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淄博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 正文

淄博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

2017-03-17 06:39:02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淄博市数字化校园建设指导方案

一、建设目标

数字化校园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校园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和教育活动进行数字化改造而构建的信息化环境。数字化校园建设要以促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建设目标如下:

实现校园环境数字化改造。要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基础设施(网络、终端、教室等)、资源(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学习、教学、研究、管理、生活等)的数字化。

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拓展现实校园的时空维度,实现各种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建设网络应用环境,实现校园宽带网络全接入、全覆盖;促进优质数字资源的建设、应用和共享,每个班级都享受到优质数字资源;打造网络学习空间,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网络连通。

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流业务的融合,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支持学校服务与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改变师生交流方式,培养师生信息化生存能力,实现师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建设原则

总体设计,分步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应总体规划,整体设计,相互协调,分步实施,要放在一个区域及更大范围内进行战略思考。要充分依托教育云公共服务,提升学校信息化能力。 以人为本,服务学习。数字化校园建设应以师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构建最为优化的信息化学习和教学环境,为每一个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 应用引领,创新教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应贯彻应用驱动的原则,从学校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应用需求出发,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并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目标,突出学校在教和学方面的应用创新,打造特色鲜明的数字化校园。

有效链接,协同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有开放意识,全新思维,要加强与其他学校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三、建设模式

随着云计算、云架构、云终端等新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校园也应根据学校规模、办学特色、技术支持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而建设。根据我市各类中小学校实际,可以分为两类模式,供各区县和学校在规划、建设时参考。

模式一:学校的“班班通”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教室、校园安全监控等终端设备直接通过交换机接入区域教育网络。学校各类应用和教育资源存储通过区域教育网集中实现。适用于办学规模较小、计算机终端数在200台以内的学校。

模式二:学校建有相对独立的校园网络,并与区域教育网络互通。学校网络中心设备齐全,能较好地实现学校数字化应用服务。学校各类应用和教育资源一部分部署在学校网络中心,满足学校个性化应用需要,另一部分部署在区域教育信息中心,共同支撑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应用。适用于办学规模较大、计算机终端数在200台以上的学校。

四、建设内容

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师生发展、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基础设施和保障机制。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分阶段、有重点地整体推进。

(一)师生发展

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要突出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环境下创新教学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

1.学生发展

(1)学习态度与思想意识

具有正确的信息意识,能够准确评价信息,对运用技术持积极态度;

具有利用技术进行创新性学习的意识;

具有利用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

(2)学习方式与技能

能利用网络获取、储存、评价、加工和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

能利用各种媒体终端和技术工具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应用新技术解决问题;

能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社会责任

能安全、合法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尊重知识产权;

能理解与技术相关的道德、文化和社会问题;

掌握网络基本礼仪,学做合格的数字化公民。

2.教师发展

(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

能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具有主动引导学生利用技术进行学习与生活的意识与态度;

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与研究的意识;

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与态度。

(2)教学理念、方法与技能

能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

能利用网络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记录和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

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能利用网络与学生、家长、同事、学科专家等进行交流;

能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3)社会责任

能安全、合法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尊重知识产权;

能向学生示范并传授与信息技术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伦理道德观念;

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全体学生平等地享有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掌握网络基本礼仪,学做合格的数字化公民,并能引导他人学做合格的数字化公民; 尊重信息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力。

(二)应用服务

应用服务是基于软件应用系统提供的信息化服务,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窗口,是实现学校教学、学习、管理、教研、生活等教育活动信息化的重要保障。应用服务体系建议采用“云服务”建设模式,支持各种教育教学业务信息通畅、高速互访和有效整合。

1.教学应用服务

教学应用服务是指支持教师备课、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各种教学活动开展的信息化服务,建设要求如下:

提供电子备课服务,支持教师开展网络协同备课;

提供网络教学服务,支持教师开展网络教学;

提供网络学习服务,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提供在线学习评估服务,支持教师对学生开展在线测评和评价管理;

提供远程实时授课服务,支持师生开展同步课堂教学。

2.管理应用服务

管理应用服务是指支持学校教务、行政、资产、人事等各种教育管理活动开展的信息化服务,建设要求如下:

提供数字行政管理服务,支持学校高效开展文件流转、知识共享、信息发布、公文审批等政务活动,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

提供数字教务管理服务,支持学校高效开展排课、选课、评课、成绩采集等教务活动; 提供电子档案袋管理服务,支持学生成长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记录和存储;

