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关于学位论文的撰写与评价 正文 本文移动端:关于学位论文的撰写与评价

关于学位论文的撰写与评价

2017-09-14 09:46:38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关于学位论文的撰写与评价 关键词:撰写,学位,评价,论文
关于学位论文的撰写与评价 介绍:我常说,本科生做初步的研究,硕士生作正式的研究,博士生作比较高级的研究。实际上,各个人、各地区、各国家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国家还设有副学士、副博士。要求的高低不尽相同,培养的质量也有所不同。对于博士还区分了专业博士和学术博士或科学博士,训练内容与培养目标都有差异。学科间也有差异。这里,我本人仅就自己的
关于学位论文的撰写与评价 详情:
[免费论文:www.lwlwlw.com]
我常说,本科生做初步的研究,硕士生作正式的研究,博士生作比较高级的研究。实际上,各个人、各地区、各国家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国家还设有副学士、副博士。要求的高低不尽相同,培养的质量也有所不同。对于博士还区分了专业博士和学术博士或科学博士,训练内容与培养目标都有差异。学科间也有差异。这里,我本人仅就自己的理解来谈谈关于学位论文的撰写与评价,特别就博士学位论文作一些讨论。
  
  一、论文与着作有何不同。
  
  首先,我想论文跟着作是不一样的。写得再厚的论文,也还是文,是文章; 写得再薄的着作,也还是着作,是书,是本本,在出版社出版; 论文则发表于刊物。
  
  论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围绕着一两个基本命题展开的; 而着作则自由得多,它可以有多个命题,或许会有个主题,但可围绕主题而提出众多的命题,对这些命题的论证也比较随意,详略不一,论证的深浅不一,有些还可能不予论证。
  
  形式上,一般论文不宜使用章节形式,着作则可。这是因为,论文是围绕着一两个基本命题来展开的,着作则需要以章节形式展开多个命题的论述与论证。
  
  硕士论文只需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相对的综述,并有自己一定的见解。对他人已有的研究进行综合叙述,相当于学习搜集和整理材料,充分掌握相关的信息。明白关于相关问题已有哪些研究,还可进行哪些研究,还有什么研究是尚可继续深入的,有哪些问题是没被注意到的,或者虽注意到了,但研究还远不够深刻的。
  
  博士论文则必须有自己的创造性见解,不仅对所研究的问题充分地掌握已有信息,还需要有对已有研究的深入分析,分析它们有何可取,又有何不足乃至错误。俗一点说,总力图对已有的研究挑一点毛病出来。其实,能挑毛病,就是一种学术能力,反映学术水平。说了已有的不足,还要自己 “足” 起来; 说了不好的,需进而提出好的来。在很多情况下,做学问就是在别人看到的一片平静的湖面上还看到一丝漪涟。
  
  形式上说,论文在 “论”,着作在 “着”,合起来说,就叫做论着。有些着作只述无论,但论文必论。若着作中有据有论,这就可以叫做学术专着了。既提出了论点,又给予了论证,乃专着。
  
  在评职称时,常对申请职称人员的着述是否专着有不同看法。后来,我提出一个判定标准: 看这部着作中是否包含有作者提出的三个以上的命题?
  
  这有利于判断,而且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论着的学术水平。有没有属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论题,这是衡量学术水平的基本标志。总之,着作可论可不论,但是论文必须有论,这又叫做史论结合,论文必有之。
  
  二、论文有何不同档次。
  
  形式逻辑的基本知识告诉我们: 由概念组成命题,由多个命题形成推理或论证。
  
  论文的创造性档次也就可以分为三种: 一种是对已有的命题给出论证; 第二种是,提出了自己的命题,是否给出了论证则是另一码事; 第三种是,还提出了自己的概念,即概念也属于自己,第三种创造才被称之为原创。
  
  对于代数基本定理 ( 即代数方程根的存在性定理) ,至少有了 50 种证明。这些证明都算创造,然而,这都属于第三档的创造。
  
  哥德巴赫猜想的提出是更高档的创造。中国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王元、潘承洞等对推动这一猜想的研究作出了不同的贡献。但这些贡献,相对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提出本身,只能是次一档的贡献。猜想的提出较之对猜想的回答,学术价值更高。在很大程度上,科学是由猜想推动的,由假想或假设推动的。
  
  诺贝尔科学奖给谁? 举一例说明,杨振宇、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的猜想,而证明了这一猜想的,是杰出的华裔女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
  
  可是,诺贝尔奖是颁发给杨、李的。
  
  有人说: 关键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然而,你分析的问题、去解决的问题从哪里来?
  
