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中药进补与养生 正文

中药进补与养生

2016-12-02 11:43:42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中药学与养生

中药学与四季养生

摘要: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味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非只有医者才要去学习和理解。特别是现在,人们普遍注意养生,那就离不开中医和中药学。

关键词:中药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养生

中国医药学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为我国人民的繁衍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

献。在古代,人们就很注意养生,并很懂得养生,嵇康为此还作过《养生论》,表达了很深的认识。养生是离不开中医药的,尽管不像中医药在治病方面占绝对地位;养生也是为了防病,从某角度上讲,防病比治病显得更重要。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

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可分为五个系统,系统间相互连结,以达到彼此间的协调和平衡。人体各方面都协调和平衡了,就不会轻易犯病了,这就是养生要达到的目的。

春天时,我们易犯“春困”,提不起精神,这是一个普遍现象。除了恰当休

息和运动外,我们也可恰当利用中药物。如清淡的香茶有醒脑助神的作用,利于减轻春困;而风油精、清凉油、花露水等也是很好的外用解困佳品;当然,种养些有芳香味又可提神的时令花草亦可。春季也多发流行感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我们一方面要注意个人卫生,多吃草莓、紫葡萄等深色水果;另一方面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因为它们有抗感染功效,并可减轻呼吸道充血和水肿。春多雨,空气比较潮湿,亦易于诱发各种皮肤病。保持身体干燥和卫生是必须的,还要少吃 鱼、虾等腥发之物和各种刺激食物、油炸食物。

夏季气温高,人体流失的水分比较多,身体抗病能力减弱,易引起疾病。所

以要注意多补充水分,尤其要多喝白开水,白开水才是最好的“药”。夏季气温高,病原菌滋生蔓延快,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容易使人对炎热的气候产生厌恶,食欲不振。中医认为,“夏季是人心火旺盛、肺气衰退的季节”。因此,在夏季我们应多喝凉茶,避免上火;亦可适当食用百合汤(原料:百合、白糖),因为百合汤具有养心、益肺、补中的效果。夏季对人体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是暑湿之毒,而多吃凉性蔬菜,如苦瓜、丝瓜、黄瓜等,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

秋季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有“秋老虎”之称。所以我们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以饮食卫生为重点 ,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胃弱者可在早晨多食用百合莲子粥、黑芝麻粥等,以益胃生津;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对护肝益肺也有很大好处。我们也可以适当进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燕窝、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等。这些食物与中药配伍,效果更好。另外,若感染肠道传染病,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抗生素的使用,尽量不用,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冬季气温偏低,若受冷空气影响,会导致气

温骤降,霜冻等现象,易于诱发流行性感冒。所以,我们要避免受凉, 随天气增减衣物。冬季风高物燥,我们也要适当补充水分,多吃绿色蔬菜,适当补充维生素的摄入,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在中医药防治方面,应遵循协

调脏腑,畅通经络、节欲葆精的原则,选择服用荷叶绿豆粥、萝卜生姜汤等清调

养生粥,服用板蓝根、大青叶、藿香、薄荷等药物,能清热解表的作用。另外,

冻疮在冬季也非常普遍,特别是在北方。对于此,应当是以防为主,避免手脚受

冻。在药物方面,,可在刚入冬时增加维生素A、C及矿物质的摄取,以提高肌

体的耐寒能力;也可采用一些外用的药物,取中药三七、红花、赤芍、鸡血藤等,,

适量水煎取液,在冻疮多发处擦洗,或用生姜片或辣椒涂擦易患冻疮的部位(除

皮肤起水泡或溃烂者),,可减轻或避免冻疮的发生。此外,还应适当养血补血,

枸杞、板栗、红枣都是很好的食材。

俗话说:“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对于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环境,应该有不同的养

生方法和合理的选取药物。有些人认为养生就是进补,认为越补越好,往往适得其反。其实,

按照中医的哲学理论,精气是生命的本源,重在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和谐统一。那么,我

们的身心才能维持这良好的状态。 参考文献《中药学》 高学敏主编

《中医与养生保健》《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8年 第12期 | 赵东《从中医学角度谈养生抗衰 》作者 车星辰

