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学习吴孟超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正文 本文移动端:学习吴孟超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学习吴孟超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2021-07-05 15:54:30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为这一位“中国外科肝胆之父”的事件感到惊讶,又因他的逝世而感到惋惜。他那忘我的精神,作为一名医生,一位老师,他总是努力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的救治每一位被病痛所折磨的病人,使他们远离病魔。下面是由百味书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吴孟超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吴孟超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一】

  人民的好女儿观后感

  近日,通过收看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事迹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妙手仁心吴孟超》,首先看到吴孟超治疗病人王甜甜的事例,八十多岁老人吴孟超的苍桑与小姑娘王甜甜的青春形成视觉上的对比,吴孟超的那句“一线希望,百分百的努力”给我强烈的冲击力,我看到了吴老的崇高医德。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不仅仅反映在攀登科学高峰上,也时时体现在与人民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当中。凝聚人们的心气,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多少年来,他始终把党的事业、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放在第一位,创造了中国和国际肝脏外科界的多个第一。他不仅是肝胆方面的“名医”,而且与人民肝胆相照。他的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令人钦佩、感人肺腑,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

学习吴孟超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接下来看到的病例是吴孟超手术割除了一个大如婴儿头的肿瘤,介绍了他鹰爪一样的妙手,源于苦难的童年在马来西亚割胶的经历,他珍藏的那把割胶刀与他在手术台的手术刀也形成了一种对比。短片再回溯到王甜甜手术的危险性,因为是贴着血管的肿瘤,手术风险具大,访谈吴孟超时他说手术并没有胡乱赌注,而是有着几分把握的。原来在1975年时他就为x陆本海割除了特大血管瘤,所以他有经验,才以83岁高龄驾轻就熟地为王甜甜手术,从中我看到了吴老精湛的医术。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感人的情节、朴实的语言,我看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吴孟超可敬、可亲、可学的形象,实在是感人肺腑、震撼人心,让我深受教育。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应该像影片里的党员吴孟超一样,任何时候都把国家、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自己的岗位上从小事做起,点点滴滴地做着每件细小的贡献。愿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在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的感召下,立足自身的位,以最有效、最感人的实际行动,展现

  共产党员的风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人人都献出一份力,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

  做为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和一名共产党员,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我们要把这些共产党人做为自己做人做事的标杆,以踏实努力的工作,践行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学习吴孟超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二】

  走近吴孟超,你会发现,他平时的工作很普通也很繁琐。他也会发火,也会流泪。但这丝毫不妨碍我们从他的身上读出这样一个道理:成大业者必有大爱。

  说服父母,只身回国,用手术刀突破一个又一个肝脏外科禁区,建立我国肝脏外科理论和技术体系,成为国际肝胆外科界公认的杰出人物。由于他的努力,无数疑难重症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没有对祖国、对人民、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吴孟超完成不了这样的大业。

  心中始终装着病人,出差前总要到病房走一遍;到了外地第一件事是打电话询问病人情况;回家后先要查看病人来信。凡是经他做过手术的病人,多年后再见,往往仍能叫出名字。“我不怕手术失败,‘晚节’不保,想方设法为病人解决问题才是我的‘晚节’!”“任何时候也不要怠慢我的病人。”在吴孟超身上,对病人的大爱是那样的至真至诚、细腻入微。因这样的爱而感动得潸然泪下的又何止是病人。

  有人说,吴孟超是一位“神奇老人”。他创建了中国的肝胆外科并带领学科团队走在世界前列,至今以89岁高龄仍然在柳叶刀尖上领舞。同样是一种无边的大爱,支撑着吴老仍然活跃在医学科技的前沿,依然忙碌在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行列中。

  今年适逢建党xx周年,也是医改攻坚之年,我们学习吴孟超,就是希望藉此振奋精神,激励更多“吴孟超式”的医务工作者涌现出来。

学习吴孟超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三】

  究竟吴孟超精神是什么呢?是爱党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怀,是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实际行动等,还有就是他的医者仁心,作为一名医生,时刻将履行医生职责放在第一位,他的这种精神在向我们诠释者什么才是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就干好一行。

  吴孟超同志是一名有着55年党龄和军龄的老党员,他从医这些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医治了无数患者:他创立了我国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发明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断法”,使肝脏手术成功率一下子提高到90%以上;推动了我国肝癌基础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他把我国肝脏外科事业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荣获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最近国际有关组织又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

  吴孟超这些年获得了诸多荣誉,很多人说他“值了”,但他并不以此为炫耀的资本,他说“就我的人生来讲,这些东西确实够多了。但是要说"值",它究竟值在哪里?我想最重要的是,它凝聚着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的发展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的知识价值、人生价值才会有很好的体现。”吴孟超同志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他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着自己的话,他视病人为亲人,处处为患者着想,他所在的东方肝胆医院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能用最便宜且管用的药给病人就不开贵药,能不让病人反复检查就不多检查,这都是吴孟超医者仁心的表现。相比当前看病难、看病贵,少数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生硬,不负责任,收受红包回扣,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等不良现象,吴孟超同志立志、求索、创新、奉献的精神和关爱、忠诚、无私、服务的实践,给了我们启迪和教诲。吴孟超同志的精神和品格,闪耀着时代的光辉,实践着人民的期望。医务人员们要学习他的医者仁心,普通工作人员要学习他对工作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将吴孟超精神化成我们每个人的实际行动传承下去,国家弘扬吴孟超精神对于我国医疗体制的进步也具有重大意义。

