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诗歌鉴赏 > 为伊消得人憔悴全诗 正文 本文移动端:为伊消得人憔悴全诗

为伊消得人憔悴全诗

2017-06-25 10:24:40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2016年普陀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6年普陀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

考生注意:

1、本卷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可怜身上衣正单,。 (《卖炭翁》)

2、,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

3、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

4、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

5、,饥渴而顿踣。 (《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翻似”在诗中的意思是。(2分)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所到的地方。

B.“闻笛赋”借嵇康《思旧赋》体现怀念之前

C. 以“烂柯人”表达诗人遭贬23年的感慨。

D.全诗表达诗人虽遭贬谪但依然乐观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桃花源记(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的 (人名)。(3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不足为外人道也。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本段主要写桃花源中人的问讯、款待及嘱咐。

B.“咸来问讯”写出桃花源中人向往外界生活。

C.桃花源中人的自述表明他们追求和平的愿望。

1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D.末句表明桃花源中人不愿意被外面的人打扰。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晋人好利

①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之,攫已,即去。市伯随而索其直,晋人曰:“吾.

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旁有哂之者,晋人戟手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且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②之有?”

【注】①攫:夺取 ②哂:讥笑。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入市区焉( ) (2)我若富贵当尔偿( ) ..

1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管理市场的官员跟随晋人并索要那些被拿走的东西所值的钱。

管理市场的官员跟随晋人去索要那些被拿走的东西所值的钱

C、管理市场的官员跟随晋人并向他索要钱财。

D、管理市场的官员跟随晋人去索要他的钱财。

13、文中具体表现晋人好利行为的句是:(2分)

14、晋人认为自己与世人的区别在于:

(1);

(2) 。(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3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20分)

可再生的海洋能

①大家应该知道波涛汹涌的大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库。所谓海洋能,狭义地来说是指海洋本身所蕴含的能量,这是一种几乎无穷无尽的可再生能源。

②潮汐现象起因于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的天体运动。潮汐发电是利用海水潮涨潮落的势能发电。潮汐能主要集中在狭窄的浅海、港湾和海峡,例如在加拿大芬地湾,潮差可达16米以上,在英国的塞坟河口和法国的朗斯河口,最大潮差可达15.2米和13.5米,我国的钱塘江最大潮差也有..9米。

③人类利用潮汐发电已有近百年历史,潮汐发电是海洋能利用中最现实、技术最成熟也是规模最大的一种。最常见的利用潮汐发电的方法是,在适当的地点建造一个大坝,涨潮时,海水从大海流入坝内水库,带动水轮机旋转发电;落潮时,海水流向大海,同样推动水轮机旋转发电。因此,潮汐发电所用的水轮机需要在正反两个方向的水流作用下均能同向旋转。

④海浪是由风对海水的摩擦和推压引起的。因此,海浪发电实际上也是风能的另一种形式。海浪能的利用被称为“发明家的乐园”,现在全世界波浪能利用的机械设计数以千计,获得专利证书的也达数百件。英国把波浪发电研究放在新能源开发的首位,以投资多、技术领先而著称。

2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⑤除了上述两种以外,海洋能还包括了海流能、盐差能等。但海流发电存在一系列的关键技术问题难以解决,全世界均无大规模海流发电的成效。淡水向盐水渗透形成的盐差能,目前处于实验室试验水平,离实际应用还有较长的路程。

⑥海洋能的优点十分明显。它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而且这种再生过程失十分迅速、短暂。海洋能是一种洁净的能源,它既不会污染大气,也不会带来温室效应。然而,海洋能虽然有着许许多多的好处,但它的获取也是十分困难的。

⑦海洋能总量巨大,可面对海洋这个巨大水体,人们的活动能力(人力、财力、物力)相对说来极其渺小。而且,大尺度液体流动几乎总是“湍流”——具有不稳定和不规则的特性,海洋也不例外。

⑧海洋能在空间上的存在也是不可移动的,它不可能像其它载能体一样,按人类希望的时间或空间来进行主管布局,海洋能的获取只可在水介质及沿岸的立体空间内进行。

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海洋能利用的障碍也在一点点被克服。有人说,海洋能将是21世纪的能源,我们期待这样的预言能够真正实现。

15、第②段加点词“也有”在句子中的作用是:

(2分)

16、第④段划线句称“海洋能利用”为“发明家的乐园”是因为

(2分)

17、海洋能的优点主要是:、、。

人类获取海洋能困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述:

(1) ;(2);(3);(9分)

18、第②-⑤段介绍了四种不同类型海洋能,其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19、下列文字放在第几段末尾最合适?为什么?(3分)

20世纪70年代初,受石油危机影响,英国、日本、挪威等海洋能丰富的国家开始了海浪发电的开发研究。目前,一些适用性的海浪发电装置往往应用于航标灯和灯塔。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0分)

孩子,你慢慢来

① “阿婆,我要这一束!”

