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初中语文《社戏》试讲稿/教案设计 正文 本文移动端:初中语文《社戏》试讲稿/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社戏》试讲稿/教案设计

2022-09-15 11:00:49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初中语文《社戏》试讲稿/教案设计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弄清楚字音,读熟文章,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小说围绕看社戏这件事,记叙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会小说景物描写对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3.体会小说通过描写语言、行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知本文的人情美,风情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难点:

  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童年,天真烂漫,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提起童年,我们有着说不尽的话题,充满了美好的回忆。

  本册第一课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作者深情回忆了童年在百草园的生活和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充满童趣。今天我们将学习鲁迅先生另一篇记叙童年乡村生活的小说——《社戏》。文中的趣事,可能我们也有切身体会。

  (二)初读课文

  检查预习情况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注意加点的字:

  归省(xǐng) 行(háng)辈 掘(jué)

  惮(dàn) 怠(dài)慢 凫(fú)水

  撺掇(cuān duo) 潺(chán)潺 蹿(cuān)

  模(mú)样 絮叨(xù dao) 楫(jí)

  整体感悟

  (学生分四人一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1.快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并大声朗读。

  2.理清小说的脉络,把握小说的内容。

  要点:小说描写“我”幼时的一段乡间生活,主要刻画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小说按看戏前、看戏中、看戏后三部分组成。其中,看社戏是课文的主体部分,可分四层:a看戏前的波折;b看戏途中的见闻感受;c看戏;d偷吃罗汉豆。

  3.按照叙述的先后,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并指出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要点:小说的主要情节有“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其中“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是详写,其余是略写。

  (三)精读课本,贯通全文

  1. 朗读课文。

  2. 合作探究

  (先小组讨论,再课堂交流)

  1.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讨论并归纳:

  “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可以免念《经》之类难念的书;可钓虾放牛,体验到许多乡间生活的乐趣。

  2.小说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其他人物有谁?试着分析双喜和六一公公的形象。

  讨论并归纳:

  a双喜的形象(找出有关双喜的语言,行动描写,从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双喜是小伙伴中“最聪明的”,好像小领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现得最为突出:聪明、热情、机灵、能干、善于为他人着想。b六一公公的形象。六一公公是个淳朴乡民的形象,六一公公只对小伙伴摘豆时“踏坏了不少”表示惋惜,他并不是吝啬的人,这是劳动人民珍爱劳动成果的本色。后来他又亲自送豆,表现了他热情、淳朴、好客的性格。“我”夸了他的豆一句,他“竟非常感激起来”,体现了他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

  3.课文的景物描写极为成功,仔细研读夏夜行船、月夜归航片断,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展开对景物的描写的?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情?(结合课后练习二进行)。

  讨论并归纳:

  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采用立意笔法,从色彩、气味、声响等方面,描绘了夏夜行船、午夜归航等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作者还运用各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强表达效果。

  夏夜行船,主要从感觉入手,描绘了豆麦、水草的清香,淡黑起伏的连山,皎洁的月光、闪亮的渔火、宛转悠扬的笛声、孩子们的欢笑声,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入手,写得有声有色有味,然而更有情。写连山,以动写静,写笛声,以声传情;写渔火,由远及近。这样写,既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之感,又衬托出“我”的迫切心情。

  月夜归航,写得更具有童话色彩,“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烘托出孩子们欢畅愉快的心情。

  4.小说的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应怎样理解?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体会吗?

  讨论并归纳:

  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

  (四)细读课文

  1 . 品味文章重点词语、句子或段落。

  指导学生找出自己认为精彩、重要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然后用旁批写下自己的看法。

  词语例:“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点”“磕”“退”“上”“架”等几个动词,将少年 们开船时的动作程序以及合作划船的情状表述得颇为详细,显示了他们熟练的驾船技巧和勤劳肯干的品格,也折射出他们去看戏时的愉快心情。

  句子例:“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这一句用一个富有童话色彩的比喻,反映了儿童富于幻想的 特点和愉快的心情。写老渔父的喝彩,是通过旁观者的赞美来衬托孩子们的驾船技术。

  段落例:月夜行船一段(第11段)的景物描写分别从色彩、声音、视觉、听觉、嗅 觉各个侧面着笔,恰如多重奏管弦曲,给人以十分丰富的感觉,景物的立体感由此产生。

  2 . 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质疑答疑。

  例如:课文最后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真的是豆好吃,戏好看吗?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老人孩子那份朴实、真挚的感情和那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在城镇未曾见到过,在后 来的人生路途中也很少再见到的。“我”通过对这段往事的深情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五)美读课文,感悟意境。

  本文作者运用多种感官,详写了沿途美好的夜色风光,迷人而又带有神秘色彩,令人陶醉,真是乐土,烘托了自己愉快的心情。请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生动传神的景物描写的段落来朗读欣赏,看谁读得最好,体会意境。

  学生评价:从字音是否准确、声音是否洪亮、感情是否饱满等方面来评价。

  老师评价:以鼓励的原则去发现学生朗读中的优点,当然对不足之处要恰当地给以指 出,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拓展性阅读训练

  说话训练:我的童年

  学生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童年趣事来进行说话训练,要求叙述完整,声音洪亮,语调自然连贯,姿态大方。

  教师小结

  《社戏》是一篇有着明显的怀旧情绪的作品,对于中学生来说,因为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理解上有着很大的难度。要讲好这样一堂课,关键就在于寻找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偷豆”这个情节,让学生细细欣赏,品评人物,交流心得,然后引入对“船头看戏”的欣赏,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社戏并不好看,但之所以难忘,就在于看戏过程中的人和事。这样切入,使学生对鲁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有了认同感,认识自然就深刻了。

  布置作业

  1 . 完成“积累拓展”五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深化对作品主旨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2 . 模仿月夜行船一段(第11段)的景物描写,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各个侧面着笔,描写一段景物。

  3 . 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收集一种文化现象的资料,并做好笔记,与同学交流。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中语文《社戏》试讲稿/教案设计》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658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
公文驿站 公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