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教师的爱是博爱,是一种能力 正文

教师的爱是博爱,是一种能力

2016-12-27 06:16:33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爱是教师的一种能力

爱是教师的一种能力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爱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可以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心灵相互沟通的桥梁;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内因。我们做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个学生,对每个学生都要公正、公平,让爱的伟大、无私和公正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对后进生更要多一些关心爱护。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加强与学生心理沟通,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教师对学生的爱,它不是基于亲缘关系,也不是出自个人私利的需求,而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持久而深厚的爱。这种爱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对人本身的关怀。这种爱具体体现为教师对学生所特有的一种自然的亲近感,期望感和自发的为教育而奉献的热忱。

一、爱学生是一种责任。

教师爱岗敬业,必须通过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来体现。因为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育人环境,从深层次上看也是教师高度责任感的具体反映。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教师应把对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心,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深刻地表现在对所有学生的关心爱护上,因为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新世纪的建设者。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有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爱才会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教师才会把个人的政治信仰化为爱的实际行动,用宽阔的胸怀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爱心的哺育下茁壮成长。爱在平常的心态中升华,升华的爱中蕴含着教师的政治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我们懂得:关心爱护每个学生,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繁荣发展离不开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真诚的爱来自深入的了解。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要从各方面培育人,那么他首先要在各方面了解学生。”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育的成效是师生认识情感及其他因素相互配合的结晶。教师对全体学生的关心爱护不仅包含了诚挚的情感,也注入了对事业的追求并期望成功的精神要素。学生是教师劳动成果的体现者,教师的劳动成果中也凝聚着学生的目标、理想、信念等主观因素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就要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多听一听来自童心世界的呼声,和学生交朋友,加强心理沟通。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疏导,破译学生心理的密码,排除他们各种心理障碍,体现爱的细致和深刻。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学习基础差,说话有点结巴,常跟同学打架,有时还会逃学,真是一个麻烦的学生。但我没有歧视他,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我是这样关爱他、转化他的:(1)家访,到他家了解情况。从家访中得知,他父母一直不在家,出外养鸭,有时爷爷、奶奶过来照顾一下,有时到外公、外婆家去,生活不能安定,另外,爷爷、奶奶的话也听不进去。(2)向同学了解。了解他在学校里做过哪些好事,哪些坏事。(3)找他谈话。第一次谈话,先表扬他的优点,再指出他的缺点,告诉他应该怎样做才是个好学生。(4)找他的闪光点。在一次大扫除中,我发现他干得很起劲,不怕脏,不怕累,就掌握时机,及时表扬,而且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5)交朋友。从那以后,我经常找他说说话,了解生活情况,并给予一些照顾,关心和支持,让大家都来帮助他,使他感到幸

福温暖。在学习上给予正确引导,现在不努力,作业不做,没有文化知识,将来干不了大事业;要把不良习气改掉。告诉他说话结巴不是你的错,但要想办法纠正。并教育班里的其他同学都要帮助他,不要歧视他。经过两年的努力这个学生的成绩上去了,改掉了以前那些不良行为,变成了一个优等生,连说话也不结巴了。

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不加强了解,不知他们的所想所思,盲目甚至糊涂给予爱护,关心只能是表层的温情,而深入不到学生的心田。爱向来不是单向流动的小溪,而是相互传递且可以四处传播的海洋。我们教师把爱有针对性地给予每个学生,就等于打通了每个学生的心灵通道,师生间心理和情感上的距离就会大大缩小;学生就会把教师当成知己,就会把感受到的爱连同自身纯洁的情感参与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主动与教师配合。多了解学生,加强师生间的心理沟通,才能赢得全体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尊重和支持,爱才能得以具体的体现。

