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线》之观后感 正文 本文移动端:《线》之观后感

《线》之观后感

2020-07-26 09:37:4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线》之观后感

  “书中的故事发生在希腊第二大城市塞萨洛尼亚。一九一七年,这里有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人。三十年后,只剩下基督徒。本书展现的是两个人传奇的一生,他们生活在这座城市最动荡的时期。因为一系列的政治和人为灾害,这座城市变得面目全非。书中的人物、许多街道和场所纯属虚构,但那些历史事件都是曾真实发生。希腊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相关遗址。”——此段引用文章的序

  Ⅰ

  《线》全局以重大政治和人为灾害为背景,围绕着女主人公卡捷琳娜和男主人公迪米特里两家人及其邻居的生活作阐述,展示着战争时代人们生活的水深火热。

  Ⅱ

  卡捷琳娜因战乱和亲生母亲走散,而被养母收留和抚养。在与母亲走散期间,虽然她并不知道母亲的住所地址,但她仍不懈地向着雅典方向书写思念,最终联系到了母亲,不幸的是她的母亲由于现实所逼,劝她不要去到雅典与她生活而应留在塞萨洛尼基与养母一起生活。收到信无比悲痛的卡捷琳娜说出了语录中的这句话:“在内心深处,我知道自己和什么东西分离了,可已经无从理解与我分离的到底是什么。一个地方?一个人?我甚至找不到合适的词语·····”

  在机缘巧合之下,穷困潦倒的她却与迪米特里成为了邻居,由此相知相爱。但过程中也充满了艰辛。

  在四处战火弥漫的时代下,她幸运的拥有一生中热爱的兴趣和职业——刺绣,因而她对生活始终充满的热爱和冲劲。

  Ⅲ

  迪米特里生活虽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他的父亲是一个万事以事业为重的商人,不爱他的母亲且对拥有共产党信仰的迪米特里极度厌恶。所以他生活得并不快乐。在战争的号角吹起时,他义勇地加入了军人队伍,此后便是无穷无尽的战斗,不仅如此最后他所信仰的党派并没有取得成功,所以他还因生活所逼而“放弃”了他的信仰。

  Ⅳ

  文中描写了很多很真实很现实的场景,如迪米特里的母亲虽知自己的丈夫并不爱她,把她当做生意上的“工具”,对自己的儿子极度厌恶,也仍然待在丈夫身边;再如卡捷琳娜在得知迪米特里的“死讯”时,被养母和迪米特里的母亲却说而嫁给了一个她并不爱甚至厌恶和憎恨的男人;又如迪米特里在最后为能回到母亲和爱人身边而签下违心的悔过书等等。

  这些无一不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挫败感和无奈感。但我们并不能谴责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有些时候有更为迫切和无奈的需求。

  Ⅴ

  文章还描述了一些十分残忍的事情,如战争中人们被烧杀抢掠,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搬迁,生活在无比残破和肮脏的地方;一些商人、政治家与入侵者勾结,出卖自己国家的军人和犹太人,以换取自己生意和生活的安逸;最为残酷的是好几千城里的犹太人被逼去波兰生活,但路上却全部困在火车上被毒气毒死,然后火化。

  这些一件件一桩桩都揭露着战争对人们生活带来的灾难,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Ⅵ

  文章最后虽是以男女主人公幸福美满的生活作为结局,但现实中用十年的时光、一百多万人的生命、几百个村庄在战火中化为焦土。成千上万人流离失所作为代价换来最终的和平。

  这篇文章,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就是女主人公卡捷琳娜,她小时候与母亲走散时从未放弃寻找母亲和妹妹,后来与母亲通信后被告知让她留在养母身边时,她悲伤过但也未绝望,她还有一个终身喜爱的职业,虽然后面被现实所迫嫁给了一个她并不爱的男人,但这更显得她这个角色的鲜活性。

  这本书的内容并不仅仅阐述俩个人的爱恨情仇,更多的是描述那个大时代背景下普通百姓是如何艰苦的生活,这其中包含着十分沉重感情和灰色的色彩,揭露了战争带来的巨大而不可恢复的伤痛,故事主人公的美满结局或许也是作者在这样残酷的历史中能给予一个让人们能流着眼泪微笑的带着梦幻色彩的希望。

  书中还有许多细腻的情感值得读者细细品味,是一部能激励起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国家、热爱和平的作品。愿读者能从中获取更多独属于自己的感悟。

  以上。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线》之观后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0591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线》之观后感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