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2016年北京医改最新消息:公立医院将收回事业编制 正文

2016年北京医改最新消息:公立医院将收回事业编制

2017-01-02 09:23:17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2016年公立医院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6-2020年中国公立医院市场现状研究分

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900636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cn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2016-2020年中国公立医院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 1900636←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 ¥7380 元 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Email: kf@Cir.cn

网上阅读: http:///R_YiYaoBaoJian/36/GongLiYiYuanShiChangJingZhengYuF

aZhanQuShi.html

温馨提示: 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随着国公立医院是指政府举办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医院,也就是国营医院、国家出钱办的医院。也可以理解成国立,医院分3个等级,一级是社区医院,二级是县级的医院,三级是市级的医院。作为卫生事业单位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资源,公立医院的发展历来是我国卫生改革的重点,我国的卫生改革也一直是以医院改革为中心。自80年代的扩大规模以解决“看病难、住院难和手术难”三难现象,到90年代初开始并持续至今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再到本世纪初开始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以及近年来在各地逐步开展的多元化办医。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大量有关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政策,但目前公立医院的改革仍举步维艰,其主要原因是公立医院在市场经济下运作,但却受到了计划经济的制约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公立医院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截止到2013年10月底,我国医院共有24317家,同比增加1655家,其中公立医院13440家,占比为55.3%,民营医院10877家,占比为44.7%。我国公立医院数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已经从2007年的14900家,减少到目前的13440家,预计到2017年我国公立医院数量为12208家。而民营医院则逐年增加,从2007年的4952家,增加到目前的10877家,预计到2017年我国民营医院数量将超过公立医院数量,达到14689家。在我国公立医院数量中,综合医院市场占有率近70%,中医医院占有率15%以上,专科医院占有率近13%。

公立医院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市场份额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公立医院能否生存下去。医院的评级、资源配置等都将以市场份额作为重要的指标。具体来说,政府或者第三方

将购买市场份额较大的医疗产品或服务,如果一个医院的医疗机构逐利,市场机制将会发挥调节作用,医院面临的将是基本卫生产品、特需产品、特色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少,以至没有买主,可以想象的是,这种医疗机构的发展将会很艰难。所以说这种机制已经让医疗机构没有了逐利的动力。公立医院是公益产品的提供者,公立医院提供的服务必须满足这一特征,不满足这一特征,公立医院就没有生存的空间。

医院管理是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的重要力量,管理也能形成生产力。面对改革的压力,公立医院领导者与管理团队的首要的任务是分析组织运行环境和社会需求变化所产生的原则性问题及其所带来的威胁,认真审视医院内部资源状况,分析应对改革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同时分析、学习和借鉴其他医院的先进经验,在重塑医院战略的指导下,抓住改革产生的机遇,积极调整内外部资源分配方向,实现公立医院的改革任务。医院管理行为在改革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提升了组织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还从本质上增加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管理对医疗生产力具有增值作用。

《2016-2020年中国公立医院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依据国家权威机构及公立医院相关协会等渠道的权威资料数据,结合公立医院行业发展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对公立医院行业进行调研分析。《2016-2020年中国公立医院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通过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公立医院行业企业准确把握公立医院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投资策略。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公立医院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是公立医院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公立医院行业发展趋势,洞悉公立医院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 正文目录

第一章 公立医院行业概况 1.1 公立医院定义及服务主体1.1.1 定义及分级1.1.2 服务主体

1.2 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区别1.2.1 资金来源不同

1.2.2 管理体制不同1.2.3 经营方式不同

1.3 公立医院的责任及保障条件

1.3.1 公立医院在构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1.3.2 公立医院发挥应有地位和作用的保障条件 第二章 2014-2016年公立医院运行环境分析 2.1 2014-2016年宏观经济环境分析2.1.1 中国GDP分析2.1.2 消费价格指数分析2.1.3 城乡居民收入分析2.1.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2.1.6 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分析

2.2 2014-2016年中国公立医院政策环境分析2.2.1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2.2.2 解读《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1)改革五大亮点

(2)公立医院改革指导意见要点 (3)试点城市名单 (4)政策解读2.2.3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2.2.4 国务院“十三五”医改规划 (1)规划背景

