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1篇 正文 本文移动端: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1篇

2018-07-21 00:17:4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想象是人类对头脑中原有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根据想象加工的程度和新形象新颖度的不同,可以将想象分为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色彩、造型等方面的训练,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尊重个性,为想象奠定基础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只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学生才能有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只有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其想象活动才能得以继续和深入进行。苏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想象中的飞机》一课教学中,我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色各样的飞机模型和形象的飞机图片,学生欣赏后展开了自由讨论。学生兴趣依然很浓,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款飞机进行介绍,主要围绕飞机的外形、材料、色彩、美学观点等方面进行阐述。在学生对飞机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我让他们试图自己设计一架飞机。有学生说可以在外形上进行变化,让飞机的外表富有肌肉感;也有的应该改变飞机外表的颜色,现行的银白太单调;也有学生从飞机的材质上考虑,想寻找一种新型的材料,节约能源,美观又实用。这时,有学生尝试从飞机结构上进行想象,试图制造一种飞机,降落在机场的时候可以自动折叠,只有起飞后才打开。课后,我让大家自行进行设计,鼓励异想天开,然后在班上进行展览,学生不但画出了效果图,还有的运用纸板等材料做出了模型。是想象的基础,尊重个性并不等于放任。尊重个性就是在和学生平等交往中适度引导,让他们的想象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彰显个性魅力。

  二、参与实践,为想象提供素材

  想象是借助表象进行的。科学研究表明,表象储备越丰富想象活动就会越活跃,想象的加工创造程度就越高。反之,如果表象储备匮乏,想象就显得肤浅和单调。表象是借助人类的感觉器官进行的,小学生的表现储备主要依靠视觉和听觉等进行组织和不断建构的。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线条的魅力》教学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几颗鹅卵石,让学生观察鹅卵石表面的线条和纹理。学生在观察出线条的粗细、疏密、长短等变化后,还有学生看”到了美丽的图案,有的像太阳,有的发现了人的头像,有的找到了小鱼、小鸟、怪兽等等。为什么学生能有如此的灵感呢?这与平时多方面的训练是分不开的。我经常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天边的云彩,并和伙伴交流,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以说

  一说想象中的图案和物体。经常和孩子们一起信手涂鸦,漫无目的地挥动画笔,待作品完成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和欣赏,确定主题小学美术教学要多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观察和实践活动,借此丰富学生的体验拓展视野,为想象活动积累素材。应该说,这种积累活动是缓慢的,对想象的促进作用却是非常巨大的。

  三、丰富知识,为想象积蓄力量

  想象活动表面看来是学生思想的自然流露,好像是不可控制的自发行为。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性活动是可以进行有目的的训练的,这种思维过程是有章可循的。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水平还很低,一般要借助具体可感的美术材料进行有目的的培训。教学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我设计的未来建筑》这部分时,有学生根据比萨斜塔的模样设计出了一幢富有独特外形的建筑大楼。他认为,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建筑物都是笔直地矗立于地面,为了美化效果,建筑设计师通常借助于建筑物的外形大小和形状的变化等进行构思,如果能从建筑物与地面的角度方面进行设计,将会取得很理想的效果。这一想象就充分利用类比思想,将比萨斜塔的倾斜特点运用到了普通建筑物上,同时又结合了逆向思维,一般的大楼都是笔直的,为什么不能设计出倾斜的作品呢?

  敢于与众不同,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设想,实在难得。

  四、善于追问,为想象注入活力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想象性活动一般也是因为需要,不断追问,才生发出灵感的,这种需要有时候直接表现为“问题意识”,即对现实的状况存在疑虑和思考。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敢于运用想象手段进行创新和改造,美化我们的生活。比如,我在教学一年级《圆圆的世界》和《方方的物时,由于两节课紧挨在一起,有学生问,为什么西瓜都长得圆滚滚的?那样真不方便,运输的时候太占地方,我们平时存放也很麻烦,容易滚动后摔碎。于是,有学生结合自己玩橡皮泥的经验,议在西瓜生长的过程中,给它筑起一个方方的“家”,让西瓜最终长成方方的模样。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想象力是康德美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小学美术学科比文其他学科更具有自由性和发散性,为学生的想象力发展提供了最上为宝贵的土壤资源。美术教学的目的不应该是仅仅向学生传授的些通用的美术技能,而应该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审类能方这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二

  如何在现代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发小学美育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实践?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的薄弱的状态,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那么,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如何开展小学生的美育教育呢?下面我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一、开放的课堂为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的气氛

  在我五年多的乡村教育实践中体会到,教师掌握人际关系的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及在校行为等均有直接关系。教师必须能够以最大的热情和爱心对待所有从事的工作,才能在教学中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在学生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动力常产生于对教师的眷恋。学生常因喜欢老师愿意参加美术活动,因为喜欢老师而变得守纪律和听话,他们愿意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师与学生的接近度直接影响情感交流,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的缩短,以及师生面对面机会的增多可以增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因此,教师应该经常置身于学生中间,利用自己和学生的空间接近度,促使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表现更积极主动,因为教师的靠近会被学生看作是对他们的喜爱、赞同和友好。教师如果习惯走在学生中间讲课,与他们一起动手实践,以他们中的一员的身份参与活动之中,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和谐温暖的气氛,也会提高教师的作用和加深教师的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的姿势、动作受个人风格、气质的影响。反映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情况是教师的姿态亲切、谦和,对学生的行为举止以手势、眼神来暗示,以面部表情来表示赞同和反对,这比严格的管理和申斥效果更加。一般来说,微笑可以造成一种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能起到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的作用。在自由活动的课堂上,教师的姿势和动作更不拘形式,在与学生的接触中,一对一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学生通常更喜欢接触,它胜于口头或目光交流。接触是课堂交流的一个自然部分。

  教师上课时的着装和仪表应质朴大方、整洁素雅,避免慵懒或过于修饰。教师的外表举止若具有吸引力,就容易受学生欢迎和尊敬,便于与学生接近和交流。

  开放性教育还十分注重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够尊重自己内在价值的教师也会十分尊重学生,对于学生的创造给予保护和鼓励。学生们年龄虽小也都有自尊,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图,才能恰当地提出建议和给予合适的帮助。教师应避免以个人的好恶进行作业评价,为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使自己眼界开阔、知识渊博,掌握多元文化艺术知识,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更大的包容心,帮助各色各样的学生发展自己。

  二、开放的课堂为学生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自主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有计划地巧妙设疑,置疑,创设问题情景, 为学生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者,欣赏者,模仿者,而且与教师共同面对问题情景,解决问题,成为讲授者,表演者,创造者. 美术教学也必须在一种氛围中,一种文化中才可能进行.如果学生由头至尾都不能走进你的思路,那么美术教学就难以继续下去。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在这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和客观现实进行分析和评价。

  我在上《冷色与暖色》一课时,先是精心制作PPT,精美的图片给每一位学生一种美的享受,课前还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受和认识色彩的冷暖,辨别冷、暖色调并感受其美感,提高学生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学习冷色与暖色,在导入部分,我先让学生复习三年级学过的知识三原色、三间色,很多学生对此还记忆犹新,大家纷纷举手积极回答我的提问。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冷色和暖色的知识与概念,这是一次温故而知新的学习过程。 冷暖色原本比较抽象,如果单凭教师空洞的讲解、简单的操作演示,是很难让学生明白的,我通过出示图片和冷暖色图案的对比,使学生明白了冷暖色是有相对性的,了解了不同的颜色给人不同的冷暖感觉,还通过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颜色来联想不同的事物,正确辨别出冷色还是暖色。当我在引导学生认识了冷色和暖色以后,可以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找一找冷色和暖色,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更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比起单纯的讲解更直观、更形象。 在教学中,充分的讲解,学生深刻的体会是很重要的。让学生欣赏图片,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获得更好的技能方法,这样做的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 要上好一节美术课,真的很不容易。美术课绝不仅仅是只要做好课前充分的准备工作,它还要有广泛的知识做铺垫,更需要老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的学习和提升自己。

