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的意思 正文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的意思

2016-12-12 07:23:25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江苏省镇江市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镇江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积累运用(共24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2分)

到西湖时,微雨。拣定一间房间,凭窗远tiào,内湖、孤山、长堤、宝塔、游艇、行

人,都一一如画。近窗的树木,雨后特别苍翠,细草茸绿的可爱。雨细蒙蒙的几乎看不见,只听见草叶上及田mò上浑成一片点滴声。村屋五六座,排列山下,屋虽矮陋,而前后簇拥

的却是疏朗可爱的高树与错综天然的丛芜、蹊径、草坪。路过苏堤,两面湖光潋滟,绿洲葱..

翠,宛如由水中浮出,倒影明如照镜。其时远处尽为烟霞所掩,绿洲之后,一片茫

茫,不复知是山是湖,是人间,是仙界。

——林语堂《春日游杭记》

2.默写。(8分)

(1) ▲ ,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

(2) ▲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3)日出而林霏开,▲。 (欧阳修《醉翁亭记》 )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 )

(5) ▲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6)往者不可谏,▲ 。 ( 《论语》 )

(7)“伤春悲秋”是文学家共有的诗意情怀,这也许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的忧伤,也许是晏殊“ ▲ , ▲。”的惆怅。(晏殊《浣溪沙》 )

3.名著阅读。(5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保尔创作的中篇小说手稿在寄回的途中被邮局丢失了,但是他并没有沮丧,而是在

秘书加莉亚的帮助之下开始重新创作,甚至写得不成功的段落就亲自动手重写。

B.在渣滓洞监狱里,一阵婴儿的啼哭从女牢传出来,划破夜的寂静。牢房的人满怀喜

悦、激动不已。许云峰给这个孩子取名为“监狱之花”。

C.晁盖,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富户,人称托塔天王。七星入伙智取生

辰纲后投梁山入伙,林冲火并白衣秀士王伦后为梁山寨主,后打曾头市坠马身亡。

D.悟空看见观音菩萨手中有一顶嵌金花帽,连忙抢过戴在头上,从此头戴金箍;取经

成功后,在悟空要求下,唐僧除去了悟空头上的金箍。

(2)根据《格列佛游记》的内容,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1分)

巫人岛物产非常丰富,岛上的居民全是巫人,由部落首领管辖,同辈中年龄最长的继任

岛主或长官。长官精通魔法,有 ▲ 的本领,并指使他们二十四个小时。

(3)阅读《格列佛游记》选段,回答问题。(2分)

在飞岛国,如果哪座城市发生叛乱,卷入激烈的内斗,或者拒绝像平常一样忠心或缴纳

贡奉,国王就有两种可以使他们归顺的手段,一种是温和的手段,一种是严厉的手段。你能

具体说一说这两种手段吗? ▲

4.下列语段有四处语病,请用写出修改建议。(4分)

①汉字书体纷繁,姿态万千。它不为形体所拘,即使狂草,我们也可以从其奔放的笔

画中欣赏到它的动感之美,观察到深藏于形体背后的中国书法神韵。②不同书体体现不同

风格:正楷,如正襟危坐的君子;行书,如步履匆匆的商贾;草书,如健步行走的军人;

狂草,如跃马酣战的斗士。③写得好的汉字,便成了书法,成了艺术精品,这就是因为汉

字神奇之处。④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

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

(1)第①句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换

(3)第③句成分赘余,应删去_______▲_______

(4)第④句成分残缺,应在______词语后增补_____5.阅读下列“经典阅读”的相关材料,思考以下问题。(5分)

【材料一】日前,在商务印书馆举行的“经典名著·大家名作”丛书出版座谈会上,北

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过常宝公布了一个让人颇感惊讶的数字:“根据这两三年我在文学院

做的调查,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每年都不超过20%。”

