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正文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2017-02-27 05:48:2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目录

一、 实习的目的与要求·················3 二、 实习内容和任务···················3 三、 实习组织与时间安排················3

1.实习组织······················3 2.时间安排·······················4 四、 实习仪器和技术规范················5 五、 具体实施及相关技术要求·············5

1.全站仪检验·····················5 2.一级导线测量···················6 3.经纬仪水平角检测················7 4.水准仪i角检验··················7 六、 踏勘选点及控制测量················9

1.踏勘选点控制网构建···············9 2.水准测量·····················10 3.导线测量·····················13 七、 实习总结······················16 八、 附录·························19

一、实习的目的与要求

1、

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动手能力。

2、

熟悉掌握大地测量仪器(精密水准仪、精密光学经纬仪全站仪)的使用。

3、

掌握城市等级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方法。

4、

掌握大地控制网(平面、高程)的设计、布设和观测及外业数据处理。

5、

掌握大地控制测量(平面、高程)控制网,内业数据数据和成果平差计算。

6、

了解和掌握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计算机软件应用。

二、实习内容和任务

1、 2、 3、 4、 5、

全站仪的加常数、竖角指标差检验和其他常规性检验。 水平角方向法多测回观测。

城市一级导线测量(全站仪三维导线,采用三角高程)。 二等水准测量(含水准仪i角的检验及其他常规检验)。 以上每项内容的工作的工作量由指导老师具体安排。

三、实习组织与时间安排

1、 实习组织

实习组织工作由课程主讲教师全面负责,每班配备2名教师担任实习指导工作。每班分为六个实习小组,每组5~6人,设组长1人。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全组全组的实习分工和仪器管理。

2、 实习时间安排

7月5日:前往实习基地,熟悉实习地点的人文和地理环境。 7月6日:高程控制网(附和水准路线)野外勘测、选点及埋点。 7月7、8、9日:高程控制测量:二等精密水准测量。 7月10日:平面控制网(导线网)野外选点及埋点。

7月11、12、13、14日:平面控制测量:四等或一级导线网测

量。

四、实习仪器和技术规范

1、

实习测量仪器

全站仪1台,棱镜2个,脚架3个,2m钢尺2把,记录板1块,DSZ2水准仪1台,铟瓦尺1对,尺垫1对。

2、

测量规范

1)《城市测量规范》

2)《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五、具体实施及相关技术要求

1、全站仪的检验

1).视准轴垂直于横轴的检验:对一个与仪器同高的目标用竖丝盘左、盘

右观测2测回,读水平度盘读数,分别计算视准轴误差2c,并取平均值。

2).竖盘指标差检验:对一明显目标,用横丝盘左、盘右观测2测回,读

垂直度盘天顶距,分别计算竖盘指标差,并取平均值。J2级仪器指标差变化容许值为15”。

3).测距仪加常数检验:按教材测距仪加常数简易测定方法检验。 4).成果:检验报告,内容包括:采用的检验方法、观测数据、检验结果

及结论。

2、一级导线测量

1).选点:假定一固定点作为起始点,选出一条约4~6km(导线边边长小

于300m条)的附合导线。导线点选在公路上的,点应选在道路路边,不得将点选在道路中间,以免发生安全事故。点位确定后,应根据要求埋设混凝土桩点、或打入刚标志点,按规范要求埋设,用油漆做标记并编号,并画出导线略图和点之记图。

2).观测:在导线的起点选一起始方向,并按实际方位假定起始方位角,

观测连接角。转折角采用测回法。没人观测不少于5个测站。

3).技术要求:主要技术指标及限差如下:

(1).导线转折角观测测回数:j2级仪器2测回; (2).导线边长的测距测量测两次,每次读四个读数;

4).导线计算:外业观测结束后,应对手簿进行全面检查,保证观测成果满足要求。然后利用导线计算表计算各点坐标。

5).成果:导线观测原始记录手簿;导线示意图(内容包括:每条导线边长的水平距离、转折角、方位角闭合差、导线全长闭合差); 3、经纬仪水平角观测 表2:

4. 1).精密水准仪i角检验:测量前首先对水准仪进行常规性检验。其中水准

仪的i角检验为必检项目,检验后因及时写出实验报告,i角不得大于20”。

检验原理图:

注解:

1、 在J1和J2处,分别以四个不同的仪器高度进行观测A、B,并按照表格要求

进行填写。

2、 测量中,有一个常数ρ=(180/3.14159)*60*60=206265,它是把角度化为弧

度时的一个常数,在测量误差推算时经常要用到。换句话说当一个角度有1秒的误差时,206265米长的距离上垂直于方向线的误差是1米,这个1米是这么得来的:半径为206265米,其1秒所对应的弧长为L=R*弧度,即L=206265*(1”/206265)=1米!相对于如此大的半径,弧长可认为是直线,即如上所说,垂直于方向线的距离是1米。通过这个常数,我们可以很快的计算出由于i角在L米距离上引起的误差是多大,比如i角是5秒,在水平距离是1000米上,引起的误差是

=5(秒)*(1000米

/206265”)=0.024米=24毫米,这对于现场计算误差有很大的帮助! 3、 i角的计算原理是:利用了三角形的中线定理, 理论HA-HB=HBA,在J1处测

得数值,由于i角引起了误差,产生了在A尺读出HA+?,在B尺读出HB+2?,则高差HBA1’= (HA+?)- (HB+2?)=HA-HB-?= HBA-?;在J2处测得数值,由于i角引起了误差,产生了在A尺读出HA+2?,在B尺读出HB+?,则高差HBA2’=( HA+2?)- (HB+?)=HA-HB+?= HBA+?;HBA1’- HBA2’= (HBA-?)-(HBA+?)=-2?。如此可以计

篇二:控制测量学实习报告

目录

前 言

一、实的习目与内容????????????????1

二、 实习任务与要求????????????????1

三、技术细则???????????????????2

四 实习组织与安排????????????????2

五、实习仪器??????????????????4

六、小组成员??????????????????5

七、实习时间???????????????????5

第一章 测区选点

一、测区地理位置????????????????5

二、选点要求??????????????????5

三、导线布设??????????????????5

第二章 高程控制测量

一、测量设备??????????????????6

二、测量方法??????????????????6

三、水准测量原理????????????????6

四、仪器的检校?????????????????6

五、实习中数据检验要求?????????????7

六、水准仪的使用????????????????8

七、测量过程??????????????????8

第三章 平面导线控制测量

一、测量设备??????????????????9

二、测量方法??????????????????9

三、水平角观测原理???????????????9

四、使用全站仪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9

五、测量过程??????????????????10

第四章 实习存在的问题????????????11

第五章 实习感想????????????????11 一 实习日志??????????????????11

二 实习体验??????????????????12 附表:河南理工大学新校区校园坐标

导线测量计算表

水准测量计算表

前言

大地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大量的实际操作。大地测量教学与生产实习,是整个大地测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习,对观测、记录、计算等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具有真实、准确、细致、及时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通过实习,增强个人工作的责任感,培养关心集体、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

一、实的习目与内容

一、实习应加强以下方面的训练

1)巩固和加深对大地测量课程的理解,熟悉并掌握大地测量内外业的作业程序;

2)培养苦练基本功的良好风气,在测、记、算等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

3)学会对某一测绘工程的组织、实施;

4)学会对规范、资料的应用;

5)人事大地测量的科学性、艰苦性、重要性,培养良好的专业品质和职业道德;

