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韶关2016期未语文试卷 正文 本文移动端:韶关2016期未语文试卷

韶关2016期未语文试卷

2016-10-13 16:57:4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广东韶关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调研语文试题

韶关市2016届高三调研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8页,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建筑的价值

建筑的价值是由建筑所具有的功能决定的。中国古代建筑的个体形态多比较简单而单一,因而在物质功能上有比较大的适应性和通用性。合院式的住宅也可以用作佛寺,紫禁城的宫殿既可以用作朝政,也可以读书、居住和从事宗教活动。

精神功能的适应性没有物质功能那么大。宫殿表现的是封建帝王的威严和王朝的权势,文人园林表现的是追求自然雅致与淡泊,寺庙表现的是宗教的神秘与神圣,住宅要求的是宁静与私密等等。这些不同的精神要求不但在建筑的总体格局,环境的设计,建筑的形象上表现出来,而且还应用建筑的装饰、色彩等手段加以渲染与深化,所以才出现了紫禁城与苏州园林不同的环境与色彩处理,才出现了紫禁城建筑上大量的龙纹装饰。但是这些精神,这些意识形态的内容,表现在建筑却和绘画、雕塑艺术不一样,其特点是比较抽象,比较笼统。例如威严、崇高、文静、雅致、神秘等等,只能应用环境与建筑表现出一种气氛,尽管也借取于装饰,包括应用雕塑、绘画等手段,尽可能使这种表现具体化,但总体讲,还不可能像古代绘画、雕刻那样具体而明朗。

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从而使建筑的精神功能也比较能够长时间地起作用。清王朝可以全盘接受明王朝的紫禁城,从总体布局到装饰都不用更改。北京的北海琼华岛,自元代经营以来,明清两朝可以一直延续经营和不断充实,但从内容到形式都不会改变。这种延续,不但反映了在中国长期的封建制度下,历代王朝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上的同一,同时也反映出建筑在精神功能上的特殊性。最集中表现封建帝王权势的紫禁城,当封建王朝被推翻,如今千百万人涌进游览时,仍能感觉到这种宏伟与威严的气氛,却已经失去了原来那种威慑的力量。江南多少座文人园林为游人开放,里面还是那些亭、台、楼、阁,还是那样曲径通幽,拙政园里的留听阁、与谁同座轩仍然屹立池畔水边,人们尽管可能没有感受到原来文人那种追求超凡脱尘的意境,但当他们漫步园中仍旧能够欣赏到怡人的山水风光,那步移景异的一个又一个畅心悦目的景观。所以建筑的精神功能在一定的场合下,往往具有这种超越时代的性能。

中国古代建筑,由于是以木构架为结构体系,所以它存在的寿命比不上西方古代的石建筑。但是只要不遭受天灾人祸,它们保存数百年,上千年也是完全可能的。可是,建筑作为一个物质实体保存的长期性,它在物质功能上的通用性和在精神功能上的超时代性,就使得古代的一栋建筑或者一组建筑群体能够在历史的发展中受到长期的、反复的和多方面地使用,也就是说在这个建筑环境里会经历过许多事件,关系到许多人。这些事件和人物因而也能够通过建筑这个物质环境而被记载和保留下来。这种记载的功能和文字、绘画、雕刻的记载一样,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所以西方国家把它们的古建筑称为?石头的史书?。

1.下列各项表述中,不能直接体现“古代建筑的价值”的一项是( )

A.贵州遵义会议会址是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每一个进去参观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曾经在这里召开的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命运的遵义会议。

B.万里长城能让人感受到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盛世君主的帝王之威和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C.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

D.韶关南华寺,是禅宗六祖慧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先源地,每年吸引大批佛教徒前往朝拜,里面设有佛学院,是佛教徒们交流学习的好场所。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佛寺可以是原先四合院的住宅,紫禁城的宫殿既可以用来处理政治事务,也可以在此读书、生活,由此可见,中国古建筑的个体形态都是简单单一,因而它的适应性和通用性较大。