【材料二】如果问人为什么不读书,回答常常是没时间、没精力。但另一方面,日常生

活类图书之外,成人读盗墓、穿越;孩子读图文、漫画却越来越多。去年图书零售市场的报

告,虚构类书籍销售的前五名全为郭敬明与韩寒包揽,许多大学图书馆的名著出借率被排在

百位之外。

【材料三】12月6日,在镇江丹徒新区江苏省大港中学举行的“书香宜人”读书节系

列活动之“名家带我读经典”现场,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与广大师生共同分享阅读经典名

著的体会和感悟,感受名著力量。面对来势凶猛的手机“碎片化”阅读,她主张孩子们更要

阅读经典,汲取人生“最根本的营养”。

(1)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当下学生阅读经典存在哪些问题?(2分)

(2) 阅读材料三并结合自己阅读经典的感受,说说经典对学生而言有哪些好处?(2分)

(3) 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某校也将在这一天定为“经典阅读”文化节。现向

全校征集活动广告语,呼吁大家积极参与,请你也献上一份自己的创意吧。(1分)

二、阅读理解(共46分)

(一)阅读刘方平的《月夜》,完成6-8题。(共6分)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6.“北斗阑干”中“阑干”一词的意思是 ▲,与诗中哪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相照应▲

(2分)

7.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更深月色半人家”所展示的画面。(2分)

8.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最后两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共15分)

【甲】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

钩,色如鉴、如琅玕①、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②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

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③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

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

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④,乃睹“浣

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⑤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

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⑥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

磬折⑦喧溢。迫暮趣⑧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钟惺《浣花溪记》

注:①琅玕,美石。②委;水流聚的地方。③舁(yú)夫:抬轿子的人。④水槛:临水

的栏杆。⑤像:杜甫的像。⑥别驾:即通判,古代官名。署华阳:代理华阳县令。

⑦磬折:弯腰作揖的样子。⑧趣:“趣”同“促”,急速。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

(1)鸢飞戾天者(▲ )(2)窈然深碧 (▲) ...

(3)溪周之,非桥不通。(▲ ) (4)是日清晨,偶然独往。(▲) ..

10.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11.根据乙文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描写了浣花溪、青羊宫、 ▲、 ▲等

主要名胜古迹,所描绘的景色呈现出清雅、灵动之美。 (2分)

(2)下列各项全都属于钟惺赏景之趣的一项是( ▲ )(2分)

①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 ②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

③尽溪,平望如荠 ④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⑤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 ⑥迫暮趣归

A.①②④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⑤

12.文人“寄情山水”已是中国古代文化常见的表现形式,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说

说你感受到两位作者在山光水色中还流露出怎样的情感?(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共11分)

网络时代需要经典阅读 (钱理群)

①经典阅读最大的特点除了通过文本细读达到深度阅读之外,还非常个人化、非常个

性化。

②我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强调经典的阅读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对现在

的读书状态有两个忧虑:一个忧虑是大家不读书,另一个忧虑是大家即使读书也只是网络读

书。

③网络阅读有它的优越性,我称之为“短平快”。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时代,可以用最短

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亲近的方式取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当然有很大的意义。但网络阅读

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缺乏深度,会导致人的精神的平庸化;另一个是网络阅读是群体性的,缺乏个体性、个人性的阅读,容易趋向潮流,容易倾向于时髦,被时髦所裹挟,这就需要经

典阅读。经典阅读的最大特点是深度阅读,而且是个性化、个人化的阅读。

④比如我曾经说过,鲁迅作品不能只是默看,非得朗读不可。他作品里有那种有韵味、那种浓烈的而又千回万转的情感,那里面不可意会但能言传的东西,都需要朗读来触动你的心灵,通过朗读来进入情境,来捕捉感觉,产生感悟。这样的阅读是接近鲁迅内心世界的一个最好的通道。而我所强调的是情境、感觉、感悟,就是中国文化的特征。如果说西方经典主要是通过分析来接近的话,那么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不仅是古代的文化,也包括鲁迅的文化,不能完全靠分析,而要靠感悟、情境、感觉,甚至直觉,这是进入中国经典的另外一种方式。一般人可能比较习惯用分析的方式进入经典,现在可以换一个方式——不是拒绝..

