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闻鸡起舞的故事
闻鸡起舞的故事
凌晨听到鸡鸣就起来舞剑,形容有志者及时奋发的精神。
【成语故事】西晋时的祖逖,从小勤练武术,钻研兵法,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
刘琨也是个有报负的年轻人,两人很快便成为好朋友。这天晚上,半夜过后,祖逖忽然被一阵鸡鸣声吵醒,他连忙把刘琨唤醒说:“这鸡鸣声把人吵醒,虽然很讨厌,但我们可以趁此机会早些起床练习武艺。”
“好啊!”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两人来到院子里,专心地练起刀剑来。
从此,两人每到夜半,一听到鸡鸣,便起床练剑。 当时,祖逖看到国家被匈奴军队攻陷了很多城池,非常着急,立刻上书皇帝,请求率兵北伐,收复失地。
皇帝很高兴,封祖逖为“奋威将军”,带领军队北上。由于祖逖和刘琨作战英勇,不久便收复了很多北方的城池。
篇二:成语故事_闻鸡起舞
【释义】听到鸡叫就立刻起身锻炼。舞:舞剑。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
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著名的将领,两人少年时代就是好朋友,青年时一起去司州(今河南洛阳东北)任主簿。两人志同道合,意气相投,都希望为国家出力,干出一番事业。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
由于西晋朝廷内部尔虞我诈、争权夺利,致使国势衰竭,各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祖逖和刘琨对此都很为焦虑。
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便把刘琨踢醒,说:
“你听到鸡叫了吗?”
刘琨侧耳细听了一会,说:
“是啊,是鸡在啼叫。”
祖逖一边起身,一面说:
“这是催促我们快起床锻炼的叫声,还是起床吧!”
他们二人合衣而起,来到院中,面对满天星斗,皎洁的月光,拔出剑来,你来我往,直杀得汗流浃背,天光微露时才回去。以后在收复北方失地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篇三:闻鸡起舞的故事
闻鸡起舞的故事
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该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这就是成语闻鸡起舞的来源了。
故事: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坤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闻鸡起舞的故事》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388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