  《会说话的手》人人都有一双手,左手和右手相互配合、齐心协力,他们都是好朋友。一双手有10个手指头,它的曲、伸、并合使手产生了极为丰富而生动的形态和约定俗成的手语,手能表达不同的含义,手也会说话。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要让孩子知道人除了嘴可以说话以外,手也可以。所以我先课前设定一个谜语,并设问:“这是什么?它能干什么?”作为教学的引子,由此导出会说话的手,将学生引入玩中学习。然后我说老师可以让手来说说话,信不信呢?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在做手势,请学生来猜。再出示一些名画中手的细节。他们都很积极和聪明,非常投入。下面我就让学生来做了,有许多好玩的手势,有的小朋友就将手变成了一架飞机,很有想象力。评价作品时我不注重画得如何,而是要有创意。通过多种方式的手形表演与联想,鼓励学生尝试将自己借助手形联想到的形象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式活动中,体会简单的、变化的手形带给我们的丰富联想与无穷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发明能力。学生上台表现手势环节,可以使手离屏幕远点,加强视觉效果,此环节应将课堂欺负推到最高点,让学生真正体会从玩中学。欣赏图片时可以重点抓住一两张进行讲解,学生动手做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形式,用学生最乐意接受的方式,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这既是教师的职责,又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美术课堂就要多与创新结合,竟可能的让学生娱乐并学习着,用轻松的心情绘画出美丽的图画。美育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进行。小学生思想活跃,富有朝气,对美也逐渐有自己的追求,他们会利用课外时间主动地去欣赏美,追求美,但是他们往往缺乏对美的分辨能力。所以,在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需要老师们耐心引导。

  三、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表现形式空间提高学生创作能力

  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观为21世纪的美术教育,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拓展和组织形式上提供广泛的空间和新的可能性,因此我在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了选择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都能突出自己的闪光点,都能获得成功。如在《小纸船的梦》的教学中,我把制作立体场景作为重点,因此为使学生对生活中很普遍的、合理存在的遮挡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促进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观察和表现遮挡关系。我在导入上直接切入遮挡现象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出自己直观的感受,老师点出这种现象在美术中叫遮挡关系。启发学生说出身边的遮挡现象。在制作中,我让学生说出可以用几种形式表现主题。学生说出可用绘画、纸工、泥工等形式去表现。学生准备了不同的材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形式,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使学生在选择中有了兴趣,在选择中有了自信,在选择中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从学生画出的、剪贴出的、泥捏出的合理有遮挡关系的景象,你就会发现学生对生活的创作热情,展示自我的激情,创作美好未来的豪情。因此,开放性、选择性的学习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和希望。

  四、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视野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在教学中我通过电脑网络、收集资料、参观访问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大量接触美术作品,拓展其艺术视野,吸收时代信息和多元美术的艺术观念,印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思想的深度。在《海洋怪兽》这一节课,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前作业:发动同学收集有关海洋、怪兽的资料--照片、图片、画册、邮票等。那天上课前,我刚跨进教室,孩子们哗地全围了过来,他们纷纷递过来找来的资料,有图片的、有文字的,他们有的相互交流,还有的学生迫不及待的向我讲起了海洋的故事。看着他们那快乐的神情,我知道他们这一课有许多内容画了。通过网络、图书等手段,孩子们不仅找到了有关资料,也找到了学习的快乐,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都跃跃欲试的用不同的形式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画面。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拓展学生的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西北的热情,增强了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意识。《适合纹样》、《老房子》、《玉石文化 》这几节设计课,我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的优势,使之成为学生美术欣赏、获得视觉资料的得力工具。由于学生占有资料充分,吸收了当代大量的崭新信息,拓展了艺术视野,学生的设计思路开拓、思维活跃,而且学生还能在电脑上进行创作。

  五、开放的课堂为学生创设自由评价自我表现的舞台培养学生能力

  激励性评价是教学中的艺术,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课.这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上会有一定差异,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美术作品,更不能用“画得像不像”来衡量学生的作品。在教学中,画得特别好的学生,最大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某些技法差的,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落。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时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画得差的要表现他的“闪光点”,表扬你“想法好”,“用色大胆”等等其它方面,去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创作,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对美术作品的评价结论也就不同。在每次下课前给孩子评价自我,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审美等方面的能力,并且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了宽容还能经常听到“他画的比以前进步了”,“他的颜色涂得好”,“我要学……

  关于小学美术的教育方法,近年来层出不穷,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对象的情况越来越复杂,教育手段也应该与时俱进。小学美术的教学不需要迫不及待地看到成果,美术是艺术的感染,实际上是不能用分数来计算和评价的。作为一门课程是为了提高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程度,美术对于建立健全完整、健康的心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数只是辅助性的,目的是为了采用激励评价的教学方法,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只有创造开放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的空间,课堂才会因此而多彩并充满活力。

  篇三

  美术课程大致可分为绘画课、手工制作课、欣赏课以及校本课程这四大类,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道德教育。

  绘画课在小学美术教程中涉及较多,但并不是所有都能够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程,挖掘出跟思想教育有关的教学内容。如,在教学《英雄出少年》这一课时,了解、绘制英雄人物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结合《我和老师交朋友》《快乐的一家人》这两课,让学生在温情中,学会与人交往,懂得互相关心帮助;学习了《美在心灵》这一课,他们了解世间的真、善、美的真正内涵,形成良好的品质,同时绘画思想也能得到较高的提升。

  手工制作课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手工制作时要细心、耐心,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工具的摆放要有序,制作完要收拾归位等。并且也能结合相应的课程进行思想引导,如《人见人爱的大阿福》这一课,运用泥土捏制我们都很熟悉的“大阿福”,从而引导他们观察生活,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欣赏课主要集中在小学中、高年级,包括民间工艺的欣赏,名家作品的欣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的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利源泉。”因此,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通过欣赏民间工艺,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各地各族人民的智慧以及传统艺术的优雅与深沉,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欣赏名家作品,能让他们感受艺术家作品里反映的社会现实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进行正面评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校本是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的符合地方特色的课程,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是:天津曲艺文化。其中跟美术相关的是各戏种服饰的设计,剪纸民俗制作,学生通过绘制和制作,了解天津地方艺术文化,从而热爱家乡的艺术文化,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篇四

  一、科学分组,落实指导。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采用民主集中制方式,教师考虑学生的意愿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自由组合或教师指定成小组。即四、五个人为一小组,每小组的成员一般以好、中、差的程度搭配。小组打破日常的坐位制采取几张桌子拼接在一起,小组成员围坐或其它形式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间关系的融洽,彼此乐于接受,各组间的整体水平也较平均。教师则是排球赛中的“自由人”,随时加入某小组与学生合作练习。