分析,必然会分析,但更多的,至少在开始时必须强调感觉、感悟、情境、直觉。

⑤中国传统教育是这样的,启蒙的时候读《论语》,不是讲《论语》,而是读、背。通过读,获得感觉,通过背,体验那些东西。读了、背了,进入到你的生命里,然后分析,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也提示我们这是进入经典的另外一种方式,经典作品得一点一点地看才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世界,这告诉我们经典的阅读需要深度阅读,而深度阅读就是文本细读,通过文本细读达到对经典作品的一个深度了解。这涉及到经典阅读的特点,我认为经典阅读最大的特点除了通过文本细读达到深度阅读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非常个人化、非常个性化。也就是说不同读者对经典有不同的进入方式,因此也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发挥。

⑦我强调“发挥”,也就是说阅读经典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要有我们的理解及发挥。最好的经典的意义都是原创者和阅读者、研究者共同创造的,任何经典都是这样。所以有一个过程。从经典变成学说,如儒家从《论语》《孟子》变成儒家学说,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解经者,解释的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有新的创造的,所以出现了像朱熹、王阳明这样的大家,他们是接着孔子往下讲,对孔子思想包括孔子文本通过主动的、细腻的阅读有新的解释、新的发挥、新的创造,最后成为儒学。儒学就是孔子他们所开创的,被后来的阅读者、研究者不断研究、不断发展的一个学说。

13.文章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4.结合文章第③段,给网络阅读下一个定义。(2分)

15.第④段加点词“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16.第⑤段划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7.作者教给我们阅读经典的方法,让我们受益匪浅。请结合你自己阅经典的经历,向大家再介绍一种你读经典的方法。(2分)

篇二:江苏省镇江市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镇江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积累运用(共24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2分) 到西湖时,微雨。拣定一间房间,凭窗远tiào,内湖、孤山、长堤、宝塔、游艇、行人,都一一如画。近窗的树木,雨后特别苍翠,细草茸绿的可爱。雨细蒙蒙的几乎看不见,只听见草叶上及田mò上浑成一片点滴声。村屋五六座,排列山下,屋虽矮陋,而前后簇拥的却是疏朗可爱的高树与错综天然的丛芜、蹊径、草坪。路过苏堤,两面湖光潋滟,绿洲葱翠,宛如由水中浮出,倒影明如照镜。其时远处尽为烟霞..

所掩,绿洲之后,一片茫

茫,不复知是山是湖,是人间,是仙界。

——林语堂《春日游杭记》

2.默写。(8分)

(1) ▲ ,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

(2) ▲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3 (欧阳修《醉翁亭记》 )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 )

5(6)往者不可谏,▲ 。 ( 《论语》 )

(7)“伤春悲秋”是文学家共有的意情怀,这也许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伤,也许是晏殊“ ▲ , ▲。”的惆怅。(晏殊《浣溪沙》 )

3.名著阅读。(5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保尔创作的中篇小说手稿在寄回的途中被邮局丢失了,但是他并没有沮丧,而是在秘书加莉亚的帮助之下开始重新创作,甚至写得不成功的段落就亲自动手重写。

B.在渣滓洞监狱里,一阵婴儿的啼哭从女牢传出来,划破夜的寂静。牢房的人满怀喜悦、激动不已。许云峰给这个孩子取名为“监狱之花”。

C.晁盖,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富户,人称托塔天王。七星入伙智取生辰纲后投梁山入伙,林冲火并白衣秀士王伦后为梁山寨主,后打曾头市坠马身亡。

D.悟空看见观音菩萨手中有一顶嵌金花帽,连忙抢过戴在头上,从此头戴金箍;取经成功后,在悟空要求下,唐僧除去了悟空头上的金箍。

(2)根据《格列佛游记》的内容,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1分) 巫人岛物产非常丰富,岛上的居民全是巫人,由部落首领管辖,同辈中年龄最长的继任岛主或长官。长官精通魔法,有 ▲ 的本领,并指使他们二十四个小时。

(3)阅读《格列佛游记》选段,回答问题。(2分)