B.建筑的总体布局,总体设计和建筑的形象表现出建筑不同的精神要求,所以紫禁城威严崇高,出现了大量的龙纹装饰,而苏州园林体现的是宁静雅致的另一种气氛。

C.尽管古建筑也应用雕塑绘画等手段,但它所体现的精神以及意识形态的内容和雕塑、绘画不一样,前者比较抽象、笼统,不像后者那样具体、明朗。

D.清王朝可以全盘接收明王朝的紫禁城,根本上是因为在中国长期的封建制度下,历代王朝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上的同一以及建筑的精神功能的超时代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江南文人园林,亭、台、楼、阁一如从前,人们在此或许不能感受过去文人追求的超凡脱俗的意境,但仍能饱览这里的怡人风光,各种景观畅心悦目,这体现了建筑的精神功能上的超时代性。

B.古代建筑不仅以它的实体记录了当时的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同时也记录了众多的事件,古代的政治和历史,所以我们说古代的建筑具有艺术的、历史的、科学的价值。

C.许多的事件和人物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被记载和保留,其中通过建筑来记载就是其形式之一,因此西方国家的古建筑被它们称为“石头的史书”。

D.中国古建筑能够在历史的发展中被长期反复和多方面地使用,并把在这里经历的许多人和事记载下来,是因为它只要不遭受天灾人祸,就能保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寿命。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

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

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

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B.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C.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D.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祖籍昌黎郡,自称昌黎先生,世称韩昌黎,著作有《昌黎先生集》。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B.征辟制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也可以分为“征”和“辟”两类,唐采用科举制,不存在“征”和“辟”。

C.宫市是中唐时,宫中有需要买外面市场上的物品,随意给出价款强行收购的行为,是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的、最残酷的方式。

D.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自幼刻苦读书,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后来考中进士,终成一代名士。

B.韩愈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

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

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5分)

(2)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更漏子

毛文锡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飞燕。

8.清人陈廷焯云:“‘红纱一点灯’真妙”。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指出这一句有哪些妙处,并作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词由夜至晨,总共描绘了三处富有寓意的春景。请指出这三幅春景图,并写出它们各自的寓

意。(6分)

(三)名句名篇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 ,”批评一些人学习小的方面,却放弃大的方面。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 , ”点明诗人江头送客时的环境,渲染出送别时人物凄凉悲惨心境。

(3)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 ”,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话别

岳恒寿

工兵连接到军委命令: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到柬埔寨排雷修公路,五天后出发。

上级考虑到各种实际问题,决定以?邀请战士家长来部队观光?为名,让每个士兵的父母五天内来队话别。

军车把兵们拉到县城电信局。发电报。打电话。

上等兵袁根挤在最前面,第一个填写电报单。他比谁都高兴。笑得比谁都开怀。他家在本省一个边远的村镇。有邮电所。有汽车。他估计,最迟三天,他母亲就来了。

然而,三天后,都到了。只他母亲没到。

再等。第四天还没到。

再等。最后一天。

可是,等到天黑,车都过尽,还是没有来。

来的家长该走了。他们一家一堆,各诉衷肠。最后,连里开了个大宴会。父辈们与儿子们济济一堂。共同话别。热泪盈眶。

袁根没有参加。他站在营门外最高的地方,望着什么也望不见的远方。

第六个黎明很紧张。

都在整装。脚步匆匆。言语匆匆。呼吸匆匆。

号响集合。整队上车。

袁根有些迟钝。眼睛瞪得牛大:?连长,我拍了电报的。我母亲会来的。一定会来的!?连长惋惜地看看手腕,说:?可是,时间不等人。军令如山倒。任务重千斤。?

袁根急得捶胸。仍是说:?我母亲会来的。一定会来的!?连长好像故意拖延时间似的。拖了一秒。又拖了一秒。终于不能再拖。无奈地说:?你说怎么办??

袁根跺一下脚:?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汗辣辣的头直直地别向一边。?那就上车吧!?连长的命令很严厉。

?上——车——!?袁根几乎是疯一般喊着扑上汽车。又疯一般挤在车箱的前面。张大口喘着粗气。两眼冒着泪花。 紧咬着下巴骨。寂然地,痴痴不动。蔫然地,望着前方。

军车徐徐启动。

军车开出山沟。驶过公路交叉口,飞速前进。

忽然,站在第一辆车上最前面的袁根咚咚地擂打驾驶楼顶:?连长。停车!停车!?

?什么事??连长在车门里探出头问。

?我妈妈来啦!?

车慢慢停了。后面的两辆车也跟着停了。

连长跨出车门。站在车踏板上。问:?在哪??

?左边那条公路上。那个穿灰布褂子疾走的老娘,是我妈妈!那衣裳是我妈妈的衣裳。那走路姿势更是我妈妈!?

