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意思 正文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意思

2016-12-12 07:31:45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唐诗名句赏析之六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唐诗名句赏析之六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自杨炯的《从军行》。全诗如下: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作者杨炯,初唐四杰之一。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中的“百夫长”指的是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意思是说我宁愿做一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一个置身书斋的书生。

关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理解,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以唐汝询为首,认为是讽刺朝廷重武轻文;一种以吴昌祺为代表,认为是报效国家的爱国主义述志诗。

我认为要想真正理解这两句诗的内涵,必须要对诗人杨炯的身世做一全面的了解。杨炯年少聪慧,十岁中神童举。神童举指的是童子科,是唐代科举制度的一种。《新唐书·选举志》说,凡童子科,十岁以下能诵一经及《孝经》《论语》,卷通文十,通者予官;通七予出身。杨炯中神童举结果是予出身,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不能授官,只好待制弘文馆。弘文馆隶属于门下省,生三十人。生员必须是皇亲国戚和显赫的京官子弟。按照杨炯的文采应该很快就能跨出弘文馆,

大展宏图。但他在弘文馆一待就是十七年。如果说最初进入弘文馆还能令人羡慕的话,这时的杨炯已经十分厌倦这种无忧无虑、舞文弄墨、纵情诗酒、逍遥自在的生活了。

《从军行》这首诗大概作于公元670年,诗人二十岁。虽然在长安城文名显赫,却得不到任用和提拔。这时的唐王朝正处于极盛时期,四处用兵,诗人竟日里看到的是一队队出征的儿郎。年轻气盛的诗人只能看着别人建功立业、出将入相,自己却只能苟安于弘文馆中,与一群提笼架鸟、趾高气昂的纨绔子弟为伍,这种无奈、这种落寞,恐怕没有多少人能读得出。

因此,我们说“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是一个自伤自艾的句子,读出的不是豪情壮志,而是对自己命运的无情总结。

篇二:初中文化常识系列解释之官职

[导读·指要]

在我国古代,随着历史的变更,官制也在不断地变迁着。从中央官员到地方官员,从文官到武官,数量颇多。官职的大小以官品来区分,共有九品,每品又分为正品和从品,十八个等级。下面以初中教材上出现的官职为例,来解读我国古代官职。

[解读·探究]

一、高级文官

典例1:丞相嫌门阔耳。(《杨修之死》)

典例2: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惠子相梁》)

解读:例1中的“丞相”与例2中的“相”都指同一种官职,有时也称相国或宰相。丞相是君主(皇帝)得力的助手,管理全国政务。

典例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世说新语〉二则》)

解读:“太傅”一是给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与太师、太保称为“三公”;二是太子的老师,与太子太师、太子太保称为“东宫三师”。

典例4: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出师表》)

解读:“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侍从皇帝左右。“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

属官。

点拨:丞相一职可以划归为正一品,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地位显赫。另外,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都是正一品大员。侍中,二品大员。

二、高级武官

典例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解读:“将军”是统领军队的统帅,各朝各代将军的设置不一样。以唐朝为例,将军可分为:上将军、大将军、将军,或为环卫官,或为武散官。汉唐时期在边界设置的军事机关,称为“都护府”,都护府长官称为“都护”。

典例6: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解读:“长史”,相当于郡县长官,算不上高级官员,如: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参军”是“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后为诸王、将军的幕僚。

典例7: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

解读:“督”也称为“都督”,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相当于唐朝的节度使。 点拨:高级武官还有:卫内大臣、太尉、都统、总兵、都司、指挥使等等官职。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武官称谓,识记时要留意。

三、其他文职

典例8: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典例9:行军主簿杨修。 (《杨修之死》)

解读:例8中“太守”亦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例9中“主簿”是指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点拨:除高级文官外,中低级文官官称较多,对初中生而言,了解一些平时常见的官品即可。如:知州、知县、州判、五经博士、府知事、典科等官职。

四、其他武职

典例10: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典例11:第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观潮》)

典例1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行》)

解读:例10中“都尉”为次于将军的军官。例11中“京尹”指京都临安府(现在浙江杭州)的长官。例12中“百夫长”即为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点拨:中低级武官官职还有:步军副将、护军校、骁骑校、八品典仪等职。有些我们不熟悉的官职不易识记,平时学习时多加留意,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整理成条,便于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古代官职。

