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正文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2016-12-28 06:29:35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我上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语文一年级下册《19乌鸦喝水》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乌、鸦、喝、渴、瓶、石、办、法、渐9个生字;会写石、办、法三个字;2、正确朗读课文;3、运用“办法”“渐渐”说话。

识字对于一年级来说是最重要的教学,识字数量多,难度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使学生学得快,就要采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生字的识记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孩子们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自己学习生字就不那么困难了。在教学《乌鸦喝水》这节课时,我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通过观看乌鸦的外形,形象地记忆“乌鸦”,再由“乌”“鸟”两个字的对比以及对“乌”的扩词加深学生理解记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教学生字,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拼读石和法,强调这两个易读错的字,引起学生对读音的重视; 通过识记偏旁,对比学习喝和渴字,加深学生对字形和字义的理解运用;利用组词、儿歌、猜谜、实验等方法帮助孩子们理解识记瓶、办法、石、渐,赋予生字以“生命”的意义,让学生充分掌握字的音、形、义。在孩子们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运用就不在困难了。所以孩子们说出了许多精彩的句子。

我这节课有一些优点,但同样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上课的时间没有没有均衡的分配,导致在最后一环节学生练习写生字时的时间

不够。 2.语言运用的时候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因此效果有点不明显。

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篇二:乌鸦喝水教学设计及反思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本身也是非常生动有趣,它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写了一只口渴的乌鸦如何通过“动脑”、“动嘴”利用条件帮助自己喝到水的。很有启发意义。教学这一课,将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体会动脑和动手的乐趣,激发创造的热情。

学生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很有想象力,也酷爱表演,有很大的求知欲。学习这一课的时候,学生比较感兴趣。本课的生字也比较简单,对于有一学期多学习的孩子来说不算困难,学起来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乌鸦怎么喝到水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

多媒体、瓶子(装有半瓶水)及小石子若干、自制乌鸦头饰

一、复习旧知:

1.各位小朋友,我们上节课初步学习了乌鸦喝水这篇课文,读了课文,还学习了生字。现在请看老师书写课题。(再一起读一读课题)乌鸦喝三个字都是本课刚学过的生字,乌,鸟字去掉一点,是黑色的意思;鸦,左右结构,左边一个牙齿的牙,右边一个鸟。说明乌鸦啊,是一种黑色的鸟。喝水是用嘴喝,所以喝字左边是一个口字旁。

2.过了一个周末,不知道孩子们还记得我们的生字朋友吗?为了检测大家,我宣布:开火车、当小老师的游戏现在开始。我要请坐得最好手举得最好的小组来当小老师。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生字并组词。如果有小老师实在读得不好,老师要随机纠正或找其他学生帮忙.

3.挑战升级:请看大屏幕上出现的词语,刚才老师给大家出示的生字卡片都是有拼音的,现在同学们看到的词语是没有拼音的,你还会认吗?(男女生分读,男生读一个,女生读一个。)

4.看来大家都还没有忘记我们的生字朋友,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我们要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中去,因为它们要带我们去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并且认识一位新朋友——一只聪明又可爱的小乌鸦。

二、新授

(一)现在老师要为大家播放课文朗读视频,请孩子们认真看。

1.视频播放完了,孩子们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生:有趣)既然这么有趣,那我们就赶快回到课文,一起来探索这一个有趣的故事。

2.看到课文,现在老师又要考验孩子们了。我想问问,《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一个有几个自然段呢?(三个)没错,上节课已经让孩子们数了并标在了书上,现在再看看大屏幕,(出示ppt)你标对了吗?

评:真是一群聪明又努力的孩子,老师教给大家的东西都记在了脑海中,老师真是太高兴了。自然段明白了,接下来呀,我们就要逐段来学习这篇课文了。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孩子们看到第一自然段,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来为大家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谁愿意来? ( 请一位小朋友起来读第一自然段,教师要及时点评并表扬学生。)

2.现在老师给孩子们的挑战又升级了,但同时也多了些乐趣。现在孩子们要两两搭配来完成这个挑战,那就是一个孩子读第一自然段,另一个孩子来表演。一二组搭配,三四组搭配,五六组搭配,两分钟时间,等一下老师会请表现得最好的孩子上台为大家展示。开始!

活动:请两个孩子上台来表演,给扮演乌鸦的孩子戴上乌鸦头饰。在孩子表演之前,老师可以示范一些语气和动作,如: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这个地方老师可以示范,然后再让学生表演。

点评:孩子们变现得真好,给了老师很大的惊喜,所以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好吗?

