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我国大豆生产基地在哪儿 正文

我国大豆生产基地在哪儿

2016-11-22 19:29:11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全国大豆产区分布情况

全国大豆产区分布情况

目前世界上种植大豆已遍及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作为主产国主要有中国、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

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大豆的生产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了解我国的大豆区划非常重要。按照大豆生产的气候自然条件、耕作栽培制度、品种生态类型、发展的历史、分布和范围的异同,对我国大豆区域采取了两级制划分:第一级以主要作物的熟制,将全国划分为5个大区;第二级为大区内地域上较大的自然条件差别划分为7个亚区,依此看出大豆在全国生产上的概貌。

一、 北方春大豆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新疆等省(区)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北部, 该区分三个亚区,其中东北春大豆亚区为重要内、外销生产基地。

1、 东北春大豆亚区(I1)

包括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四盟。

2、 黄土高原春大豆亚区(I2)

包括地区: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内蒙古高原一部、河套灌区及宁夏。

3、 西北春大豆亚区(I3)

包括地区:基本为新疆农区。

二、 黄淮海流域夏大豆区

华北大豆生产区域,该区分两个亚区。

1、 冀晋中部春夏大豆亚区(II4)

包括地区:河北长城以南,石家庄、天津一线以北,陕西省中部和东南部。

2、 黄淮海流域夏大豆亚区(II5)

包括地区:石家庄、天津一线以南,山东省、河南省大部、江苏省洪泽湖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山西省西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甘肃省天水地区。

三、 长江流域春夏大豆区

包括黄淮海夏大豆区的南沿长江各省份及西南云贵高原,该区分两个亚区。

1、 长江流域春夏大豆亚区(III6)

包括地区:江苏、安徽两省长江沿岸部分,湖北全省,河南、陕西南部,浙江、江苏、湖南的北部,四川盆地及东部丘陵。

2、云贵高原春夏大豆亚区(III7)

包括地区:云南、贵州两省绝大部分,湖南和广西的西部,四川西南部

四、 东南春夏秋大豆区

包括地区:浙江省南部,福建和江西两省,台湾省,湖南、广东、广西的大部。

五、 华南四季大豆区

包括地区:广东、广西、云南的南部边缘和福建的南端。

中国计划在未来5年内,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的非转基因高油大豆生产区,以与外国大豆进行竞争。

农业部在其公布的未来5年农业规划中指出,到2007年,东北地区高油大豆总产量要明显提高,含油率提高两个百分点。目前中国高油大豆含油率一般约为17—18%。

规划显示,中国东北地区的高油大豆生产区将主要布局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四个省区的127个县市。

此外,规划还指出,到2007年东北地区高油大豆平均亩产要达到150公斤以上,将中国的高油大豆年进口量控制在合理水平。预计到2007年全国大豆消费量将达到3300万吨,其中高油大豆2500万吨,比2001年增加700万吨。

篇二: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

农业是人类利用植物或动物生长、繁殖机能,通过人工培育,获得食物、工业原料和其他农副产品,以解决人们吃、穿、用等基本生活资料的生产部门。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又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一般来说,农业单指种植业(或耕作业),全面而言,则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

一、 粮食作物

中国立国几千年来的一条根本治国经验是:“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有粮则安,无粮则乱”。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解决粮食问题,始终是国家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问题是:粮食生产不稳定,年际变化大;各地粮食生产不平衡,中低产面积广,问题较多;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因此,我国粮食生产丝毫不能放松,必须抓得狠、抓得紧。充分调动广大粮农的积极性,在国家大政方针指引下,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种植业生产结构,广泛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改善粮食生产投资环境,增加投入,是粮食增产的基本途径。

粮食生产在我国农业中一直占重要地位。我国粮食作物构成比较复杂,而且地域不同种类也有异,但主要作物仍然大体类似,有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和薯类。

(一) 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与分布

1.稻谷

稻谷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种植稻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产稻谷最多的国家。稻谷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人民生活消费中均占第一位。

