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高职院校是什么 正文

高职院校是什么

2016-12-28 06:21:56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面对竞争激烈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拥有国家职业技能证书的毕业生往往具有较强的优势,就业市场需要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具有一定职业水平的从业人员,那么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高职院校就应该围绕就业市场的需求进行

教学改革。

关键词 职业技能证书 高职 教学改革 职称英语 职称英语考试

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永恒的主题,但教学改革不是单纯为了改革进行改革,而要遵循高职教育教学的规律,因地制宜、有清晰的计划和目标展开,同时教学改革涉及方方面面问题,不能也不可能要求做到面面俱到。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是教学改革中主要的深层次方面,很值得我们不断深入分析、研究,寻求适宜的改革措施和途径.

从全国高级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研讨会上传出消息:广东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招收9名高级技术工人,只有1人报名,而招收1名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就有6人报名”,1∶9表明广东高级技能人才供不应求。为此,广东全面放开了高级技能人才的准入条件,对获得高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实行“不限生源,不限单位,不限时间”的优惠接收政策,并在落户问题上享受本科生以上的待遇。职业资格证书比学历证书更能适应市场需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全国许多经济发达的省市都出台了全面大幅度提高取得高级技工及其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并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职工的工资和津贴标准,其收入将比普通工人高出10%~20%。专家指出,在中国有可能在制造业大国的位置上更向前推进一步的今天,出现了与制造业大国地位极不相称的尴尬局面:中国已成为了一个制造业人才尤其是高级蓝领稀缺的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最新报告表明,目前中国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7000万人。而在技术工人的队伍中,高级工仅占3.5%,与发达国家高级工占40%的水平相差甚远。

技术工人的素质低,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目前中国企业平均产品合格率只有70%,不良品每年的损失近2000亿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要提高“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就要着力培育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为了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中国制造”的专业技能人才,职业学校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适应市场的需要,紧跟发展的步伐,培养出一流的技能人才是当务之急。再高的学历也必须通过职业教育拥有资格后才能到研发生产第一线。实际上,市场这一只“无形之手”已经开始对忽视技术工人的行为进行矫正。在人才市场上,技术工人正成为“香饽饽”。在南方,高级技工和硕士博士一样大受欢迎;在深圳,大学生失业率在逐年上涨至17%,而中高级技工的失业率基本为零,显示出职业资格证书比学历证书更能适应市场需要。

那么广大的高职院校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上,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教学改革的准备了呢?现在的高职院校,很多具有以下特征:1.办学理念保守落后,高职特色不明显。许多高职院校是由各类中专、技校升格而来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高职教育的认识模糊,还停留在学校的原有定位上,导致专业设置脱离市场需求,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社会需求的变化。课程特点表现为“学科本位”,主要以学科课程为主,辅以一定的技术课程和实践训练,追求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严密性,轻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课程系统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构成。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仍相当程度地保留着此类模式,教学内容脱离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2.师资队伍对教学的适应能力差。一般而言,高职高专的“双师型”教师较少,这直接影响到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仍然沿袭注入式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轻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不能真正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反而会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走入应试教育的误区。3.教材存在严重缺陷。当前符合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特点的教材不足。由于教材的编者缺少对生产和经营实践的深入了解,缺乏对就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的科学分析,因而编写的教材明显存在体系不明晰,内容交叉、重复、陈旧,针对性差,脱离实际等问题。4.生源质量的总体水平偏低。普通高校的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职高专学生生源的素质下降。5.实训、实习条件相对落后。由于硬件的欠缺和应用型师资队伍的不足,不能很好的解决毕业生进入(论文网 )工作环境后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很快的适应工作需要的问题。

早在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就联合发出《关于印发2003年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的通知》的文件,文件指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精神,按照国务院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含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和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按照:“瞄准市场需求、提升职业能力、转换择业观念、加强就业服务"的要求,集中职业技能培训优质资源,强化职业资格培训,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实现自主就业创造条件。该文件提出在高职院校中积极推广毕业证和职业技能证书同时获取的“双证书”制。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一种制度。我国现行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证书制度的主体,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对劳动者具有和达到某一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标准,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凭证,是职业标准在社会劳动者身上的体现和定位。从技术角度看,职业资格证书是社会按一定的职业资格标准,对劳动力质量进行严格检测的结果;从经济关系看,职业资格证书是社会对劳动供给者拥有的劳动力产权的核定和确认。因此说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

