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宋词赏析练习(1——10)
宋词赏析专项训练(1~~~~~~10):
壹:*少年游*
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注释】 本篇记叙一对情人的秋夜相会,所写为传统的爱情题材,然其语言清丽和婉、写情真实细腻、格调不俗而被誉为“本色佳制”(周济语)
问题:本文在“虚实相生”方面颇有独到之处,请结合上下阕对此进行赏析。
贰: *一丛花令*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注释】:张先的词,工于刻画景物,锻炼字句,但往往伤于纤巧但此词却既有警句俊语,又极具抒情气氛,在他的词作里是意境浑融,富于情韵的。
问题:“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一句写“愁”是一亮点。请对此作出解析。
叁: *夜半乐*
柳永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鹢、翩翩过南浦。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柳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
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
问题:“断鸿声远长天暮”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内容,对此进行合理的想象,描绘出此场景。并合理赏析。
肆:*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问题:“不觉船移”四字语妙天下,请结合“笙歌处处随”就此进行赏析。
伍:*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问题:“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广为流传的一联,请对其中的“轻”“闹”进行赏析。
陆:*满庭芳*
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倖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问题:“山抹微云,天连衰草”中的 “抹”“连”炼字精巧,请对此赏析。
柒: *清平乐〃春晚*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问题:请对上片的句式、手法进行赏析。
捌:*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问题:分析“梦觉尚心寒”的作用。
玖: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问题:对“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进行赏析。
拾: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
问题:本词中“绿杨楼外出秋千”中“出”字用得极为精妙,请说说你的理解。
——新宇出品,必属精品!
2013.3.18,倾情奉献
宋词赏析专项训练(1~~~~~~10):
一:《少年游》答案:这首词乃感旧之作。上片描绘室内情景:破新橙,焚兽香,坐吹笙。这是实写。下片想象室外情景:时已三更,马滑霜浓,行人稀少。此为虚写。前者用实物烘托室内温馨气氛,后者以语言渲染室外寒冷景象。曲折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表露出彼此相爱的心情,为历来词家所称赏。也是我之最爱。
二:《一丛花令》答案:“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离愁”承上“伤离怀远”。两句写伤离的女主人公对随风飘拂的柳丝飞絮的特殊感受。本来是乱拂的千万条柳丝引动了胸中的离思,使自己的心绪纷乱不宁,这里却反过来说自己的离愁引动的柳丝纷乱。仿佛无理,却更深切地表现了愁之浓,浓到使外物随它的节奏活动,成为主观情感“愁”的象征。别具一格,匠心独运。
三:《夜半乐》答案:结语“断鸿”句,将情重新带回景上,将感慨寄托于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词人望京而不得见,映入眼帘的,唯有空阔长天,苍茫暮色:听到的,只是离群孤雁渐去渐远的叫声。这一景色,境界浑涵,所显示氛围,与
此人羁旅愁思的感情十分合拍,而且还有明显的象征性——词人不正如溶入苍茫暮色的孤雁那般孤单而又凄然么?
