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学校教育 > 重庆城市管理学工系统 正文 本文移动端:重庆城市管理学工系统

重庆城市管理学工系统

2016-10-13 14:20:56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城市管理学

《城市管理学》选择题复习资料 绪 论

1、具体分析,现代城市的涵义主要从(ACD)区别于农村地区。P2

A 人口数量 B 人口构成 C 产业构成 D 行政管辖

2、城市出现在(D)。P3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3、严格来讲,城不同于城市,且城的出现早于城市,因为古代的城,缺少(D)职能这一特征。老版本P5

A 军事 B 社会 C 政治 D 经济

4、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较弱,主要以(AC)功能为主。P7 A 军事 B 社会 C 政治 D 文化

5、市政的特征是(ABCDE)。P12-P13

A政治性 B历史性 C动态性 D系统性 E综合性

6、(A)是最早面临“城市病”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探索市政管理理论的国家,同时,也是首创多种城市市政体制的国家。P15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7、市政经济的基本特征是(ABCDE)。P19 A社会性 B长期性 C不可分性 D政府性 E公共性

第一章 市政管理的主体

1、在我国城市中,城市政治权力系统包括(ABCD)。P28

A 市法院 B中共市委 C 市检察院 D市政府

2、(B)联系渠道是我国市民利益表达一种最为传统的表达方式。P51 A 代理人 B 个人 C 代表 D 集团参与

3、在我国城市中,(D)渠道是一种方兴未艾的市民利益表达渠道。P51 A 代理人 B 个人 C 代表 D 集团参与

4、市人民代表大会主要有地方(ABCD)。P31

A 任免权 B 监督权 C 决定权 D 立法权

5、(A)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城市国家行政机关。P34 A 市人民政府 B 市人民法院 C 市人民检察院 D 市政协

6、在我国市人民团体特指(ABD)。P44

A 市妇联 B 市共青团 C 市政协 D市工会

7、在我国城市市政管理中,下列的(ABCD)是处于间接主体地位的政治和社会团体。P41、P43、P44、P45 A市政治协商会议 B市民主党派组织 C市人民团体 D非政府组织

8、居民委员会的特征可以总结为(ABCD)。P46

A基层性 B 社会性 C 自治性 D群众性

9、我国的八大民主党派是(A)。P43 A 参政党 B 执政党 C 在野党 D 反对党

第二章 市政管理体制与市政管理职能

1、市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包括(ABCD)。P57-P58

A 市行政管理体制 B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C市政府构成体制 D市建制体制

2、下列的市政职能中,(AD)属于传统职能范围。P74

A 消防 B 城市规划 C 环境保护 D治安管理

3、(C)是市政体制运转的制度基础。P58

A 市行政管理体制 B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C市政府构成体制 D市建制体制

4、在市政决策领导体系中,(D)在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P68 A 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B市政府 C 市政协 D中共市委

5、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包括(ABCD)。P61 A副省级市 B 县级市 C 地级市 D直辖市

6、(A)是改革开放前中国设市的主要模式。老版本P72

A 切块设市模式 B市领导县的模式 C 整县改市模式 D多中心组合模式

7、中共市委对城市国家政权机关,包括对(ABCD)起着领导作用,处于领导地位。P64 A市人民政府 B市人民法院 C 市人民检察院 D市人大

8、目前我国的直辖市包括(ABCD)。P61

A 北京 B重庆 C天津 D上海

9、市行政运行各环节相应的机制包括(ABCD)。P68

A 执行机制 B信息咨询机制 C 监督和反馈机制 D决策机制

10、市政职能具有(ABCDE)的特点。P73-P74

A 规范性 B 自主性 C 多样性 D服务性 E广泛性

第三章 城市发展战略管理

1、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ABCDE)组成。P85

A 战略措施 B 战略反馈 C 重点战略 D战略愿景 E战略依据

2、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ABCD)获取。P86

A 优劣机威分析方法 B 竞争—合作分析方法 C 政经社技分析方法 D历史分析方法

3、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主要包括(ABCD)。P86

A 生活质量指标 B 生态环境指标 C 社会进步指标 D经济发展指标

4、城市营销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P97

A 产品 B 城市营销主体 C 目标市场需求 D目标市场

5、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理论支撑包括(ABCD)。P91-P94

A 范围经济 B 可持续发展理论 C 规模经济 D集聚经济

6、组织与各成员均善于学习的涵义是(ABCD)。P103

A 全过程学习 B团体学习 C 全员学习 D终身学习

第四章 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

1、根据国际经验,当城市化水平达到(B)以后,城市化将步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直至达到70%以后才逐渐减速至平稳发展,我国正处在这样一个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区间之中。P173 A 25% B 30% C 35% D 40%

2、现代城市成长管理从(A)萌生。P167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3、(B)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不仅应事实清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范围内做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符合立法目的。P129