连长看见了。一个北方农村的老大娘,背着几个大小不等的布袋。她老人家显然是刚下了公共汽车。她的背直不起来。头却像拐杖的托,直直地朝大山翘望着。走得不顾一切。

?你快喊!?连长焦急地催他。兵们也看见了。也都催他喊。

袁根却不喊。望着他母亲。光哭。

连长已经无法忍受,火了:?你是怎么啦你!快喊呀!?

兵们的心也急得跳出来。也都轰他:?快喊呀!?

他却把眼闭上,把脸捂住了。手缝中,与泪水一起串出一句话:?我妈,是哑巴。? 连长眉峰猛地攒了一下。又疾疾地揉一下眼。手离时,眼变红了。泪滚出来。完全抑制不住。似乎并不知道她老人家是哑巴、聋子、听不见。他放开喉咙猛喊:?妈——妈——?。

士兵们噙着泪。也都喊:?妈——妈——?。

喊声震天动地。山鸣谷应。都是?妈妈?的交响。

可是,听不见。她仍然执著地向前走。向着山里。向着军营。向着儿子疾奔。

连长喊毕就举起右手。向着远远的母亲行军礼。

车上的士兵都举起右手。齐齐地向遥远的母亲行军礼。

只有袁根没有喊。也没有行礼。他在哭。捶着驾驶楼哭。望着他母亲哭。哭得很痛。在他痛痛哭过几声之后,猛然感觉到出征的重任与时间的紧迫,而部队却为自己一个人的事待在路上。他的心立刻被这种沉重压住了。他仿佛变成一个巨大的秒表,响着急促的嘀嗒声。于是他更重地擂着车顶,给连长下命令:?连长。开车!?

连长没有动。车也没有动。

秒表的嘀嗒声愈来愈响。愈响愈烈。声声砸在他的心上。他干脆不叫连长。瞪着发红的牛眼探出头,直对司机擂吼:?开车!快开车!?

军车启动了。三辆军车都启动了。很慢。

但连长还没动。没回驾驶楼。仍然站在踏板上。仍然举着行礼的手。仍然望着蹒跚奔走的母亲。 三辆军车上的全部士兵,像三个方块队通过检阅台似的,齐齐地举着手。齐齐地向母亲话别。 直到望不见为止。

半程没有言语。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这篇小说具有很强的情感张力,得益于情节的铺垫、气氛的渲染和群体形象的描绘,能够给读者以强有力的情感冲击,容易打动读者。

B.袁根为了能够见到自己的母亲,一再拖延时间,耽误了军车准时出发,这种行为是极其自私的。

C.这篇小说在人物刻画上虽不注重细节描写,但比喻手法的使用,也能够将袁根的形象刻画得鲜明入木。

D.小说的语言通俗易懂,描写笔调轻淡,但在这种轻淡中又能够传达出一种情感上深刻的、难以

篇二:广东韶关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

本试卷共8页,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建筑的价值

建筑的价值是由建筑所具有的功能决定的。中国古代建筑的个体形态多比较简单而单一,因而在物质功能上有比较大的适应性和通用性。合院式的住宅也可以用作佛寺,紫禁城的宫殿既可以用作朝政,也可以读书、居住和从事宗教活动。

精神功能的适应性没有物质功能那么大。宫殿表现的是封建帝王的威严和王朝的权势,文人园林表现的是追求自然雅致与淡泊,寺庙表现的是宗教的神秘与神圣,住宅要求的是宁静与私密等等。这些不同的精神要求不但在建筑的总体格局,环境的设计,建筑的形象上表现出来,而且还应用建筑的装饰、色彩等手段加以渲染与深化,所以才出现了紫禁城与苏州园林不同的环境与色彩处理,才出现了紫禁城建筑上大量的龙纹装饰。但是这些精神,这些意识形态的内容,表现在建筑却和绘画、雕塑艺术不一样,其特点是比较抽象,比较笼统。例如威严、崇高、文静、雅致、神秘等等,只能应用环境与建筑表现出一种气氛,尽管也借取于装饰,包括应用雕塑、绘画等手段,尽可能使这种表现具体化,但总体讲,还不可能像古代绘画、雕刻那样具体而明朗。