  学习吴孟超精神,除了学习他爱党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怀和种种先进思想精神之外,还要学习他的医者仁心,其实不单是医者,每一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有一颗爱民的仁心,只有这样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实现,伟大的精神才能更好传承,和谐的社会才能建成。

  仔细读过吴孟超院士的资料,感动之余,不禁为他高尚的人格、无私的胸怀、崇高的境界所折服,他为共产党员立起了标杆。广大党员干部应当认真学习吴孟超的先进事迹,在学习中要注意“知不足”、“不知足”。

  在爱党爱国上“知不足”。由于对祖国怀着深深的爱,17岁的吴孟超放弃了去英国读书,回到战火纷飞、灾难深重的祖国,他几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精力和智慧献给了祖国。文革开始后,因受华侨身份牵连,党支部停止了他的组织生活。但他仍然深深地爱着党,坚持交党费,写思想报告。然而时下,有的党员干部摆不正自己同组织的关系,干一点事就向组织要回报,刚刚提拔就向组织要求再“进步”;有的受不得半点委屈,有少许不如意,便满腹牢骚。与吴孟超院士相比,这些党员干部的 “委屈”要小得多,甚至是微不足道。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吴孟超的爱党爱国情怀,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把为党争光、为国争气,作为自己的崇高信念和终身追求。

  在服务群众上“知不足”。当建设“国家肝癌科学中心”经费紧张时,有人建议医疗费涨价,却遭到吴孟超的强烈反对,“老百姓热爱共产党,拥护共产党,说到底就是因为这个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发展为了谁?如果大楼建高了,盖好了,而老百姓却看不起病,我吴孟超不会开心啊……”为了给病人省钱,他做了三条规定:只要确保疗效,用药能用便宜的不用贵的,能用国产的不用进口的;不准给病人过度检查等。当前,少数党员干部群众意识淡薄,对待群众“冷、横、硬、推”,有的甚至与民争利。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像吴孟超那样,坚持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以让群众得实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去做事情,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爱岗敬业上“不知足”。吴孟超对技术可谓是精益求精,炉火纯青——他创造的“吴氏刀法”以精准见长、快速著称,心到刀到,如行云流水。即使这样,他仍不顾89岁高龄,坚持每晚在卧室继续工作,双休日经常到病房查房,撰写论文,并且每年主刀完成近200台手术。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学习吴孟超的敬业精神,立足本职工作,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能力,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厚望。

学习吴孟超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四】

  走近吴孟超,你会发现,他平时的工作很普通也很繁琐。他也会发火,也会流泪。但这丝毫不妨碍我们从他的身上读出这样一个道理:成大业者必有大爱。

  说服父母,只身回国,用手术刀突破一个又一个肝脏外科禁区,建立我国肝脏外科理论和技术体系,成为国际肝胆外科界公认的杰出人物。由于他的努力,无数疑难重症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没有对祖国、对人民、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吴孟超完成不了这样的大业。

  心中始终装着病人,出差前总要到病房走一遍;到了外地第一件事是打电话询问病人情况;回家后先要查看病人来信。凡是经他做过手术的病人,多年后再见,往往仍能叫出名字。“我不怕手术失败,‘晚节’不保,想方设法为病人解决问题才是我的‘晚节’!”“任何时候也不要怠慢我的病人。”在吴孟超身上,对病人的大爱是那样的至真至诚、细腻入微。因这样的爱而感动得潸然泪下的又何止是病人。

  有人说,吴孟超是一位“神奇老人”。他创建了中国的肝胆外科并带领学科团队走在世界前列,至今以89岁高龄仍然在柳叶刀尖上领舞。同样是一种无边的大爱,支撑着吴老仍然活跃在医学科技的前沿,依然忙碌在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行列中。

  今年适逢建党xx周年,也是医改攻坚之年,我们学习吴孟超,就是希望藉此振奋精神,激励更多“吴孟超式”的医务工作者涌现出来。

学习吴孟超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五】

  吴孟超同志在医学上的成就是巨大的。他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肝脏外科关键理论和技术,建立了中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并使之逐步发展、壮大;他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在长达5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曾为13600多名肝病患者解除病痛;他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人们喜欢把吴孟超誉为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他身上的荣誉、头衔、职务,可以罗列几页纸。这些只是一种象征或符号,重要的在于学习他高尚的医德和他爱党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

  “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下,就算我倒在手术室里,那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吴孟超同志在先进事迹报告会这样说到。在他的价值观里,生命没有尊卑贵贱。89岁高龄老人每年仍做200台手术,这是怎样一种信念在支撑着他,他说:“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是我入党和从医时作出的承诺,我将用一生履行这个承诺!”