  组建好小组后,教师的教育重点是指导小组学生间如何“合作”上。即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倾听别人的想法。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侧面,各自的认识水平上参与讨论,可以自由地发表见解,并且能够在相互探讨、争论中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从而培养他们与人交往、合作共事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对小组长的指导和培养。在小组中把功课较好的同学先树立为榜样,然后由他带动其他成员。

  二、情系后进,三步巧转。

  每个班级里都有一些后进生,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教学中只能顾及班级的整体水平,对后进生的转化就顾及不全,使转化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现在通过“合作式”的学习,教师却能/GuShi总结出一套对转化后进生行之有效的方法。即“课前选定——课堂合作——课后帮助”三步曲进行。

  1、课前选定:指的是教师在学期初让后进生挑选自己喜欢的组别,教师私下交待各小组长在学习中选定一些较容易的工序,让后进生完成,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免得在合作中一下子让后进生接触到难度大的工序,产生恐惧感。

  2、课堂合作:指优、中等生在帮助后进生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具体步骤时,后进生也根据优、中等生的建议或把自己的想法通过画笔表现出来。如:形态的设计或描绘,让后进生参与活动,边看边学,边动手边体会。教师及时给予表扬,使后进生树立起自信心并在合作中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又如:记忆画、想象画、命题画,后进生对主体的造型和整体的构图设计能力较弱,就让优、中等生先动手打稿,待主体内容画好后,让后进生添加一些配景或动手上色时让后进生填填色。这种合作后进生没有发挥出主要作用,但他们确确实实在合作中做出一份贡献,等作品完成后,他们一定会获得一份成就感。同时后进生也在合作中学习到优、中等生的绘画优点,长期的耳濡目染,得到了潜移默化。

  3、课后帮助:指的是为了弥补后进生对知识掌握的缺陷,小组中的优、中等生利用课余时间,为后进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料或现场指导、示范等方式进行帮助。优、中等生如果有个别的形象或技法、技巧不懂得如何指导后进生,可向教师询问,过后让教师和优、中等生一起帮助后进生学习,同时要求后进生课余自觉地进行复习,不清楚的地方大胆、虚心地请教师友。这种关心帮助的方法增强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巧妙地为后进生起到补缺补漏的作用。

  三、开展评比,引导竞争。

  小组间的评比激励机制是促进合作完成优秀作业的催化剂。班级自从建立小组的评比机制以后,同学们在课堂纪律、语言表达、构图设计、色彩表现、内容安排、形象体现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这是因为小组成员为了集体的荣誉,纷纷讨论,献谋献策把各自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然后小组统一最好的方案,再一起动手完成作业。如:教学湘版第10册《废物利用》这课时,课前我要求学生去收集一些废弃品,带到课堂上进行制作。那天各组的同学都带了工具和材料。其中,有一组同学带来了泡沫块、胶水、牙签、颜料等,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一个假山泡塑,那假山上怪石磷峋,绝壁苍松栩栩如生。另一组的成员则用废弃的胶卷壳、废纸板、饮料盒等制作了小汽车、货车;有的用易拉罐制成了花篮、摩托车等。真是千奇百怪,件件精美。又如:在教学主题画《冬天的故事》一课时,我启发学生把在冬天里做过的一些游戏,通过手中的画笔表现出来。顿时各小组纷纷讨论开来,商定主题后又一起探讨用什么艺术表现形式。最后我收到了许多生动有趣的优秀作品。有画滑冰堆雪人的,有画篝火晚会的,有画“挤油”取暖游戏的,有画做好事上街扫雪的……这些画还有一个更大的特点就是运用的材料和表现的形式各具特色。学生们有用水彩求朦胧的白皑皑雪景,用油画棒表现冬天树木的粗犷,用版画体现景物的厚重,用线描勾绘人物的精细……总之,件件作品都依照学生的喜好完成,作品充分展现出集体的智慧。那些课程结束前,教师组织作品评比,让全班同学欣赏讨论,发表各小组的意见,然后教师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定出各个小组的名次。前三名的小组在设计好的评比栏上加一面小红旗,到学期结束前汇总一次,对前三名小组成员给予奖励教师的书、画作品。这样一来,各小组同学在互帮合作中,注意到手工艺品的生动性、形象性和独创性。绘画作品注意画面的构图饱满,上色形式的变化,冷暖色彩的搭配,表面装饰的安排等等艺术韵味,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表现性和创造性。

  四、磨练意志,用于攀登。

  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合作式”教学要求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程内容,巧于启发学生想象、构思,还要指导学生敢于冲出传统>美术观念的框框,大胆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不要害怕形象画不准确。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提醒学生保留绘画作品的原创作,让学生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更好地表达内心感受。如此的课堂,学生的闲言少了,争吵少了,互谅多了,友好、协作更多了。同学的绘画、动手及欣赏能力提高了,群体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随之提高。

  我认为小组“合作式”的学习形式作为集体教育形式的一种补充,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启迪、相互补充、相互给予、相互吸收。这种学习方式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既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拔尖人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和完成美术课程标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篇五

  每个学科在课堂上实践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作为美术课,教学工具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却经常忘带漏带,自己没带找同学借或是未经允许自己拿别人的东西,所以时常有学生报告说借同学的材料没有还,或是东西不见了等,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及时纠正,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借别人的东西要偿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在使用勾线笔、水彩笔时,有些学生喜欢把它们画在桌子上或是同学的衣物上,这种情况,教师要教育其要懂得爱护公物和爱护他人的财物。

  小学美术属于技能课,课堂上,学生会相对散漫,有的会自由走动,或是大声说话影响其他同学,教师要教育其“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学会尊重他人,遵循学校班级法规,约束自己。作画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的作品中了解其性格特征,有的学生构图非常小,这类学生胆子较小,不够自信,教师要给予鼓励性评价,塑造端正、大方、自信的性格品质。

  美术课程不仅仅受限于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公园、郊野进行写生活动,让学生更亲近大自然,用画笔和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美,并体会自然之美要有人类的维护,用行动去保护自然,培养他们的爱美之心和环保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如,我们学校就常组织学生参观“闽台缘”博物馆,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灿烂,两岸人民的血脉相连,对古人崇拜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期盼祖国和平统一的愿望。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多种渠道多种方法,将美术与德育相结合,用美的眼光欣赏艺术,并且用艺术的美净化心灵,使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在德育上得到教育。

  篇六

  美术课对于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评价各种美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美术课堂教学反思。美术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给人以美的情趣和艺术的熏陶。我们美术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才能更主动更积极的上好美术课。课业重,课余时间有限,所以我尽量让美术课内容当场完成。课上45分钟要充分利用好,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各方面的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除常规类型教学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如: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体验做“小老师”,能为学生创造开放思维、自主表现和创新表演的时间和空间,教学反思《美术课堂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学习,自主的探索和实践,在艺术体验中获得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教师也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与学生一起活动并体验其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这样学生在教和学得过程中的积极性提高了对美术课的学习就更认真了。

  二、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和内容

  在与教师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在教学行为上却又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最关键的原因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所以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变单纯的理论学习为“解决问题”的教研形式。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不针对问题的研究是没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因此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是教研由形式走向实效的前提。进行科学的课堂观察,以“案例”为载体,找出问题的症结,表达活动实施中的困惑与成功、活动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借此来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将新理念融于教学行为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

