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陈天华简介 正文

陈天华简介

2016-12-12 07:38:00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湖湘文化十杰候选人人物名单及简介

湖湘文化十杰候选人人物名单及简介

屈原

1、屈原(前352—[改为—]前281),战国楚国人,诗人、思想家,代表作《离骚》、《九章》。端午节是为纪念其而来,“楚辞”类诗作开创中国浪漫主义诗歌先河。心系天下、忧国爱民精神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源泉,对后世影响深远。 贾谊

2、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代表作《过秦论》、《鵩鸟赋》。提出“阳儒阴法”及农本主义思想,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统治策略,积极开展政治实践和社会变革,开湖湘经世致用先河。

蔡伦

3、蔡伦(63—121),东汉桂阳郡(今湖南耒阳)人,政治家、发明家。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代表人物之一,主要功绩是改进造纸术,为中华文化传承提供重要载体,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重大影响。

张仲景

4

、张仲景(63—121),东汉南阳郡(今河南邓县)人,医学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誉为“医圣”。曾任长沙太守,又称“张长沙”。两汉中医医经、经方二派的集大成者,重视养生保健,是中医思想界的灵魂人物。

欧阳询

5、欧阳询(557—641),隋代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书法家,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擅长楷书,世称“欧体”。所创“欧阳询八诀”书法理论,为书法理论的里程碑。

怀素

6、怀素(725—785),唐代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和尚,书法家,代表作《自叙帖》,擅长草书,称“狂草”。 与唐代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

柳宗元

7

、柳宗元(773—819),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文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永州八记》、《捕蛇者说》,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推动文学运动向前发展。

沩山灵祐

8、沩山灵祐(771— ?),唐代长溪(今福建宁德)人,佛学家,禅宗派别沩仰宗创始人、百丈怀海高徒,和弟子慧寂在潭州沩山和袁州仰山自创一派,主张万物有情,皆有佛性,人若明心见性,即可成佛。为禅宗发展注入活力,湖南佛教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周敦颐

9、周敦颐(1017—1073),北宋道州(今湖南道县)人,哲学家,代表作《太极图说》、《通书》,儒家理学派开山鼻祖。继承孔孟学说,引领儒家经传之学向性理之学转变,影响程朱理学的形成,其思想是湖湘文化的思想基础和湖湘学派的理论来源。

胡安国

10

、胡安国(1074—1138),北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哲学家,代表作《春秋传》,与次子胡宏创立“湖湘学派”。《春秋传》成为元明两朝科举取士的经义定本,其尊奉二程理学,注重经世致用及兼容并蓄理念,成为湖南精神的理论来源。

胡宏

11、胡宏(1105—1161),南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哲学家,代表作《知言》,与其父胡安国创立“湖湘学派”。提出以“性”为宇宙本体,打破程朱学派重“理”、陆王学派重“心”的学术格局。致力办学,培养一批传播湖湘文化的人才群体,开创湖湘学统。

张栻

12、张栻(1133—1180),南宋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哲学家、教育家,代表作《论语解》、《孟子说》,“湖湘学派”宗师。与朱熹和吕祖谦齐名,世称“东南三贤”。先后主讲岳麓书院、城南书院,培养一大批湖湘人才,使湖湘学派达到极盛。

欧阳玄

13

、欧阳玄(1283—1357),元代浏阳(今湖南浏阳)人,史学家,编有《辽史》、《金史》、《宋史》三史。史学巨匠,诗文闻名天下,因其学识渊博,文绩卓著,人称“一代宗师”。撰写《至正河防记》,对治理黄河、安定民生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李东阳

14、李东阳(1447—1516),明代茶陵(今湖南茶陵)人,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代表作《怀麓堂集》,主编《大明会典》。明中期文坛领导者,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以乐府体诗作史论成一家之言,开创形式上拟古诗创作先河。

王夫之

15、王夫之(1619-1692),明代衡州府(今湖南衡阳)人,明末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世称船山先生。清军入主中原,王夫之投身抗清,以失败告终,于是隐居终身,以著述为业。其著作生前不显,至19世纪中叶经邓显鹤整理后大行于世,近代学人大多深受其影响。章太炎称其为“民族光复之源”,“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

篇二:个人简介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重要领袖,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当时人们把他和孙中山并称,号为“孙黄”。

黄兴字克强,原名轸,字廑午,1874年生于湖南善化(今长沙)。他自幼接受了“夷夏之辨”的传统思想,特别是受明末湖南大儒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很深。1898年,黄兴入武昌两湖书院读书时,同情维新运动,赞成变法主张。两湖书院毕业后,于1902年春被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习。他到日本后不久,即和杨笃生等创办了《游学译编》,并组织“湖南编辑社”,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科学。11月4日,黄兴30岁生日,刘揆一、章士钊、宋教仁、周震鳞、胡瑛、张继等友人,办了两桌酒席为他祝寿。在这次宴会上,他们发起组织反清革命团体华兴会,黄兴被推举为会长。

