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教学反思:《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正文 本文移动端:教学反思:《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2016-10-17 12:52:5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地震中的父与子》(1、2课时、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请大家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父亲的了不起?在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开始。

3、划好的同学请举手!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句子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指名读)

4、他(她)读的,你们同意吗?

5、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语言描写

句子一: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1)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这三句问话的对话并用横线画出来。

(2) 找到这几句对话的同学请举手。指名读一读这三处对话。

(3) 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只有这样的三句话,父亲说这三句话时心情

会是怎样的呢?

第一次是恳求;

第二次消防队长挡住他时,他以为儿子有希望获救了,心情急切;

第三次警察要父亲回家,他崩溃了。

(4) 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合作来读一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引读:

当有些人上来拉住父亲,说( ),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问——

当消防队长挡住父亲,说( ),父亲觉得自己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急切地问——

当警察走走过来劝说父亲( ),这个一心要救儿子的父亲崩溃了,他问道——

(5) 这里把父亲和其他人进行一一对比,更加突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6) 父亲这三句简单重复的问话,何尝不是饱含着对儿子的爱啊!而父亲的苦

苦坚持,源自于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

▲动作描写

句子二: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1) 请大家集体朗读一遍这句话。

(2) 这句话中抓住了人物的哪方面进行描写呢?(动作)

(3) 父亲在挖掘时,可能还会有哪些动作?(掏、搬、刨、扔......)

(4) 一个“挖”字,就包含了这么多的动作!可见父亲挖掘的过程是多么的—

—艰难啊!

(5)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两句话。

一: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二: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哪一句的表达效果更好呢?同样表示挖的时间,第一句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呢?

(第一句没有直接写36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突出了挖的时间长、挖的过程艰难。)

(6) 你会怎样读这句话来凸现挖掘的时间长和挖掘的过程艰难呢?指名读这

句话。指导朗读(缓慢/低沉),齐读。

(7) 请同学们仿照这个句子的写法,任选这两个句子中的一个来写一写。 ①这道题太难了,。

②这栋楼太高了,。

写好的同学请举手。你来读一读你是怎么写的。还有谁愿意读?你来——

(8) 在这36小时里,也许会发生——可是这位父亲却依然坚持挖了——8小

时......

(9) 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苦苦挖掘呢?(承诺/决心/爱)

(10)父亲的苦苦挖掘都源自于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

▲外貌描写

句子三: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 在这36个小时里,父亲不吃不喝不睡地坚持挖着,你眼前出现的是一位

怎样的父亲?

(2)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现眼前的父亲。

(3)都这个样子了,他还在苦苦挖掘,多么伟大的父爱,多么惊人的力量!读。

(4)支撑着这位父亲这样做是的,是源自于这句话——不论发生......

6、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请同学们默读13自然段到最后,你又从哪些句子读出了儿子的了不起呢?把这些句子划出来。

(2)谁来读一读你你划了哪些句子?指名读。

(3)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句描写儿子语言的句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7、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动容。地震中的父与子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三、拓展延伸

1、总结写法。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写出父亲的了不起。

我们写人,也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去描写。

2、小练笔。在这漫长的38小时里,阿曼达和父亲一样面临着煎熬,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他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你们可以写他的语言、动作、外貌,还可以写他的神态或心理活动。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句子,也可以想象阿曼达当时遇到的情况,看谁最能感受阿曼达的了不起,把它写在小卡片上。

3、指名汇报。

四、总结全文

1.课文中这对父子的形象已经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感动的地方还有很多,回去后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2.老师向大家推荐两本书,一本是《父与子》,另一本是《感悟父爱》,在我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想起《感悟父爱》中序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很感人,很有哲理,现在把它作为这篇课文的结语: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时间长、艰难语言

父承诺、爱、决心动作

伟大的父爱外貌

了不起

教学反思

一、在设计这节课时,我的思路是抓住“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围绕“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这个教学重难点来抓住课文中父亲语言、动作、外貌描写的重点句子进行品读体会父亲的了不起,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朗读体会儿子的了不起,以读悟情学法。

二、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两个拓展迁移的环节,一个是仿写“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另一个是小练笔,写一写儿子在废墟底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很好地由读迁移到写,从而读写结合。