提供数字图书管理服务,支持学校高效管理各种数字图书资源;

提供设备资产管理服务,支持学校高效管理各类设备和资产;

提供数字财务管理服务,支持学校高效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监督和控制。

3.教研应用服务

教研应用服务是指支持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等相关活动开展的信息化服务,建设要求如下: 提供教研网络社区服务,支持教师在线互动、交流、资源分享、案例研讨等;

提供教研数字资源服务,支持教师自主学习和协作研究;

提供跨校区域交流和评价服务,支持校际教师间远程评课互动;

提供跨校区域协同备课服务,支持校际教师间协同设计教案和课件;

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档案袋服务,为教师个性化发展提供指导;

提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服务,包括培训、考核与认证。

4.生活应用服务

生活应用服务是指支持广大师生享受学校生活和文化的信息化服务,建设要求如下: 提供数字家校互通服务,支持家长与学校进行便捷的沟通交流;

提供数字课外学习支持服务,支持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

提供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播服务,支持学生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

提供数字化社会公共服务,向社会开放学校的教育资源,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5.统一认证与门户服务

统一认证与门户服务是指支持全局统一用户管理与认证,提供综合信息集成环境的信息化服务,建设要求如下:

提供全局统一的用户管理和用户认证服务,支持用户安全、便捷的应用各种信息服务; 提供单点登录服务,支持用户一次登录即可在有效期间内访问任何已授权的应用系统; 提供综合信息门户服务,支持用户个性化设置各种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

(三)数字资源

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是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和条件。随着教育需求的改变与技术的进步,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呈现出“群建共享”“学教并重”“生成性资源”等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数字化校园建设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并广泛引进各种优质资源和应用服务。建设要求如下:

结合区域特性和本校特色,建设校本课程资源,并通过多种渠道与外部共享;

重视教学过程中各种生成性资源(讨论、试题、笔记等)的积累与应用;

建设微课程、公开课等视频资源,促进名师课堂的网络传播,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

积累建设与学生成长档案袋互通的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和研究性学习的个性化资源,形成学生成长记录数据资源库;

建设数字图书资源,支持师生开展数字阅读;

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和保护资源版权。

(四)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为校园信息化应用服务提供硬件和网络支持。要充分发

挥现有基础设施设备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方面进行创新性探索。

1.校园网络

校园网络是在学校范围内,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建设要求如下:

(1)能覆盖到学校的每个教学、活动和办公场所,并保证全校师生安全、方便地接入互联网,实现有线无线网络无缝覆盖;

(2)网络带宽要满足日常教学和办公的正常需要,能支持高峰期的群体并发访问,保证正常的访问速度;

(3)实现互联网、校园广播网、校园电视网、校园安防网等多网融合;

(4)实现单线路或多线路宽带接入互联网;

(5)学校接入的控制点,要配备良好的网络安全系统,有效隔离不良信息。

2.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数据汇集而形成的集成应用环境,是各种业务的提供中心,是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交换的中心。建设要求如下:

(1)鼓励学校利用区域教育信息中心的数据或电信运营商的数据,学校新建数据中心要进行科学论证和规划;

(2)提倡应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服务器虚拟化管理和应用;

(3)要重视数据中心的绿色化,减低能耗,节约成本;

(4)要配有专业的网络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维护,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3.教师用终端

(1)专任教师用计算机达到人手一台;

(2)每个办公场所配备适量计算机,满足正常的管理业务的需要;

(3)在学校的公共空间配置合适的公用终端,如大屏幕电视、触控一体计算机等。

4.计算机网络教室

计算机网络教室主要用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可以用于其它学科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语言听说训练、在线考试、教师培训、电子阅览室、学生课余时间上网等,建设要求如下:

(1)计算机教室的建设数量应以满足学校正常教学需要为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小学每15个班、中学每12个班建有一个计算机教室,计算机数量按最大班额配备;

(2)计算机教室管理软件要提供教室管理系统功能,教师机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对各终端的实时监控、管理、屏幕广播、师生互动交流等;

(3)配备数字化语音产品要具备高音质、低噪音、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语音清晰自然,无延迟、断裂现象。

5.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是在传统教室中通过增配计算机、投影机(交互电子白板或触控一体机)、数字视频展示台、中央控制系统、音响等多媒体设备而形成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要求如下:

(1)每个班级配备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根据班级容量和教学需要选择配置规格,实现“班班通”;