② 黑衫黑裤的老妇人把二十几支桃红色玫瑰从桶里取出,交给小孙儿,转身去找钱。 ③ 小孙儿大概只有五岁,清亮的眼睛,透红的脸颊,咧嘴笑着,露出几颗稀疏的牙齿。他很慎重、很喜欢地接过花束,抽出一根草绳绑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绳又长,小小的人儿又偏偏想打个蝴蝶结,手指绕来绕去,这个结还是打不起来。

④ “死婴那,这么憨慢!卡紧,郎客在等哪!”老祖母粗声骂起来,还推了他一把。 3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⑤ “没要紧,阿婆,让伊慢慢来。”

⑥ 安抚了老祖母,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

⑦ 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的花铺。

⑧ 回教徒和犹太人在彼此屠杀,埃塞俄比亚的老弱妇孺在一个接一个地饿死,纽约华尔街的证券市场挤满了表情紧张的人。

⑨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⑩ ……

11“王爱莲,作业呢?” ○

12林老师的眼光冷冷的。○王爱莲坐在最后一排;她永远坐在最后一排,虽然她个子也矮。 六十个学生缩在木椅上,没有人回头,但是不回头,我也能想象王爱莲的样子:蓬乱的头发一团一团的,好像从来没洗过;穿着肮脏破烂的制服,别人都添毛衣的时候,她还是那一身单衣,冬天里,她的嘴唇永远是蓝紫色的,握笔的手有一条一条筋暴出来。

13“不交作业,还敢来上学?”林老师从来不发脾气,他只是冷冷地看着你。王爱莲抽 ○

着鼻涕,哆哆嗦嗦走到最前排。

14“解黑板上第三题!”林老师手里有根很长的藤条,指了指密密麻麻的黑板。王爱莲 ○

拿起一支粉笔,握不住,粉笔摔在地上,清脆地跌成碎块。她又拾起一支,勉强在黑板边缘画了几下。老师抚弄着手里的藤条。全班都停止了呼吸,等着要发生的事。藤条抽下来,打在她肩上、背上…… 16 17医院里,医生正在响亮的哭声中剪断血淋淋的脐带;鞭炮的烟火中,年轻的男女正在 ○

做永远的chéng nuò;后山的相思林里,坟堆上的杂草在雨润的土地里正一寸一寸地往上抽长……

18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 ○

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19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

20、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chéng nuò( )

21、第③段中,小孙儿打不成蝴蝶结的原因是:

。(4分)

22、第⑧段主要写了;这段内容看似与打蝴蝶结的故事无关,却不能删去,因为; 文中还有第段也看似与故事无关,却不能删去。(6分)

23、联系上下文,第?段“那一年,我们十一岁”改为“那一年,王爱莲十一岁”,两者在表达效果上相同吗?为什么?(4分)

2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4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A.教师教育孩子不能简单粗暴,要用正确的方法。

B.我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其成长。

C.世界纷繁杂乱,更要好好珍惜眼前的斜阳浅照。

D.为人父母者更要懂得教育和保护自己的孩子。

三、综合运用(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5-27题(10分)

【材料一】

《辞海》与《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科幻小说”的定义如下:

依据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这些基础上可能达到的预见,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类利用这些新成果完成某些奇迹的新型小说。——《辞海》

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体裁的小说以真实或想象的科学理论的发现为基础。——《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材料二】

有不少科幻迷将科幻小说分为硬科幻与软科幻。硬科幻是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写未来技术、未来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小说;软科幻则是将自然科学作为故事背景,其情节和题材集中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的科幻小说。