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从而使建筑的精神功能也比较能够长时间地起作用。清王朝可以全盘接受明王朝的紫禁城,从总体布局到装饰都不用更改。北京的北海琼华岛,自元代经营以来,明清两朝可以一直延续经营和不断充实,但从内容到形式都不会改变。这种延续,不但反映了在中国长期的封建制度下,历代王朝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上的同一,同时也反映出建筑在精神功能上的特殊性。最集中表现封建帝王权势的紫禁城,当封建王朝被推翻,如今千百万人涌进游览时,仍能感觉到这种宏伟与威严的气氛,却已经失去了原来那种威慑的力量。江南多少座文人园林为游人开放,里面还是那些亭、台、楼、阁,还是那样曲径通幽,拙政园里的留听阁、与谁同座轩仍然屹立池畔水边,人们尽管可能没有感受到原来文人那种追求超凡脱尘的意境,但当他们漫步园中仍旧能够欣赏到怡人的山水风光,那步移景异的一个又一个畅心悦目的景观。所以建筑的精神功能在一定的场合下,往往具有这种超越时代的性能。

中国古代建筑,由于是以木构架为结构体系,所以它存在的寿命比不上西方古代的石建筑。但是只要不遭受天灾人祸,它们保存数百年,上千年也是完全可能的。可是,建筑作为一个物质实体保存的长期性,它在物质功能上的通用性和在精神功能上的超时代性,就使得古代的一栋建筑或者一组建筑群体能够在历史的发展中受到长期的、反复的和多方面地使用,也就是说在这个建筑环境里会经历过许多事件,关系到许多人。这些事件和人物因而也能够通过建筑这个物质环境而被记载和保留下来。这种记载的功能和文字、绘画、雕刻的记载一样,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所以西方国家把它们的古建筑称为?石头的史书?。

1.下列各项表述中,不能直接体现“古代建筑的价值”的一项是( )

A.贵州遵义会议会址是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每一个进去参观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曾经在这里召开的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命运的遵义会议。

B.万里长城能让人感受到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盛世君主的帝王之威和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C.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

D.韶关南华寺,是禅宗六祖慧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先源地,每年吸引大批佛教徒前往朝拜,里面设有佛学院,是佛教徒们交流学习的好场所。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佛寺可以是原先四合院的住宅,紫禁城的宫殿既可以用来处理政治事务,也可以在此读书、生活,由此可见,中国古建筑的个体形态都是简单单一,因而它的适应性和通用性较大。

B.建筑的总体布局,总体设计和建筑的形象表现出建筑不同的精神要求,所以紫禁城威严崇高,出现了大量的龙纹装饰,而苏州园林体现的是宁静雅致的另一种气氛。

C.尽管古建筑也应用雕塑绘画等手段,但它所体现的精神以及意识形态的内容和雕塑、绘画不一样,前者比较抽象、笼统,不像后者那样具体、明朗。

D.清王朝可以全盘接收明王朝的紫禁城,根本上是因为在中国长期的封建制度下,历代王朝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上的同一以及建筑的精神功能的超时代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江南文人园林,亭、台、楼、阁一如从前,人们在此或许不能感受过去文人追求的超凡脱俗的意境,但仍能饱览这里的怡人风光,各种景观畅心悦目,这体现了建筑的精神功能上的超时代性。

B.古代建筑不仅以它的实体记录了当时的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同时也记录了众多的事件,古代的政治和历史,所以我们说古代的建筑具有艺术的、历史的、科学的价值。

C.许多的事件和人物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被记载和保留,其中通过建筑来记载就是其形式之一,因此西方国家的古建筑被它们称为“石头的史书”。

D.中国古建筑能够在历史的发展中被长期反复和多方面地使用,并把在这里经历的许多人和事记载下来,是因为它只要不遭受天灾人祸,就能保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寿命。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

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

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

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B.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C.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D.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祖籍昌黎郡,自称昌黎先生,世称韩昌黎,著作有《昌黎先生集》。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B.征辟制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也可以分为“征”和“辟”两类,唐采用科举制,不存在“征”和“辟”。

C.宫市是中唐时,宫中有需要买外面市场上的物品,随意给出价款强行收购的行为,是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的、最残酷的方式。

D.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自幼刻苦读书,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后来考中进士,终成一代名士。

B.韩愈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

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

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5分)