黄兴等认为会党是武装起义的重要力量,决定从联络会党入手,准备起义。因此,在华兴会外,另立一“同仇会”,专门联络会党。1904年春初,黄兴由刘揆一陪同,与当时湖南著名的哥老会首领马福益会晤。三人互倾肝胆,共商起义大计,决定于该年夏历十月十日西太后70岁生日时,在长沙武装起义;常德、衡山等五路同时举事,黄兴被推为主帅,刘揆一、马福益任正副总指挥。接着,他为长沙起义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派杨笃生、宋教仁、陈天华等分赴上海、武昌、江西,联络革命党人和新军、巡防营策应起义,黄兴在长沙总持一切。为筹集起义经费,他出卖了在长沙东乡凉塘的祖遗田产三百石。

10月下旬,起义事机不慎泄漏,华兴会机关多处被破坏,长沙府县衙门搜捕革命党,并悬赏缉捕黄兴和刘揆一、宋教仁等人。黄兴化装离开长沙,经汉口转至上海,后到日本。

1905年,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留日学生中其他团体的一些成员,在东京召开了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黄兴被总理指定为执行部庶务(相当于协理)。这样,黄兴就成为同盟会内仅次于孙中山的重要领袖。

生平;

孙中山(1866—1925年),翠亨村人,诞生于1866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深受全国各族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崇和景仰。孙中山出身于农家,乳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时化名为中山樵,在长期奔走革命活动中曾多次改名杜嘉诺、高野长雄、陈文、陈载之、中山二郎、吴仲、高达生、艾斯高野、阿罗哈(DrAlaha)等。辛亥革命后始称孙中山,日本称孙文,欧美各国则称孙逸仙,在公文、函电中多自署孙文。孙中山祖籍广东省东莞县,五世祖于明代中叶迁居香山县,十四世祖殿朝公始定居翠亨村。自小就参与家中农业辅助劳动,自谓本“农家子也,生于畎亩,早知稼穑之艰难”。其家无田产,佃二亩半高租田耕种,难以糊口,其父达成还在村中打更报时。孙中山6岁时便上山打柴牧牛,到溪涧捕鱼虾,随外祖父到海边打蚝,还到邻村三合会人办的武馆偷学拳术,故从小就养成勤劳勇敢的精神。10岁时始进村塾求学,聪颖过人,仅三年就成为全家中最有文化的一员。当时与从上海回乡的陆皓东相识,并成莫逆之交。1878年,得长兄孙眉的帮助,到檀香山就学达5年之久。回国后曾偕陆皓东到村庙,见病者求神服食香灰,二人不满巫医骗人,遂分头将神像捣坏,因而出走香港。到香港后洗礼入基督教,并继续读书,不久转学到广州博济医学院,结识了三合会首领郑仕良。后又闻香港西医书院招生,旋即以优异成绩考入该校。在学期间,除学习本科外,对欧美各国的政治、经济、农业、乃至天文地理知识,无不涉猎,被友人称之为“通天晓”。当时因深感清廷政治腐败,经常与同乡杨鹤龄以及陈少白、尤列等人共议国事,抨击朝政,时人认为此举为大不敬,称之为“四大寇”。其间曾致书濠头乡退休官吏郑藻如,提出禁鸦片、种蚕桑、办教育的主张。每逢假期回乡,就帮助农民选种施肥,改良水利,扩宽道路,并与乡绅商议改革乡政,制订预防盗贼的措施。有意以一村作示范,冀能做出成绩推广全国。在医学院毕业后,曾在澳门、广州设馆行医,每天定时义诊赠药,故求医者门庭若市。1894年春在翠亨家中草拟了《上李鸿章书》,并偕同陆皓东远赴天津求见李鸿章,希望他接纳其“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宏图伟略。但不获接见,于是他转赴檀香山,在孙眉的帮助下,几经艰辛,发动起广大华侨,组成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该会的誓词鲜明地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并且即时筹集资金伺机起义。 1866年11月12日(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寅时),他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农民之家,为家中第三子,幼名“帝象”,七岁时入私塾接受传统教育。由于家道贫寒,平时,孙中山还要去捡猪粪。贫寒的幼年生活,使得孙中山对于旧中国的民生疾苦有了切身的体会。