在飞岛国,如果哪座城市发生叛乱,卷入激烈的内斗,或者拒绝像平常一样忠心或缴纳贡奉,国王就有两种可以使他们归顺的手段,一种是温和的手段,一种是严厉的手段。你能具体说一说这两种手段吗? ▲

4.下列语段有四处语病,请用写出修改建议。(4分)

①汉字书体纷繁,姿态万千。它不为形体所拘,即使狂草,我们也可以从其奔放的笔画中欣赏到它的动感之美,观察到深藏于形体背后的中国书法神韵。②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正楷,如正襟危坐的君子;行书,如步履匆匆的商贾;草书,如健步行走的军人;狂草,如跃马酣战的斗士。③写得好的汉字,便成了书法,成了艺术精品,这就是因为汉字神奇之处。④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

(1)第①句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2)第②句语序不当,应将

调换

(3)第③句成分赘余,应删去

(4)第④句成分残缺,应在_____

词语后增补

5.阅读下列“经典阅读”的相关材料,思考以下问题。(5分)

【材料一】日前,在商务印书馆举行的“经典名著〃大家名作”丛书出版座谈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过常宝公布了一个让人颇感惊讶的数字:“根据这两三年我在文学院做的调查,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每年都不超过20%。”

【材料二】如果问人为什么不读书,回答常常是没时间、没精力。但另一方面,日常生活类图书之外,成人读盗墓、穿越;孩子读图文、漫画却越来越多。去年图书零售市场的报告,虚构类书籍销售的前五名全为郭敬明与韩寒包揽,许多大学图书馆的名著出借率被排在百位之外。

【材料三】12月6日,在镇江丹徒新区江苏省大港中学举行的“书香宜人”读书节系列活动之“名家带我读经典”现场,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与广大师生共同分享阅读经典名著的体会和感悟,感受名著力量。面对来势凶猛的手机“碎片化”阅读,她主张孩子们更要阅读经典,汲取人生“最根本的营养”。

(1)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当下学生阅读经典存在哪些问题?(2分)

(2) 阅读材料三并结合自己阅读经典的感受,说说经典对学生而言有哪些好处?(2分)

(3) 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某校也将在这一天定为“经典阅读”文化节。现向

全校征集活动广告语,呼吁大家积极参与,请你也献上一份自己的创意吧。(1分)

二、阅读理解(共46分) (一)阅读刘方平的《月夜》,完成6-8题。(共6分)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6.

2分)

7.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更深月色半人家”所展示的画面。(2分)

8.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最后两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共15分)

【甲】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①、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②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③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④,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臵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

工部祠。像⑤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⑥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⑦喧溢。迫暮趣⑧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钟惺《浣花溪记》

注:①琅玕,美石。②委;水流聚的地方。③舁(yú)夫:抬轿子的人。④水槛:临水的栏杆。⑤像:杜甫的像。⑥别驾:即通判,古代官名。署华阳:代理华阳县令。

⑦磬折:弯腰作揖的样子。⑧趣:“趣”同“促”,急速。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

(1)鸢飞戾天者(▲ )(2)窈然深碧 (▲) ...

(3)溪周之,非桥不通。(▲ ) (4)是日清晨,偶然独往。(▲) ..

10.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11.根据乙文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描写了浣花溪、青羊宫、 ▲、 ▲等主要名胜古迹,所描绘的景色呈现出清雅、灵动之美。 (2分)

(2)下列各项全都属于钟惺赏景之趣的一项是( ▲ )(2分)

①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 ②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

③尽溪,平望如荠 ④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⑤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 ⑥迫暮趣归

A.①②④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⑤

12.文人“寄情山水”已是中国古代文化常见的表现形式,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感受到两位作者在山光水色中还流露出怎样的情感?(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共11分)

网络时代需要经典阅读 (钱理群)

①经典阅读最大的特点除了通过文本细读达到深度阅读之外,还非常个人化、非常个性化。

②我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强调经典的阅读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对现在的读书状态有两个忧虑:一个忧虑是大家不读书,另一个忧虑是大家即使读书也只是网络读书。

