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 正文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

2016-12-29 06:34:45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初中作文 读《写在人生边上》有感

评 人 生

——读《写在人生边上》有感 在外公家木书柜上,我找到了这样一本书面泛黄、书本很薄、标题用繁体字书写的旧书。封面上的六个行书字:“写在人生边上”。 何为人生边上,初读标题自是很难理解作者的用意,而看过作者自序之后,便很清晰了,“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末,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正如作者所说,人生这部大书,要读完它需要很长时间,也很深奥,需要细细品味,需要在书边上的空白处作一些评注——就像我们现在常在文言文边标上重难词的解释和对文章的理解一样。

那么,写在人生这本大书边上的评注是什么呢?在这本书中,有十篇散文,都是近现代大文豪钱钟书先生在生活中体会、感悟到的一些有趣又很耐人寻味的话题,写下了一篇篇文字,分享给读者。 其中《窗》这篇散文是我觉得最有趣的一篇。看到窗这个题目,可能不会有人跟作者想到的相同,因为窗实在是个太普通的物件了,哪家没窗啊?可是谁会留意它呢?窗不过是用几根铁条框住一块玻璃然后装在墙上嘛,毫无特点,钱先生写它干什么?

可是作者钱先生是一个善于观察细节的人,他就发现了窗是能不开门就能将外界的美丽带入屋内的唯一的物件。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时,早晨起来打开窗子,一米阳光从窗子外照进来,实在是一件让人感到无比惬意的事。而若人们没有窗户,只能用开门的方式招来阳光的话,总会觉得很不方便,感觉好像自己为外人家门大开,失去

了自己个人的私密空间,并不如只开窗户那样的舒服、无所顾虑。

再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新婚女婿要想进到女方家里,他会选择爬窗,还是走正门呢?可别说爬窗户是偷偷摸摸的,只是走正门会麻烦很多。他敲了门,门内的老丈人得反应过来,再去开门,进了门总得寒暄几句吧,然后送点礼物、喝两杯茶,就得耗掉很多工夫了。而爬窗就不一样了。在那时房子都是有天有地的平房,要从窗户爬进(当然窗户得是开着的)并不费事,直接进了媳妇儿的房间,就不必打扰岳丈了,的确要省事得多。其实这个例子并不仅仅是就事论事,作者也给我们讲了跟这个很类似的道理——学问也是这样,有时就需要走一点捷径,可以适当的跳过一些不必要的环节,既省时、又高效。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为别人总能通过你的眼睛去洞察你内心的世界。比如一个人心若止水,那么眼睛也一定是澄澈的;或者一个人他做了什么坏事又怕被人发现,然后眼神就变得飘忽不定了。为什么陈佩斯扮演的反面角色这么受观众的欢迎,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他把握住了反面角色人的心理和眼神,让观众觉得舞台上的那个陈佩斯,就是他所饰演的那个角色。作者也提到了,倘若跟你面对面的一个人戴了一副墨镜,让你无法直接观察到他的眼睛,你就会揣摩不到他的心思,然后在与他交际的时候不知所措,非常不理解对方的意图。所以说,窗户就像眼睛一样,是一座把内部和外界连接起来的桥梁,使内外可以在一种很随意的氛围中交流。

这本书是钱钟书先生想把自己看了很多页《人生》后的体会和感悟分享给读者,正如现在我也跟随着他的脚印品味人生一样。其实最

初钱钟书先生是想把这些事分享给他的夫人杨绛先生的——就在扉页有“赠予季康”四字,而季康是杨绛先生的原名。我想他们的确是一对恩爱的夫妻,是愿意共同分享,一起幸福的。《写在人生边上》以及杨绛先生的《读到人生边上》,就更像是纪念他们几十年婚姻路程的纪念品了。

这两位大文豪已是把《人生》读厚了,而我们跟着他们的脚步,也正追求着目标,勇往直前不是吗?