  从上世纪60年代起,吴孟超同志就是我们学校的一面旗帜。几十年来,这面旗帜始终熠熠生辉、光彩夺目,感召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吴孟超是一位一心向党、立志报国的忠诚赤子。

  他说:“一个人,找到和建立正确的信仰不容易,用行动捍卫自己的信仰更是一辈子的事。”这句话,来自于吴老的切身体会。

  吴孟超5岁时,随母亲漂洋过海,投奔在马来西亚做工的父亲。抗战爆发后,17岁的吴孟超放弃了去英国读书,回到战火纷飞、灾难深重的祖国。

  吴孟超告别父母回国途中发生的一件事,让他刻骨铭心。途经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要中转签证,白人在入境表上签个字就过去了,吴孟超也准备签字时,却被法国签证官大声喝住:“你不能签字,你要摁手印!”

  当时,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吴孟超说:“我是读书人,我能签字。”对方说:“这是规定,黄种人一律摁手印。”吴孟超大声说:“我是中国人,我有权利写自己的名字!”对方说:“不摁手印,你就滚!”

  急切想回到祖国的吴孟超,含泪摁下了屈辱的手印。

  今天,吴孟超已是有着55年党龄和军龄的老党员、老军人,他一生忠诚自己的信仰、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说,“我一生中有过两次宣誓:当医生我是宣过誓的,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是宣过誓的,宣了誓,就要信守诺言!”

  吴孟超是一位勇攀高峰、成就卓著的科学大家。

  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2005年,全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多达1.2亿,40多万人患有肝癌。上世纪50年代,我国还没有做过一例成功的肝脏外科手术,肝癌的防治研究更是一片空白。当时,一个日本专家断言:“中国的肝脏外科想赶上我们的水平,至少要二三十年。”强烈的使命感,使年轻的吴孟超立下壮志,坚定地向肝脏外科领域进军。

  他创立了我国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1958年,吴孟超与张晓华、胡宏楷组成“三人小组”,依靠独立自主的研究和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肝脏结构“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从此,中国医生掌握了打开肝脏禁区的钥匙。1960年,吴孟超主刀实施了我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实现了中国外科在这一领域零的突破。

  他创造了我国肝脏外科手术的经典方法。1963年,吴孟超发明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改变了西方沿用已久的传统技术,使肝脏手术成功率一下子提高到90%以上。同年,成功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肿瘤切除手术,闯进了肝脏手术“禁区中的禁区”,在肝脏外科史上树起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时至今日,吴孟超已经做了14000多例肝脏手术,其中肝癌切除手术9300多例,成功率达到98.5%。这一系列成就,使我国肝脏外科长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他推动了我国肝癌基础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带领学生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开辟了新的战场,向肝癌的主动预防、早期发现和综合治疗进军。他带出了260多名研究生,开展了肝癌基础治疗一系列重大课题研究,他带领的团队先后在肝癌信号转导、免疫治疗、分子病理研究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

  吴孟超是一位倾心为民、德技双馨的一代名医。

  他不仅有精湛的医术,更有着高尚的医德。吴老说:“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他每次接诊,都对病人亲切地微笑,聊聊家常,拉近与病人的距离。冬天查房,他总是先把自己的手焐热,再去触摸病人的身体,还常常用额头去感觉病人的体温。做完检查,他也不忘顺手为病人拉好衣服,掖好被角,还摆好床下的鞋子。每年大年初一,吴孟超都早早地来到病房,给住院病人一一拜年,送上新春的第一声祝福。

  2005年冬天,吴孟超被推荐参评国家最高科技奖,上级派人对他进行考核,确定第二天上午和他谈话。机关考虑到这是件大事,取消了他原定的手术。吴老得知后,坚持手术不能推迟。考核组的同志感到不解:这是个什么病人,怎么这么重要?第二天下午谈话时,禁不住问了一句:“吴老,上午在给谁做手术啊?”吴老说:“一个x的农民,病得很重,家里又穷,乡亲们凑了钱才来x的,多住一天院,对他们都是负担。实在抱歉,让你们等我了。”这就是吴老,他把患者的生命看得比天还大,把老百姓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的药,尽量减少重复检查。医院财务上算过一笔账,这样做,一年就能给病人节省7000多万元。吴孟超常说,病人生病已经很不幸了,如果再收他们的红包,于心何忍啊!

  吴孟超是一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战士。

  早已功成名就的吴老,在不少人眼里,本可以选择尊荣,选择享受,选择超脱,甚至还可以选择很多,但他选择了继续前行。他说:“我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战士,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和肝癌战斗一天。”

  他总是那样不知疲倦,仍然每天按时上班,很晚下班。仍然出门诊,做手术,最多时一天要做三台。他还经常外出主持学术会议、参加重大疑难疾病会诊。有一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回到x时,他的腿迈不动了,是随行的同事把他搀下飞机,用轮椅推上汽车,护送他回家。老伴和女儿看到他那么疲倦,恳求他,不要再拼命了。他说:“你们不要担心,我是身倦心不倦,有事情做,我内心很充实,很快乐。”

  吴老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大家都觉得这已经是他事业的顶峰了,可他没有停步,他联合汤钊猷、顾建人、王红阳、杨胜利、闻玉梅、郑树森等6名院士,向国务院提交了“集成式研究乙型肝炎、肝癌发病机理与防治”的建议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目前,他正在领导建设“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和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安亭新院,打造世界上最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基地。按照吴老的设想,再用5到10年时间,使我国的肝癌发病率再降低15%,治愈率再提高15%;通过30到50年的努力,找到治疗肝癌的根本途径,使人类最终战胜肝癌!