三、爱就要公平

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要公平、公正,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因学生的家庭地位、经济状况以及教师与学生家长的私人关系,有重点地关心,有选择地爱护。因为无论学生家境如何、智力高低、个性有哪些差异,他们都是教师的学生,都需要关心和爱护。只有给予所有学生同样的关心和爱护,才能体现爱的伟大、无私和公正。客观地说,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是非常敏感的,从教师的眼神、语气、行为、举止各个方面都在揣测是否公平,如果出现偏袒就有损教师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使学生纯净的心灵受到伤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参与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逐年增长,教育公平也成了社会上不大不小的热门话题。例如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和某某的孩子读一、二、三年级时,成绩都不错,不分上下。读四年级时,换了语文老师,因为某某和语文老师私交很深,这位教师在课堂上经常提问某某的孩子,对我的孩子表现得冷漠,很少提问她。我的孩子感到很委屈,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一学期以后,由于情绪的连锁反映,我的孩子不仅语文成绩滑下来,其余各科成绩也相应下滑,两个孩子的成绩拉开了距离。”他颇有感触地说:“教师如果把付出的爱当成商品去交换而达到某种个人目的,大多数学生就要倒霉。”这位家长的话应引起我们教师足够的重视,教师切忌让商品交换的原则渗透到师生关系之中。教师有私心的偏爱就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公平的大爱如春风化雨,滋润禾苗,有私心的偏爱就像酸雨,贻害无穷。

四、多关爱弱势学生。

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应当具有针对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赋予具体的爱,尤其对弱势学生应多给予一些关心和爱护。因为人们往往爱品学兼优的学生容易,爱某方面比较落后的学生困难,爱是转化后进生的感情基础,是促进其进步的精神动力。讽刺挖苦只能给这些学生带来心理负担,容易产生对立情绪。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回忆说:“我小时侯是个差等生,学习成绩在全班40名同学中总是倒数第一。各科比较起来,我的语文成绩较好,有一次我写的作文交给语文老师,他认为我是抄袭的,并当场讽刺我,使我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在他上课的时候,我的眼神总往外瞅,不愿和他对视。后来,换了一个王老师,他衣着俭朴,但很有学问,不歧视我,还鼓励我,讲牛顿、爱因斯坦的故事,他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当我从日本留学回来,第一个想见的便是王老师??”苏老先生的亲身体验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一个人在小学或中学在学业上、品德上的暂时落后,并不能注定日后会无所作为。

在教师的鼓舞和激励下,他们当中同样会涌现出苏步青、郭沫若等驰名中外的科学家、文学家。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上的弱势只是暂时的,弱势生的心灵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来洗涤,多给弱势生一点爱护和关心,把爱融入他们的心田,他们就会感到教师真正地关心他(她),就会接受教师的教诲和劝告,就会产生自信,产生追求进步的动机并且付诸行动。

篇二:爱之博爱

爱之博爱

去年我在同名演讲《爱》中说过,我们不仅要品味自己的内心世界,更要体察别人的情感空间,从而达到“仁者爱人”的至高境界,这也预示着我今天要讲的爱是博爱的爱,而非爱情的爱。

有人说,由于博爱的无私性与恋爱的自私性相互矛盾,所以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具备这两种爱。其实,博爱与恋爱并不是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说过爱的艺术——爱一个人,就是通过爱这个人来爱这个世界——这也就将单纯的情爱升华为博爱了!

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要统一这两种爱,并不易。但你陷入爱河而又想去博爱的时候,人们也许会指责你,因为你的花心。而当你一味沉溺于热恋中而忽视身边其他的人,人们还是会指责你,因为你近乎冷漠!

除了爱情,我们还有友情亲情师生情同乡情等复杂情感,我应如何去面对呢?我认为我们应该心怀博爱,坦然面对!

什么是爱?

育津说:爱是一种感觉。

阿瑾说:爱是不计较的付出。

锦榕说:爱是无私的奉献,不求回报的关怀。

不错!爱是一种关怀!

关怀就是在你的生命中让你感觉特别快乐的事。我们常说:助人是快乐之本!难道助人就一定快乐吗?你有没有问过自己,这样做你快乐吗?只有发自内心深处的良知,快乐的驱使的关怀,才是真正的关怀。如果一种你是出于无所谓,别人让你这么做你就这么做,那么你是在浪费时间,因为你并不感觉快乐;而如果你只是营造一种自己很善良的氛围,让人觉得自己是个大好人,这也不是关怀,更不是博爱。因为这种自我牺牲的背后一定有更为严重的回报性要求。你为什么要牺牲,要去帮助别人,因为你想当你出现危难的时候,陌生人也能作出牺牲来帮你!

