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正文 本文移动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2017-05-09 06:29:54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2014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世 界 历 史 (第 一 册)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人类起源 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发展而来。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分类 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

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②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③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 ④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氏族 ①母系氏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②父系氏族(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亚非文明与大河有关)

﹡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被称为文明古国的原因:出现了国家,最先进入了奴隶社会。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尼罗河)

﹡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

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③公元前15世纪,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金字塔(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胡夫→金子塔。

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国王尊严的象征。哈佛拉→狮身人面像。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三、古代印度(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

﹡公元前2500年

,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

事和行政大权)。

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

养第一、二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

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③特点: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④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四、古代中国的分封制:公元前2070年。地点: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五、古代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

工业、商业的发展。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文明(西方文明与海洋有关)

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历时约800年)发祥于克里特岛

二、雅典城邦(公元前6世纪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的繁荣

1、建立:前8世纪。2、发展:前6世纪,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3、繁荣鼎盛: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执政期间。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 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繁荣表现:①经济: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②政治: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权利,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利机构公民大会;③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启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的发展能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评价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积极影响: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 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一定 影响;局限性: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能够 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1/6。

三、斯巴达城邦的繁荣

﹡①经济:斯巴达地处内陆,以农业为主;②政治:少数奴隶主贵族专制;③文化:崇尚武力,注重军事训练。

四、罗马共和国的兴亡(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公元前8世纪,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 ﹡布匿战争:①时间: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②原因:争夺地中海霸权,掠夺资源与奴隶③对战国家:罗马VS迦太基。

﹡罗马帝国的建立

①背景: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共和制再也无力统治,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

②过程: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成为

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五、罗马帝国的分裂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与中国两汉同期) ①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帝国:395年~476年)

– ②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西罗马帝国灭亡了,标志着西欧的奴隶社会历史随之终结。西欧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罗马

六、历史发展线索

罗马城邦→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帝国分裂

(前8) (前6)(395年)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日本

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大和不断征服扩张,于5世纪统一了日本。

二、大化改新(时间:7世纪中期)

1、背景: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2、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三、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和伊斯兰教的诞生(穆罕默德)

1、背景: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2、过程:

610年,穆罕默德建立伊斯兰教并在麦加传教,622年,穆罕默德带领教徒出走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一、等级森严的欧洲封建社会

1、法兰克王国的兴起: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法兰克王国。1453年) 西罗马帝国(476年)

2、查理·马特改革——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制度

内容: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3、特点:西欧封建社会虽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

4、罗马教会的地位:政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经济: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思想: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地理位置: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

2、著名代表城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英国的曼彻斯特。

3、意义: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三、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1、繁荣:拜占廷帝国的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著名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2、衰落:①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入侵;③专制统治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3、灭亡: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土军攻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国终于灭亡了。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一、希波战争

1、波斯帝国的形成与扩张:公元前6世纪,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波斯帝国频繁地出征和扩张,先后征服埃及等国家和地区。

2、希波战争

①过程:公元前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三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

②结果:公元前5世纪中期,希腊军民赢得战争的胜利。

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1、马其顿王国: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强大起来,于公元前4世纪后期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

2、路线:亚历山大大帝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3、影响:

①积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②消极:战争带来灾难,充满暴力。

三、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1、扩张: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广阔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2、文化传播及其影响: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的广大地区。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

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

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加以改造,12世纪初

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16世纪时写法已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

致。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什么重要作用?

(1)使世界各地有了统一的计数法,从而便利和推动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进一步交流和交往。(2)推动了数字等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三、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①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如:传播阿拉伯数字)②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著作;③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④医学成就突出。拉齐斯的《医学集成》、依本·西拿(医王)的《医典》被欧洲医学界长期奉为权威著作。

四、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道路

五、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及《马可·波罗行纪》

﹡1217年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以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后口述了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由其一位狱友记录成为《马可·波罗行纪》一书。

﹡《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友好往来。

六、和平交往的意义:和平交往是主旋律,传播了世界先进文化与生产力。维护世界文化 的多样性,对人类整体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第8、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地点: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教义:众生平等,忍耐服从,灭欲;经典、节日:《大藏经》,成道节、浴佛节