2015年8月,我国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荣获第73届世界科幻小说大会雨果奖,美国作家乔治〃马丁说:“如果你喜欢科幻小说中出现更多的科学元素,《三体》应该是你的选择,特别是如果你喜欢物理学、天文学和数学的话。中国背景很令人着迷,而且小说很干净、紧凑。”

【材料三】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这时响起了敲门声……

某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幻小说,开展了一次语文综合活动,请完成相关任务。

25、阅读材料一,你可以发现《辞海》与《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都将“”、“”和“小说”作为定义“科幻小说”的关键要素。(每个空格填一个序号,4分)

A.科学B.哲学C.物理学D.幻想E.真实F.逻辑

26、阅读材料二,依据乔治·马丁的发言,你认为《三体》会被读者归为小说。(填序号,2分)

A .硬科幻 B.软科幻

27、阅读材料三,分析将这段文字视作科幻小说的理由。(4分)

(1)人物、情节、环境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据此,将这段文字视作小说的理由是: (2分)

(2)结合材料一,将这篇小说看作“科幻类”的理由是:

(2分)

四、写作(60分)

28、题目:为自己点赞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5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篇二:为伊消得人憔悴 — 谈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与林徽因的《莲灯》二

为伊消得人憔悴 — 谈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与林徽因的《莲灯》二诗

廖钟庆

一、

在逻辑学中,一个假然命题 - “假如 - 则”(if??then),无非就是作为根据的前件与作为归结的后件之纯然地逻辑连结(purely logical connection of ground and consequece)。这种连结,是形式的、概念性的,可以完全无涉于实际存在与事象,更无时间历程。但是,在文学中,假如诗人在其诗歌里也使用到“假如”或“如果”的话,那么,他显然地是想凭籍着一种丰富的想象力,去抒发自己心灵中深邃的情怀与生命里深切的期待。英国浪漫派开山祖师华兹华斯在他的名诗《丁登寺》(Tintern Abbey)中便使用了四次“假如”去展现他那非凡的想象力。(注一)

深受英国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影响的近代中国浪漫派诗人徐志摩与林徽因两位,也许是仿效他们的偶像,也许只是纯粹巧合,他们也分别使用“假如”与“如果”写出了他们各自的著名诗篇,这就是《雪花的快乐》与《莲灯》二诗。《雪花的快乐》一诗,是徐志摩第一本诗集《志摩的诗》里开卷的第一首诗,其实,这是他前期的诗歌中最好的一首诗,同时也是这本诗集里最好的一首诗。《莲灯》则是林徽因诗歌由前期转入中期的一个过渡期的作品,这段时间她只写了三首诗,那就是1932年夏天的《别丢掉》、七月半的《莲灯》与十月的《雨后天》。

《雪花的快乐》与《莲灯》分别以“假如”与“如果”来展开全诗,这显然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特点,然而诗人在这个“假如”与“如果”的背后究竟要表述的是怎样的一个心灵中深邃的情怀与生命里深切的期待呢?在我们诠释这两首诗之前,先让我们来欣赏这两首诗: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

飞扬,飞扬,飞扬, —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

飞扬,飞扬,飞扬, —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

消溶,消溶,消溶 —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写于1924年12月30日,发表于1925年1月17日《现代评论》第一卷第6期。

《莲灯》

林徽因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

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

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 —

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

明暗自成了它内心的秘奥。

单是那光一闪花一朵 —

像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 —

宛转它飘随命运的波涌

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

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

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

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 —

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

写于二十一年七月半香山(即1932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发表于1933年3月《新月》4卷6期

二、

《雪花的快乐》写作于1924年12月30日,1925年1月17日发表于《现代评论》第一卷第6期,它是一首五行节(Cinquain)的英国民谣体(English Ballad)体裁的抒情诗歌,韵脚为aabbb。英国诗人Dante Rossetti 的名诗Rose Mary便是使用这种体材的典型诗歌(注二),它的律格(metre)则是抑扬四步格(iambic tetrameter),诗很长,我们只选取开头的两小节去看看它的一些基本特色:

Rose Mary 1881

by Dante Rossetti

Part I.

︶-/︶ - / ︶-/︶-

“Mary mine that art Mary's Rosea

Come in to me from the garden-close.a

The sun sinks fast with the rising dew,b

And we marked not how the faint moon grew; b

But the hidden stars are calling you.b

“Tall Rose Mary, come to my side,

And read the stars if you'd be a bride.

