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金融管理与实务论文 正文

金融管理与实务论文

2016-12-07 13:47:22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金融管理与务实免费毕业论文

XX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实践及毕业综述(专科)

题 目 美国应对次贷危机的策略

姓 名 XXXX 年 级 2012秋

专 业金融管理与实务

学习中心

2014 年 10 月

目录

摘要................................................................................................................................ 3

1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3

1.1对美国的影响.................................................................................................. 3

1.2美国金融市场的冲击仍在蔓延...................................................................... 4

2 融资成本攀至历史最高点........................................................................................ 4

2.1信用评级下降.................................................................................................. 4

2.2 股票市场形势严峻......................................................................................... 5

2.3美国实体经济低靡处于衰退期...................................................................... 5

3 美国应对次贷危机的策略........................................................................................ 6

3.1 货币政策......................................................................................................... 6

3.2 贴现窗口重新启动......................................................................................... 6

3.3 短期贷款拍卖工具应运而生......................................................................... 6

4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7

5 结束语........................................................................................................................ 7

6 参考文献.................................................................................................................... 7

摘要

2007年8月份美国爆发了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就是所谓的次贷危机。

不仅重创美国经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而且还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特别是欧洲以及日本都发生了剧烈的波动,可见此次贷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同时次贷危机也不可避免地使中国经济各行业,特别是房地产业与金融业影响非常深远。因此世界各国针对次贷危机的影响分别采取了紧急措施,缓解次贷危机带来的经济损失,其中美联储与美国政府针对次贷危机所采取的策略效果相对较好,在很大程度上也缓解了美国经济疲软和停滞状态。鉴于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它对我国目前的经济特别是影响深远的房地产业与金融业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同时它的应对策略也起到了对我国政策借鉴的作用,为我国能够摆脱次贷危机的束缚,恢复和刺激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正是对此方面进行重点说明。

关键词:次贷危机,房地产业,金融业,策略,启示,借鉴

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新型的金融危机,起产生的内在机理是金融产品透明

度不够,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被逐步放大并移至投资者,这些风险从住房市场蔓延到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并通过资本渠道和贸易渠道扩展到整个世界。次贷危机不仅对美国的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引起美国经济的衰退。同时通过国际贸易和全球金融市场等渠道,次贷危机转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各个国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1.1对美国的影响

对于美国而言,次贷危机带来的是一种信用危机,美国的金融行业进入了严

重的动荡时期。许多金融企业的账面出现了巨额的浮亏。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等大型金融企业在2008年5月既已报亏,有的出现金融困难。时至今日,美国的五大投行已成历史。2008年3月,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随后在9月15日,美国的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告破产,而美国的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则被美国银行收购。9月21日,美联储宣布仅剩的两大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变成了银行控股公司。

同时,美国的证券市场也出现了剧烈的波动。时至2008年10月7日,标准

普尔500指数自2003年以来首次突破1000点,而道琼斯工业指数则创下1937年以来最大的年度跌幅。同时,三大股指的下跌速度也都达到了最高纪录。

1.2美国金融市场的冲击仍在蔓延

金融市场上的信用紧缩非常严重,由于银行亏损,众多银行纷纷收紧银根,

提高融资条件,减少了信贷规模,这使得流动性出现紧缩,同时融资成本增加,企业融资变得困难起来。同时,由于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投资风险的增加,国际投资者的热情受到一定抑制,投资交易量低且交易缓慢。

此外,次贷危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元贬值和国际原油价格一度暴涨。次贷

危机使美联储又原来以控制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转为防止经济下滑的货币政策,自2007年9月开始连续下调利率,将商业银行隔夜拆借利率由07年9月的t25%下降到现在的1%(如下图所示)。美元与欧元、英镑的利差增加,同时加上其他国家的银行纷纷抛售美元,使得美元下行的压力更大,时至今日,美元已经跌至

自2002年的最低值。美元的连续贬值,加上投机炒作,使得原油价格一度暴涨。 在巨额损失的影响下,美国银行业第三季度获利出现大幅下降,降至五年来最低。美国联邦存保公司在最新公布的季报中表示,美国银行业第三季度盈利28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81亿美元减少2.5%。

