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同济大学毛邓三免考论文我的时间我做主 正文 本文移动端:同济大学毛邓三免考论文我的时间我做主

同济大学毛邓三免考论文我的时间我做主

2016-10-18 16:26:3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同济大学毛邓三免考论文 我的时间我做主(原稿)

2012年国庆恰逢中秋,为祖国人民带来了号称“有史以来最长”的八天假期。八天的假期让很多人兴奋不已:终于可以睡懒觉了,终于不用在辛苦上班了,终于可以在家陪陪孩子回家看看老人了,8天的假期很多朋友都选择了带上孩子和老人出去走走,旅游一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今年十一期间出现了高速堵车、景区爆棚、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射箭网)

10月3日,故宫午门前聚集了众多游客。当日是中秋国庆长假的第四天,前门大街、故宫博物院等北京热门旅游景点迎来众多游客。10月4日,游客在中山陵景区参观游览。 9月30日至10月3日期间,中山陵风景区创下连续4天累计接待游客74.5万的历史纪录。面对超大客流,中山陵风景区管理局采取车辆单向循环行驶、游客分流、利用志愿者服务等措施充分应对,确保景区游览保持平稳有序。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景区,大批游客等待乘坐索道上山。进入"双节"长假以来,黄山景区游人如潮,观光客流呈"井喷"之势。(10月8日 新华网)

由于今年十一出现的种种问题,人们在抱怨的同时,提出了不少缓解十一长假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压力的方法,其中最广为流传的就是大力推行带薪休假制度与恢复“五一”长假制度。

由于中国目前法定假日已长达11天,而法定的强制的集中式的休假,即使再来十个,也可能会带来类似今年“十一”长假一样的结果。毕竟这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长期矛盾,不能光靠多放假来短期内解决。外加上“五一”国际劳动节确实不能很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我对于恢复“五一”的期待不是很大。相反,对于带薪休假,我有相当大的期待。

因此,我对带薪休假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的变种:上课期间利用课余时间休假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背景

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是全日制高等院校同济大学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一所分校,主要集中了汽车,机械,材料,经管,传媒,软件,电信,中德等学院的高年级学生。汽车,机械,材料,中德等学院的共同特点是由于大二时必须整体搬迁嘉定校区,在大一时已将机械制图、金工实习等必修的、作业繁重的学科修完,而经管、传媒等学院历来就是课堂教学较少的学院。总体来说,在嘉定校区上课的学生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来到嘉定之后,课程量明显减少。这从图书馆的满座率可见一斑:在我发问卷调查表时,发现图书馆一共14层,有座位的楼层有2~10层及14层,就个人的估测可得,2楼和9楼是作为最多且上座率最高的楼层,然而,每层也仅有一百多人在使用。也就是说,还有很多人并不是在刻苦钻研学习,而是忙于其他的事情。这客观上为利用课余时间休假提供了前提条件。

由此,我就比较关心的假期及假期安排制作了问卷,并于图书馆、自习室、必修课课堂、选修课堂、北安跨线车、麻辣烫餐馆、社团活动地点等各种人可能聚集的地方发放问卷。本次问卷调查表共印制了500张,发出483张,回收472张,回收率97.7%,符合问卷调查表可信度的基本要求。其中回收的问卷中有2张是全部选项被勾画的废卷。

我将问卷按年级分类统计,统计结果是大一1张(可能是在北安跨线车上收到),大二178张,大三93张,大四87张,大五(汽车)3张,研一54张,研二17张,研三10张,博一3张,博二1张,其他未填写年级的有26张。为统计方便及是数据具有代表性,将大五3张,大一1张及未填写年级的归类为其他,不计入按年级分布的数据分析中,仅在总体分析中使用,而研三,博一及博二由于人数本来就少外加仅在特定地点活动,统一划分为高

年级学生,列入按年级分布数据。问卷调查表见附录。

关键词

大学生休假上课期间

正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蓬勃发展。然而,尽管在改革开放短短的30年里我们取得这些成就令人兴奋,但是这些还是不能满足中国人对旅游的日益渴望。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中国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旧是中国当今面对的主要矛盾之一。“十一”国庆黄金周是一个难得的,强制的,集中的放假。2012年黄金周期间,中国各大热门景点出现了“井喷”,高速公路出现了大面积的堵车。

