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秋风引刘禹锡》阅读答案 正文

《秋风引刘禹锡》阅读答案

2017-01-09 06:16:42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秋风引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堤上行

酒旗相望大堤头, 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 桨声幽轧满中流。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江南春

新妆宜面下朱楼, 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

竹枝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莫上动乡情。

瞿塘嘈嘈十二滩, 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

山上层层桃李花, 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 长刀短笠去烧畲。

山桃红花满上头, 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 水流无限似侬愁。

巫峡苍苍烟雨时, 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 由来不是此声悲。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楚水巴山江雨多,

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 回入纥那披绿罗。

江上春来新雨晴, 瀼西春水縠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 人来人去唱歌行。

两岸山花似雪开, 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 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外滟澦堆, 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 少时东去复西来。

日出三竿春雾消, 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 住在成都万里桥。

步虚词

阿母种桃云海际, 花落子城二千岁。 海风吹折最繁枝, 跪捧琼盘献天帝。

华表千年一鹤归,

凝丹为顶雪为衣。 星星仙语人听尽, 却向五云翻翅飞。

抛球乐

五色绣团圆, 登君玳瑁筵。 最宜红烛下, 偏称落花前。 上客如先起, 应须赠一船。

春早见花枝, 朝朝恨发迟。 及看花落后, 却忆未开时。 幸有抛球乐, 一杯君莫辞。

纥那曲

杨柳郁青青, 竹枝无限情。 同郎一回顾, 听唱纥那声。

踏曲兴无穷, 调同辞不同。 愿郎千万寿, 长作主人翁。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流水淘沙不暂停, 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 回唱迎神三两声。

洛水桥边春日斜, 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 惊起鸳鸯出浪花。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寒沙始到金。

汴水东流虎眼纹, 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 渡却人间多少人。

濯锦江边两岸花,

篇二: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L

1.古诗词默写。

(1)过尽千帆皆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江南》温庭筠)

(2)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范仲淹)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清照)

(4)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辛弃疾)

(5)列国周齐秦汉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输,都变做了土。(《山坡羊》张养浩)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骑卷平冈。(《江城子》苏轼 )

(7)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表》诸葛亮)

(8)马作的卢飞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辛弃疾)

(9)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南乡子》辛弃疾)

1.当节约细化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①一个同事,用着20年前大学时期破烂不堪的雨伞,冬天也穿着常被人嘲笑的地摊上买的便宜羽绒服,相对他不低的收入,他是节俭呢还是吝啬?如果我告诉你,他是江苏一个小山村出来的大学生,而且身体有一些残疾,童年吃了很多的苦,很早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物质的匮乏在他心中打下了很深的烙印,那么你会说他是节俭还是吝啬呢?节俭与吝啬虽然两词褒贬截然不同,然而其间的界限却真是不易把握的。

②人对价值或者行为的认知来自周围环境,对于价值观的培养和接纳也有各自不同的方式。同学就是一个大环境,有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就像我的那个同事,他一定会受到大家的嘲笑,虽然他坚定地秉持了自己的原则。而一些人对“节约之星”之类的榜样或者模范作用的抵触,才是在一个社会奉行节约所遇到的最大的问题。

③其实调节个人与整个环境(节约型社会)的价值观问题很简单: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节俭,如何把这种观念让个人真正地接受与执行。

④首要原则是“和谐”。和谐意味着不与环境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例如:一个人可以有一些漂亮的,可以穿很久的衣服,用不着总是衣着破旧以彰显自己的节俭;也不用过分痴迷易变的时尚或者名牌。节俭是一种意识,一种与他人的共识,一种默契,存在于社会与个人的集体意识之中。任何时代都有穷奢极欲的人,然而如果在一个社会中,人们追求浪费,并把这种炫耀式追求和个人的财富地位相联系时,这个社会便存在问题!“节约型社会”需要解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节俭”的问题,这也是建立大众节俭意识的过程。

⑤而如何完善地建立“节约”的标准,是一个非常细化的庞大事业,需要点点滴滴的行动,简单的口号与教条化教育无法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2005年夏天,6家民间环保组织发起了“26℃空调节能行动”就是一个非常细节化的行动,而且效果非常显著。当人们从身体健康以及整个环保与节约意识中懂得这个道理时,行动起来就快捷有效了。2006年“每月少开一天车”活动也是这种细化的教育活动。一次我去参观一个同事的新居,看到洗衣机的下水管搭在一个大水桶上,问起他,他才解释说是把洗衣机的排水存下来可以冲厕所用。当时我很惊讶,因为我平时并没有感觉到自己身边这个并不张扬的人竟有这样很细节化的节约意识,从那之后我对他便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他绝对不是一个吝啬的人。我相信只有在很小的事情上真正形成了一种普遍意识时,一切便都是自然而然了。