稻谷按其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大小,可分为旱稻和水稻两类,我国主要是水稻,旱稻种植极少。水稻按其品种不同,可分为籼稻、粳稻和糯稻;按其成熟期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水稻在我国分布很广,除了个别高寒或干旱地区以外,从北纬18.5°的海南岛到北纬52°的黑龙江呼玛县,从东部的台湾到西部的新疆都有分布。水稻的分布广而不均,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大致分为两大产区,见图5-1。

图5-1 中国水稻分布示意图

(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

①华南双季籼稻区。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五省区。该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水、热资源丰富,生长期长,复种指数大,是我国以籼稻为主的双季稻产区。海南等低纬度地区有三季稻的栽培。

②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包括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

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上海等省市和豫南、陕南等地区。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比较丰富,土壤肥沃,降水丰沛,河网湖泊密布,灌溉方便,历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2/3左右,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该区以长江三角洲、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江汉平原以及成都平原等最为集中。长江以南地区大多种植双季稻,长江以北地区大多实行单季稻与其他农作物轮作。籼稻和粳稻均有分布。 ③云贵高原水稻区。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稻品种也有垂直分布的特点,海拔2000米左右地区多种植籼稻,1500米左右地区是粳、籼稻交错区,1200米以下种植籼稻。本区以单季为主。

(2)北方稻谷分散区

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属单季粳稻分散区。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水源较充足的地区:东北地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辽河沿岸;华北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区;西北主要分布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

北方分散产区的水稻以一季粳稻为主,稻米质量较好。

2.小麦

小麦是我国仅次于稻谷的第二大粮食作物。我国也是小麦栽培最古老的国家之一,约有4500年的历史。在我国平均粮食消费构成中,小麦约占1/4以上,其中北方居民的消费比重要高得多。

小麦是温带性旱地作物,品种较多,耐旱、适应性强,我国大部地区适宜种植小麦,小麦可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两大类,我国以冬小麦分布面积最大,约占小麦播种面积的80%以上。见图5-2。

图5-2 中国小麦分布示意图

(1)春小麦区

我国春小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0%以上,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地区,小麦只能在春天播种,当年收割,是一年一熟制作物。其中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和新疆为主要产区。

(2)北方冬麦区

分布在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各省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是我国最大的小麦生产区和消费区,该区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2/3以上,有我国的“麦仓”之称。

(3)南方冬麦区

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以东地区。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北等省为集中产区,

大部分为棉麦和稻麦两熟制。本区居民以稻米为主食,故小麦商品率较高,。

3.玉米

玉米属高产作物,经济价值较高,是我国最主要的杂粮,在粮食作物中仅次于水稻、小麦,居第三位。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玉米对自然条件要求不严格,在我国分布很广,各地都有分布,其中以吉林、山东、河北、辽宁、四川产量最多。

4.其他作物

(1)高粱

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适应性强的特性,所以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涝洼及盐碱地区多有种植。高粱在我国分布很广,以东北平原最为集中,其次为黄河中下游和淮北平原一带。

(2)谷子

谷子是我国传统粮食作物。谷子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需水量少,比小麦低1.5倍左右,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生长期较短。谷子容易储藏,适宜作储备粮,营养价值较高,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直至黑龙江的克山地区。

(3)薯类

我国以甘薯为主,其次是马铃薯。甘薯主要分布在北纬42°以南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和珠江流域为主要产区,其中以四川和山东产量最大。 马铃薯主要集中在东北北部、内蒙古西部、山西和河北北部,以及四川北部地势较高,气候较凉地区,以东北、内蒙古产量最多。

(二) 主要商品粮基地

商品粮基地,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以产粮为主,并能够稳定地提供数量较多的商品粮的农业地区。我国商品粮基地,大致可划分为四种类型。

1.南方高产商品粮基地

包括长江三角洲、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这些地区人多地少,但自然条件优越,劳动力充足,精耕细作,集约化水平高,粮食单产和商品率较高,每年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各基地商品粮的60%以上,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2.东北低产商品粮基地

