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2016年经济师成绩查询时间 正文

2016年经济师成绩查询时间

2017-01-02 09:25:44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2016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

2016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

d(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表示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七、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

(1)Es>1,供给富有弹性。

(2)Es<1,供给缺乏弹性。

(3)Es=1,供给单位弹性。

(4)Es=0,供给无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5)Es=∞,供给完全有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无差异曲线是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注2】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的经济含义是指随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考点四:预算约束线

m、两种商品的价格P1、P2。

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

(2)如果只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另外一种商品价格不动,且收入不动

如价格下降向右(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左(内)旋转。

)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会使预算线平移,同比例上升使预算线向左移,同比例下降,预算线向右移。(价格同比变动,预算线斜率不变)

(4)两种商品的价格,以及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不动。(端点不变)

考点五: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使得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价格比。

2.消费者均衡的前提条件(1)偏好不变(2)收入不变(3)价格不变

3.“价格—消费曲线”,表示消费者收入不变,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相联系的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组合。需求曲线是通过

1.收入效应:进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化。

2.替代效应:指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考点一:生产者组织形式及企业形成理论

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

1.2.3.

1.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考点二: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

一、生产函数

篇二:2016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考点解析

2016年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考点(新整理)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对某种产品或服务,消费者愿意购买而且能够买的数量。

2、需求的影响因素:①消费者偏好(缓慢变化)②消费者个人收入(社会人均收入,正向变化)③产品的价格(反向变化,最重要因素)④替代品的价格(正向变化)⑤互补品的价格(反向变化)⑥预期(正)⑦其他因素。

3、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将这种关系用曲线D表示出来,这条曲线称为需求曲线。横轴Q表示需求,纵轴P表示价格。

4、市场供给: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市场供给是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①产品的价格(正)②生产成本(反)③生产技术(正)④预期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

6、供给规律:市场上的商品的供给量以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将这种描述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S被称为供给曲线。以横轴Q表示供给量,纵轴P表示价格。

7、市场价格是在需求和供给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8、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达到的价格水平。需求曲线DD和供给曲线SS交叉点E叫均衡点,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0;此刻市场价格P0通常称为均衡价格。

9、最高限价:就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价以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目的:保护消费者利益,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这样会导致刺激了消费,限制生产导致市场短缺。只宜在短期、局部地区实行。

10、保护价格:也叫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属于市场干预行为。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11、Q/Q÷△P/P,。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Ed= △

12、需求价格点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化小的场合。弧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13、当Ed>1需求富于弹性,降价——需求增加——销售收入增加。Ed=1需求单一弹性,降价——销售不变。Ed<1需求缺乏弹性,降价——销售收入减少。

1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④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5、需求交叉弹性:是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量相 对变动之间的比率。Eij>0交叉弹性系数为正,i、j两种商品为替代品,越接近于1越说明两者的替代性越强;Eij<0交叉弹性系数为负,i、j两种商 品为互补品;Eij=0表明两种商品无关。

16、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化引起消费者收入变动之比。Ey=1收入变动与需求变动成相同比例;Ey>1收入弹性高,表明需求的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高档品;Ey<1收入弹性低,表明需求的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必需品);Ey=0表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Ey<0表示收入增加的时候买得少,收入降低的时候买得多。

17、供给价格弹性:价格相对变化引起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化之间的比率。Es>1弹性充足、=0无弹性、无限大完全有弹性。受影响的因素有:时间、资金有机构成、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投入品替代程度。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1、经济人的假设: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和理性的)但事实并非安全如此。

2、效用: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到的满足程度。因为它是一种心理感受,是对商品或服务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主观心理评价,因此效用没有客观标准。

3、基数效用论:19世纪的经济学家们认为效用是可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效用量的大小。序数效用论:20世纪3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认为消费者师无法知道效用数值的,消

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这些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

4、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的,而序数理论是应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

5、边际效用理论: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效用的增量。(假定消费数量为Q,总效用为TU则总效用函数为:TU=f(Q))MU=dTU/DQ=f'(Q),可看出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

6、边际效用的变动是呈递减规律的:起初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当商品消费到一定程度,总效用达到最大是,边际效用为0,如果继续增加消费,此时边际效用变为负数。

7、消费者偏好基本假设:完备性\可传递性\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8、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这条曲线上的所有个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的各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9、在同一坐标系内,可以会出很多条无差异曲线,每一条都代表不同水平的偏好。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近(远)代表商品数量越少(多)消费者得到的满足越低(高)。特征: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越高。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 都不能相交。3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这是由商品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10、商品边际替代率:就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11、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凸向原点。

12、预算约束:消费者的选择不仅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还受到支付能力和价格的限制,消费者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支付能力的限制表现为一种预算约束。