显然,就业市场需要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职业学校毕业生,那么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就应该围绕就业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我们认为应从就业市场的角度进行高职教学的改革。更新教学理念是教学改革的先导。教师必须重新认识高职教育的性质和特征,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职业技术能力为基础,以满足职业岗位需要、实现零距离上岗为目标,它培养的是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人才具有以下特性:一是明确的职业定向性,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从某个职业岗位群出发进行职业分析,明确支撑起职业或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确定教学改革的课程;二是明确的操作应用性,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教学,构建与企业紧密联系的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培养的高投人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在师资、场所、设备、仪器、实训、实习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为高职教学改革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创新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职业知识是基础,职业能力是关键,而素质与人格则是根本,三者是统一的,以此为指导才能构建以职业技能训练和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能力本位的专业课程方案要从职业分析人手,每个专业要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

(1)要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从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教学实施、实

习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

(2)要开设产学结合的课程、体验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

(3)要开设专业培训课程,进行岗位实践训练或进行相应专业核心能力的技术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以使学生在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实现黄炎培先生提出的“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职业教育思想。

3、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精品课程建设就是教学改革内容之一,我院目前有3个省级精品课程,4个院级精品课程)

教学改革的原则:“实际、实用、实践” 、教学内容必须做到实用性、针对性;

(1)目前就业“必需够用”与将来的发展“迁移可用”恰当处理好;实践活动的方法体系与就业岗位零距离。

(2)在学习任务上,以常规的学习任务为主,教师提供信息,学生讨论、练习教师示范的技能。合作学习的任务是团体性任务,任务所要求的资源(信息、知识、技能、材料等)是单个学习者所不能具有的,离开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个人就无法实现任务目标。小组成员在任务目标上是共同的,同时资源上又是相互依赖的,这可以促进学习者对活动的参与。

(3)合作学习的任务是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那些开放式的、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更能引发学生的深层次的沟通。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会沟通、合作的技能,学会处理分歧,分享学习成果。

4、以更适合时代发展的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等实施教学

1、采用交互式教学

2、开展合作学习

(1)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

(2)在学习任务上,以常规的学习任务为主,教师提供信息,学生讨论、练习教师示范的技能。

(3)合作学习的任务是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那些开放式的、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更能引发学生的深层次的沟通

5、走产学研结合道路

产学研结合是办好高职教育的重要措施,是一条必由之路,是解决就业的根本之路 。 产学研结合包括五个方面:

①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双赢”原则;

②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实行符合国际“劳动准入”的做法;

③加强学生实践,形成扎实的实践教学体系;

④大力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真刀真枪地与企业生产结合;

⑤积极开展职工培训与继续教育,响应社会需要,提倡“终身学习”。

全国产学研合作研究会根据全国各高职学院的一些做法,总结出了 9种产学研结合的具体模式:

①全面合作的办学模式;

② WRE即实训科研就业合作模式;

③“订单”培养模式;

④校企“2+1”模式;

⑤工学交替模式;

⑥“ 校企双向介入模式双向生” ;

⑦人才培养模式;

⑧校企结合学校为主的模式 ;

⑨校企结合企业为主的模式。

6、建立院系两级督导机构,强化教学质量监控

为了使教改试点工作的每个环节落到实处,成立院级教改督导组和系教改督导组,并建立以两级督导组为主体的两级教改质量监控体系(学院目前已成立了教学督导组)

以上分析表明,教学资源不足是相对的不足,高职院校必须走出去,与社会广泛合作,让企业等社会主体参与到教学当中,争取他们在场地、设备、师资和实习实训等方面的支持。学校也因此可以集中自身的资源,重点投入到某些关键的教学设备条件建设项目上。

“用人单位是职业教育最大的受益者因而也是最大的投资者”的理念可以有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使不同的主体的目标得到最协调和最大程度的实现。这种理念应该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并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高职教学形式落后和效率低下的局面。