﹡基督教 创立时间:公元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创始人:耶稣;

教义:耶稣就是“救世主”,死后可以升入“天堂”;经典、节日:《圣经》,圣诞节、

复活节

﹡伊斯兰教 创立时间:公元7世纪;地点:麦加;创始人:穆罕默德;

教义:只有唯一的真主安拉,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经典、节日:《古兰经》,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

﹡共同特点:三大宗教均产生于亚洲,教义中均宣扬“忍耐顺从”;后来都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三、耶路撒冷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视为“圣地”。耶路撒冷成为伊斯兰教仅次于麦加、麦地那的第三大圣地。

﹡三大宗教迅速传播的原因:1、宗教让苦难中的老百姓有了精神寄托,所以为广大人民所接受。2、统治者利用宗教麻痹人民,维护其统治者的利益。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一、文艺复兴——“人的发现”

﹡时间及地点:①14世纪前后,开始于意大利;②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背景:①14世纪前后意大利出现手工工场,最先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②欧洲封建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摧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世界的控制。

﹡根本原因: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经济基础)。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特点:借古典文化宣传。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①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大利),代表作:长诗《神曲》; ②文艺复兴的艺术家——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③文艺复兴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 想文化基础。

¤从文艺复兴的先驱和新航路的开辟者身上你看到了什么精神?

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精神

¤启示:思想解放促使人们思想解放,开拓进取,敢于思考,勇于实践,促进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二、新航路的开辟(始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世界的发现”

﹡原因:①经济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商品经济活跃,要求扩大市场;

②社会根源: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成为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动力。

﹡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1)地理知识的增加(如地圆学说)、地图绘制的改进。(2) 罗盘针的运用。(3)造船技术的改进。(4)葡萄牙、西班牙的支持。

主观条件:船员的毅力和精神等.

¤﹡过程:①迪亚士:葡萄牙资助,1487~1488年,绕过非洲最南端,并发现好望角,开辟了从欧洲到达印度洋的航路;

②哥伦布:西班牙资助,1492年,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

③达·伽马:葡萄牙资助,1497~1498年,到达印度,开辟了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大陆的新航路; ④麦哲伦:西班牙资助,1519~1522年,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

﹡影响:1、科学意义: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2、经济政治方面:①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经济开始一体化。②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3、消极影响:新航路的开辟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相继走上了殖民扩张掠夺的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的贫穷和落后。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中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

2、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篇二: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第1课 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原因(背景):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2、 时间:1917年3月 任务:推翻沙皇统治 3、 性质:4、 结果: 5、 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二、十月革命

1、原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战争,激化矛盾 2、时间: 地点:彼得格勒 领导人: 4、性质:

1918年苏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启示: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6、1918—1920年苏俄三年国内战争粉碎外国干涉和国内叛乱( 7、十月革命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第2课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新”在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相联系)1、原因: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 2、时间与领导人:年,列宁

3、内容 :4、作用:促进了

5、启示:①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要勇于改革创新;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2、政治:年,成立 (最早4个加盟: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白俄罗斯、俄罗斯) 俄国名称:沙俄(1917前)—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俄罗斯(1991至今)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 1、经济:实行①时间:1928—1937年,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

②作用: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大加强 ,工业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政治:颁布 ,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标志着治体制形成(即斯大林模式形成) 三、斯大林模式

1、基本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2、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进一步发展。

3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

1、目的: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重新安排 2、时间:1月-1919年6月

3、参加国:27个国家(苏维埃俄国被排除在外,中国和其他弱国无权)

4、操纵国:英、法、美 (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5、实质: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6、结果: 1919年6月,协约国同战败国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 (1)领土: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2)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3)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4)赔款: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5)殖民地: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能巴黎和会分赃性质)。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从而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确立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和约》加上 对奥和约、对土和约、对匈和约、对保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8、国际联盟

1920年国际联盟建立,由英、法 两国操纵,是战后帝国主义维护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

二、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的安排) -

1、目的:协调列强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利益(尤其是 2、时间:年 地点:美国华盛顿