细心观察后我们不难得出,如果不是“十一”黄金周或者“春运”大家集中出行,除去上下班高峰时期的堵车现象,中国的铁道,民航与公路运输是基本可以满足大众的出行需要。另一方面,旅游淡季的存在,客观的说明中国各大旅游景点的接纳能力没有达到极限。类似于今年“十一”的大面积堵车与景区客流量“井喷”的现象,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人们的集中出行。

因此,就目前而言,将出行的人们错开,就像从几年前就开始实行的大城市错峰上下班一样的手段是迅速缓解节假日交通拥堵、景区无力接待等问题的好方法。今年“十一”之后,中国舆论中就流传出两种不同的有关这方面的声音:恢复“五一”黄金周与大力推行带薪休假制度。

由于“五一”黄金周仍旧会是一个集中地,强制的难得的放假,我不认为恢复它会是一个出路,毕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旅游,十分巨大,以至于如果有时间,很多现代中国人是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出行的机会。毕竟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一次次天灾人祸以及国内CPI持续走高,人们越来越觉得人生短暂,钱乃身外之物,要利用有限的人生多去阅历,出去走走。而带薪休假则是自由的,非强制的,分散的放假方式,它的出现,可以很好地使人们在旅游淡季独自或举家出行,避开人流高峰,欣赏到景区纯真的美好:我们出去旅游不是为了数人头的。

作为一位学生,我就带薪休假在学生身上的变种——上课期间课余时间的利用做出了细致研究。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初步得出了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学生在上课期间课余时间的利用情况,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及建议。

1、 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与利用现状及原

因分析

(1) 学生课余时间丰富度现状及原因分析

由于同济大学校区安排的特殊原因,就读于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的学生均为大二

以上的高年级同学。一般说来,中国大学的课程安排普遍趋势为大一基础课较多,课业压力大,而从大二开始,逐步向专业课过渡,课程量逐渐减少。就我的亲身体验而言,我大一上学期共选修课程11门,每周平均29节课,大一下学期选修课程17门,每周平均46节课,而大二上学期选修课程12门,每周平均28节课,而其中非必修课占有6节,很明显,大二的课业压力较大一小很多。

从问卷调查表中,我们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果: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所有人中,认为同济课程“很紧”的仅占15.67%,这对于一个工科类院校而言,已经是一个非常低的值了。要知道,工科类院校中的学生要学习很多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未将来工作时能可靠的设计出安全可用的产品做准备。而认为“可接受”的受访者占到了75.94%,也就是说,每四个人中就有三个人认为同济的课程设计能让他们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而认为“不紧”的人占到了8.39%,也就是说,还有很多人认为,同济的课程安排可以让他们游刃有余。这一切,都为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的学生在上课期间自由安排课余时间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同济的课程安排确实遵循了一般大学的安排规律:低年级的课程较紧,高年级逐步放松。我们将受访者分成本科生阶段与研究生、博士阶段,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问题。如:认为“不紧”的大二学生只有2.86%,大三的有5.68%大四的更是高达16.67%,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同济大学的课程量确实在高年级时减少了。但是,我们注意到认为“很紧”的受访者在大三与研二的时候出现跳动,突然升高,这与“不紧”的结果相冲突。仔细思考后,我觉得,这与中国的研究生制度有关:大三的时候正是学生准备考研的时期,外加上几乎所有专业都正式进入专业学习时期,课程较之前更难,这导致很多保研无望有想读研的学生倍感焦虑,这时,即使只增加一门课,也会使他们觉得很多。这就是本科生出现跳跃的缘由。而研究生只读三年,研一阶段主要是知识储备,研三时大部分工作都已近完成,开始忙找工作了,只有研二是把大部分工作完成的黄金时期,于是,认为时间安排不过来是很正常的事情。