真正的关怀是自我爱的奉献!博爱是一种付出,前提你必须是一个富足的人,才有能力付出,如果自己讨厌自己现在的生活,自己每天做的是自己很讨厌的事,自己连自己的生活都不爱,怎么能去关怀别人呢?真正的博爱是平等的,佛说众生平等,上帝说:爱人如子,就是说爱别人就是爱自己一样,所以只有学会自爱,才能关怀别人,试问:你自己的学业一塌糊涂,自己的男女关系错综复杂,你怎么去指导别人把一碗水端平呢?自爱是对自己的一种保重,对自我的认可,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有可能去关怀别人,去博爱!

博爱是对所有的人有一种热忱的心,去帮助所有需要关心的人,在我们现阶段,很大程度体现在朋友之间。

你有没有想过:人为什么要交朋友呢?

有人说:为了建立自己的人脉网,为了以后能利用到,可以帮助自己获得成功;有些人觉得,朋友就是一群人或是两个人互相依靠,相互取暖,在成功的时候相互分享快乐,在伤感的时候可以相互倾诉。前者把朋友当成工具,该用的时候就拿来用用,此为功利心所致,算不得朋友,而后者,把朋友当作是精神的庇护所,吐苦水的对象,这种人更应该鄙视自己。因为他在未经朋友的同意下,自私的把朋友当作情感的垃圾桶。他明知道其时朋友不能实质性的帮助你什么,却把自己的烦恼强加与朋友身上,让他来承担精神上的折磨,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时朋友也被你无意识的当成工具,只是这是精神上的工具,而非体现于物质。(不过,这往往体现于最深挚的朋友之间。例如:小G说:发觉,有时候,有苦没处说。小J说:可以和我说。小G说:怎么可以徒增你烦恼呢,我可不忍心啊)但从另一方面,这样的交流也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

而我们为什么要交朋友呢?交朋友不是为了索取,而是因为我们有那么多的爱要奉献。朋友是什么?朋友是一个和你在精神上有着从未有过的默契感的人,你并不时常想起,却无时不在,而绝无半点功利之用。试想一下,当我们遇到巨大的困难的时候,我们一般不会找

最好的朋友帮忙。为什么呢?因为对于我们自己深爱的人,我们不愿让他承担功利之用,我们不忍心给他们制造不必要的烦恼。

爱他,就不要为他制造不必要的烦恼。真正的朋友,违背世俗功利实用的目的。朋友是奢侈品。一旦拥有,就感觉很满足。朋友是健康安宁的空气,我们不时常想起,却无时不在。回想一下,有时,朋友相处就像现在放在我身旁的这瓶水一样,静静的,没有什么非说不可的言语,也没有什么非做不可的动作,宁可他这样静静的伴着我,我只要知道,我一点也不孤独,因为有朋友与我同行。朋友之间无须言语的交流。当非要说话才能交流的时候,说明离得很远。大爱无言,一个眼神足矣。我们衡量一段友情,是看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内心是否达到满足和安宁。

而这和博爱的思想共通,因为一个博爱的人,周围笼罩着慈祥,他给人的感觉是宁静和淡定的。而这样的人,也许就在你我之间,而我们能做的正如某人所说:寻找那些可爱的人,然后保护他们。

关于博爱与亲情

人有的时候真的很奇怪,对自己挚爱的人十分残忍。父母养育我们事多年。可是,当他们稍作的不好,我们就“大发雷霆”,甚至去怨恨他们。子女三年免于父母之怀,连赋予我们爱的能力的人,我们都不去爱,怎么去爱别人呢??