  篇七

  中国的儿童美术教育从70年代末起步,发展到今天已将近20年。现代化带来的经济繁荣和举国上下重视教 育的风气,以及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这项事业得到蓬勃迅猛的发展。如今,全国接受业余、专业等各种形 式的美术教育的少年儿童要以千万计,各种美术培训班、学校应运而生。然而,由于儿童美术教育理论研究的 相对落后和从事儿童美术教育的教师的素质不够高,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着普遍性的偏差和误导,儿童美术模 式化、成人化、需同化的倾向相当严重。

  目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有三种教学模式比较流行。第一种是“简笔画”教学法。一些教师以简笔画教材为 范本,将造型、构图、色彩等定型化、模式化,儿童作画成了被动的临摹和定型的公式组合。儿童的作品犹如 一个模子倒出来的,画娃娃则大都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房子则三角形加长方形。固定的造型,规定的色 彩,千人一面,毫无生气和创造性。

  第二种是“反复训练式”教学法。教师擅长于某一画种,如水墨山水,或水墨花鸟画。所教的弟子则反复 训练这一技法,以致于到了非常熟练的程度。培养了一批和这位教师一样风格的小画家,或是能画出“徐悲鸿 的马”“齐白石的虾”的所谓“神童”。

  第三种是“专业技能训练式”教学法。这些教师将专业绘画知识和技能训练作为儿童学习绘画的目的,就 是为了将来孩子考专业院校而最终成为画家。于是过早地将专业院校的课程硬搬过来对付天真活泼的孩子,机 械地让他们画静物、画石膏、画素描,去临摹成人的作品,讲一些连专业院校的学生都弄不明白的绘画规律和 高深理论,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打瞌睡。画出的作品,只是功夫扎实的课堂练习,缺少“灵气”。以上教学 法则重点都在知识技法上。

  当然,我们并不否定儿童在学绘画时,要掌握一定的绘画知识和技巧的重要性,知识技法是美术课的主要 内容。但是,学习笔墨技巧并不是学习绘画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教师如果只教授知识,技法,教得再好, 充其量只能算一个二流教师,所办之培训班充其量只能叫做“技法培训班”,还算不上儿童美术教育。既然叫 儿童美术教育。“教育”两个字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两个字所包含的内容就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首先,教 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掌握技法的工具。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通过教育,使儿童 得以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宗旨。美国的美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思菲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把儿童的 个人成长特征,分为7个观察点:智慧成长、 感情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创造性 成长。”这对我们从事儿童美术教育的人是很有启发的。 具体来讲,我认为,儿童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这是基于儿童美术教育是美 育、其目的不是造就几个专业技术人员、画家,而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高素质的21世纪需要的人才。让他们 从小学会能从最平凡的事物上,见到美,也懂得利用身边平凡的事物,创造美。使他们对生活有一种积极快乐 的态度,而不只是现实的价值,更使他们能以美的感受,面对人生,使他们的心身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那么,什么是艺术感觉呢?艺术感觉又叫艺术气质,人有没有艺术感觉,其差别是很大的。有人认为艺术 感觉主要是天生的,我认为艺术感觉更重要在于后天的培养,特别是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艺术感觉包括“多 情善感”“浪漫超脱”等等。

  具有艺术气质的人是比一般人更“多情善感”。“多情”就是感情丰富。感情是艺术的最重要因素,没有 情就没有艺术,人的感情,一方面是天生的,人有七情,这是天性。另一方面是后天培养的,特别是一些崇高 、美好的感情,一些社会性质的感情,是要靠情感教育来培养的。比如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热 爱祖国,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等等。通过教育、孩子由不懂到懂,由感情较平淡到浓烈,更纯正,就如酿酒一 般,所以在美育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情感教育,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孩子美好、健康、丰富的感情上,让 他们懂得爱懂得恨,富有同情心,用人类各种各样美好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比如教师教孩子画花,有一小 朋友就马上去摘了一朵花给老师,这时这位老师不仅仅是拿这朵花作示范,教学生怎样画花,而且还告诉小朋 友,花妈妈看见自己的孩子被折断了腿,非常伤心,花孩子也非常痛苦,不久将死去。小朋友受到了情感教育 ,还画了一幅花妈妈拥抱花孩子的画。

  平时人们的感情都是处于相对平静、抑制状态,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有意识营造一种气氛,努力将孩子 的感情激发出来,使之动情,冲动,激情澎湃,有时甚至处于癫狂状态。好的教师这时如同催化剂,使学生们 兴奋激动起来,千万不要限制和压抑孩子的感情,而应该引导他们去尽情表现、抒发、渲泄。从某种意义上讲 ,美术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来抒发,表现自己的感情。

  “善感”就是容易动情,容易被感动。有艺术气质的人往往都感情丰富,所以见到什么都能掀起他心中情 感的波澜,或是将感情移到别的事物上,这在美学上叫移情作用。小朋友的感情也较纯真丰富,在他们的眼里 ,很多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太冷静,也应该充满激情、用高尚美好的感情去感动他 们。

  篇八

  喜欢涂涂画画是小学生的天性。但这种兴趣是短暂的,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抓住兴趣点,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进入想象氛围。

  1.猜谜激趣。如第十一册教材中《古诗配画》一课,我首先就以猜谜形式揭示课题,引入新课。“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不是我们第二册时学过的《画》那首谜语诗么?”一时,小手像雨后春笋一齐竖了起来。接着,我把课前画好的范画一出示,诗与画一搭配,学生思维就更加形象化了,只用几分钟时间就帮助学生想象到了“古诗配画”的题意。

  2.故事激趣。第八册教教材《字谜画》一课,我先给学生讲一个《唐伯虎卖画》的故事:“……唐伯虎挂出一幅水墨画来,上面画着一只黑狗。他对围观的入说,这是一幅字谜画,谁猜对了,我就把这幅画送给他,可是很久都没有人猜中。突然,人群中走出一个少年学生,他说:‘我猜中了!’说完就一声不响地把画取走了,唐伯虎望着少年学生的背影哈哈一笑,说:‘多聪明的小家伙!’”故事讲完了,有不少小朋友也猜出来是个“默”字,大家很自然地沿看“故事”导向的思路想象开了。

  3.儿歌激趣。第一册教教材中《我喜爱的动物》一课,教教师课前编好一首儿歌,一进课堂就朗诵给小朋友们听:“妈妈带我上公园,各种动物真好看:大灰象喷水玩,小猴子荡秋千,熊猫戴上黑眼镜,孔雀展开大花扇……”听着听看,小朋友们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在动物园里看到的那些动物。教教师话音未落,大家都抢着说开了:“我也去过动物园,有很多很多动物,我最喜欢猴子,它们非常玩皮。”“我最喜欢长颈鹿!”“我最喜欢青蛙!”这样,小朋友们自觉地随着记忆进入了想象世界。

  4.音音乐激趣。《小鸟齐飞》是第一册教教材中的一课,课前,我与音乐教师联系,教唱好《快乐的节日》这首歌,上课铃一响,录音机里轻轻播放《快乐的节日》,教师随着音乐唱起来:“小鸟在前面带蹈,春风吹向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小朋友们也跟着唱了起来。唱着唱着,小鸟齐飞的画面自然地呈现在小朋友的脑海里,激发了学生学习小鸟画法的兴趣。

  进入想象氛围只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知识面的局限,想象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但只要通过恰当的方法去启发、引导和点拨,就不难使学生的想象展开翅膀自由飞翔。