通过对比同济大学与国内外其他高等学府以及嘉定校区与本部的课程安排,我们可以看出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的学生面对的课业压力基本上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方面,由于高等学府的竞争激烈,嘉定校区学生的课业压力要大于一般的普通大学,因此他们的课余时间较普通大学的学生少(强制要求上晚自习的学校除外)。

另一方面,相对于竞争异常激烈的大学,如中科大,MIT,斯图加特,同济大学的课业压力有较小。就近而言,嘉定校区的学生课业压力较本部的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要小很多,因此,他们的课余时间又较多。

总体来说,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的课业压力,客观上说是给了学生充分的课余时间自由安排。

(2) 同济大学嘉定校区课余时间的集中程度现状及原因分析

由于嘉定校区的学生都为高年级学生,外加上同济大学的自由选课制度让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由安排。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的学生课表,或多或少会在自己的意愿下特意安排课程的集散程度。就以我自身而言,为了提醒自己每天早起,我将课表的第一节课尽量安排为有课状态,为了延长周末休息的时间,我将周五的课尽量排空,周一早晨也是同样的做法,结果就是我的课表周五最空,周四最满。

从调查表可以看出周五的课程普遍较少,周五可最少的受访者占到了36.07%这表明与我有相同愿望的人有很多。其次为周二,这与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的选课制度有关:选课网上给出的在周二上的课十分少,外加上有一节全校都选但又不一定会上的形势与政策课,周二排第二主要是学校的不给课让学生选而不是学生不愿意在周二上课。对比每个年级的情况,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仅有大三与研一的学生课最少的时间是周二,也就是说,他们很可能不得不在他们希望空闲的时间里上课。

另一方面,通过对其他学校同学的询问与交谈,我发现,绝大多数院校与同济大学一样,是可以自由选课的。然而,也有很多学校在大一的时候不能自由选课,到了大二才开始可以选课,而就部分可以自由选课的学校来说,他们的选课也仅限于选修课。如我家乡的南昌大学,他们的选课仅限于体育与选修课以及部分必修课,由于他们的绝大多数课程都是大家一起上的,于是,他们对于班级的认识与我们很不一样。做得最过分的就是很多学校班长是需要负责点到的,于是,他们的课余时间被压缩的很少。

总体来说,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的选课制度还是非常宽松的,学生可以较好的按照自己要求选择自己想学的科目,也在同时增加了同学的课余时间。这是同济大学的一个优点。

(3) 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学生对课程集中度的期待现状及原因分析

刚才讨论了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学生课程集中度的具体情况,并对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做出了一些假设。具体而言,就是很多人像我一样,希望会有一个较长的周末休息时间,这就导致周五课程最少的人较多这一事实。

从统计调查表中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不论哪一个年级,期望课程都集中在一周当中好让他们有延长的周末休息时间的人都占了绝大多数,基本上是维持在70%以上。而期望“如果可以,课程都集中在周二到周四”的受访者的比率也呈现出同样的年级区别:将学生分成本科生和其他两类,可发现他们都呈现出随着年级的增高,他们对这种课程安排的期望越来越低。这一现象与之后的有关“对旅行的渴望程度”的结果一比对,就能得出一个大概的结论:随着在同济大学呆的时间的增加,学生对旅行的渴望逐步减弱,而将课程安排在周二到周五以延长周末时间的做法,正是期望旅行而又忌惮于校规校纪的人通常的选择。所以,这一比率的下降与对旅行的渴望的减弱有着诸多联系,至于对旅行的渴望减弱的原因,将于下文给出我的给人看法,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另一方面,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后我们还可以得出另一个现象:期待每天课一样多的人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高,如大一只有13.48%,而到大二就达到了17.68%;研一是7.55%,到研二就达到了12.50%。这一结果与大学的课程安排与学生的心态变化都有关系:一方面,随着课程量的减少,每天一点点课程的感觉会比突然来很多课的感觉好很多,而高年级的课程较少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之前也说过,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对旅行的渴望值下降,所以,与其挤出时间为不怎么渴望的出游做准备,不如舒舒服服的及按部就班的每天上一点点课。这就是此项出现的原因所在。当然,有一点我们不容忽视,那就是大四时,这一选项的选择率突然急速直下,仅为5.88%,这一点很容易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大四时,同学意识到实习的重要性,纷纷寻找实习岗位,而一般情况下,实习与上课是不可兼得的,于是,如果课程可以集中在一天上完,那就是最美好不过的事情了。这也是大四学生选择“其他”较多的原因:很多人都提出,课程集中在一天或是两天上完。