(2)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更漏子

毛文锡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飞燕。

8.清人陈廷焯云:“‘红纱一点灯’真妙”。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指出这一句有哪些妙处,并作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词由夜至晨,总共描绘了三处富有寓意的春景。请指出这三幅春景图,并写出它们各自的寓

意。(6分)

(三)名句名篇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 ,”批评一些人学习小的方面,却放弃大的方面。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 , ”点明诗人江头送客时的环境,渲染出送别时人物凄凉悲惨心境。

(3)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 ”,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话别

岳恒寿

工兵连接到军委命令: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到柬埔寨排雷修公路,五天后出发。

上级考虑到各种实际问题,决定以?邀请战士家长来部队观光?为名,让每个士兵的父母五天内来队话别。

军车把兵们拉到县城电信局。发电报。打电话。

上等兵袁根挤在最前面,第一个填写电报单。他比谁都高兴。笑得比谁都开怀。他家在本省一个边远的村镇。有邮电所。有汽车。他估计,最迟三天,他母亲就来了。

然而,三天后,都到了。只他母亲没到。

再等。第四天还没到。

再等。最后一天。

可是,等到天黑,车都过尽,还是没有来。

来的家长该走了。他们一家一堆,各诉衷肠。最后,连里开了个大宴会。父辈们与儿子们济济一堂。共同话别。热泪盈眶。

袁根没有参加。他站在营门外最高的地方,望着什么也望不见的远方。

第六个黎明很紧张。

都在整装。脚步匆匆。言语匆匆。呼吸匆匆。

号响集合。整队上车。

袁根有些迟钝。眼睛瞪得牛大:?连长,我拍了电报的。我母亲会来的。一定会来的!?连长惋惜地看看手腕,说:?可是,时间不等人。军令如山倒。任务重千斤。?

袁根急得捶胸。仍是说:?我母亲会来的。一定会来的!?连长好像故意拖延时间似的。拖了一秒。又拖了一秒。终于不能再拖。无奈地说:?你说怎么办??

袁根跺一下脚:?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汗辣辣的头直直地别向一边。?那就上车吧!?连长的命令很严厉。

?上——车——!?袁根几乎是疯一般喊着扑上汽车。又疯一般挤在车箱的前面。张大口喘着粗气。两眼冒着泪花。 紧咬着下巴骨。寂然地,痴痴不动。蔫然地,望着前方。

军车徐徐启动。

军车开出山沟。驶过公路交叉口,飞速前进。

忽然,站在第一辆车上最前面的袁根咚咚地擂打驾驶楼顶:?连长。停车!停车!?

?什么事??连长在车门里探出头问。

?我妈妈来啦!?

车慢慢停了。后面的两辆车也跟着停了。

连长跨出车门。站在车踏板上。问:?在哪??

?左边那条公路上。那个穿灰布褂子疾走的老娘,是我妈妈!那衣裳是我妈妈的衣裳。那走路姿势更是我妈妈!?

连长看见了。一个北方农村的老大娘,背着几个大小不等的布袋。她老人家显然是刚下了公共汽车。她的背直不起来。头却像拐杖的托,直直地朝大山翘望着。走得不顾一切。

?你快喊!?连长焦急地催他。兵们也看见了。也都催他喊。

袁根却不喊。望着他母亲。光哭。

连长已经无法忍受,火了:?你是怎么啦你!快喊呀!?

兵们的心也急得跳出来。也都轰他:?快喊呀!?

他却把眼闭上,把脸捂住了。手缝中,与泪水一起串出一句话:?我妈,是哑巴。? 连长眉峰猛地攒了一下。又疾疾地揉一下眼。手离时,眼变红了。泪滚出来。完全抑制不住。似乎并不知道她老人家是哑巴、聋子、听不见。他放开喉咙猛喊:?妈——妈——?。

士兵们噙着泪。也都喊:?妈——妈——?。

喊声震天动地。山鸣谷应。都是?妈妈?的交响。

可是,听不见。她仍然执著地向前走。向着山里。向着军营。向着儿子疾奔。

连长喊毕就举起右手。向着远远的母亲行军礼。

车上的士兵都举起右手。齐齐地向遥远的母亲行军礼。

只有袁根没有喊。也没有行礼。他在哭。捶着驾驶楼哭。望着他母亲哭。哭得很痛。在他痛痛哭过几声之后,猛然感觉到出征的重任与时间的紧迫,而部队却为自己一个人的事待在路上。他的心立刻被这种沉重压住了。他仿佛变成一个巨大的秒表,响着急促的嘀嗒声。于是他更重地擂着车顶,给连长下命令:?连长。开车!?

