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名人名言 > 张岱年名言名句大全,张岱年经典语录 正文

张岱年名言名句大全,张岱年经典语录

2017-01-20 07:26:14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科技的名言警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

●感谢科学,它不仅使生命充满快乐和欢欣,并且给生活以支柱和自尊心。 ——巴甫洛夫

●整个社会由于科学迅速发展得到的好处待以弥补其所造成的损害。

——斯坦普

●科学的幻想归根结底是科学和技术的大胆创造。

——费定

●科学的目的不在于为无穷的智慧打开大门,而是在无穷的谬误前面划一条界线。 ——布莱希特

●科学的进展是十分缓慢的,需要爬行才能从一点到达另一点。

——丁尼生

●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 ——萧伯纳

●科学的界限就像地平线一样,你越接近它,它挪得越远。

——布埃斯特

●科学的唯一目的,在于减轻人类生存的艰辛。

——布莱希特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爱因斯坦

●科学给人自由,以反抗自然法则。它致力于把自然力量的魔杖交到人手中;它要使我们的精神摆脱万物的奴役。

——泰戈尔

●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真正科学家的任务就是丰富这个全人类都能受益的知识宝库。

——科尔莫戈罗夫

●一种科学要对人类的知识有所贡献,也不必勉强人家信服。相信不相信,要看成绩,它可以耐心等待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弗洛伊德

●人类用知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创造宇宙。

——克罗齐

●生活给科学提出了目标,科学照亮了生活的道路。

——米哈伊洛夫斯基

●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

——毛泽东

●观察、试验、分析是科学工作常用的方法。

——李四光

●应当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 ——高尔基

●攻克科学堡垒,就像打仗一样,总会有人牺牲,有人受伤,我要为科学而献身。 ——罗蒙诺萦夫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叶剑英

●治科学者,必有待于史学上之材料;而治史学者,亦不可无科学上之知识。 ——王国维

●神奇的预言是神话,科学的预言却是事实。

——列宁

●真正的科学就能够提高人民的自学,非科学的东西就会加深人民的迷惘。 ——徐特立

●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

——布鲁诺

●科学,按其本质,是历史的;历史的继承和批判,无疑是科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赵金珊

●科学,绝非轻而易举的事业,只有坚毅的智者才适于从事科学。

——蒙田

●科学,绝非富于神秘色彩的号角,而仅仅是人们手中改造世界的工具。 ——约翰·伯纳德

●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

——梁启超

●真知特识,必从科学而来。

——孙中山

●要建设,就必须有知识,必须掌握科学。

——斯大林

●科学与艺术是人民的光荣,并给人民增添幸福。

——爱尔维修

●科学与艺术属于整个世界,在它们面前,民族的障碍都消失了。

——歌德

●科学之兴,实对抗于宗教。

——蔡锷

●科学工作千万不能固执己见。缺乏勇于认错的精神,是会吃大亏的。

——钱学森

●科学失去道德标准,接着就会丧失认识力量和实践活动,于是科学就变成伪科学。

——皮萨尔日夫斯基

●科学世界是无穷的领域,人们应当勇敢去探索。

——童第周

●科学有点儿像你呼吸的空气——它无处不在。

——艾森豪威尔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徐特立

●科学把品德高尚的人与那些我们不应该尊为英雄的人面善心的人严格地区分开来。

——约·德莱顿

●自然界是解决科学难题的最好的和最客观的老师。

——道库恰耶夫

●科学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错觉和失败的历史,是伟大的顽愚者以笨拙和低效能进行工作的历史。

——寺田寅彦

●科学的不朽荣誉,在于它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克服了人们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

——爱因斯坦

●只有有效地继承人类知识,同时把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拿到手,我们再向前迈出半步,就是最先进的水平,第一流的科学家。

——温伯格

●天才跟科学结合,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

——斯宾塞

●科学家的成要是全人类的财产,而科学是最无私的领域。

——高尔基

●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语言。

——伽利略

●科学是我心中的温暖和愉快,你使我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入狱者虽难得重见天日,你却能把锁链和铁窗粉碎。

——布鲁诺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和结论。

——达尔文

●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硕果……展望科学的未来,人类将高举科学的火炬登上宇宙的天堂。