  手术台上的精神之光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护士长 程月娥

  很多人都想知道,吴老的手术成功率为什么那么高,为什么做得又快又漂亮。我很清楚,他不完全是靠技术,更不是靠运气。他真正的过人之处,是他对待每一台手术都极其认真负责。

  尽管吴老医术高超、经验非常丰富,但他对每一台手术都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不管这个病人是谁,不管病情轻重,不管病人的CT、磁共振等影像检查结果多么肯定,他都要在动手术的前一天,再次和B超室的医生做一次术前病灶确认,上手术台之前,还要在看片灯上再次查看病变部位,验证一下,好做到万无一失。

  当遇到比较复杂的病情时,吴老一定要召集专家会诊。一次会诊不满意,就再来一次,甚至换一批专家会诊,充分吸纳各个方面的意见,直到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预见到,把各种应对措施都制定好,他才会上手术台。

  我想,这就是吴老的手术为什么总是做得那么好的原因。也正因为如此,我每次跟他上手术台,心里就很有底气。

  去年冬天,x有个肝癌病人,在一家医院做手术,腹腔打开后,医生说,这个肿瘤靠腔静脉太近,没法切,我们这里正好有肝源,建议做肝移植。病人经济条件不允许,医生就把刀口又缝上了。他的家人不甘心亲人就这样等死,找到了吴老。

  吴老仔细研究了病人的资料,觉得切除肿瘤的可能性是有的。但他没有轻易动手,而是两次组织专家会诊,并把病人的亲属请到会诊现场,详细地了解病人的情况,每次会诊都用去了很长时间。吴老这样严谨负责,几次把病人亲属感动得流泪,他们说:“吴院长,我们先来找您就好了。你们这样认真,我们到这里看病,就是治不好,也认命了。”

  手术开始了,这时,我注意到吴老十分从容,上台、开腹、探查、剥离、切除??流畅地操作着,一切就像以往做过的无数例高难度手术那样,最后是有惊无险,成功地把肿瘤切了下来。走出手术室,摘下口罩的时候,吴老轻轻地说了一句:“比我想象的容易。”就这轻轻的一句,忽然让我非常感动,没有百遍千遍的琢磨,哪有吴老所说的“容易”?

  42天后,病人平安出院了,他拉着吴老的手说:“我这条命是您给的,您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救命恩人!”

  我上学的时候就听说,吴老成功地做了不少堪称“中国第一”的手术,来医院手术室后,又亲眼看见他做了许多别人从没做过的手术。很多人说,他有做手术的天赋。我很清楚,比他的天赋更为宝贵的是,他总以开放的胸襟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他那虚怀若谷的精神,让我们深受教育

  吴老有个学生叫陈训如,在x军区x总医院工作,最早在我国应用腹腔镜开展腹部手术,并取得明显效果。吴老感到这项技术很好,提出派人去学习。有人说,在国内,我们医院是领先的,有必要去学他们的吗?吴老说:“不能这么讲,只要是先进的、对病人有用的,我们都应该学。”陈训如听说吴老要派人来学习,连忙打电话给吴老说:“您就别派人来了,还是我去x给您汇报吧。”吴老说:“这项技术你运用得早,你就是老师嘛!这次我派人先去学,过些日子,我也要去学的,你可不要留一手啊!”正是在吴老的倡导和带动下,我们医院在国内最早把这项技术应用到肝脏手术上。

  1994年2月,一位19岁的大学生遭遇车祸,被急送到我们医院,当时昏迷不醒,已处于休克状态。经诊断,这位大学生腹部闭合伤、肝脏破裂、颅脑外伤,生命危在旦夕。吴老和专家们紧急会诊,感到病人伤得这么重,如果实施开腹手术,他将难以承受。吴老决定立刻施行“腹腔镜下肝破裂修补手术”,经过多名医生的全力抢救,只用了90分钟,就补好了全部裂口,止住了肝脏出血。学来的这项新技术,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让我特别佩服的,还有吴老那种面对险情不回避的敢于担当的精神。外科医生在手术中,遇到处理不了的意外情况,需要其他医生来救场,这是免不了的事。不过近些年,由于医患纠纷增多,担心出了问题责任不好划分,愿意主动救场的医生渐渐少了。但在吴老这里,不管哪个医生求援,他都是随叫随到。他还专门定下一条规矩:“任何时候、任何人,只要遇到处理不了的问题,不管我在干什么,都要及时向我报告,我会立即赶来支援。”

  记得一天中午,吴老刚做完一台大手术,出来路过2号手术间时,从里面跑出来的护士告诉吴老:手术大出血了,正在抢救!吴老一听,转身就冲进房间,只见手术台上病人的腹腔内都是血,止血的纱布已经用了200多块,地上4个2500毫升的大玻璃瓶都装满了血,眼看情况就要失控,看得出来,主刀医生有点顶不住了。吴老立马上台,果断剪下两根纱布带子,沿着血管瘤和正常肝组织的分界线,迅速把出血部位捆扎起来,巧妙地缓解了出血。要知道,用纱布带子捆扎肝脏的出血部位,这绝对是一个非常规动作,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做的。那一幕,至今想来都让人惊心动魄。事后我问吴老:“您当时想没想过,如果抢救失败,可能毁了你一世英名啊!”吴老一听这话,脸就板了起来:“是我的名声要紧,还是救病人的命要紧?”那一刻,我觉得,吴老虽然只有1米62的身高,可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一代宗师的师道情怀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副所长 王红阳