  1.直观引伸。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很强,根据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创造的心理过程,直观引伸是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一种有效方法。《小鸟齐飞》一课中新授小乌画法时,我先用课前绘制的挂图,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各种鸟的形体特征,再看教材上介绍的照片《小鸟齐飞时的不同姿态》,接着运用课前制作的活动幻灯片演示飞鸟的不同姿态,一边演示一边板书:①当头、身子不动时,变动翅膀的位置,看乌的姿态发生了什么变化;②当翅膀、身子不动时,变动头的位置,看乌的姿态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告诉小朋友在画飞乌时,根据这些道理想象出飞乌的不同姿态。懂得了这些,小朋友们进行画飞乌想象时,就不那么困难了。

  2.儿歌牵引。小朋友喜欢儿歌。教学时我运用这个特点,把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编成儿歌,加强教学趣味性,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易懂易接受。以《我喜爱的动物》一课为例。我把动物特点归纳成生动有趣的儿歌:“小花猫,喵喵喵,蹬蹬腿,弯弯腰,又蹦又跳练功夫,乐得老猫胡子翘。“长颈鹿,真出奇,多像一架起重机,够树梢,不费力,吃着嫩叶甜如蜜”……听着听着,小朋友们浮想联翩,自然地想象出各种动物可爱有趣的形象来。

  3.故事启发。故事对小朋友的吸引力特别大。教学中,我投其所好,让学生从故事中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古诗配画》一课中,我首先运用教材提供的范例《月是故乡明》来指导学生如何大胆想象。接着,我利用古代画家的创作故事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宋朝一个皇帝赵倍招考画工,要求给‘深山藏古寺’这句诗配一幅画,当时不少人画的都是茂密茂密的森林呀,高大古老的寺庙呀,虽然绘画技巧都很不错,但并没有考龋而另一个考生却被录取了,原来呀,他的画面是这样的:一个和尚在井边挑水,一条石板小路伸入深山……”同学们的眼睛眨巴眨巴的,不一会儿,小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好像一下子懂得了许多。

  4.典范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少年儿童对艺术偶像是很崇拜的。我顺其童心,充分利用艺术偶像的力量为教学服务。学生都很喜欢齐白石的画,他们说,一只小鸡,一对小虾,在其笔下都特别的有趣。《古诗配画》一课中,我便抓住这一点来启发学生大胆合理地想象:“齐白石爷爷曾经画过这样的一幅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意思是说,青蛙的声音从十里山泉里传出来。大家知道,山呀,水呀,人呀,物呀,都好体现。这声音要画出来可就麻烦了。”我先让学生去思考议论,而后讲述齐白石爷爷是这样体现的:几只小蝌蚪从山泉里流出来。听到这里,学生己是恍然大悟了。

  篇九

  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学家罗恩菲德指出:“教师的目标是激发更多的思想,扩大参照框架,以便使儿童自 己的经验内容变得更精确复杂。要做到这点只有向儿童提供更多和仔细观察的机会和用于标示和改善监别力的 必要词汇,并能用发展新观念和观察能力的方式启发他们。而只用一种机械的方式指导他们画画是达不到目的 的。”这是罗恩菲德在美术教学中提出的一个革命性观念。它把激发更多的创作思想作为教学目标,把发展新 观念和观察能力做为教学目的,它表明用单一的美术教学形式是达不到这一目标和目的的。在这一理论指导下 ,为探求多种不同的美术教学形式,笔者对中低年级美术课中的写生课作了新的尝试,引导学生按表现性美术 教学的要求,观察对象,表现对象。

  1.以特征为主线的观察和表现

  传统写生课的观察,要求学生观察物体的形状、比例等客观属性。是一种以客观性为标准的被动的观察方 式。其结果是在观察阶段就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而对描绘对象特征的变形夸张,则在绘画艺术中比比皆是 。这种对事物主体特征的概括把握及在这一基础上对其进行的变形夸张等艺术加工,是艺术审美心理中重要素 质之一。在美术教材第六册写生“仙人掌”一课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对原教材的教法做了新的尝试和改动。引 导学生在观察仙人掌基本形态的基础上,继续观察它的特征——主茎上交错生出许多茎片,茎片上有一组一组 向外放射生长的小刺。然后要求学生不拘泥现有的植物形象,充分运用仙人掌的特征,在画面构图上对仙人掌 的形象进行任意组合。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了十分丰富多彩的构成组合。有的强调仙人掌生长的茂密拥挤,有 的突出刺的尖利,有的把一盆花扩展成多盆花,有的则把盆栽的侧人掌“移植”到原始沙漠环境中。全班40个 学生的画面形态各异,特征鲜明。这种教学思路是:只要求学生掌握对象的基本特征,不做其它方面的具体要 求,留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和表现契机,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直觉感受,任意组合植物生长的状态,置换植物 的生长环境。这样的观察与表现方法把学生从纯客观、纯自然的观察与表现手法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学 生在观察中的主动性,学生不仅观察了解物体本身,还要意识到与它关联的其它物体与环境,从而延伸了学生 的视觉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发生了质的变化。

  2.联想性观察与表现

  艺术作品的魅力之一就是通过艺术形象引起观赏者种种审美联想。绘画者在其创作过程中也会产生种种联 想,并通过他的作品把这种联想与自己的审美情趣表现出来。儿童天真无邪的天性与好奇心,使他们在绘画时 更容易产生各种联想。联想性观察就是要求学生在观察物体基本属性的基础上,逐渐忘掉物象的自然属性,联 想它的情感或它与其它事物的相通之处,然后再进行艺术上的加工与发挥。

  在“不同姿势的手”这一课上,笔者改变了过去仅引导学生观察手指、掌骨、手腕等解剖部位的做法。而 是先用手做了几个不同的姿态让学生联想其代表的情感含义。攥拳头表示愤怒或力量,兰花指表示放松和优美 ;挑大姆指表示赞许。还通过做手影游戏,引导学生联想手与其它事物的联系。这使学生的思维表现得非常活 跃,他们根据不同的手形,通过与其它事物的联想,将手表现为和平鸽,老鹰,大树,蛇群等。赋予手以艺术 生命。正如杨丽萍的舞蹈,舞蹈者用人的形体动作来表现孔雀、大树,表现水与火。人体的各种姿态,通过观 赏者的审美联想转化为其它形象的艺术再现。

  什么样的观察将决定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如果我们要求学生的观察是建立在纯客观的基础上,就把学生引 入一个以客观为尺度的现实世界,表现的结果将比较单一。如果要求学生的观察是带有主观联想性的,我们就 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丰富的内心世界,调动起学生发散性思维活动,使学生运用变形的手法完成对描绘对 象的超额观表现。达到“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超脱常规的成习,去看待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经验 世界,发现组织和创造新的形象。”(摘自尹少淳先生语)的效果。使学生的对客观事物的自我感觉能力得到 进一步培养,绘画的表现形式进一步丰富,内心的情感表现与绘画能力同时进展。

