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 正文 本文移动端: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

2017-05-09 06:30:52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1358)加精版本

一、单项选择题

1.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发展

C.民族之间矛盾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

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 C)时期。

A.春秋战国 B.秦汉

C.南朝 D.隋唐

3.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 )。

A.氏族 B.部落

C.部落联盟 D.民族

4.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C )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

5.现今世界上共有( C )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

A.10000 B.12000

C.3000 D.1000

6。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 B )的问题上。

A.加强民族区域自治 B.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C.提高文化教育水平 D.扩大民族干部队伍

7.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 C)。

A.基本出发点 B.前提

C.根本原则 D.总政策

8.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 D )的中心环节。

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 B.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C.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D.长治久安

9.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 B )。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民俗文化

10.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C )。

A.原则性 B.灵活性

C.原则性和灵活性 D.前瞻性

二、多项选择题

11.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DE)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B.信息综合方法

C。抽象归纳方法 D.对比分析方法

E.定量分析方法

12.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ABDE)。

A.民族特征 B.历史依据

C.现实依据 D.民族意愿

E.就近认同

13.民族同化的特点有 (ABCDE )。

A.民族同化是一个过程

B.民族同化中人为和自然因素并存

C.民族自然同化是一种向较高经济和文明发展程度接近的形式

D.民族同化首先涉及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

E.民族同化是民族过程的局部现象

14。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BCE )。

A.民族团结的实现B.民族利益的照顾

C.民族权利的保障D.民族经济的进步

E.民族发展的促进

15.民族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它关系到( ACDE)。

A.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 B.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C.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D.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6.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含义主要是( ABCE)。

A.承认和坚持一切民族的一律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享受任何特权

B.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的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

C.无条件地保护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

D.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应尽义务方面完全平等

E.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形式上、法律上,乃至事实上的完全平等

1 7.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有( ABC)。

A.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B.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

C.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 D.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经济

E.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18.我国民族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BCDE )。

A.民族教育与宗教的联系紧密

B.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

C.民族教育受民族因素影响制约很大

D.民族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物质条件不足

E.民族教育体制有待改善

19.在鉴别民族风俗习惯时应遵循的原则为( ABCDE )。

A.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

B.是否有利于人民团结

C.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

D.是否有利于民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E.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20.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根本上说,就是任何宗教都要遵循以下行为准则

(ACDE)

A.维护法律尊严 B.维护社会稳定

C.维护人民利益 D.维护民族团结

E.维护国家统一

三、填充题

21

22

23——

以及

24

25

、哲学、

26

27

28

性质的矛盾常常错综复杂地同时并存。

四、辨析题

29.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错。民族观才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

30.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错。这种现象是民族消亡而不是民族灭亡。

3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不仅指自治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对。自治权不仅包括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也包括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

32.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需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乡镇企业。 错。乡镇企业属于公有制。

33.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言融合的时期。

错。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充分繁荣发展的时期,这种繁荣发展包括民族语言文字

在内。

3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强调的就是一个内容: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

错。这只是其中一方面内容。完整的内容是每个公民在信仰宗教与否的问题上、在具体宗教的信仰的选择上、在宗教信仰的时间选择上,都是自由的,都有自己选择决定的权利。

五、论述题(25分)

35。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其主要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答: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5分)

其主要内容:

(1)建立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首要问题。

(2)设立自治机关: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也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

(3)行使自治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也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 (10分)

其实质是要在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内,使有着一定的聚居区的少数民族,有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权利,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保证各少数民族按照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促进民族发展和繁荣,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10分)

篇二: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一、填充题

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P1

2、民族理论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P1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P4

4、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P2

二、单项选择题

1、(A)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P3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重视政策的运用

C、理论和政策兼纳 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

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D)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P7

A、理论性 B、学术性 C、实用性 D、政治性

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D)的问题。P1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发展 C、民族之间矛盾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

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P4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

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ABDE)。P2~3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ACE)。P5~6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B、信息综合方法 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