四:《采桑子》答案:正因春波之滑,所以不待风吹,而船儿已自在漾去。联系上片的“笙歌处处随”来看,船是不断地在前移,歌声也就不住的后随,词人是觉到的,偏说是不觉,就有力的显示了水面琉璃之滑。
五:《木兰花》答案: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形容晓寒微弱,拈一“轻”字,给人轻灵流利之感;描绘春意浓郁着一“闹”字,摄杏花繁丽之神。“绿杨寒轻”与“红杏春闹”又相映成趣,,一“轻”、一“闹”皆为本色语,看似随意落墨,然于平中见奇、于俗中见新,尤其是“闹”字化静为动,将盎然春色渲染的淋漓尽致,境界全出,为人津津乐道。
六:《满庭芳》答案:抹 将云如絮漂浮的情景展现的生动形象,把云的轻盈的特点凸显出来,而 连 字,则将古道衰草连绵不断,一望无边、甚至与天相连的情形写了出来,这两个字炼字也炼句,极锤炼却又极自然,传秋色萧疏高远之神,十分巧妙。
七:《清平乐》答案:上片分两层,均用倒装句式,先写果、后写因,构思精巧。 前二句,以拟人手法,写春莺啼鸣,似乎是为了挽留春天,却“留春不住”。后二句,词人以情观物,写昨夜风雨导致“满地残红”体现出一片惜春深情。
八:《酒泉子》答案:作者用自己的感受——连做梦也被惊险的弄潮场面吓得胆战心寒,烘托“弄潮儿”的精彩表演与高超技术,实际是对“弄潮儿”的热情歌颂,以梦中之笔,使所发之情与所经历景融为一体,显示出了作品的广度与深度,歌颂健儿们敢于和大自然搏斗的无畏的精神面貌。
九:《渔家傲》答案:此句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一杯”与“万里”形成鲜明的对照,悬殊的对比,将乡愁升华到了极致,即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其实开阔,虽写思乡之情,但从中仍能听出铮铮的边塞豪音。
十:《浣溪沙》答案:“出”字用得精妙。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好像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在优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
篇二:宋词赏析练习
宋词赏析专项训练(1~~~~~~10):
壹:*少年游*
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注释】 本篇记叙一对情人的秋夜相会,所写为传统的爱情题材,然其语言清丽和婉、写情真实细腻、格调不俗而被誉为“本色佳制”(周济语)
问题:本文在“虚实相生”方面颇有独到之处,请结合上下阕对此进行赏析。
贰: *一丛花令*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注释】:张先的词,工于刻画景物,锻炼字句,但往往伤于纤巧但此词却既有警句俊语,又极具抒情气氛,在他的词作里是意境浑融,富于情韵的。
问题:“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一句写“愁”是一亮点。请对此作出解析。
叁: *夜半乐*
柳永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鹢、翩翩过南浦。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柳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
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
问题:“断鸿声远长天暮”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内容,对此进行合理的想象,描绘出此场景。并合理赏析。
肆:*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问题:“不觉船移”四字语妙天下,请结合“笙歌处处随”就此进行赏析。
伍:*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问题:“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广为流传的一联,请对其中的“轻”“闹”进行赏析。
陆:*满庭芳*
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倖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问题:“山抹微云,天连衰草”中的 “抹”“连”炼字精巧,请对此赏析。
柒: *清平乐〃春晚*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问题:请对上片的句式、手法进行赏析。
捌:*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问题:分析“梦觉尚心寒”的作用。
玖: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问题:对“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进行赏析。
拾: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
问题:本词中“绿杨楼外出秋千”中“出”字用得极为精妙,请说说你的理解。
——新宇出品,必属精品!
2013.3.18,倾情奉献
宋词赏析专项训练(1~~~~~~10):
一:《少年游》答案:这首词乃感旧之作。上片描绘室内情景:破新橙,焚兽香,坐吹笙。这是实写。下片想象室外情景:时已三更,马滑霜浓,行人稀少。此为虚写。前者用实物烘托室内温馨气氛,后者以语言渲染室外寒冷景象。曲折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表露出彼此相爱的心情,为历来词家所称赏。也是我之最爱。
二:《一丛花令》答案:“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离愁”承上“伤离怀远”。两句写伤离的女主人公对随风飘拂的柳丝飞絮的特殊感受。本来是乱拂的千万条柳丝引动了胸中的离思,使自己的心绪纷乱不宁,这里却反过来说自己的离愁引动的柳丝纷乱。仿佛无理,却更深切地表现了愁之浓,浓到使外物随它的节奏活动,成为主观情感“愁”的象征。别具一格,匠心独运。
三:《夜半乐》答案:结语“断鸿”句,将情重新带回景上,将感慨寄托于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词人望京而不得见,映入眼帘的,唯有空阔长天,苍茫暮色:听到的,只是离群孤雁渐去渐远的叫声。这一景色,境界浑涵,所显示氛围,与
此人羁旅愁思的感情十分合拍,而且还有明显的象征性——词人不正如溶入苍茫暮色的孤雁那般孤单而又凄然么?
