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作文大全 > 满分作文 > 石壕吏记叙文作文800字 正文

石壕吏记叙文作文800字

2017-03-23 05:41:28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把杜甫的《石壕吏》改写成记叙文

—— 精彩导读 ————————————

作文要求:把杜甫的《石壕吏》改写成记叙文。

原诗: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原稿:

石壕吏

天色已经晚了,诗人风尘仆仆的赶路,错过了旅店,来到了一个叫石壕村的小村庄。今天晚上,诗人只有投宿在石壕村了。

投宿的那户人家只有一对年迈的老人、他们的寡媳和尚未断奶的小孙孙。

夜深了,突然传来了急促的打门声,有人在门外粗暴的吆喝着:“开门!快开门!”老翁和老妇人慌忙起身,慌乱之中,老翁爬过屋后的短墙逃出村去。老妇人战战兢兢的打开了门。

外面的几个差吏闯了进来,四处搜寻,恶狠狠地对老妇人说:“官府有令,你家还要再征派一个男子去当兵。把人交出来!”老妇人哭哭啼啼,悲苦地说:“屋里实在没有人了。我有三个儿子,都去戍守邺城了。一个儿子写了封信回来,还有音讯,其他两个儿子都战死了。活着的人苟且偷生罢了,死去的人就这样长久地离开了人世。家里再也没有别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小孙子,他的母亲还在,只是进进出出已经没有一件完整的衣裙了。我虽然年老体弱,还能给你们煮饭洗衣,请求跟你们一起回去,还来得及去应付河阳的差役,为士兵们烧好早饭。”随着一阵嘈杂,老妇人被抓走了。

夜沉沉的,四周一片寂静。可诗人仿佛还听到低低的哭泣声。诗人一夜未眠,天蒙蒙亮时,他起身与房东告别,只看到那老翁孤零零地在叹息。

学生互评:

夏康:我觉得文章里有些词语的运用还是很形象的,“风尘仆仆”、“哭哭啼啼”、“苟且偷生”,能表现出当时人物的状态。整篇文章的语言,改写得还是比较恰当的,表达比较流畅。

戴莹月:我觉得读这篇文章,就像是在读古诗翻译。作者把原来的诗句按照顺序一句句的翻译了一遍。虽然是很通顺,但我认为这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改写。好象全文的内容都被诗歌局限住了。

娄诗雨:这是一首叙事诗,是有一定情节的。诗歌里有人物的对话、有动作描写。改写时,作者写到了这些,结尾的时候还有一些环境描写。但是,总的感觉好象有点蜻蜓点水,关键的几个地方写得不够。

教师诊断:

原稿从主题思想上看,是忠于诗歌原作的;从内容上看,能利用诗歌提供的材料,做到结构完整,清楚地交代记叙要素;语言也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把诗歌语言写成记叙性散文的语句。初步达到了改写的基本要求。但存在的不足也很明显。 病因:

被诗歌约束了想象,局限于对诗句进行加工,没有发挥合理的联想;内容上显得较为贫乏;语言描写突出不了人物的性格。老妇人的哭诉只是按照原诗的句子进行了翻译,对差吏的凶狠残暴刻画地不够;另外,这篇是以诗人的见闻为主要内容,但除了开头和结尾部分,对诗人的交代不够清楚。

修改稿:

石壕吏

这是战乱的岁月。暮色笼罩着一个边远僻静的村落——石壕村。诗人杜甫从洛阳向华州赶路。这一天,天色已经昏暗,诗人错过了旅店,只好投宿在石壕村。 房东是一对年迈的老人,还有他们的寡媳和尚未断奶的小孙子。他们衣着破旧,面黄肌瘦。

一天的劳累奔波,诗人和衣而卧,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约莫二更时分,一阵犬吠,村中突然纷乱起来,粗暴的叫喊声、急促的打门声……越来越近了。诗人被惊醒了,借着惨淡的月光向外窥看,原来差吏又来抓壮丁了。房东一家吓得心惊胆战。老翁慌忙披上一件破褂,匆匆爬过屋后的一堵断墙,向村外逃去。老妇人战战兢兢,颤抖着去开门。

