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恭王府介绍
总体来说,恭王府的看点就在于“三绝一宝”。三绝是:西洋门(就是那个白玉拱
门)、
大戏楼、福字碑。 一宝就是满园的福字~整座恭王府宝气不散,据说是因为府内各处藏着多达1万多个“福”字↓
那天下午的天气还是有点阴天的,拍的颜色可能不是特别正,总之是绿色的屋顶就对了。↓
觉得很好看的灯~晚上点亮起来应该很有感觉吧~~~O(∩_∩)O~~ ↓
一扇扇的门~~要不是跟着讲解员估计都晕了~~~↓
高墙......有种宫廷的感觉了啊↓
到花园了,白玉拱门就在这里啦~不过各位可以看下你们的背后哦,也有讲究。背后是藏宝阁来的,每个窗户就是一间房,每间房藏的宝贝种类都不同↓
著名的白玉拱门了~
也叫西洋门。这种门在当时的北京有三个哦,不过只有这一个留存下来了。↓
然后一路上就去大戏楼了,很多人进去听了,拍下回廊~手机拍的抖掉了↓
中间的绿化~
养点鱼也蛮好的应该↓
篇二:纪晓岚简介
纪晓岚
百科名片
纪晓岚画像纪昀(jǐ yún),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中文名: 纪晓岚
别名: 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
国籍: 中国(清代)
出生地: 河间府献县崔尔庄(属河北沧县)
出生日期: 1724年6月
逝世日期: 1805年2月
职业: 政治 大学士
代表作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阅微草堂笔记》
籍贯 : 应天府上元县
目录
简介
妻室
著作
生平
趣闻妙语讨球
个个草包
楹联趣闻
纪大烟袋
纪晓岚与老太监
酒席的赌约
题联讽庸医
巧言释褒贬
明玕的慨叹
巧解老头子
与和珅的真实关系
影响
人物评价简介
妻室
著作
生平
趣闻 妙语讨球
个个草包
楹联趣闻
纪大烟袋
纪晓岚与老太监
酒席的赌约
题联讽庸医
巧言释褒贬
明玕的慨叹
巧解老头子
与和珅的真实关系
影响
人物评价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纪氏迁献后主要从事农业,由于原来家底厚,很快成为献县富户,但比较开明。某年,遇大灾,流民甚多。纪氏舍粮放粥,招官怨被诬入狱,并令其自己出钱盖牢房,凿水井。水井凿于县城东门外,人称纪家井,解放初尚存。此后纪氏锐意读书仕进,成为书香门第。至明末,受到农民起义的打击和清兵入关的变乱,家道中落,四散奔逃,纪晓岚的两位伯曾祖避乱河间,城破被杀。但稍一安定,“便勤铅椠,再理丹黄”(纪钰碑文),读书不辍。有据可考,自纪晓岚上推七世,都是读书人。高祖纪坤,庠生,屡 纪晓岚
试不第,有诗名,著有诗集《花王阁剩稿》。曾祖父纪钰,十七岁补博士弟子员,后入太学,才学曾受皇帝褒奖。祖父纪天申,监生,做
过县丞。父亲纪容舒,康熙五十二年(1713)恩科举人,历任户部、刑部属官,外放云南姚安知府,为政有贤声。其道德文章,皆名一时,尤长考据之学,著有《唐韵考》、 《杜律疏》 、《玉台新咏考异》等书。至纪容舒,纪氏家道衰而复兴,更加重视读书,遗训尚有“贫莫断书香”一语。纪晓岚为纪容舒次子,他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世代书香门第。纪晓岚儿时,居景城东三里之崔尔庄。四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一岁随父入京,读书生云精舍。二十一岁中秀才,二十四岁应顺天府乡试,为解元。接着母亲去世,在家服丧,闭门读书。三十一岁考中进士,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任编修,办理
院事。外放福建学政一年,丁父忧。服阕,即迁侍读、侍讲,晋升 吴湖帆题识纪晓岚烟管拓片
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乾隆三十三年(1768),授贵州都匀知府,未及赴任,即以四品服留任,擢为侍读学士。同年,因坐卢见曾盐务案,谪乌鲁木齐佐助军务。召还,授编修,旋复侍读学士官职,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惨淡经营十三年, 《四库全书》大功告成,篇帙浩繁,凡三千四百六十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九卷,分经、史、子、集四部。纪并亲自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凡二百卷,每书悉撮举大凡,条举得失,评骘精审。同时,还奉诏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纪晓岚
基础上,精益求精,编写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为涉猎《四库全书》之门径,是一部研究文史的重要工具书。 《四库全书》的修成,对于搜集整理古籍,保存和发扬历史文化遗产,无疑是一重大
贡献。在主编《四库全书》期间,纪晓岚由侍读学士升为内阁学士,并一度受任兵部侍郎,改任不改缺,仍兼阁事,甚得皇上宠遇。接着升为左都御史。 《四库全书》修成当年,迁礼部尚书,充经筵讲官。乾隆帝格外开恩,特赐其紫禁城内骑马。嘉庆八年(1803),纪晓岚八十大寿,皇帝派员祝贺,并赐上方珍物。不久,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兼国子监事。他六十岁以后,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礼部尚书。纪晓岚卒后,筑墓崔尔庄南五里之北村。朝廷特派官员,到北村临穴致祭,嘉庆皇帝还亲自为他作了碑文,极尽一时之荣哀。 编辑本段妻室