A 行政合法原则 B 行政合理原则 C 行政统一原则 D行政公开原则

4、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ABCD)。P135

A 动态原则 B协调原则 C 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原则 D效益原则

5、我国土地储备的运行模式包括(ABCD)。P147

A上海模式 B杭州模式 C南通模式 D武汉模式。

6、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是(ABCD)。P150

A地方公共物品性与效益的外部性 B运行的协调性与系统性 C经营管理的垄断性与多样性 D建设的同步性与超前性

第五章 城市经济管理

1、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CD)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务。P182

A 第一产业 B 第四产业 C 第三产业 D 第二产业

2、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ABC)。P200 A 慈善模式 B民主模式 C 巨物模式 D 专制模式

3、城市经济管理有(ABCD)特征。P184

A 综合性 B 两面性 C二重性 D区域性

4、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包括(ACD)。P186-P187

A 行政方法 B 社会方法 C 法律方法 D经济方法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具有(ACD)特征。P193-P194 A 以“间接性”为主 B以“直接性”

为主 C 以“经济性”为主 D 具有“公共物品”属性

6、经济性规制主要针对(BD)。P196

A 外部不经济 B 信息不对称问题 C 非价值物问题 D自然垄断

7、经济性规制对象产业包括(ABCD)。P196

A 自来水 B 交通运输和金融 C 城市燃气 D电力

8、社会性规制主要针对(AC)。P196

A 外部不经济 B 信息不对称问题 C 非价值物问题 D自然垄断

9、城市财政管理的内容包括(ABCD)。P207

A预算管理 B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的管理 C 税收管理 D预算外资金管理

10、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P199-P201

A 政府的低效率 B 政府赤字问题

C 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 D 政府的行为动机

第六章 城市社会管理

1、一般情况下,把城市人口划分为(ABCD)。P216

A中小学年龄 B 老龄 C劳动年龄 D托幼年龄

2、依据一座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将城市划分为(ABD)。P216 A 稳定型 B 衰退型 C 波动型 D增长型

3、(D)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P216A 稳定型 B 衰退型 C 波动型 D增长型

4、(D)衰退型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中,幼年比例小,老年人口多。P216 A 稳定型 B 增长型 C 波动型 D衰退型

5、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ABC)。P239A 自然社区 B 功能社区 C 法定社区 D 居住型社区

6、从城市社区起源基础、产业和功能的不同出发,城市社区可以分为(AD)。P240 A 职业型社区 B法定社区 C自然社区 D居住型社区

7、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ABCD)。P242 A 社区成员 B 社团性组织 C 企事业组织 D行政性组织

第七章 城市环境管理

1、城市环境的特征是(ABCD)。P252 A 脆弱性 B 开放性 C 人为性 D复合性

2、目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包括(ABCD)。P254-P255 A 水污染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 视觉污染 D大气污染

3、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A)是根本保障。P265 A 法制手段 B 行政手段 C 技术手段 D教育手段

4、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D)是长远基础P265 A 法制手段 B 行政手段 C 技术手段 D教育手段

5、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C)是优化条件。P265 A 法制手段 B 行政手段 C 技术手段 D教育手段

6、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AC)是日常管理的必要条件。P265 A 行政手段 B法制手段 C 经济手段 D教育手段

7、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P265-P267

A 治理方面的制度 B 监督方面的制度 C排污检查制度 D预防方面的制度

8、城市环境管理预防方面的制度包括(ABCD)。P265-P266

A 环境监测制度 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C许可证制度 D “三同时”制度

9、城市环境管理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ABCD)。P266-P267

A谁污染谁治理制度 B排污权交易制度 C奖励制度 D排污收费赔偿制度

10、一个理想的循环经济系统通常主要包括的行为者是(ABCD)。P269 A 处理者 B 消费者 C 废物处理者 D资源开采者

第八章 城乡关系协调与管理

1、(A)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P278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法国

2、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ABCD)。P278

A 人口的流动 B 总人口的增长 C 技术进步 D经济增长

3、(C)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P278A 科技现代化 B信息化 C 工业化 D农业现代化

4、(B)是城市化的推动力。P279 A 科技现代化 B 农业现代化 C 信息化 D工业化 5、(D)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P279

A 农业现代化 B 科技现代化 C 工业化 D 信息化

6、各国城市化进程的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A),发展速度比较缓慢。P279

A 30% B 25% C 35% D 20%

7、各国城市化进程的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处于(B)左右,发展速度很快。P279

A25%~65% B 30%~70% C20%~60% D35%~75%

8、各国城市化进程的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D),发展速度大为降低,进入平稳阶段。P279

A 60% B 65% C 75% D 70%

9、根据中心城市对城市边缘区的作用程度,城市边缘区可以分为(ACD)。A 外缘区 B 郊区 C 城市影响区 D内缘区

10、城中村产生的原因主要有(ABCD)。P292-P293

A 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 B 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C 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 D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第九章 城市—区域协调发展与管理