“砰——”的一声,门还没有开,就被差吏一脚踢开,只听道差吏粗野地吼道:“你家男人呢?你家还要再征派一个男子去当兵。把人交出来!”老妇人苦苦哀求道:“长官,我家有三个儿子都去戍守邺城了。新近一个儿子写了封信回来说,两个

兄弟都战死了。哎,我担心他的幸免也难保全啊!官爷,可怜可怜我这个老婆子吧……屋里实在没有人了!”

“哇——”孩子的啼哭声突然响起来了。

“你还说没人!这孩子哪儿来的!他的父母呢?你敢欺骗官府!” 差吏吆喝着,挥动皮鞭往里闯。

老妇人眼看哀求无用,哽咽着说:“我的媳妇失去了丈夫,带着还在吃奶的孩子艰难度日,连一件穿得出去的衣服也没有了。孤儿寡母,可怎么过啊?你们实在要人,就把我这个老婆子拉去顶差吧,我随你们去,也许还来得及赶到军队烧早饭。”

差吏们骂骂咧咧地把老妇人带出了院子。在惨淡的月光下,老妇人回头望望自己破旧的茅屋,掩面而去。孩子的啼哭声一阵阵传来,令人肝肠寸断。

夜深了,小小村庄万籁俱寂。诗人一夜无眠,他的耳边仿佛仍然回响着老妇人凄惨的哭诉声。天蒙蒙亮,诗人收拾好衣服和悄然回家的老翁告别。面对这令人心碎的现实,诗人还能用什么样的话语安慰这痛苦万分的老人,只能长叹一声,放了几两碎银在老人的身边,然后离开。他的身影慢慢消失在萧索的村路上。 简评:

修改稿注意到了原稿的不足,进行了修正。在内容上进行了必要的增补,如背景的交代、差吏抓人的情景、人物神态的刻画、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这些情节的展示不但忠实于原作的主题,而且使诗歌中营造的意境得到充分的展示。人物的性格和语言比较统一,一些细节描写,如孩子的啼哭声、门被踢开的情景、老妇人被抓走时满腹心酸的回望等,都很好的体现了诗歌原作中的主题,把统治阶级的残酷暴虐,人民水深火热的痛苦,表现得非常突出。

所以,从主题表现的深刻,内容的充实、语言的准确流畅来看,修改稿比原稿有了很大的进步。

教师指点:如何进行诗歌改写

改写是以原著为依据,适当改变原作的体裁、结构、表现手法等的一种写作方式。改写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各种文体、语体、人称、结构、表现手法的特殊作用和相互关系,学会应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同一内容,加深对原作的理解。它对提高我们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很有效的。尽管改写只是根据别人现成的文章来

写,不像其他文章那样固有创造性,但改写仍有可供发挥才华的天地,在语言的运用、材料的组织以及对各种文体的掌握方面,还是有练习价值的。通常的诗歌改写是把叙事诗改写成叙事散文。

改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主题方面,要对原作进行认真品味,透彻理解。对原作的思想内容不作改动,改写成散文后,仍要体现原诗的基本精神,不改变诗歌的主题思想。 第二、在内容方面,要注意到诗歌与叙事散文的区别。诗歌的语言比较精练,语句跳跃性较大,在人物刻画、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上受的限制较大。而叙事散文可以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对人物进行细致刻画,对环境进行具体描写。情节可以充分展开,人物的性格可以在情节发展中逐步凸现出来。所以,如果不根据原诗加以想象,适当补充一些情节,就会使改写后的叙事散文显得枯燥无味。只有在充分运用诗歌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发挥合理的想象,增补必要的描写,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

