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3.香山红叶
宝东小学 五年级 语文 导学案
宝东小学 五 年级 语文 导学案
篇二:香山的红叶(2013.9至2013.12)上
公开课:
《香山红叶》一课教案
(2013至2014学年度 上学期)
腰新乡中心学校 张志军
《香山红叶》一文教案
腰新乡中心学校 张志军 教材简析:
本文是教科版第十一册第二单元叶君健的一篇散文,文章以清新的笔触描写了香山红叶的可爱与美丽。课文语言朴实简练,含义深长,描写流畅,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文章通过对香山红叶与众不同之美的一再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红叶的爱,对生活的爱。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既能受到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思想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可以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自主阅读,快乐阅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本课设计以“读”为主线,尊重学生独特的读书感受,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课文,理解香山红叶与众不同的美,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3、认识“萧”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品味文章细腻的语言,想象北京香山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对景物细致观察与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1、课前了解香山、黄栌树的信息。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深秋,秋风萧瑟,草木凋零,有成千上万的人涌向香山,他们去看什么?请看大屏幕(播放香山风光片),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香山风光。(解说词:香山红叶,历史悠久,金代的“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是最早的描写香山红叶的诗句。1986年香山红叶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香山红叶作为首都北京的一张旅游名片,其品牌深入人心,已成为北京最浓的秋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香山红叶与众不同的美。(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从整体上感受美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学生汇报)
3、指名朗读课文,说一说:香山红叶在你脑海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汇报)
三、读书想象,在细读中品味美
(一)、寻红叶之美
1、默读1、2自然段,思考:香山的秋天因何而与众不同?
2、同学们到小组内读书,合作交流。
3、各组推荐代表交流,其他同学评议并补充:
香山的秋天因红叶而与众不同,因为普通的树叶在秋天令人感到凄凉,而香山的红叶
却是秋天一到,天气变凉了,再打几次霜,树叶就变了颜色,起初变得有点发黄,然后由黄逐渐变红,远远看去像一朵朵盛开的红花。
4、借助多媒体手段,播放普通树叶和香山红叶的图片,营造朗读氛围,增强朗读的效果。
男生读第一自然段,女生读第二自然段,欣赏文中对比的写法,了解作者的描写方法。在对比中体会美,内化美,加强对学生语感的训练。
(二)、品红叶之美
1、指名读3、4自然段,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因为香山红叶美。)
2、动笔画,哪些语句带给了你美的享受?
预设:(1)、学生汇报3自然段,品味美。
“他们会发现,第一个星期天到这里来时,山上还是林绿荫深;第二个星期来时,这里却忽然变得喜笑颜开,处处是“红花”一片了。别的地方已经有点凄凉萧瑟,而这里却正好是艳阳天——色调比较浓的一种艳阳天。”
A.、引导学生抓住“喜笑颜开”体会拟人写法的精妙;抓住“艳阳天”、“凄凉萧瑟”的对比写法体会黄栌叶变红之后给人们带来的美好享受。
B、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读描写“红花”的句子,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C、在学生读的基础上,教师范读,学生体会后再读。
预设:(2)、学生汇报4自然段,品味美。
“它究竟占了多大面积,无人估计得出,因为它无边无际,一眼看不尽。他比樱花更红,比桃花更密,在一定的距离外看去,它大红锦簇,哪里的春天也比不上它热闹。”
A、引导学生抓住“无边无际”、“密”、“大红锦簇”、“热闹”等词语品味作者用朴实简练的语言为我们描绘的一幅美丽灵动的画卷。
B、文中用了大量的引号,你能说一说这些引号有什么作用吗?
C、多媒体出示香山红叶的美景,在美景的熏陶中,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体验。鼓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
D、这段文字美,你们读得更美。你们想不想再读一读,让我们齐读这句话。 预设:(3)、学生汇报对“深绿色的松叶倒要红花来扶”这句话的理解。
A.、从这句话中学生体会到浓淡相宜的美。
B、闭上眼睛,想象“绿叶红花扶”的景色。
C、浓淡相宜的美丽无形中创造出了一个奇特的“秋天里的春天”,给人一种清新明丽的感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好吗?
学生带着独特的感受深入地读,读出香山红叶之美,读出对香山红叶的赞美之情。
四、读演结合,在回顾中升华美
1、看来香山红叶的美景已经印在你们的脑海里了,倘若你们能把这种美读出来,更会让人难以忘怀。同学们,你们愿意把这一幅幅灵动的美留在课堂上吗?在音乐声中,全体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全文。
2、外宾在秋天来到了北京,他要去看一看北京的美景,你打算怎样吸引外宾到香山一游。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五、深化总结,拓展延伸
1、动笔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这节课我们游览了独特的香山,现在你最想说些什么?动笔写下来。学生再次进入情境,感悟文字,体现了读写结合。
2、欣赏小诗,拓展延伸
(1)、学习了《香山红叶》这篇课文之后,你们想到了哪首诗?(《山行》)一齐背下来:
(2)、请同学们课外搜集一些描写红叶的诗或优美句段,继续品味红叶独特的美。 附:板书设计 香山红叶与众不同 凄凉萧瑟——艳阳天
篇三:3香山红叶
3 香山的红叶
主备:李晓玲 2014、8、2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会用“喜笑颜开、凄凉、秋高气爽”等词语造句。
过程与方法:认识文章的中心句,理解课文重点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喜欢的自然段。 欣赏香山的红叶秋天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文章的中心句,体会作者对香山红叶喜爱的原因。。
2、通过朗读、重点体会第一段,普通的叶子在秋天感到凄凉,第二段秋天的红叶是怎样变化的呢
准备:红叶图
学生可以自己搜集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感知红叶与其他叶子有啥不同?,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红叶图片。同学们,你们见过家乡秋天的红叶吗?到北京看香山的红叶有哪些不同的美呢?课文里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香山的红叶。板题。齐读题目。
3、齐读课文,体会香山秋天的美。
二、自读课文:
1、请同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句可以做下记号。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两行词语:交相辉映 花团锦簇 无边无际凄凉漫山遍野 秋高气爽远足
先指名读好第一行,再指名读好第二行,并齐读。
2)检查课文:
第二段的第一句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
A指名读第一段
说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板:值得留恋和回忆 齐读第一段
B那香山红叶究竟有何值得留恋回忆呢?指名读第二段。理解“全盛时期“一词。 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红叶的变化景象十分奇妙有趣。板:红的灿烂
第二课时:
1)自读自悟,第三段写了什么。
香山红叶给人感官带来了惊奇和快感。
自读自悟,这段写了什么。(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
2)用“~~”画出描写叶红的词句,自读自悟: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是怎样读出来的。
3)小组进行交流。
4)、讨论:课文第二、三自然段香山的秋天与其他地方的不同,但第四段说的还是不同,这不是重复吗?(这样就更具体了)表达作者对红叶的热爱。 设置悬念:
在作者眼中,北京香山的红叶有哪些与众不同?课文表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3香山的红叶
一般情况:凄凉萧瑟
香山:满山遍野“火红”一片 艳阳天
鬼见愁: 无边无际秋天里的春天
惊奇 快感 奇特
《香山红叶图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445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