3.请孩子们再次看向大屏幕,(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仔细观察,这句话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哦,原来是老师把“到处”两个字标成了红色。请听老师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范读)请几位同学学着老师的语气来读一读。

对了,在读的时候,我们特别强调了“到处”两个字。到处,说明乌鸦到了很多地方找水喝,现在就是充分发挥孩子们想象力的时候,现在孩子们可以想一想,猜一猜乌鸦都到了哪些地方找水喝,但都没有找到了?想到的孩子请举手!(根据孩子们的回答,老师可适时点评)

4.乌鸦找呀找,终于,“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真高兴呀,太开心了。可是,可是问题又来了。(ppt出示)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是呀,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而乌鸦的嘴又比瓶口大,所以伸不进去。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找到水却喝不着水,小乌鸦是更着急了。现在我想请同学来读读最后两句话,一定要读出着急的语气。

过渡:这是一个大大的难题,现在就摆在了小乌鸦的面前。小乌鸦能想到办法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ppt出示)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请孩子们仔细看,这句话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老师把许多弄成了红色,把小石子弄成了绿色。)这是为什么呢?这是老师对孩子们的又一考验,如果把“许多”换成“少许”行吗?把“小石子”换成“石块行”吗?(ppt展示)请孩子们思考。

好了,时间到,哪位孩子想到了呢?愿意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吗?请举手! 生:石子少了,水就升不上来,乌鸦就喝不到水,如果是石块,有可能会砸烂瓶子或者放不进去,还可能卡在中间。

也许会出现的情况(ppt展示)

过渡:小乌鸦看到小石子就想出了办法,接下我们就一起看看,小乌鸦 是如何利用小石子帮助它喝到水的。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男女生比赛读,女生先读,男生后读。当学生读的时候,老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读准字音,

2.活动探究:做实验。准备道具:半瓶水、小石子。学着小乌鸦的样子把小

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让学生看到水是“渐渐”升高的。实验做完后,请学生起来说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出“水慢慢升高”,这儿就可以水到渠成的跟学生说“渐渐”和“慢慢”意思相近,学生就自然明了了。

3.体会“渐渐”,用渐渐说话。(ppt展示)出示例句——补充句子——自己说话,有层次地引导学生用好“渐渐”这个词,能把话说好。

(五)思维拓展: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

三、总结:

这是一只爱动脑筋、聪明的小乌鸦,通过自身努力,终于喝到瓶子里的水,我们也要向这只乌鸦学习,遇到困难多动脑筋,解决困难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板书:

19.乌鸦喝水

许多——少许

小石子——石块 渐渐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一、朗读课文的指导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一篇课文,读好课文是基础。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能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是很不错的。《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生字较少,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所以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困难。难的是有感情的朗读。哪些地方快一点,哪些地方慢一点;哪些地方重一点,哪些地方轻一点学生还没有那么清楚的概念,所以读的时候老师要做一定的引导和示范。

例如,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老师先是请了一位同学来朗读,之后老师就说到了乌鸦喝不着水很着急,接下来是要求学生用着急的语气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但这时候学生就犯难了,什么样的语气才是着急的语气啊?所以啊,老师可以示范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并加上动作。哦,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就会模仿着老师的语气和动作来读第一自然段,对接下来学生的表演读也很有示范作用。对于重读的地方,如“到处”就可以提醒一下学生,指导学生读好问句“怎么办呢?”

第一自然段到第三自然段,随着事情的发展,小乌鸦的心情也是不断变化的。口渴,但到处找不到水很着急,找到水了很高兴,但又喝不着,就更着急了!后来呀,通过自己的努力,乌鸦终于喝到水,又高兴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这种变化,让他们的语气随着乌鸦的心理变化而变化。

我们都说,朗读要有层次感。在学生刚开始接触课文的时候,我们是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后来老师抓词语深度解析后,让学生理解了思想感情,这时候就该让学生把感情和朗读联系到一起,通过读的变化,理解也会不断深化。

所以,朗读的层次性很重要。

二、教学设计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做到不脱节,不串讲,过渡自然。分析问题从整体着眼,避免问题太碎,让学生学会整体感知。要抛弃掉老师挨句挨字的讲解,要保存下语文最美好的感觉。语文是整篇文章带给我的感动与启发,而不是咬文嚼字就能带来美感。所以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学习是比较好的,既照顾到了低段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又能很好保存语文的味道。

