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矛盾的新变化与新应对 正文 本文移动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矛盾的新变化与新应对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矛盾的新变化与新应对

2018-10-04 01:16:44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矛盾的新变化与新应对

  [摘 要]针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转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新变化,分析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矛盾的新变化,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时代新目标为引领、以新时代新理念为指向、以新时代新方略为路径,充实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调适新需要、破解思想政治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主要矛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转化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11矛盾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影响是全局性、全方位、全面性的,不但影响社会的发展规律,也影响人的思想与行为。只有深刻理解和充分认识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新转化,才能更好地迎接时代新挑战[2],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剖析新时代矛盾新转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把握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部主要矛盾的转化趋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

  (一)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居于支配地位,决定该阶段社会性质并统领、影响其他矛盾存在和发展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和性质。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人民的需求层次也发生了实质性变化,社会基本需求结构由主要为物质需要逐步向追求高质量的物质生活和高品位的精神生活并存过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呈现多元化、多样性、多层次的需要特征。多元化表现为物质、精神、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的全方位需要;多样性表现为需求满足的方式、途径、手段、内容因人而异,呈现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多层次表现为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高阶需求与低阶需求、高雅需求与通俗需求共生共存。这些社会需要新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新时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和供给,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教育过程、教育手段。从价值目标看,要把大学生对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提供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以精准的思想政治教育化解大学生的思想之惑;从教育过程看,要把新时代、新思想、新方略、新目标、新使命纳入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内课外、网上网下全覆盖;从教育手段看,要提供更多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3],增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正在逐渐发生转化

  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的主要矛盾表现为教育客体的真实需要和教育主体的有效供给之间的矛盾,从大学生的真实需要来看,新时代的新转化主要表现为:一是需要的价值观倾向发生转化。人们的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等物质性需要、安全公正等社会性需要、信仰价值等精神性需要。罗纳德·F.英格尔哈特对工业发达国家的跟踪研究发现,经济繁荣降低了人们对物质追求的欲望,强化了人们对生活质量、自由权利、自我表达、政治参与、环境保护、志愿服务等非物质性的需求,物质主义文化价值观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转变的趋势十分明显。[4]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基本符合英格尔哈特关于物质主义向后物质主义文化价值观转向的两个基本条件,即免除了物质匮乏,实现了代际更替。在中国社会稳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饥饿、贫穷、战争、灾害对他们几乎没有影响,他们开始转向对社会的关注、对政治的关心、对他人的关爱、对环境的关切,新时代大学生的后物质主义文化价值观的倾向性越来越明显。

  二是需要的满足感发生转化。需要的满足是个体的思想与心理体验,是一种主观感受,后现代性的来临要从“关系出发”理解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上的世界,理解大学生需要满足的转化。即大学生需要的满足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关系中去理解,从“在满足人精神需求和实现人的社会化的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精神交往关系”[5]中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的满足体现为:其一,要“互动”而不是“被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互动关系的建构,是一种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平等的“你来我往”,不是单向度的“你说我听”“你打我通”。其二,要“参与”而不是“给予”,通过参与激励自我教育的内部兴趣,强化内部性激励,“给”的再好再多,剥夺了选择的权利,也体验不到需要的满足感。其三,要“获得”而不是“无得”,新时代大学生的需要满足最终落脚在教育过程中能体验和拥有获得感,强调过程的情感体验和结果的思想收获,如果“无得”,则疏离感、厌恶感就会滋生和集聚,严重影响情感认同和思想认同。

  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矛盾的新表现

  (一)大学生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供给不平衡的矛盾

  一是“给”与“要”的不平衡。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冲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存在,如果主体教育效果良好,则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冲突可以有效化解;如果效果欠佳则给与要的矛盾凸显,主要表现为“要的给不了,给的不想要”。其一,“给”的能力有限,“要的给不了”:教育主体不能及时创新时代话语、改进教育方式方法,提升亲和力和感染力,要的“有滋有味、有情有义”给不了。其二,“要”的“胃口”扩展,“给的不想要”:新时代大学生的需要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育的开放性、泛在性、交互性、及时性,拓展了他们教育学习的时空,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和眼界,放大了他们对“新奇特”的偏爱,如果“给”的还是“老古板”,就会被排斥、拒绝。

  二是“虚”与“实”的不平衡。思想政治教育中“虚”与“实”的不平衡表现为:其一,思想之“虚”与生活之“实”的脱节,思想政治教育的无限美好与现实生活的相去甚远,使得“课堂一小时的教育敌不过生活一分钟的影响”。其二,网络之“虚”与现实之“实”的分离,大学生在网络的虚拟场景与现实的真实场景之间不断切换,虚拟中肆无忌惮地张扬个性与现实中的循规蹈矩不断冲撞,导致大学生精神异化。其三,理论之“虚”与实践之“实”的脱节,部分大学生“务虚”之时的理论谈得头头是道,行动之时的实践则言行不一,与知行合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相去甚远。