篇二:读《宋诗选注》有感

读《宋诗选注》有感

三联书店出了一套钱钟书先生的全集,包括《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宋诗选注》等等。宋诗是被大多数人遗忘的瑰宝,因为唐诗太过壮伟绚烂,宋词亦太过绮丽清婉,以致宋诗在夹缝中幽幽开放,独自叹息。宋代理学之风尤胜,侵入了诗歌领域,故而宋代文人大多以理入诗,诸如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之类,自然不如唐诗天马行空、恣意洒脱,而显得死板枯燥;宋词却是宋代文人留给自己的一方私人天地,写一己抱负写美人初醒,鲜明又生动;因此唐诗宋词的日月之光将宋诗的点点星辉遮盖住了。

钱钟书先生之博学,世人之所共知,一部一百三十万字的《管锥编》,堪称国学大典;随随便便写一写小说,便是一部《围城》这样的上佳之作;钱钟书先生会将目光投到宋诗上,想必这些宋诗应有不凡之处。

坦白地说,要读懂书中每一首宋诗,且明白其不凡之处,是非常困难的。就像一个人年轻时不爱看杜诗,经过岁月的历练才会慢慢读懂杜甫一样。年轻人总是喜欢否定,喜欢摧毁不美好的事物然后重建一个崭新的光洁的宫殿。千帆过尽之后,年轻人成长了,才会明白将不美好的事物消灭殆尽非但耗力,且耗时过久,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正如我们在路上看到垃圾,倘若不去捡起来,城市未必会脏到天怒人怨的地步;但是走两步过去捡起来,城市至少会干净一点点,尽管是很微不足道的一点。所以读《宋诗选注》,亦应抱着读《管锥编》的心情,知道自己会看不懂,但是能读懂一点就算一点,总比一点都不读要好很多。积少成多,也许能读懂一半,就已经对人生大有裨益。

在这个万马奔腾的年代,在一个宁静的午后读一本好书,已是奢侈品。我们忙忙碌碌,其实所做的事情,无非是在重复,且无所得。倘使人人手头有一本百读不厌的枕边书,每日皆有所得,多充实。

篇三:钱钟书的《论快乐》--读后感

钱老的书中总是透露着幽默和睿智。记得高中时捧着《围城》,几个同学看的时候笑得抱成一团。《论快乐》是钱老《写在人生边上》小集中的一篇文章,我在中学的时候就读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的,想到的跟以往是大不相同的。因此,现在再重读这篇文章时,感觉也是跟原来不同的,绝不是原来单纯地觉得好笑。现在则会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文章的深层次的涵义了。因为真正的智慧不是直白,它需要细细品味,像酒一样,越品越感受到它的真实。同时也能体会到智慧的深邃。《论快乐》就是这样一篇充满了智慧的文章。。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得玩笑。”“矛盾”这个概念小而理解就是对不相容的事物的一种描述,大而解释则又是一个深奥的哲学命题。哲学的伟大之处就是它能将不管多大的问题给简而化之,用一个概念就概括了,但同时又神圣得让人不敢去触碰。由此可见,世间万物都处在矛盾之中,哲学也不例外。那与快乐相矛盾的事物是什么呢?痛苦、绝望似乎都不能很好地来概括,因为快乐本身就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谁能给出快乐的具体概念呢?钱老在文章中也没有给快乐下定义,但是他说了这么一句,“一切快乐的享受都是属于精神的。”他反对将“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并且认为“这是最糊涂的分析”,由此就递进得到了“人生虽不快乐,但仍然乐观”这样一个论断。这与钱老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旧中国,内忧外患,人民生活水平极其低下。而像钱老这样的知识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空有一身的才能却不能得到施展。在当时,钱老等一大批的知识分高举民主救国的旗帜,传播先进的文化,用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救国的斗争中去,虽然生活上境遇很差,但他们是乐观的,在斗争中他们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希望。此时的他们一定是快乐的。再想想我们当代的大学生,物质上的富裕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少快乐,因为在大学生中流行着“郁闷“这样一个字眼。我想,接受着高等教育,生活上无忧无虑的天之骄们;未来国家、民族的栋梁们,理应是这片土地上最富有激情、最富有活力的群体,何苦要天天发出“郁闷”这个听起来不快乐的词语呢?

仔细想想,恐怕是物质上的富足导致了精神上的空虚。那么这些是谁的责任呢?是社会,是家长,还是我们自己呢?都有。社会的大气候会影响我们的思想,家长望成龙的心态会让我们这些度过了高考独木桥的大学生有种优越感。但说到底还是我们自己,上了大学后没有了父母在身边,没有了中学时老师的管教,学业的轻松让我们不禁觉得飘飘然。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5797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
相关文章
  •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

    初中作文读《写在人生边上》有感评人生——读《写在人生边上》有感在外公家木书柜上,我找到了这样一本书面泛黄、书本很薄、标题用繁体字书写的旧书。封面上的六个行书字:“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