第三、在语言方面,要注意诗歌和叙事散文不同的文体特点。用现代汉语来改写古代诗歌,不是翻译文言文,不必句句都紧扣原诗,只要能表达原意就行了。为了叙述的方便,有时候还可以改变人称进行写作。诗歌中的语言为了符合文体需要,常常会省略一些句子的内容,语言顺序比较自由,还会有互文见义等修辞手法的使用,在改写时叙事散文时,都要一一改过来,使语言符合叙事散文呢的语言要求。

总之,把诗歌改写成叙事散文,要注意诗歌和叙事散文之间的区别。在上面所谈的几个方面多加注意,不断练习,一定能写出好的作文来。

篇二:高一作文训练系列之叙事类记叙文写作

谈记叙文写作的情节处理

影响记叙文优劣好差的因素固然很多,其中对材料的安排、情节的处理却是写好记叙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要想写好记叙文就不能不考虑情节这个要素。“情节”是事情的变化和经过,在记叙文里是由记叙的材料组合构建而成,所以在谈材料的安排、情节的处理之前,必须保证我们所用的材料都是经过我们精心筛选和提炼过的,全都是能够服从于我们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的。在这个条件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我们高中学生在写作记叙文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考虑材料的安排、情节的处理呢?

一、当考虑对整篇文章作巧妙的构思,巧妙的构思可以使情节凝练。王愿坚为了揭示“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就是我们的红军能够战胜各种困难最终走向胜利的根本原因这个主题,于是设计了一位战士,一个阴雨天气里,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保存并献给前方部队“七根火柴”这样的一个相对单纯的故事来实现其创作意图的,这不仅简练,而且行文也很轻巧,这就是“以小见大”的艺术构思的妙用。《七根火材》虽然是小说,但从构思技巧这个角度上看,与记叙文的构思道理是完全相通的,对于我们中学来说,撰写长篇巨制的可能不大,一般作文字数也就只在800—1200之间,所以这种构思技巧对我们极为实用,所以,我主张同学们能够到小说里去学习吸收记叙文的构思方法,尤其是那些短篇小说,他们往往要在“咫尺之间见万里河山”,这就迫使作家必须在构思上费心思、想办法。我们的作文要真正做到言

简意赅、简短情长,不在构思上费功夫是不能实现的,尤其是选取什么样的表现角度、截取什么样的生活片段、确定什么样的切入点等等,构思巧拙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行文的状态和情节的呈现以致整篇文章的成败,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写小说,这都是必须面对且无可回避的问题。这是我们面对任何一个作文题都必须首先解决好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决不仅仅是个技巧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写作者的写作观念与思维品格的问题。

二、当考虑对材料做合理的安排,合理的安排可以使情节生姿。这里的“安排”一是指记叙顺序的合理安排,另一个是指文章情节的合理架构。对记叙的材料我们可以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如杜甫的《石壕吏》从“暮投石壕村”直至“天明登前途”,叙述了一夜之间发生的事情,秩序井然;也可以按照故事发生发展的阶段安排,如《曹刿论战》就是按照战前、战时、战后为序组织材料的,“步步精详。著著奇妙”;如果遇到地点跨度较大、涉及范围较广的记叙内容,我们不妨考虑按照事情发展地点的转换进行安排。不过为了防止平铺直叙的机械呆板,或依样画葫芦安式的准事照搬,必须充分发挥我们剪裁运化的能动性,写作时除了要学会“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的整理加工,还应当根据占有材料的特点考虑到倒叙、插叙、补叙等的合理运用。像鲁迅的《祝福》就把祥林嫂的死安排在开头,然后运用回忆追叙的方法叙述她一生的遭遇,这样就把跨越几十年的事情压缩在短短的两天之内呈