③网络阅读有它的优越性,我称之为“短平快”。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时代,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亲近的方式取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当然有很大的意义。但网络阅读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缺乏深度,会导致人的精神的平庸化;另一个是网络阅读是群体性的,缺乏个体性、个人性的阅读,容易趋向潮流,容易倾向于时髦,被时髦所裹挟,这就需要经典阅读。经典阅读的最大特点是深度阅读,而且是个性化、个人化的阅读。

④比如我曾经说过,鲁迅作品不能只是默看,非得朗读不可。他作品里有那种有韵味、那种浓烈的而又千回万转的情感,那里面不可意会但能言传的东西,都需要朗读来触动你的心灵,通过朗读来进入情境,来捕捉感觉,产生感悟。这样的阅读是接近鲁迅内心世界的一个最好的通道。而我所强调的是情境、感觉、感悟,就是中国文化的特征。如果说西方经典主要是通过分析来接近的话,那么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不仅是古代的文化,也包括鲁迅的文化,不能完全靠分析,而要靠感悟、情境、感觉,甚至直觉,这是进入中国经典的另外一种方式。一般人可能比较习惯用分析的方式进入经典,现在可以换一个方式——不是..

拒绝分析,必然会分析,但更多的,至少在开始时必须强调感觉、感悟、情境、直觉。

⑤中国传统教育是这样的,启蒙的时候读《论语》,不是讲《论语》,而是读、背。通过读,获得感觉,通过背,体验那些东西。读了、背了,进入到你的生命里,然后分析,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也提示

我们这是进入经典的另外一种方式,经典作品得一点一点地看才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世界,这告诉我们经典的阅读需要深度阅读,而深度阅读就是文本细读,通过文本细读达到对经典作品的一个深度了解。这涉及到经典阅读的特点,我认为经典阅读最大的特点除了通过文本细读达到深度阅读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非常个人化、非常个性化。也就是说不同读者对经典有不同的进入方式,因此也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发挥。

⑦我强调“发挥”,也就是说阅读经典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要有我们的理解及发挥。最好的经典的意义都是原创者和阅读者、研究者共同创造的,任何经典都是这样。所以有一个过程。从经典变成学说,如儒家从《论语》《孟子》变成儒家学说,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解经者,解释的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有新的创造的,所以出现了像朱熹、王阳明这样的大家,他们是接着孔子往下讲,对孔子思想包括孔子文本通过主动的、细腻的阅读有新的解释、新的发挥、新的创造,最后成为儒学。儒学就是孔子他们所开创的,被后来的阅读者、研究者不断研究、不断发展的一个学说。

13.文章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4.结合文章第③段,给网络阅读下一个定义。(2分)

15.第④段加点词“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16.第⑤段划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7.作者教给我们阅读经典的方法,让我们受益匪浅。请结合你自己阅经典的经历,向大家再介绍一种你读经典的方法。(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共14分)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

①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②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1)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③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④“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喊一声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话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⑤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2)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蓬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⑥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农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 ⑦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蛙,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

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

⑧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⑨我陪着一位种莲的人在他的莲田逡巡,看他走在占地一甲的莲田边,娓娓向我诉说一朵莲要如何下种,如何灌溉,如何长大,如何采收,如何避过风灾,等待明年的收成时,觉得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是我们永远难以知悉的,即使微小如莲子,都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

⑩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何田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18.第③段作者说:“对于我们而言,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结合全文说说种莲人的辛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19.本文的语言清丽雅致,请具体赏析文章划线句富有情韵的语言。(4分)

20.作者说:“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何田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4分)

21.有人说:林清玄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人生,显现出悲悯情怀。文学大师巴金、季羡林老先生无不在耄耋之年依然用一颗柔软的心来对待每一个细微的生命,那么你从这篇文章得到了哪些启发呢?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自己的生活选取一个角度具体阐述。(3分)

三、作文(共50分)

22.请以“冬天里也有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②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不少于600字。

篇三:2015.11期中试卷+初三+解析版

北师大附属杭州中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满分(120分)