至于“周三休息”这一选项的不稳定结果,就说明其实这种情况其实与年级没有太大的关系,在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

(4) 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学生对旅行的期待程度现状与原因分析

作为嘉定校区的一员,我就是一个对旅行极其渴望的人。我想,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稳健发展,全社会的人们都渐渐的开始对旅行有了越来越大的期待。这也是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各大旅游景点人流“井喷”,高速公路拥堵的重要原因。

篇二:同济大学毛邓三免考论文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论文

作者:黎博文

学院:汽车学院专业:车辆工程(汽车) 学号:081199 教师:邹宏

上课时间:周三九、十、十一节

大学选修课现状之思考

摘 要:本文先介绍了中国大学新兴的选修课制度,然后概括了现在大学选修课的两种现状——不求好课,只求好过;不求兴趣,只求实用。紧接着,作者揭示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两座大山--成绩与就业。随后,作者着重分析了这种现象对学校、老师尤其是学生的危害。最后,作者从自身的角度提出了改善这种现状的建议。

关键词:选修课 现状 原因 危害 建议

选修课制度简介

什么事选修课制度?为什么会有选修课制度?

说到选修课制度,就不得不提目前现在大学里已普遍采用学分制了。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竞争也日趋激烈,众所周知,所有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也在不断改革以适应新环境的要求,因此,学分制,作为一种先进的大学制度,飘扬过海来到了中国。

而选课制则是学分制的基础,大学生可以通过网上选课的形式来选择自己想上的课,选择上哪个老师的课,因此它赋予了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性,使得学生在自主选课上有了更大的空间,有益于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由于选课制的完善程度主要看学生选课的自由度的大小,因此选修课的质量高低更能反映出学分制的完善程度。

大学选修课是大学生扩充自己知识面的一个重要途径,为高校学生提供了自由全面发展的广阔空间。 开设大学选修课的必要性众所周知,大学里学术氛围自由,多种思想学说在学校交流并存。多元化的课程能够扩充大学生自身知识面,引导大学生用新视角看问题,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如选修课中的公关与礼仪课程能提高大学生情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使之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实用语言交际艺术课程能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便于学生的沟通发展和求职应聘;还有一些民间传统项目如女红等引入大学,并使之成为与学分相关联的选修科目丰富学校体育课的内容.使得具有古老历史的民间奇葩在校园中重新绽放。因此很多老师和学生都一致认为,开设新颖的选修课对学生而言,利大于弊,在高校是一种很好而被普遍采用的教育形式,也是大学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如初中、高中教育的一个标志。

然而,这种先进的选课制度在完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下面将以选修课为例来描述如今选课的现状。

选修课之两种现状

现状之一:不求好课,只求好过

每逢选课前夕,各大高校的网站上就会有各种关于探听“选修课情报”的帖子:“请推荐考试给分高的选修课”、 “哪个老师的选修课容易过啊”、“某某老师的课打分高吗”、“推荐选某某老师的课,该老师上课从不点名”……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不少大学生而言,选课的标准不再是那位老师学术水平如何,不再是那门课好不好,哪门课程老师评分“松”、“容易过”,哪门课程就会成为同学们选修的“大热门”。

下面是腾讯网的一篇报道:

“点名少”的老师成热门

本市某高校遥感学院的大四学生小张这几天很高兴,因为他好不容易选上了一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而教这门课的老师被学生们评为院里公认“最好”的老师。据说这位老师平时上课不点名,考试也不会为难学生,往届毕业的学长们传授经验:只要最后一节课去听一下老师画的考试重点,学分基本是没问题了。