——霍金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

——斯宾塞

●科学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最美好和最需要的东西。

——契诃夫

●没有科学和艺术,就没有人和人的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

●人民需要科学,不发展科学的国家,必将沦为殖民地。

——约里奥·居里

●科学是我们时代的神经系统。

——高尔基

●科学是埋葬形形色色褪了色的思想的坟场。

——乌纳穆诺

●科学是对狂热和狂言最好的解毒剂。

——亚当·斯密

●不管过去还是现在,科学都是对一切可能的事物的观察。所谓先见之明,是对即将出现的事物的认识,而这认识要有一个过程。

——达·芬奇

●所谓科学,包括逻辑和数学在内,都是有关时代的函数,所有科学连同它的理想和成就统统都是如此。

——穆尔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她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是属于祖国的。

——巴斯德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书本要服从科学,而不是相反。

——培根

●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他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居里夫人

●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科研人员既要有严肃、严密和严格的学风,又要有敢想、敢干和敢闯的精神。二者不可缺一。

——朱兆良

●进行科学研究时,我一向比较重视对最终结果的预测。

——卢嘉锡

●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看来大胆还是必要的,当然大胆要建筑在扎实工作基础上。

——赵金科

●科学规律的本身是客观真理,是不会陈旧的。人们运用这些规律的方式和作出的相应设计方案,却是日新月异的。

——王竹溪

●科学的真正的、合法的目标说来不外是这样:把新的发现和新的力量惠赠给人类生活。

——培根

●科学、科学知识总是假设的:它是猜想的知识。科学的方法是批评的方法:寻求和消灭错误并服务于真理的方法。

——卡尔·波普尔

●科学精神在于寻求事实,寻求真理。

——胡适

●科学需要一个人的全部生命。

——朱冼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已是综合的、大规模的、集体的事业。

——王方定

●科学知识的积累是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至于最后由谁来总其大成,也许带有偶然的、幸运的色彩。

——谈家桢

●进步不是什么事件,而是一种需要。

——斯宾塞

●前进是生活的法则,不然人就不能称作为人。

——勃郎宁

●科学本身就有诗意。

——斯宾塞

●任何科学的结论都不该看成是永恒不变的。

——邓拓

●搞科学、做学问,要“不空不松,从严以终”,要很严格地搞一辈子工作。 ——华罗庚

●对全人类来说,只有一种共同利益,那就是科学的进步。

——圣西门

●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

——斯宾塞

●科学是一种强大的智慧力量,它致力于破除禁锢着我的神秘的桎梏。 ——高尔基

●科学常是在千百次失败后最后一次成功的。

——徐特立

●独立思考,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以勤补拙。

——周培源

●任何科学上的雏形,都有它双重的形象:胚胎时的丑恶,萌芽时的美丽。 ——雨果

●向一切成功者和失败者学习思想方法。

——何祚庥

●科学事物,必须不断研究,认真实验,得寸进尺地深入、扩展,通过韧性的战斗,才能可能获取光辉的成就。

——陈佳洱

●科学是“无知”的局部解剖学。

——霍姆斯

●人们喜欢猎奇,这就是科学的种子。

——爱默生

●一切伟大的科学理论都意味着对未知的新征服。

——卡尔·波普尔

●科学在今天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也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我们人类精神所发展到的最高阶段。

——郭沫若

●各种科学发现往往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勤奋和创新精神。

——钱三强

●科学经历的是一条非常曲折、非常艰难的道路。

——钱三强

篇二:中国文化概论完整笔记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

张岱年

绪论

1、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

文:五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及其载体——文物典籍。

化:改变、化育。引申为通过教育使人得到改变,文明程度提高。 文化:精神领域内的文治教化。即用道德伦理、书礼乐来教育、改造人群。引申为统治阶级所使用的所有文治教化的设施。包括礼乐、典章制度等。

2、文化的概念

所谓文化,指人类群体在适应自然进而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社会活动中的方式方法及其产物。就其是方式方法而言,它表现出历时动态性和共时多样性;就其是产物而言,它表现出物质性和精神性。它的

核心是人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符号是它借以传承的载体。

z 广义文化,着眼于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的差异,也即人类所有一切活动(物质的、精神的)及其成果——“大文化”

z 狭义文化,仅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小文化”