1879年,十四岁的孙中山受长兄孙眉接济,随母乘轮船赴夏威夷檀香山,始见“沧海之阔,轮舟之奇”。在当地英国国教会开办的用英

语授课的小学“意奥兰尼书院”(Iolani School),他修读英语、英国历史、数学、化学、物理、圣经等科目。

1881年孙中山毕业,获夏威夷王亲颁英文文法优胜奖。之后,他进入当地最高学府、美国教会学校“奥阿胡学院”(Oahu College,相当于中学程度)继续学业。

1883年,由于孙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被兄长送回家乡。于同年冬天到香港,与陆皓东一同在公理会受洗入基督教,并就读于拔萃书屋(今日之拔萃男书院)。

1884年,进入中央书院(今日之皇仁书院),1887年进入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1892年7月以首届毕业生中第二的成绩毕业,并获当时港英政府总督威廉·罗便臣亲自颁奖。之后,他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在广州行医期间,常常与尤列、陈少白、杨鹤龄、陆皓东等人畅谈、批评国事,也常谈革命,故广州人将此四人名为“四大寇”,甚至在文旁边加上水字旁,成为“汶”,以示贬损。虽然他最初未言革命,但这一期间的社会活动,对他后来的革命事业,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功绩:

曾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国民党总理、广州革命政府大元帅。他是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孙中山关于国家统一的思想,对共产党和国民党来说应是共识。孙中山先生对中国共产党采取支持政策,其遗孀宋庆龄女士更是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共产党的支持立场,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在中国的主流舆论中是享有崇高名望的中国国民党革命人士之一。

幼名帝象,学名文,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农民家庭,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满清。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1912年1月1日【辛亥十一月十三日】在南京宣誓就任。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文被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都称他为“革命先行者”。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领袖。至此,中国国民党不再设立总理这一职务,以纪念和无限缅怀国父孙中山。

革命家宋教仁

字遁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1882年生,1904年与黄兴、陈天华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策动起义未遂一,流亡日本。1905年在日本参加同盟会,任《民报》摆述。

1910年至1911年在上海任《民主报》主笔,7月与谭人凤等组织中部同盟会,策动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武装起义。辛亥革命后,参与筹建临时政府。1912年担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院长,参与南北议和,5月在北京出任农林总长。8月改组同盟会为 国民党

,任代理理事长。主张“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反对袁世凯专权。1913年2月4日,参、众两院复选结果,国民党获392席,占绝对多数。宋教仁希望以多数党的地位,成立责任内阁,约束袁世凯专权。在正式国会开会之前,他亲到长江流域各省宣传演说,为建立责任内阁,实现民主政治大造舆论。

1913年3月20日,国会召开前夕,袁世凯使赵秉钧派人跟踪到上海火车站,伺机暗杀了宋教仁,两天后身亡,时年仅32岁。“宋教仁案”揭露后,孙中山从日本回到上海,主张立即“武力讨袁”,进行二次革命。

宋教仁著有《宋教仁集》。

篇三:新化简介

目录

1基本概况2自然地理3行政区划4新化旅游5新化特产6相关新闻 基本概况

新化县地处湖南中部,资水中游,雪峰山东南麓,地处北纬

27°31'-28°14,东经110°45′-111°41,辖区总面积3642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2个国营林场、1个经济开发区,人口128万,其中农业人口116万。境内多为山丘盆地,气候温和,环境宜人,素有“湘中宝地”之称。

县人民政府驻上梅镇,邮编:417600。代码:431322。区号:0738。拼音:Xinhua Xian。

新化建县于宋神宗熙宁

五年(公元1072年)。千年来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新化人民,艰苦创业,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永葆了古县青春。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化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特产甚多。新化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明显,年平均气温16.8℃,降水量1453.5毫米,日照时数1488小时,无霜期281天,良好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新化农业的发展。新化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农作物种子基地县和粮食储备基地县,是全省氨化秸秆 养牛基地、模式化稻田养鱼基地、玉米生产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和双季稻田成建制亩产过吨粮县。又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水土保持项目县。粮油、畜牧、水果、水产等,形成了产业化规模;作为特色产品的茶叶、烤烟、苡米、玉兰片、银花、厚朴、杜仲、天麻等,已建成了“基地十农户”的生产格局;新化是湖南省10大林区县之一,主产杉、松、楠竹、栗树等,并有华南虎、金钱豹、娃娃鱼、红腹锦雉、银杏、金钱松、红豆、天狮粟等珍贵动植物资源。

工业已初步形成机械、电子、陶瓷、建材、冶金、煤炭、化工、食品、造纸、竹木加工等10大工业支柱产业;新化被列为全国“星火技术开发密集区”和电子陶瓷、艺术瓷出口基地。