小张告诉记者,大四的学生忙着实习找工作,有的忙着考研,学校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一学期只安排一到两门必修课,其余都是选修课。第一轮选课一般在上学期末进行,学生在网上报名。一门课要达到一定人数才会开课,大家大多选“点名少,给分高”的课程,因此就会出现某一门课爆满,而 那些“既难学,又难过“的课程却不得不因报名人数太少而被迫取消。

作为同济大学的在校学生,笔者对上面报道中所描述的现象深有感触:在同济大学选修课里,也有一位给分高、大家公认“最好”的老师,他的课一直是“一座难求”,每次都是从几千人中由电脑随即选出来几十人,能被选上的人都感觉是莫大的幸运。更有甚者,我的一名同学是在嘉定校区学习,他却“抢”了一门那位老师在四平路校区开的课,因为他知道,只要最后一节课的考试他参加了,他就能至少拿个良。

现状之二:不求兴趣,只求实用

大学选修课种类多,规模大, 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现在大学生对选修课的选择正在变得日趋单一:学生热衷于选修和自身就业密切相关的实用型课程,像经济管理、第二外语、社交礼仪等都成了“香饽饽”。而政治学、哲学、名著赏鉴等选修课却很“冷门”,不少课程最后不得不缩小课堂规模。

以下是教育点评网上的一个关于大学选修课的调查:

调查显示:

上表可以看出,目前不少大学生选择选修课的首要标准是“课程内容实用”,占48%。而“个人兴趣”,这个高校开设选修课的初衷,仅仅屈居第四,仅占13%。

上面的两种现状,导致如今的选课显示出严重的两极分化:有些只能容纳100人的课堂,选课人数却达到几百甚至上千人!然而,有些能够容纳一百人的课堂,选课人数却只有十几人甚至几个人!

这中现状不禁引人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选课有着如此严重的两极分化?

原因之两座大山

大山之一:成绩 对于那些刚刚经过高考的独木桥的人来说,他们也许会认为大学里的成绩不再重要。实际上,他们错了。学习成绩仍然是大学里的一根指挥棒.它依然是家长老师同学的话语中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在大学里,不管是评奖学金,选专业方向还是保研,成绩依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之

一。甚至很多单位的招聘,对成绩也有非常高的要求。

下面是院校文化网上的一段题为“谁和我们讲大学成绩不重要?”的一段报道

当你把简历递给招聘人员的时候,他们的动作一般是:姓名-〉专业-〉成绩单-〉证书-〉PASS OR NOT

真的,对于HR们来说,无法通过短短的时间真正认识一个人,这个时候成绩是致命的:但是至少说明你的态度是认真的;反之,成绩不好,你对待学习的态度肯定不够好,那工作呢?HR肯定愿意把进一步的面试、笔试机会留给成绩优秀的人。

所以,成绩这根指挥棒使得很多大学生把提高绩点作为选选修课的唯一目的,于是,那些老师“松”、给分高,易拿优的选修课成为了大家疯抢的对象。

大山之二:就业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数量已经是供过于求,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尤其在当下,全球金融危机仍未完全消除,使得就业市场再度萎缩。那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更为苛刻。因此每个大学生都希望在大学里能提高自己以后在职场的竞争力,可是这种竞争却让大学生逐渐产生了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很多大学生选课时就会问自己:“这课上了有用吗?这些知识学了以后能用上吗?”这种心态使得很多大学生不再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自己想学的课程,“课程内容实用”成为了大学生选课的首要标准。 对于上面所说的那些“实用型”课程如第二外语、社交礼仪、经济管理等,学生认为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能够用得上,于是成为了大家哄抢的目标。而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等选修课看似“不实用”,对就业“毫无帮助”的课程也就变得冷门,甚至无人问津。

很明显,是就业这根指挥棒指引着大学生向“实用型”靠拢。

选课现状之危害

当代大学生的这种选修课现状不管是对于学校,老师还是学生都有着极其严重的危害。下面将简要说明对学校和老师的危害,并且重点说明对大学生自身的危害。

之于学校:资源的浪费

学校发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开设各种各样的选修课,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大学生的个性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学生选课标准的单一以及严重的“两极分化”,使得学校的教学资源遭受巨大的浪费。