  会问的人与会答的人相比,谁的创造性更高?
  
  创造力更强? 我们的汉语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把知识、见解等叫做学问,它们是怎样得来的呢? 问来的,如果努力学着问,就极有可能拥有更多的学问。学 “问”的结果是学问。不急着回答,让自己的思绪尽量沉浸在询问、探问之中。
  
  我结合着自己做学问的经历来谈一下。
  
  有一个 “学会关心”的口号,我围绕它提出了 54 个问题,这就避免了肤浅的理解。
  
  上世纪 90 年代我们社会关注了人的素质及相关的素质教育。我写了一本书,书名即 《素质:中国教育的沉思》。书中实际上是 101 个问题,问加答,就成了书。
  
  我的着作 《思想的流淌》里,辛继湘博士作了一个统计: 其中有 3409 个 “人”字,有 3000多个问号; 对此事实,我概括为 “人问着,问着的人”.可以说,人一辈子能走多远,就看问了多少; 当然不只是问的数量,还有问的深度,但问得多,深的可能性也大。不问或少问,又谈何深度呢? 深刻性本身也离不开问的过程。
  
  我备课主要也就备问题,带着一荷包问题进课堂,常常是一堂课始于问题,也终于问题。我作学术演讲,事前也是围绕一个主题而备问题。
  
  可以说,我总是问着的,问天问地问人问自己,跟他人聊天也绝少斩钉截铁,多为商讨式的,玩笑式的; 无一言九鼎,只有欢笑和余味,或留下问题串串,笑声片片。没有一本正经,更无装腔作势,只有别出心裁,伴随着 “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潜意识。
  
  应当没有夸张,我的各种问在十万个以上。
  
  问了如此之多,难道不会有几个问得比较深刻的问题吗? 我的一千多篇论文、百多部着作,是从哪里来的?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问出来的。毫无疑问,学问是问出来的。
  
  我把问看得如此重要,所以一直在学问,一直在教问。并且,我认为,常问、多问的学生是好学生; 爱问、善问的学生是更好的学生; 能把教师问倒的,是最好的学生。相应地,引导学生多问、常问的是好老师; 能让学生善问、爱问的,是更好的教师; 能引导学生把自己问倒、自己被挂在黑板上的,是最好的教师。
  
  哲学上有一个怀疑主义。所有哲学家都是怀疑论者,并且走上怀疑主义之路。所谓怀疑,即怀有疑问; 而哲学家们有怀疑到底的爱好,喜爱寻根究底,并且,那个底和根可能就是哲学,至少他们认为哲学就在那里。笛卡儿是怀疑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信条便是: 怀疑一切,唯有那个怀疑着的我,是不用怀疑的。
  
  人的天性是问着的,因此,哲学就可能在每个人身边。一直保有这种天性,并发展它,就可能走近哲学了。故而,可以说,每个人都可通过怀疑而走进哲学。
  
  由此,我们也可看到,人们走向更高档的创造的可能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果总是问着,还总是别出心裁,异想天开,让这种信念伴随自己,创造之可能性就更大了。
  
  三、何谓原创。
  
  开天辟地的创造算原创吗? 前所未有算原创吗? 这是一个说法,但只能算一种描绘,尚不能称之为确切的表达。原创是更高档的创造吧,又高档在何处呢? “高”之前已有 “低”,这就不可能算原创了。造出了第一辆汽车的创造,属于原创吗? 造出了第一架飞机的创造应当可以算原创吗? 这跟开天辟地之说差不多。
  