1、(ABCD)实行强调控模式。A法国 B 荷兰 C 日本 D希腊

2、复兴时期的大都市政府的构建突出(ABCD),大都市政府产生的过程很长,不像传统的大都市政府的组成过程那样短。P314 A合作 B弹性 C自愿参与 D谈判

3、折中型主要是实行“计划市场经济”的国家采用如(AB)。P328 A法国 B 英国 C 日本 D匈牙利

4、根据区域协调问题的性质的差别,区域协调可以分为(AD)。P322 A外部协调 B政府协调 C民间协调 D内部协调

5、根据沟通和运行的渠道的不同,区域协调问题可以分为(BC)。P322 A外部协调 B政府协调 C民间协调 D内部协调

6、从问题的相互关系不同,区域协调问题可以分为(AD)。P322A纵向协调 B政府协调 C民间协调 D横向协调

7、根据区域协调问题涉及和影响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BC)。P323 A外部协调 B局部协调 C整体协调 D内部协调

8、根据协调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AD)。P323

A 具体协调 B 政府协调 C 民间协调 D规则的协调

9、总体而言,区域协调机构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机制可以分成(ABD)。P323 A 弱调控模式 B 多元调控 C 一元调控 D强调控模式

10、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管理机构的设臵,基本上可以划分为(ABC)。P327 A强力健全型 B 松散组合型 C 折中型 D 内外结合型

第十章 城市突发事件管理

1、对于突发事件而言,其涉及的内在结构体系并非单纯的线性逻辑抑或平面关联,而是一个包含(ABCD)的构架体系。P335 A保障系统 B执行系统 C信息系统 D决策系统

2、(D)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 A保障系统 B执行系统 C信息系统 D决策系统

3、(C)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各个系统关联衔接的重要通道。P337 A保障系统 B执行系统 C信息系统 D决策系统

4、(C)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中最直观的表征。P337

A保障系统 B信息系统 C执行系统 D决策系统

5、(C)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P338

A执行系统 B信息系统 C保障系统 D决策系统

6、(C)是突发事件管理最为重要的功能要求,是重中之重,也是各个国家突发事件处理中最为关注的焦点。P339

A准备 B反应 C预防 D恢复 E总结

7、(C)是处理突发事件的主要“舞台”。P339

A准备 B 预防 C反应 D恢复 E总结

8坚持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ABCD)。P340 A 齐 B 实 C 准 D 快

9、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ABCD)。P341-P342 A

预警系统的建立 B 危机应对 C 危机判断 D 确认危机来源

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城市国家行政机关。

2、(A)在城市国家机构中处于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

3、(BCD)属于初级城市发展战略观。

4、(C)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

5、(D)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

6、(D)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7、(D)是市政体制存在的前提。

8、城市财政管理包括(ABCD)。

9、城市出现在(D)。

10、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ABCD)组成。

11、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ABCD)获取。

12、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ABCD)。

13、城市环境具有(ABCD)的特征。

14、城市基础设施具有(ABCD)的特性。

15、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ABCD)。

16、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主要包括(ABCD)。

17、城市营销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18、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C)年。

19、从城市社区起源基础、产业和功能的不同出发,城市社区可以分为(AD)

20、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可以划分为(ABC)。

21、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

22、根据我国近年来的情况,城市人口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ABCD)。

23、关于社区的管理,国外主要的组织管理模式是(BCD)。

24、近代城市规划始于(C)。

25、具体分析,现代城市的涵义主要从(ACD)区别于农村地区。

26、据一座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可以将城市划分为(ABD)。

27、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包括(ACD)的协调与统一。

28、美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中政府主导的主要是(BC)。

29、社会性规制主要针对(BD)。

30、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ABCD)的城市。

31、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主要是,具有地方(ABCD)。

32、市政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在(B)过程之中,各部门如何实现其职能。

33、市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包括(ABCD)。

篇二:《城市管理学》试题库

《城市管理学》试题库

第一编 序论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化

一、填空题

1. 以三次社会大分工为标志的经济发展是城市产生的根本动因。

2. 从城市化进程的四个阶段可以看到,城市进程有两种方向:向心型城市化和离心型城市化。

3.离心型城市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4. 企业是城市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的基础。企业结构包括企业的技术结构和规模结构两个部分。

5. 城市群是由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群体,是大都市区的空间联合体。在我国,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津京唐城市群三大城市群正在形成之中。

6. 直辖市是与省同级的行政单位,受中央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管辖。目前,中国的直辖市有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

7. 副省级市是由计划单列市转变而来,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计划全部单列,直接纳入全国计划综合平衡,统筹安排,在制定和执行计划、管理经济等方面,享有相当于省一级权限的市。目前我国共有15个副省级市。

二、选择题(不定项)

1.西方城市发展大致经历了阶段。(ABCD)