关于情爱和博爱

爱,要了解,也要开解;要道歉,也要道谢;要认错,也要改错;要体贴,也要体谅;是接受,而不是忍受;爱是宽容,而不是纵容;是支持,而不是支配;是慰问,而不是质问;是倾诉,而不是控诉;是难忘,而不是遗忘;是彼此交流,而不是凡是交代;是为别人默默祈求,而不是向别人诸多要求;爱,可以浪漫,但不可以浪费,这种浪漫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乌托邦,而是一种罕见的美丽和崇高,甚至是神圣的情感;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学会用完美的眼光去欣赏不完美的人。

综上所述,如果你以一颗博爱之心去关怀身边的人:同学,朋友,老师,家人,那么,你将是一个快乐人,可爱的人。博爱不是单纯的一味的认为世界是美好的,而是看遍人生百态后还能勇敢的乐观的去博爱。其实,每个人都渴望被爱,那么为什么你不先去爱人呢?如果有一天,无论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哪里,他都在播散爱的种子的时候,不会有任何歧视。

朋友,当你还没被生活打倒而没有失掉爱的能力的时候,请勇敢去爱吧!

后记:此文仅是博爱思想的冰山一角,整体的思想还在酝酿??不顾自身得失去博爱,已是很难。如何才能兼顾自身得失,又施爱于天下呢???

篇三:我认为要做一个好老师

我认为要做一个好老师,必须做到:

一 、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

充满温情和爱心是教师的第一素质要求。教育需要以爱作支撑,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爱心的老师就不可能爱岗位,爱学生。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以一种宽容、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从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教育学生,以心换心。

教师是用一份特殊的爱打造人类灵魂的职业。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教师有没有一种智慧的、深远的大爱精神、博爱精神,是关系中国教育走向成功未来的重要保证。教师应该无条件地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去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师的爱润物无声,教师的爱感天动地,教师的爱纯洁无暇。我相信: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有了希望。

爱是具体的,教师的爱是多方面的。我想,要在以下方面体现出具有职业特色的深深师爱:

(一)要俯下身子,做学生倾诉心声的听众。在生活中,有些学生将自己的见闻感受、学习烦恼、成长困惑都憋在心里,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处处留心,给学生提供倾诉的机会,俯下身子,耐心倾听。很多时候,学生并不是一定要老师帮他解决多少问题,给他多少帮助,老师也不是万能的,很多问题也无法解决,关键是理解万岁,沟通无价。它让师生的心贴得更近、更紧。学生“亲其师”也就会“信其道”。

(二)要放下架子,当学生快乐学习的朋友。在过分强调知识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不知不觉成为仅仅具有“知识传递功能”的人,而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知识的接收容器,成为无个性、无思想的“复印机”。这样的师生关系是纯粹的“教”与“学”的关系,是缺乏理解和沟通的关系。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放开学生的手脚,放飞学生的思想,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使课堂成为师生心灵相通、融洽对话的平台,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快乐活泼的过程,学习才可能有所收获。

(三)要摘下镜子,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导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应该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于“后进生”,教师一定要摘下有色镜子,用发展的眼光,倾注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来对待他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们并非“朽木不可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教师是育人,不是打造升学机器。人的一生很长,学生的发展也不可限量,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教师要宽容理解,而不应该小题大做。

我们要充满斗志和激情。任何时候,我们的工作都不可能没有困难,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困惑甚至迷茫,这是正常的,这是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体现。我们要学会处理希望与失望、自尊与自卑的矛盾。越是困惑,越要坚守;越是迷茫,越是不能放弃追求。只有坚守,才能体现我们的价值;只有对职业理想的不懈追求,我们才能体验到收获的快乐。我不太赞成把老师比作蜡烛,“蜡烛成灰泪始干”的形象太悲切;我欣赏把老师和学生比作火箭和卫星,我们就是要和学生一起飞翔!