  我是吴老的学生,也是他的战友。在我们的眼里,吴老的高贵品质、渊博学问、大家风范和可贵精神,是一本厚重的书,一生也读不完。

  吴老总是那样登高望远。在培养人才上,总是看得那么远、那么准。大家有口皆碑的,是他在关键时候作出的三次重要抉择。

  第一次是上个世纪60年代,吴老探索总结的“吴氏刀法”名声大振,他主动提出要开办进修班,让其他医生也学会这项技术。有人提醒他:“外科医生靠的就是一手绝活,教给别人,你的优势就没了。”吴老却说:“我国有几十万肝癌患者,我一个人救不了那么多病人,只有把技术贡献出来,才能挽救更多的生命!”他自编教材,亲自示范,把他独创的先进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每一个进修学生,带出了1000多名“吴氏刀法”的传人。

  第二次是1978年,他第一批申报了硕士点,第一批招收了研究生,此后又第一批申请成立了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得益于吴老的积极带动和推动,我们的肝胆外科专业至今已培养了500多名研究生,仅院内就是人才济济,几代同堂。

  第三次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那时肝脏外科手术技术发展很快,吴老备受业内推崇,这时他提出,把人才培养的重点,转移到基础研究上。吴老说:“开刀治疗,顶多开一个救一个,只是治标的措施,要解除更多病人的痛苦,找出彻底治疗肝癌的办法,必须培养基础研究方面的人才。”他主导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肝癌基础研究实验室,创建了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并有计划地派出和引进高级人才。

  在肝胆外科领域,有不少领军人才,是吴老从普通学生和普通医生中发现、培养起来的。1987年,我还是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的普通大夫,到中德医学协会学术年会做会议的秘书工作。担任大会中方主席的吴老,会后找到我,说有两个去德国留学的名额,他和他的导师裘法祖教授联名推荐了我。我非常意外,问他:“您怎么会想到我?”他说:“这次会议,你给我的印象很深,你外语水平不错,工作认真细致,科研思维也好,我们的基础研究需要你这样的苗子!”

  一次并不经意的接触,得到一次格外的垂青推荐。也正是因为这样一次机遇,使我走上了肝脏医学基础研究的道路。

  1996年冬天,我正在德国科学院马普生化研究所工作。一天下午4点多,突然接到吴老的电话,说他在德国刚开完会要来看我。当天正风雪交加,气温达到零下20多摄氏度。我想吴老年纪那么大,天气那么冷,路上到处是冰雪,便急忙说:“老师,还是我去看您吧。”吴老说:“我有特别重要的事情要和你商量,到了再谈,你在家等着,我已经出发了。”我左等右盼,一直到晚上10点多才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吴老的头发、眼镜、衣服、鞋子上都是雪花。因为下雪,原本3个小时的路程,走了6个多小时,望着几乎成为雪人的老师,我感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吴老来不及拍打身上的雪,便说:“我向学校党委汇报过了,要把你请回国内,这次来,就是和你商量这件事。”

  说实在的,回国是我早有的想法,可是那时手头上的课题还没做完,带的研究生也没毕业,这个时候走得了吗?吴老看出了我的犹豫,说:“德方的工作,我们来做,你就不要顾虑了。”我是吴老亲自推荐出国学习的,现在他又为了我的事远道赶来,说得这么真诚,我还能犹豫什么呢?我当即答应了。

  不久,我带着整整一集装箱的资料和仪器,回到了母校。担任大学副校长的吴老,亲自帮我解决了场所、设备、人员、经费等种种难题。不到一年,我主持的生物信号转导实验室进入全军重点实验室行列。不到两年,我的研究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后,又一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年,我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老的爱才之心、惜才之情,远不止体现在我一个人身上。他手把手带出的外科专家,他倾心扶持的青年才俊,他关爱培养过的学生弟子,国内国外能听得到、看得到,但一下子很难数得清。

  吴老总是那样甘为人梯。

  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是吴老亲手创立的经典手术方法,被我国肝脏外科沿用了几十年。有的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感到,这项技术还有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但考虑到这是老师的成就,不敢贸然尝试。吴老知道后,热情地鼓励说:“后人有质疑前人的胆识,学生有超过老师的勇气,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你们不要有顾虑,要大胆地去试。”

  2004年,周伟平教授发明了“不阻断下腔静脉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法”。2006年,杨甲梅教授发明了“半肝完全血流阻断下的无血切肝术”。肝脏手术技术一次再一次地得到发展,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

  为了鼓励创新,吴老用个人积蓄30万元和社会各界捐赠的400万元,设立了“吴孟超医学科技基金”。这是国内首个、也是最大的肝脏外科专项基金,如今总额已有1000多万元。2006年,吴老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又把胡主席颁发的500万元、总后勤部奖励的100万元全部拿出来,用于奖励和资助取得创新成果的学生。

  2000年以来,吴老带领的团队,取得了56项国际和国家发明专利,发表了1000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了64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