  3.超现实性观察与表现

  这种观察与表现要求学生不满足于客观提供的条件,还要根据现有的条件将观察范围再扩大,再补充。比 如“画眼睛”一课,可让学生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观察别人的眼睛。看眼睛是由哪些形组成的。然后再 观察在瞳孔中看见了什么。进而联想眼睛看风景,看动物等时,瞳孔上会留下什么形象。经过这样的引导,学 生的作业产生出各种各样的画面,有的眼睛里装着满天的乌云,有的眼睛里装着洁净的冬天,有的眼睛装着美 丽的花朵。还有一名学生画出了眼睛中自己的形象及自己眼睛中映射出的外部世界,生动地表现了大眼睛小世 界的特殊关系。超现实性观察用已有的形象作为框架,然后替换其中一部分,再加入还未发生或在异地已经发 生的情景作为补充和夸张。作为眼睛的本体这时已经演变为一个具有引体和联想功能的特殊画框,恰似古代园 林隔墙上的透窗,为学生的自由联想提供了新的空间。用美国教育学家罗恩菲德的话来说就是扩大经验范围, 在新的经验范围内加进已有的旧的经验,使学生感到既新奇又不陌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把静态的形象 变为动态的形态。把未来的和将要发生的意念变成现实。使思维跨越时间、空间达到超越现实的神奇意境。这 种表现性的写生教学即有一定的写生意义又有大量的创作性活动。是以客观为引体,以主观为主导的实践活动 。“把学生的参与化为学习的积极性。”(杨景芝)把学生游戏的天性迁移到绘画活动中。

  4.不同视角的观察与表现

  由于人们习惯了按部就班的生活规律,易对周围的物象感到平淡乏味。换个角度去观察和认识事物,可激 发起学生的兴趣和乐趣,笔者设计了“餐具中的我”一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反射物里观察自己。如从墨镜里 看景物,看自己,小小的眼镜装着大世界。学生会发现改变自然界某些事物的比例后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奇 特。从不锈钢的勺、叉、锅盖的表面看自己和周围景物的映象时,由于这些器皿表面凹凸不同,于是映象中人 的某一部分被拉长、扩大和分离,学生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形象被改变了,他们开心地笑,尽情地画,生动地 记录了那一不寻常的时刻。这一课使他们认识到通常的视角看到的仅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看物象,看世界还有 更多的视角。换个角度,换个方式观看习以为常的经验世界则好似用三棱镜观看阳光,会分化出七彩颜色,使 学生获得一种全新的感觉。寻找不同视角观察物象,特别是从那些非常规的角度去观察,就会获得新的感受, 新的信息。使学生既掌握物体的常见形态,又知道物体在特殊环境中的形态,不断地扩大认知范围,积累经验 ,使心智与美术能力同步成长。

  5.构成式的观察与表现

  平面构成是现代美术的产物,它有意打破物象的自然秩序,按绘画者主观审美意识进行重叠组合,具有超 然的装饰趣味。在这一思想指导上笔者改革了人物头像写生这一课。画人物头像较难,人的面部是学生最熟悉 的同时也是最难画的。学生的观察易停留在局部,难以把握人物头像的整体和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 ,改画完整头像为部分头像,让学生从不同形状的镜子里画自己脸的上半部、下半部、左半部、右半部。然后 利用构成的方法把镜子和镜中的形象重叠排列在一起造成好似误入镜子商店,使画面中从镜子里到镜子外都流 动着自我的影子。画面效果奇特有趣。这种方法不同于一般的写生,减弱了对形体整体把握的难度,把学生的 表现能力转移到对局部形的基本认识和基本表现,强调的是构图上的形式美和思维上的超前,技巧的难度相对 降低了,易于学生表现。其结果是构成的组合美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展示和发挥。构成式的表 现与电影画面叠映与镜头切换的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处,又如有的连环画在单页画面上叠映了许多相关画面来表 现同时发生的多个事件的表现手法。构成式的表现信息量大,加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学生可不受时空限制 ,任意组合画面,但又要遵循形式美的构图法则。

  6.拟人化的观察与表现

  儿童喜欢童话故事,喜欢看动画片。他们喜欢让静止的画面都有生命,都会动,会与他们玩耍。他们的思 维常处于一种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之间。这种状态正是艺术表现的最佳状态。把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引人写生教 学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并将这种想象力转化为艺术表现。在写生茶壶、茶杯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基本的 形状,观察比较和进行形状组合外,笔者还引导他们看茶具像什么,联想它们与人和动物等其它物体相似之处 ,思维的缺口被打开后,学生的创作思维异常的活跃,他们热情地将茶壶把变形为一条叉腰的胳膊,把壶嘴变 形为伸出的另一条胳膊,壶盖也成了小帽子。还有的学生把茶壶变形成大象茶壶。茶壶会自动向水杯里倒水, 水珠四溅,童真童趣油然而生。有了这样的启发引导,在画工具的写生课上上,学生便大胆地改变了物体的正 常比例关系,钳子变成了一个硕大的拱桥,汽车从钳下通过。建造工程中的大桥没有一个工人,锤子、钳子、 锣丝刀自动操作,塑造了一个奇异的童话世界。这种拟人画法在写生教学中的引入犹如发酵粉,使学生想象的 细胞迅速膨胀,使他们有意识地把不同形状的物体连在一起,创造出崭新的形象。拟人化的观察与写生改变了 过去画什么看什么想什么的单一模式。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看到的虽然是静态的物体,但要联想到它的拟 人的动态表现及与人的关系,并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7.美术欣赏中的观察与表现

  欣赏美术作品是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提高培养人们文化修养的有效途径。在小学生中开展美 术欣赏活动,不能照搬成人美术欣赏的模式,必须依照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生活经验进行设计,使 学生在欣赏他人的作品时,把自己的情感情趣加入进去,与作品、作者、与自己的同伴交流,通过作品,引起 联想,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对作品评头论足,使自己成为美术欣赏活动中的主角。

  (1)参与性的美术欣赏

  学生欣赏一幅作品时,要求他们不仅要了解作品的内容、主题还要看它有什么不足,需要怎样改动和完善 。例:第四册教材第三页上的欣赏作品“破纪录”一画,画面上表现的是一个跳高运动员即将跳过三米高度的 一瞬间,画面中远处的小观众睁大眼睛,屏住呼吸,紧张观看着跳高运动员的动作。欣赏这幅画时,学生们表 示喜欢看人物的动态,当谈到画中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时,有的同学提出运动员跳高高度表现得不突出,应 该在身后加云彩表示他跳得特别高。还有的同学说远处小观众表情都一样,“要是我害怕时就用双手捂着脸从 手指缝里看”。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经历感受带进作品欣赏过程中。有了这样的引导欣赏,许 多学生对名家名画也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改进意见,无形中增强了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艺术感受。

  参与性欣赏调动了学生的主观性感受,让他们以其亲身感受和经历来体会理解作品,在补充完善作品的同 时,完善自己的情感表现,达到与作品交流的境界,避免了以往欣赏课中的被动接受他人情感,而自己则完全 是局外人的欣赏模式。教师在参与性欣赏活动中要注重鼓励学生了解作品,并敢于对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让 学生了解美术中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理和欠缺之分。对学生提出的合理建议大加赞扬。对有欠缺的想法提出 补充和修改意见。对一时提不出什么意见的学生也不要轻意否定。留给学生课外思考的余地,这样有助于维护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自由我感受导入的美术欣赏

  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活动中,常常有一些学生不爱发言。原因是当他们看到欣赏主体形象后,产生了思维 定势,对欣赏主体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先入为主的理解。使进一步的赏析思维活动受到阻滞。针对这一现象, 笔者改变了以前先看作品后谈感受的作品欣赏模式,一开始先不让学生看原作品而仅把作品题目告诉学生,让 他们讨论该怎样表现这一题目。以第六册第二页“大街上真热闹”为例,这部作品以过街天桥为主体,画面表 现了天桥拥挤的人群,天桥下川流不息的汽车。课上先让学生依照题目根据自己的感受体验,从不同视角描述 自己表现这一主题时的构图。有的同学描述三层立交桥互相交错,行驶着不同的车辆的热闹情景;有的描述从 司机驾驶室里看汽车排队,看行人通过机动车间空隙过马路的拥护场面。待学生的想法基本成形后,再让学生 翻开书看要欣赏的作品。让学生观察比较什么地方值得自己学习,什么地方自己的想法比原作品要好。这样那 些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能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加入到欣赏活动中来。