二、做一个有深度的教师

我认为,教师的深度着重要体现出教师的职业素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更加需要静下心来多学一点、学深一点、学好一点,争做一名有素养的教师。

(一)要有书香气。古时读书人都家藏万卷图书,打开书箱翻阅书籍时,就会有一股香气扑面而来。有道是“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书气自华”。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自然应该身上常留书香气,用书香滋养心灵,以书香成就人生。

(二)要有书生气。人们说得好,“越单纯越幸福”。坐在一个小小的书房里,手捧书籍,在淡淡的灯光下,与古今中外的名家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是一份难以言喻的喜悦与享受。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伴随着感悟和体会,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让自己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

(三)要有书剑气。李白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龚自珍说:“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这是何等豪情壮志与开放大气!这就是我所说的“书剑气”。只有丰厚的读书和大胆的实践才能赋予人这种气质,这种气质作为一个教师非常需要,因为只有拥有了这种书生意气和英雄豪气,才能自觉地推进教育改革,才能放飞学生想像的翅膀,才能拓展心灵空间和精神世界。

做一个有深度的教师?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教师需要终身学习,教育需要用书香去浸润。虽然我们都曾经受过一定的专业教育,但社会在飞速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教育技术也是日新月异,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迎接时代的挑战。政治素质不高,业务素质不精,专业特色不明,教学业绩不优,就不是一个有深度的教师,也谈不上是一个好教师。

(二)是要不断地研究教育艺术和教学规律。观念平平,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算不上一个有深度的教师。教育是艺术,有法又无定法。面对新生代,如果我们还是老办法,有时候可能真的“没办法”了。新的一代,思想更活跃,视野更宽阔,不研究教育艺术,不学会从他们的角度去想事情、看问题,我们就难以走进他们的心灵,就难以开展有效的教育。

(三)是要善于反思。教育的智慧来源于每一次教育实践后的反思和总结。通过反思和总结,寻找到对今后教育实践更有参考价值的东西。通过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会更加先进,我们的教育方式会更加科学,我们的教育行为会更加高效,我们的教育艺术也会更加成熟和独具特色。这是我们必备的一种能力。

三、做一个有高度的教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就是教师“高度”的具体概括。

(一)人格形象要高。教师是育人的职业,塑造着学生的灵魂。教师的人格形象是一种看不见的教育力量,时时刻刻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人格高尚、完善,就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能让学生受到各方面的良好影响,受益终生。

(二)政治意识要浓。中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体制,教师是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必须强调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把坚定的政治方向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人生的第一要领,把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作为职业的第一追求。教师要从大局出发,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世事,才能始终带领学生走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之上,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要有点思想和精神。毛泽东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对于我们老师来讲,就是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思想。教育需要有思想的教师,去解释教育现象,揭示教育的真谛,预见教育的未来。

“观念改变,行动就会改变;行动改变,命运就会改变”。命运的改变,远远不只是个人命运的改变,也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改变。因此,首先要改变思想。

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培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去鼓舞人心,课堂生活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

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家园,即使物质家园再好,也是不会幸福的。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教师,必然要点亮思想之灯,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用丰富的思想打造精神家园。教书的日子很长很长,我们会失去很多很多,同时也会收获很多很多:有伤痛,有感动;有失败的泪水,也有成功的喜悦,这些都会成为我们生命的历程、人生的财富。

社会责任感要强。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之中。一个不关心社会,毫无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人,必定冷漠孤僻,偏激自私,在社会之中毫无立足之地。如果没有社会责任感,不关心大局,坐井观天,一叶障目,培养的学生即使很有才华也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就我们教师而言,第一位的是要立足教育,献身岗位,同时,也要关心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不当旁观者,不做局外人。

职业道德要好。各行各业都有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更加受人关注。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还未走入社会的纯真学子。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我们为社会输送的可能是次品,可能是废品,甚至是毒品。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教师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因此,教师职业道德要高尚。这种高尚主要体现在对岗位真心所系,对学生爱生如子,对事业情有独钟,同时,不受世风所困扰,不受名利所诱惑,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方面重品行、做示范、树形象,以此对学生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身示范,用良好的师德、师风、师品影响和教育学生,这是我们教师应有的职业要求和社会责任。


教师的爱是博爱,是一种能力》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5587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教师的爱是博爱,是一种能力
相关文章
  • 教师的爱是博爱,是一种能力

    爱是教师的一种能力爱是教师的一种能力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爱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可以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心灵相互沟通的桥梁;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