  吴爷爷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x省x市农村信用社职员 王甜甜

  7年前,我在x外国语学院读书,体重莫名其妙地增加。当时我妈妈来x打工,看到我腰身臃肿,背上却瘦得都是骨头,就带我去医院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把我妈妈单独叫去。当妈妈从医生那里出来,脸色煞白,却还微笑着对我说:“甜,没事,医生说,是肝里长了个良性的瘤子,我们再去别的医院看看。”

  我从没见过妈妈的脸色那么难看,我不知道医生给我妈妈说了什么,但我预感到不好。我也不敢多问,怕问出什么来我承受不了。

  可是,我们在x跑了几家大医院,都没有人敢为我切除这个瘤子。妈妈再也瞒不住我了。妈妈曾经是纺织女工,很早就下岗了。妈妈一辈子都是站着上班的,那时为了救我,见到医生就下跪。这时我才知道,我的肝脏中部长了个血管瘤,快有足球大了。这个位置好比肝脏的“心脏”部位,被很多大小血管包绕。如果手术动进去,应对不了大出血,生命就会在手术台上结束。如果不动手术,生命也可能随时结束于瘤体血管破裂。

  我一下子懵了,刹那间天旋地转,瘫倒在地。“晴天霹雳”,这个原本只在小说里读到的词语,真实地降临到我头上。我才21岁啊!还没有完成学业,没有参加过工作,没有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没有尝过爱情的甜蜜,生命却要走到尽头?我真的不甘心啊!

  妈妈把我带回x老家,爸爸妈妈又带着我到x、x等地去寻医求治,到哪里都找最便宜的旅馆住。有的医院也很重视,组织了会诊,最后都觉得切不了这个瘤子。都说,要保命,只有一条路可以试试:做肝移植。

  做肝移植要30万元,30万元如果能换一条命,听起来不算贵,可是我爸爸工资每月只有1000多元,妈妈到x打工就是为了挣钱供我读大学。现在到处求医,已经是借钱治病。爸爸决定卖房子,可是我家房子差,开价15万元还没人要。就算卖了房子也凑不够钱!我是父母的独生女儿,父母为了救我不惜一切代价。可是就算借债换了肝,也不一定就能成功,后续的抗排斥治疗还要高昂的药费,到哪里去找?如果我不在这个世界上了,爸妈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我死都不会瞑目啊!万般无奈中,我在媒体上发出求救信:“谁能出钱救我,我愿‘典身’10年!”媒体上说:“典身救命”,这是一个青春少女对生的极度渴望!

  就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一个好心人在网上留言:“上x方肝胆外科医院有个吴孟超教授,他也许能让你起死回生。”我们立刻上网查看吴教授的情况,看到了一线生机,连夜赶去x,最先接诊的是姚晓平主任,接着见到了吴爷爷。吴爷爷听完叙述,看完片子,拉着我的手和蔼地说:“你叫甜甜?”

  我点点头。吴爷爷说:“甜甜,不要怕,咱们一起和病魔斗一斗,相信会有办法的!”

  2004年9月24日,我被推出病房去做手术的时候,因为知道我的手术风险非常大,同楼层很多病友都来送我,说:甜甜,你一定能回来!8点30分,我就要被推进手术室了,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不放,我突然看到了爸爸妈妈那万般不舍无限留恋的眼神。

  这年吴爷爷82岁,姚晓平主任69岁,他们共同主刀为我做了手术。两天后,我从深度昏迷中醒来,还在重症监护室里,看到吴爷爷就站在我眼前,慈祥的脸上满是笑容,他轻轻地对我说:“甜甜,你没事了,你没事了。”

  我仿佛在梦中。吴爷爷又说了一遍,说得非常肯定。那一刻,我意识到了,我的生命还在,一股暖流顿时涌遍全身。

  妈妈告诉我,那天的手术,从早上8点50分做到下午近7点,整整10个小时,吴爷爷一直站着,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摘除的瘤子有9斤重。妈妈还告诉我,你做完手术被推进重症监护室后,仍然非常危险,心跳一分钟170下,真吓人啊,吴爷爷把长海医院心内科专家请来照护你,如果不是这样周密细心的救护,你活不过来。

  爸爸对我说:你要永远记住,是吴爷爷把你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恩重如山,恩同再造啊!

  两个月后我康复出院。那天,我非常高兴,吴爷爷也很开心,他说:“甜甜笑得真甜!”是啊,病好了,我又可以继续上学了。大学毕业后,我到一所学校当上外语教师。随后,遇到了爱我的男朋友。2009年,我们选择了9月24日,这个让我获得再生的日子,我和心爱的人携手走上了红地毯。

  在患者心中,吴爷爷是一个可以托付生命的人。他尊重每个生命,不离不弃,真正做到了超越血缘亲情,不分贵贱尊卑。多年来,吴爷爷的故事和他说过的话一直在我心中回响,我深深感到,吴爷爷不仅给了我身体的第二次生命,也使我的精神和灵魂如同获得再生。

  它让我思索,人应该怎样活着,生命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我珍惜吴爷爷给我的第二次生命,我更珍惜生命的意义!