⑥回到“节俭还是吝啬?”当人们认为你怎样的时候,那就是怎样,这就是公共意识!如果进一步,如何让人们认为我是节俭而不是吝啬呢?说大呢,那是社会的事情,老百姓呢,毕竟省了不少钱啊(还不会被人们背后说是吝啬鬼),这才是“节约型社会”对普通个人的真正好处。大有大的思想、计划和考虑,小有小的算盘和实际生活,让节约的观念和行动细化到

生活的每个角落,像春雨般地“润物细无声”,才是最实际和最现实的做法。而要不要“节约之星”的漂亮帽子,就变得不甚重要了。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文章开头讲同事的事,有什么作用?

【小题3】文章第四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小题4】第五自然段运用同事新居中洗衣机的下水管搭在一个大水桶上的论据,是要证明什么观点?你能从生活中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小题5】文中说节俭“毕竟也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你能写出有关节约的古诗文或者格言吗?

【小题6】电视台要制作“当节约细化到生活的每个角落”的公益广告,请你结合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主题,设计一句公益广告词,构思新颖,最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1.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后面题目。(16分)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1】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标4处,2分)

吾 闻 二 世 少 子 也 不 当 立 当 立 者 乃 公 子 扶 苏 扶 苏 以 数 谏 故 上 使 外 将 兵

【小题2】解释加点词。(4分)

死国为天下唱

念鬼置人所罾鱼腹中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4】陈胜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的口号,并为起义做了以下的舆论准备:①②(分别用四字短语来概括),然后才发动起义。(3分)

【小题5】选段中我们感受到了陈胜怎样的形象呢?(3分)

请简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6分)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⑴居十日()⑵不应()⑶望桓侯而还走()⑷无请也()

【小题2】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可以已大风已逃秦矣B.不治将益深精益求精 C.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为之说 D.君之病在肌肤则久已病矣【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使人问之智叟笑而止之B.聚室而谋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C.臣是以无请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D.桓侯遂死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小题4】翻译句子(4分)

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⑵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小题5】蔡桓公的病开始并不重,为什么后来会变得无法医治?从这里可以引出什么教训?(4分)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小题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小题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2.天涯

李商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阅读上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1)诗一、二句中的两个“天涯”分别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第三、四句诗,具体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鉴赏

天平山中

[明]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①楝(liàn):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小题1】请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小题2】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 “妙”在何处。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问题。

秋风引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①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 这首诗作于贬所。

②“引”是古代的一种诗体。

(1)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地语言描绘诗歌第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作文

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时光的脚步已把你们从懵懂少年引领至青春的门槛。回首往昔,岁月让你们懂得了很多很多:父母之恩,情深似海;严师教诲,永志难忘;挫折面前,自信坚强;成功之时,淡定从容??岁月让你懂得的也许是一种情感,一个哲理,一种为人处世之道??这些对生活的领悟可能源于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歌可泣的英雄,亦或是平凡生活中的一句叮咛、一个眼神、一次经历??

请你以“我真正懂得了”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中心明确,感情真实,600字以上,书写工整;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篇三:初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15年秋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二次月度检测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田字格中填写相应的汉字。(4分)

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色彩斑lán( )。童年如花一般意绽放。Chángyáng( )其间,xié( )取最美的瞬间。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 今天打扫的是三、四两组。

B.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戏。

C.“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肩上挑着春夏两季。

D. 《繁星》选自《巴金选集》第八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版)。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六小龄童在主席台上夸夸其谈,与同学们一起探讨西游文化,大家兴致高涨。 ....

B.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不耻下问的人更容易受到他人的青睐。 ....

C.时下越来越多的背包客喜欢随性出游,感受闲情逸致的情趣。 ....