2 融资成本攀至历史最高点

随着次贷危机的恶化,加剧了市场对金融机构可能出现巨额损失的担忧。投

资者为了躲避风险,纷纷卖出各类与次级抵押贷款资产有关的各类金融机构债券。同时,由于市场的资金流动性出现严重萎缩,各家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市场融资的渠道受阻,在信用危机的影响下急速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

2.1信用评级下降

美国金融机构在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中,受大幅计提减值准备,资本金比率下降,盈利能力下降以及资产负债状况恶化,信用评级机构纷纷对各家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查核,并将部分金融机构债信评级进行调整,并调降了大部分金融机构的债信展望,如美林,花旗集团贝尔斯登等世界一流投资银行的信用评级都被调降。

2.2 股票市场形势严峻

在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影响下,由于金融机构未来的盈利能力受到市场的质疑,金融机构在股票市场上的表现也比较差,近期,股票分析师已经将部分美国银行的股票评级从“买进”下调为“卖出”,直接跳过了“持有”这个更为中性的阶段,并下调多家银行的股价预期及每股盈余。投资者们大举抛出了金融类股,一些银行的股票不断创出新低,同时,美国大型银行的股票跌到了几年最低点,花旗集团的股票价格收低在29.8美元,今年来已跌去46%市值缩水1290亿美元。美林收于51.10美元,下跌约45%。贝尔斯登收于91.04美元,下跌约44%,美洲银行收低至41.82美元,下跌约22%。

2.3美国实体经济低靡处于衰退期

美国经济低靡,正在经历衰退。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10月18日接受《纽约时报》的记者采访时称“美国经济正陷入严重衰退”。

由于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使得美国人尤其是持有与次级贷款相关产品的人们的资产大幅度缩水,势必会影响到投资、消费、就业等多个方面,从而对美国的实体经济造成影响。美联储已经两次调低美国预期经济增长速度。美联储曾于2007年11月发布了2008年美国预期经济增长率的为1.8%-2.5%,更改了先前预测的2.5%-2.75%。而进入2008年后,由于美国的房价比预期的更低,因此美联储也相应的重新发布了美国预期经济增长速度,于2月20日发表声明,新的预测为08年美国经济增长将保持在1.3至2个百分点之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多次下调了美国经济增长预测。同时,受次贷危机和石油价格的上涨等原因,美国的失业率也比美联储所预期的失业率高。美联储3月份预计08年美国失业率为5.1%,但美国从进入08年开始,工作不断减少,6月份,失业率到达了5.5%,达到了美国自2004年4月份以来的最高失业水平。最新的数据表明,2008年10月份的失业率达到了6.1%。而跟据保罗?克鲁格曼的估计,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失业率将达到7%,甚至是8%。同时,次贷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消费者的信心,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007年1月份的110一路下滑到2008年10月份的38,而9月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还处于61.4的水平。这个降幅水平出乎市场预料,已经跌至该指数创立以来的最低点。银行由于亏损而收紧银根,严格控制信贷,使得很大程度上需要进行信贷支持消费的美国消费总额下降。

篇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与改革

2、引入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3、国际大银行的股权结构与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比较研究

4、我国商业银行授信方法的改革

5、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6、住房抵押证券化研究

7、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研究

8、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研究

9、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

10、中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设计研究

11、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发现与防范

12、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与风险防范

13、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14、发行债券充实银行资本的途径研究

15、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研究

16、资本约束对我多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17、对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

18、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及对策

19、商业银行开展中间性业务的思考

20、我国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途径的分析

21.美国次债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研究

22.关于信贷资产管理问题探索

23.我国金融机构业务创新问题研究

24.有问题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研究

25.农村信用合作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

26.我国中小银行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7.中国反洗钱对策研究

28.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问题研究

29.加快我国民营银行发展对策研究

30.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发展面临的道路及出路

31.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2.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看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

33.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问题

33.影响我国金融创新的因素分析

34.论促进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对策

35.论我国民间银行发展的必要性和对策

36.论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监管的改革

37.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与合作

38.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分析

39.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

40.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及其防范

41.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研究

42.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研究

43.我国居民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发展研究

44.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45.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

46.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47.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

4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

49.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制度问题研究

50.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探析

51.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52.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研究

53.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54.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重组现状及提高比率的路径选择

30.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研究

56.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57.西方混业经营的重建对我国金融业经营管理体制的影响