A.古代城市 B.封建城市 C.近代城市 D.现代城市

2.“城市群”的出现是 的特征。(D)

A.古代城市 B.封建城市 C.近代城市 D.现代城市

3.“人口、就业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城市中心人口白天密度过高,夜晚则相对冷清。”描述的是。(A)

A.郊区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向心型城市化 D.低度城市化

4.城市首位度畸高是 的表现。(A)

A.高度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离心型城市化 D.低度城市化

5. 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E.w.伯吉斯(Burgess)通过研究美国城市芝加哥,于1925年提出了城市地域结构的 。(C)

A.扇形模式 B.带形模式 C.同心圆模式D.多核心模式

6. 美国土地经济学家H.霍伊特(Hoyt)于1939年提出了城市地域的 。(A)

A.扇形模式 B.带形模式 C.同心圆模式D.多核心模式

7. 美国地理学者C.D.哈里斯(Harris)和E.L.乌尔曼(Ullman)通过研究不同类型城市的地域结构于1945年提出了 。(B)

A.扇形模式 B. 多核心模式C.同心圆模式D. 带形模式

8. 城市体系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中心城市的数量和组合形式,城市体系可以划分为 。(ABCD)

A.环状型 B.多核型C.网络型D.带状型

9. 根据城市规模中的人口规模指标,我国的城市可以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城镇五种。其中的大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标准为。(B)

A.100万以上 B.50-100万 C.20-50万D.10-20万

三、判断题

1.封建社会的城市规模仍然比较小、生产以手工业为主、发展较为缓慢。(√)

2.城市化都是向心的,表现为人口向城市中心集聚的过程。(X)

3. 城市化质量的衡量,一般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指标,每一个指标又含有多个具体指标。(√)

4.郊区城市化实质就是逆城市化,二者几乎没有区别。(X)

5.在中国,政府主导城市化的情形较少。(X)

6.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的转移,形成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独特的民工现象。(√)

7. 城市群是生产力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交通条件的改善、信息网络的普及而不断发展的,最终形成大都市区。(X)

8. 总的看来,适度的城市规模至少要考虑到环境、社会和经济因素,三者不可偏废。仅从经济效益出来确定城市规模必然带来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

四、名词解释

1.城市群

答:城市群也被称作大都市连绵带(区),具体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特大或者超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集合体”。

2.向心型城市化

答:指人口向城市中心集聚的过程,是城市发展初期的基本方向,因此也被称为城市化的低级阶段。

3.离心型城市化

答:指人口从城市中心向外扩散的过程,是城市化发展的较高阶段。

4.城市首位度

答:所谓城市首位度,是指一国或地区最大城市人口数与第二大城市人口数之比值,通常用来反映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结构和人口集中程度,也反映中心城市在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度;大于2则有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

5.低度城市化

答:低度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的实际增长速度低于城市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口增长速度,也称后滞型城市化。低度城市化主要是国家政策选择的结果,一般涉及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投资政策以及人口管理政策。

五、简答题

1.什么是城市化?

答:城市化是指城市的各种要素不断累积和扩张的过程。它既包括城市居民数量的增加、城市数量和规模的增长过程;也包括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进入农村的过程。

2.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分期如何?

答:解放后至今的城市化进程大致可以划分为5个时期:

(1)城市化起步与正常发展时期(1949-1957年);

(2)城市化过度发展时期(1958-1960年);

(3)城市化的调整阶段(1961-1965年);

(4)城市化的严重停滞阶段(1966-1976年);

(5)城市化恢复正轨和健康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

3.什么是逆城市化?

答:逆城市化是指大城市人口和就业岗位向大城市外围的小城镇甚至乡村地区分散的过程。

4.什么叫卫星城?

答:指大城市管辖区范围内与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在生产生活等方面,既有一定联系又按规划建成自成体系的工业企业、住宅区和成套的生活服务设施,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一定规模的城市。

六、论述题

1.试论述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答:(1)政府主导城市化进程。

(2)城市化发展滞后。

(3)城市化发展不平衡。

(4)乡村城镇化。

(5)“民工现象”。

第二章 城市管理与城市管理学

一、填空题

1.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法律形式确认城镇为基础行政单位,是1909年晚清政府分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2. 1911年,江苏省临时参议会制定了《江苏暂行市乡制》,规定市的组织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及相应的选举办法,可看作中国市制的开端。

3. 雅典宪章是近现代城市规划的里程碑,它是近代城市由单一规划理念向现代综合管理建设理念过渡的重要标志,标志着城市管理理论的诞生。

4. 在1925至1938年间,美国学者罗伯特·派克、沃思和桑巴特等人先后开创了正式的城市生态理论研究。

5.《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该规划的目的在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及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体系。

二、选择题(不定项)

1. 19世纪末,埃比尼泽·霍华德鉴于城市环境质量的下降与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被破坏的情况,提出了亦城亦乡的。 ( A )