城镇建设迅速发展,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城东梅苑经济开发区与城西建设开发带由资江大桥连成一体,比翼齐飞;全县19个建制镇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初具规模;铁路、公路、水路互联成网,交通十分便捷;通信手段实现现代化;电力能源充足,大小电网遍布城乡,实现了村村通电。

新化人文荟萃,英才辈出。近代民主革命先驱陈天华、谭人凤,著名抗日将领黄浦军校代校长方鼎英、战功卓著的中华名将陈正湘,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成仿吾,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桥牌皇后”杨小燕等名人生于新化;梅山文化源远流长,文化事业空前发展,文艺团体驰骋海内外,花卉根雕久负盛名,书法美术饮誉中华,梅山武术名扬天下。新化县是湖南省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武术之乡”。

新化钟灵毓秀,山川秀美,名胜古迹甚多。国家级森林公园大熊山,是被乾隆皇帝喻为“独标清胜”的绿色明珠,极具旅游开发前景;还有别具洞天的梅山龙宫,气势磅礴的资水镇江宝塔,雅称小南岳的桃林庙,艺术瑰宝文昌阁,俊美奇秀的美女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二军团司令部旧址、罗盛教纪念馆、抗日英烈陵园等。

新化县是革命老区县、柘溪库区县、《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和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 1987 年开始实施扶贫开发以来,在中央、省、市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坚持“开发式”扶贫,集中各类扶贫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项目开发,改善了贫困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步伐。全县农民人平纯收入由1986 年的329元增加到2002年的1273元,贫困人口由198年的 72.4万人下降到2002年的12.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70.53%下降到10.6%,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全省杉木林基地县、竹林面积2.2万公顷以上的省重点毛竹基地县、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县,丰富的森林资源享誉三湘。

据勘查,全县现有林业

用地19.2万公顷,有林地16.2万公顷,活立木蓄积5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0%。在大熊山林场,保存着1200公顷原始次生阔叶林,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物种资源,被誉为中南地区物种基因宝库。

新化林种结构以用材林为主。用材林总蓄积量512万立方米,其中杉木蓄积270万立方米,松木蓄积215万立方米。经济林以柑桔、板栗、油茶、杜仲、茶叶为主,总面积1.2万公顷。楠竹是新化第三大森林资源,总面积达2.2万公顷,蓄积4800万株。目前,全县正对低产竹林进行高标准改造。

丰富的森林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据专家估计,全县仅楠竹资源一项,每年即可加工竹地板30万平方米。

新化地域辽阔、相对高差大,降水充沛,溪河众多。蕴藏着丰富的水电资源。据测定,新化总水量为158.9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8万千瓦,其中可开发量达6.54万千瓦,目前仅开发近4万千瓦,开发潜力十分巨大。

新化是部属柘溪水库的主要蓄水区,境内资江干流长达92公里,大小支流90余条,库周岸线630公里。解放以来,全县兴建中小型水库271座,山平塘15.8万处,中小型河坝1810处,全县水域面积40 余万亩,其中宜渔水面近20万亩,是娄底市水面资源最丰富的县,目前全县养殖水面4.6万亩,占宜渔水面的五分之一。县委、县政府正着力实施“养殖兴农”、“养殖富民”工程,大力开发网箱养鱼、围堤拦网养鱼,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新化是中药材资源的宝库。广阔的地域、复杂的地形、优良的土质、温和的气候,给珍稀药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形成了集多样与珍稀、天然与人工栽种于一体的药材资源特色。据考察鉴定,境内有中药材894种,其中植物类160科786种,动物类72科101种,矿物类7种。符合药典标准的有135种。在这种类繁多的药材资源中,有天麻、玉竹、杜仲、厚朴、黄柏等大量珍贵药材,主要分布于县域北部、西部、西南部的山地之中。在大熊山区海拔900米以上的草

坡、丛林之中,平均每平方米有药用植物3.18种之多。

新化素有“江南煤海”和“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在广阔的地域内,已发现矿产36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14种,开发利用的26种,矿产地115处,其中煤、锑、金、铜、钨、砷、石灰岩、石膏等优势矿产,储量丰富、相对集中,易采易选,配套程度高。

新化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煤炭储量3.05亿吨,铁矿贮量2千万吨,锑矿55万吨,石墨矿200万吨,硅石9.8亿吨,高岭土矿750万吨,花岗岩7.8亿立方米,大理石175万立方米。