D.快过年了,各大超市商品琳琅满目,品种卷帙浩繁,吸引了大批顾客。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A.王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B.不闯红灯,是衡量一个公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C.莫言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首位中国作家。

D.通过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学生的人生安全得到了保障。 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每空1分)

①,行者常至。 ②安不忘危,。 ③有意栽花花不开, 。 ④乡书何处达,。 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与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西江月》中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的句子是“ , 。”

6.名著阅读与综合实践活动。(10分)

进入中学,语文课就为你开启了一扇文学之门。生活化的语文学习,个性化的阅读写作成为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请你也参与进来吧,相信你一定会收获满满的。

(1)语文老师出了一道知识竞答题,请你完成:《汤姆·索亚历险记》是19世纪后期 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的作品。(2分)

(2)小张同学在摘抄本上摘录如下文字,请你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但是,时间长了,饥饿和痛苦的感觉压倒了恐惧。他们在泉水旁又心烦地等了一阵,接⑤“ ”,刚起头儿,_______,有的是希望。

着又长长地睡了一觉,感觉就大不一样啦。两人醒来后,感觉肚子饿得火烧火燎的。汤姆相信这时候一定是星期三或星期四了??他提议去探索另一条路。它觉得撞上印第安人乔或其他什么恐怖的事儿,在他都无所谓了。

问题一:汤姆他们是如何从洞中脱险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问题二:在历险过程中,汤姆表现出什么精神和人性特征?(2分)

(3)口语交际:小张同学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后,感觉主人公汤姆非常可爱,想建议语文王老师在星期一下午举行一次“我心目中的汤姆”读书报告会,他应该怎样对王老师说呢?请你替小张写下这段话。(2分)

(4)为配合这次活动,班里还准备办一份读书小报。请你为这份小报拟写一个栏目名称。(栏目名称为4个字)(2分)

【示例】栏目名称:书 海 泛 舟栏目内容简介:介绍、浏览名著佳作

栏目名称:____________ 栏目内容简介: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刘禹锡的《秋风引》一诗,完成第7题。(5分)

秋风引①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①引:古代的一种诗体。

7.(1) 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 )(3分)

A.送别之情B.思归之心 C.喜悦之意 D.愤怒之思

(2) 第一、二两句写出了秋风什么特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蝴蝶泉》一文,完成8——11题。(14分)

① 蝴蝶泉

②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

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

③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

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④ 余在粤西三里城,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至此又以时早未花。询土人,或言蝴蝶

却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未知孰是。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

【注释】①蝴蝶泉:在云南大理苍山脚下,是一处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②麓:山脚下③沼:水潭。④或:有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溯之又西() ②东向漱根窍而出( ) ..

③与生蝶无异( ) ④自树巅倒悬而下( ) ..

⑵下列各句中与“二泉汇为方丈之沼”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B.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C.至之市(《郑人买履》) D.驱之别院(《幼时记趣》)

9.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其 下 又 有 一 小 树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记叙了作者游览蝴蝶泉时的所见所闻,记录蝴蝶泉的奇观胜景,文笔洗练,生动 传神。

B.蝴蝶泉奇异的景物有泉、树、花、蝶。

C.虽然蝴蝶泉景色奇特,但若非五月,游人也并不多。

D.在作者笔下,蝴蝶泉的景物有着和谐亲密之美、浓淡相宜之美、动静相衬之美。

(三)阅读短文,完成12—14题。(共10分)

①1984年2月的一天,澳大利亚南部发生了上百起森林大火,吞没了近50万公顷的林地,烧死了成千上万的动物。这些突然爆发的大火是怎样引起的呢?科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这是由于森林中的桉树自燃引起的。原来,这年2月份的平均气温达40℃以上,桉树分泌出比平时多几倍的易燃物质——香油精,再加上长时间干燥无雨,所以造成大片森林“自焚”。

②非洲赤道地区和欧洲的西班牙有一种自焚树。它材质优良,很受当地人喜爱。但当它长到十四五年时,树内就会分泌出许多低燃点的树脂。骄阳的照射,常常把树脂点燃,使自焚树变成巨大的火炬。一株大树只需一小时,即会连枝带叶化成一堆灰烬。

③白鲜生长在我国新疆天山地区。春天一到,白鲜的花朵就渐渐变得鲜艳起来;到了夏季,更是越长越美丽、越长越成熟,终于结出丰硕的果实。然而,在炎热干燥的晴天,它却会突然起火燃烧,不长时间,一株白鲜便烧成了一堆灰烬。原来,白鲜的叶子含有醚,醚的燃点很低,在烈日的照射下,很快就会达到它的燃点。当白鲜的果实日趋成熟之际,醚的储量也几乎达到饱和程度,一旦遇上干燥的大晴天,再加上强烈的太阳光直晒,白鲜也就自燃了。