A.“田园城市”理论 B.“带形城市”理论 C.“巨型城市”理论D.“化整为零的城市”理论

2. 19世纪末,西班牙工程师苏里亚·依·马泰提出了 理论。( B )

A.“田园城市”理论 B.“带形城市”理论 C.“巨型城市”理论D.区域规划理论

三、判断题

1.城市管理学的政治学前提是如何有效地维护统治。(X)

2. 勒·柯布西埃关于城市规划的“巨型城市”理论体现的是“城市分散主义”的思想。(X)

3. “化整为零的城市”理论由芬兰的建筑师依里尔·沙里宁提出,它对后来欧美各国发展新城、旧城改建以及城市向城郊疏散扩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 二战之后,西方各国展开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城市更新理论逐步发展起来。城市更新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中心区的改造与贫民窟清理。(√)

5. 我国城市旧城改造更新的对象主要是旧城居住区和环境恶化地区,其特点是依靠国家投资,改建资金较为充足,改造速度块。(X)

6. 西方的城市群的形成动力是自下而上的自然发展过程,而我国城市之间的联合主要借助自上而下行政力量来完成。(√)

四、名词解释

1.带形城市理论

篇三:城市管理学考试

一、 选择题

@

(D)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D 信息化

(A)是最早面临“城市病”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探索市政管理理论的国家,同时也是首创多种城市市政体制的国家。A 美国 (D)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 D决策系统

(C)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 C保障系统

(C)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各个系统关联衔接的重要通道。 C信息系统

(C)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中最直观的表征。C执行系统

(C)是突发事件管理最重要的功能要求,是重中之重,也是各个国家突发事件处理中最关注的焦点。 C 预防(C)是处理突发事件的主要“舞台”。 C反应

( ABC )是未来区域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A 撤市(县)设区 B 撤村设街 C 人口农转非

(A)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城市国家行政机关。A 市人民政府

(C)是市政体制运转的制度基础。 C市政府构成体制

(A)是改革开放前中国设市的主要模式。老版本 A 切块设市模式

(A)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A 英国

(C)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 C 工业化

(B)是城市化的推动力。B 农业现代化

(D)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D 信息化

(C)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 C 第三次

(A BCD )属于我国城市权力政治系统。A 市人大 B 市政府C 市委 D 市司法机关

( ABD )属于我国城市国家权力政治系统。 A 市人大 B 市政府 D 市司法机关

( BCD )属于初级城市发展战略观。B需求型C供给型 D资源型

(A)在整个城市国家机关中处于首要地位。 A市人大

(D)在城市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 D中共市委

(D)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 D增长型

(D)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中,幼年比例小,老年人口多。 D衰退型

(C)反应是处理突发事件的主要“舞台”。 C 反应

(A)大都市政府,成立于19世纪末,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开创了大都市政府的先例。 A伦敦

(B)联系渠道是我国市民利益表达一种最为传统的表达方式。B 个人

(B)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不仅应事实清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符合立法目的。B 行政合理原则 ( ABCD )实行强调控模式。 A法国B 荷兰C日本 D希腊

C

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是(ABCD)。A地方…外部性B运行的…系统性C经营管理…多样性D建设…超前性

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ABCDE)组成。A 战略措施B 战略反馈 C 重点战略D战略愿景E战略依据

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ABCD)获取。 A 优劣机威分析方法 B竞争—合作分析方法 C政经社技分析方法D历史分析方法 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理论支撑包括(ABCD)。 A 范围经济 B 可持续发展理论 C规模经济 D集聚经济 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 ABCD )获取。A 竞争——合作分析B历史分析C 政经社技分析D优劣机威分析方法

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主要包括(ABCD)。 A 生活质量指标B 态环境指标 C 社会进步指标 D经济发展指标

城市营销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 产品B 城市营销主体 C 目标市场需求 D目标市场

城市出现在(D)。 D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城市环境具有( ABCD )的特征。A 脆弱性B 开放性 C 人为性 D复合性

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A)是根本保障。A 法制手段

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D)是长远基础。 D教育手段

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C)是优化条件。 C 技术手段

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AC)是日常管理的必要条件。 A 行政手段 C 经济手段

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ABCD )。

城市环境管理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ABCD)。

城市环境管理预防方面的制度包括(ABCD)。

城市环境的特征是(ABCD)。 A 脆弱性 B 开放性 C 人为性D复合性

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ABCD)。A 社区成员B 社团性组织 C 企事业组织 D行政性组织

城市往往在一个地区的(ABCD )中居于主导地位,代表和展示着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高度。A 文化B 政治 C 社会 D 经济 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ABCD)的内容。A市建制体制 B市政府构成体制 C市行政管理体制 D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城市管理中存在的( ABC )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A城供给不足B城效率缺失C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C )年。 C 20年