3、参加国: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 4、操纵国:美、英、日 5。 :1922年,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及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影响:《九国公约》打破了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持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扩张提供了方便。

6、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延续,它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统治秩序 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确立了一战后国际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世界格局,它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世界统治秩序,但没有消除矛盾,还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矛盾,战胜国内部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国家的矛盾,所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引起生产过剩

2、时间、地点:1929年首先爆发于美国,然后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4、影响:①经济危机使人民群众深受其害;②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引发政治危机,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走向。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二、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改革,“新”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指导) 1、1933年,罗斯福

2、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3、特点:经济宏观调控,加强国家计划性 )

4、措施 :①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②中心措施:对指导,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③对农业调整,让农民缩减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④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减少失业。

5、作用/成效/意义: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局限性: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5、罗斯福新政给我们的启示:

(1)改革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2)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计划和市场相结合;

(3)要实事求是,一切从本国国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法西斯是有史以来最反动的政权。法西斯对内专制恐怖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背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激化德国社会阶级矛盾,引发政治危机 2、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标志:3、影响:

4、德国法西斯恐怖统治表现: (1)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统总理于一身,称国家元首。 (2)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及进步人士;(3) 解散一切工会,取缔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4) 强化专制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5)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妄图毁灭人类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6)德国法西斯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狂潮。二、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922年,最早)

1、背景: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社会矛盾尖锐 2、标志:墨索里尼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 三、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背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激化日本社会阶级矛盾,引发政治危机 2、.标志:3、影响;

四、1937年,德意日 轴心国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 比较:遭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克服了经济危机,德国、日本则走上了法西斯专政道路,这主要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政治经济条件不同。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 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的顶峰

1、时间:9月 地点:德国慕尼黑

2、操纵国:德、意、英、法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签订慕尼黑协定。 3、内容: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

4、慕尼黑阴谋把二、绥靖政策 1、定义:英法等国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安抚法西斯侵略者,希望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

2、实质:西方大国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维护本国利益,求得暂时和平。

3、影响: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加速二

战爆发。(启示:要坚决抵抗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三次突袭事件)

1、原因: ①根本原因:②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所隐含的矛盾

③直接原因: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④其他原因:英法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2、二战全面爆发: ,二战全面爆发。

3、1940年德国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北欧许多国家,德国对英国发动了“不列颠之战”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①苏德战争的爆发: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突袭),二战扩大。 ②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珍珠港(突袭),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原因:法西斯的疯狂侵略,威胁到整个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打败法西斯 2、标志:年1月1日,等签署

(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联合国家宣言》)

3、作用/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 二、二战的转折

1、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美国打败日本,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2、:1942年7月—1943年2月,3、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

4、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开辟。配合苏联东西夹击德国,加速德国灭亡。 三、 雅尔塔会议

1、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德国法西斯,战后处置德国

2、时间:年2月 三国首脑:3、内容:①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打败德国法西斯主义;②决定成立联合国,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4、欧洲战场结束;年

5、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四、二战的性质与胜利的原因

1、性质:二战是,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2、二战胜利根本原因: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五、二战的影响与启示: 影响:(1)二战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2)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3)二战摧毁了法西斯主义、和平思想深入人心;(4)二战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壮大;(5)二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启示:①; 我们要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②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联合起来)

③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④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加强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第8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一、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战后的繁荣

1、特点:美国经济 2、原因:

①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

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③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二、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危机和经济调整

特点:20世纪70年代发生 经济危机 ,美国经济地位下降;

20世纪80年代调整经济政策,经济形式逐渐好转,但债务沉重。美国是世界三、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1、特征: 2、原因:①改革社会经济;

②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③完成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四、总结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与启示

原因:①美国是最富强国家,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 ② 调整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根本原因);

③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发展高技术产业(主要原因); 2、启示:(1)我们要加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 (2)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要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欧洲的联合----( 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 1、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

①美国的援助②发挥高素质劳动力优势 ,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③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九下P52)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简称欧盟(欧盟总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旗帜:蓝色底色,12颗黄星)