3、文化的结构

两分法:物质和精神或技术体系与价值体系

三分法: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

四分法: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重点)

4、梁漱溟的学术分类

梁漱溟在其《东方学术概论》指出,人类学术无非研究三个问题:

z 第一, 人对物的问题。人类征服自然,产生自然科学。

z 第二, 人对人的问题。人与人相处,产生社会科学。

z 第三, 人对己的问题。人与自己的较量,产生宗教。

最后一点,我们今天在学科分类上称作人文科学

5、文化的几个特点

(1)文化的民族性和普同性

z 各个民族大多有自己的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审美特征、宗教信仰,等等,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

z 各个不同民族有很多文化现象是共同的,发展的方向也大体相似。表明了文化的“趋同”(普同)性。

z 人类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组成、共同发展的成果。

(2)文化的时代性和相对性

z 在时间上,文化是继承的,累积的,发展的,体现了文化的时代性。所以对文化的评判应该放到具体的时代中。

z 在空间上,不同种族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体现了文化的相对性。

z 所以不同质文化整体之间无法进行优劣高下的比较,不能用一种文化观念作为评判另一种文化的标准。

6、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

(1)、以人文为主

以圣贤作为理想人格的典范和人生追求的目标,激励人们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操守,提高自身的人生境界,从而实现人的价值和尊严。

肯定人在天地间的崇高地位,注重人的主体精神。中国古代的学术都是指向人,指向人生。所以可以说,中国古代学术就是人学。

(2)、以“天人合一”为终极目标 把对人生的热爱推及家庭、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并进而推及宇宙万物。

7、本章思考题

z 你认为“文化”该如何定义?

z “文化”和“文明”的关系怎样?

z 试用“文化具有民族性”评价“全盘西化论”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关系

一、地理环境是文化发生发展的自然基础

1、地理环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气温、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水陆分布等等;人文地理环境:疆域、政区、民族、人口、交通、农业、牧业等等,前者是更为基础的因素。

2、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舞台 。人类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生活活动,还是政治活动、军事活动都必须在特定的地理环

篇三:张岱年论文王船山的唯物论思想

张岱年论文王船山的唯物论思想.txt什么叫神话?请听男人向你表达爱意;什么叫传说?请听男人对你的承诺;什么叫梦境?请看你自己听到前两者时的反应。王船山的唯物论思想 王船山,名夫之。生于1619年,卒于1692年。他是17世纪中国的杰出的唯物论者,对于唯物论的发展曾经有过卓越的贡献。

一、王船山唯物论思想的历史背景

王船山的哲学思想是明清之际唯物论的最高成就。何以明清之际会产生唯物论思想呢?何以王船山能达到唯物论的世界观呢?这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当地的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的情况来看,是不难理解的。

明代末年,统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达到了极其深刻的程度,因而爆发了农民革命。但清兵入关以后,情势起了重大的变化。汉满之间的民族矛盾特别激化了,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当时汉族人民反抗清朝统治集团的斗争极其炽烈,表现了雄壮英勇刚毅不屈的气概。在反清的义军中,有农民、手工业者、小商人,也有中小地主。当时的豪族大地主,除了少数也参加了民族抗争以外,大部分投降了清朝统治集团,企图与清朝统治集团勾结起来,共同盘据在汉族人民的头上。汉族人民反清的斗争是正义的。这个斗争后来虽然失败了,但迫使清朝统治集团不得不减轻其对于人民的剥削,以图缓和阶级的矛盾。这个斗争不是徒然的。

清兵入关以后的情势就是这样:一方面是中小地主与农民,一方面是清朝统治集团和投降的大地主,两者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中小地主阶层的一部分思想代表,不得不面对现实,不得不放弃唯心论的幻想,因而达到了唯物论。

王船山是属于中小地主阶层的,他的思想基本上是代表了中小地主阶层的利益。而他的唯物论便是他用来反对清朝统治集团及豪族大地主的战斗武器。

何以说王船山是代表中小地主阶层的利益的呢?这从他对于当时社会各阶级的态度 就可以看出。船山的政治观点没有超越过封建制度,他是拥护封建制度的。他强调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的农民阶级的区别,对于农民起义也持不赞成的态度。他更看不起商人,强调农与商的利益的冲突。但这只是他的政治观点的一方面。在另一方面,他又反对豪族大地主欺压人民,反对统治集团的聚敛,要求照顾农民的生活,他慨叹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又强调通商的重要。所有这些,都表现了他是站在中小地主阶层的立场。

