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15-2015初二上学期寒假复习卷1附答案
2015-2015初二上学期寒假复习卷1
一.积累及运用。(23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亘古(gèng) 狩猎 挺而走险(tǐng) 怒不可遏
B.干涸(gù) 炽热 尽态极妍(yán) 万恶不郝
C.花圃(pǔ) 荫蔽 锐不可当(dāng) 粗制烂造
D.恣睢(zì) 取缔 鲜为人知(xiǎn) 眼花缭乱
2、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B.上网的诱惑令现代人无法拒绝,但昂贵的上网消费又使网迷们心痛不已。
C.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果然灵验,今天是个大晴天。
D.中国读者通过《时间简史》这本书了解了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
3、 古诗文默写。(10分)
(1) , 带月荷锄归。 (2)大漠孤烟直, 。
(3)山随平野尽, 。 (4) ,三年多难更凭危。
(5)夜阑卧听风吹雨, 。 (6)谁道人生无再少? , 。
7.浮云游子意,
9.会当凌绝顶,10.霜落熊升树,
4.下列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据悉,南京西站将保留站台和部分铁轨,有望在未来五、六年内建设成
为南京第一座铁路博物馆。
B.湖北高三学生张文驰毅然决定高考前进京捐献骨髓,挽救福建4岁小男
孩生命。他说:“功课落下可以补,但是生命只有一次”。
C.为节能减排,北京部委大楼顶上将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这些部委包括国
资委、财政部、工信部、教育部、人保部……。
D.本届人大会上,浙江团72件议案被采纳,仅企业家周晓光就贡献了33
件;湖北团14件议案被采纳,8件来自周洪宇教授。
班级开展“永远的老站”语文综合性学习,请你参加(6分)
【聚焦】5.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0个字。 (2分)
2012年3月24日晚22:17分,随着最后一趟“南京西—厦门”K161次列车驶离南京西站,这座在风雨中傲立了百年的老站正式宣告停运。它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火车站,代表了当时中国车站建筑设计的最高水准。因为种种原因,目前南京西站客流较少,配套设备落后,为了城市的发展,让这个老站退役是必需的选择。
【铭记】6.同学们为纪念南京西站开展了一些活动,请你参加。(4分)
(1)下面是小明写的一段纪念文字,其中横线上所填词语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它1908年投入运营,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咽喉。百余年间,它见证过:孙中山经由这里就任临时大总统;侵华日军在这里屠杀数万平民;艺术家老舍、徐悲鸿在这里留下来去匆匆的身影……
老站 ① 书写着一个车站的变迁史,② 记录着南京的悲伤与光荣,见证着国家的百年巨变。③在它告别历史舞台的时刻,我们④ 应该深深地铭记这座百年老站。
A. ①不但 ②而且 ③但是 ④才
B. ①即使 ②也 ③因此 ④就
C. ①不仅 ②还③所以 ④更
D. ①既 ②也③然而 ④更
(2)你们小组约定为百年老站拍照留念,你想选择什么景物为拍摄对象?理由是什么?
(理由表述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2分)
提示:可选火车头、铁轨、绿皮车厢、月台、售票小窗口、信号灯、候车厅等。
示例:拍摄对象: 扳道机 理由:你总是能够审时度势,及时改变道路的方向。拍摄对象:理由:二、阅读(44分)
7.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4分)
(一)台 城 韦庄(唐)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①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台城旧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1)细细品味,二、三、四句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态度的“关键词”依次是“”、 “ 无情 ” “ ”。(2分)
(2)作者认为台城柳“无情”的原因是什么?(2分) ①
(二)金山夜戏 张岱①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②。日晡③,至北固,舣④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⑤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⑥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填,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翕然张
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 作者张岱生活于明清换代之际,崇尚个性自由解放。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②兖:兖州,位于山东省。③日晡bū:傍晚时分。④舣yǐ:停船。⑤噀xùn:喷洒。⑥韩蕲王:南宋名将。
8.解释加点字。(4分)
(1)移舟过金山寺( )(2)已二鼓矣 ( ) ..
(3)徐定睛( )(4)视为何许人 ( ) ..
9.下列加点字与“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中“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是( )(2分)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或以钱币乞之 ..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以光先帝遗德 ..