高职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解决,必须立足于实际情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展开。一方面,我们不能幻想,不能不顾学校和社会的实际情况机械地套用现成的和理想化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努力争取更有利的条件,在既定的条件下深化认识,进行探索和改革,取得相对满意的解决。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从而制定教学目标,决定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模式。

目标一:培养社会需要的中高层次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既要符合社会需要,也要符合其高职院校的身份和角色,主要是培养较高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由于学习基础以及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不可避免有某种程度的差异,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有层次的差别,一般应要求高层次,小部分为中等层次。培养的人才应该能很快适应相关行业的某些职位群,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技术能力比较强。高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不仅仅应该在知识、技术能力比较好,而且在其他相关的配套的素质也应该好,如良好的职业道德、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等。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素质结构和详细发展目标是一个有待于研究的课题,应该得到职业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学实践者的重视和研究。

目标二:培养适应变化的人才。科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大量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新知识的高级人才。教学中固然应该提供尽可能高、新的技术知识,但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毕竟是很有限的,所以应着重培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使学生能不断学习和创新以适应新的变化。在当代社会,人们经常会变换职业,或经历岗位轮换和晋升,这也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信息技术使现代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许多知识可以随时随刻找到,不需要把大量的知识都记在大脑中,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突显了极端的重要性,相应的,传统教学的知识、技能等目标应该重新制定。 目标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学生将来生活服务。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不仅应该善于工作,而且应懂得生活,能够获得幸福。为生活做准备的目标包括很广泛的方面,许多初级的目标在中学阶段就已经达到了,但更高级的生活目标则须在高职阶段达到。在教学中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艺术修养,提升生活品位,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等都将有助于他们未来生活质量的提高。培养包括专业技能在内的全面发展的

人,是为学生当前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幸福生活做准备的必要条件和重要途径,很难想象一个各方面发展很不平衡的人能够享受比较完全的幸福。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必须把握职业素质形成的逻辑顺序

高等职业学院的特色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高职院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人才、财力、物力和管理上的巨大投入。而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办学历史比较短、办学条件比较差的现实。差距大,要做的工作很多,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工作不能平铺直叙,而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善于抓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什么?是师资队伍建设还是教学基地建设?都不是。突破口应选在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锻造出符合产学研结合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发展壮大教学基地。

进行教学改革,基本思路是 按照技术型人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形成的逻辑顺序,理清应该从哪儿下手,怎样进行改革。

一、职业分析和生源分析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基础,其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就必须根据对不同职业岗位(群)的具体分析来加以确定,而不是依据学科体系确定。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就是高职院校的人才标准。为此,应组成由政府分管领导,长期从事该职业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工作者,高职院校教育专家参加的若干个职业素质分析委员会进行职业分析。职业分析首先是将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即职业能力)分解为若干个综合能力,再把每个综合能力分解为若干个专项能力,据此制作出一张职业能力分析表,并附加说明。然后,高职院校到相关产业部门广泛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由有关方面的专家审定形成。这个职业能力分析表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职业岗位(群)对从业的技术型人才的实际要求,同时也构成了高等职业教育具体的培养目标,无疑是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依据。

高职院校和其他大学比较,生源具有多样性,从既有从普通高中经过高考的普通高职学生,也有从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普通中专、技校等通过对口高职招生来的对口高职学生,其文化基础、技能基础、专业知识等各不相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授课内容等必须考虑到这些差异。

二、教学分析和课程分析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

为了通过教学活动实现职业分析中确定的各项培养目标,必须根据生源素质进行详尽、细致的教学分析。教学分析的任务是根据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每一项能力目标与要求,结合生源素质中的缺项,设计教学单元,若干个相关教学单元组成一门课程,若干相关课程组成一个课程模块,这些课程模块的合理排列和组合,连同必须的基础课程和国民素质教育课程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这里必须强调,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在思想上和业务上都合格的技术型人才,所以必须结合国民素质教育,安排体现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敬业精神的教学环节。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打破传统中等职业教育的“老三段”模式,采取实践与理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融合、螺旋式交替上升的“整合教育”模式,实验实习条件好的专业可以建设师生工作室,教师、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共同研究、开发、操作;条件比较差的专业也应使学生通过介绍、调查、参观、访问、见习、劳动等形式及早了解自己未来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加强他们

篇二:什么是高职单招?报考高职单招有哪些要求及步骤?

