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思想的星空读后感 正文

思想的星空读后感

2016-12-18 20:19:25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思想的星空》读后感

《思想的星空》读后感

初读周国平的书还是在大学时代,被考试折磨得头疼的午后,随手从图书馆拈来一本书只当放松,却不想一心潜入书内,等恍惚过来已是黄昏时分,书的内容我已然记不清,但读时恬淡、安然、平和的感觉却一直铭记于心。自此又陆陆续续读了《周国平散文集》、《人与永恒》、《爱与孤独》等,如此算来,我也是周国平老师的一位忠实粉丝。

之前读的周国平的书多是关于哲学、婚姻、亲情等,论读书、写作的《思想的天空》却是第一次读来。说实在的,我一直很反感那些教人选书、教人读书的书,因为内心深处总认为读书是一种自由,你我偏好、习惯各不相同,为何总拘泥同一种读书标准?硬套同一种读书方法?苟同同一种读书心得?因此一开始我对《思想的星空》是拒绝的。但迫于要交读书笔记的压力,我不得不翻书来读,却发现原来我对读书、对写作的看法是如此浅薄、偏激。

究竟读书的标准是什么?周国平说“愉快是基本准则”。读书唯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也是对读书一种诚实的态度。无论什么书,只有你读时感到了愉悦,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于你而言这才是一本好书!只是很多时候我们读书却是为了做功课或做学问,这种读书不是愉悦,倒像是件苦差事。如此看来,作为教育者,教育学生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远比灌输知识来得更加重要,只是如何才能保护和培育学生读书的愉悦呢?这点我还在思考??

究竟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我们又应该如何选择?周国平说“读永恒的书”。所有的书粗略计算无非三种: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伪装成书却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和有用的知识;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这种书读了也许不无益处,但是不读也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世上的书大多属于此类;三是必读的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好书。这些书就我们的精神生活而言,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就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憾。因此真正重要的不是我们读了多少书,而是书非最好而不能读!

《思想的星空》对读书、对写作还有很多非常犀利的见解,给人无尽启发,我想我还有再细细品读一遍的必要。

篇二:思想的星空 读后感

《思想的星空》读后感

杭州第二中学405 高溯楠

读这本书,纯粹机缘巧合。一开始,是没打算读它的,毕竟“思想”“星空”这种词汇在我这个年龄段听上去实在有些虚妄,有些不可捉摸,但看到作者周国平,感觉好生眼熟,记得自己最喜欢的诗《旅程》便是他写的,但是直到翻开时才意识到,我又一次记错了,诗,是汪国真的。

既翻之,则阅之,多读本书,应该只会有好处吧?才看自述,我就感到深深的触动,“我原是一个易感人,容易为情所困,跳不出来,我又是一个天性悲观的人,从小就经常思考关于死亡的问题,容易看破红尘。因此,我面临双重的危险,既可能毁于色,也可能堕于空”联想自己,不也如此嘛!青春期,对异性朦胧而迷茫的感觉;自有记忆起,便开始思考死亡时的心理和感觉状态,分析各种不同的处境。这些和作者青年时有着太多的重合点,对书的兴趣又怎么会少呢?

果然,就冲我开篇这个问题“应该只会有好处吧?”周先生立刻就点了出来——未必呢!蒙田创词“文殛”象征着开卷有害,不是以前所读的那些书杂、书劣就会让人思想程度变浅般云云,而是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读书要看人!以经典的书前提,读的多,未必就好!一个智慧的天才如果读过多的经典,只会掐灭自身的创作能力和求知欲,而一个慵懒之人只会凭白浪费自己的时间和装作智者劳神伤身,那要怎么做呢?