之于老师:严重的打击 很多老师开设选修课之初,都有着非常高的积极性,本着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使学生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他们认为这也是对老师的一种检验:若是他们选修课教得好,他们的课就会很受欢迎,来选他们的课的同学就会很多,这样他们上课的激情就会更高。然而,大多数学生所青睐的课却往往不是那些水平高,上课好的老师,大部分学生喜欢的是那些不点名,给分高的老师。这对老师们是严重的打击,这标志着他们的成果得不到学生的认可,老师上课也就失去了激情。更有甚者,有些老师为了博得学生的喜欢,也把不点名,给分高当做自己的授课模式,于是选这些老师的课人数会逐渐增加,而那些对学生从严要求的老师,上他们的课的学生却越来越少,严重打击了这些优秀老师的积极性,酿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之于学生:知识的匮乏

篇三:同济大学毛邓三免考论文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论文

作者:黎博文

学院:汽车学院专业:车辆工程(汽车)

学号:081199

教师:邹宏

上课时间:周三九、十、十一节

大学选修课现状之思考

摘 要:本文先介绍了中国大学新兴的选修课制度,然后概括了现在大学选修课的两种现状——不求好课,只求好过;不求兴趣,只求实用。紧接着,作者揭示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两座大山--成绩与就业。随后,作者着重分析了这种现象对学校、老师尤其是学生的危害。最后,作者从自身的角度提出了改善这种现状的建议。

关键词:选修课 现状 原因 危害 建议

选修课制度简介

什么事选修课制度?为什么会有选修课制度?

说到选修课制度,就不得不提目前现在大学里已普遍采用学分制了。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竞争也日趋激烈,众所周知,所有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也在不断改革以适应新环境的要求,因此,学分制,作为一种先进的大学制度,飘扬过海来到了中国。

而选课制则是学分制的基础,大学生可以通过网上选课的形式来选择自己想上的课,选择上哪个老师的课,因此它赋予了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性,使得学生在自主选课上有了更大的空间,有益于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

才。

由于选课制的完善程度主要看学生选课的自由度的大小,因此选修课的质量高低更能反映出学分制的完善程度。

大学选修课是大学生扩充自己知识面的一个重要途径,为高校学生提供了自由全面发展的广阔空间。

开设大学选修课的必要性众所周知,大学里学术氛围自由,多种思想学说在学校交流并存。多元化的课程能够扩充大学生自身知识面,引导大学生用新视角看问题,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如选修课中的公关与礼仪课程能提高大学生情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使之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实用语言交际艺术课程能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便于学生的沟通发展和求职应聘;还有一些民间传统项目如女红等引入大学,并使之成为与学分相关联的选修科目丰富学校体育课的内容.使得具有古老历史的民间奇葩在校园中重新绽放。因此很多老

师和学生都一致认为,开设新颖的选修课对学生而言,利大于弊,在高校是一种很好而被普遍采用的教育形式,也是大学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如初中、高中教育的一个标志。

然而,这种先进的选课制度在完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下面将以选修课为例来描述如今选课的现状。

选修课之两种现状

现状之一:不求好课,只求好过

每逢选课前夕,各大高校的网站上就会有各种关于探听“选修课情报”的帖子:“请推荐考试给分高的选修课”、 “哪个老师的选修课容易过啊”、“某某老师的课打分高吗”、“推荐选某某老师的课,该老师上课从不点名”……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不少大学生而言,选课的标准不再是那位老师学术水平如何,不再是那门课好不好,哪门课程老师评分“松”、“容易过”,哪门课程就会成为同学们选修的“大热门”。

下面是腾讯网的一篇报道:

“点名少”的老师成热门

本市某高校遥感学院的大四学生小张这几天很高兴,因为他好不容易选上了一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而教这门课的老师被学生们评为院里公认“最好”的老师。据说这位老师平时上课不点名,考试也不会为难学生,往届毕业的学长们传授经验:只要最后一节课去听一下老师画的考试重点,学分基本是没问题了。