莽莽大熊山屹立于北,巍巍维峰耸立于南,滔滔资水,由南往北蜿蜒过境。造化的神功,孕育了这里集青山、秀水、古林、奇洞与古老神奇的人文文化于一体的旅游风光特色。

有层峦叠嶂,水秀山青的大熊山,海拔1622米,40余座海拔上千米的山峰、数十条大小溪流之中,广布着1200公顷原始次生林,点缀着数十处落差 近100米的瀑布,数百处跌水和无数奇花异草、珍禽猛兽。有引人入胜的资江风光。资江蜿蜒北去,两岸有十里沙洲、十里梅堤;有悬崖怪石、奇峰名洞;还有风情古镇,名人故居;日夜江流,来往帆影,声声汽笛,曲曲渔歌??将百公里资水干流,绘织成一幅幅水上画廊。有景色宜人的狮子山、西云山。城郊狮子山花木葱茏,环境优美,闲游度假,赏心悦目;西云山云缭雾绕、水笑溪欢,林间鸟语,寺庙钟鸣,相映成趣。有魅力独特的梅山文化。有繁荣古朴,久历沧桑的上梅古镇;誉满三湘、名扬四海的梅山武功;风格独特、回味无穷的梅山饮食;令人神往的北塔、文昌阁、草堂书屋、抗日英烈陵园等历史文物。 自然地理

地貌属山丘盆地,西

部、北部雪峰山主脉耸峙;东部低山或深丘连绵;南部为天龙山、桐凤山环绕;中部为资水及其支流河谷,有江河平原、溪谷平原、溶蚀平原三种,系河流冲积、洪积而成,大多在海拨300米以下。

南北最长直线69公里,东西最宽直线83公里,总面积3567平方公里,折合535.05万亩.新化县总面积占全省1.693%,占娄底市面积43.94%。境内多为山丘盆地。

新化地貌属山丘盆地,西部、北部雪峰山主脉耸峙;东部低山或深丘连绵;南部为天龙山、桐凤山环绕。

雪峰山

雪峰山总面积18平方公里,主峰临陆水湖拔地而起。山上林木茂盛,有杉木、楠竹一万四千三百多亩。亚热带植物种类繁多,春有樱桃、映山红,秋有柑桔、野生猕猴桃等。盛夏时,山上气温低于市区5℃-10℃左右,是著名的避暑休闲胜地。

桐凤山

属雪峰山,又名龙凤山。在湖南省中部,新化、隆回两县交界处。曾多梧桐,取“高梧栖凤”之义命名。东西走向。属新华夏第三隆起带雪赂山褶断带。山体由震旦系、寒武系砂岩、页岩、板岩构成。长8公里,面积32平方公里。主峰在新化县槎溪乡南部,海拔1205米。为洋溪、汝溪分水岭。松、杉、楠竹、杂木茂密,有成熟林800余亩。境内水系发达,资江自东向西蜿蜒流过。

资江

资江又称资水,湖南四水之一,长江的主要支流。

资江分南源与西源,主源为南源即大夷水,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资源县,流经资源、湖南新宁、邵阳等县市。西源为赫水,源于城步苗族自治县青界山黄马界,流经武冈、隆回等县市。两水在邵阳县双江口汇合后称为“资江”。流经邵阳、新邵、冷水江、新化、安化和桃江等县,至益阳市甘溪港注入洞庭湖。干流长度653公里,流域面积282142平方公里,其中在湖南2673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17亿立方米。

新化县地处湖南中部,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但春温多变,寒潮频繁,4月份极端最低气温2℃ , 3、4两月历年平均有6。9次冷空气影响。历年5月中、下旬出现低温天气,影响早稻分蘖繁育。气温35t以上天数,平均每年23.4天,最多的1963年有49 天。“倒秋”阴雨天多,气温低,9月份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20℃,平均出现于9月26日。地面温度年平均19.0℃,比气温高

2.2℃,其变化趋势与气温基本相似。一年最低月在1月为5.8℃,最高月在7月为32.8℃,温度越高与气温差值越大。

境内常年降水颇丰,县内各地年最大值2,008。9毫米,最小值09.5毫米。但时空分布不均,雨量多集中于春末夏初。县内年降雨量大于或等于1,300毫米的保证率。境内全年日照925.3-1,892.5小时,平均1.488.0小时,日照率34%。以7、8月最多,分别为227.9和221.9小时。11月—3月均少于100小时,最少的2月仅61.2 小时,各月均在100—160小时之间。无霜期280天。

旅游资源


陈天华简介》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460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陈天华简介
相关文章
  • 陈天华简介

    湖湘文化十杰候选人人物名单及简介湖湘文化十杰候选人人物名单及简介屈原1、屈原(前352—[改为—]前281),战国楚国人,诗人、思想家,代表作《离骚》、《九章》。端午节是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