现出来。再比如鲁迅的《故乡》中写到少年时的闰土时,就运用了插叙的方法,通过插叙很巧妙的凸现了故乡二十年来的变化。这些记叙方运用得合理,不仅可以使文章行文简洁、结构紧凑,有时还能造成悬念,创设波澜,增大文章容量,有效的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再说文章情节的合理架构。记叙文固然与小说不同,它所写人或事都是现实生活中所本有的,不像小说多是出于虚构,所以一般情况下很少会遇到如何创设故事、架构情节的问题,但有时在保证文章真实性基础上适当的艺术加工还是必要的,比如,误会、巧合、陡转、意外、设伏笔、造悬念、欲擒故纵、遇河架桥、双线交叉等等,运用得机巧灵活,不仅自己行文方便,如鱼得水,进退收纵自由,更能使文章情节生动曲折,富有波澜,增强读者阅读兴趣。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与技巧,有两个必须掌握:一不要让别人能够明显的察觉到你方法技巧运用的痕迹;二不管什么样的方法技巧,运用之后都必须让人感到一切尽在情理之中。[newpage]

三、当考虑对情节作恰当的描写,恰当的描写可以使情节感人。这里的描写主要指对采用的材料不止作粗线条的记叙,还要注意对情节推进过程涉及到的一些细部作深入细致的描绘刻画,它可能是事情进展中的某些细节,或是特定情境之中人物情感的流露,或是人物心理不自觉的外在表现。写记叙文对人或事常常采用粗线条的勾勒或作列举式的概叙,这就像电影里的大全景,视野开阔,轮廓清晰,情节推进速度快,节奏感强。但在一

些关键处,我们的叙写就得细一些,慢一些,就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以精雕细刻展示人或物的面貌,以慢节奏造成对读者的强烈印象,比如阿累的《一面》通过写与鲁迅的邂逅得到鲁迅先生的特别关照,以此来表现鲁迅先生对青年尤其是进步青年的关心爱护。在我选书、购书,与鲁迅的赠书过程中,作者三次对鲁迅先生肖像做了刻意的描写,并对自己伴随着事情的发展而产生的心理活动作了细致的描写,这些细致的描写与那些对事情发展过程中的外部环境描写不同,它属于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一面》因为有了“我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鞠了一个?半躬?”“厚实的纸张,清晰的字迹,相当厚的一大本书,拿在手里,有一种怪舒服的感觉。”“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受到身上受到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这些描写,文章的情节具体生动了,内容也变得丰厚了,于是也就更为感人了。

不过,不要以为关注细节就是笔触细腻,不厌其烦、不分主次详略的一味浓墨重彩的精描细绘,对情节的描写,即使是一些细节的描写,也要力求简约、干净、利落,同样要遵循“小投资大收益”的原则,且看《水浒》里写“武松打虎”那一节,武松来到景阳岗上只见眼前有“一座破庙”,作者对呈现在武松面前的庙宇只下一个“破”字进行描写,然而就这一个“破”字,会刺激我们作出多少的想象和联想呀,这其中又补出多少作者没有形之于文字的情节呀。写记叙文时,对情节的描写该当作怎样处理,从

这两个例子当中我们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只有具体生动而又简约丰蕴的情节,才是感人的。

四、当考虑对情节作必要的议论,必要的议论可以使情节出色。“让事实说话”是新闻、通讯的写作原则,其实让具体、生动、逼真、巧妙的叙述来彰显人物的个性、揭示事情的本质、传达我们的意图,也应该是优秀的记叙文所应该具有的品格。但有时在记叙过程中,必要且适当的议论却可以起到画龙点睛,化平淡浅近为神奇的艺术效果。比如契诃夫的《一个官员的死》里叙述了主人公一次在戏院里看戏在一位大官员面前打了一个喷嚏竟至于恐惧致死的故事。作者在做了必要的叙述之后,发了这样的一通议论:“诸君看得明白,他大喷嚏了。不管是谁,也不管是在什么地方,打喷嚏总归是不犯禁的。乡下人固然打喷嚏,巡官也一样打喷嚏,就连枢密顾问官有时也要打喷嚏。大家都打喷嚏。”这个议论说明打喷嚏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在任何地方任何人身上都会发生的,就是这样一件极其偶然,极其平常,更可以说是极其琐碎的事情,一经议论,就把事情的意义生和作品的主题发开去了,以此揭露了当时俄罗斯官场的黑暗和森严。在什么时候议论,怎样议论,这要根据行文的方便和写作的意图而定,(当然,这里的所谓议论,也包含着抒情在里面的),像《谁是最可爱的人》、《藤野先生》等,都是叙中有议,以议辅叙的典范。不过,必须记住:在记叙文里,议论的安插一定要自然,议论的内容一定要精当,议论永远都只是一个辅助的角色。