三、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觉得我对学生的引导还做得不够好,对学生的表扬还不够丰富多样;在最后的“小练笔”环节中,由于下课时间到了,我本应交待清楚学生回去后继续完成并交给科任老师检查的,但我交待得不够清楚。

四、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都没有另外去在黑板板书。对此,我个人觉得我既然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我在课件中已经把我要板书的重点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了,我就不再打算再另外板书了。这或许就是我这节课最大的问题之一吧。

篇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2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巴东县茶店子镇安居希望小学 江奔

第二课时教学

评课后,我认真研读教材,对教材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决定在后面的教学中加以改进。通过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为起点,逐步引导学生探究父与子的了不起,进而升华文章的主题。

教学目标:

深入分析文本,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和儿子的了不起。 教学过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我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后,巡视读书情况。读完后,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重点弥补了上次课没有讲解题目的不足,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主题是“父与子”,而不是“地震”,也不仅仅是“父亲”或“儿子”。由此让学生找出证明此点的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父亲非常了不起,你能找到相关的语句说明这一点么?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从哪里看出来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重点分析父亲的语言和外貌描写,带领学生一步一步挖掘父亲的伟大。

儿子也非常了不起。请同学们按照刚才学习父亲“了不起”的方法来学习儿子的了不起。儿子的了不起主要是通过儿子的两次语言描写表现出来的。

第一处是父亲挖到学校墙角,儿子见到自己父亲时说的:“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或者就一定回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在一场巨大的灾难面前,人人内心充满恐惧,然而“儿子”不仅不害怕,还能有勇气劝慰自己的同学,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呀!

第二处是安全出口开辟出来以后,父亲让儿子出来时,儿子却不着急出来,让自己的同学先出来。地震的威力是相当巨大的,余震的威力有时也会造成二次伤害,当有一线生机时,儿子并没有想到自己,而是把机会让给了自己的同学,先人后己,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

最后的结果怎样呢?(学生根据所学早已领悟,直接齐读了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是啊,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请大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心情的变化。为下节课作准备。

反思:本课时是利用晚自习的时间上的,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刚好将以上内容完成。可能因为自己自习研读了教材,本节课的教学我显得比较得心应手,一气呵成,没有半点阻滞。不过课下回想时,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

整节课给学生读的时间偏长,自由读、默读、分角色朗读基本上占用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在第二部分,也就是“儿子也很了不起”的学习部分,并没有给学生过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大多数时候还是自己引导居多,也没有安排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还有就是父亲心情的变化虽然在讲解重点语句的时候提到过,但不够系统,看来还得花一

节课时间专门讲解父亲心情的变化和本文的写作方法了。

自评:虽然有不少的问题存在,但自我感觉自己的教学能力还是有所提高的,这无疑得益于本次语文教研活动,激发了自己研读教材和改进教学方法的兴趣,也找到了一条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时时反思,不断提升自我。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篇三: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表现在特殊环境下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既然是感人的故事,我们常常会由情入手来展开我们的教学。我抓住了“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个情感线索来展开教学的。

首先由地震后,一群孩子的父母见到自己孩子所在的漂亮三层教学楼化为废墟之后的言行举止与阿曼达的父亲做比较入手。让孩子们感受到同样是对孩子的爱,但阿曼达的父亲更多了一分执着。

而后在探讨阿曼达的父亲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的过程中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出父亲的执着,不顾一切。而这一连串的言行举止都缘于他心中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在这部分教学中主要抓住了两个语段:

1、父亲不顾旁人的劝说,依旧执着地挖着。

2、父亲不顾自己的身心俱疲,依旧执着地挖着。而这两部分的教学,我把他们紧紧的整合在一块来展开教学。

其次是第二个层面,这句话对阿曼达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正是这个信念让阿曼达在身处险境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镇定,关爱同学,确实了不起。

最后也便升华、理解了父子之间的挚爱与信任。

不足之处就是朗读还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学生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腔调一个情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升。就比如在重点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这一段的研读中,虽然我反复的引读,扣问,再读,但始终没有得到情感的升华。在教学目标的落实上,没有让学生“用”起来,如果可以让学生给这位父亲颁颁奖,写写颁奖词儿,这样学生就可以把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用起来,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教学反思:《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反思》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49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