10.翻译句子。(4分)
(1)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2)剧完,将曙,解缆过江。
11.《湖心亭看雪》中深夜赏雪,本文金山夜戏,说说张岱具有怎样的个性和情趣?(2分)
(三)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阅读下边的语段,回答问题。
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②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③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④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⑤这叫逆温层。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⑦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⑧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禾木抽青和开花的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2.分别找出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3.什么叫逆温层?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哪些?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一段第⑧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5.第二段第②句中的“后者”具体指代什么?2
(四)云锦,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
①南京云锦,被誉为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一座里程碑。这一由历史沉淀出的华美织物,在上海世博会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②南京云锦雍容华美,内涵丰富。它用材考究,极为奢华,大量使用金线、银丝、孔雀羽等昂贵材料,生产出来的面料可谓“寸锦寸金”。在封建社会曾成为御用贡品。从色彩上看,整个织物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相传玉皇大帝为装饰天宫,命织女们日夜织锦,朝为锦云,暮为绮霞。当人们仰望那满天的霞光异彩时,无不为织女们的心灵手巧而赞叹不已。传说归传说,但南京云锦确如彩云般绚烂多姿,瑰丽华美。从图案上看,形象各异,寓意鲜明。它吸收了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精华,既有象征高洁的莲花,也有寓意多子的石榴;既有龙凤麒麟这等祥禽瑞兽,也有喜鹊鹦鹉之类喜庆小品;既有祈盼长寿的仙翁寿叟,也有活泼可爱的顽童婴孩……无怪乎明末文人吴梅村赞曰:“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
③南京云锦工艺高超,巧夺天工,集历代织锦工艺之大成。其织造非常独特,须在
5.6米长、4米高、1.4米宽的木质提花机上,由上下两人配合操作方能生产。从设计图稿到完成织物,整个过程如同电脑运算一般精确而复杂。“挑花结本”、“通经继纬”等独特织锦工艺,至今尚不能为现代机器所替代。正在世博会上展出的《九龙图》,更藏玄机。如果变换角度和光线,正中的那条墨绿祥龙便能显现紫、蓝、绿、棕、黑等不同色彩,金翠交辉,奇丽夺目,其精妙的制作工艺唯南京云锦独有。
④当然,南京云锦的织造也特别耗时费力。据介绍,两名熟练织工在木织机上配合无间地工作,一天最多也只能织成不满两寸的云锦。诗云:“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这是说织造缭绫的;如果用来形容云锦,则要“扎扎千声不盈寸”了。要是织造大型艺术云锦,耗费的心力更是无法估计。就连六巡江南的康熙皇帝,幸临曹雪芹祖上任职的江宁织造府时,也在诗中感叹“终岁勤劳匹练成”。
⑤南京云锦在继承中创新。以世博吉祥物“海宝”为主题的南京云锦装饰画上,设计师以深浅不一的蓝色,勾勒出8个生动活泼的“海宝”形象。每个海宝的色彩造型各异,甚至连勾边的蓝色都有细微区别,让见惯了传统型云锦的人们眼前为之一亮。还有一幅不到一平方尺的云锦,上面惟妙惟肖地织出一座牡丹花掩映的世博中国馆“东方之冠”。其花色的变化,斗拱结构的光影明暗对比,无不精细入微,配合左上角的世博会会标及主题词,颇具收藏价值。这幅小型云锦装饰画,在牡丹这一雍容华贵的传统形象中,巧妙地融入“上海世博会”的现代元素,为南京云锦的传统工艺焕发青春活力提供了借鉴。
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世博会上尽显风采的南京云锦,不正是南京通向更加美好未来的一张城市名片吗?