包括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本区土地辽阔,土质肥沃,人少地多,粗放经营,粮食单产水平低,但总产量高,粮食商品率高达35%,每年能向国家提供20%的商品粮,是我国发展潜力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3.西北干旱区商品粮基地

包括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和银川平原。本区气候干旱,历来是依靠河流灌溉发展农业生产,是我国旱涝保收的商品粮基地。

4.淮河平原商品粮基地

该商品粮基地,地跨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虽然单产不高,但粮食商品率已高

达20%,能为国家提供相当数量的商品粮。

二、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又称技术作物。是轻工业的主要原料和人民生活吃、穿、用的农作物。经济作物的种类繁多,可分为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水果和其他经济作物。

(一) 纤维作物

纤维作物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主要有棉花、麻类和蚕茧等。

1.棉花

我国是世界主要产棉国之一。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居经济作物之首,约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1/3左右。棉花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国防、化工、医药等工业也离不开棉花,棉杆可造纸,棉籽可榨油,棉籽饼是优质饲料。所以棉花生产在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我国棉花产地分布广泛,按照自然条件、栽培管理水平和种植的历史条件,将全国划分为三个主要棉区。见图5-3。

图5-3 中国棉花分布示意图

(1)黄河流域棉区。

包括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的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及北京、天津七省市。棉花产量以山东、河南、河北三省最多。本区植棉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区内地势平坦,秋雨少,日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其种植面积占全国棉田面积的1/2。

(2)长江流域棉区

本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市,湖北、江苏两省产量最多。本区植棉历史悠久,技术水平较高,劳动力充足,区内纺织业发达,运输条件便利,使该区成为全国棉花单产和商品率最高的棉区,也是我国第二大产棉区。但秋天雨多,湿度大,日照较少,影响棉花吐絮,棉花质量不如黄河流域棉区。

(3)西北内陆棉区

包括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本区地处干旱地区,降水少,光照条件优越,温差大,病虫害少,棉花品质好,是我国第三大产棉区,也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

2.麻

麻类是一种古老的纤维作物。我国是世界上主要产麻国之一,也是麻类品种最多的国家,主要品种有黄麻、红麻、苎麻、亚麻等。

(1)黄麻。喜温湿多雨,要求深厚肥沃的土壤,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和浙江等地。黄麻纤维吸湿性强,结构疏松,是织麻袋的优质材料。

(2)红麻。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对气候、土壤适应性较强,用途与黄麻类似。分布十分广泛,南自广东,北到辽宁,东起浙江,西达新疆,都有栽培。

(3)苎麻。是我国的特产。有“中国草”之称。性喜温湿,是多年生的宿根作物,主

要产于江南各省,以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省为最多。

(4)亚麻。主要产于东北,以黑龙江产量最多,集中于哈尔滨附近,其次是吉林,集中于延边地区。

3.蚕茧

我国是世界上养蚕最早的国家,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素有“东方丝国”之称。

(1) 桑蚕茧。我国有三大桑蚕茧基地,即太湖流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其中太湖流域为我国最大的桑蚕茧基地。

(2)柞蚕茧。我国柞蚕茧也有三大产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豫西山地。其中辽宁省产量最多。

(二) 油料作物

油料作物品种繁多,主要有花生、油菜籽、芝麻、胡麻、大豆、向日葵等。我国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在经济作物中居首位,是世界上油料作物种植最多的国家。

1.花生

在各种油料作物中,花生的单产高,含油率高,是喜温耐瘠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最好。花生生产分布广泛,除西藏、青海外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广西、辽宁、四川、福建等省区,其中山东的产量居全国首位,其次是广东。目前,全国花生要集中在两个地区:一是渤海湾周围的丘陵地及沿河沙土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花生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二是华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的丘陵及沿海地区。

2.油菜

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地区分布最广的油料作物。是世界上生产油菜籽最多的国家。油菜是喜凉作物,对热量要求不高,对土壤要求不严。根据播种期的不同,可分为春、冬油菜,春、冬油菜分布的界限,相当于春、冬小麦的分界线而略偏南。我国以种植冬油菜为主。长江流域是全国冬油菜最大产区,其中四川省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其次为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贵州等省。春油菜主要集中于东北、西北北部地区。