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CD)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务。C 第三产业D 第二产业 城市经济管理具有(A BCD)的特征。 A 综合性 B 两面性 C二重性 D区域性

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包括(ACD)。A 行政方法 C 法律方法 D经济方法

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CD)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务。C 第三产业D 第二产业

城市财政管理的内容包括(ABCD)。 A预算管理B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的管理C 税收管理D预算外资金管理

城中村产生原因主要有( ABCD )。

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ABC)。A 自然社区 B功能社区 C法定社区

从城市社区起源基础、产业和功能的不同出发,城市社区可以分为( AD )。 A 职业型社区 D居住型社区

从问题的相互关系不同,区域协调问题可以分为(AD)。 A纵向协调 D横向协调

D

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A 政府的低效率B 政府赤字问题C 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 D 政府的行为动机 对于突发事件而言,其涉及的内在……….而是一个包含(ABCD)的构架体系。A保障系统B执行系统C信息系统D决策系统 F

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 ABCD )。

复兴时期的大都市政府的构建突出(ABCD),…….不像传统的大都市政府的组成过程那样短。 A合作B弹性C自愿参与D谈判 G

构建敏捷城市,要做到( ABC )。A信息敏捷 B人员敏捷 C制度敏捷

根据国际经验,当城市化水平达到(B)以后,直至达到70%以后才逐渐减速至平稳发展,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的区间之中。B 3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分为(ABC)。A城市总体规划 B城市分区规划 C城市详细规划 根据我国近年来的情况,城市人口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 ABCD )

根据区域协调问题的性质的差别,区域协调可以分为( AD )。A 外部协调 D内部协调

根据中心城市对城市边缘区的作用程度,城市边缘区可以分为(ACD)。 A外缘区C城市影响区D内缘区

根据区域协调问题涉及和影响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BC)。 B局部协调 C整体协调

根据区域协调问题的性质的差别,区域协调可以分为(AD)。 A外部协调D内部协调

根据沟通和运行的渠道的不同,区域协调问题可以分为(BC)。 B政府协调 C民间协调

根据协调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AD)。 A 具体协调 D规则的协调

各国城市化进程的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A),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A 30%

各国城市化进程的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处于(B)左右,发展速度很快。 B 30%~70%

各国城市化进程的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D),发展速度大为降低,进入平稳阶段。 D 70%

J

近代城市规划始于( C )。 C 法国

经济性规制主要针对( BD )。 B 信息不对称问题 D自然垄断问题

经济性规制对象产业包括( ABCD )。A 自来水 B 交通运输和金融 C 城市燃气 D电力

居民委员会的特征可以总结为(ABCD)。A基层性 B社会性C 自治性 D群众性

坚持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 ABCD )。A 齐 B实C 准 D 快

具体分析,现代城市的涵义主要从(ACD)区别于农村地区。A 人口数量C 产业构成D 行政管辖

M

目前我国的直辖市包括(ABCD)。A 北京 B重庆 C天津D上海

目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包括(ABCD)。 A 水污染B固体废弃物污染C 视觉污染D大气污染

S

社会性规制主要针对(AC)。A 外部不经济问题C 非价值物问题

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要有地方( ABCD )。A 任免权 B 监督权 C决定权D立法权

市行政运行各环节相应的机制包括(ABCD)。A 执行机制B信息咨询机制 C 监督和反馈机制 D决策机制

市民参政包括市民的(BCD)。B政治参与 C行政参与 D社会参与

市政的特征是(ABCDE)。A政治性 B历史性 C动态性 D系统性 E综合性

市政经济的基本特征是(ABCDE)。A社会性 B长期性C不可分性D政府性E公共性

市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包括(ABCD)。A 市行政管理体制B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C市政府构成体制D市建制体制

市政职能具有(ABCDE)的特点。A 规范性 B 自主性 C 多样性 D服务性 E广泛性

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 ABCD )的城市。A 有竞争力 B 治理和管理良好C适于居住 D银行信赖的 T

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 ABCD )。 A 动态原则B协调原则C 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原则 D效益原则

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ABCD)。A 预警系统的建立B危机应对C危机判断D 确认危机来源

W

我国市民利益表达的主要途径或渠道包括( ABCD )。A个人联系渠道 B代理人或代表渠道 C集团参与渠道 D市民监督渠道 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就其下级行政建制而言,分为辖区的市和不辖区的市,不辖区的市一般是( A )。 A县级市

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包括(ABCD)。 A副省级市 B 县级市C 地级市D直辖市

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 ABC )。A 保护和修复…发展服务B保障和创造……空间环境C 保障和创造……环境 我国城市空间成长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A BCD )。

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包括(ABCD)。

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重点是( ABCD )。

我国的八大民主党派是(A)。 A 参政党

我国土地储备的运行模式包括(ABCD)。A上海模式 B杭州模式 C南通模式D武汉模式。

X

行政法首要的和基本的原则是(A),它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的体现和具体化。 A 行政合法原则