  三是情与理的不平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以理论的彻底性说服人,亦要以情感的共鸣打动人,力求理中蕴情、情中有理、情真意切、情理交融,而当前客观存在讲理与共情的分离,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育者在理论宣讲中就理论谈理论,理中蕴情的少,做不到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为了谈情感而谈情感,不能上升到理论层面解决思想问题,情真意切不足,做不到晓之以理、以理服人。

  (二)大学生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供给不充分的矛盾

  一是主渠道的时代话语供给不充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亲和力和针对性有待提升,一方面,表现为话语内容缺乏新意,没有很好地对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有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行富有时代气息的理论表达和理论解释,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国案例、中国智慧、中国故事有待丰富和完善。另一方面,表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鲜活话语,在尚简、崇微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标配,生动鲜活成为大学生新诉求的微时代,主渠道的话语表达依旧存在教材与教学的空洞化、概念化、理论化等现实问题,与生活化、感性化、时代化的话语诉求有很大差距。

  二是主阵地的有效思想渗透不充分。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公益志愿服务等是大学生行为养成、能力锻炼、素质提升的有效载体,也是大学生乐于参与的思想实践主阵地,但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中有效的思想引领与思想渗透不足,一些活动主题性思想不鲜明,娱乐有余,思想不足;低俗有余,高雅不足;恶搞有余,三观不正。活动过程中教育者的主导性教育跟不上,辅导员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限于自身认识不到位、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进行思想引领和教育,就活动搞活动,让有些学生活动随心所欲,甚至出现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三是主战场的文化场域建设不充分。网络是新时代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网民是“草根”,“网络就是现在的一个‘草野’”[6],其开放性、便捷性和及时性,为网民表达政治观点,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便利,但在网络思潮、网络文化、网络舆论的交互影响下,网络日益成为国家主权建设的“第五疆域”。当前作为主战场的网络场域中,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还存在监管主体缺位,网络思潮的辨识批判不到位、先进网络文化的土壤培育不肥沃、在网络舆论的激烈斗争中失声等网络文化建设场域不充分的现象,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网络空间的时代诉求。

  三、破解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矛盾的新应对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为未来的发展确立了新目标,对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矛盾转化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目标为引领、新理念为指向、新方略为路径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矛盾。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实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伟大的实践性、独特的创造性、严密的科学性、崇高的人民性等理论品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担当、深厚的家国情怀、深邃的历史眼光、严谨的求实作风等精神品质[7],既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更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是将新时代新成就与新矛盾相结合充实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引导大学生“如何看”。以新时代巨大的历史成就和巨变的中国实践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事例、案例,以事实胜于雄辩坚定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自信的同时还要自醒和自警,以新时代新矛盾的变与不变辩证逻辑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大学生在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比较中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基本国情,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把握人生发展方向。

  二是将新时代新思想和新方略相结合充实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指导大学生“如何干”。以“八个明确”新思想让大学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形成学习新思想科学的理论逻辑;把思想理论的高度与工作的实践结合,以“十四个坚持”新方略让大学生学习掌握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举措,形成学习新时代新思想的行动逻辑。

  三是将新时代新目标和新使命相结合充实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教育大学生“如何担”。充实“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使青年学生进一步坚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心和信心,让大学生以此为奋斗目标,正确认识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时代责任,树立远大抱负,勇于担当,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使命,脚踏实地迈上新征程。

  (二)以新时代新目标为引领,把握和调适新时代大学生发展新需要

  既要把握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又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调适大学生需要,引领大学生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前进。

  一是在“变”中精准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新需要,美好生活需要是物质文化需要的升级,要根据新时代大学生人生发展的新需要比以前的要求内容更多、层次更高这一特征,根据后物质主义文化价值观的价值取向,满足大学生政治社会参与的主位需要,绿色生活的延伸需要,自由而全面的人生发展的高阶需要;同时要适应大学生需要的满足感变化的特征,根据“学生的获得感变得日益立体化、场景化、体验化”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大学生“不但有听觉,还要有视觉;不但有道理,还能融情理;不但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不但有意义的理念,还要有意思的体验;不但展现理论的品格,还要彰显魅力的人格”[8]。

  二是要在“不变”中认识到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文化生活的供给尚不充分,要坚持提供给大学生充裕而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

  三是主动调适引领大学生新需要。虽然总体上大学生是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的,但在多元、多样、多变的现实场景和网络场域影响下,大学生的一些需要背离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诉求,信仰淡化、价值物化、行为异化导致部分大学生将物质化消费、庸俗化展演、叛逆性行动作为时尚性需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供需关系并不是单纯地学生要什么就给什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主动、及时廓清大学生模糊需要,调整不当需要,纠正错误需要,引导健康需要。

  (三)以新时代新理念为指向,化解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不平衡的矛盾

  习近平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9]774破解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不平衡需要以新理念为指向。