什么是高职单招?报考高职单招有哪些要求及步骤?

答: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高职院校招生改革,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多元化选拔录取机制,提高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和办学水平,根据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今年我省继续在省内部分高职院校进行单独报名、单独组织考试、单独录取的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简称“高职单招”。根据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规定,从2014年起,所有试点院校的招生对象全部为普通高中毕业生(含符合普通高考录取条件的其他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

具体要求和工作步骤如下:

(1)高考报名。2013年11月1-4日,学生参加高考报名。

(2)章程制定。2014年1月10日前,试点院校制定招生章程,并报省教育厅和省教育考试院审核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3)网上报考。2014年1月15-20日,凡已参加2014年普通高校高考报名,且符合有关院校高职单招报名条件的考生,均可登录拟报考院校网站,进行网上报名。参加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联合测试的考生,在网上报名的同时,须网上支付考试费用。

(4)院校审核。2014年2月5日前,试点院校完成对报考本校考生的资格审核。

(5)打印准考证。2014年3月5日以后,通过审核的考生须自行上网打印文化联合测试的准考证。

(6)参加测试。考生须按准考证上注明的时间、地点参加测试。

(7)成绩发布。2014年4月10日前,院校发布报考本校考生的文化测试成绩。

(8)技能考核或面试。院校自主进行技能考核或面试,具体要求详见各试点院校招生简章。

(9)录取备案。2014年4月25日前,院校将拟录取的考生名单报省教育考试院备案。被高职单招录取的考生不能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其他任何形式的录取。

篇三:论高职院校的基本特征与个性特色

论高职院校的基本特征与个性特色

——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唐晓鸣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一种类型,不仅应该努力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还更应该利用比较优势条件、前沿办学理念、区域文化特点等创建学校的个性特色,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多样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本特征;个性特色

基本特征是指某类事物所具有的普遍性规律和共有的本质属性;高职院校的基本特征可认为是这一类型学校都应具有的基本属性和特征,如类似的办学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式等。个性特色是指某个事物区别于或优于其它事物所独有的特质;高职院校的个性特色应理解为某一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学校(包括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近20年来,我国学者研究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论著很多,但重点是研究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的特征。笔者在中国期刊网搜索出329篇论高职教育或高职院校的特点、特色的论文,几乎全是研究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的,很少有人涉足研究高职类院校如何创建学校的个性特色。现在,我国高职院校已有1000多所,学生约占高校在校生总数一半,如果对高职教育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区别于普通高校的“基本特征”上,极容易出现“千校一面”的情况,根本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因此,本文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的实践和探索为例,对高职院校的基本特征与个性特色同时进行研究,探索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之路。

一、高职院校的基本特征

(一)高职院校是高等学校的一种类型,具有高等教育的根本属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兴盛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分支,它与普通高等教育同属高等教育范畴,具有高等教育的根本属性。这一属性可在以下几方面体现:

1.体现于高等教育对提高公民素质所起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都是高中阶段后的高层次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从业能力。例如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地方高校,办学规模大,设置的专业几乎覆盖了地方上的各个社会领域和经济领域,每年在汕头地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中,约有70%为该校培养,是地方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力量。汕职院大力推行的包含人文素质在内的“综合职业素质教育”,体现了 “职业教育不只是获取生存技能的途径,而且还应成为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受教育者不只是被开发的对象和增加财富的资源,而且要成为发展的中心目标和终极目标”⑴这一高等教育促进人发展的基本功能,对于提高公民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每一个地区都有一所高职院校的情况下,高职教育体现这一高等教育基本功能的意义尤其重大。

2.体现于高等教育共同的基本人才质量观。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永恒主题。高校的人才质量观从“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素质本位”,再发展到当代高校“知识、能力、素质相融合”的人才质量标准,是21世纪信息社会经济、科技对高素质人才的客观需要,这也成为了中国和世界各类型高校的普遍追求和共同特征。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推崇“知行合一,德技双馨”的校训; 提出“宽基础的理论知识、胜任职业岗位的能力、较高的综合职业素质” 的人才培养目标。虽