In hours whose need was not your own,

While you were a young maid yet ungrown,

You've read the stars in the Beryl-stone.

对照《雪花的快乐》与Rose Mary二诗,发现徐诗在格律上与Rose Mary一诗是相符顺的,只是在metre上没有依循抑扬四步格的机械性,这是由于中文不是拼音文字的关系,所以徐志摩是依照中文的特性,让每一诗行经由中文的音顿、意顿去贴近抑扬四步格的音步(feet)。《雪花的快乐》在五行节与韵脚方面则完全严格地遵从英国民谣体的基本要旨。

掌握《雪花的快乐》的形式方面的特点后,我们便可以顺利地进入此诗的内容方面之探究。《雪花的快乐》是一首以思念与期待为主题的抒情诗歌。诗歌主述人通过化身为雪花的想象,去展现内心的思念与期待,以及表述此思念与期待之充分实现而带来的愉悦。全诗通过化身为雪花的“我”与诗中女主角的“她”这主客对偶性(Subject-Object Duality)去展开,但是,这主客对偶性只是暂时的,最终必彻底地消融而冥合为一,也就是说,由这终极的主客合一去贞定住快乐之为快乐的实义,换句话说就是:离开了这主客合一,则所谓的快乐势必完全落空!诗人徐志摩正是通过这四小节的五行节的英国民谣体去步步展现这主客合一的可能性,以及经由这可能性的充分实现去彰显出雪花的快乐之真实意旨。让我们更详尽地作进一步的剖释。

诗的第一节描述雪花在半空中翩翩地、潇洒地飞扬,但是,雪花在空际中的飞扬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诗歌主述人点出了两个重点,这就是:“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与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诗的第二节进一步描述雪花所认清了的方向显然是在地面上,但是,虽然是在地面上,它却不在“冷寞的幽谷”,也不在“凄清的山麓”,更不在“荒街”,雪花已认清了自己的方向,所以他不会迷失方向,并且他继续飞扬,直至抵达他的目的地为止。究竟哪儿是雪花的目的地呢?

诗的第三节终于点出了娟娟地飞舞着的雪花愿意停驻的地方 – “清幽的住处”,在这清幽的住处的“花园”里,雪花会守候着一位“身上有朱砂梅清香”的女主角到来探望。思念的人儿会前来相会吗?她能来的话,可多让人期待啊!但是,问题却是:他们是否相约好了?身上有朱砂梅清香的女主角真的会前来探望吗?假如她只是说说而已,你也当真吗?她真的不来了,那么你会觉得受骗了吗?

诗的第四节描述那身上有朱砂梅清香的她终于出现了,她的温存,让诗歌主述人完全迷醉于梦的轻波中,她前来这清幽住处的花园探望了,于是,雪花便凭借着这盈盈的身轻,紧紧地沾在她的衣襟上,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并且彻底地消溶在她柔波似的心胸中而与她融为一体。诗歌以感叹号终结 –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这意味着什么?是加强语气去宣示雪花的快乐吗?还是感叹于这只不过就是诗人自己主观的想象?

三、

《莲灯》是诗人林徽因于1932年七月半(西历8月16日)在香山养病时所写的一首诗,距离徐志摩在1931年11月19日飞机意外遇难差不多九个月。事实上,林徽因开始写诗于1931年初,这一整年她一口气共写了九首好诗。但是,自从徐志摩逝世后,她似乎丧失了创作诗歌的意愿,就我所知,从1931年秋天到1932年夏天,她只写了《别丢掉》与《莲灯》两首诗而已,这两首诗写出来后,也没有发表,《莲灯》要到翌年3月才发表于《新月》4卷6期,而《别丢掉》则更晚发表,一直压着,终于在1936年才呈现于世人之前!这让我深切体悟到,真正的诗歌毕竟是属于非常个人的,同时也是非常内在的,也就是说,是诗人内心深处的语言,尽管诗歌本身所表达的感情是普世的、具普遍性的。