行看船山对于农民的态度。他不止一次地称述孟子所说的“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的话,而认为“学者但取十姓百家之言行而勘之,其异于禽兽者百不得一也”。(1)他认为“农圃箪豆”等农业生产劳动是鄙不足道的 。但他毕竟看到了农民生活的艰苦景况。他说:“今夫农夫泞耕,红女寒织,渔凌曾波,猎犯鸷兽,行旅履霜,酸悲乡土,淘金、采珠、罗村羽、探珊象,生死出入,童年皓发,以获赢余者,岂不顾父母,拊妻子,慰终天之思,邀须臾之乐哉?而刷玄鬓,长指 爪,宴安谐笑于其上者,密布毕网,巧为射弋,甚或鞭楚斩杀,以继其后,乃使县罄在堂,肌肤?削,含声陨涕,郁闷宛转于老母弱子之侧,此亦可寒心而栗体矣。”(2)(《 黄书·大正第六》)对于农民的劳苦而遭受迫害,他寄以深切的同情。

王船山对于豪强大地主持反对的态度。他虽然主张维持士大夫的“世胄、“清流” 与“耕商驵侩胥史之徒”的区别,(3)但他所谓“世胄”、“清流”包含了封建的道德 标准在内。他对于没有道德品格的豪强大地主是极端鄙视的。他说:“利者,公之在下而制之在上。非制之于豪强而可云公也。”(4)又说:“未闻割利以授之豪民大贾而可 云仁义也。??割利以与豪民大贾而民益困。”(5)这就是说,不要让豪强大地主大商 人专擅利权。王船山看出了豪强与农民及小地主的矛盾:“强豪兼并之家,皆能渔猎小民而使之流离失所。”(6)在豪强大地主与小地主及农民的斗争中,他是站在小地主和 农民方面来反对大地主的。他既反对豪强大地主,更反对当权的统治集团的聚敛。他说 “天子而斤斤然以积聚贻子孙,则贫必在国。”(7)又说:“夫大损于民而大伤于国者 ,莫甚于聚财于天子之藏而枵其外。”(8)这些思想反映了中小地

主及广大人民的要求 。王船山反对豪强,更提出了分别自种与佃耕的办法:“处三 代以下,欲抑强豪富贾也难,而限田又不可猝行,则莫若分别自种与佃耕,而差等以为赋役之制。人所自占为自耕者,有力不得过三百亩,审其子姓丁夫之数,以为自耕之实,过是者皆佃耕之科。轻自耕之赋,而佃耕者倍之,以互相损益,而协于什一之数。水旱则尽蠲自耕之税,而佃耕者非极荒不得辄减。若其果能躬亲勤力,分任丁壮,多垦厚收,饶有赢余,乃听输粟入边,拜爵免罪。而富商大贾居金钱以敛粟,及强豪滥占、佃耕厚敛多畜者不得与。”(9)他所提议的这个办法是维护小地主及农民的利益的。