篇三:石壕吏作文

石壕吏

重庆市大足县雍溪中学 2008级7班 刘强

傍晚将近,落日的余辉照射着这个凄苦的世界。秋风夹带着丝丝寒气削砍着干枯的树木,使得树上仅存的几片枯叶也打着旋飘了下来。一只乌鸦飞过,发出“呱呱”的叫声,骀荡在这个沉寂的村庄上空,久久不散??

这时,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敲开了一扇门,开门的是一个枯瘦如柴的老妇人。她满头白发,脸上沟壑纵横,衣服破烂不堪。当她得知这个人是来投宿的时候,忧郁无光的眼中增添了一丝迟疑,短暂的犹豫后,她迅速将年轻人拉进了屋里,旋即关上了房门。

屋里十分简陋:一在行破旧的桌子,一支桌腿下还垫着好几块大小不一的石块以保持桌子的平衡;一把同样破旧的椅子斜靠在墙壁上;一张窄小的床摆在一个墙角里,床垫是用干草铺的,“被子”单薄得似一张纸,让人情不自禁想到“布衾多年冷似铁”的句。还有一扇紧闭的门,不时传出婴儿的哭闹声。

过了不久,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老头子闻声越墙而逃,慌乱中,这个投宿的年轻人在老妪的指点下钻到了堆满杂物的床脚。

老妪惊慌地打开屋门,两个官吏模样的人立刻冲了进来,一边用凌厉的目光环视四周,一边厉声喝道:“老婆子,你家的拿人哪里去了?”老妪被吓坏了,颤抖着声音说:“官爷,我们家哪里还有可以打仗的男人啊?我的三个儿子都已经戍守邺城。一个儿子前不久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在前线打仗死了??”老妇人泣不成声了。“哭什么?打仗还有不死人的?你家男人哪去了?”官吏怒斥着。“没??没了??老头子早没了。”小夫人的声音细若游丝。

不巧的是,此时紧闭的里屋里传出婴孩“哇哇”的哭声。两个官吏一把推开老妇往里迈,一面恶狠狠地骂:“你个死老婆子!这屋里藏的什么?”老妇踉跄一步抢在官吏前头,堵在房门前央告说:“两位官爷,求你们高抬贵手啊!这是我的小孙孙。可怜的孩子,刚刚没有了父亲,他的妈妈因为孩子太小没有改嫁。她进进出出没有一件完好的衣裳。就求求你们别进去了??”官吏“呸”了一声,“哐啷”一声撞开了里屋的门,眼见一位衣不蔽体的妇人坐在床头嘤嘤地哭。

“老子可不管那么多了,今天你总得给我交出个人来!要不然??”官吏咆哮着,扬了扬明晃晃的刀。“可别怪我无情啊!”老妪由于着,满脸的皱纹颤动着,老泪纵横。她咬咬牙:“那就把我带走吧。虽然我不能打仗,但还可以为士兵们做饭。趁这时还早,我们赶紧上路吧。??”老人的话淹没在官吏的推搡和呵斥里??

夜也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空气里弥漫着悲怆的声音,是哭声!是凄楚的哀鸣!第二天清晨,投宿的年轻人就要离开这个在一夜之间经历了风雨的小屋。告别时,他看到的是老头子红肿的双眼??

指导老师:兰华辉

评语: 丰富的想像、生动的写景、畅达的语言显示了小作者不凡的写作功底。


石壕吏记叙文作文800字》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1402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石壕吏记叙文作文800字
相关文章
  • 石壕吏记叙文作文800字

    把杜甫的《石壕吏》改写成记叙文——精彩导读————————————作文要求:把杜甫的《石壕吏》改写成记叙文。原诗: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