四:《采桑子》答案:正因春波之滑,所以不待风吹,而船儿已自在漾去。联系上片的“笙歌处处随”来看,船是不断地在前移,歌声也就不住的后随,词人是觉到的,偏说是不觉,就有力的显示了水面琉璃之滑。
五:《木兰花》答案: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形容晓寒微弱,拈一“轻”字,给人轻灵流利之感;描绘春意浓郁着一“闹”字,摄杏花繁丽之神。“绿杨寒轻”与“红杏春闹”又相映成趣,,一“轻”、一“闹”皆为本色语,看似随意落墨,然于平中见奇、于俗中见新,尤其是“闹”字化静为动,将盎然春色渲染的淋漓尽致,境界全出,为人津津乐道。
六:《满庭芳》答案:抹 将云如絮漂浮的情景展现的生动形象,把云的轻盈的特点凸显出来,而 连 字,则将古道衰草连绵不断,一望无边、甚至与天相连的情形写了出来,这两个字炼字也炼句,极锤炼却又极自然,传秋色萧疏高远之神,十分巧妙。
七:《清平乐》答案:上片分两层,均用倒装句式,先写果、后写因,构思精巧。 前二句,以拟人手法,写春莺啼鸣,似乎是为了挽留春天,却“留春不住”。后二句,词人以情观物,写昨夜风雨导致“满地残红”体现出一片惜春深情。
八:《酒泉子》答案:作者用自己的感受——连做梦也被惊险的弄潮场面吓得胆战心寒,烘托“弄潮儿”的精彩表演与高超技术,实际是对“弄潮儿”的热情歌颂,以梦中之笔,使所发之情与所经历景融为一体,显示出了作品的广度与深度,歌颂健儿们敢于和大自然搏斗的无畏的精神面貌。
九:《渔家傲》答案:此句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一杯”与“万里”形成鲜明的对照,悬殊的对比,将乡愁升华到了极致,即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其实开阔,虽写思乡之情,但从中仍能听出铮铮的边塞豪音。
十:《浣溪沙》答案:“出”字用得精妙。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好像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在优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
篇三:【doc】读词短札(之八)
读词短札(之八)
读词短札(之八)
扬之水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瞑.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这是清真词中常见的寂寞心情,而把它放在一个冷峭秋景中,并且 景语又特别写得好."寒"本无声,而偏日"听".听来却不是风声,雨声,而 只是听不见的铺天的云."云深无雁影",清人陈廷焯说它"五字千古",但 还得说,先要有"听寒声"一句作势,才有了"云深无雁影"的意境.下片, 由H里凄清折转入夜里凄清."如何消夜永",反《诗》意而用之(《诗?唐 风?山有枢》:"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又《小雅?白驹》留客之辞云"皎皎白 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皎皎自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 永今夕").《诗》以日,夜为短,故欲以饮酒之欢而"永"其日,"永"其夜;词 却以日,夜为长,则虽饮酒,而日之漫漫,夜之漫漫终不能促也.
少年游
固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
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
41
一一
.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去,直是少人行.
并刀,并州(今山西太原)古以产刀着名.杜甫《戏题画山水图歌》:
"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吴盐,吴地滨海,盛产盐.李白《梁 园吟》:"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如雪."杨梅与橙皆甜,果物甜者, 微以盐调之,可更得其味.清末宫廷及贵胄之家犹以此法食瓜,即把西瓜 用模子敲作各式花形,细盐轻洒,谓之"煞EI".所谓"幄",此指床帐."兽 烟",一本作"兽香",都可以是指兽形香炉.其时以狮形香炉为常见.不过 此句重读处在烟,兽则辞藻而已,虽然都是写实,犹清真词的《月中行》 "博山细篆蔼房栊",其重读在"细篆",即形容它的以舒徐轻曼之姿而悄 然拢住一个小小的空间.调笙,《礼记?月令》:"调竽,笙,笆,簧."周邦彦
《谩书》诗有"调笙风味鸣"."谁行"之"行",犹言边也.柳永词《木兰花》"若 言无意向咱行";清真词《风流子》"今宵不到伊行".马滑霜浓,杜甫《放 船》:"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水会渡》:"霜浓木石滑,风急手足寒." 此词大抵成于周邦彦青年时代留居都城汴京的时候.清真词的风格 是深厚沉郁,这一首却极是清丽俊爽.不过若论字句的布置安排,则依然 是既细且密,而特别得了"自然"之妙.下半阕纯是说话,无一不是浅语, 但浅语而见深情.而声容婉妙,仍是词人用心深厚处."并刀如水",最是 词中俊句.杜诗"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自是有巧思,南宋 陆游《暑夜泛舟》有"等闲分得吴松水,安用并州快剪刀"句,是反其意而 用之.这里的"并刀如水",却只是从杜诗里借了"并刀"又借了"水",而合 成一个浑然的感觉.刀之如水,原不是贴切的比喻,但合成一个感觉,便 贴切不过.有此"并刀如水",则兽烟,锦幄,调笙,新橙,所有纤浓浅深的
字与句,便尽被洗得清澈.《少年游》一调押的是平声韵,音节声律大致属 流丽谐婉一类.此篇仅从情调看,也可以见出这样的特色.
