?(3分)
。第三部分:习作(35分)
根据下列提示与要求完成一篇400字左右的习作。
提示: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的事情。只要留心观察,就算是司空见惯的寻常小事,你也会有发现其不平常的一面。请你选择自己所见、所闻的一件小事,完成一篇习作。
要求:1.题目自拟,并将题目抄正在作文格上。2.将小事写清楚,并写出自己不平常的发现或思考。3.书写端正,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杨氏之子作文400字》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1475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