现代城市成长管理从( A )萌生。 A 美国

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弱调控模式以(D)为代表,实行联邦制,土地实行私有化。D 美国

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强调控模式以( ABD )为代表。A法国 B 荷兰D希腊

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多元调控模式主要以( AB C )为代表。A德国 B 英国C 丹麦

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管理机构的设置,基本上可以划分为(ABC)。 A强力健全型B 松散组合型C 折中型

下列的市政职能中,(AD)属于传统职能范围。A 消防D治安管理

Y

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 A BCD)。A 人口的流动 B总人口的增长 C技术进步D经济增长

一般情况下,把城市人口划分为(ABCD)。A中小学年龄B 老龄C劳动年龄 D托幼年龄

一个理想的循环经济系统通常主要包括的行为者是(ABCD)。 A 处理者B 消费者C废物处理者D资源开采者

以下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说法正确的是(B)。 B 强调管理对象的外部化

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相比较,( ABCD )成为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字眼。A 市场导向 B结果趋向 C绩效标准 D顾客导向 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处在逐步摸索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 A BCD )

严格来讲,城不同于城市,且城的出现早于城市,因为古代的城,缺少(D)职能这一特征。老版本 D 经济

依据一座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将城市划分为(ABD)。 A稳定型B 衰退型 D增长型

Z

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较弱,主要以(AC)功能为主。A 军事 C 政治

总体而言,区域协调机构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机制可以分成( ABD )。A 弱调控模式B 多元调控 D强调控模式

在我国城市中,城市政治权力系统包括(ABCD)。A 市法院 B中共市委 C 市检察院 D市政府

在我国城市中,(D)渠道是一种方兴未艾的市民利益表达渠道。D 集团参与

在我国市人民团体特指(ABD)。A 市妇联 B 市共青团 D市工会

在我国城市市政管理中,下列的(ABCD)是处于间接主体地位的政治和社会团体。A政治协商会议 B民主党派 C人民团体D非政府 在总体的战略愿景之下,城市发展战略还可以形成一定的发展目标体系,一般表现为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主要包括( ABCD )。 在市政决策领导体系中,(D)在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D中共市委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具有( ACD )特征。A 以“间接性”为主 C 以“经济性”为主 D 具有“公共物品”属性 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 ABC )。A 慈善模式B民主模式C 巨物模式

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 ABCD )。A外部性B 公共物品C 非对称信息 D垄断

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A )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A美国

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D)是其典型代表。D新加坡

中共市委对城市国家政权机关,包括对(ABCD)起着领导作用,处于领导地位。A市人民政府B市人民法院C市人民检察院D市人大 组织与各成员均善于学习的涵义是(ABCD)。A 全过程学习 B团体学习C 全员学习D终身学习

折中型主要是实行“计划市场经济”的国家采用如(AB)。 A法国 B 英国

二、 填空题

@

“城”既与“郭”隔离自守,又为一体对外防御,而且“城”中的统治阶级又对“郭”行使着统治职能,体现了强烈的 政治、军事 功能,这就是城的本质功能。

《马丘比丘宪章》最大的特点在于表明了城市规划理论由“功能分区”向 功能综合 转变的强烈倾向。

18世纪欧洲的 工业革命 揭开了城市革命性发展的序幕。

1994年,我国 改革之后,城市税收分别由国税局和地税局管理。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开始初步形成了 营销导向 的地方发展战略观。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 宇宙飞船理论 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

21世纪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应实施 多元化、多极化 的战略思路,实现数量型向质量型、规模型向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并

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为中心,发展不同类型、功能、规模的各类城市。

Citistate不是一个 行政边界 ,而是一个组织边界、市场边界、信息边界、社会边界,乃至生态与环境的边界。

户籍管理 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政府对其所辖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控制和规划。

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 节约用地的思想一直是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遵循的基本原则,以这一思想为指导的各项政策规范,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限制着中国

城市空间成长的方式和结果。 需求型的城市发展战略观主要从满足市场需求,追寻市场变化为特征,强调城市发展战略的制订要有利于服务大众,满足各个群体的

需求,从而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居住环境等,获取更高的发展速度。 工业化 导致的城市化发展,使市政的概念逐渐突出并独立出来。 伦敦大都市政府,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开创了大都市政府的先例。 住宅商品化管理是针对我国城市住宅管理体制的改革而出现的市政管理的特殊职能。 市行政决策是市政管理中主要的、经常性的一种决策。 市政 就是城市政府根据国家法律和通过与市民个体与群体的互动,为实现城市自身和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制定城市运行规则和公

共政策,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保障城市公共事务运行的管理和监督行为。

城市基础设施 就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非政府区域协调机构分为综合功能的协调机构与单一功能的协调机构两种类型。 小城镇是随着多种产业集聚逐渐由乡村形态转变为现代化城市的过渡性社区。