  表现性要素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也是一种积极活跃的因素。它既能联结欣赏者与作者的情感,又能调动 和发展学生的情感情趣。它使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活动,从静坐观看的被动模式中解脱出来,使欣赏课变得生动 活泼,使学生以自己的感受体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艺术欣赏活动。

  在表现性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接受了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也接受了自信心理的暗示,使他们敢于 对名家的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认识到艺术作品中没有唯一的标准,在作者的笔下是结果,在欣赏者的 眼中则还可以发展。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接纳他人意见和敢于提出问题的良好品德和学习态度。这也是罗恩菲 德倡导的统整观念在艺术教育中的体现。

  以上的教学实践是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在传统和写生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按照新的 思路做的一些教学上的尝试。希望能为素质教育的开展做一些具体的开拓工作。通过表现性美术教学工作我有 以下几点体会:

  (1)教师的教学目标要十分确定,目标的含义包括思维和技法两个内容。用最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方法去激 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学生内容感到既新鲜又不太陌生。能够做到这一点需要了解全体教学对象的文化 背景。如他们喜欢看的书,电视节目,喜欢玩的游戏,喜欢幻想的事物等。以感受、情感、表现欲为先导,给 予学生更多的思路,为他们提供更宽更广的思维空间。

  (2)在辅导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思路和构想,对他们的错误想法,也要想办法巧妙地化误为正,不要轻意地 否定学生的构思,尽可能地发现其中可贵的闪光点,然后加以扩大,肯定他们的优点,指出不足,让他们全面 了解自己作业的实际情况和将应怎样展开和整理画面;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再现、完善自己的表现欲。

  (3)教会学生使用点、线、面、色完整地表达形象之间互相依托的关系。根据学生作品的实际情况分析画面 上的主次、节奏。疏密、秩序、对比、和谐等艺术规律,帮助他们用一定的技法建立画面的整体关系,把美术 知识要素与自己的表现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有所创新。

  篇十

  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这个交流信息的载体也步入了我们的教学领域,它的应用不仅为教师教学的信息量带来一种质的飞跃,还为孩子们的课堂注入了盎然的生机与无限的乐趣。

  在小学美术课中应用多媒体教学,主要有教师制作多媒体CAI进行教学内容欣赏、教学演示及学生上机操作等形式,它摒弃了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正以一种崭新的面貌活跃于小学美术课上,完成它辅助教学的使命。那么,运用多媒体教学究竟有哪些好处,它又是如何让师生都对它爱不释手的呢?

  一、生动形象的画面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孩子对活动的画面向来都比对静止的画面多一份新鲜感,而平常图画中的动势毕竟仍是一种定格,是静止的,常常限制了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要想使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个性的形象跃然于屏幕上,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FLASH动画就能轻而易举地做到。在第五册《把人脸的特点表现出来》一课中,我用FLASH动画设计了一个跳跃于屏幕上的人脸,由于学生以往看到的人像照片都是静止的,见到如此活动的大脸顿觉新鲜,再加上每一个五官都可以通过点击鼠标极大地缩小与放大,学生可以任意地操作设计五官的大小与形状,他们的显示屏上立即出现了一个个特点突兀的“大眼睛、小嘴巴”或是“小眯眼、招风耳”、“……”。设计“能动的五官”这一特写镜头,是为了突破“找准特点”这一难点,使孩子们展开丰富的联想,体会“夸张”与“变形”的乐趣。这样的训练设计,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的理解与想象力,让教学难点在孩子带着专注神情点击鼠标的瞬间迎刃而解。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制造出许多艺术效果。

  在WINDOWS附件里的画图里有许多绘画工具,油画棒、蜡笔、毛笔、水彩笔、钢笔、色粉笔、炭笔、喷枪等,每一种工具都有各自不同的笔触效果,调色板上的色彩种类之多更是商店里所买不到的,每一个色系里都有许多深浅不同的颜色可供选用。当熟练掌握这些绘画工具时,就可以体味运用各种材料任意涂抹的乐趣了。在这里,学生们可以抛开携带各种复杂绘画材料的烦恼,体验各种电脑绘画工具所带来的特殊艺术效果,在使用毛笔、喷笔时,可以感受国画水墨的渲染效果;在使用油画笔时,可以体验笔触的厚重畅快;在使用炭笔时,可以感觉线条的粗旷奔放……,这些对于一切都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来说,会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让他们扔掉“像与不像”的烦恼,真正畅游于神奇的美术乐园里。

  三、多媒体图库为学生的欣赏需求提供了丰厚的储备。

  要想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应让他们接触大量的美术欣赏。以往要上好一节美术课,需要教师查阅大量书籍,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录像片断,进而再制作挂图、幻灯片等,过程之繁琐常令美术教师头疼,准备一节课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用多媒体教学,这一现象则大为改观,只要把存有美术欣赏资料的光盘装进光驱,学生们就会在投影机或是在自己的电脑屏幕上欣赏到图文并茂的清晰流动的图案。记得在上第五册《画画祖国的古建筑》一课时,课前我查找了许多古建筑的图片资料,按照建筑时间的顺序把它们编在了一起,好像是带着学生把北京故宫、上海大观园及一些名塔古寺游览了一遍,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地域里,领略了无限的中国古建筑文化的内涵,啧啧惊叹之声不绝于耳……。如在教学中遇到学生的置疑,上网查找相关的图片资料也只需须臾。要是遇到欣赏名家名作,既可以整观其大效果,还可以进行仔细的局部观察,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名家风范,感叹艺术家们的精湛画技,继而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领域和思维空间,为教师的教学准备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使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传统的手绘由难变易。

  学习工艺设计课时,工艺图案中的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重复等在电脑中形成图案更变成了简单的操作。在电脑中用绘图工具绘出一个基本形作为单位纹样,按照设定的骨格排列方式,选择编辑命令,如复制、粘贴等,想要的图案瞬间生成,学生还可以尝试多个骨式排列的设计并加以保存。和机械枯燥的手绘相比,学生上机操作设计图案是再方便快捷不过的了,可以把绘画的精力充分放到创意上来,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涂色时间。另外,用电脑进行操作式绘画,还有好修改、保存时间长、便于和他人在网上交流的优势。

  当然,多媒体教学的强大优势,只有在良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的正确指导下应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缺乏教学设计这一中心环节,多媒体的存储容量再大,没有教师针对课题要求突破的重难点所设置的欣赏内容、操作项目及中心问题,那计算机也形同虚设,它的高新技术优势将难以得到体现。这就要求教师把握教材内容,根据教材要求,精心设计多媒体CAI,创造逼真的教学环境,利用素材库及网上下载的色彩眩亮的图片,让学生大饱眼福,设置操作性练习,选择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游戏,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真正体会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乐趣。

  就让我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汲取先进的教育信息,努力提高自己的多媒体教学水平,把传统的技能技法训练和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创设活泼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充分自主、自由、个性地学习。