16.阅读第②节,说说南京云锦的“雍容华美,内涵丰富”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17.第③节介绍《九龙图》有什么作用?(2分)
??????????????????????????????????????18.第③节介绍《九龙图》有什么作用?(2分)
??????????????????????????????????????19.第④节画线句中加点的“最多”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20.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节插入天女织锦的传说,表现了云锦的瑰丽华美,增强了阅读趣味。
B.第④节引用“扎扎千声不盈尺”,意在形象地说明云锦织造的精细考究。
C.由历史沉淀出的南京云锦,如今已经成为上海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
D.文章按“总一分一总”的思路介绍南京云锦,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21.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怎样才能让南京云锦“焕发青春活力”?(3分)
????????????????????????????????????? (五)仰望父亲
①父亲去世的那一年,我18岁。从1岁到18岁,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小学到读高中,我是在仰望着父亲忙碌而疲惫的身影中长大的。从小我在山下,看惯了父亲在山上放羊砍柴、开垦荒地挥汗如雨的忙碌身影;我在树下,看惯了父亲在高高的树杈间腾挪跳跃的矫健身影;晨曦中夕阳下,我在院子里,看惯了父亲站在房顶远眺天际的从容身影……
② 到现在,父亲的身影,不时地在我脑海中映现,使我由时时思念父亲,进而常常思考父亲,心目中更加钦敬父亲。
③父亲的孝行,让人仰望。小时候村里一些大人常在我面前讲:“你父亲真是个孝子。”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父亲对我奶奶的饮食起居特别在心。父亲为了使奶奶活得心气顺、活得有精神,过段时间总要给奶奶买些好吃的,每天再忙都要和奶奶说会话,在精神上抚慰奶奶。父亲在世时,每年清明,引领家族男人上坟祭祖,心态虔诚,行止敬重。在我爷爷的父亲坟地上的碑楼上刻有一副对联。上联:深恩堪裕后,下联:至孝在尊亲,横批:追远。我想这肯定是我们家族的良风美德,是影响了父亲一生的传统孝文化。
④ 父亲的教行,让人仰望。父亲教我做事明理。记得有一年春天种玉米,父亲在前面
篇二:《台城》赏析
《台城》赏析
唐 韦庄 《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位于今南京市玄武湖畔,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江南东路建康府 ”条下载:“台城一曰苑城,即古建康宫城也,本为吴后苑城,晋成帝咸和五年(公元330年)作新宫于此,其城唐末尚存”。
南京古称金陵,地处江南,“霏霏”正是状写其多雨而细密如丝的气候特征,芳草弥蔓,绿遍江岸无远不达,一个“齐”字既是形容它又点明季节,这里暗含了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江南三月,暮春草长”的意思。总之,“江”、“雨”、“草”三者交衬共融,构筑出一派迷蒙清幽、如烟似雾的境界。六朝即孙吴、东晋、宋、齐、梁、陈,金陵于六朝时称建业、建康,作为它们的都城,一直为宫廷所在地和皇公贵戚的活动中心,歌舞饮宴,竞相奢靡,可谓繁盛至极,但这里也是权力角逐的之地,三百余年间战乱频繁,六个王朝迭番更代,犹如走马灯一般,教人顿生目不暇接之感,直觉兴衰遽变,短暂的豪华亦难以持作凭依。加之江南春雨朦胧、细草凄迷的气氛环境所形成的轻柔婉曼景调,这属于金陵固有节候地域呈现着的自然风貌,它们相互熏染滋润,暗暗逗出一个“梦”字。倘再作深层探究,“六朝”治乱盛亡的往事早已付诸浩浩江流,无从踪迹了,而“江雨”“江草”却是年年如此,当下映
入眼帘的,又是烟笼雾罩般的暮春景色,抚今追昔,自然人事对照,怎能不满怀惆怅迷惘,顿觉一切如梦里境像呢?
如果说前两句以总体笔墨,描摹金陵的景光风物,而情景中,只凭“梦”字轻轻透露消息;那么,后联则将目光回转到“台城”,正面点明题旨,并选择“柳”为高度凝聚的媒介形象,即景抒情,藉情统驭景,呈现了浓厚的主观指向。就像京城是全国中枢似的,台城也是金陵的中枢,皇宫和台省(中央政府)都在这里,六代倾覆的最后一幕往往于此处结束。然而,堆烟叠雾的杨柳却容颜未改,春来依旧绿遍十里长堤,一如台城豪华鼎盛时,所以说它“无情”。由于韦庄从 “六朝如梦”的感受里联想到严峻的现实危机,悲悼大唐帝国的江河日下,灭亡之势已不可回,面对烟柳的生机勃勃、逢春必发景象,排遣无计中,才托辞他向,归于 “台城柳”的“无情”吧。
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吗?它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鸟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隐含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春色,连鸟儿也无谓地在啼鸣。这与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有异曲同
工之妙。于乐景中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传达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鹿柴》中的“空”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宁静幽深的境界。
篇三:古典文学的城市书写答案
一、单选题
1
清代康熙年间为了编纂《全唐诗》,在今天的哪座城市建立了诗局,聚集江南文人进行《全唐诗》的编纂和刊刻?
