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 正文 本文移动端: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

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

2017-05-09 06:33:1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文言文翻译语段

文言文翻译语段

备注:两周一次

第(一)次

1今者臣来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2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流辈]人们。[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得句]得到佳句。[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诟](gòu)责骂。

第(二)次

3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 注[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太祖]指魏武帝曹操。[校]比较。

4席上啖菱

北人生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北人]北方人。

第(三)次

5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6顾左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注[弃]断绝。[士师]典狱官。[已]罢免。

第(四)次

7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注:[管仲、隰(xi)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

8韩娥善歌

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枥,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

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注:[鬻](yù)歌:卖唱。[假食]糊口。[枥]屋上中梁。[抃舞] 跳舞,抃biàn。[逆旅]客店。[曼声]拉长声音。

第(五)次

9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 [式]同轼,这里作动词,扶着轼。[一]实在,的确。

[重](ch6ng)重叠,多数。[舅]夫的父亲,公公。[小子]老师叫学生可称小子。

10推敲

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与并辔而归。流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第(六)次

11匡衡穿壁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2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第(七)次

13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4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第(八)次

15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6程门立雪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人名)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第(九)次

17七录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8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第(十)次

19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节选《礼记》)

20勤训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

第(十一)次

21教子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尤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篇二:课外文言文练习(答案)

课外文言文练习(答案)

(一)鲁人好钓

译文:鲁国有个人喜欢钓鱼。他用桂花当做诱饵,他用黄金做成鱼钩,上面还镶嵌着雪亮的银丝和碧绿的宝石作为装饰;他用翡翠鸟的羽毛捻成细线,用喷香的桂木作为鱼饵。他的钓鱼竿是最高级的,他钓鱼时选择的位置和摆出的姿势都很讲究,但是钓到的鱼却寥寥无几。因此说:“钓鱼重要的不是漂亮的装饰;事情是否急迫不在于说辞。”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好钓者(喜爱) 以桂为饵(用) 钓之务不在芳饰(追求) ...

2、 启发:做事情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要讲究实效,做事要求真务实。

(二)

译文:“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驾着他的车往北面赶,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你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这几样越好,反而会离楚国越远!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我欲之楚(到) 吾马良(好) 吾用多(路费) ...

2、

3、 道理: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三)陶侃惜谷

译文: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见人持一把未熟稻(拿着) 执而鞭之(用鞭子打) ..

2、 态度:赞扬;特点: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感情的特点。

(四)汗不敢出

译文: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名。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有汗,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有汗?”钟毓回答:“恐惧、害怕得发抖,汗像浆一样流出来。”钟会脸上没出汗,文帝又问:“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害怕得发抖,不敢出汗。”

1、 解释加点词。

语其父钟繇曰(对??说) 于是敕见(奉旨进见) ...

3

(五)学弈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讲的,他都学习;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着搭弓拉箭把天鹅射下来。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1、解释加点词。

使弈秋诲二人弈(教诲) 虽与之俱学(即使 )非然也(这样) ...

3、道理: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六)阮裕焚车

译文:阮裕在剡县做官,曾经有一辆非常好的车子。无论谁来借用他的车子,他都会借。有一次,有人因葬母亲而需要用车,想借车(但想到阮裕的车太好了),却不敢开口问阮裕借车。后来,阮裕听说了这件事,

叹息道:“我虽然有车,但使人不敢来借,要车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把那辆车烧毁了。

1、解释加点词。

意欲借而不敢言(想) 借者无不皆给(都) 阮后闻之(听说) ...

2、 性格:直率、助人为乐。

(七)多言何益

【译文】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叫声。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1.解释加点词。

①多言有益乎(说话) ②日夜恒鸣(不间断) ..

3.

(八)杨氏子妙答孔君平

【译文】 梁国有一家姓杨的,有个儿子才九岁,很聪明。一次孔君平去拜访他父亲,他父亲不在,这家便叫儿子出来,给孔君平摆上果品。果品里头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他看,说道:“这是你家的果子。”孩子应声回答说:

1、解释加点的字

孔君平诣其父(拜访) 为设果(摆上) ..

3

(九)师旷论学

【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再走路和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

1.解释加点词。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对、向)②臣安敢戏其君(怎么) ..

③孰与昧行乎 (黑暗)④何不炳烛乎 (把烛灯点燃)...