(2)每个学校至少建有1个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公用多媒体报告厅;

(3)各学科专用教室、实验室等功能教室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4)具有多媒体资源展示、即时反馈等交互功能,能接入互联网,能满足各学科课堂多媒体教学的需要;

(5)具备智能型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实现教室内主要电子设备的集中控制;

(6)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自带数字学习终端到学校学习,学校提供方便的网络接入、电源充

电、储存管理等使用配套服务。

6.其他数字化环境

其他数字化环境是指除了学校经常用到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以外的各种信息化环境。这些数字化环境不一定都要单独建设专用场所或教室,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在已有的教室内通过增添设备或软件,实现其应有的功能,建设要求如下:

(1)建有增加智能录制和播出设备的智能录播教室;

(2)建有学生用电脑作品制作室。设备含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打印机、扫描仪等;

(3)建有机器人实验室,设备含计算机、机器人及配套场地;

(4)建设校园数字广播系统,及时传播校园资讯;

(5)建设数字化校园电视台,丰富和传播校园文化;

(6)建设数字化校园安全防护系统,保障师生人身和校园财产的安全;

(7)建设数字探究实验室,鼓励学生开展科学探究,体验探究过程;

(8)建设校园一卡通系统,便利广大师生的校园生活。

(五)保障机制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持续推进和创新发展离不开相关机制的保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建设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完善。

1.组织架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领导; 设立学校教育技术中心,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教师队伍;

区域电教机构应参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指导工作,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有序进行。

2.信息化领导力建设

学校领导应具备较强的信息化意识,把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当作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学校领导应具备良好的信息化决策与规划的能力,确定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与主要内容;

学校领导应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组织与管理能力,创设有利于信息化应用和发展的条件和氛围,制定有效的保障制度;

学校领导应具备良好的学校信息化评价能力,能使用多种方法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

3.人员培训

凡符合条件的在任教师全部参加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并达到合格要求; 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业务部门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培训服务;

学校积极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各种培训,提高教职员工的教育技术能力。

4.资金投入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运维的经费应列支专项资金,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 硬件、软件(含资源)和培训的经费投入比例合理,不能过于关注硬件投入,要加大应用和培训方面的经费投入。

5.制度建设

建立完备的数字化校园管理规章;

建立学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和制度,鼓励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携手共建优质的、个性化的校本资源库;

制定鼓励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激励政策,落实信息化教学的常规化和创新实践研究。

篇二:临淄区校园安全电子档案建设流程

临淄区校园安全电子档案建设流程

一、前言

为进一步规范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安全档案建设工作,加快、加强校园安全档案现代化进程,使校园安全档案更条理、更及时,特在全区推行校园安全电子档案建设。本电子档案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3号令(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将校园安全管理分为12个模块,各个模块档案需由校园安全管理员协调各个科室完成。 二、工作规范

1、模块档案建设说明:每个模块分为2个文件夹,2个文件。需要建档的内容为(以8-安全教育为例),首先将责任人信息填好:

工作职责文件为:该模块档案建设的职责要求及需有的档案材料。 相关制度、通知文件夹:存放上级有关该模块的制度、

文件通知和本单位有关该模块的工作制度。

工作记录文件夹中存放:相对于上级通知所完成的工作(方案、总结、过程性材料(领导讲话稿、图片等));本单位有关此方面的安全应急预案。

2、上级文件通知的记录:以2013-11-28日关于转发《淄博市教育系统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为例

将通知存在文件通知文件夹———在文件通知工作日志中记录(如上图)———将文件命名为:3-关于转发《淄博市教育系统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将文件复制到8-安全教育文件夹的相关制度、通知文件夹中———在工作记录中建立新文件夹命名为:3-关于转发《淄博市教育系统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在新文件夹中记录学校相应的方案、工作总结、过程性材料(会议、图片等资料)。 3、 有关几个模块建档的说明。

课堂教学安全、功能室安全、公寓安全、饮食安全、校舍安全等安全材料需根据要求,协调相应管理人员将应急预案等工作记录储存好。

篇三:淄博市中小学学生外出集体活动申报审批表

淄博市中小学学生外出集体活动申报审批表


淄博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0981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淄博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
相关文章
  • 淄博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

    淄博市数字化校园建设指导方案一、建设目标数字化校园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校园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和教育活动进行数字化改造而构建的信息化环境。数字化校园建设要以促进...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