连长没有动。车也没有动。

秒表的嘀嗒声愈来愈响。愈响愈烈。声声砸在他的心上。他干脆不叫连长。瞪着发红的牛眼探出头,直对司机擂吼:?开车!快开车!?

军车启动了。三辆军车都启动了。很慢。

但连长还没动。没回驾驶楼。仍然站在踏板上。仍然举着行礼的手。仍然望着蹒跚奔走的母亲。 三辆军车上的全部士兵,像三个方块队通过检阅台似的,齐齐地举着手。齐齐地向母亲话别。 直到望不见为止。

半程没有言语。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这篇小说具有很强的情感张力,得益于情节的铺垫、气氛的渲染和群体形象的描绘,能够给读者以强有力的情感冲击,容易打动读者。

B.袁根为了能够见到自己的母亲,一再拖延时间,耽误了军车准时出发,这种行为是极其自私的。

C.这篇小说在人物刻画上虽不注重细节描写,但比喻手法的使用,也能够将袁根的形象刻画得鲜明入木。

篇三:广东省韶关市2016年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卷

广东省韶关市2016年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45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玄奘和慧能两位大师都是唐代人,他们分别是法相唯识宗和禅宗的祖师,被视为汉传佛教史上的两座高峰。

玄奘法师,是中国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法相唯识宗的创始人,其佛学修养举世无双。他出身于名门望族,儒学世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成年后又游历西域,在公元642年召开的辩论大法会上,得到了大、小乘佛教徒的一致推崇,极大地震惊了印度佛教界。它不仅标志着中华佛学已超越印度,还标志着玄奘法师已成为世界佛学发展到最高峰的首屈一指的集大成者。从西域取经回国后,玄奘法师又在唐王朝的支持下,主持译经无数,尤其对唯识宗的精妙玄理,复杂的逻辑思辨,有着透彻的研究。他的才华和精神气质,可以说古今罕见。

慧能,出身寒微,从小以砍柴卖柴为生。在青年时代几乎没有接触过佛经,也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不要说熟悉梵文,连汉字的水平也极低,甚至可以说大字不识。他生长于偏僻的岭南乡村,在去参礼五祖弘忍之前,只是零星地听别人讲述过一些佛经,如《金刚经》,但也仅仅是只言片语。他既没有留过洋,也没有译过经,是个地地道道的“土鳖”。

不可思议的是,玄奘大师创立的法相唯识宗,在中国经过了短期的辉煌后,很快就被束之高阁,唐末即走向衰落,宋元以后几成绝响。而慧能大师创立的禅宗,却风行海内,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成为李唐以来独步天下、历久不衰的中国佛学思想的主体,祖国文化的各个领域,无不因其熔铸而生机勃发。他的《坛经》,穿越千年,发扬光大,世代流传,甚至已经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

如何解释这一令人困惑的现象?这难道仅仅是一种偶然?

实事求是地说,慧能的确有过人之处。他最大的过人之处,而在于他实现了佛教的平民化。这是佛教在中国的一场革命。

比如他的“人人都有佛性”的思想非常鲜明,第一次见弘忍时,他就明确表白:“人有南北,而佛性无南北。”比如他的“明心见性,自修自悟”的禅法理论,认为“菩提须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比如他的“顿悟”说,认为瞬间觉悟,把成佛的时间、过程都简单化。比如说他将坐禅修行寓于日常生活,所谓“行住坐卧,无非是禅”,“运水搬柴,无非是道”,不讲外在形式,只强调内心的“无念、无住、无相”,非常为平民和大众所喜爱。

慧能对禅宗的最大贡献,就是顿悟成佛说,这一学说否定了自身以外的外部权威存在,使个体心性获得了解脱,主体的存在高于一切。顿悟成佛说使繁琐的仪轨和浩如烟海的佛教经典失去了意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使佛教简单化,适应了平民的心理和精神需求。慧能的禅宗并没有要求在精舍里结跏趺坐,也没有要求在书房里凝神玄思,他的顿悟是在腰间系石臼米中完成的,是在劳作中的顿悟。这显然迎合了最广大的百姓民众,成为千千万万辛勤老百姓的梵音。应该说,慧能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把佛性拉回到人性,也把佛教从高高在上的天堂拉回到了人间。