(2)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篇二:北京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公布 2017年底实现5大目标

北京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公布 2017年底实现5大目标 2016年03月16日 21:55来源:首都之窗316人参与7评论

近日,市政府印发了《北京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京政发〔2016〕10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原标题:本市出台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近日,市政府印发了《北京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京政发〔2016〕10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本市是国家第一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在总结前期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实施方案》提出了下一阶段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改革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力争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突破,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一、《实施方案》是顶层设计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要求,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和主体作用,切实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并发挥其关键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调整优化医疗服务体系格局,率先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重点推进“2323”综合改革:即持续推进医药分开、继续深化管办分开,着力在医保调控机制、价格调节机制、财政投入机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持续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发挥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支撑作用。

二、《实施方案》确立五大目标

到2017年,本市公立医院初步实现五大目标:

1.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初步建立。以药补医机制全面破除,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取得突破,差别化财政投入政策进一步完善。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卫生总费用增幅与本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相协调。

2.分级诊疗制度扎实推进。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就医秩序得到改善,城市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占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的比重逐步降低,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初步构建。

3.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确立雏形。编制人事制度更加合理,用人机制更加灵活,收入分配机制的激励作用更加积极有效,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得到合理体现。

4.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属地化、全行业的首都医疗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公立医院考核评价和监管制度更加健全,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医规范有序。

5.医患满意度有效提升。医疗行为更加规范,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公平可及,就医环境更加安全有序。就医费用负担保持合理水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保持在20%左右。患者和医务人员对公立医院的满意度逐步提升。

三、《实施方案》提出五个方面二十项具体任务

(一)在治理体制上:多维度构建公立医院治理新体制。

探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放公立医院在人事、分配、运营等方面的自主权,促进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提高运营效率,推进建立公立医院治理新体制。强调政府职能的转变,明确政府对公立医院的领导、保障、管理、监督四项责任内涵,推进全行业、属地化管理;强化绩效考核和行业评价,制定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行业评价标准,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财政补偿与绩效考核挂钩,促进公立医院提高服务效率;强调完善多方监管机制,强化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加强医院信息公开,推进医疗机构和医生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医院法人治理机制,通过多种形式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加强对公立医院收支预算管理,推进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

(二)在运行机制上:在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上打出组合拳,推进建立运行新机制。

重点是推进结构调整、利益机制转变,构建公益性导向的运行新机制。“腾空间、调结构”:取消药品加成,实施阳光采购,为医药分开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腾出空间。推进三改协同:协同推进医药分开改革、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和药品阳光采购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出台全市公立医院医药分开实施方案,完成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的阳光采购,启动中成药阳光采购和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更多向传染病、精神病等承担公益性任务较重的医疗机构予以倾斜,强化财政补助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完善医药价格调节机制,理顺医疗服务项目的比价关系,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提高手术、护理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逐步建立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多方参与的价格形成机制;强化医保支付调控机制,加强医保基金收支预算和精细化管理,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为辅的复合型付费方式,在全市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方式改革,发挥各类医疗保险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

(三)在人事薪酬制度上:创新编制管理,完善薪酬分配办法和动态调整机制。

让医务人员逐渐流动起来,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探索实行医务人员不纳入编制管理,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完善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合理确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工资分配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等人员倾斜,探索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

(四)在医疗服务体系上: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促进有序就医。

优化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完善分级诊疗制度,重点在于建立有序就诊秩序,提高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和就医格局。建立医疗资源分布合理的服务体系,制定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机构设置等相关规划,疏解中心城区医疗资源,提升市行政副中心的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建立医疗服务分工协作的格局,推动公立医院与基层同步改革,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建立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格局,引导在京医疗机构通过合作办医、专科协作、技术支持等形式,与津冀两地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建立社会办医与公立医院有序竞争的格局,在医疗领域开展特许经营、委托管理等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试点,推进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

(五)发挥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三大支撑作用。

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中,要突出首都特点和资源优势。完善人才培养制度,推动人才培养向社会化培养模式的转变,加强骨干医生队伍建设和短缺人才的培养,完善中西医差异化的人才培养和评价制度,探索实施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完善学科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巩固本市重点学科、专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建立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机制,建设“首都转化医学中心”;加快推进首都医疗信息化建设,构建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立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和病历数据库,推进全市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通互认,推广应用“互联网+”,建立公立医院改革数据监测平台。