篇三:嘉定区2015年高三历史一模试卷

2014学年嘉定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0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7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就现代眼光来看,这部以楔形文字保留下来的文献,有许多地方是不伦不类的。例如,有些条文非常的进步,如精密的审判程序;有些又非常的野蛮,如采用复仇法。”材料评价的是

A.汉穆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C.公民法 D.万民法

2. “婆罗门可以娶三个妻子。刹帝利可以娶两个妻子。吠舍只可以从本种姓内娶一个妻子。无论几个妻子,她们生下的儿子地位都是平等的。”以上表述最有可能出自

A.《大藏经》 B.《摩诃婆罗多》C.《吉尔伽美什》D.《圣经》

3. “一切公职对

所有公民开放,

通过抽签选举

产生(将军除

外),实现了轮

番而治,既是统

治者,又是被统

治者的思想。”

这一现象发生

在古代哪一区

A. B. C.D.

4. 奥斯曼军队攻下君士坦丁堡的那个世纪,西欧社会正值

A.采邑改革开启 B.君主专制正走向衰落

C.封建制度产生 D.新航路开辟拉开帷幕

盘古

5.汉代出现了较多类似于右图的盘古画像石,从中可以得到的有关

中华文明的信息是

A.延续万年历史悠久 B.体现鲜明农耕特征

C.逐渐形成集体记忆 D.具有核心发源地区

6. 以下属于我国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时期王朝统治特征的是

A.历史始有文字记载,有典有册 B.分封诸侯而拓疆,版图扩大

C.文明始入青铜时代,灿烂辉煌 D.政治王权加神权,统治暴虐

7. “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六年制礼作乐”的是

A.黄帝 B.夏启 C.商汤D.周公

8. 右图是战国齐鲁贵族墓葬中的随葬陶俑。以陶勇陪葬代替人殉制度,体现了

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 D.理学思想

9. 相传秦始皇修长城时,强征天下民夫,孟姜女千里寻夫,得悉其夫已劳累而

死,悲恸欲绝,痛哭不止,竟哭倒了长城,最后,孟姜女投海而死。上述材料

可作为研究以下哪一问题的一手史料

A.秦代长城损毁严重B.秦始皇暴政

C.民间对暴政的态度D.孟姜女生平

10. 从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折射思想观念的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制度的变化 B.时局和战的变迁

C.基本国策的改变 D.经济重心的迁移

11. “万物皆是一个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这些观点的提出最早当在

A.东周B.汉朝C.宋朝 D.清朝

12. 16世纪,欧洲某宗教改革家曾称赞中国的某项技术“是上帝无上而终极的恩典,使福音得以遐迩传播”,这项技术最有可能是

A.造纸术 B.火药C.指南针D.印刷术

13. 对我国古代以下历史时期排序正确的是

①充满活力的世界帝国 ②骑马民族驰骋的时代 ③中华帝国的初建 ④胡人汉化和汉人胡化的时代

A.③④①② B.③①④② C.②③④① D.④③①②

14. 《明史》中提到:“其徒(西番使节)交措于道,外扰于邮传,内耗大官,??。然至者尤即遣还。乃宣宗时则久留京师,耗费益甚。”材料评述的是

A.郑和七下西洋 B.朝贡贸易 C.早期西学东渐D.内阁制度

15. “毋庸讳言,统治者的初衷,确实是‘为了军事控制’,但是谁曾料到,??却引出绵延至明清及近代的中央集权新模式。” 材料议论的是

A.郡县制 B.推恩令 C.巡检司D.行省制

16. 《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 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17.下列句中含有年号的是

A.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D.甲子成双百二年,切肤之痛祭今天

18. 某航海家的事迹被概括为“前途漫漫任重道远、寻找世界尽头的探险、成也海角亡也海角”,该航海家是

A.达·伽马B.迪亚士C.麦哲伦D.哥伦布

19. 对于右图的解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可以作为研究西欧宗教改革的一手史料

②可以作为研究当时社会风貌的旁证材料

③可以作为研究该画作者对当时宗教看法的原始史料

④可以作为研究当时二元政治的直接史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20. “他对英国内战作出的反应致使他成为各个时代不受限制的国家权力的最强有力的鼓吹者”,他是 A.霍布斯 B.洛克 C.伏尔泰 D.卢梭