(1)目的:为了自身利益和安全,提高国际地位,抗衡社会主义苏联,摆脱美国控制,

(2)欧盟经济、政治一体化高度发展。经济: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使用统一货币:欧元 ;政治:欧洲委员会、欧洲议会、欧盟委员会、欧洲法院等机构建立,欧盟在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力求步调一致。

(3)作用/意义:①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②欧盟是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 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4)启示: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对抗则两败,合作则共赢。 二、日本的崛起

1、二战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

①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②美国的大力扶持和援助 ③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④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2、经济地位: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日本经济70年代初,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三、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与借鉴 1、共同原因:(1)都得到了(2)都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3)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2、借鉴:(1)要扩大开放,(2)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10-11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东欧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一、概况:

1、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力量壮大,欧亚13个社会主义国家连接成片(P65地图)

2、1989年下半年,东欧剧变。1991年底,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实质是社会主义演变成资本主义。

3、认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只是苏联“斯大林模式”失败,不是社会主义失败(中国坚持社会主义)。

二、苏联解体:

俄国名称:沙俄(1917前)—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俄罗斯(1991至今)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严重,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1、1953年—1964年)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勃列日涅夫改革

重点发展重工业 ,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改革仍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3、(1985年—1991年)

(1)经济改革 :①背景:苏联的经济发展面临停滞的局面② 结果: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 (2)政治改革: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4、苏联的解体(1922—1991)

(1)1990年3月立陶宛首先宣布脱离苏联独立,1991年8月19日,“八一九事件”发生,苏联8名高官发动政变,试图维护苏联联盟体制,不到三天失败。 (2)1991年底,苏联解体。

5、苏联解体影响: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标志着 三、东欧剧变

1、根本原因:东欧各国受苏联影响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照搬苏联斯大林模式,存在严重弊端。 2、1956年匈牙利改革,政治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经济上优先发展农业、轻工业,放慢重工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3、1968年,试图摆脱苏联控制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被称为布拉格之春),被苏联镇压 4、1989年下半年,东欧剧变。社会主义演变成资本主义。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合并 四、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给我们的启示:

1、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依法治国; 4、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

一、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年,英国承认印度独立,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根据宗教信仰不同划分),实行印巴分治(蒙巴顿法案)。(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尼赫鲁) 2、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分别与1950年和1956年成立 3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造成了印巴之间严重的对立 。

4、印度独立后半个多世纪中,工农业都有巨大发展,科技领域成就卓著。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最早从北非开始) 1、埃及独立和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 埃及收回主权 2、非洲独立浪潮

①非洲独立年: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②3月最终: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1、 古巴革命: 2、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主权

第13课 动荡的中东的地区

中东地区:泛指地中海东岸和南岸地区。包括亚洲西部与非洲东北部的地区。一般说来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叙利亚、巴勒斯坦、阿联酋和也门等国家。巴勒斯坦地区包括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1、背景:① 一战后,英国获得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陆续迁往巴勒斯坦;

② 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决议; ③ 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建立 ; 2、中东战争:主要争夺目标:土地或运河主权,其次是争夺水资源,以色列国成立至1973 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发生了四次战争史称“中东战争”

3、中东地区矛盾复杂的原因 (中东地区战火频仍、和平进程艰难的原因?)

⑴中东地区地理位置、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各个时期都是列强必争之地。大国的争夺是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重要根源 ;(2)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这一地区矛盾更加复杂化;(3)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不断扩张领土,侵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家园,领土争端是巴以争夺的实质问题;(4)对珍贵水资源的争夺加剧了冲突;(5)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把耶路撒冷作为“圣城”,争夺耶路撒冷控制权是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二、巴以冲突是中东问题的关键 材料一:“这不是我个人的战斗,也不仅仅是以色列领导人的战斗。它是我们(这一地区)所有国家全体公民和每一位公民的战斗。生活在和平之中是他们的权利”---埃及前总统萨达特 材料二:“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20世纪70年代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在联合国讲演的结束语

拉宾(以色列前总理)和阿拉法特(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达成和解,两人和佩雷斯(以色列)共获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P78图画)