王船山很鄙视商人。他认为:“生民者农,而戕民者贾。”(10)他更畅论商贾与统治集团互相勾结的情况道:“贾人者,暴君污吏所亟进而宠之者也。暴君非贾人无以供其声色之玩,污吏非贾人无以供其不急之求,假之以颜色而听其辉煌,复何忌哉?贾人 之富也,贫人以自富者也,牟利易则用财也轻,志小而不知裁,智昏而不恤其安,欺贫懦以矜夸,而国安得不贫民安得而不靡?”(11)商人与当权的统治集团结起来欺压人民 ,是与人民利害相反的。王船山以为应该减轻农税而酌征商税。他说“古者以九赋作民奉国,农一而已,其他皆以人为率。夫家之征,无职事者不得而逸。马牛车器一取之商贾。”(12)他又批评当时“概责之地亩”的税法道:“议法于廷者,皆不耕而食,居近市而多求于市买,利商贾以自利,习闻商贾之言而不知稼穑之艰难者也。孰能通四民之有馀不足、劳逸、强懦而酌其平乎?杂派分责之商税,则四亩之科征可减,而国用自处 于优。”(13)王船山基本上主张重农抑商,但他也见到商人的作用,认为:“商贾贸贩之不可缺也,民非是无以通有无而赡生理,虽过徼民利,而民亦待命焉。”(14)商人也是不可无的。王船山更肯定了通商的重要:“夫可以出市于人者,必其余于己者也。此之有余,则彼固有所不足矣;而彼抑有其有余,又此之所不足也。天下交相灌输而后生人之用全,立国之备裕。”(15)他更肯定“大贾富民”的存在,在一定条件下也于人民有利:“千户之邑,极于瘠薄,亦莫不有素封巨族冠其乡焉。此盖以流金粟,通贫弱之有无,田夫畦叟,盐鲑布褐,伏腊酒浆所自给也。卒有旱涝,长吏请蠲赈,卒不得报,稍需日月,道?相望。而怀百钱,挟空卷,要豪右之门,则晨户叩而夕炊举矣。故大贾 富民者,国之司命也。”(16)商贾在平日可以通有无,遇荒年可以量力帮助人民,这是商人的作用。王船山虽然在基本上看不起商人,但也不忽视商人的作用。

在此,应该提到明代末年中国社会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明代末年,中国社会中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微弱的萌芽。这种萌芽是不是在王船山的思想中也得到了反映呢?如上所述,他所关心的主要是中小地主阶层的利益,在基本上他不是代表商人阶 级的。我们不容易肯定他的思想与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有多少关联。但他在接受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之余,也看到商人的重要,同时更强调金钱的作用。(17)这也未始不 可以说是反映了明末以来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要求。然而这不是王船山思想的主要方面。明代末年中国社会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所谓新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主要是在东南沿海一带,而内地的情况似乎很少变化。王船山生长在湖南内地,他的思想与当时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太多的关联,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明朝的灭亡,清兵的入关,对于人民是一个绝大的剌激。而中小地主阶层,在清朝统治集团及豪强大地主的压迫之下,也不得不深刻反省,不得不抛弃主观的幻想,转而注意客观的现实。几次的反清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有志之士始终保持着民族复兴的信心,做了一切的努力,为将来的复兴奠定初步的基础。王船山唯物论的世界观,便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建立起来的。他以唯物论作为反异族压迫、反豪强特权的武器,同时也是为将来的民族复兴奠定思想基础。 王船山唯物论世界观的产生,与明末科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联系。明朝末年,西洋科学知识输入了,虽然没有开花结果,但在当时也影响了少数的知识分子。明末清初的许多历算专家都是曾经研究过“西法”的。作为明末科学家之一的方以智是王船山的前辈,和船山交情相当深厚。王船山曾说方以智“与其公子为质测之学,诚学思兼致之实功。盖格物者即物以穷

理,唯质测为得之。若邵康节、蔡西山则立一理以穷物,非格物也。”(18)这所谓“质测之学”即现在所谓实证科学。王船山是赞成实证科学的研究的。他对于天文历法有相当的研究(《书经稗疏》卷四上及《思问录·外篇》中有许多讨 论历法的话),但他反对利玛窦所介绍来的地圆说,认为“西洋夷”“以巧密夸长”, “徒为繁密而地益矣”。(19)他对于初次输入的西方科学还是不能接受的。但他基本上赞成“质测之学”,他的唯物论世界观和当时的质测之学有其一定的关联。

二、王船山论物质与规律及其反对唯心论的斗争

王船山的唯物论思想有丰富的内容。他提出了许多光辉的论点。他论证了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规律的客观性以及物质世界的永恒性。他更阐明了物质与运动的密切联系。在认识论方面他从唯物的观点解释知行关系,肯定行是知的基础。本文专就他关于物质与规律的基本思想作一简单的说明。