6)培养独立解决大地测量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方案

1)平面控制测量

2)高程控制测量

三、实习内容

1)导线外业观测

2)三等水准外业观测

3)导线网平差

4)三等水准测量平差

5)实习总结

二 实习任务与要求

在教师的指导下,实习分组进行,每个小组与个人都应完成以下任务。

一 导线测量

1.小组任务及要求

① 共同完成一台全站仪的检验

②共同完成每个测站的所有观测与记录内容

③一起应分工携带,照管落实到人。

2.个人任务与要求

①完成测区的导线网设计

②完成一条闭合导线的外业观测、记录

③完成一份完整的导线网平差计算

二、高程控制测量

1.小组任务及要求

①共同完成水准仪、水准尺的检验与校正

②完成一条三等闭合水准路线观测

③小组对仪器应分工携带,照管落实到人

2,、个人任务与要求

①采用光学测微法,完成一条三等闭合水准路线的观测,提交一份合格的成果,并负责记录、检测、整理完整的成果。

②完成水准网内业平差计算。

三 技术细则

(一)仪器检验

全站仪的检验

1、光电照准系统共轴性与平行性的检验。

2、测试频率的检验。

3、照准误差和幅相误差的检验

4、仪器内部符合精度的检验。

5、仪器测程和反射棱镜性能的测试。

6、周期误差的测定。

7、加常数和乘常数的测定。

8、仪器外部符合精度的检验。

9、电源电压对测距影响的测试,

水准仪和水准尺的检验

1、水准仪的检验

①圆水准器正确性的检验。

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相互关系的检验。

2、 水准标尺的检验

水准标尺圆水准器的检验。

水准尺分划面弯曲差的检验。

一对水准尺零点差的检验。

水准标尺每米分划线真长的检验。

(二)水准测量观测

作业中应遵守如下规定:

1、采用光学测微法读数,水准路线皆进行往返观测。

2、找出倾斜螺旋的标准位置(零值)。用胶布做上记号,以便观测中迅速整平气泡。

3、设站测量时,需打伞遮仪器,迁站时应罩上白色仪器罩。

4、观测中每站前后标尺到仪器的距离用测绳测定,尽量保持相等。

5、每站观测按“后前前后”的程序进行。

6、一个测段中测站数应为偶数,由往测改为返测时,两根水准尺互换位置。

7、没战整置仪器时,三个脚架应交错安放,使其中两个角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而第三个脚交替放在路线左侧或右侧。一般习惯于在第三脚上扎红布条。

8、同一个测站前后视距在观测时,不应两次调焦。倾斜螺旋均应保持旋进,使气泡精确重合再读数。每测完一站,迁到下一站之前,要把倾斜螺旋转到下一标准位置上(置零)。

(三)三等水准测量观测限差

1、每站视线长度,前后测距离,累积差,视线高度的规定见下表:

篇三: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2)

学 院: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

专 业:测绘工程

姓 名: 陈良明

班 级:1002602

学 号:20

方案名称:控制测量实习

指导老师:鄢志辉

1.概述

1.1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2)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E级GPS网、二级导线和二等水准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

(3)熟悉水准仪、GPS、全站仪、水准仪的工作原理。

1.2实习地点、时间

本次实习的地点位于益阳市,从华天大酒店开始沿康复路至迎宾路交点,向北至团圆路交点,以这三个点构成一个闭合圈。时间从2013年9月1日至2013年9月29日

1.3实习组织和安排

本次实习总共35人,在老师指导下分成5个大组,每组7人,我们所在的是第四组。所领仪器如下:

工具包1个(内含:记录板1块,2m 小钢尺2把,锤子1把);

全站仪(包括电池、充电器)1台,棱镜箱2个,脚架3个;

水准仪(带脚架)1台,水准尺1对,尺垫2个。

自备:钢钉(水泥钉),油漆,铅笔、小刀等文具用品。

1.4实习任务

根据大地测量技术设计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 网方案——E级GPS控制网,充分体现布网的高精度和便利性,进一步完成二级导线和二等水准的测量任务,保证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实习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控制网各点坐标及高程 ,导线观测记录成果表,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表,二等水准外业测量记录表。

1.5执行规范

(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GBT12898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一、二级导线测量规范》