  一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话语,将新媒体、新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形成立体化教学;将慕课、微课、微视频形成对课堂教育的补充与延伸,形成全覆盖渗透;将课堂教学、讲座报告的理论式讲授式的显性教育与参观考察、实践锻炼的感召式情景式的内隐教育相结合,实现隐性化教育;通过让大学生开展作品创造和角色扮演,将理论故事化、故事形象化、形象角色化,实现自我化教育;将理论话语与实践话语结合,将经典话语与时尚话语结合,对接时代和生活满足大学生“胃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

  二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发展,做到教育主客体协调,“要”的能给予,“给”的愿接受,实现“给”与“要”的平衡;要将课堂思想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在实践中感知理论的正确和指引,实现“务虚”与“务实”的协调发展;要注重网上网下两手抓,网上建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后花园”,搭建互动交流的“立交桥”,筑牢网络安全的“防护墙”,网下解决好思想问题的矛盾源,心理困惑的疑惑点,关心关切的聚焦点,实现网上网下协调发展。

  三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绿色发展,树立大学生生态思想和绿色价值观,实现低碳生活、绿色生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美丽中国的目标。

  四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发展,打开课堂门、学校门、国门的三扇门,在“引进来”与“走出去”上双向发力,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为我所用,学习先进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提升能力。

  五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共享发展,树立发展为了学生、发展依靠学生、发展成果由学生共享的新理念,建立共建共享平台,协同整合教育资源,并吸纳“维基百科”思维共享大学生智慧,构建同向同行、同心同德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

  (四)以新时代新方略为路径,破解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不充分的矛盾

  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还需要从“供货方”着手,不断“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加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10]。

  一是情理交融创新课堂教学主渠道。要通过中国梦的“大道理”阐释与个人理想的“小情怀”满足相结合,把个人梦蕴含于家国梦;要通过讲清楚“四个正确认识”的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的情结合,力求情理互动;要将传统德育理论的“大水漫灌”精细化为个体分类教育、因材施教、有情有义的“精准滴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话语的时代性表达,把教师情感倾注于理论并转化为音视频一体化的新载体,力求以情动人和以理服人的有机统一。

  二是“娱”“教”融合深耕校园活动主阵地。切实加强对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导航,切实扭转学生活动的泛娱乐化、庸俗化取向,力求“娱”中有“教”。进一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融入日常观念、融入日常环境、融入日常规范、融入日常交往,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并通过大学生自己创作、自己展演,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既是剧作者,又是幕中人,力求“教”中有“娱”。

  三是虚实结合打造网络文化新场域。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网络文化,打造大学生真心喜欢、乐于接受的网络文化作品,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传播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切实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力,利用新时代的大数据技术,精准推送吸引大学生眼球的兴趣点,精准挖掘网络矛盾潜伏的思潮线,精准辨析网络舆情暗含的情绪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思潮和网络舆论,主动发声,善于发声,及时发声,并通过比较辨析网络思潮,引导大学生认清其本质和行动逻辑,通过良性互动、及时疏导网络舆论与主流价值合拍、合流、和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彭庆红,崔晓丹.深刻理解与认识新时代[J].思想教育研究,2017,(12).

  [3]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4] [美]罗纳德·英格尔哈特.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转型[M].,张秀琴,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5] 骆郁廷,郭莉.精神交往: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关系的本质[J].教学与研究,2014,(1).

  [6]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5.

  [7] 吴德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历史贡献[J].求是,2018,(3).

  [8] 冯培.从十九大的两大政治新论断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角色担当[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2).

  [9]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矛盾的新变化与新应对》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8250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2016学年思想政治表现

    2016教师思想政治表现评语2016教师思想政治表现评语2016教师思想政治表现评语1、本学年,本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

  • 教师思想政治表现自述

    教师工作自述教师工作自述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

  • 教师思想政治表现自述

    教师工作自述教师工作自述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

  • 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支部制度-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为加强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政治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根据本处总支部党建工作实际,制定本思想政治...

  • 教育学专业介绍

    教育学专业介绍教育学专业介绍教育学是什么?教育学是学什么的?教育学考研考什么?教育学考研好考吗?教育学硕士毕业都做什么工作?在准备考研时,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博仁教...

  • 本人回顾工作情况以及思想政治

    新闻宣传及思想政治工作岗位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新闻宣传及思想政治工作岗位=个人原创,绝非网络复制,欢迎下载=转眼之间,一年的光阴又将匆匆逝去。回眸过去的一年,在×××(改成...

  • 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一、简单例举(4×5)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用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常用方法:(1)疏导教育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引导大家把各自观点...

  • 国税局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国税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柯城国税思想政治工作整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国税工作的生命线,如何发挥好这一政治优势,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人民,为顺利开展各项国税工作提供强大的保...

  • 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制度XXXXXXXX市产品质量计量检测所党总支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示精神,切实以思想政治工作为重点,逐步使思想政...

  • 思想政治表现

    2015思想政治表现评语2015思想政治表现评语思想政治表现评语【评语一】1、思想素质高、政治觉悟强。该同志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旗帜鲜明地拥护党的政策、方...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