王船山在世界观的问题上首先肯定并论证了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主观唯心论者认为,人所认识的世界不能离开认识而存在,客观现象不能离开主体而存在。王船山否定了主观唯心论,认为人所认识的世界是离开人的认识而独立存在的,客体是不依靠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主体叫作“能”,客体叫作“所”。王船山论能所的关系道:“境之俟用者曰‘所’,用之加乎境而有功者曰‘能’。‘能’‘所’之 分,夫固有之。释氏为分授之名,亦非诬也。乃以俟用者为‘所’,则必实有其体;以用乎俟用,而以可有功者为‘能’,则必实有其用。体俟用,则因‘所’以发‘能’,用用乎体,则‘能’必副其‘所’。体用一依其实,不背其故,而名实各相称矣。”(2 0)境是外在世界,用的作用也就是能动性。客体是主体活动的对象,主体有能动的作用而可以影响客体。但主体的作用乃是客体所引起的,而且必须与客体相适应。究竟言之,客体在先。王船山接着便批评佛教的唯心论道:“乃释氏以有为幻,以无为实,‘惟心惟识’之说,抑矛盾自攻而不足以立。于是诡其词曰‘空我执而无能,空法执而无所 ’。然而以心合道,其有‘能’有‘所’也则又固然而不容昧。是故其说又不足以立,则抑‘能’其‘所’,‘所’其‘能’,消‘所’以入‘能’,而谓‘能’为‘所’,以立其说,说斯立矣。故释氏凡三变而以‘能’为‘所’之说成。”(21)佛教这种“消 ‘所’以入‘能’的唯心论也就是认为“天下固无有‘所’,而惟吾心之能作者为‘所 ’;吾心之能作者为‘所’,则吾心未作而天下本无有‘所’”。(22)王船山驳斥这种谬论道:“耳苟未闻,目苟未见,心苟未虑,皆将捐之谓天下之固无此乎?越有山,而 我未至越,不可谓越无山,则不可谓我之至越者为越之山也。惟吾心之能起为天下之所起,惟吾心之能止为天下之所止,即以是凝之为区宇而守之为依据,三界惟心而心即界,万法惟识而识即法。呜呼!孰谓儒者而有此哉”?(23)王船山区分了哲学思想的两条路线:或者认为外在事物离开人的认识而独立存在,或者认为事物都是依靠人的认识而存在的。他坚决地主张前者而反对后者。

王船山清晰地分别了活动与对象的不同。他说:“所孝者父,不得谓孝为父,所慈者子,不得谓慈为子。所登者山,不得谓登为山。所涉者水,不得谓涉为水。”(24)认识的对象与认识的作用也不相同:“‘所’著于人伦物理之中,‘能’取诸耳目心思之用。‘所’不在内,故心如太虚,有感而皆应。‘能’不在外,故为仁由己,反己而心诚。君子之辨此审矣,而不待辨也。心也道之固然,虽有浮明与其凿智,弗能诬以不然也。”(25)“所”是在外的客观实在,“能”是在内的认识作用,两者的区别是不可诬的。这个分析是深刻的,科学的。这就是船山关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的基本论证。

王船山认为外界事物的存在与否与人的认识与否,并无关系。他说:“目所不见,非无色也。耳所不闻,非无声也。言所不通,非无义也。故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有其不知者存,则既知有之矣,是知也。”(26)物质世界的存在不依靠人的感觉。

王船山又说:“‘天下何思何虑’,则天下之有无,非思虑之所能起灭,明矣!妄 者犹惑焉。”

(27)客观世界的存在完全不依靠主观的思维。船山依据他的实际斗争的实践,坚决肯定了唯

物论的基本命题。应该指出:王船山坚决地肯定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与他的参加民族斗争的实践是不可分的。在艰苦炽烈的民族斗争中,他认识到客观实际是必须用积极的努力才能加以变更的,而不是可以由主观的幻想随便抹煞的。唯心论者否认客观的实在,势必逃避现实斗争因而贻民族斗争以莫大损害。为了坚持有效的民族斗争,不得不首先清算当时流行的主观唯心论。这就是王船山反对主观唯心论的理论斗争的实际意义。