愉快是读书的基本标准,只有一个会让人内心放松的心理状态,大脑才会去真正接纳知识,去牢记,而不是只为补充一些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知识来自我麻痹。为此,周先生提出的几个观点却让人眼前一亮“一个人的书单决定人的个性”“凡书,直接读原著”“名著是在名译之后才诞生的”“读贤哲的书,走自己的路”;这些内容,我即便偶有思绪,却从未有所实施。从来没有真正经典的书单,也没有真正可以一生去奉行的《圣经》,对于书的喜好是由心而生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一个人的内心就可能有上千种的书单,“书”是人类个体的思想结存,只能用作参考,用作吸收,而绝不能复制。

现在生活中有很多论谈、讲座,纷纷向作家、教育家请教现在人应该怎么读书,周先生的话让人耳目一新,“怎样读书”等于“怎样不读书”。开始有些难以置信,随后也释然了,读书是自己的事,哪来那么多的方法,心境上爱读书,才代表行为上爱读书。写作,对现在各阶层的人来说都是家常便饭,但写作的素材却苦煞了太多的人!周先生一席话让人豁然开朗,“家无鲜鱼就不要宴客,心中无感受,就不要写作”,“刻异的风格就等于平庸的习作”,“真正独特的风格是不可模仿的”,通俗易懂,却又大道至简,世间无相同的两片树叶,也不存在相同的人,风格属于厚积薄发,刻意营造只会在时间的流逝下被勘破,无所遁形,而所谓创新更是从所了解的事物中去不断发现,人人不同,创新结果自然不同,这也不等同于刻意的标新。

有几句话没有特别深的感悟,但总让人颇有共鸣,眼中放光!“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审美世界是趣味,而非功利,多好的一个譬喻呀!送给那些为了工作挣钱而忽略亲情,昧下良心的人;“人是地球的客人,而对自然的宴请,可以不羞愧,但要做一个有教养,对得起自然的人”多好的思想觉悟,点醒梦中人,送给那些默默宣传节能环境的志愿者和为谋求利益、非法摧残自然的可怜人吧!

篇三:《仰望星空》观后感

《仰望星空》观后感

仰望星空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仰望星空》这部电影,《仰望星空》是为了中国伟大的科学家纪念钱学森诞生100周年而创作的电影几乎真实的记录了钱学森一生的思想与作为。钱学森于2009年以98岁高龄辞世。他一生以其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惊人科学成就服务于他的祖国。他一生又以酷爱音乐和艺术并以他与我国著名女高音音乐家蒋英的完美爱情所获得的无比幸福而成为科学界的佳话。他的夫人在与孩子在本片里真实的讲述他思想,理想,性格,怎样用行动来帮中国的航天事业,他的胸怀可以承揽所有在国外受到的屈辱,他被称为“威胁美国安全的第一人”因为他的脑袋里所存储的智慧是他们没办法留在美国的,她夫人之后辗转归国,沧桑变迁。他成了受人敬仰的两弹一星功勋,她是蜚声海外的声乐教育家歌唱家。她是站在他背后默默付出的女人,他 也是她台下永恒微笑的听众 。

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出身在和平年代,我们都过着有尊严的生活,看到的是一个蒸蒸日上,逐渐发展壮大的新中国。我们有很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们没有经历过任何大风大浪,任何苦难。相比钱学森,他身处那样恶劣的坏境也依然坚持奋斗,自强不息,我们以他为荣,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拼搏精神和爱国精神,还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看了《仰望星空》这部电影,“钱学森”这三个字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也为班级同学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我相信我可以一直保持这种学习的积极性,充实我剩下这不到两个月的小学学习生活,我应该时刻铭记这样一句话:学习靠自觉,我们是有责任的到这里学习来的。我也会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 钱学森把建设祖国作为他的责任,而我也有自己的责任,就是努力学习,未来只能由自己来创造,机会只能由自己来把握,我努力,使自己无悔!

赞同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提出的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钱老的精神,钱老的学识,钱老的贡献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学习钱老的光荣事迹,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钱学森纪录片——《仰望星空》,看完之后,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仰望星空》记录了钱老从立志求学救国到经历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并作出各类贡献的事情,从钱老的一生中我主要得到以下几点启发:

首先,我们是祖国的一份子,我们的荣辱与祖国的兴亡强盛息息相关,我们从小就要拥有我为祖国的繁荣而自豪,并时刻准备着充实自己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的意向。钱老青年时在国内求学期间,正值日本入侵中国之际,面对被日本飞机轰炸的国土,面对每日从学校上空飞过的日本轰炸机,钱老深刻感受到祖国

的被动,从此立志出国求学,要用自己的学识拯救中国。钱老这种为国而忧,从小将国家的兴亡与自己联为一体的精神极大的鼓舞了我。

其次,成大事者要学会取舍。“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此时的钱老已经在美国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但新中国的成立,对他产生了无以伦比的吸引力,他毅然决然的准备放弃在美国打下的一片天地,携妻儿回国为祖国贡献力量。钱老的这种,一心靠近祖国,大义取舍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

