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读《传习录》有感 正文 本文移动端:读《传习录》有感

读《传习录》有感

2019-07-13 19:34:04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读《传习录》有感

  内容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有点类似《论语》。当下,全党按照党中央部署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也可以从中汲取一些营养,获得一点启示,来帮助增强主题教育的效果。

  王阳明学术思想的精髓是“知行合一”。这一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仍被人们所推崇,范围远远超出中国,“圈粉”无数。他说“知是行的意向,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结果”。知与行,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实为一体,也就是“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以谓之知”。这与我们坚持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着同样的道理。王阳明给弟子门人讲学抑或与人书信往来中,常常以奉养父母、恭敬兄长、饥寒饱暖、穿衣吃饭等浅显日常生活场景为例,阐述知行的道理,没有故作高深,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真正体现了哲学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的真谛。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知行合一”仍然是不变的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明确要求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把初心使命变成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党的创新理论,不仅要做到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更要当王阳明所倡导的“行动派”、“实干家”,不能坐而论道,夸夸其谈,要真正入脑入心,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是艰难严峻,需要我们始终“知行合一”,一步一步把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王阳明思想中具有“勇于担当”的特质。他坚持顺从自己的良知,在原则上绝不让步,三十多岁,在“国家部委”任职的他干得风生水起,是“组织”重点培养的青年干部,前途无量,但他看不惯太监擅权,上书皇帝揭发,结果遭到廷杖,还被关进监狱。他不逃避矛盾和困难,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一生之中,平叛剿匪,立下三大“事功”。即使到了56岁,重病在身,国家一旦有需要,他还是没有犹豫,义无反顾地奔赴千里,带兵上阵,平定匪患。随后返回家乡途中,因病溘然长逝。王阳明这种“勇于担当负责”的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亟需的。

  我们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自建党以来,就始终如一,初心不改,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看似难以战胜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也正是经济社会发展“滚石上坡”的关键期,各种矛盾困难交织,风险挑战无处不在,新长征的路上,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勇于担当起时代的责任,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迎难而上,积极作为,直面风险挑战,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在各自岗位上扎扎实实做出不负“初心使命”的业绩。起码,在自己老了回想起来的时候,能够无愧无悔。

  王阳明“心学”极其重视“致良知”。他打过一个比喻,说良知就是树的根,找到了根,树的生命才能枝繁叶茂。王阳明非常重视“致良知”式的修炼。他认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皆可为圣人,关键是践行“良知”,摒弃私欲,恢复“良知天理”。要做到“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自律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也唯恐有失。

  作为党员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党性不会随着党龄的增长和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不加强修养和锤炼,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降低,甚至可能完全丧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认真检视问题,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挖深。我们要严格按照这一要求,时刻保持高度自觉,不断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确保自己的党性的纯洁性、坚定性。要坚持省察克己,将思想经常放在阳光下晒一晒,把名利私欲搜寻出来,连根拔去,清理干净,存养“天理”,不让“邪气”“灰尘”有可趁之机。身上的“痒”,自己比谁都清楚,自我批评,内心修养,正本清源,才是“不二法门”。就像污水中的渣滓,要让水静下来,把渣滓沉淀出来,认真剔除,变回清水。我们要时刻记得致自已的“良知”和自己的“党性”。

  王阳明大度豁达地提出“攻吾短者是吾师”。他鲜明地表达了他对批评的理解和态度,对教育也有很深的见解。他认为要让学生学有余力,保持学习兴趣,不能搞“填鸭式”教学,这样先进的理念,即使到500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教育追求的理想状态。

  王阳明在弥留之际,学生问他有什么遗言,他回答“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我想,我们都要争取做这样的人,做一个除了追求光明别无所求的人。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传习录》有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9539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读《传习录》有感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