13、预算线:假若只有两种商品x1、x2,价格分别是p1、p2,可支配金额m,则:p1x1+p2X2≤m,以x1,x2,分别为坐标则m/p1, m/p2间的连线就是预算线。线上的点表示用尽所有收入所能购买的消费组合;预算外点是支付能力达不到的购买选择;预算线之内的点是在两种商品并未用尽全部收入。(建议多看书上P16的图)

14、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增加(减少)使预算向右(左)平移,购买能力扩大(降低)。如果价格变化:上升,购买数量减少,左移,反之则右移。

15、消费者均衡:在商品价格和收入已知情况下,预算线只有一条,(消费者)无差异曲线有很多条,只有预算和偏好无差异曲线相切的那点,是最优组合,是消费均衡点。这点技能给消费者带来最高满足,又是现有收入可以买到的。所以消费者均 衡条件就是:商品边际替代率=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MRS=p1/p2。

16、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实现是三个条件为前提的:偏好不变、收入不变、价格不变。

17、价格消费曲线:由于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预算线发生偏移,从而引起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切点变化即消费均衡点移动,将这些均衡点连接起来便可以得到一条价格-消费曲线。

18、商品价格变化产生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替代效应与价格效应方向总是相反。收入效应比较复杂,取决于商品是正常商品还是劣等品。

第三章 生产成本理论

1、生产者:计划实施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企业或厂商。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式,包括: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各有优缺点。

2、个人企业:成为业主制企业。个人投资、财产个人所有。一个人财产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有点:利润动机明确、决策灵活自由、管理直接。弱点:资金有限,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

3、合伙制企业:两人或两人以上财产为基础建立,订立合同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风险共担,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特点:共同拥有资源和生产决策;共同监督管理;共同承担债务。缺点:不利于协调统一、资金规模仍然有限,不利于生产发展和规模扩大。

4、公司制企业:依照公司法规定的法定程序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资产不属于投资者,属于公司法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5、公司制企业的特点: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分别由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拥有,即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控制权在董事会

建立下的经理层。4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卷的形式筹集资金。

6、企业形成的理论: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在《企业本质》(1937年)中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显著特征就是作为市场机制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7、交易费用:是指围绕契约所产生的成本费用。包括两类,一类是产生于签订契约交易是交易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可能带来的损失,或者是由于事先不可能被遇见到位写进契约或者能够被遇见到,但因为复杂没被写进契约。另一类是签订契约及监督和执行契约花费的成本。

8、交易成本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完全性。

9、生产:就是将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过程。产出是生产者向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出和无形的服务产出。投入主要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产要素(生产要素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投入一般可以分为可变投入与不变投入。不变投入主要是指短期内部分生产要素,例如厂房设备等。

10、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Q=f(x1,x2?xn),是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一般假设只有一种要素可变,或者两种生产要素可变。

11、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一般假设劳动劳动可变,(短期生产函数):Q=f(L,-)。

12、TP/△L。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总产量TP指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平均产量AP是指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或者说没单位投入生产 的产出。AP=TP/L。边际产量MP是指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行政一单位的投入而产生出来的产量和产出。MP=△

13、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在这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L2,在这一点之前边际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14、总产量曲线图形(详见P25生产函数图形)TP曲线先递增,L1~L3之间劳动边际产量MP递减但是为正数,

TP递减增加,斜率递减,凹向L轴,当投入量达到L3是劳动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继续投入,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递减。

15、平均产量图形:只要边际产量高大于平均产量,即边际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上方,平均产量递增的,相交的地方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16、规模报酬:较小规模时扩大规模报酬递增、达到一定规模后再扩大规模报酬不变、之后再扩大规模将出现规模报酬递减。

17、成本:又称为生产费用,是生产过程中企业对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物质费用、人工费用)

18、机会成本:是指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19、显成本与隐成本:企业用来购买或租用生产要素说实际支付货币支出,称为显成本。企业本身拥有的并且被用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总价格,称为隐成本,是企业拥有的资源成本,实际上是一种机会成本。

20、经济利润:企业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正常利润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是作为隐成本的一部分计入成本的,因此经济利润中不含正常利润。

21、成本函数:就是表示企业总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的公式。短期成本有固定成本C=b+f(q),长期成本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C=f(q)。

22、短期成本函数:TC(短期总成本)=TFC(短期固定成本)+TVC(短期可变成本)

23、平均成本(平均总成本)ATC=TC/Q,平均固定成本AFC=TFC/Q,平均可变成本AVC=TVC/Q,Q代表总产量。

24、TC/△Q边际成本MC: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MC=△

25、成本曲线图:建议全面读懂分析P28、P29的成本曲线图

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

1、市场结构:是指一个行业内部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其规模分布、产品差别的程度和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易程度的综合状态。市场结构就是指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竞争状况和竞争程度。