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利用多媒体制作精美的课件,播放生动有趣的视频,这些都是孩子最感兴趣的。

3.向学生抛出问题的时候,不要简单的问是不是,或者是简短的问句,这都是不利于学生思考的。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比如第二自然段,我们本来要问学生的问题是“为什么看到许多小石子就想到办法了?少许小石子行吗?许多石块行吗?”好的做法就是把这几个问题同时抛给学生,而不是简单地问行不行。

4.整个教学过程必须思路清晰,逻辑明了。引入新课和自然段之间的过渡要做得自然,语言精简,切忌啰嗦。评价学生的语言要丰富,不要简单的好、棒、对。要说出学生具体好在哪里,什么样的语言对他们是有激励性的或者有正确导向作用的,这对老师的要求很高,所以平时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些方面。

5.板书方面,虽然有多媒体辅助,但书写这一块,老师的示范作用还是很大了。所以还是要有一定的板书。书写不需要太多,但书写一定要规范、漂亮,这是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最基本的素养。

三、重难点的突破

本课的重难点之一就是——乌鸦是怎么样喝着水的?

前因后果书上说得很清楚,但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有点抽象。课文里描写乌鸦喝着水的句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渐渐”是什么意思,这对他们来说估计还是有点抽象。所以,这个地方设计一个小实验,既有趣,又能让学生体会到动脑和动手的乐趣,进一步也就懂了“渐渐”是什么意思了。

这个实验就是还原第三自然段的内容,老师要准备的是瓶子(装有半瓶水)及小石子若干,请学生亲身实验,像小乌鸦一样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仔细观察水是怎样升高的。学生自己动手做了,也观察了,最后还让他们说,一下子就理解了。这儿用实验代替讲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我们主张的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一年级不太可能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但我们可以做的至少是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觉得有趣,那就是好的了。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第一就是朗读的层次性不够,组织教学还有待提高;其次,时间分配不恰当。复习旧知的时间过多,导致新授的时间很紧张,最后下课的时候还有一点内容没讲完。然后,朗读的示范做得不是很到位,或者说没有给学生做很好的示范。最后,指令不明确。比如让学生读课文就是叫他们读,没有说明要求,要怎样读。对于低段的学生,一般要求的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最好是能有感情的朗读。这些都是在学生读之前老师就应该说到和提醒的。这些方面,我还做得不够好,所以还要好好学习,好好改进。

篇三: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通过本课的教学也让我有了更多的收获和思考。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借助想象,提高学生的朗读

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故事情节曲折,乌鸦经历了找水---看见水---喝不到水,最后通过努力又喝到水这个过程,随着事情的变化,乌鸦的心情也是很不平静。在朗读中我引导学生体会乌鸦心情的变化,让曲折的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如“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我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乌鸦去了小树林、草地、村庄这些地方找水,去了这么多地方,都找不到水,乌鸦心情怎样?之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那份着急之情就会由然而生。乌鸦后来好不容易找到水了,却又喝不到水,心情又是怎样的?通过想象把这份无奈之情融入到朗读中。

二、结合实验,激发学生的直观思维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的实物能够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在教学中我将乌鸦如何喝到水设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一段“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这句话看似简单,但要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却很不容易。因此,我在教学中就让学生做一回小科学家,让学生将小石子一颗一颗往瓶子里投,看着水渐渐升高,让学生从理解课文体验到认识真理的快乐。也许就是这样一次实践体验,能让学生从此爱上科学、迷上科学,走向科学研究之路。

虽然准备地较为充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很多不足。现将自己的感受和课后与其他老师的交流总结如下:

1、朗读不到位

为了保证这节课的完整性,在教学过程的前半部分,我一味地赶。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通过创设情境朗读来让学生感悟到乌鸦心情的变化,在这一环节中,由于学生自学后已经可以自己读课文,而且课文的讲点比较多,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朗读。老师的描述过多,学生没有真正进入到情境之中去,致使学生的朗读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2、教学内容过满

这节课中,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但,或许是有太多内容想交给学生,导致我在课前准备的信息量太多,做的ppt和教案不同步,以致于有的内容重复。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一堂课的教学时间也很有限,所以直到下课还有很多环节都没有讲完。

由此我想到教学不仅仅是一种传授,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在适时的时候我们应该放手让他们表演。让老师退出主角,将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要学,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开心,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5714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乌鸦喝水》教学反思我上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语文一年级下册《19乌鸦喝水》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乌、鸦、喝、渴、瓶、石、办、法、...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