D、定性分析方法 E、定量分析方法

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ABCE)。P6~7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 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 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民族理论(ABCDE)。P3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是一门理论科学 C、是一门实践科学 D、是一门交叉学科 E、是一门新兴学科

四、辨析题(请先答出对或错,再用简短文字说明理由)

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错,辨析理由请参考P1倒数第5行)

2、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错,辨析理由请参考P7最后一段的开头部分)

3、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错,辨析理由请参考P6最后一段的开头部分)

答:错。民族观才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

4、中国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对,参考P6最后一段及P7第一段)

五、论述题

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答案见期末复习指导P38第一题,或参考课本P6~7)

第二章 民族

一、填充题

1、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P9

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P13

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P15

4、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P17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P20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B)。P10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

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C)时期。P10

A、春秋战国 B、秦汉 C、南朝 D、隋唐

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D)。P10

A、血统 B、语言 C、风俗习惯 D、自然力

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P12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D)。P22

A、1954年 B、1965年 C、1978年 D、1987年

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ACE)等基本属性。P16

A、自然属性 B、人文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E、生物属性

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几个因素之中包括(ABCDE)。P11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

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ABDE)。P12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文化 D、共同经济生活

E、共同心理素质

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ABCD)。P17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E、共产主义民族

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ABDE )。P20-22

A、民族特征 B、历史依据 C、现实依据 D、民族意愿 E、就近认同

四、辨析题(请先答出对或错,再用简短文字说明理由)

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错,参考P16倒数第2段)

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错,参考P13第二节“民族基本特征”第一段第2~3行)

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错,参考P20第四段)

五、论述题

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答案见期末复习指导P39第二题,或参考课本P11、12、13、15)

第三章 民族发展

一、填充题

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P27

2、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P27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形态民族。P29

4、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P30

5、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P44

6、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P44

7、民族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P42

二、单项选择题

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D)。P29

A、氏族 B、部落 C、部落联盟 D、民族

2、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B)的质与量的提高。P31

A、变化 B、演进 C、进化 D、形成

3、民族(D)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P41

A、融合 B、演变 C、退化 D、同化

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C)同化。P42

A、自觉 B、自由 C、自然 D、自愿

三、多项选择题

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ABE)。P39

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C、渐进式发展 D、突变式发展 E、跳跃式发展

2、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ABCD)。P31

A、社会生产 B、社会分工 C、内部交往程度 D、外部交往程度E、地理位置

3、民族发展包括(BCD)等。P32—33

A、原生态发展 B、经济发展 C、政治发展 D、文化发展 E、次生态发展

4、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ABCDE)等内部和外部条件。P34—38

A、民族结构 B、民族素质 C、民族关系 D、自然环境 E、社会环境

5、强迫同化是(ABCD)。P42

A、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 B、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

C、民族压迫的表现形式 D、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 E、民族融合的结果

四、辨析题(请先答出对或错,再用简短文字说明理由)

1、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

篇三: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总复习题带论述答案

第一章 绪论

一、填充题

1.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 研究 )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 民族发展 )及民族问题的途径、( 方法 )的科学。

2. 民族( 理论 )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 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 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 民族发展 (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 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

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 重视政策的运用

C. 理论和政策兼纳D.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

2.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 理论性 B. 学术性 C. 实用性 D. 政治性

3. 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B民族发展C民族之间矛盾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

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

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

A. 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 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 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2. 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

A. 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B. 信息综合方法 C. 抽象归纳研究方法 D. 定性分析方法 E. 定量分析方法

3.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CE )

A. 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 B. 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C. 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D.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 E. 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 民族理论( ABCDE )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 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

四、辨析题

P2)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错,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

P7)2. 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 (错,必须有正确理论指导)

P6)3. 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错,民族改成民族观)

P7)4.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对)

五.论述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P6-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有这不可忽视的意义存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一体化的到来,中国现在最主要的建设重心都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只有个民族团结起来,才能更好地落实党中央领导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才能给我们国家的发展创建一个和平而稳定的政治局面,才能在国际社会交往和谈判中有坚实的后盾,提高本国的世界的地位。民族的团结同时还可以使得大家共同创造和平的