  我的几句心里话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 吴孟超

  刚才,几位同志介绍了我做过的一些事情。其实,作为一名医生和老师,看病、治病、做学问、带学生,是我的本职工作。有许多同行,他们做得比我好。我们有不少新的技术,就是向同行们学习的。党和人民却把这么多的荣誉给了我,2006年1月9日,胡主席就在这里,亲自给我颁发国家最高科技奖。今天,党和人民又给了我这么高的褒奖,我心里很不安。这些荣誉和褒奖,不是我吴孟超一个人的,它属于教育培养我的各级党组织,属于教导我做人行医的老师们,属于张晓华、胡宏楷、陈汉,以及与我并肩战斗的战友们!

  这些年,遇到不少年轻的朋友,与我探讨人生的意义,谈论知识分子的价值,还问我有些什么成功的秘诀。回顾我的一生,我常常问自己,如果不是选择了跟党走,如果不是战斗生活在军队这个大家庭,我又会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呢?我可能会有技术、有金钱、有地位,但无法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含义有多深,共产党员的分量有多重,解放军的形象有多崇高。我发自肺腑地感激党、热爱党,发自肺腑地感激军队、热爱军队!

  有人问我:“你这一辈子不停地看门诊、做手术,会不会觉得很累,有没有感到很枯燥?”我的体会是:一个人全神贯注地做他愿意做、喜爱做的事情,是很愉快的。

  我从拿起手术刀、走上手术台的那天起,看到一个个肝癌病人被救治,看到一个个肝病治疗禁区被突破,看到一个个康复者露出久违的笑容,常常情不自禁地喜悦,发自内心地高兴。在医生这个岗位上,我感悟了生命的可贵、责任的崇高、人生的意义。

  看来,我这一辈子是放不下手术刀了。我曾反复表达过个人的心愿: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下,就让我倒在手术室里,那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有人说,吴孟超,你拿了那么多第一,拥有那么多头衔,获得那么多荣誉,你这一生值了。是啊,就我的人生来讲,这些东西确实够多了。但是要说“值”,它究竟值在哪里?我想最重要的是,它凝聚着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的发展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的知识价值、人生价值才会有很好的体现。

  回想我走过的路,我非常庆幸自己当年的四个选择。选择回国,我的理想有了深厚的土壤;选择从医,我的追求有了奋斗的平台;选择跟党走,我的人生有了崇高的信仰;选择参军,我的成长有了一所伟大的学校。

  如果说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我这几条路走对了,就是秘诀。

  岁月真是不饶人,我快90岁了。可我觉得还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抓紧去做。特别是当前,我国的肝癌治疗主要靠手术,基础研究、药物研究还有许多难关,迫切需要突破。只要肝癌这个人类健康的大敌存在一天,我就要和我的同行们与它斗争一天。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是我入党和从医时作出的承诺,我将用一生履行这个承诺!

  这是一方鏖战的疆场,死亡与生命的命题在这里铺陈;

  这是一泓碧绿的清泉,至善与真情的花火在这里涤荡;

  这是一湾温暖的海港,美好与重生的希望在这里启航…… 通过电视和新闻,我耳濡目染了一位90高龄的二军大外科医生、2005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的事迹,90高龄的吴老目前还站在临床第一线为肝癌病人主刀,闻后除了震惊,有太多太多的感动和感想。肝癌是癌中之王,长期以来,我国肝癌患者占了世界一半左右。他同肝癌斗争了整整68年,他成功救治的病人最长存活45年(这位患者真是不幸中的大幸),这一纪录至今还没被打破。据介绍,现在的吴老拿东西手会微微颤抖,可一上手术台,性格温和的他就像换了一个人,很有霸气,年轻医生的手术时间比他慢,因此,这位耄耋老人被称之为不知疲倦的“开刀匠”,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坚守来自梦想

  走近吴孟超,你会发现,他平时的工作很普通也很繁琐。他也会发火,也会流泪。但这丝毫不妨碍我们从他的身上读出这样一个道理:大爱熔铸非凡,真情绽放生命。

  说服父母,只身回国,用手术刀突破一个又一个肝脏外科禁区,建立我国肝脏外科理论和技术体系,成为国际肝胆外科界公认的杰出人物。由于他的努力,无数疑难重症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没有对祖国、对人民、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吴孟超完成不了这样的大业。

  心中始终装着病人,出差前总要到病房走一遍;到了外地第一件事是打电话询问病人情况;回家后先要查看病人来信。凡是经他做过手术的病人,多年后再见,往往仍能叫出名字。“我不怕手术失败,?晚节?不保,想方设法为病人解决问题才是我的?晚节?!”“任何时候也不要怠慢我的病人。”在吴孟超身上,对病人的大爱是那样的至真至诚、细腻入微。因这样的爱而感动得潸然泪下的又何止是病人。 有人说,吴孟超是一位“神奇老人”。他创建了中国的肝胆外科并带领学科团队走在世界前列,至今以岁90高龄仍然在柳叶刀尖上领舞。同样是一种无边的大爱,支撑着吴老仍然活跃在医学科技的前沿,依然忙碌在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行列中。

  回顾他不平凡的从医生涯,我们看到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优秀品质和不懈追求。 他秉承科学精神,在肝脏外科医学领域里孜孜不倦地耕耘,使我国的肝脏外科从无到有,直至登上世界巅峰。他的成就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工作者的创新精神。他不被旧有的条框所束缚,对未知的医学领域,甚至是医学“禁区”发起挑战,使越来越多的病人摆脱了不治之症的阴影。吴孟超发扬团队精神,把肝脏外科的优秀人才团结在一起,把自己全部的知识、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后者,为更多年轻的肝胆外科医生搭建平台,体现了难能可贵的人梯精神。