据史书记载,纪晓岚先后有一位夫人和六房妾,这在当时对于一个官至礼部尚书的大学士来说是很正常的,没有反而不正常。纪晓岚很讲感情,1740年17岁的纪晓岚就跟邻县20岁的马氏成婚了一生相敬如宾,白头偕老。马夫人直到纪晓岚七十二岁那年才去世。他有一房妾名为文鸾,是 纪晓岚
他从小青梅竹马的朋友。这在封建社会来讲是很难得的。纪晓岚的夫人姓马,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以“嫡庶”之“嫡”的身份出现的。《槐西杂志》第二卷八十八条是为纪的一个侍姬立传的,说马夫人很喜欢那侍姬:“故马夫人终爱之如娇女。”第二次是以婆母身份出现的,在《槐西杂志》卷三第二百一十四条:“马夫人称其(二儿媳)工、容、言、德皆全备。” 纪惜墨如金,两次提到马夫人,一共就用了二十多个字。笔法之中,读不出夫妻之间应有情感色彩,倒是有些客气,有些许远距离的尊重。这是合乎情理的。
篇三:孙一大事件简介
孙一,196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十四岁时登台献艺受到好评,从此走上评书艺术的道路. 一九九零年,四平电视台文艺部任编导。编导、主持大型综合文艺栏目——夜色阑珊。这一段工作经历他,为日后的艺术生涯铺设了一条有非凡意义的道路。
孙一从艺二十五年,深得老一代艺术家的真传,加之自我刻苦探索与磨练,有着扎实的评书基础。尤其对其它艺术门类的涉足,使他的评书艺术无论是在语言功力,还是在表演功力等方面,不仅具有扎实的功底基础,同时还富有强烈的、个性化的艺术特早色。在一九九零年,他就录制了电视评书《童林传》(180集)、《血滴子》(120集)等古典电视评书,先后在全国七十余家省、市级电视台播出。很快,他就成为那个时代北方电视荧屏一颗耀眼的新星。而后,孙一先又创作、录制了以关东胡匪系列人物为题材的电视评书《蝴蝶迷》、《座山雕》、《许大马棒》等多部现代、传奇电视评书,在全国140多个省、市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1998年,举办首界东北三省评书大赛。
二零零年,孙一先生的180集电视评书《上海滩》, 在中央电视台电视书场栏目播出后,曾使该栏目的收视率排在100 多栏目中第13位,创下了该栏目收视的记录。从一九九零年开始至今,孙一先生创作录制了广播评书20余部共计近3000集。在全国300余家广播电台陆续播出,为各家广播电台创造了非常好的收听效果。其中古典评书《古渊剑》、《血滴子》、《剑胆忠魂》等;近代评书《民国第一刺客》、《民国风云话蔡锷》,现代评书乱世争雄上海滩系列《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精品节目。尤其是现代纪实评书《七六风云》,创作播出后引起全国广播电台及广大听众的强烈反响,几次要求重播。纪实的叙述风格、富于磁性的声音魅力,至今仍是电台和听众最欢迎的节目。
2000年中国希尔顿杯男篮颁奖晚会,有姚明等众明星
二零零三年开始,孙一先生又以严谨而创新的艺术创作态度,创作并录制了广播评书《民国风云》、《纪晓岚传奇》、《和珅传奇》三部作品,在全国400余家广播电台播出,反响极佳。广播电台的编辑和忠实的听众们,从这些作品中已经品味出孙一的评书艺术日臻成熟,感受到他为评书--这门古老的艺术如何焕发艺术青春的杜鹃啼血般的探索与责任感。
2001年 首创中国广播评书在电台直播。
2002年导演电视评书剧 《关东大案》50集、《老爷岭风云》50集
2003年孙一先生厚积薄发,创作广播综艺节目《相声小段荟萃》在全国400余家广播电台播出,极大地丰富了 各台的文艺节目。
2004年孙一先生推出独创评书快餐这一简洁、明快、富于强烈时代感的段、精、快评书节目形式。在现代化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东西似乎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危机。而创新、改革是孙一几十年来从艺秉承的宗旨,他深深地意识到: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他自己多年来从艺的经验与教训更验证了这一条真理。
2005年与杭州电视台合作主持影视纪录片 《中国电影百年》,同年孙一先生的《二战经典战役》《二战人物》在全国范围内热播,获得极大好评.
2006年孙一先生在北京交通广播主持三年”路上的事”,首次将评书的融入交通广播,在北京范围内引起广泛好评。
2006年北京电视台,《大话世界杯》(见彩页,网络)
2007年制作成动漫评书《快乐365》,在北京卡酷频道,与全国多家卫视播出。 2008年并与央视合作录制《奥运故事》
2009年主持央视节目《百姓英雄》、制作电视节目《万事由来》
2010年制作电视节目《警式通言》、《今古传奇》、
2011年首创电视评书剧《绝密行动》、《武林秘籍》、《烈火金刚》、《金戒指》等 2012年评书《上海滩》、《蝴蝶迷》、《肖飞进城》被知名影视公司改编电视剧。 录制古龙系列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七种武器》《天涯明月刀》等作品,二度创作,把书里人物展现的淋漓尽致,活龙活现。在北京交通台,全国各大电台播出,反响极其的热烈。是一种评书艺术与小说播讲方式结合的创新形式!
2013年孙一与华人频道珠联璧合,开始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并开始制作《姓氏春秋》系列节目。此次制作,将是中国评书艺术与新媒体结合的登峰造极之作。
2014年 第二界评书展播(见资料)
2015年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合作《即将消失的艺术》、《评书江湖》图书出版、
《和珅简介》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431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