再次,世界正在走向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从钱老的夫人蒋英女士的回忆来看,钱老几十年如一日,每日饭后一杯茶,独自一人进入家中的小书房,学习到晚上十二点,这样的坚持震撼了我。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的飞速更替,要求我们时刻学习着,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世界拥有一席之地,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也才有可能为社会作出贡献。

最后,钱老经历了回国之前的软禁之苦,也经历了新中国的十年动乱,他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为祖国设定的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也因为国家的动乱而推迟,以及好有的去世等等,都给他带来了比较大的打击,但他没有倒下,也没有动摇自己立志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的决心,这种不放弃的精神也给我留下了极深的映像。与钱老比起来,我所经历的一切又算得了什么了,我应该学习钱老这种坚韧的精神,这样,我才会更正确的对待生活中的小挫折。 钱老已经与世长辞了,但他留给整个中国甚至是全世界的财富确是无可比拟的,他将在人们心中与世长存。

;

《仰望星空》观后感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4-01 21:22:59 / 个人分类:生活中的事

查看( 2096 ) / 评论( 3 ) / 评分( 5 / 0 )

《仰望星空》是为了中国伟大的科学家纪念钱学森诞生100周年而创作的电影,星期六在学校里,为学校让我们观看了这部电影,让我们体会了钱学森的伟大,与他的品质。电影大概都在讲了钱老的一生发生的事,处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钱学森是对党的事业高度忠诚。电影中,他在美国被软禁被压迫,可是他又是多么的坚定,没有动摇,钱学森一定随时都在想:“我的故乡是中国,我要以我毕生的知识,帮中国发扬光大!我又怎能崇洋媚外!”看看现在有多少人能像钱学森一样,如此的对党忠诚。那些功成名就的人,

是祖国培育了他们,可他们却背叛祖国,出洋去外国,帮外国人做事!其实,钱学森的这一点,也是我为之一振!

其实,当时中国能够做出两弹合一这件事,最大的功臣还是钱学森。看见当时的经济条件,中国能造出一颗小的原子弹已经算不错了,钱学森夜以继日地工作,废寝忘食地研究,把一生所学都奉献在航天导弹上面。当,别的科学家在吃饭的时候,钱学森在写数据;当,别的朋友出去玩的时候,钱学森在埋头苦干;当,别的战友在睡觉的时候,钱学森还是一如既往地研究,考察。钱老这伟大的精神和研制导弹的决心打动了我的心,在看的时候,我全身充满了热量,想:“这次一定能发射成功!”那扣人心弦的发射倒计时,喊到一的时候,我看着电影,激动万分,火箭下爆发出很大的火,那火箭快速往上冲,一条漂亮的火花直线上升,我想,载上去的,不只是一个普通的火箭而已,它是钱学森和许多科学家、许多人努力的结晶,它是中国人的骄傲,它是中国历经万分辛苦,好几年的成果。那时候,1960年11月5日的时候,相信中国所有人都会高兴自豪地欢呼,相信钱学森心里一定会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更相信中国一定不会比美国差!

我看见电影在播,自己也仿佛融入其中,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是件不容易的事啊!对比一下如今的生活,就算是造个最简单的导弹也得好久,再想想那时候的科技,这还不都是钱学森的功劳。

钱学森在《火箭》一文中写道:“你在一个如此清朗的夏夜,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有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失望吧。我们真的如此可怜吗?不,决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或许也是因为这句话才给了伟大科学家钱学森一个向前的动力,咱们中国现在航空事业的辉煌,还不都是靠钱学森!

总之,如果没有钱学森那样的爱国人士,科学人士,现在中国在国际上能拥有什么地位,还不是会像非洲那些小国一样被欺负,看完了这部电影,我也立志了,长大以后一定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奉献自己的才能!


思想的星空读后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907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思想的星空读后感
相关文章
  • 思想的星空读后感

    《思想的星空》读后感《思想的星空》读后感初读周国平的书还是在大学时代,被考试折磨得头疼的午后,随手从图书馆拈来一本书只当放松,却不想一心潜入书内,等恍惚过来已是黄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