一、(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襁褓(qiǎng) 枘圆凿(nèi) 强聒(ɡuō)不舍

B、髀间(bì) 骈进(pián)免冠徒跣(xiǎn))

C、恣睢(zì )缟素(ɡǎo) 五行缺土( háng )

D、妖娆 (ráo) 崩殂(zú) 度德量力(duó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嬉闹凭吊 欺上媚下 格物致知

B、修身藻饰 涕泗横流 十拿九稳

C、凌驾箫索 怒不可遏 断章取义

D、诓骗 拮据 豁然贯通根深蒂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萤火一号”探测器若没有变轨的话,就飞不到火星的预定轨道,最坏的结果实在茫茫

宇宙中消散。

B、我曾在自然保护区拍摄了一张照片,画面上一只鹤孤独地长时间地伫立在芦苇丛中,垂

首合目,若有所思。

C、公司方面就此事表示,他绝对不会辞职离去,并称该消息只是捕风捉影,并无准确来源。

D、对于这次工作中的失误,他只是轻而易举地讲了几句,似乎一点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

重。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故乡》与《我的叔叔于勒》都通过前后对比的手法反映人物的变化、社会的风貌

和作者的感慨。

B、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在诗歌《蝈蝈和蛐蛐》,俄国诗人叶赛宁在诗歌《夜》中都用优

美的语言写出了自然的美好。

C、《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分别选自史书《史记》和《战国策》,他们的作者分别

是稀罕的司马迁和刘向。

D、《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都用严谨的语言阐释了求知应具

备的精神和态度。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欣赏古代诗歌,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真正走进作品,

去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B、如何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人口增长速度,保持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平衡,这是摆

在一些国家面前的重大课题。

C、在保留现有水源的基础上,杭州将逐步形成以千岛湖为主,钱塘江、东苕溪为辅的多水

源供水,从而提高居民的用水质量。

D、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

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

②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③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武陵春》)

④臣本布衣,躬耕与南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2)两小题。(5分)

什么是文化,似乎早已不言自明。一方面文化可以说的非常宽阔,好像什么都可以包

括在文化之中,另一方面,又可以被看的十分狭窄,好像就是琴棋书画等文艺形式罢了。

①。什么是文化?一个人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一脚踢过去,还是怜悯地躲避?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

盲者一把吗?所以, ②。对文化的这样一种理解,不无道理。

(1)这段文字在用语得体和标点使用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2分)

(2)在①②处分别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语意连贯,语句通畅。(3分)

7、答案:(1)把“文化之中”后的“,”改为“;” “宽阔”改为“宽泛”

(2)①但是文化还有其他的含义(1分,前后有衔接过渡即可) ②文化就是个人的

修养。(2分,侧重于对前面文化现象的总结,意思相近即可)

8、下面是一次“美丽乡村,文明城市”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6分)

(1)为了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市政府对县市(区)乡村各方面的建设情况开

展调查。下面是其中三个项目的调查结果,请你研读下表,写出结论。(2分)

(2)为提高居民文化素养,区政府在社区内建起了简易图书室。图书室门边拟挂一幅

对联,可居委会拟了上联却怎么也写不出下联,他们只好来找你帮忙了。(2分)

欲知中外事,_______________ 。

(3)日前,该市区60﹪的“三无”(无主管单位、无物业管理、无基础设施)小区已

经得到了较好的环境整治。为巩固成果小区决定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可是,有的

居民并不积极支持垃圾分类工作,主要提出了两点观点。请你任选一种观点发表看法并阐

述理由。(2分)

观点一:垃圾都是无用的废弃物,不需要分类,浪费时间和精力。

观点二:我只用管好自家的卫生,建设美丽家庭环境,不用管社区的卫生建设。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6题。

(一)

幸福的开关

林清玄

⑴我小时候对汽水有一种特别奇妙的向往,原因不在汽水有什么好喝,而是由于喝不到汽水。我们家是有几十口人的大家庭,小孩依次排行就有十八个之多,记忆里东西仿佛永远不够吃,更别说是喝汽水了。

⑵有一回,我走在街上的时候,看到一个孩子喝饱了汽水,站在屋檐下呕气,呕——长长的一声,我站在旁边简直看呆了,羡慕得要死掉,忍不住忧伤地自问道:什么时候我才能喝汽水喝到饱?什么时候才能喝汽水喝到呕气?因为到读小学的时候,我还没有尝过喝汽水到呕气的滋味,心想,能喝汽水喝到把气呕出来,不知道是何等幸福的事!