决策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 超城市是最纯粹的“大都市模式”,具有直接的政治合法性、明确的财政自治和对一定功能地区行使多元权力。 五统筹、五坚持,是指导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化改革、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思想和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能满足当代的需要,同时不损及未来世代满足其需要之发展”。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

零排放。 中国共产党 是我国城市政权的领导者。 副省级市是20世纪80年代计划单列市的基础上产生的。 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或不设区的市政府的派出机关。 居民会议是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最高组织形式,是群众自治组织的权力机构。

规制 是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政府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

公共住宅 是由政府出资建造、国家给予补贴、并具有一定住宅质量(符合本国政府规定的最低住宅水准)的廉价住房。 社会保障是政府为了保证社会成员最低生活水平以及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参与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的行为。老版本

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同一区域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契约和协定,形成一个跨越国界或地区的商品、资本、人才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的组织形式。 市人民团体是指以表达和维护一定阶层的群众的具体利益为基础,担负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起着依照各自的切身利益协调社会各部 门之间关系的作用,并按照一定章程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的社会政治团体。

城中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失去土地以后无以为业。 法定社区尤其是指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两级辖区。 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高度融合是城市环境最显著、最基本的特征。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

集聚经济指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和聚合而给经济主体带来的一种额外的经济利益。

A

按政府机构的权力大小,可以将大都市政府分为 超城市 的和城际的两种类型。

B

不管是内城还是外城,都是为了防御上的需要而修筑的,因此,早期形态的城,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应该是 军事防卫 和政治统治的需要。 C

城市环境的 脆弱性 主要表现在城市的环境问题种类繁多,而且日益严重。

城市环境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城市的自然环境;二是城市的 人工环境 。

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终坚持的一个总原则是 可持续发展 。

城市人口数量是指城市区域内人口的总数,包括常住人口数量和 流动人口数量 。

城市人口的数量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和 机械增长 。

城市人口的 机械 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而引起的城市人口增长,它一般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并与城市自身的功能和吸引

力大小有关。

城市经济管理中协调控制城市经济活动的主体是 城市政府 ,这是由城市经济的特点决定的。

城市经济管理的二重性是指它的 自然属性 和社会属性。

城市经济管理的任务是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以提高城市 经济效益 为中心,解决好城市经济发展中的生产力的合理组织问题、生产关系

问题和上层建筑问题。

城市经济功能有一般功能和 特殊功能 之分。

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相比,一个显著区别在于城市经济是一种 集聚性 、综合性的经济。

城市的集聚性包含了诸多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的集聚和 经济活动 的集聚。

城市 信誉危机 突发事件处理,必须首先注意启动停止策略。

城市 政治权力系统 是指拥有某种正式、直接行使城市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权力的各种组织。

城市 政治参与 系统是指虽不具有正式市政决策和执行的权力,但对市政决策和执行有积极影响作用的群体、组织和个人的总称。 城市 基础设施 就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城市化本质上是社会 生产力 的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转变的过程,是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城市社会演变

的自然历史过程。

城市是 社会大分工 的产物。

城市的 战略愿景 即城市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最终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城市管理思想的演进很大程度上是循着 城市规划 思想的阶梯进行的。

城市政府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在城市 公共事务管理 过程之中,各部门如何实现其职能。

城市政府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就是 法治化 和科学化。

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 战略依据 、战略愿景、重点战略、战略措施和战略反馈五个部分组成。

城乡关系发展的最高形式,是要达到 城乡一体化 。

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 农业产业化 。

城乡 统一市场 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

传统公共管理和新公共管理在管理手段上的区别突出表现在对 私营企业 的态度上。

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体现在 老龄化 和人口负增长两个方面。

从经济学角度理解的市政的目的是实现城市 总体效益最大化 。

从城市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城市最初是一种具有防御和 商品交换 功能的人类定居点。

从国外的一般经验来看, 分级管理 、各负其责的从属性原则是各国突发事件管理的普遍原则。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撤地建市, 市管县 体制在全国广泛推行,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城乡分割、地市矛盾等过去存在的问题, 使中心城市更好地发挥地域中心作用。

D

对中国来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 集约型 的根本性转变,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必然要求。

对于突发事件而言,其涉及的内在结构体系并非单纯的线性逻辑抑或平面关联,而是一个包含决策、 信息 、执行、保障等系统的四位一体的构架体系。

对执行系统而言,最为重要的方面是执行的 敏捷化 程度,而这一点又必须以信息系统的完备和信息渠道的顺畅息息相关。

对于反应而言,留有足够的 预备队 是十分关键而又往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到了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 可持续发展 战略成为世界潮流的近几年,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治理才替代末端治理成为国家环境与发展政策

的真正主流,零敲碎打的做法才有可能整合成为一套系统的循环经济战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重庆城市管理学工系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06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重庆城市管理学工系统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