解语花上元
周邦彦
风消绛蜡,露渑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
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
42
………
每
麝.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
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惟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
来,从舞休歌罢.
词题之"上元",为正月十五.绛蜡,指红烛.红莲,荷花灯也.欧阳
修《蓦山溪》词咏元夕:"纤手染香罗,剪红莲满城开遍."梅尧臣《上元 从主人登尚书省东楼》:"辆辘车声碾明月,参差莲焰竞红颜."素娥,月 中仙女.李商隐《霜月》:"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楚女"
云云,杜甫《清明二首》"楚女腰肢亦可怜";杜牧《遣怀》"楚腰纤细掌中 轻",皆用楚灵王故事,见《韩非子?二柄》.此用来指美人.香麝,麝香 也,由雄麝香腺的分泌物干燥而成,常用作和香,功用略同于今之所谓 "定香剂",而使得留香持久.和香法制成的香饼可以熏衣,也可以为 佩.不过此句之"麝",乃夸饰之词,不过形容衣香满路而已.放夜,开放
夜禁.《太平御览》引唐韦述《两京新记》:"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 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光若昼日."宋赵德麟《侯鲭录》:"京师元夕放灯三 夜."张耒《正月十八日绝句》有"里巷收灯人寂寞",晏殊则有诗题作 《正月十九日京邑上元收灯之日》.千门如昼句,王安石《上元戏呈贡 父》:"车马纷纷白昼同,万家灯火暖春风."暗尘随马,苏味道《正月十 五日》:"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飞盖,乃代指车.曹植《公宴》诗: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逐."但此词只是用典,其时出游多已乘轿,宋 人周密《武林旧事》:元夕"至五夜,则京尹乘小提轿,诸舞队次第簇拥 前后,连亘十馀里,锦绣填委,箫鼓振作,耳目不暇给",可为此词写照. 作者起意写作此篇的时候,大约回绕在心中的只是一片"旧情衰 谢",然而提笔却先写得满眼繁华,并且这繁华的确写得有情致.只是 因为其中多用了刻画语和装饰语而不免为评家所讥.不过从上下文来 细作推敲,其实未见得有失.比如"桂华流瓦"一句,王国维说:"词忌用 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 耳."此说原本不错,但在这首词中,"桂华"是个辞藻,而辞藻之用,可 以贴切于事物,也可以贴切于联想."桂华"之后既说到"纤云散,耿耿 素娥欲下",那么以月中桂树点动于先,正是贴切于联想.且"流"字实 43
争
在用得好,后面一个"下"字正和它暗中呼应,一实一虚,而与"风消", "露渑"打并作一片,人间天上于是同感此欢矣.下片追忆都城放夜,把 线索抛得远,至"暗尘随马"以下又回到眼前."清漏移,飞盖归来",似 乎犹存拥盖出游神气,说到"从舞休歌罢",才真的见出意兴阑珊.或以 "年光是也","旧情衰谢"推定词是作者晚年在明州(今浙江鄞县)任所 时作,大致可信.至于词中之"楚女",则只是用典,不必据此而以为词 作于荆南
大醣
周邦彦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
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 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行人