然表现出有应用性的特点,但是,其根本属性还是体现了高等教育“知识、能力、素质相融合”这一共同的人才质量观。

3.体现于高等教育的专门化、多样化和终身化。现代经济、社会对于人才专业化和多样性的要求,决定了高中后教育的专门化和多样化;职业人需要有伴随职业生涯始终的教育,这就决定了专门教育必须终身化。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所提出的办学发展目标是成为“两个中心”、“两个基地”,即成为“区域性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的培养基地、全民职业技术和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基地”,这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具有专门化、多样化和终身化的特征。由此可以认为,提供专门化、多样化和终身化教育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共同属性。

(二)高职院校是应用性的高等学校,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特征 高职院校最重要的基本特征是学校类型的独特风格, 是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或中等职业学校的特征, 这表示了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独特位置,是高等教育多样性的体现,也是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之所在。这一类型特征表现如下:

1.以第一线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例如: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规格为“适应生产、管理、服务、教学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类人才的特点是既有一定的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善于把设计、策划付诸实施,使其转化为物质形态,是直接实现社会财富创造的“实现型”人才。从具体的人才培养规格的区别来说,普通高校培养的是理论型、设计型人才;中专、技校培养的是技能操作型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将理论、决策和规划设计转化为物质形态的中间层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依据地方经济社会的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需要设置专业。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现有13210名在校生,设置了六大类52个专业及专业方向。这些专业均以本地区社会职业分类为基础,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需要而设置。学校并成立了36个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依托行业、企业进行专业设置论证与专业建设。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结构的迅速变化,新的职业岗位不断出现,学院每年根据人才需求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发展动态,适时开发新专业、改造老专业、淘汰过时专业。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须加强毕业生对职业纵向变化和横向交叉的适应能力,以及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宽、窄差异,专业设置不能太窄,而是“突出重点,宽窄并存”。

3.依据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要求制订教学计划、设置课程。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环节及课程的设置必须针对一定的职业岗位(群);作为以素质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必须考虑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和可持续学习的课程。分析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设置,是以适应性和针对性的辨证统一为原则,并根据职业岗位的变动及其内涵的不断丰富将愈加明显的趋势,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与基础的充实。课程体系结构以横向结构为主,将专业、基础理论、职业人文质素培养融为一体, 建立以技能递进为顺序、以技能及相关文化和职业道德为横向结构的模块体系,利于应用性教学方式方法的推行。

4.教学过程突出实践性。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一是在总的课程教学大纲下制定出“双纲”计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行“实践→教学→实践”与“教学—实训混合”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训练性和实用性。实践课程自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学院实训中心实际上是管理实践教学的“教务处”。二是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性教学。校内实训基地有别于实验室或实习车间,

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人才培养空间,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有系统地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校外实训基地则是依托企业,让学生直接参加生产进行现场培训,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

5.采用多样化的应用性教学模式。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其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是:注重应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训练,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是:在教学中广泛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工学结合、仿真模拟教学、强化技能训练等方式方法;有选择地使用定单培养、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等方式方法,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作为一所集文、理、工、经管、艺术和师范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在体现高职教育基本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每一种专业类别的教学模式还有各自的特点。如师范类多用仿真模拟强化教育技术训练;工科类多用工学结合强化技能训练;经济管理类多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式方法培养应用能力。

6.实施“双证书”制度,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合格毕业生的标志是取得“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高职院校以“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建设目标,它通过培养既有高校教师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以及建设具有行业工作经验的专、兼教师队伍得以实现。

二、高职院校的个性特色

高等学校的个性特色,是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本校某些独特的或优于其他学校的办学风格。特色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显著作用,是满足现代社会人才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基础,也是一所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目前,国内的高职院校在努力追求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类型特征的过程中,出现了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乏个性的“类同”现象。因此,高职院校如何努力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在目前就显得尤为重要。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建设学校的办学特色,是这样表述的:“学院作为一所集文、理、工、经管、艺术和师范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独特的综合优势,全面的职业素质教育是学院长期推行并已形成的办学特色;同时,潮汕人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创业精神,提供了学院探索创业教育这一办学特色的地域文化上的优势。学院的办学特色可以概括为: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岗位能力为重点,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基本特征,以全面的职业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为个性特色,努力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⑵。对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特色的创建,可作出如下分析:

(一)抓住比较优势条件创建学校的特色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高校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寻找比较优势,创建一种或几种优势特色。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在成立之初,就苦苦寻求自己的比较优势条件,由于增添新装备的经济实力、周边高技术企业的规模都无法与珠江三角洲的学校相比,因此,“工学结合”、“订单培养”、 “针对性高技术训练”等教育教学模式无法成为学院的优势。但是,学院前身之一汕头教育学院有20年办高师的历史,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师资力量雄厚,多校的合并也令学院专业众多,形成了文、理、工、经管、艺术和师范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优势,具备推行综合素质教育的有利条件,加上学院一直在努力体现自身的“职业性”、“应用性”,因此,推行具有职业教育特征的综合素质教育:“全面的职业素质教育”,就成为学院的比较优势。 职业素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具体是敬业乐业、刻苦耐劳、遵纪守时、恪守信用等品德和精神;第二层次是通用的职业能力,

具体是交往沟通、组织管理、语言文字、计算机操作及艺术体育等能力;第三层次是专门的职业能力,是各自的职业或岗位特殊要求所决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汕职院以高素质、专业齐全的教师队伍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全面推进三个层次的职业素质教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优势,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职业素质高。例如: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广东省同类院校前五名;2007年派出两个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获广东省一等奖、一获国家二等奖,是广东省市属院校中除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外的最好成绩;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3.8%、96.3%、97.7%,均高于全国同类院校的平均水平。

(二)抓住优势的前沿办学理念创建学校的特色

“能力本位”曾长期是高职教育主导性的办学理念。在全球经济、科技发展快速的今天,人们认识到了职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对职业教育理论与现状进行了反思。认为能力本位职业教育不适应职业结构和内涵的不断变化,培养不了健全人格的人。为此,认为我国职业教育向“素质本位”转变将成为必然。⑶《教育研究》杂志主编高宝立也认为:作为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为价值追求。⑷

在高教发展史上,掌握了先进办学理念往往能使该大学形成优势特色。汕职院人敏锐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于2003年就在学院的“战略发展规划”中提出:树立“以人为本,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并指出:“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只重视技能培训,即只注意第三层次职业素养的培养,专业设置的口径太窄,培养出来的学生初次就业能力强,但转岗与持续就业的能力较弱。因此,学院在办学过程中,要贯彻完全的职业素质教育思想,做到专业知识技能、通用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三位一体,全面推进”。为了检验这一理论,学院对前来招聘毕业生的171家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在对总共15项职业素质项目指标的调查中,用人单位认为“很重要”排前八位的项目依次是:敬业精神及忠诚度(83.46%)、诚实守信(74.8%)、团队协作(62.7%)、交往沟通能力(45.6)、吃苦耐劳品质(44.44%)、专业技能(40.8%)、开拓创新能力(38.71%)和适应能力(35.71%)。排前面的几乎都是职业性人文素质的项目,这验证了汕职院摒弃片面注重技能训练,推行“全面职业素质教育”的正确性。

(三)依托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特点创建学校的特色

高职教育是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区域性,这一特性决定了高职教育始终浸泽着浓厚的地域人文精神。任何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都有着自己的特点,高职院校应该善于寻找和发掘所在地的优势特色,以此来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例如,汕职院地处潮汕地区,潮汕人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坚忍不拔,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遍布五大洲四大洋千千万万个自主创业的潮汕籍企业家。很明显,潮汕人敢于创业拼搏是潮汕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优势特色,汕职院抓住了这一地域文化上的优势大力实施创业教育,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多种手段来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不仅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也为潮汕地区的创业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⑴翟海魂,景宏华.职业价值观教育:职业教育的核心——《学会做事》中译本读后[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4).

⑵唐晓鸣.以提高职业素养为中心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n].汕头日报,

2007/12/17(6).

⑶刘育锋.论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J].职教论坛,2004(4). ⑷高宝立.职业人文教育论—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特


高职院校是什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5673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高职院校是什么
相关文章
  • 高职院校是什么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面对竞争激烈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拥有国家职业技能证书的毕业生往往具有较强的优势,就业市场需要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具有一定职业水平的从业...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