《莲灯》是一首英诗里英雄诗体对句诗歌(Heroic Couplet)。Couplet是二行节诗歌,而Heroic Couplet盛行于英国18世纪(注二),像Pope, Dr. Johnson, Goldsmith,Crabbe等诗人都擅长于写此种体裁的诗歌。Heroic Couplet的特色是把很多押韵二行节(Rhymed couplets)继续连立成为一篇诗或一诗节(stanza),律格(metre)通常都是抑扬五步格(iambic pantametre),韵脚是aa,bb,cc,dd,ee,ff......。Goldsmith应该是写这种体材的英国诗人当中写得最平易而优雅的一位,我们就拿他的著名的The Deserted Village来看看这种体裁的特点:

︶-/︶ -/︶ -/︶-/︶ -

Sweet smiling village, loveliest of the lawn, a

Thy sports are fled, and all thy charms withdrawn; a

Amidst thy bowers the tyrant's hand is seen, b

And Desolation saddens all thy green b

One only master grasps the whole domain, c

And half a tillage stints thy smiling plain. c

No more thy glassy brook reflects the day, d

But, choked with sedges, works its weedy way;d

Along thy glades, a solitary guest, e

The hollow-sounding bittern guards its nest; e

Amidst thy desert walks the lapwing flies, f

And tires their echoes with unvaried cries f

Sunk are thy bowers in shapeless ruin all, g

And the long grass o'ertops the mouldering wall g

And, trembling, shrinking from the spoiler's hand,h

Far, far away thy children leave the land. h

- Goldsmith :The Deserted Village, ST. ii. 1770

对照《莲灯》与The Deserted Village二诗,发现林诗在格律上与The Deserted Village一诗是相符顺的,只是在metre上没有依循抑扬五步格的机械性,这也是因为深悉中文与西方语文毕竟具有完全不同的特性,所以她也是使用中文的音顿、意顿去贴近抑扬五步格的音步,至于在二行节与韵脚方面则完全严格地依循英诗Heroic Couplet的基本要求。此外,二行节诗有所谓封闭的二行节(closed couplet)与开放的二行节(open couplet)之区别,那就是二行节诗的第二行行末假如有终止符号的话,则称为closed couplet。相反地,假如在语法结构上或思想上没完结,而需连结下一个couplet去的,则称为open couplet。《莲灯》一诗显然是一首open couplet,终止符号(这里是句号)定在第四、第八、第十二和第十六行行末,并且在思想上也是每四行便是一个小完结,也就是说,每四行是一小节。所以,我们可以把《莲灯》这八个二行节诗分成四小节去探讨其内容。

掌握了《莲灯》一诗的形式方面的特点后,让我们进而探究这一首诗的内容方面的要点。首先,《莲灯》是一首歌咏“人生是梦”的抒情诗歌,它的主题则在阐述人生处在一个如过客般飘忽的途程中,就算是短暂的生命,如果能像莲灯一样点燃自己,奉献出自己的光芒,那么,即使是梦的人生也必将是美丽的。让我们进一步看一看诗歌主述人在这四小节诗歌中如何展开其深邃的诗意。

诗的第一节描述诗人通过想象,把心化身为莲花,那么,莲蓬便变成了烛台,在这正中央擎举起一根点亮了的蜡烛,烛光荧荧,只有那么一点子亮。但是,诗人绝对骄傲地让这荧荧烛光的光芒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点燃自己,照亮他人,是不是这就应该是生命的真实意义与人生的终极理想之所在?假如一个人,他的理想是自觉地有所承担、并且他也戮力地朝此理想步步迈进的话,那么,我确信,这生命应该是痛苦的,但同时也是严肃的。假如生命的真实意义与人生的终极理想能获得充分的实现的话,是不是这过程的本身就深具意义?在茫昧黑暗的众生世界里,是不是荧荧一点子亮的烛光也属罕见?那么,发自心灵深处的光辉是否就弥足珍贵?

诗的第二节描述心灵化身为莲花而点燃起的莲灯,哪怕只是个人的莲灯,哪怕它只是荧荧微弱的一剪光,甚至连自己崎岖的人生道路的前前后后也照不见,但是,诗人认为,你既然来走这一趟的人生道路,那么,你必须坚持,继续散发出自己的光辉,向前迈进,不气馁,不退却,更不要离群索居去做一个自了汉,要在人间世找寻志同道合者,一起来奋斗,所以要贴近群众,紧紧依附着在人海的浪涛中,哪怕是载浮载沉,仍然要散发出自身的光亮,仍然要紧守着自己的理想。这样一来,莲灯在这一起一伏的浪涛中,或明或暗,别人的了解或不了解又有什么重要呢?这岂不是悟者同悟而迷者自迷的道理吗?在这短暂的人生道上,只求尽己而已矣!自身的光亮、自己的理想,是属于个人的,是个人内心的秘奥,而人生的职责,不就是散发自身的光亮与实践自己的理想吗?人生道上,可能常常都是独来独往的,是非常孤单寂寞的,但是,是不是你只要自觉地点燃自己,充尽地实践自己的理想,在未来的世代中,就必会有继起的生命将会点燃起同样的莲灯?假如是的话,那么其明与暗,是不是正好与你内心的秘奥跨越时间跨越空间而前后辉映?