在历史上,往往越是深刻的思想,越是复杂的理论,越难抵御现实主义狂潮。

(摘编自李豫川《玄奘和慧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玄奘是法相唯识宗的祖师,曾到西域取经,回国后主持译经无数,是中国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他的才华和精神气质,为古今罕见。

B.玄奘法师的佛学修养天下无双,他被视为汉传佛教史上的一座高峰,还得到了印度佛教徒的推崇,为中华佛学超越印度做出了卓越贡献。

C.禅宗祖师慧能生长于偏僻的岭南乡村,他的一生,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几乎没有接触过佛经,不要说熟悉梵文,连汉字的水平也极低。

D.玄奘法师创立的法相唯识宗,在中国有过一段时间的辉煌,但后继乏力,很快就被束之高阁,没能发扬光大,到了宋元以后就成了绝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慧能认为“人人都有佛性”“佛性无南北”。没有阶级限制,也没有地域差别,从而大大地拓宽了成佛的群体,最终实现了佛教的平民化。

B.在慧能的观念里,砍柴担水可以修行,住行坐卧也是修行,不一定要在书房里凝神玄思。这种修行方式很适合劳动大众,因而广受欢迎。

C.顿悟成佛说把成佛的时间、过程都简单化。文化水平不高,甚至不识字,读不懂佛教经典的人,在劳作中也能顿悟,降低了成佛的门槛。

D.慧能认为主体的存在高于一切,否定自身以外的外部权威存在。他把佛教从高高在上的天堂拉回了平平凡凡的人间,把佛性拉回到人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奘出身名门,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慧能出身寒微,从小以砍柴卖柴为生。他们的出身和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自的思想理论。

B.法相唯识宗的兴衰与唐王朝息息相关。它的兴盛关键在于唐王朝的强力支持,一旦王朝衰落,失去朝廷的支持,法相唯识宗就大势已去。

C.玄奘曾游历西域,并取回真经;慧能没留过洋,是个“土鳖”。但慧能却勇于改革创新,让自己的学说拥有广阔的土地和持久的生命力。

D.玄奘擅长精妙玄理和复杂的逻辑思辨,但他深刻的思想和复杂的理论却未必适合大众,其宗派难以抵御现实主义狂潮,未能长盛不衰。

二、古代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仁宗春秋高,辙虑或倦于勤,..

因极言得失。而于禁廷之事,尤为切至。策入,辙自谓必见黜。考官司马光第以三等,范镇难之。考官胡宿以为不逊,请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三年,辙为大名推官。逾年,丁父忧。服除,神..

宗立已二年,辙上书言事,召对延和殿。

王安石以执政与陈升之领三司条例,命辙为之属。安石出《青苗书》使辙熟议,辙尽言其弊。会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奏乞度僧牒数千为本钱,于陕西漕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敛,与王安石意合,于是青苗法遂行。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陈升之止之,以为河南推官。

宣仁后临朝,用司马光、吕公著,欲革弊事。光以安石私设《诗》、《书新义》考试天..

下士,欲改科举,别为新格。辙言:“进士来年秋试,日月无几,而议不时决。诗赋虽小技,比次声律,用功不浅。至于治经,诵读讲解,尤不轻易。要之,来年皆未可施行。乞来年科场,一切如旧,惟经义兼取注疏及诸家论议,或出己见,不专用王氏学。仍罢律义,令举人..

知有定论,一意为学,以待选试,然后徐议元佑五年以后科举格式,未为晚也。”光皆不能从。 迫。所著《诗传》、《春秋传》、《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并行于世。

(节选自《宋史·苏辙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

B.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

C.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

D.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制举,又叫制科,是由皇帝下诏而举行的小范围考试,通过策论文章考察应试者水平,选拔各类特殊人才。

B.宰相,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各朝代所对应的官名有所不同,可不受君主限制,具有独立处理政务的权力。

C.临朝,特指皇室女性亲临朝廷处理政事。古时后宫是不能上厅堂的,所以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

D.注疏,注是对经书字句的注解;疏,对经书所做注解的注解。注疏的内容关乎经籍中词语的意义、史实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辙参加制举考试,文章言词激切。苏辙在制举考试的策论文章中,因为激切地谈论朝廷宫禁之事,虽然得到皇帝的理解,但最终还是被列入下等。