王船山在肯定了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之后继而指出,物质世界是有规律的,这规律存在于物质世界之内,不能离开物质而独自存在。这样,王船山就在击破了主观唯心论之后更进行了反对客观唯心论的斗争。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器问题或理气问题是唯物论与客观唯心论的主要争点。器是具体的东西,气是具体的东西所由以构成的原始物质。道与理的意义很多,其意义之一是事物变化所遵循的规律。唯物论者认为理即是物的规律,是内在于事物之中不能离开事物而独自存在的。客观唯心论则认为道或理是超越于事物之上,不但能离开事物而存在,而且是在事物之先,为事物的根本。但这样的理是实际不存在的。其实它是人的观念,是把人的观念客观化了绝对化了,也就是把观念转成为独立的实体。这样的所谓道或理也就是西洋唯心哲学中所谓绝对观念了。唯物论则否认这种超越事物之上的道或理。道器问题、理气问题即是事物的规律性的问题,同时也即是作为绝对观念的道与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先看王船山所讲的道与理之意义。船山说过:“道者物所众著而共由者也。”(28 又说:“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29)道就是一切事物所表现的普遍的理。理是什么? 船山说过:“理者天所昭著之秩序也。”(30)理就是秩序。王船山又分别理的两层意义:“凡言理者有二,一则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一则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二者皆全乎天之事。”(31)理的第一意义是自然界事物的规律,其第二意义是普遍的根本的为道德标准之基础的原则。王船山与宋儒一样,也认为宇宙的根本规律是人类的道德规律的基础,而不能够认识道德规范的社会历史的性质。

王船山肯定事物都有其规律:“天下之务因乎物,物有其理矣。”(32)船山更肯定世界中只是物质及其规律:“天地间只是理与气。气载理,而理以秩叙乎气。理无形,气则有象。”(33)理与气的关系如何?王船山认为气一定有理,没有无理之气。而理即 在气之中,没有离开气而独自存在的理。他说:“天与人以气,必无无理之气。阳则健,阴则顺也。一阴一阳则道也,错综则变化也。天无无理之气。”(34)又说:“盈天地间,人身以内人身以外,无非气者,故亦无非理者。理,行乎气之中,而与气为主持分剂者也。”(35)又说:“理与气互相为体,而气外无理,理外亦不能成其气,善言理气者必不判然离析之。”(36)物质有其规律,而规律不离乎物质。王船山坚决地否认离气而独立自存的理。他说:“一动一静皆气任之。气之妙者斯即为理。气以成形,而理即在焉。两间无离气之理,则安得别为一宗而各有所出?气凝为形,其所以成形而非有形 者为理。”(37)“天下岂别有所谓理?气得其理之谓理也。气原是有理底,尽天地之间 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38)“理即是气之理,气当得如此便是理,理不先而气不后。”(39)王船山不承认有离气独立在气之先的理,也就是不承认有超乎事物的绝对观念了。理与气不相离,但理乃是在气之中的,在此意义上说,应该说理气二者中,气是第一,理是第二。王船山说:“理只是以象二仪之妙,气方得二仪之实。健者,气之健也;顺者,气之顺也。天人之蕴,一气而已。从乎气之善而谓之理,气外更无虚托孤立之理也。”(40)又说:“气者理之依也,气盛则理达。”(41)我们只能说气是理之所依,却不能说理是气之所依。气是最根本的。也就是说,物质是最根本的。

理依靠气而存在,道亦依靠器而存在。船山论道器说:“天下惟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之道器也。无其道则无其器,人类能言之。虽然,苟有其器矣,岂患无道哉?君子之所不知而圣人知之。圣人之所不能而匹夫匹妇能之。人或昧于其道者, 其器不成。不成非无器也。无其器则无其道,人鲜能言之,而固其诚然者也。洪荒无揖让之道,唐、虞无吊伐之道,

汉、唐无今日之道,则今日无他年之道者多矣。未有弓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地御道,未有牢醴璧币、钟磬管弦而无礼乐之道。则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道之可有而且无者多矣。故无其器则无其道,诚然之言也,而人特未之察耳。”(42)这真是一段精粹至极的文章,是唯物论对于客观唯心论的判决书。有某种事物存在,才有某种事物的规律,在还没有那种事物以前,是无所谓那种事物的规律的。规律是事物的规律,但事物不能说是规律的事物。由此意义来讲,应该说,世界上唯有具体的物件而已。王船山说:盈天地之间皆器矣。”