小张告诉记者,大四的学生忙着实习找工作,有的忙着考研,学校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一学期只安排一到两门必修课,其余都是选修课。第一轮选课一般在上学期末进行,学生在网上报名。一门课要达到一定人数才会开课,大家大多选“点名少,给分高”的课程,因此就会出现某一门课爆满,而 那些“既难学,又难过“的课程却不得不因报名人数太少而被迫取消。

作为同济大学的在校学生,笔者对上面报道中所描述的现象深有感触:在同济大学选修课里,也有一位给分高、大家公认“最好”的老师,他的课一直是“一座难求”,每次都是从几千人中由电脑随即选出来几十人,能被选上的人都感觉是莫大的幸运。更有甚者,我的一名同学是在嘉定校区学习,他却“抢”了一门那位老师在四平路校区开的课,因为他知道,只要最后一节课的考试他参加了,他就能至少拿个良。

现状之二:不求兴趣,只求实用

大学选修课种类多,规模大, 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现在大学生对选修课的选择正在变得日趋单一:学生热衷于选修和自身就业密切相关的实用型课程,像经济管理、第二外语、社交礼仪等都成了“香饽饽”。而政治学、哲学、名著赏鉴等选修课却很“冷门”,不少课程最后不得不缩小课堂规模。

以下是教育点评网上的一个关于大学选修课的调查:

调查显示:

上表可以看出,目前不少大学生选择选修课的首要标准是“课程内容实用”,占48%。而“个人兴趣”,这个高校开设选修课的初衷,仅仅屈居第四,仅占13%。

上面的两种现状,导致如今的选课显示出严重的两极分化:有些只能容纳100人的课堂,选课人数却达到几百甚至上千人!然而,有些能够容纳一百人的课堂,选课人数却只有十几人甚至几个人!

这中现状不禁引人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选课有着如此严重的两极分化?

原因之两座大山

大山之一:成绩

对于那些刚刚经过高考的独木桥的人来说,他们也许会认为大学里的成绩不再重要。实际上,他们错了。学习成绩仍然是大学里的一根指挥棒.它依然是家长老师同学的话语中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在大学里,不管是评奖学金,选专业方向还是保研,成绩依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甚至很多单位的招聘,对成绩也有非常高的要求。

下面是院校文化网上的一段题为“谁和我们讲大学成绩不重要?”的一段报道

当你把简历递给招聘人员的时候,他们的动作一般是:姓名-〉专业-〉成绩单-〉证书-〉PASS OR NOT

真的,对于HR们来说,无法通过短短的时间真正认识一个人,这个时候成绩是致命的:但是至少说明你的态度是认真的;反之,成绩不好,你对待学习的态度肯定不够好,那工作呢?HR肯定愿意把进一步的面试、笔试机会留给成绩优秀的人。

所以,成绩这根指挥棒使得很多大学生把提高绩点作为选选修课的唯一目的,于是,那些老师“松”、给分高,易拿优的选修课成为了大家疯抢的对象。

大山之二:就业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数量已经是供过于求,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尤其在当下,全球金融危机仍未完全消除,使得就业市场再度萎缩。那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更为苛刻。因此每个大学生都希望在大学里能提高自己以后在职场的竞争力,可是这种竞争却让大学生逐渐产生了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很多大学生选课时就会问自己:“这课上了有用吗?这些知识学了以后能用上吗?”这种心态使得很多大学生不再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自己想学的课程,“课程内容实用”成为了大学生选课的首要标准。

对于上面所说的那些“实用型”课程如第二外语、社交礼仪、经济管理等,学生认为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能够用得上,于是成为了大家哄抢的目标。而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等选修课看似“不实用”,对就业“毫无帮助”的课程也就变得冷门,甚至无人问津。

很明显,是就业这根指挥棒指引着大学生向“实用型”靠拢。

选课现状之危害

当代大学生的这种选修课现状不管是对于学校,老师还是学生都有着极其严重的危害。下面将简要说明对学校和老师的危害,并且重点说明对大学生自身的危害。

之于学校:资源的浪费

学校发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开设各种各样的选修课,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大学生的个性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学生选课标准的单一以及严重的“两极分化”,使得学校的教学资源遭受巨大的浪费。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同济大学毛邓三免考论文我的时间我做主》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578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