B.苏辙为国为民,劝说王安石。王安石施行青苗法后,派遣使者前往各地寻求未收取的财利。人们对此颇有担心,最终选派苏辙去信劝说王安石。

C.苏辙体谅士子,建议考试从旧。司马光想要对科举考试加以改革,但苏辙认为考试时间将近,建议来年的考试除稍作变动外,尽量一切如旧,可是司马光没有听从。

D.苏辙敢于直言,不以谄媚为事。无论是对于皇帝,还是执政的王安石与司马光,苏辙均能直言其弊,不以对方位高权重而畏缩不言,体现了他正直耿介的品性。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策入,辙自谓必见黜。考官司马光第以三等,范镇难之。(5分)

(2)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曲 江李商隐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注释】①曲江,又称曲江池,是唐代长安最大的风景名胜区。唐玄宗开元年间,这里非常繁华,安史之乱后,荒废了。②华亭,西晋陆机故宅旁的华亭谷。陆机为宦官孟玖谗言所害,临死前悲叹:“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③“泣铜驼”,西晋灭亡前,将军索靖预感天下有大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叹息:“会见汝在荆棘中尔!”

8.诗歌前两联描绘了曲江怎样的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5分)

9.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

②③①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比喻的手法表现阿房宫中走廊回环曲折、房檐高高翘起的句子是“ , ”。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曾经的歌舞场所和英雄人物一同消逝来表现自己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怀想的句子是“ , ”。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 , ”两句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的民族精神。

乙 选考题(25分)

三、四题为选做题,请在两大题中选做一题,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所选大题后的方框涂黑,再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槐 花

阿来

①突然袭来一股浓烈的花香。谢拉班在梦醒时突然感到过分的宁静,还闻到了稠重浓烈的花香。是槐花的香气。他关了灯,仰躺在床上。岗亭的顶尖就成了一只幽深的倒悬的杯子,里面斟满往事的气味。

②花香又一次袭来。谢拉班掀开楼顶口的盖板,下了楼梯。转过身子时,他发现了墙外河边的槐树。树和他就只隔着一条马路一扇铁栅门。目力所及,凡是被灰蒙蒙的灯光映射的地方都有巨大的寂静存在。而那些灯光照射不到的树林里、田野里、村庄里的夜晚似乎充满了声音,野兽走动,禽鸟梦呓,草木生长,夜风吹动??妻子死了,当派出所长的儿子看他孤独,为他办了农转非手续。这个以前远近闻名的猎手成了车场的守夜人。

③警车尖利的叫声划破了寂静。儿子他们又抓住小偷或者什么别的坏人了吗?谢拉班为那个小家伙担心了,虽然他知道小家伙不在城里。他曾听儿子说过:“叫小家伙不要再遇见我,他干的事够他蹲两年监狱。”

④躺在床上,闭上眼睛,那小家伙向他走来。那眉眼,那暴突的门牙都给人一种稚气的感觉。小家伙稚气未脱却故作老成,用一种突然有了钱,见了一点世界的大大咧咧的口气跟他说话:“嗨,老头??”谢拉班却偏偏对这么一个不懂礼貌的小家伙怀着父亲般的慈爱。他用哄孩子一样的声音说:“把车停好,停好。”停好车了,他又叮嘱他收好东西,关上车窗,上锁。每次都是等小家伙走远了,谢拉班才突然意识到:天哪,家乡话!老头已经很久不说家乡话了。除了家乡话,他只能讲几句和守车有关的不连贯的汉语。所以几乎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⑤他刚进城时不住在这里,跟儿子和儿媳妇住在一起。儿媳妇说汉语,戴着眼镜,说话轻声细语。谢拉班尤其喜欢她那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儿媳妇给了他一间专门的房子。床低矮柔软。墙上挂着他舍不得卖掉的火枪,一对鹿角、几颗野猪獠牙和几片野鸡翎子。窗下有一张躺椅,上面铺着熊皮。儿媳妇经常让同事和上司来参观,这个老猎手的房间引起了他们的赞叹。谢拉班终于渐渐明白,那赞叹不是冲他来的,而是冲着儿媳妇,赞叹她对一个形貌古怪的藏族公公的孝敬而发的。最终的结果是她成了妇联的领导。那天家里摆了酒,还有好多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韶关2016期未语文试卷》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17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韶关2016期未语文试卷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