58.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竞争格局分析

59.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研究

60..存款保险制度问题研究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

篇三:金融监管论和实务论文

金融监管理论和实务期末论文

题目: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历史发展、现状及其展望

20132275 金亮州 13级金融五班 摘要:金融监管体制是指金融监管的职责和权利分配的方式和组织制度,其要解决的是由谁来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进行监管、按照何种方式进行监管以及由谁来对监管效果负责和如何负责的问题。由于历史发展、政治经济体系、法律与民族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各国在金融监管体制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此文主要探讨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其展望。

关键词:金融监管监管机构经济政策风险防范金融秩序

经过一学期的金融监管理论和实务的学习,我对我国现行金融监管制度有了初步了解,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期末论文从中国监管体制入手探讨。中国的金融监管起步较于西方国家稍晚,但是发展迅速。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清末的金融监管

中国旧式金融机构的设立大抵不受政府严格限制,谁有资本谁就可以开设钱庄、票号,既不向政府登记注册也无须交纳课税。为了改变金融机构发展的无政府状态,1908年,清政府度支部奏准颁发了《银行通行则例》,这是中国第一部由国家颁发的专门管理金融机构的法令。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政府对金融业实行法律监管的开始。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金融监管

北洋政府时期的金融监管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基本上沿用清末的《银行通行则例》。1924年北洋政府财政部颁布了《银行通行法》。首先,规定了最低资本限额。其次,进一步明确了银行的业务范围。再次,规定财政部有权“令银行暂停营业”。最后,规定外国银行在华设立分支机构也必须遵守中国法律。

(二)对货币市场的监管

为整理混乱的纸币发行状况,北洋政府于1912年在财政部内设立了币制委员会,着手整理币制。1915年,北洋政府颁发了《取缔纸币条例》,严格限制纸币发行。

(三)行业自律监管

金融业的自律主要是通过金融同业公会来实现对金融业的自我管理,与政府监管当局共同维护金融业的安全与稳定。1920年,全国银行公会联合会、钱业公会成立。其间,公会对其会员行具有相当约束力。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金融监管

(一)抗战前

1.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设立了金融监管局,该局直接隶属于财政部,是

南京国民政府的专门性金融监管机构,负责监理全国金融行政和金融业务。

2.1929至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金融法规对金融业进行监管,其中包括《银行注册章程》、《银行注册章程实行细则》、《银行法》、《储蓄银行法》、《中央银行法》。

3.对货币市场的整理。1933年,国民政府实行废“两”改“元”,彻底废止存在数千年的银两制度,确立银本位制度。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实行白银国有,禁止银币流通;取消商业银行的发行权,将纸币发行权集中于国家银行。

(二)抗战时期

为适应战时经济的需要,国民政府在1939年12月改组了四联总处,改组后的四联总处成为战时最高财政金融决策机构,与财政部共同承担监管金融的职能。

(三)抗战后的金融监管

抗战结束后,金融工作的重点是恢复金融。四联总处的职权被削弱,金融监管能力亦随之弱化,1948年四联总处被撤销,其监管金融的权力划归财政部。1947年颁布的新《银行法》。(1)重新定义银行。(2)重新规定银行的最低资本额。(3)详细规定了银行的业务范围。(4)对银行的经营活动监管。(5)首次对外商在中国设立银行实行管理。(6)首次将准备金区分为存款保证准备金和付现准备金。

四、新中国成立后

(一)改革开放以前

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金融管理体制,实际上全国基本上只有一家金融机构,即中国人民银行。因此没有必要实施金融监管,管理体制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准。

(二)改革开放以后(1979-1992年)

1983年,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履行中央银行职能,正式成为中国的货币金融管理当局。

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中国人民银行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金融监管,形成了集中监管体制。

(三)1992-2003年

1992年,国务院证劵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

1995年,颁布《中国人民银行法》,这是我国第一次从立法角度明确了金融监管的主体。

1998年,国务院证劵委员会并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中国人民银行的证券监管权全部移交证监会。同年11月,保监会成立,并实施中国人民银行的保险监管权。至此,中国金融分业监管体制格局正式形成。

2003年4月28日银监会正式挂牌运作,它标志中国金融业目前形成了“三驾马车”式垂直的分业监管体制。

近代中国的金融监管制度的特点

其一,近代中国金融业本就十分混乱,加之政局动荡战争频繁,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建立金融监管制度是十分艰难的事情。中国近代金融监管制度的设计,始终注意吸取西方金融业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的经验,从而降低了自我摸索的成本;