篇二:冬季进补的七大药材

冬令进补 药补不如食补

据生命时报报道 中医认为,寒冷的冬季里,生命活动会由盛转衰,是“补冬”的好时候。在我看来,冬天适量食用7种食材,能给身体“雪中送炭”,有助于增强体质。

枸杞:养肝明目

冬季是补肾的好季节,而枸杞是补肾佳品。枸杞性味甘平,归肝、肾经,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对肾脏和肝脏都是宝。在空气干冷的 冬季,眼睛易干涩、流泪,常吃枸杞还能缓解这些症状。 一般来说,健康成人每天吃20克左右(约30颗)枸杞比较合适。枸杞最适合煮粥或煲汤,可将它和大枣、山药等搭配。嫌麻烦的话,还有一种简便吃法,即早晚 嚼食,营养成分的吸收更充分,但嚼枸杞时要注意控制数量,最好减半(15颗左右),否则易滋补过度。枸杞补肾益精作用明显,民间流传有“君行千里,莫食枸 杞”的谚语,性欲亢进的人不宜服用。需要注意的是,枸杞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应控制用量。

大枣:补中益气

大枣对身体好处不少,民间有“一日吃仨枣,一生不显老”的说法。中医认为,大枣性味甘温,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是冬季上佳的滋补品。它富含铁元 素,可促进血液循环,病后体弱、贫血患者以及冬季手脚冰凉的女性都适合用大枣调理身体。建议把红枣在铁锅里炒黑后泡水喝,可治疗胃寒、胃痛。红枣水里加入 桂圆,可作为茶饮,有补血、补气的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脾胃虚弱者生吃红枣会分泌过多胃酸,导致胃痛,因此不妨做熟了再说,可取红枣几颗、黑木耳一把、冰糖适量,熬制黑木耳红枣补血汤,或用红枣、当归、糙米熬粥。红枣虽好,但枣皮纤维含量很高,不易被消化,一次吃太多容易胃胀,建议适量食用。

当归:活血祛寒

天冷时食物能帮人体御寒,1800多年前的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中,就有一款特别适合寒冷季节食用的“当归生姜羊肉汤“,主要成分之一当归,被 历代医家誉为“血中圣药”。当归性温,入肝、心、脾经,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当归并非只适合女性使用,凡是血虚、血瘀的病人,表现为血 虚头痛、头晕心悸、面色萎黄、跌打损伤、皮肤感染、血虚肠燥便秘、虚寒腹痛等,都可一试。

这款汤中当归有两个搭档,生姜能温中散寒, 发汗解表;羊肉则性质温热,温中补虚,是老少皆宜的食物。三者配合起来,可温中补血、祛寒止痛。体质虚 寒、容易长冻疮的人可在冬天将此汤作为药膳日常食用。当归虽适用范围广,但对火大的人、湿气所致胃胀、腹胀以及长期腹泻者并不适合。身体壮实的人,若仅为 保健,也不要随意食用当归,否则容易上火,防病不成反致病。 白萝卜:去火化痰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十一月萝卜赛人参”。白萝卜是冬季的时令蔬菜,也是养生的好食材。中医把肺看做“娇脏”,是外邪首先侵袭的地方,立 冬后需特别呵护。白萝卜性凉,味甘辛,归肺、胃经,对肺胃有热、痰多、气胀食滞、消化不良、大小便不畅的人尤其适用。在食用上,它有两个最佳搭档:如想发 挥止咳效果,就将白萝卜和冰糖搭配,共同达到除痰润肺、和中止咳的作用;如想抑制咽喉发干、疼痛的症状,可把白萝卜与青果煎煮后当茶饮,能很好地缓解肺胃 热盛引起的咽喉肿痛。

需要提醒的是,白萝卜性凉,脾胃虚寒、慢性胃炎、胃溃疡、大便偏稀者不宜大量食用。另外,萝卜不宜和“补药”同食,因其有下气、消滞作用,行气太过容易破气,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人参、黄芪等补气类药物的吸收。