  超强精神力量从何而来

  吴孟超的精神力量来自坚定的信念。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党有机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吴孟超是这千百万知识分子中的优秀分子。吴孟超从小立志报国,只身从马来西亚回国求学,一毕业即投身我国军事医学事业,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纵观吴孟超的一生,可以说,是强烈的报国信念,支撑他在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实现了我国肝脏外科医学从无到有的跨越;支撑他将简陋的实验室发展成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使我国肝胆外科医学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吴孟超的精神力量来自对外科医学的热爱。 因为热爱,为病人做手术已成为吴孟超生命的一部分,手术室成为他一辈子的战场,至今,只要不出差,吴孟超每天都亲自给病人做手术,2010年上x方肝胆外科医院的手术记录显示,吴孟超主刀完成手术190台;因为热爱,吴孟超创造出了一整套简便、安全、先进的肝脏外科手术技术及方法体系,把肝脏外科手术死亡率降到0.30%,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提高到53.6%;因为热爱,吴孟超把获得的国家最高科技奖500万元奖金全部拿出来,用于攻克肝病的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因为热爱,他不论贫富贵贱,平等对待每一个病人,耐心解答病人的每一个问题,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让病人节省每一分钱。

  吴孟超的精神力量来自强烈的进取心。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百废待兴的艰苦环境,他写下向肝胆外科进军的豪迈誓言;面对“文革”的困难局面,他想方设法,坚持进行着肝胆外科的试验、研究和手术;在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一至高荣誉后,已80多岁高龄的他仍没有丝毫懈怠,又向建立国家级实验室——“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冲击。

  悬壶济世 医者仁心

  吴孟超院士不仅有精湛的医术,更有着高尚的医德,而且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他说:“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每次接诊,他都对病人亲切地微笑,聊聊家常,拉近与病人的距离。冬天查房,他总是先把自己的手焐热,再去触摸病人的身体,还常常用额头去感觉病人的体温。做完检查,他也不忘顺手为病人拉好衣服,掖好被角,还摆好床下的鞋子。每年大年初一,吴孟超都早早地来到病房,给住院病人一一拜年,送上新春的第一声祝福。

  2005年冬天,吴孟超被推荐参评国家最高科技奖,上级派人对他进行考核,确定第二天上午和他谈话。机关考虑到这是件大事,取消了他原定的手术。吴老得知后,坚持手术不能推迟。考核组的同志感到不解:这是个什么病人,怎么这么重要?第二天下午谈话时,禁不住问了一句:“吴老,上午在给谁做手术啊?”吴老说:“一个x的农民,病得很重,家里又穷,乡亲们凑了钱才来x的,多住一天院,对他们都是负担。实在抱歉,让你们等我了。”这就是吴老,他把患者的生命看得比天还大,把老百姓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在68多年的从医生涯中,他以对病人深沉的爱,完美演绎了白衣天使的奉献精神。正是这种兢业的精神和忘我的医德精神,让我得到了深刻的教育,领会到医患关系中,贡献精神是不可少的,唯有将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把专业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医生与患者间的关系是一种协作的关系,只有协作,才能让医患关系得到完美的体现,才能在这种和谐的关系中让病人的治疗达到最好的效果。几十年如一日,是很累人的,然而吴孟超院士做到了,一个个患者在这一日又一日的医者的累中解除了病痛,这应该是所有的医务工作者都想达到的境界。如何能达到这个境界,这是需要我们做医的人认真思考,努力地通过学习,提高技术,在崇高的医德精神的指引下,才能达到的。 用一生履行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承诺

  回想我走过的路,我非常庆幸自己当年的四个选择。选择回国,我的理想有了深厚的土壤;选择从医,我的追求有了奋斗的平台;选择跟党走,我的人生有了崇高的信仰;选择参军,我的成长有了一所伟大的学校。如果说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我这几条路走对了,就是秘诀。

  岁月真是不饶人,我快90岁了。可我觉得还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抓紧去做。特别是当前,我国的肝癌治疗主要靠手术,基础研究、药物研究还有许多难关,迫切需要突破。只要肝癌这个人类健康的大敌存在一天,我就要和我的同行们与它斗争一天。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是我入党和从医时作出的承诺,我将用一生履行这个承诺!听完吴老这两段话后,我深深地被他的崇高精神所感动。

  向吴孟超同志学习,学习他心系病人、处处为病人着想,学习他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人民、献给党的事业的宏伟志向;学习他敢为人先,勇于攀登医学高峰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恪尽职守,视病人为亲人,维护医学圣洁的大医品德;学习他甘为人梯,不遗余力培育人才的高尚风范。以他为榜样,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使自己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为一名光荣的急救护理工作者,我们要更加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思想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时间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共同努力,携手并进,认真履行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对病人倾注一片真诚,用无私书写无悔的青春,用奉献谱写生命的乐章,用大爱熔铸非凡,让真情绽放生命!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学习吴孟超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3415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学习吴孟超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