21. “建立中央集权,确保民族的独立与统一,还是在完成争取民族自由的传统任务”的是

A.《独立宣言》 B.《合众国宪法》 C.《人权宣言》D.《法国民法典》

22. 根据右图某书的目录信息判断,“一个重

新形成的上流集团”的主要新生力量是(注:

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

A.土地贵族B.工业资产阶级

C.垄断企业主 D.金融资本家

23. “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之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之上。”与上述观点最贴切的研究主题是

A.统一战争的胜利依赖于工业发展 B.王朝战争伴随资源掠夺

C.武力统一的传统埋下了大战隐患 D.德意志现代化蹒跚之路

24. 左图是某书封面部分截图,据推断,

该书书名最可能是

A.洋务运动与现代化

B.明治维新与现代化

C.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D.西风东渐与近代日本

25. “1930-1935年间,(美英法等)具有雄厚影响力的社会经济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时间,‘计划’一词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这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借鉴社会主义方式度过了“大萧条”

B.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方式是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的

C.国家干预和调控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的政策取向

D.苏联的现代化道路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典范

26. 右图显示的是二战时期,头戴美式头盔的苏军坦克

手,蹲在美制坦克上,手持美制汤姆森冲锋枪与美制勃朗

宁重机枪。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租借法案》 B.《大西洋宪章》

C.《联合国家宣言》 D.《开罗宣言》

27.某条约规定:“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

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今大皇帝准将

___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横线内容对应左图中的

A. B. C. D.

28. 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借以保存封建政权残骸为目的的运动。”该学者所持史观是

A.革命史观B.现代化史观C.全球史观 D.文明史观

29. “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和从北而来的两股推进势力,实实在在地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上述现象始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B.19世纪末瓜分狂潮

C.第二次鸦片战争D.20世纪初袁氏当政

的失败,使极端保守的满清权贵进入政治中心,并引发了攻打使馆的“庚子事变”与八国联军入侵。空格处依次为

A.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B. 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

C.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D. 甲午战争、清末新政

31. 1908年的《申报》,在光绪去世前的几个月里,一直密切关注其病情的变化,连续报道达30次以上,并多次刊出御医入诊的 “脉案”和药方。 这一现象说明

A.国运动荡,皇帝忧虑成疾 B.实情报道,体现新闻自由

C.民主传播,专制岌岌可危 D.舆论造势,助力革命成功

32. 中国近现代某部法律规定:本国采行“君主立宪政体,以议院协

赞立法,以政府辅弼行政,以法院遵律司法”。该法律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3. 右图是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新闻报道,对其解读

最恰当的是

A.社会新旧并存体现传统向近代转型

B.民主共和体制创建促进民族统一进程

C.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宣告终结

D.袁世凯上台合乎程序体现法治现代化

34. “这类杂志嘲笑旧的思维方式、旧习惯、官员对个人的忠诚??

而首当其冲的是君主专制和军阀主义。”属于这类杂志的是

A.《时务报》B.《天演论》 C.《民报》D.《新青年》

35. “用他们的鲜血改写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们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略”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931年 B.1932年 C.1937年 D.1945年

二、非选择题(共80分)

36.中世纪英国(10分)

1265年,在被爱德华击败之前没多久,孟福尔(贵族)召开了一次大型会议。……与会人员除了大领主和王室官员以外,还包括每个郡的两名骑士和每个城市的两个市民。骑士和市民以前也参加过大会,但机会很少,而且叫他们来总是为了一些特殊的目的,而从未让他们参与议政。孟福尔把骑士和市民召进来,主要的动机可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这项革新至少在一开始不是成规。在后面几代人的时间里,骑士和市民还是很少数情况下才被召去参加会议。

1272年,爱德华继承父位,当上国王。他经常召集议会,并费尽心思地实验议会到底该由哪些人员组成。和孟福尔一样,他有时候也让骑士和市民参加。在爱德华一世的整个长久的统治期间,议会的成员组成和力量是不固定的。但是,另一方面,这些议会实实在在地参与到爱德华统治时期的政治革新里。

——【美】朱迪斯?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当时英国的政治状况有何特点?(6分)

(2)导致上述状况出现的原因有哪些?(4分)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意思》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442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

    唐诗名句赏析之六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诗名句赏析之六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自杨炯的《从军行》。全诗如下: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