⑶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位堂兄快结婚了,我在他结婚的前一晚竟辗转反侧地失眠了,我躺在床上暗暗地发愿:明天一定要喝汽水喝到饱,至少喝到呕气。第二天我一直在庭院前窥探,看汽水送来了没有。到上午九点多,看到杂货店的人送来几大箱的汽水,堆叠在一处。我飞也似的跑过去,提了两大瓶汽水,就往茅房(厕所)跑去。那时农村的厕所都盖在远离住屋的几十米之外,有一个大粪坑,几星期才清理一次,我们小孩子平时很恨进茅房的,卫生问题通常是就地解决,因为里面实在太臭了。但是那一天我早计划好要在里面喝汽水,那是家里唯一隐秘的地方。

⑷我把茅房的门反锁,接着打开两瓶汽水,然后以一种虔诚的心情,把汽水咕嘟咕嘟地往嘴里灌,一瓶汽水一会儿就喝光,几乎一刻也不停的。接着,我把第二瓶汽水也灌进腹中。我的肚子整个胀起来,我安静地坐在茅房地板上,等待着呕气。慢慢地,肚子有了动静,一股莫之能御的气翻涌出来,呕——汽水的气从口鼻冒了出来,冒得我满眼都是泪水,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喝汽水喝到呕气更幸福的事了吧!”

⑸有时候幸福不是来自食物。我记得当时我们镇上住了一位卖酱菜的老人,他每天下午的时候都会推着酱菜摊子在村落间穿梭。他沿路都摇着一串清脆的铃铛,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见他的铃声,每次他走到我们家的时候,都在夕阳落下之际,我一听见他的铃声跑出来,就看见他浑身都浴在黄昏柔美的霞光中。那个画面、那串铃声,使我感到一种难言的幸福,好像把人心灵深处的美感全唤醒了。

⑹我有一位朋友,是大公司的经理,有一天,我约他去吃番薯稀饭,他断然拒绝了。他说:“我从小就是吃番薯稀饭长大的,十八岁那年我坐火车离开老家时曾对天发誓:这一辈子我宁可饿死,也不会再吃番薯稀饭了。”我听了怔在当地。就这样,他二十年没有吃过一口番薯,也许是这样决绝的志气与誓愿,使他步步高升,成为许多人欣羡的成功者。不过,他的回答真是令我惊心,因为在贫困岁月抚养我们成长的番薯是无罪的呀!

⑺当天夜里,我独自去吃番薯稀饭,觉得这被目为卑贱象征的地瓜,仍然滋味无穷,我也是吃番薯稀饭长大的,但不管何时何地吃它,总觉得很好,充满了感恩与幸福。

⑻走出小店,仰望夜空的明星,我听到自己步行在暗巷中清晰而渺远的足音。我知道,生命的幸福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人间的困厄横逆固然可畏,但人在横逆困厄之际,没有自处之道,找不到幸福的开关才是最可怕的。

(本文有删改)

9.文中叙述了三件令“我”感到幸福的事,请分别作简要概括。(3分)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我把茅房的门反锁,接着打开两瓶汽水,然后以一种虔诚的心情,把汽水咕嘟咕嘟地往嘴里灌。 ②每次他走到我们家的时候,都在夕阳落下之际,我一听见他的铃声跑出来,就看见他浑身都浴在黄昏柔美的霞光中。

11.第6段中写“大公司经理”,其作用是什么?(4分)

12.根据全文内容,写出标题中 “幸福的开关”的具体含义,并分析怎样才能找到幸福的开关。(5分)

(二)

公德不立,文明不彰

董瑞丰

①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古人自诩衣冠文物,“声教讫于海外”。何以如今远游之人,不再续接古时上国风采,竟被总结出陋习种种,海外颇有怨声?