归意速,最先念,流潦防车毂.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玢清赢,等闲 时,易伤心目.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 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
宿烟收,刘禹锡《登陕州城北楼却寄京都亲友》:"尘息长道白,林 清宿烟收."青玉旆云云,旆,先秦时专指续接在旒尾的细长之帛,后世 泛指旗,此喻绿竹如旗.铅霜则指竹上的箨粉.润逼琴丝,王充《论衡? 变动篇》:"天且雨,蝼蚁徙,丘蚓出,琴瑟缓,痼疾发,此物为天所动之 验也."邮亭,《风俗通》:"汉家因秦,大率十里一亭."而亭有两义,其一 为一级地方行政组织,《汉书?黄霸传》:"邮亭,乡官."颜注:"乡官者, 乡所治处也."其二为设置于交通线上用以传递信息的机构,其置并有 供人止宿之所.设于亭者日亭舍,设于邮者日邮舍,后世即用此第二义 来泛指驿站旅舍.流潦,《诗经?召南?采萍》"于以采藻,于彼行潦",毛 传:"行潦,流潦也."《说文?水部》:"潦,雨水也."此指雨水流而聚积. 怎奈向,奈向,奈何也.黄庭坚词《归田乐引》:"前欢未已,奈向如今愁 无计."兰成憔悴,用后周庾信故事.信小字兰成,出使后留滞北方,思
归不得,作《哀江南赋》.又南宋叶廷硅编《海录碎事》,卷9下录庾信《愁
赋》,句有"闭门欲驱愁,愁终不肯去.深藏欲避愁,愁已知人处"云云. ~…一——……………………——蔓
此用来比喻己之"愁极".卫玢清赢,《世说新语?容止》:"卫阶从豫章下 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玢先有赢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 人谓看杀卫玢."此用来拟喻体衰.平阳客,东汉马融.性好音乐,为督 邮,独卧平阳时,听客舍有人吹笛,触动心事,因作《长笛赋》以寄意.见 《文选?长笛赋?序》.青芜国,温庭筠《春江花月夜》:"玉树歌阑海云黑, 花庭忽作青芜国."荆桃如菽,荆桃,樱桃.菽,豆.夜游句,《古诗十九 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此为羁旅雨中感怀.通篇是雨,是旅人眼前,耳畔,心中之雨,故也
不妨说它是微细的雨之感觉.周邦彦的词里,不大有很深的意思,若论 情感,也不过羁旅,思乡,怀人.但他却偏有本领把这最是常见的题目 敷演得精致工巧,因此与其说清真词感情丰富.毋宁说他是用艺术的 完美特别丰富了感情的层次.《大酶》一调,始自清真,是押仄声韵的格 式,上片五仄韵,下片七仄韵.宋人新创的词,与五代以前原有的词谱, 其间最大的分别,是韵的疏密不同.五代以前的词,至多两句一韵,宋 代新创的词,则有不少是三四句乃至五六句一韵.韵疏,节拍便不能不 急促,如此,听者方不嫌其疏.韵疏,拍促,其问自宜多顿挫,多转折,慢
词的这一特色,正在乎运用之妙.清真词中的《大酶》,可以算作一个好 例.比如上片用"对","洗","听","奈"四个人声的领格字.把一对或两 对工整的对偶句提起来,紧接着又是一个奇句作成小小的停顿,"对宿 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一韵之中,有奇有偶,有重有轻,有静有 动,有景有人,如此奇偶相生,交错变化,几番顿挫,直到"奈愁极频惊, 梦轻难记,自怜幽独",腾挪中层次分明,而始终脉络贯通.至于用字之 好,则可以说"字字敲打得响",如"嫩梢相触",如"润逼琴丝","虫网吹 黏帘竹".下片,仍写雨.引来庾信,卫玢,马融以寄身世之感,用"青 芜","红糁"别开萧索一境.羁旅伤怀,本是这一类题目中常有的感慨, 其中倒未必有怎样特别的寄托.对于清真词.我们只看它文辞之美,意 境之美,看它把一切形式上的束缚和限制都化作完成"唯美"之手段,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的意思》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457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