3、 道理:活到老,学到老,为人要好学。只要你想学习,什么时候学都不算晚的。

(十)富不易妻

【译文】一天,唐太宗对尉迟敬德说:“我想把女儿嫁给你,不知你是否愿意?”尉迟敬德听了谢道:“臣下的妻子虽然粗俗丑陋,但至今没有失掉夫妻恩爱的情分。臣下经常听到古人的话:‘富贵不另娶妻子,这是仁德的表现。’臣下打心眼里仰慕这种高尚的品德。因此,臣下希望停止圣上赐妻的恩泽。”于是向太宗深深叩头,坚决推辞。唐太宗听后,赞许尉迟敬德的态度和做法,打消了把女儿嫁给尉迟敬德的想法。

1.解释加点词。

①臣窃慕之(偷偷地) ②帝嘉而止之(表扬,赞许) ..

3.品德?不弃糟糠之妻 。

(十一)反裘负刍

【译文】魏文侯出游,看见路上有个人反穿着皮衣背柴禾,魏文侯说:“为什么反穿这皮衣背柴禾?”那人回答说:“我爱惜我的皮衣的毛。”魏文侯说:“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没地方依附了吗??”

1. 解释加点词。

①负刍(背) ②胡为(为什么)...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十二)陆元方卖宅

【译文】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卖一套房子。家人们要把它卖出去,买房子的人求见,于是元方告诉他说:“这房子很好,就是没有泄水于外的处所。”

话,元方却说:“如果我不说的话,我就是在欺骗他。”

1.解释加点词。

①家人将受直矣(通“值”价值,指钱财) ②不尔(不这样)...

3.

(十三)陈万年教子

【译文】陈万年是朝中的重臣,曾经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你的父亲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去,不听我讲,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你说的话的意思我都晓得,主要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屁。”陈万年就不再说了。

1.解释加点词。

①欲杖之 (打)②具晓所言 (通“俱”。全部,详细的) ..

③咸叩头谢曰(道歉) ④大要教咸谄也(主要) ...

3.不对,陈万年教儿子学会拍马屁,这是一种卑劣的行为,作为父母要教孩子正直做人。

(十四)床头捉刀人

【译文】魏武帝曹操要接见匈奴的使者,他自己认为长相不够威猛,不能用威仪震服匈奴,就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他自己握刀站在坐榻旁边做侍从。接待完毕,待匈奴人走后,曹操就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魏王这人怎么样?”匈奴使者评价说:“魏王高雅的气质,不同寻常,但是坐榻边上拿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听后,就派人追去,杀掉了这个使者。

1.解释加点词。

①魏武将见匈奴使(使者 )②自以形陋(认为) ..

③使崔季珪代 (让)④帝自捉刀立床头(握,拿) ..

⑤魏王何如(怎么样)⑥然床头捉刀人 (但是)...

3. 匈奴使者眼光非常,又会说话,是个人才;曹操心胸狭窄,奸诈狡猾,残忍

(十五)问说

【译文】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1.解释加点词。

①非学无以致疑(疑问) ②而或不达于事 (也许)..

③非问无以广识(增广知识;广:使……广,增广) ④舍问,其奚决焉(解决 )...

2.选择题:C

4.中心论点:君子求学一定要会问。

篇三:六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1、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臵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

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度”字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2)宁信度 2、翻译下列句子

(1)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 何不试之以足?

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

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

三个)

而臵之其坐至之市..

而忘操之 返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1.(1)量(2)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

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

3.而臵之其坐(脚的尺寸 ) 至之市( 到、往 )而忘操之

(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 何不试之以足(鞋

子)

4.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死守教条,不知变通,要注重

实际。

5.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

际的人,

二、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

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

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字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 ②吾欲之南海..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④子何恃而往...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

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 方法,这

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 。

4.写一句关于志向的名言

二.1.①边境。②到。③难道。④凭借

2.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上的和尚吗?

3.对比,立志。

三.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

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

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芝兰花的房间,

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

和品行低劣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卖臭咸鱼的店铺,久而久之就闻不

到咸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自己与臭味融为一体了。藏朱砂的地方

就是红色的,有油漆的地方就是黑色的,因此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谨

慎选择相处的朋友和环境。

1.解释字义。

(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居: .

(2)如入鲍鱼之肆 肆: .

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

3.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

是:近朱者赤,

4.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三.1.居:

一起 店铺

2.比喻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3.近墨者黑4.(言之成理即可)

四.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

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

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

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1.翻译下列句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这则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谈谈你的感受。

四. 1.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

困难(了)。2(略)

五.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

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

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其君

主的呢?” 师旷回答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点

燃蜡烛照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好啊!”

1.解释字义。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②臣安敢戏其君 ..

③孰与昧行乎 ④何不炳烛乎 ..

2.翻译下列句子。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五.1.①向②戏弄③昏暗④点燃 2.(1)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

笑的呢?

(2)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

走路哪个好呢?

3.一个人要有活到才老学到老的精神。


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677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
相关文章
  • 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语段文言文翻译语段备注:两周一次第(一)次1今者臣来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