②海外是镜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插队加塞、大声喧哗、稍有摩擦便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诸如此类,多年来在国内各处何尝不是司空见惯。延及海外,势在必然,只是“友邦惊诧”,让国人重新打量了一遍自己。

③平心而论,全民出游,素质低者为数不少,素质高的也有很多,游客群体越来越成为当下真实中国的缩影。所以,不必苛责“有辱国格”,也不必强词粉饰,讳疾忌医。

④中国游客常有的若干不文明行为,问题多出在公民教育和训练的缺位。现代公民基本素养,至少应包括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讲究卫生、礼貌诚信。插队、抢座、哄闹等等,与之完全不兼容。但从小到大,从下至上,我们不是没有教育,只是太缺少了细节指引和培育氛围。直接后果,就是国人不够注重公共空间的现代礼仪

⑤此说由来有据。乡村社会沿袭而来的习俗,没有及时修正适应于工业社会和城市文明,极易出现礼仪脱节。

⑥近一个世纪来,中国数次推行生活习惯改良运动,一条主线,就是树立现代社会生活的公德。正所谓公德不立,文明不彰。传统社会中群己界限不甚明晰,本就特别需要专门的公民培育。此种培育,经验证明,又不可一味仰赖国家的教化宣传,更需期待社会群体的扶持发扬,以及个人的自觉自醒。

⑦当然,还要注意避免“道德高蹈”带来的副产品:道德虚无和极端利己。个别人崇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到了极致,戾气深重,就不仅仅是订规则、学礼仪所能补救了。互联网上动辄恶语相向,无非是放大了现实社会公德缺失的弊病。

⑧因此还要说,我们推崇的公德,不是汲汲追求的完美品格,而是坚守底限的基本伦理。中国传统文化

中也有“忠恕之道,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说法。若能人人克己自省,重建礼仪之邦亦不远矣。

⑨古人“声教讫于海外”时,海外尚多所谓“蛮夷”。今非昔比。清末出游海外的有识之士已有醒悟:欧美国家岂止坚船利炮、物质富足,民众的素养修为,恐怕比华夏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言犹在耳,共勉。

【注】①衣冠文物:古代士以上戴冠,这里借喻文人众多。比喻太平盛世,文人众多,文化兴盛。②身教讫于海外:意指中华文化向海外传播。③高蹈:腾空踩在很高的位置。④戾气:乖张暴虐的心理和风气。

13.文章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3分)

1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有效培育社会公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4分)

15.本文论述客观公允、力免偏激,根据第③、⑥两段简要概括。(4分)

16.概括文章作者的思想观点。(4分)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廉希县事略 廉希宪,字善甫,畏兀(今作“维吾尔”)氏。公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适其父孝懿公廉访使命下,孝懿喜曰:“是儿必大吾门,吾闻古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吾其从之。”举族承命。

诸贵臣校射上前,一贵臣顾公,取三矢,似欲授公,公曰:“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 ”诸贵假以劲弓,三发连中,诸贵惊服,曰:“真文武全材,有用书生。”

国初,拜为平章政事。秉政日,中书右丞刘整以初附为都元帅,骑从甚都,诣门求见。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公之弟蓟国公希贡犹布衣,为通报。公方读书,略不答。蓟公出,整复浼入言之。因令彻去坐椅,自据中坐,令整入。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 整求退,谓曰:“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明日当诣政事堂。”及出,愧赧无人色。

顷之,宋士之在羁旅者,寒饿狼狈,冠衣褴褛,袖诗求见,公之兄弟皆揶揄之。蓟公复为入言,急令铺设坐椅,且戒内人备酒馔。出至大门外,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 诸儒但言困苦,乞归。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请。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辍耕录》,有删改)

1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将以廉氏吾宗乎 氏:作为姓氏

B.诸贵假以劲弓 假:借给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的意思》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410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

    江苏省镇江市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镇江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