其二,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主体是财政部,却不是中央银行;

其三,近代中国的金融监管制度变迁方式以强制性变迁为主,诱致性变迁为辅。

根据以上所述:

中国金融监管始于清末。在北洋政府时期,金融监管形式为行业自律监管与政府监管相结合。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产生了隶属于财政部的金融监管局以及抗战时期的四联总处。抗战后,四联总处被撤销,其监管金融的权力划归财政部。

新中国时期,改革开放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无金融监管,管理体制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准。

改革开放至今,随着1998年证监会、保监会拥有独立监管权力,以及2003年银监会正式挂牌运作,中国金融业形成了目前的“三驾马车”式垂直的分业监管体制。

中国的金融监管历经近百年的沧桑走到了今天,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但是其中也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现状如下:

(一)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存在着多方面的缺陷,一方面:

第一, 我国在监管法规建设上还有待改进和完善。主要问题,一是我国的

监管法规多停留在定性方面,缺乏科学的定量管理,可操作性不强。

比如,银行仅按贷款总额(不按抵押贷款)的1%计提一般呆帐准备金,

呆帐准备金的数额与不良贷款本息实际可能发生的数额没有直接的

联系,致使银行大量的贷款损失不能得到及时确认

第二, 配套法规不完备。

第三, 由于观念上和其他外部环境的制约,使得人民银行的监管执法大打

折扣,严重影响了我国金融法规的权威性和央行的监管工作。另一

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还不健全,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

现象比较突出,违规经营、帐外经营等问题严重,给金融监管带来

了很大障碍。

(二)监管人员的力量不足及基层监管人员的素质不高

一是监管人员的力量不足。原来我国银行监管主要以“准人性管理”为主,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从单纯的“准人性管理”为主,转变为以“风险监管”为主要目标的全方位的综合监管。目前在现场监管为主、非现场监管尚不健全的情况下,监管力量显得力不从心。二二是基层监管人员的素质与监管目标要求相比,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知识准备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金融监管工作的步伐。

(三)我国现有的监管方式及手段不科学且效率低下

从实践来看,我国现有的监管方式还不是很科学、很有效。

首先,非现场监测与现场检查相互分离,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和连续过程。

其次,许多检查都属于一次性、运动性、重复性和单兵作战式的检查,缺乏计划性、连续性和整体性,尚未实现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再次,非现场监测所需要的金融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非现场监测的技术与手段也比较落后,难以保证非现场监测的科学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也难以对重点风险领域进行及时、准确的识别和预警,风险监管以及现场检查的重点目标和范围也就难以确定。最终难以实现以有限的监管资源投人,取得更明显的监管效果。

(四)监管机构内外关系不顺且缺乏有效的协调

监管机构内外关系不顺且缺乏有效的协调,主要表现在:

首先,上下级监管部门的关系不顺。一方面,上下级监管部门之间因目标不同而出现矛盾;另一方面,地方监管成为“被动的监管”。

其次,同一级监管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和有效的协调。结果,政出多部,各自为政,造成重复监管,影响正常经营活动。

再次,作为监管机构的人民银行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独立性较差。

(五)金融监管方式落后于银行业务的发展

网络银行业务的开展对传统的金融监管方式提出了挑战。

(1)银行网上业务的开展,使银行业务对象难以确定,习惯于集中管理的金融监管当局和监管制度开始变得难以适应。网上金融交易的“虚拟化”,使银行业务失去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交易对象变得难以明确,交易过程也更加不透明,因而监测也变得更加困难。

(2)银行网上金融业务的开展使网上银行资金的大规模快速流动,而这往往使监管银行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其资产的实际情况,造成信息不对称,风险集中速度更快,风险形式变换更加频繁。

(3)网络银行金融服务的延伸,使金融业务的营业空间得以扩大,而金融监管范围也变得更广,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中的现场监管在网络银行业务上变得无力,削弱了监管力度。(4)网上银行业的无纸化,对金融监管者的非现场监管工作提出了挑战。网络银行业务特有的无纸化操作特点,使交易不仅无凭证可查,而且一般设有密码,监管当局无法从中收集到足够的资料进行稽核审查。同时,许多网上金融交易在进行后,其电子记录可以不留任何痕迹地加以修改,使确认该笔交易的过程复杂化,造成监管当局对银行业务难以核查,监管数据不能准确反映银行实际经营情况。