  亚里士多德的 《形而上学》算原创吧? 黑格尔的 《小逻辑》算原创? 笛卡儿的 《方法论》算原创吧? 康德的 《天演论》、柏拉图的 《理想国》,卡西尔的 《人论》算原创吗? 对这些问题都可以作肯定性回答,但对于 “什么是原创”的问题并没有直面。
  
  前已说到,对已有的、他人的命题给出新的论证,这是创造,但是较低档的; 若自己也提出的命题,这是较高档的创造; 若有关的概念也是自己提出,这是更高档的创造。在我看来,真正称得上原创的,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概念,此概念可称之为原始概念。这种创造谓之创造了起点或原点,由此再展开。
  
  第一位提出人权概念,是原创; 第一个提出了美好数概念的,是原创; 第一个提出了加速度概念的,是原创; 第一位回答了 “数是什么”的康托是原创; 第一位回答了 “时间是什么”、 “物质是什么”、“宇宙是什么”、“人是什么”的人有了原创。
  
  当然,学位论文中若有研究生自己提出的概念,这就是具有原创性的论文。这种论文无疑是最高层次的了。
  
  至此,对于学位论文的评价,大体上可由高到低分为三层: 第一等是提出了新概念,进而也有命题且给出了论证的; 第二等是,概念不是自己的,但自己提出了命题且有一定的论证; 第三等则是概念和命题都不是自己提出的,仅仅对他人的命题给出了不同于他人的论证。三等都是创造,唯第一等称得上原创。
  
  四、创造心理学说些什么。
  
  两千多年前就有了心理学,古希腊人称之为灵魂学。直到 1899 年之前,都只有思辨心理学,后来有了冯特的实验心理学,但后者对前者只是补充,并非取代。
  
  心理学产生之后,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创造心理学是其中一种。我本人读过一本创造心理学的书,这可能是 20 多年前的事了。隐约还记得一些,例如说,有 25 种创造心理表现; 例如,关于创造的定义,至少有 83 种。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人文科学中的概念可以给出多种定义,比如关于创造就有多达 83 种的定义;然而,自然科学、数学科学,在等价的意义下,一个概念的定义只有一种。什么叫微分? 可有不同形式的表述,但实质是一样的。
  
  在自然科学的理解下,水就是氢二氧一。但在人文的理解下,水是生命之源,水又是生命之流,黄河之水天上来,江南水乡,小桥流小,有位伊人在水一方,水把天地日月人联系起来; 在人文之下,水活起来了,水自身有了生命。
  
  记得,在 25 种创造心理中,第一条心理要素是自信。这是很有道理的,一切的创造从自信开始,别人没做过的,我可以去做; 别人已做的,我可以做得更好; 别人没想到的,我可以想到;别人想到了的,我能够想得更好、看得更深、更远。觉得自己能行,才能迈开第一步; 总觉得自己不如人,第一步就迈不出去。
  
  那些不懂或没有读过创造心理学的书的父母,大都明白自己的孩子有自信多么重要; 而许多的教师知道,给学生最好的礼物就是送给他们自信心。
  
  我永远不会忘怀的,是父亲给我的自信。1948年,我在养真小学毕业后考武昌中学,结果名落孙山。在我父亲把我从武昌带回家的路上,他自言自语道: “我这小孩是不可能考不上的啊。”言下之意是: 武昌中学搞错了吗? 父亲自言自语,不是为了安慰我,而是在自信自己的孩子,却无意中给了我自信。
  
  当我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父亲得知后的反应是: “那是当然的。”当我升任高级职称时,父亲还是那个反应: “那是当然的。”正当我出任大学党委书记前夕,父亲谢世,若他知晓,也会说:“那是当然的。”“那是当然的”这句话,伴随着我走到了今天。我对父母无限的怀念之中,包含了怀念他们给我的自信。
  
  毫无疑问,我把父母给我的自信必然地传给了自己的儿孙; 又必然地传给了我的学生。只要有可能,我也传给了同事、朋友和身边的人。我自信,他人亦应有充分的理由自信。我可以对着自己的良心说: 我从未轻视任何人,包括那些恨过我的人。当然,我亦必有自己的爱和恨,但这可与自信和尊重同在。
  