生活环境和共同富裕,民族冲突所带来的却只有灾难和不幸,因此需要加强民族大团结。对于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其基本内容是: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主张民族不论大小、不论先进或落后,都应该一律平等,互相团结;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实现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加速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渐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的不平等。和而不同”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真谛“和而不同”是和谐哲学的精髓,是处理民族关系所遵循的一条重要准则。现阶段,更应坚持“和而不同”的哲学观,着力协调发展民族文化,以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第二章 民族

一、填充题

1.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学 )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 地域 )渊源和( 族体 )渊源等。 P13)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 次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4.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 民族特征 )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 )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A )。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

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 C )时期。 A.春秋战国 B.秦汉 C.南朝 D.隋唐

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D )。 A.血统 B.语言 C.风俗习惯 D.自然力

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D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D )。

A.1954年 B.1965年 C.1978年 D.1987年

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ACE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B.人文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E.生物属性

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ABCDE )。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

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ABDE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文化 D.共同经济生活 E.共同心理素质

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BCD )。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E.共产主义民族。

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BDE )。

A.民族特征 B.历史依据 C.现实依据 D.民族意愿 E.就近认同

四、辨析题

P9)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

P11)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错,还有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

P20)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错,辩证的科学的运用)

五、论述题

P20-21)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论述题:

一、斯大林1913年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文中提出了:“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二、2005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阐述中提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三、斯大林基于欧洲和俄国众多民族及其存在发展为基础概

括的民族四特征定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民族定义,但并不能完全套用于中国的实际;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中外民族理论及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现阶段提出的关于民族六特征理论、继承了斯大林关于民族四特征定义中“共同语言、共同文化”两特征,同时亦明确提出了民族还具有“历史渊源”、“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心理认同”的共同特征,并强调了宗教在有些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 民族发展

一、填充题

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2、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过程中的产物。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 态民族。

4、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 即(次生形态)民族。

5、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6、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7、民族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下, 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

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 )A.氏族B.氏族C. 部落联盟 D .民族

2.民族发展,是以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B )的 质与量的提高。A. 变化 B. 演进C. 进化D. 形成

3. 民族( D ),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 融治 B.演变 C.退化 D. 同化

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C )同化。 A.自觉 B.自由 C.自然 D.自愿

三、多项选择题

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 ABE)

A. 常态发展 B. 异态发展 C. 渐进式发展 D.突变式发展 E. 跳跃式发展

2. 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ABC )

A.社会生产 B.社会分工 C.内部交往程度 D.外部交往程度 E.地理位置

3. 民族发展包括( BCD ) 等

A.原生态发展B.经济发展 C政治发展 D文化发展 E次生态发展

4.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 ABCDE )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

A. 民族结构 B. 民族素质 C. 民族关系 D. 自然环境 E. 社会环境

5.强迫同化是( ABCD)

A.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 B. 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

C. 民族压迫的表现形式 D. 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E.民族融合的结果

四、辨析题

1.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 造成的。(错,民族分化,是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

2.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对,抄一遍)

3. 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错,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4.民组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合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错,民族组合,是指某些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

1.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民族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

一、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和自然同化两种类型。二、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其往往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隔离而造成的。 三、民族组合是指部分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重新组合成新的民族的现象。四、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五、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

式,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民族融合实现之日,就是民族最终消亡之时。

2、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有这不可忽视的意义存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一体化的到来,中国现在最主要的建设重心都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只有个民族团结起来,才能更好地落实党中央领导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才能给我们国家的发展创建一个和平而稳定的政治局面,才能在国际社会交往和谈判中有坚实的后盾,提高本国的世界的地位。民族的团结同时还可以使得大家共同创造和平的生活环境和共同富裕,民族冲突所带来的却只有灾难和不幸,因此需要加强民族大团结。