《实施方案》印发后,各部门将对照要求进行任务分解,细化年度安排。市政府将强化推进工作机制,加强对改革的监测分析、考核评估、督导落实,确保改革取得预期成效。

四、本次改革的主要特点

1.坚持政策联动,打组合拳。推进医疗、医保、医药改革协同联动。

2.坚持分类改革,实施差异化政策。明确城市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其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诊疗等方面的骨干作用。从实际出发,对不同区域、不同

层级、不同类型的公立医院,在医保支付、价格调整、财政投入、绩效考评等方面实行差别化的改革政策。

3.抓重点、抓关键,坚持重点突破。着力在医药分开、价格改革、医保支付、分级诊疗、人事薪酬等重点改革领域取得突破,建立符合首都实际的体制机制。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并发挥其关键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

4.推动本市行政区域内公立医院同步改革。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三级、二级、一级公立医院均纳入改革范围。规划准入、行业监管、价格、医保、医药分开、药品流通采购、第三方评价等方面改革政策适用于所有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财政投入、人事薪酬、绩效考核等方面改革政策适用于市属、区属公立医院,国家部委、军队、武警部队、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在京举办的医院可参照执行,按照国家和军队有关要求,由其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细则并保障政策落实。

链接1:本市公立医院改革历程

新医改以来,本市持续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2010年至2012年。2010年,将门头沟区医院确定为本市第一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凤凰医疗集团开展重组-运营-移交(ROT)改革。2011年,成立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开启本市“管办分开”的探索。2012年,出台《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在全国率先启动大型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2013年至2014年。2013年开始,按照市领导的要求,市医改办联合相关委办局、试点医院、专家团队成立联合调查评估组,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情况进行了系统评估,总结了试点经验与成效,分析了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了下一步深化改革的具体建议,并形成了政府和第三方双“1+6”评估报告(“1”是总报告,“6”是管办分开、医药分开、法人治理运行机制、医保调节机制、财政价格补偿机制、创新医疗服务模式6个专题报告)。

2015年至2016年初。2015年开始,在对前期改革试点评估基础上,结合国家《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和新形势、新要求,对公立医院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了本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

2015-2017年重点任务安排。近期,又出台了《北京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京政发〔2016〕10号)对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改革进入全面深化新阶段。

链接2:本市公立医院改革前期主要举措

一、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突破,管办分开组织框架初步形成

初步形成了管办分开的组织架构。2010年,成立首都医药卫生协调委员会,加强了与中央部委、军队和武警系统的沟通联动,推进全行业、属地化管理。2011年,成立市医院管理局,初步实现了对市属医院的“管办分开”。

“管行业”与“办医院”职能分别得到强化。管办分开后,市卫生计生委出台了《北京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2-2015年)》,积极研究制定《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加强了对本市医疗相关技术、人员和机构准入的管理,在全市属地医院开展行业评价并向社会发布,行业管理职能得到了加强。市医管局对市属公立医院统一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市属医院人才培养和管理制度,建立了基于公益性的医院绩效考核制度,研究起草了市属医院下属企业监督管理办法、总会计师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总药师岗位职责和遴选办法,“办医院”职能不断加强。

法人治理运行机制开展试点。2012年7月,在友谊医院与朝阳医院建立了医院理事会,理事会负责决策、院长负责执行、监事会负责的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初步形成。多元的理事构成,特别是外部理事的参与,使医院决策更具公益性、透明性和科学性。几年来,两家试点医院建立和完善了公立医院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用人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等“五项机制”。医院内部绩效考核与人事分配制度得以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

二、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推进医保调节、价格调控、财政投入联动机制建立

友谊医院、朝阳医院等5家医院实施了医药分开改革试点,成功实现了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与实施了医事服务费之间的“平移转换”。参与改革的医院收入结构和激励机制得到优化,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得到体现,医生用药行为更加合理。