三、怎样维护巴以和平,推动中东和平进程? (谈谈你对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建议?) 1、巴以双方应立即停止冲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 2、以色列应该归还侵占的巴勒斯坦领土,实现土地换和平;3、充分发挥联合国作用,派遣维和部队 4、国际社会应给予中东地区更多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助难民重返家园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一、冷战政策

1、定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原因: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企图称霸世界 3、冷战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或反对社会主义,推行全球霸权政策) 4、冷战政策的表现:

①政治上:1947年出台(标志着) ②经济上推行③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

5、 两极格局形成: 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

6、冷战结束标志: ,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结束 二、美苏争霸 (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1、20世纪50年代美苏争霸开始: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与美国争霸(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战略优势在美国。例如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2、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高潮:美国深陷越南战争,1979年苏联占领阿富汗(霸权主义体现) 3、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有所缓和:美苏双方经济实力下降 4、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结束

5、美苏争霸影响:①造成了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地区冲突不断 ②美苏为首的两极实力均衡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三、思考: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了那些危害?近年来,霸权主义有那些表现? 1、危害:冷战结束后,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如:科索沃战争、美伊战争。 2、美国长期实施霸权主义,导致了恐怖主义的泛滥

3、新表现:西方国家打着“人权”的旗帜,粗暴干涉别国内政

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工业革命后,英国称霸世界) 1、演变:①一战后,世界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二战后,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也称雅尔塔体系)

③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但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2、(一超多强:一超:美国 多强: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是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3、中国应如何应对多极化: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三、科所沃战争

1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对南联盟动武,打出了“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 (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 2、影响: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 3、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曲折的斗争过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公然对对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动武,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

4、遏制霸权主义主要途径: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本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加强国际合作,协商解决争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篇三: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世 界 历 史 (第 一 册)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人类起源: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发展而来,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分类: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 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②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③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 ④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氏族 :①母系氏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②父系氏族(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亚非文明与大河有关)

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被称为文明古国的原因:出现了国家,最先进入了奴隶社会。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尼罗河) ﹡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

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 ②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③公元前15世纪,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金字塔(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胡夫→金子塔。 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国王尊严的象征。哈佛拉→狮身人面像。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益,宣扬“君权神授”)。名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三、古代印度(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

﹡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

养第一、二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

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③特点: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④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四、古代中国的分封制:公元前2070年。地点: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五、古代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文明(西方文明与海洋有关)

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历时约800年)发祥于克里特岛

二、雅典城邦(公元前6世纪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的繁荣 1、建立:前8世纪。 2、发展:前6世纪,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3、繁荣鼎盛: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执政期间。

4、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5、繁荣表现:①经济: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②政治: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权利,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利机构公民大会;③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启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的发展能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评价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积极影响: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一定影响;局限性: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1/6。 三、斯巴达城邦的繁荣

①经济:斯巴达地处内陆,以农业为主;②政治:少数奴隶主贵族专制;③文化:崇尚武力,注重军事训练。

四、罗马共和国的兴亡(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公元前8世纪,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 1、布匿战争:①时间: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②原因:争夺地中海霸权,掠夺资源与奴隶③对战国家:罗马共和国VS迦太基。 2罗马帝国的建立

①背景: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共和制再也无力统治,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

②过程: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五、罗马帝国的分裂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与中国两汉同期)

①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帝国:395年~476年)

②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西罗马帝国灭亡了,标志着西欧的奴隶社会历史随之终结。西欧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加以改造,12世纪初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16世纪时写法已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什么重要作用? (1)使世界各地有了统一的计数法,从而便利和推动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进一步交流和交往。(2)推动了数字等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三、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①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如:传播阿拉伯数字)②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著作;③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④医学成就突出。拉齐斯的《医学集成》、依本·西拿(医王)的《医典》被欧洲医学界长期奉为权威著作。

四、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道路

五、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及《马可·波罗行纪》

﹡1217年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以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后口述了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由其一位狱友记录成为《马可·波罗行纪》一书。

﹡《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友好往来。

六、和平交往的意义:和平交往是主旋律,传播了世界先进文化与生产力。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对人类整体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第8、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地点: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教义:众生平等,忍耐服从,灭欲;经典、节日:《大藏经》,成道节、浴佛节 ﹡基督教 创立时间:公元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创始人:耶稣;