  一个人,有没有创造心理,与读没读过创造心理学的书不是一回事; 有没有创造心理,与有没有实际的创造也不是一回事; 有没有创造心理与有没有创造行为则常常是连在一起的; 有了强烈的创造意愿,走向实际创造的可能性更大。
  
  一个充满了自信的人,生命品质更好; 一所充满了自信的大学,会为社会培养更多杰出人才;一个充满了自信的民族,必走向繁荣兴旺,必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五、我有原创吗。
  
  人皆可为圣贤,人皆可走向创造。差别只在于是否有更高自觉,差别在于能走多远。
  
  我是人,能否成为圣贤,这是不必去考虑的,如果多考虑、多想想,就可成为圣贤,那么,圣贤就遍地皆是了; 而若是俯首即拾的东西,那还需要用圣贤这样的大字眼吗? 遍地是黄金,黄金还会值钱吗? 物以稀为贵,稀土比一般泥土贵多了。
  
  上天、父母、教师、同窗好友,都教我创造,我深深领略了他们之所教,故自己必寻求创造。
  
  我的创造也始于自己的心理: 总求不一样。所有的创造从寻求不一样开始。不一样不一定是创造;然而,创造必定不一样,必定与众不同。我的格言之一是: ( 物质) 生活上与众相同,做学问上与众不同。这大概也算一种创造心理吧。这也是人人可有的,区别在于: 是否更为强烈,是否变为实际的行为,还有就是: 是否总在如此,是否总想翻出一点新花样,搞出一点新名堂。
  
  有了较好的创造心理,又不断地去践行,搞出更高档的东西来的可能性就大,机会就多。如人人都有的那样,我亦有创造。亚里士多德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又说 “人本自由”.
  
  我认为自由加求知就是创造,因而,创造也是人的本性。
  
  我所有的一切,并非都是创造,但有不少的创造; 我的创造并非都是原创,但也还有点原创。
  
  按我所理解的创造,在最低档的一类中,尚可分三类,即对他人已有的命题进行论证,不过其中有补充性的,有修正性的,还有颠覆性的。当然,颠覆性的批判又高一层,这几乎是推倒重来的,又与已有命题相关。
  
  那类中档的创造,即提出了自己的命题的创造,我可能是相当多的,我想是数以千计了。仅仅就我提出的实然性命题和或然性命题已足够多了; 而应然性命题必定是极少的,我绝少使用“必须”、 “应当”、 “要”等一类的术语。应然性命题是学术含量最低的,或然性命题则是学术含量最富,它给人以最大想象空间。
  
  在那几点上,我有原创呢? 亦即,我提出了几个与既有概念全然不同的概念呢? 在课程理论中,我的 “超结构”概念即是,还有 “课程超市”概念; 在高等教育理论中,我提出的 “生命论”在原创之列; 在教育理论和哲学中,我提出了“教育的第一问”概念。在哲学中,我提出了 “形而中”的概念,这样就有三分法: 形而下,形而中,形而上。
  
  直到黑格尔,仍将知识分为先天的事实和后天的事实,与古希腊的形而下和形而上相当。我只视后天的事实为一般理论知识,以 “大后天的事实”来表达形而上,即哲学知识。
  
  在心理学、管理学、美学、伦理学上,我有没有原创,对此,我还没去回首过。我所时刻关注的,是不断创造; 在这个创造的路上,只要有可能,我就会寻求原创的。
  
  最后,我还需要说到一点。既然我认为创造是人的本性,那么,我也不过是在保有和发展这种本性。我不能辜负了从父母那里传过来的人之本性,这给了我创造的原动力,并且总是力求有更高档的创造,有原创性的创造。
  
  CIT ( 加州理工大学) 的格言是两句话: 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我发展成以下六句,除了 CIT 的两句外,还有四句:---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想别人没有想过的题;---说自己以前没有说过的话;---做自己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想自己以前没有想过的题。

关于学位论文的撰写与评价》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6644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关于学位论文的撰写与评价
相关文章
  • 关于学位论文的撰写与评价

    我常说,本科生做初步的研究,硕士生作正式的研究,博士生作比较高级的研究。实际上,各个人、各地区、各国家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国家还设有副学士、副博士。要求的高低不尽相同,...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