  篇十一

  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由于存在美术教学专业化的倾向,造成“只重视技法、技能,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等现象。美术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因此,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多参加一些艺术观赏和健康的娱乐活动,以增强学生对优秀文化的接受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美术的德育功能体现在它能与艺术的美感融为一体。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各个时期的著名画家的作品数不胜数,这给我们的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素材。教师应紧紧抓住美术教材和生活中美的形象,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在进行审美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下面就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寓思想教育于情感体验中。

  美育具有动情性特征,可以利用其感情语言优势与德育的理性灌输说教优势,互相补充来积淀学生的道德素质。美术是一种偏于视觉艺术而不是客观事物简单的再现,大多数学生观赏作品时,只停留在美不美、像不像的初步审美层次上面,很难体悟到作品的意境及其在人们心灵上所起的联结思想。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应该欣赏美的和谐与平衡,从小学会区分什么是美,什么不是美,让他们欣赏美的作品,鼓励他们画出美的作品。单纯的讲授技能技巧,和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这一新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创设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受熏陶和感染,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提高审美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的人格。积极探索开放性的、多元化的自主型的个性化的现代美术教学方法,对儿童进行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教育,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欣赏《过春节》这幅作品时,我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提示作品的背景内容,让学生仔细观察过春节时人们的神态、衣着,以及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喜悦的心情无法按耐,喜悦和富裕写在他们脸上的乐融融的场面,这样既触及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又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和党的富民政策好。

  二、广泛的利用媒介宣传作用,陶冶学生的心灵。

  美术教育要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不能借助于空洞的说教,而应该借助一定的媒介诉诸学生感官,让其心灵得到陶冶。如我们在学习《唱起来跳起来》一课时,我们播放了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人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学生看的是热血沸腾,而那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空前的高涨,好多孩子在那节课上都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平时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这时都能抢着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那一刻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还听说有一位美术教师在绘画课上播放了一首歌:“广阔的天空是蓝的,飘动的云彩是白的,满山的树木是绿的,遍地的鲜花是红的。大自然的色彩多么美丽,这是太阳给的……”,结果学生画出的《美丽的家乡》空前成功,因为对家乡的爱,已经被具体化为生动的形象。我在上《妈妈和孩子》这一课时,直接就节选了动画片《宝莲灯》中的一段情节“沉香救母”播放给学生观看,在让学生学会动画制作的同时还使他们学会知道中国传统美德中母爱的伟大,和“孝”的力量,刚好可以使得品德教育充分的渗透到美术课堂中来,这样一来既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又可以贴近学生的实际,针对学生的心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课堂效果非常的好。

  自然这里的媒介并不是说只有课件、投影仪等可以作为媒介,我们还可以通过参观,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等等,方法其实很多,关键是我们能否在实际课堂中善于把握机会,灵活运用这些媒介,使其发挥最大的功用。

  三、教师要加强正面引导,以美引善,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净化。

  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的其它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的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可以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的。

  作为教师应该知道,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甚至可以说是苛刻,他们不仅要从教师那学习到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很注意摹仿教师的言行。而这种无声的学习有时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教师用自身的言行来教育学生是重要的,但有时也被人忽视。常言到:“身教重于言教”。我在教学中,每节课都注意自己的外表和言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语言“少、精、美”,动作规范,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对学生既尊重信任,又严格要求。这样做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无形中也调动了学生的上进心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形成了尊师爱生的良好师生关系。反之,只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注意自己的形象、要求学生怎样怎样,而自己却马马虎虎就会给学生一个错误的导向,效果肯定不会很好。所以,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在中小学德育管理中,可以引出两点启示。第一,知道一个学生的品德特性,常可预知在什么情况下,他将怎样行动。教师把握一个学生的品德特性,就可以使德育工作做的更加出色主动。第二,在学生品德成熟前,特别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道德教育,主要应从每个学生经常地、稳固的表现出来个性特点入手,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以培养他们的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稳定倾向性。

  四、结合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建构良好品德。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游戏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学生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展开了生动的想象,仿佛已经置身于充满笑声的游乐之中,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效果很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艺术。

  美育具有动情性特征,教师可以利用其感情语言优势与德育的理性灌输说教优势,互相补充来积淀学生的道德素质。美术是一种偏于视觉艺术而不是客观事物简单的再现,大多数学生观赏作品时,只停留在美不美,像不像的初步审美层次上面,很难体悟到作品的意境及其在人们心灵上所起的联结思想。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应该让学生欣赏美的和谐与平衡,从小学会区分什么是美,什么不是美,让他们欣赏美的作品,鼓励他们画出美的作品。例如:2008年5.12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灾害,大家都在想怎样才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帮助汶川,帮助汶川的孩子,这时,我又想到了我们的孩子,怎么样才能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失去的痛苦,生与死的界限。在那天的课上,孩子们似乎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气氛,显得格外的安静,我没有说话,只是运用视频,在近30分钟的观看中,没有一个同学讲话,好多同学都留下了眼泪,结束后我布置了这节课的作业是每人画一幅画,写上一句祝福语送给灾区的孩子,那一次的作业同学们画的格外用心,没有嬉戏,没有打闹,有的只是铅笔在纸上沙沙的声音,我感动的看着我们的孩子,这一刻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都得到了一次净化。美是无处不在的,但重视美育的过程、思想品德的传授更为可佳,它不但存在于我们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溶于我们的日常和社会活动中,它使学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劳动的快乐,在社会中辨析真、善、美和假、恶、丑,让学生体验到祖国山河的自然美,科学知识的深刻、严谨的美,生活丰富的美,激发学生新一代为祖国进步而奋斗的崇高精神,因而重视美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便更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总之,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但要从自身做起而且随时随地,不放过任何一次在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机会,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1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7811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两学一做心得体会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

  • 大学生两学一做心得体会

    大学生学习“两学一做”心得体会“两学一做”学习心得交流“两学一做”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对“三严三实...

  • 幼师培训心得

    幼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幼师培训体会2013年8月12日——8月16日,我参加了幼儿教师培训班。聆听了由骨干教师和老师们一起分享的教学经验,让我在学习中受益匪浅,在日常生活中弄不懂...

  • 幼儿园培训心得

    幼儿园老师培训心得幼儿园老师培训心得短短一天培训学习,在转眼之间飞逝而过,很荣幸自己能有参加这次的培训学习的机会,这次的培训充实而意义非凡,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教...

  • 幼儿家长教育心得

    浅谈家长幼儿教育心得浅谈家长幼儿教育心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许成了所有家长的愿望,这也凸显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事实的确如此,有调查显示,幼儿教育的好坏可能对孩...

  • 幼儿园家长心得体会

    幼儿园家长会心得感悟幼儿园家长会心得感悟xxX园小(x)班xxx家长3月6号下午,我参加了包钢十五幼儿园小班的家长会,感觉受益匪浅。通过此次家长会,对教师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 幼儿园培训心得体会

    新幼儿园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幼儿园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今年4月,我荣幸地参加了县里举办的新幼儿教师培训,在培训期间,学习了幼儿保育、幼儿管理、幼儿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感受颇深...

  • 多媒体教学心得体会

    多媒体教学心得体会多媒体教学心得体会利用计算机既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此谈谈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心得体会。第一、在多...

  • 读书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体会大全范文读书心得体会大全从前有人问我,给你选择的机会,你是要一笔数目庞大的资金还是一群来自四方的朋友。以前的我一定会选前者,因为有钱等于可以买到想要的游戏...

  • 党的群众路线心得体会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9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1作为一名党员,我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