A、
杭州
B、
扬州
C、
苏州
D、
镇江
我的答案:D
2
“百宝都从海舶来,玻璃大镜比门排。荷兰琐伏西番锦,怪怪奇奇洋货街。”诗歌中的“琐伏”是指什么?
A、
黄金打造的锁片等饰品
B、
玉石雕刻的兽形摆件
C、
鸟的羽毛编织的衣料
D、
来自欧洲荷兰的玻璃工艺品
我的答案:C
3
下列有一部著作不是出自黄宗羲之手,它是( )。
A、
《明夷待访录》
B、
《明儒学案》
C、
《晚明史籍考》
D、
《南雷文定》
我的答案:C
4
在宋代,苏轼有诗曰:“天下西湖三十六。”下列哪个城市没有西湖?
A、
浙江杭州
B、
江苏苏州
C、
安徽阜阳
广东惠州
我的答案:B
5
《春在堂全书》是哪一位学者的著作集成?
A、
俞樾
B、
俞平伯
C、
俞陛云
D、
章太炎
我的答案:A
6
《朴巢诗文集》是哪一位文学家的诗文作品集?
A、
钱谦益
B、
侯方域
C、
冒襄
D、
吴梅村
我的答案:C
7
《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A、
高适
B、
杜审言
C、
陈子昂
D、
岑参
我的答案:C
8
在历代诗人所作的以南京为题材的咏史怀古诗歌中,下列哪一个意象一般不会出现?
A、
乌衣巷
B、
白鹭洲
C、
燕子矶
馆娃宫
我的答案:D
9
《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的总集。
A、
《花间集》
B、
《尊前集》
C、
《草堂诗余》
D、
《酹江集》
我的答案:A
10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是哪一位著名词人的名句?
A、
冯延巳
B、
柳永
C、
欧阳修
D、
李清照
我的答案:A
11
《题画菊诗》:“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首诗歌的作者是()。
A、
清代顾炎武
B、
宋代郑思肖
C、
宋代陆游
D、
明代于谦
我的答案:B
12
下面哪位诗人提出了“四声八病”学说?
A、
谢朓
B、
沈佺期
C、
宋之问
D、
沈约
我的答案:D
13
清代诗人张问陶在游历了一座城市之后,对它的繁华叹为观止,在一首诗里称赞道:“二分烟月小扬州。”这座城市是( )。
A、
成都
B、
无锡
C、
天津
D、
济南
我的答案:C
14
清代词人郑方坤在《论词绝句》中有曰:“梧桐深院诉情悰,夜雨罗衾梦尚浓。一种哀音兆亡国,燕山又寄恨重重。”是对哪一位文学家艺术成就的评价之词?
A、
文天祥
B、
辛弃疾
C、
李煜
D、
顾炎武
我的答案:C
15
苏轼《前赤壁赋》的写作地点是今天的.
A、
湖北省蒲圻县
B、
湖北省黄冈市
C、
湖北省黄石市
D、
湖北省嘉鱼县
我的答案:B
16
南宋词人姜夔在《扬州慢》词中说:“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其中,“红药”是指什么?
A、
月季
B、
牡丹
C、
杜鹃
D、
芍药
我的答案:D
17
“山川得名,多因人杰,未有苏公之游,赤壁一顽石也。苏公既游之,虽荒台残树,赤壁一名山也。”这句话出自哪一位文学家之笔?
A、
董必武
B、
董说
C、
董以宁
D、
董潮
我的答案:C
18
在中国,一直有“四大名楼”之说,而且它们都与文学创作有着密切的关联。下列四座楼阁中哪一座不在其列?
A、
黄鹤楼
B、
蓬莱阁
C、
烟雨楼
D、
滕王阁
我的答案:C
19
中国古代“千金市骏骨”的典故,一直用来表达对人才的渴慕之意,这个典故源自春秋时期的 。
A、
燕易王
B、
燕昭公
C、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的意思》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449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