教义:耶稣就是“救世主”,死后可以升入“天堂”;经典、节日:《圣经》,圣诞节、复活节

﹡伊斯兰教 创立时间:公元7世纪;地点:麦加;创始人:穆罕默德;

教义:只有唯一的真主安拉,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经典、节日:《古兰经》,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

﹡共同特点:三大宗教均产生于亚洲,教义中均宣扬“忍耐顺从”;后来都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三、耶路撒冷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视为“圣地”。耶路撒冷成为伊斯兰教仅次于麦加、麦地那的第三大圣地。

﹡三大宗教迅速传播的原因:1、宗教让苦难中的老百姓有了精神寄托,所以为广大人民所接受。2、统治者利用宗教麻痹人民,维护其统治者的利益。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一、文艺复兴——“人的发现”

﹡时间及地点:①14世纪前后,开始于意大利;②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背景:①14世纪前后意大利出现手工工场,最先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②欧洲封建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摧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世界的控制。

﹡根本原因: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经济基础)。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特点:借古典文化宣传。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①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大利),代表作:长《神曲》; ②文艺复兴的艺术家——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③文艺复兴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从文艺复兴的先驱和新航路的开辟者身上你看到了什么精神? 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精神

¤启示:思想解放促使人们思想解放,开拓进取,敢于思考,勇于实践,促进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二、新航路的开辟(始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世界的发现”

﹡原因:①经济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商品经济活跃,要求扩大市场;

②社会根源: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成为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动力。 ﹡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

(1)地理知识的增加(如地圆学说)、地图绘制的改进。 (2)罗盘针的运用。 (3)造船技术的改进。

(4)葡萄牙、西班牙的支持。 主观条件:船员的毅力和精神等. ¤﹡过程:

①迪亚士:葡萄牙资助,1487~1488年,绕过非洲最南端,并发现好望角,开辟了从欧洲到达印度洋的航路;

②哥伦布:西班牙资助,1492年,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 ③达·伽马:葡萄牙资助,1497~1498年,到达印度,开辟了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大陆的新航路;

④麦哲伦:西班牙资助,1519~1522年,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 ﹡影响:

1、科学意义: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2、经济政治方面:①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经济开始一体化。②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3、消极影响:新航路的开辟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相继走上 了殖民扩张掠夺的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的贫穷和落后。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中英两国的政治制度有什么不同?

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中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 2、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第12课 美国的诞生

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

﹡北美13个殖民地的居民:美洲土著印第安人、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非洲黑人奴隶。 ﹡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如造船业);中部:盛产粮食(如小麦、玉米);南部:种植园盛行(如稻米、烟草、棉花)。

二、美国独立战争(时间:1775年~1783年)(性质: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都由很大影响。

5.革命进程大体相同:三国最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不同点:

1.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英国除资产阶级外,还有新贵族;美国还有南方种植园奴隶主阶级。 2.特点不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执政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不仅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法国革命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

3.意义不同:英国揭开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美国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取得了国家的独立;法国扫荡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的基础。

4.原因不同:英、法革命是为了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美国革命是为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见课本P83页活动与探究题)

¤《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等文献

有哪些

相同之

处?

都体现

了自由、

民主、平

等的思

想,都有

利于资

本主义

的发展。

英法美

资产阶

级革命小结简表 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一、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840年前后)

﹡开始:“珍妮机”的发明为开始的标志。

﹡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完成标志)。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市场的需求。 ﹡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直接原因:18世纪,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进程:①18世纪60年代,英国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

②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良蒸汽机(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在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用蒸汽作动力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轮船“克莱蒙号”(当时人称“汽船”)。

﹡1825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旅行者号”。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钢铁冶炼厂、交通运输业。 具有核心地位的技术创新:瓦特改良蒸汽机。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②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A、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B、确立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C、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③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五、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答: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六、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的影响,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要动力,要使国家富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第17课 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产生条件:①国际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政治基础;

②马克思、恩格斯结合工人运动实践,不断总结经验;

③汲取前人的精华(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1848年)(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

①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658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详细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2014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世界历史(第一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人类起源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发展而来。人类在距...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