④此外,物体相互摩擦生电或静电感应,或山石反射聚集阳光,也能引起干枯的植物自燃。一般地说,每隔5年~25年,森林会自燃一次。森林的自燃之火,不仅可以控制

森林幼树生长的数量,而且能淘汰一些病树、枯枝,为森林中各种树木的快速成材提供适当的空间。著名的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里的森林,原来每隔20年都会自燃起火,但是该公园得到人工保护后,80年未发生火灾,导致森林生长缓慢,新生林减少。1988年的那场大火,不仅没有毁灭黄石国家公园,反而让黄石国家公园的森林更加充满了生机。

(选自《科学之友》2010年第1期,有删改)

12.请你为文章拟一个题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②③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植物自燃有哪些原因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济南的冬天》的片段,完成15—17题。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5.依照示例,概括选文所描绘的两处“画面”。(4分)

(示例)青松擎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从①段中任选一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语言的精妙之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情景交融,作者有时创设情景,有时进行联想,来表达感情,请联系第②段文字作具体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喝得很慢的土豆汤》一文完成18~21题。(20分)

喝得很慢的土豆汤

肖复兴

⑴那天下午,我和妻子路过北大,因为还没有吃午饭,忽然想起儿子曾经特意带我们去过的一家生意很红火的朝鲜小饭馆,便去了这家小饭馆。

⑵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里空荡荡的,一个胖乎乎的小姑娘笑着问我们吃点什么。我

想起上次儿子带我们来,点了一个土豆汤,非常好吃,很浓的汤,却很润滑细腻,特殊的清香味儿,撩人胃口。不过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我忘记是用鸡块炖的,还是用牛肉炖的,便对妻子嘀咕:“你还记得吗?”妻子也忘记了。

⑶没想到,小姑娘这时对我们说道:“上次你们是不是和你们的儿子一起来的,就坐在里面那个位子?”

⑷我和妻子都惊住了。她居然记得这样清楚!更没想到的是,她接着用一种很肯定的口气对我们说:“那次你们要的是鸡块炖土豆汤。”

⑸我还是开玩笑地对她说:“你就这么肯定?”

⑹她笑了:“没错,你们要的就是鸡块炖土豆汤。”

⑺我也笑了:“那就要鸡块炖土豆汤。”

⑻刚才和小姑娘的对话,让我在那一瞬间都想起了儿子。思念,一下子变得那么近,近得可触可摸,仿佛一伸手就能够抓到。两个多月前,儿子要离开我们回美国读书的时候,特意带我们来到这家小馆,特别推荐这个鸡块炖土豆汤,所以,那一次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一直从中午喝到了黄昏。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

⑼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这个小姑娘居然还能够如此清楚地记得我们坐的具体位置,而且还记得人们喝的是鸡块炖土豆汤,这确实让我百思不解。汤上来了,我将疑问说出来,小姑娘笑笑,望望我和妻子,没有说话,转身离开。

⑽我抿了一小口,两个多月前的味道和情景立刻又回到了眼前,熟悉而亲切,仿佛儿子就坐在面前。

⑾那一天下午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

⑿临走的时候,我忍不住又问小姑娘,还是那样抿着嘴微微笑着,没有回答。

⒀又过了好几个月,树叶都渐渐变黄了,天都渐渐地冷了。那天下午,还是两点多钟,我去中关村办事,那家小馆,那个小姑娘,和那锅鸡块炖土豆汤,立刻又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似的,闯进我心头。离这不远,干吗不去那里再喝一喝鸡块炖土豆汤?

⒁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依然很清净,不过里面已经有了客人,一男一女正面对面坐着吃饭,蒸腾的热气弥漫在他们的头顶。背对着我坐着的是一个年龄颇大的男子,走近了,我发现那个女的,就是那个胖乎乎的小姑娘。她也看见了我,向我笑笑,算是打了招呼。那男的模样长得和小姑娘很像,不用说,一定是她父亲。

⒂我要的还是鸡块炖土豆汤。因为炖汤要一些时间,我走过去和小姑娘聊天,看见他们父女俩要的也是鸡块炖土豆汤。我笑了,她也笑了。

⒃我问:“这位是你父亲?”

⒄她点点头,有些兴奋地说:“刚刚从老家来。我都和我爸爸好几年没有见了。” ⒅“想你爸爸了!”她笑了,她的父亲也很憨厚地笑着。

⒆难得父女相见,我能想象得出,一定是女儿跑到了北京打工好几年了,终于有了一次父女见面的机会。我不想打搅他们,但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我忽然明白了,这个小姑


《秋风引刘禹锡》阅读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561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秋风引刘禹锡》阅读答案
相关文章
  • 《秋风引刘禹锡》阅读答案

    秋风引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堤上行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