红糖:化瘀散寒

冬季强调温补,红糖性温、味甘,入脾经,能“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具有化瘀散寒、暖胃健脾、缓解疼痛的功效。对体寒虚弱、造血功能下降 的老人,尤其是大病初愈者,红糖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是物美价廉的补品。而且,红糖是未经精炼的粗糖,保留较多维生素和铁、锌、锰等矿物质,营养价值较高。

红糖与不同食物搭配,可达到不同的保健功效。比如,用红糖煮荷包蛋,可使鸡蛋和红糖营养互补,让人面色红润,有精神;用红糖泡桂圆干服用,对改善睡 眠有积极作用;熬粥放点红糖,有益气养血之效。 值得提醒的是,红糖应根据季节变化来应用,现在正值冬季,可适当多用,但每日摄入量仍要控制在别超25克,到了夏天则要减少用量。

黄芪:益气固表

冬日里,天气骤寒,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随之而来,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畏寒怕冷的人也需增强体质。中医认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黄芪向来被 认为是益气固表的能手,其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尤其擅长补气,非常适合上述两类人服用。黄芪有“补而不腻”的特点,适当服用有助增强体质,缓解乏 力。

黄芪的用法比较多,可与各种肉类搭配。黄芪瘦肉汤可暖中祛寒,提高抗寒能力;黄芪炖牛肉可益气补肺,养心安神;黄芪炖鸡汤适合脾 胃气虚、肺气虚弱的 人,对缓解产后体虚、面色萎黄、易出虚汗等效果良好。根据个人情况,食用黄芪时还可再添点其他配料,如气血两虚的人可加点红枣,希望养肝、润肺的人可加少 许枸杞,而脾胃虚弱、体倦乏力的人可加入适量茯苓。但有明显阴虚、郁热者,表现为手足心热、两胁胀闷、大便秘结等症状的人慎食。

芡实:健脾祛湿

芡实,又称“鸡头米”、“鸡头”等,是滋补性强的食物,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适合“补冬”的传统观念。在苏东坡的养生之道中,就强调吃芡实。

鲜芡实或干芡实泡水后可直接嚼服,也可将其和莲子、茯苓、山药一起煮成四神汤,具有健脾、利湿、补肾的功效,适合大部分人饮用。常熬夜、长痘痘、易 嘴破、常便秘的人特别适合饮四神汤来滋阴、固脾胃,让消化系统稳定下来。值得提醒的是,芡实不能一次性食用太多,否则可能造成便秘。此外,把鲜芡实去皮后 冻在冰箱里,可增加保存时间。

篇三:膳食养生:中药加肉炖最进补

中药加肉炖最进补 秋收冬藏,秋冬季节一向是滋补的最佳时机。一些滋补中药材如高丽参、冬虫夏草等,可激发人体内在的免疫机制,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起到药物补益以及食物营养的作用。大病或久病体弱的人以药材进补,最好加肉一起炖,中医认为,中药材多为草木金石,五畜却是血肉有情之品,能滋养人体精血,可促进患者对滋补药材的吸收和消化,充分发挥事半功倍的药膳功效。

“血肉有情之品”具有滋补强壮、填精益髓的功效,与各类滋补药材一起烹饪,除了补虚疗损作用外,还有助引药达所,健脾益胃,使滋补药材的养分易被人体吸收,从而补充人体五脏的物质亏损,增强机能活动,改善衰弱状态。

“平常人以药材进补,主要取其保健作用,可以清水炖煮,有的药材甚至可直接口服,像冬虫夏草洗净后就可直接嚼服。但对于大病、久病,虚劳羸弱的人,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因此,这些具有补益作用的草木金石药材加肉一起炖制成药膳,药效更充分而全面。”

服用药膳最好在上午早餐后9~11时左右进食,因此时阳气初升,有助药物大补元气的药效发挥;病人感觉不饱也不饿,使得汤汁既不会因为空腹而在胃内的停留时间过短,也不会因饱餐后和胃肠道的接触面积减少而影响吸收。


中药进补与养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738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中药进补与养生
相关文章
  • 中药进补与养生

    中药学与养生中药学与四季养生摘要: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味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非只有医者才要去学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