医保付费方式组合发力。总额预付发挥约束激励机制。面对医疗费用增长过快以及对医保基金带来的压力,2011年在友谊医院、朝阳医院等4家医院开展医保基金总额预付试点,目前,总额预付已在本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实行。实施总额预付后,医院节约医疗成本的动力增强,医保基金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率先实行按疾病分组付费(DRGs)。在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北医三院等6家医院开展108个病组DRGs试点,建立了全国唯一可实施的诊断分组标准和付费方法。

建立新型财政补偿机制。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保障责任,重点保障医院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合理减轻医院运营资金压力。改变按人头补助基本经费的补偿方式,建立与服务量和绩效考核挂钩的新型财政补偿机制。市财政加强对公立医院综合预算的管理,探索建立分类补偿机制,将财政资金更多向承担公益性任务较重的医疗机构倾斜。

篇三:医疗信息化视角观察公立医院如何面对医生集团崛起

医疗信息化视角观察公立医院如何面对医生集团崛起

“医生集团”崛起

最近“医生集团”成为网上的热门,尤其是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孙宏涛发起的“大家医联”医生集团获得了千万投资。其基本想法是,医生无需离开医院、大家合作组成医生集团,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基层医疗机构有处理不了的疑难病例可以转诊给集团,集团通过内部协调,安排优质医生进行治疗;同时,“大家医联”还可以帮助想开诊所的医生实现梦想。目前,“大家医联”吸纳医生的标准是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生。

自从2014年11月国家卫计委和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后。越来越多的“医生集团”浮出水面。2014年12月,北京市实施了新版多点执业政策,取消了院长书面同意的审批环节和执业地点数量限制。其他地方,如浙江、广东等地的多点执业政策也陆续出台。在这之前,医生采用“走穴”的方式利用休息时间外出诊治病人,现在他们有了更好的选择。

体制格局变化

从中国医生的传统观念来说,很难考虑离开大医院,一方面由于编制、福利等政策,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多的诊疗经验与案例。然而根据最新一期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数据显示,超过六成医师对目前状况不满,主要集中于收入不高、压力太大、执业环境不好这几个方面。尤其是那些还无法进入编制的医师,有句话叫“编制人员吃肉,非编制人员喝汤”,编制外医师处境较差,也更容易流动。

现在这个局面将被全面打破,医改试点城市如北京等已经确定收回公立医院的事业编制的政策,多点执业的推进是未来医疗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医生集团的崛起意味着这场风暴很快会波及到全国各大城市的公立医院,尤其是一些知名专家医师开始引领这股风潮,这意味着编制内的医师也开始响应政策,在公立医院的体制下开辟新的执业道路,公立医院以往的人才资源优势可能被打破。

对公立医院的影响

短期而言,医生集团的崛起对公立医院的影响不是很大,在患者眼中,大型公立医院拥有可靠专业的品牌象征,它们不但有高端的设备、也有各类学科的专家教授,去公立医院就医更加放心。但长期而言,公立医院需要未雨绸缪,一方面,国家正在推进的分级诊疗政策将病患分流到各级医院,控制大型医院的发展和资源倾斜;另一方面国家也在推进取消事业编制等政策优势,那就要考虑未来如何吸引高端人才,如何防止骨干医师的流失,如何有效培养和发展医疗团队,这涉及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信息化视角观点

目前绝大多数公立医院都是重临床和医疗,轻运营和管理,因此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医院的人事科室力量薄弱,管理整个医院人员的基本数据都已经很吃力,更谈不上考虑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医院规模很大,员工数千人,但人事系统却很弱,统计数据方式落后,没有跟其他系统集成,缺乏精细化管理,无法提供有效全面的绩效评估,也没有完善的选拔培养体系。

当然,这场医院内部变革必然是由上至下,医院管理层什么时候调整战略,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重视医院未来长远发展,保护和激励人才发挥更大的能量,才能在未来面对医生集

团或民营医院的蓬勃发展时保持竞争优势,

经云:“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意思就是当良臣贤士都走光了,国家的命运就危险了。拥有人才在任何时代都是最重要的优势。


2016年北京医改最新消息:公立医院将收回事业编制》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027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2016年北京医改最新消息:公立

    2016年公立医院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2016-2020年中国公立医院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报告编号:1900636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

  • 2016年北京医改最新消息:公立

    2016年公立医院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2016-2020年中国公立医院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报告编号:1900636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