诗的第三节描述莲灯随水漂流,光一闪花一朵,是如此地孤单寂寞,如独航的一叶轻舸驶出江河,命运的波涌究竟会是如何,它只是宛转地飘随。它会被波涛打灭它的亮光吗?甚至我们可以问:它会沉没吗?这恐怕不是莲灯所能掌控的,莲灯所能掌控的就是继续散发出自身的光亮,静候阵阵的风,向着更远更远的地方推送。

诗的最后一节描述莲灯飘向江河海的途程是如此地飘忽,如此地不确定,甚至是如此的短暂,它不会停泊在港湾里码头旁,它只像宇宙中的过客一般地匆匆,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使命,点燃了自己,散发出了光亮,这是不是就是生命之为生命最可贵的地方?这个短暂飘忽的人生途程上,生命的终极意义是什么?人生既然如梦,是不是谈论与探讨生命的意义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但是,诗歌主述人却认为即使短暂如寄的匆匆过客也必须活出生命的真实意义来。是不是生命的真实意义并不在于向外在去追寻?是不是生命本身除了自己赋予自己意义外便一切探究生命意义的努力都终将是徒劳而完全挂搭不上?那么,莲灯存在的真实意义岂不正在点燃自己与散发出光亮?莲灯这一剪光在照亮别人的同时是不是也正好让自己更清楚认识到生的玲珑与死的从容?自觉地清晰地认识清楚自己一期生命的使命的人是不是即使是如梦的人生也必将是一个美丽美丽的梦?

四、

《雪花的快乐》一诗写作的时间最容易让人误以为诗中的“她”指的是陆小曼,可惜这只是一种未经严密论证的想当然耳的看法罢了。首先,我们一起来检查诗中的一些特别用语。其中之一是“方向”,诗中一共使用了三次,此即:“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与“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徐志摩在发表于1926年5月的名诗《偶然》里也说:“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发表于1928年3月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诗的标题就标示“方向”这一用语,并且一再重复使用,贯穿全诗。有趣的是,林徽因在1931年4月的著名二行节诗《那一晚》也在使用“方向”这一用语,她说:“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林徽因中期的诗作《风筝》里的“但是不,你别错看了错看了它的力量,天地间认得方向!”与《你来了》一诗里的“阳光投多少个方向,谁管?你,我如同画里人掉回头,便就不见!”以及她的著名秋诗《红叶里的信念》里的“那寻不着的梦中路线, —仍依恋指不出方向的一边!”林徽因后期的诗作《病中杂诗九首?小诗二》里也说:“黑夜天空上只一片渺茫;整宇宙星斗那里闪亮,远距离光明如无边海面,是每小粒晶莹,给了你方向。”我们要问:为什么他们在诗里一再提到了“方向”?林徽因《那一晚》中的“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明显地是在回应徐诗《偶然》中的“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那么,究竟是谁放弃了原先约定好了的方向?这方向指向的目的地究竟又在何处?确然无疑地,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一诗所揭示出雪花的“方向”是在“地面上”,在“清幽的住处”的“花园里”,而林徽因在《那一晚》却宣示“那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望着你花园射一个满弦。”究竟这“花园”的实质意旨为何?为什么林徽因非要前往这“花园”里去探望、甚至还要射一个满弦?事实上,徐林诗作中所说的“花”与“种花”指的就是诗歌与诗歌的创作,“花园”指的就是诗的国度。我在《徐志摩〈再别康桥〉试释》一文中,曾细心地分析过徐志摩在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大学回国前所写的《再会吧康桥》里的诗句:“设如我星明有福,素愿竟酬,则来春花香时节,当复西航重来此地,再捡起诗针诗线,绣我理想生命的鲜花,实现年来梦境缠绵的销魂踪迹,散香柔韵节,增媚河上风流;”并且,我也在文中把诗中的意旨归纳出了徐志摩与林徽因当年在拜伦潭前的盟约不外两点:一、创作诗歌,二、落实爱情。(注三)林徽因在1931年4月发表的《那一晚》一诗中的最后一节更印证了我的分析与陈述,她说:“那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那便是我静侯着你的赞赏。那一天你要看到凌乱的花影,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林徽因在诗中宣示,关于第一点创作诗歌,她一定会守约,至于关于第二点落实爱情,她就不奉陪了,抱歉,她最多只能“私闯入当年的边境”而已!意思明白不过。