(43)而器皆有其道,故又说:“道者物所众著而共由者也。物之所著,惟其有可见之实也。物之所由,惟其有可循之恒也。既盈两间而无不可见,盈两间而无不可循,故盈两间皆道也。可见者其象也,可循者其形也。出乎象人乎形,出乎形入乎象。两间皆形象,则两间皆阴阳也。两间皆阴阳,两间皆道。”(44)道必须“有可见之实”、“有可循之恒”,也就是说,必须表现出来,才算是道。这样的道是在事物之中的。

王船山坚决反对一切“悬道于器外”(45)的学说,认为更没有象外之道。他说:天下无象外之道,何也?有外则相与为两,即甚亲而亦如父之于子也。无外则相与为一, 虽有异名而亦若耳目之于聪明也。父生子而各自有形,父死而子继,不曰道生象而各自为体,道逝而象留。然则象外无道,欲详道而略象,奚可哉?”(46)“象外之道”也就 是唯心论所谓绝对观念了。绝对观念是不存在的。由此,王船山反对老子道:先天地生 ”的学说,以为道与天地无先后之可言:“道者天地精粹之用,与天地并行而未有先后者也。使先天地以生,则有有道而无天地之日矣,彼何寓哉?”(47)老子所谓道先天地 生并不是规律先天地而存在的意思,但王船山反对道先天地生的学说却是反对规律先事物而存在的思想。船山是根据唯物论的观点而否认绝对观念的存在的。

讲到理或规律,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即自然之理与当然之理的关系的问题。如我们说合理,便有双重意义。有时所谓合理指合乎规律,有时所谓合理则指合乎当然的准则。王船山分别理的两层意义,“一则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完全是自然的规律;“ 一则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则包含当然的准则在内了。所谓“至理” 就是自然的根本规律,也就是道德标准的基础。所谓健顺五常是什么意义?船山说过: “若夫健顺、五常之理,则天所以生人者,率此道以生;而健顺、五常非有质地,即此二气之正、五行之均者是也。”(48)健顺即阴阳之“正”,五常即五行之“均”,即阴阳五行的当然准则。王船山有时又认为阴阳五行之气所有的理是元亨利贞,元亨利贞表现于人性则为仁义礼智。他说:“天以阴阳、五行为生人之撰,而以元、亨、利、贞为生人之资。元、亨、利、贞之理,人得之以为仁义礼智”。

(49)又说:“和气为元,通气为亨,化气为利,成气为贞。在天之气无不善。天以二气成五行,人以二殊成五性。温气为仁,肃气为义,昌气为礼,晶气为智,人之气亦无不善矣。”(同上)元亨利贞是 “在天之气”的四个类型,而仁义礼智是“人之气”的四个类型。这种将天的五行或元亨利贞与人的五常或仁义礼智相互联系起来的学说,颇带神秘主义的色彩,应该说是王船山唯物论中尚未克服的唯心论成分。

但王船山的贡献却在于揭示出,理不都是有道德意义的,而一切不合道德的现象也都有其理。王船山说:“就气言之,其得理者理也,其失理者亦何莫非理也。”(50)在谈到人事的治乱时又说:“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51)“有道、无道,莫非气也,则莫不成乎其势也。气之成乎治之理者为有道,成乎乱之理者为无道。均成其理,则均成乎势矣。”(52)治为有道,乱为无道,这道专指人道而言。有道固是有理,无道也未尝无理。他又说:“道虽广大,然尚可见,尚可守,未尝无一成之型。故云‘天下有道’,不可云‘天下有理’。则天下无道之非无理,明矣。道者,一定之理也。于理上加‘一定’二字方是道。乃须云‘一定之理’,则是理有一定者而不尽于一定。气不定,则理亦无定也。理是随在分派位置得底。道则不然,现成之路,唯人率循而已。”(5 3)道是当然的准则,当然的准则只是“一定之理”,而理则不尽于一定。不合乎当然准则的现象,仍然有其规律。船山又说:“如疟之有信,岂非有必然之理


张岱年名言名句大全,张岱年经典语录》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7363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张岱年名言名句大全,张岱年经

    科技的名言警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感谢科学,它不仅使生命充满快乐和欢欣,并且给生活以支柱和自尊心。——巴甫洛夫●整个社会由于科学迅速发展得到的好处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