2.测区概况

2.1地形条件

测区地势高低起伏明显,路况良好,视野开阔,便于选点和后续的测量工作。

2.2气候条件

市境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境内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具有气温总体偏高、冬暖夏凉明显、降水年年偏丰、7月多雨成灾、日照普遍偏少,春寒阴雨突出等特征。年平均气温16.1℃—16..9℃。

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施测

3.1首级网

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方法建立该地区GPS平面控制网,等级为E级。

3.2 GPS网的布设原则

GPS选点要求:

1.点位的选择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

2.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固,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

3.点位应视野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坪高度角应大于15度。

4.点为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和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米。

5.附近不应有干扰接受卫星信号的物体;

6.交通应便于作业。

3.3 GPS点位选择原则

由于GPS测量观测站之间不一定要求相互通视,而且网的图形结构也比较灵活,所以选点工作比常规控制测量的选点要简便,应遵循以下原则:

1.点位应设在易于安装接收设备、视野开阔的较高点上。

2.点位目标要显著,视场周围15°不应有障碍物。

3.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

4.点位附近不应有大面积水域或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

5.点位应选在交通方便,有利于其他观测手段扩展与联测的地方。

6.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

7.选点人员应按技术设计进行踏勘,在实地按要求选点定位。当利用旧点时,应对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以及觇标是否安全、可用性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方可利用。

3.4平面控制网的网形布设及精度分析

本测区布设E级GPS点4个,E级网其平均边长0.391km,最短边为0.215km,最长边0.564km,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27834。E级控制网采用4台接收机观测,分1个观测时段进行观测。网形的布设和精度分析参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3.5选点、埋石方法及情况

1. GPS点的标石及标志规格

2. 各GPS点均应埋设永久性的标石,埋设时坑底填以砂石,捣固夯实或浇灌混凝土底层。

3. GPS点标石埋设所占土地,应经土地使用者或管理部门同意,依法办理征地手续,并办理测量标志委托管书。实地绘制点之记,在点之记中做2~3个个护桩,其与GPS点位的距离精确到0.1米 。

3.6施测技术依据及施测方法

施测技术依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施测方法采用静态相对定位,同步观测接收机数>=2,观测时段必须在一个小时以上,开机前后记录仪器高。

3.7 GPS观测

1. 观测准备

每天出发前确保电池电量充足,仪器及附件携带齐全,作业前应保证数据存储容量充足。

3.8 观测作业技术要求

3.9 GPS观测注意事项

1.观测组应严格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当情况有变化需修改调度计划时,应经作业队负责人同意,观测组不得擅自更改计划。

2.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电缆应联接无误,接收机预置状态应正确,然后方可启动接收机进行观测。

3.每时段开机前,作业员应量取天线高,关机后再量取一次天线高作校核,两次量天线高,互差不得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记录在手簿。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测量手薄备注栏中。天线高的量取方法应符合《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的要求,量取的部位应在观测手薄上绘制略图。

4.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作业员可使用专用功能键选择菜单,查看接收卫星数实时定位结果及存贮介质记录情况等。

5.仪器工作正常后,作业员应及时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各项内容。

6.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又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高度角 ;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

7.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他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8.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

9.观测中应保证接收机工作正常,数据记录正确,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

3.10 GPS控制网数据处理

1.基线解算要求 采用HDS2003数据解算软件进行,对接收机同步观测的一个同步时段中,采用单基线模式结算。相邻基线长度不大于5KM,采用双差固定解。

2.基线解算外业数据检核

3.GPS网平差计算 采用HDS2003数据处理包处理

4.导出网平差报告

3.11导线的布设形设与等级(在E级GPS网下布设二级导线)

1.导线测量原理

导线测量是平面控制测量的一种方法(小地区平面控制)。

将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折线称为导线,控制点称为导线点,折线边称为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638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相关文章
  •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目录一、实习的目的与要求·················3二、实习内容和任务···················3三、实习组织与时间安排······...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