我个人认为中国现行金融体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化改革,才能在未来更加健康持久的发展。

(一)提高监管机构的独立专业化水平并加强协作

保证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大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对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效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五条就明确指出,“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受法律保护。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涉。”此外,从世界各国金融监管的实践来看,不论开展哪种模式的综合经营,其基础都是专门化经营。因此,对我国而言,努力提高三大监管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和监管能力是金融监管始终必须坚持的。

其基础都是专门化经营。因此,对我国而言,努力提高三大监管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和监管能力是金融监管始终必须坚持的。

在中国目前的分立监管体制下,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建立不同形式的有效协调机制,这实际上已经是国际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现实的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具体来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大监管机构应积极加强协调与合作,利用已建立的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就监管中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协商,通过多渠道获取对监管有用的信息,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尤其是我国金融业即将全面对外开放,各大监管机构应对WTO 中金融服务贸易有关条款作深入研究,加强三大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监管能力和共同行动能力,使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既符合国际惯例,又有本国特点。

(二)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并严格执法

第一、制定中央银行监管工作操作程序和办法。目前应尽快制定金融机构监管相关条例,统一规范金融监管工作职责、标准,建立健全一整套金融机构监管的指标体系。第二、完善主体法规。当前虽然有了《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但在工作中这些法律还涵盖不了各类金融机构,还急需出台有关信托法、城乡信用合作社管理等的法制法规。第三、制定主体法的实施细则。细则要增强可操作性,根据“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区分不同的监管对象,对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恬动做出相应规定,规范有关业务的操作程序。第四、加大金融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并严格执法。不仅要让金融领域的每名职工都知法、懂法、守法,而且要向社会广泛宣传金融法律、法规,提高社会公众的金融法律意识和金融风险意识,自觉抵制非法金融活动。

(三)严把市场准入关并严格控制金融机构的规模与数量

市场准入原则是指监管局在新设金融机构时执行的管理规则。如果一个金融机构在其成立时就具备良好的素质,有合格的管理人员、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明确可行的规划报告、充分的注册资本、合理的机构章程等,就为今后该机构的良性运行、减少和规避金融风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正因为如此,各国金融监管当局部把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问题作为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来对待。中国人民银行自行使央行职能后,在金融主体逐步多元化过程中,在把好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同一地区同一种类的金融机构批设过多,造成网点密度过高,出现过度竞争。

二是对高级管理人员及员工素质的审核不严,致使一些业务不精、政治素质不高的人员成为一些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三是批准设立了一些注册资本金不够充足的金融机构。四是越权审批和擅自乱设机构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此,我国在市场准入方面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经济发展需要的原则。

二是有利于发展金融市场的原则。

三是从严把关的原则。对于高级管理人员不符合任职资格的不批,注册资本金不足、资本金虚假的不批,经营方案及计划设计不合理的不批,预计未来市场占有率不足难以保本经营的不批。

(四)改变传统的金融监管方式并使用新的金融监管手段和方法

第一、应将网络银行业务正式列入金融机构管理序列,建立专门的网络银行准入制度。从事网络业务的金融机构,在办理网上业务前,必须到金融监管部门办理网络银行业务登记,并提供有关的网络材料。同时,金融监管机关也应做好从事网上业务金融机构的登记,对从事网络业务的金融机构,实行按网络业务能力和银行资信能力进行分级,并通过与税务机关、财政机关等专门机构的密切配台,深入了解金融机构的网上业务活动,确保金融机构在批准的网络业务范围内从事网络业务活动。

第二、完善现行法律法规,补充对网络银行业务适用的法律条文。游离于现行法律管理之外的网络金融业务使金融机构有可能规避法律的干预,使金融监管当局对它的管理陷入了一个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尴尬境地。因此,必须尽快完善和补充有关网络金融业务的法律法规,明确网络金融业务的监管权力,确定网络银行业务的管理办法,使金融监管当局对网络银行的监管明确化、规范化。

第三、结合网络银行业务的特点,完善现行金融监管办法。金融监管机构应


金融管理与实务论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108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金融管理与实务论文
相关文章
  • 金融管理与实务论文

    金融管理与务实免费毕业论文XX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实践及毕业综述(专科)题目美国应对次贷危机的策略姓名XXXX年级2012秋专业金融管理与实务学习中心2014年10月目录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