《雪花的快乐》一诗除了上述的两个特别用语外,还值得注意的是,诗中清楚地指出诗里的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朱砂梅是一种观赏用的梅花,究竟谁有朱砂梅的清香?陆小曼吗?很可惜,我们完全没有直接或间接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但是,我们却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林徽因非常喜欢花,尤其是梅花!我们除了知道林徽因在1936年北平的家中种植了一棵观赏用的梅花之外(在屋子里面!),她还在1936年2月发表过一篇散文,题目就叫作《蛛丝和梅花》,讲的就是家中种植的那一棵梅花。此外,1944年她在抗战时期住在四川李庄时还写过一首诗,诗名叫做《对残枝》,诗上说:“梅花你这些残了后的枝条,是你无法诉说的哀愁!”最特别的一点是,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来中国,随伺泰戈尔左右而当他的翻译的人就是徐志摩与林徽因。当时的报刊如此形容他们三人:“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竹梅的一幅三友图。”而留着长髯、穿着长袍的泰戈尔是“松”,徐志摩是“竹”,林徽因是“梅”,当时传为美谈。准此,正如我在《谁是人间的四月天》与《谈林徽因的〈笑〉与〈深笑〉二诗》两篇文章中均已指出那个一笑起来唇边就有梨涡出现的人是林徽因,而不是陆小曼!很抱歉,身上会有朱砂梅的清香的人也是

篇三:十首古代爱情诗

一,《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点评:这是苏东坡的爱妾王朝云死后,有一天他梦见亡妾之后写的感怀诗。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每读一次就更为其中的深情所感动。阴阳相隔,重逢只能期于梦中,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在梦里能够看见的,也全是逝去亲人往日生活里的琐碎片断。因为在那些琐碎里,凝结着化不去的亲情。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界。在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是一种融入了彼此之间生命中的温暖。

二,《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点评:李之仪的这首小令仅四十五字,却言短情长。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开头写两人各在一方相隔千里,喻相逢之难,见相思之深。末句写共饮,以水贯通两地,沟通两心;融情于水,以水喻情,情意同样绵长不绝,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全词处处是情,层层递进而又回环往复,短短数句却感情起伏。

三,《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点评:这首诗表达了长年行役于外的将兵思念家乡和妻子的心情。其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句,倾倒了无数身陷爱河,渴望美满爱情的人,成为山盟海誓的最好代言。生生死死悲欢离合,我曾对你说过,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这是爱的最高境界,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经的起平淡的流年。

四,《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点评:出自于汉乐府民歌。这是一首情歌,是主人公自誓之词:海枯石烂,爱情仍然坚贞不变,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

五,《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点评: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六,《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点评:《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最后一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七,《雁邱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点评: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这个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叫作雁邱,并写下了这首《雁邱词》。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

八,唐代歌谣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点评:单看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表达了作者对年长很多于自己的爱人的一种遗憾和眷恋。但由一篇凄美的网文《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让这首诗得到升华,大家可以搜一搜,这篇文章是最好的注解。

九,《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点评:这是唐代诗人元稹为其情人崔莺莺写的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

十,《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点评:这首诗表达了对意中人的思念爱慕之情,全诗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象大白。词在相思感情达到高峰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感染力更强。末句表达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因而广为流传。


为伊消得人憔悴全诗》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5663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为伊消得人憔悴全诗
相关文章
  • 为伊消得人憔悴全诗

    2016年普陀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2016年普陀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考生注意:1、本卷共28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

  • 为伊消得人憔悴全诗

    2016年普陀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2016年普陀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考生注意:1、本卷共28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