对于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其基本内容是: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主张民族不论大小、不论先进或落后,都应该一律平等,互相团结;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实现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加速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渐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的不平等。和而不同”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真谛“和而不同”是和谐哲学的精髓,是处理民族关系所遵循的一条重要准则。现阶段,更应坚持“和而不同”的哲学观,着力协调发展民族文化,以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3、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民族问题对于多民族的我国来说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 一、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是人民团结的重要标志。民族问题的存在程度和解决状况,直接影响着民族团结和人民团结的程度和状况。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我国的社会稳定以稳固的民族大团结为前提、为基础。某一民族或某一地区发生的民族问题,会迅速影响到其他地区,波及影响面广,连锁反应大。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和传播媒介现代化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二、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和有利的国际环境;民族关系状况是国内环境中的重要内容。民族发展是多民族国家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不加速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会影响和制约整个中国的社会发展,那么国家的现代化社会发展也是不完整的。 三、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我国90%以上的陆地边境线在少数民族地区,解决好民族问题、搞好民族关系是边防巩固的必要条件。四、民族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只有在各族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参与下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我国少数民族大都经济发展基础较差,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压力较大;因此正确处理好民族问题,有利于改革开放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第四章 民族关系

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社会 )现象,也是一种( 历史 )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 民族性 )的内容。

3.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平等 )、团结、互助、( 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 )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 )并存。

二、单项选择题

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C )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

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 B )决定的。

A.结构 B.性质 C.社会基础 D.发展规律

4.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 )。

A.平等 B.团结 C.互助 D.和谐

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 C.互助与互利 D.和平与发展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BC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BCE )。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 D.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

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BCE )。

A.民族团结的实现 B.民族利益的照顾C.民族权利的保障 D.民族经济的进步 E.民族发展的促进

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BC )。

A.自然因素 B.民族自身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E.政治因素

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ABCD )。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 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

四、辨析题

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 (对)

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 (错,民族群体间的关系)

3.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对)

4.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 (错,民族平等有不完全性)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促进因素。 (错,也会给民族关系带来一些消极因素的作用)

五、论述题

P61-6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现阶段民族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

答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各民族在改革开放、经济文化发展中更加进步繁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各民族的交往更加密切不可分离,各民族更亲密团结,谁也离不开谁,各族人民人心思定,迈向共同繁荣,这是任何力量也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上述主要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民族关系的积极作用.而另一方面,商品市场交换是按价值规律和竞争原则进行,往往是优者胜,劣者淘汰,它不会因为你民族落后而客气,要取胜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和牺牲.有的人为追逐利润,不顾商业道德,甚至搞假、哄骗等,用各种卑劣手段坑害对方,激起矛盾,破坏民族团结;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各种经济权益、民族文化、宗教价值观、语言、民族习俗不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撞击,引起民族间的矛盾,局部地区、个别民族间会产生一些民族、宗教问题,少数情况下如麻痹失控或处理不当,甚至会激化矛盾为对抗性冲突,这仅是民族关系上的支流,除个别敌对问题外,大多是人民内部前进发展中的矛盾.在对外开放中资本主义腐朽思想黄色文化会侵入,毒害各族人民,破坏社会主义事业.党中央和各省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市场经济中的消极因素和民族宗教问题,各地区各民族的领导干部都会从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大局着眼,即时解决.在改革开放物质文明建设中,同时抓精神文明建设,持久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使各族人民牢固地树立民族平等团结,社会稳定高于一切的观念,正确对待和处理民族间发生的问题.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加强了市场经济法和民族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并经常开展扫黄、打假活动.许多城市针对情况制定民族工作法规和管理条例,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制定了“关于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内地城市和边境城市互结友好城市,加强民族工作,使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使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向更亲密、更稳定的方向发展.

第五章 民族问题

1 . 民族问题是随着( 社会的发展 )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2. 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 社会 )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 国家与国家 )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在( 民族问题理论 )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

4.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的( 社会 )根源,实现民族平等。

5. 只有进行(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才能不断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的繁荣发展。

6. 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 经济 )、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

7. 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 矛盾 )的状况,即民族问题。

8. 民族间( 经济文化 )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 利益的分配 )、文化发展的需求。

9.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 阶级斗争)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

1.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C )。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2. 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 ,以及民族之间、( A )、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663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
相关文章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1358)加精版本一、单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