3.芝麻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芝麻最多的国家之一。芝麻是一种含油率很高的优质油料作物,我国芝麻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安徽、山东等省,其中河南省产量居全国首位。

4.大豆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早在5000年前,大豆就扎根于华夏沃土,中世纪以后,大豆经阿拉伯传入西方。美国大面积种植大豆只有70年余的历史,却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大豆生产国,2000年产量达7500万吨,占全球大豆总产量的50%。而中国却成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年进口量达1400万吨。年产量目前在世界排在美国、巴西之后,居第三位。大豆既是粮食作物,又是油料作物,同时也是副食品的重要原料,营养价值高,因而大豆在农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篇三:中国主要农产品的分布

(一) 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与分布

1.稻谷

稻谷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种植稻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产稻谷最多的国家。稻谷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人民生活消费中均占第一位。

稻谷按其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大小,可分为旱稻和水稻两类,我国主要是水稻,旱稻种植极少。水稻按其品种不同,可分为籼稻、粳稻和糯稻;按其成熟期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水稻在我国分布很广,除了个别高寒或干旱地区以外,从北纬18.5°的海南岛到北纬52°的黑龙江呼玛县,从东部的台湾到西部的新疆都有分布。水稻的分布广而不均,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大致分为两大产区

(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

①华南双季籼稻区。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五省区。该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水、热资源丰富,生长期长,复种指数大,是我国以籼稻为主的双季稻产区。海南等低纬度地区有三季稻的栽培。

②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包括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上海等省市和豫南、陕南等地区。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比较丰富,土壤肥沃,降水丰沛,河网湖泊密布,灌溉方便,历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2/3左右,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该区以长江三角洲、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江汉平原以及成都平原等最为集中。长江以南地区大多种植双季稻,长江以北地区大多实行单季稻与其他农作物轮作。籼稻和粳稻均有分布。

③云贵高原水稻区。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稻品种也有垂直分布的特点,海拔2000米左右地区多种植籼稻,1500米左右地区是粳、籼稻交错区,1200米以下种植籼稻。本区以单季为主。

(2)北方稻谷分散区

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属单季粳稻分散区。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水源较充足的地区:东北地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辽河沿岸;华北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区;西北主要分

布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

北方分散产区的水稻以一季粳稻为主,稻米质量较好。

2.小麦

小麦是我国仅次于稻谷的第二大粮食作物。我国也是小麦栽培最古老的国家之一,约有4500年的历史。小麦是温带性旱地作物,品种较多,耐旱、适应性强,我国大部地区适宜种植小麦,小麦可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两大类,我国以冬小麦分布面积最大,约占小麦播种面积的80%以上。

(1)春小麦区

我国春小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0%以上,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地区,小麦只能在春天播种,当年收割,是一年一熟制作物。其中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和新疆为主要产区。

(2)北方冬麦区

分布在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各省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是我国最大的小麦生产区和消费区,该区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2/3以上,有我国的“麦仓”之

称。

(3)南方冬麦区

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以东地区。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北等省为集中产区,大部分为棉麦和稻麦两熟制。本区居民以稻米为主食,故小麦商品率较高。

3.玉米

玉米属高产作物,经济价值较高,是我国最主要的杂粮,在粮食作物中仅次于水稻、小麦,居第三位。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玉米对自然条件要求不严格,在我国分布很广,各地都有分布,其中以吉林、山东、河北、辽宁、四川产量最多。

4.其他作物

(1)高粱

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适应性强的特性,所以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涝洼及盐碱地区多有种植。高粱在我国分布很广,以东北平原最为集中,其次为黄河中下游和淮北平原一带。

(2)谷子

谷子是我国传统粮食作物。谷子具有较强的抗
我国大豆生产基地在哪儿》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924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我国大豆生产基地在哪儿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