2、划分市场结构主要依据:行业内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产品的差别程度;进入障碍的大小。

3、主要市场结构有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竞争程度由高到低。

4、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产品是同质的;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实际生活中,小麦、玉米等属于近似的例子。)

5、完全垄断市场: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形,其特征:整个行业只有惟一的供给者;产品是没有合适替代品的独特性产品;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非常困难。(实际生活中,公用事业、电力、固定电话等属于近似的例子)

6、形成完全垄断的条件包括:政府垄断(铁路、邮政);对某些特殊原材料的控制而形成的垄断;专利权形成的垄断(某企业的技术专利);自然垄断(低成本、规模经济)。

7、垄断竞争市场:具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产品具有差别性;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

8、寡头垄断市场:行业中只有很少几个企业进行生产;产品具有一定差别或完全无差别;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进入行业比较困难。实际生活中,汽车、钢铁等可划入此类。

9、完全竞争行业需求曲线:因价格由整个行业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决定,故整个行业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整个行业的均衡价格就是由这种需求与供给的均衡位置决定的。

10、完全竞争环境下企业只是价格的接受者,只能按照市场价格出售产品。所以个别企业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11、R/△Q=△(PQ)/△Q=P。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收益是指企业出售产品的收入,企业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获得的全部收入叫做总收益R=PQ.企业平均收益AR=R/Q;企业的的边际收益(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销售时总收益的增加量)等于单位产品价格,即MR=△

12、因为企业商品价格、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都相等,AR=MR=P所以企业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和需求曲线都是同一条线。

13、完全竞争力市场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企业利润最大。也就是说MC=MR时成为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或亏损最小的均衡条件。所以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气哦也,总是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选择最优生产规模。

14、企业的需求曲线: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他控制了本行业全部供给,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需求曲线。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15、完全垄断企业的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与其平均收益曲线重合,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边际收益比平均收益下降的更快。

16、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的原则,即MR=MC的原则。

17、价格歧视:也叫差别定价。第一类价格歧视,称为完全价格歧视,企业按不同价格出售不同批量单位的产量,所要价格因人而异。第二类价格歧视,按不同价格出售不同单位产量,但每个购买相同数量的购买者支付的价格相同。即批量作价。第三类价格歧视,按不同购买者规定不同的价格。

18、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第一,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第二,市场能够有效隔离。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原则是,不同市场上的边际收益相等。

第五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1、资源最优配置: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2、 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

3、 帕累托改进: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

4、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又被称作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否则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5、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帕累托最优状态。 6、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7、市场失灵的含义: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

8、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9、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大部分产品都是处于不完全竞争市场,或完全垄断市场,或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10、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资源已不可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导致生产者生产的产量不是最大的产量,市场价格不是最低的价格,长期来看成本也比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生产成本要高,消费者将不再可能获取最大满足。

11、 垄断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机制很难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

12、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

13、外部性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由于外部影响的存在,市场机制就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存在外部经济(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时,缺乏生产积极性,其产出水平低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产品缺乏)。存在外部不经济,由于其私人成本低于边际社会成本,于是倾向于扩大生产,其产出水平会 大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会(造成产品供给过多)。这样由于存在外部性可能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即使在完全竞争情况下,整个经济资源配置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14、公共物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私人物品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竞争性、排他性。

15、公共物品的特点:(1)非竞争性。即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 (2)非排他性。即公共物品可以由任何消费者进行消费,其中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被排斥在外。

16、公共物品的分类: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是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的物品,如国防、治安等,这类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准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如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

17、公共物品和市场失灵:由于纯公共物品存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消费者更愿意采取“搭便车”行为,低报或者隐瞒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最终导致市场产量远远低于最优产量。

18、对于准公共物品来说,如教育、医疗服务等,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通过准市场机制来引导资源的配置。

19、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一种情况。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20、政府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垄断)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通过法律限制如《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外部性:)税收和补贴手段、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的手段以及明晰产权;(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信息不对称:)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政府还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21、政府通过制定正确的微观经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消除市场的失灵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如果政府不能有效承担或有效的履行这一责任,那么就会在市场失灵的同时,还会出现“政府失灵”。

第六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宏观经济模型

1、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2、国内生产总值三种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3、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是核算GDP的两种主要方法。

4、支出法:包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①消费支出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各种服务的支出。不包括居民建造住宅的支出。②固定投

篇三:2016年经济师基础人力总结


2016年经济师成绩查询时间》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037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2016年经济师成绩查询时间
相关文章
  • 2016年经济师成绩查询时间

    2016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2016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d(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供给富有弹性。(2)Es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