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正文 本文移动端: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2017-05-03 05:41:49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加速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科学构建创新型

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和服务于学生的科技创新事业,按照“搭建平台、典型引路、

积极引导、重在普及”的思路,充分体现“强基础、重能力、抓创新”的原则,

建立并完善了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并优化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

三种模式,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学院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生机盎然,课外科

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成果逐步显现,科技创新品牌建设日趋完善,

初步形成了具有我院特色的“低年级重普及,高年级重提高”的学生课外科技创

新工作新格局。

一、建立和完善一套机制,为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保驾护航

为保障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计算机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情

况,建立了以“环境搭建为先导,学院投入为保障,政策体现为推力,教师指导

为支撑、科协工作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

1、环境搭建为先导。学院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学院

设有创新实验室四个:计算机技术创新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实

验室和ACM/ICPC训练基地,配备了单片机、ARM7、ARM9、XScale255、XScale270、

国产CPU等一系列的软硬件开发环境;提供EDA、SOC、SOPC、DSP以及美国Xilinx

公司提供的高端FPFA芯片和开发设备。每年,都有百余名同学在创新实验室进

行科研项目开发和比赛训练,创新实验室也日渐成为学生的科技创新基地。

2、学院投入为保障。学院逐年加大资金投入来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近五年直接用于学生科技创新经费投入7万余元(不含对指导教师奖励和年底工

作量折算发放津贴的院系投入)。2003年至2007年,学院分别投入经费为10000

元、13000元、15000元、16500元和18000元,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广泛而深

入地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

3、政策体现为推力。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调动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的积极性。学院对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成绩的学生在保送研究生及学期综合成绩

评定时予以加分,并在评优方面优先考虑。保研方面,根据大赛级别和所获奖项

的不同,最高加分可达3分,最低加分0.2分。科技创新方面表现突出的大学生

可获得创新奖学金,并被授予“学生科技创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近三年,已

有13名同学通过大赛加分,获得了个性化保研资格,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4、教师指导为支撑。学院安排多名教师来指导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学院在创新实验室安排了11名专职和8名兼职指导老师,其中具有副教授及以

上职称6人。这些业务精湛、经验丰富、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心的指导教师为

学生在课外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佳绩提供了技术支撑。

5、科协工作为基础。学院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来开展日常课外科技创

新活动。学生科技创新协会是学院团委和学生会之外的第三大学生组织,协会主

席和副主席为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佼佼者,副部长及部员都热衷于课外科技创

新活动。协会的主要工作是举办科技讲坛、组建创新小组、开展技术培训、组织

科技竞赛及进行科研训练。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在学院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起到

了基础作用。

固定的实验场所,营造了良好的课外科技创新氛围;领导的关怀与重视,推

动了课外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配套的政策和奖励措施,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外科

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提升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层次和

水平;学生科协的勤奋工作,保障了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序运转。

二、探索和优化三种模式,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学院在实际工作中,初步探索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的三

种特色模式并不断优化,有力推动了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广泛而深入地开展。

1、“四自两结合”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

意识和创新能力一直是学院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

新活动的积极性,学院以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和创新实验室为平台,以业务精湛、

教风优良的教师科研团队为技术保障,以学院大学生科技协会为依托,以课外学

术科技活动为载体,经过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四自两结合”

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新模式:“四自”即科协自行组织科技活动,学生自发参与

科技赛事,教师自觉给予创新指导,学院自愿提供资金配套;“两结合”即“学

研产”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在“四自两结合”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模式下,

学院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蓬勃开展,学院学生也多次在各级科技竞赛中获奖。

2、课外科技创新与学风建设相互促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特别注重

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学风建设紧密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提高学

院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后进同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已经成为学院全体师生努力的共同目标。学院十分重视低年级学生基础知识的积

累和高年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低年级本科生采取集中自习和个别辅导相结

合的原则,着力培养刻苦钻研精神和自学能力;对高年级学生采取分类指导和重

点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个体的优

势、专业特长及兴趣爱好,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通过政策、制度、环境等因素,

激发创新动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对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精湛,

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进行重点培养,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带动

并激励其他同学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在学生科技创新促进学风建设方面,在“四

自两结合”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模式下,在各项科技创新活动中,学生们会发现

自身专业知识的缺乏和不足,这样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而积极向上的学习

态度又会影响到周围其他同学。这样以点带面,就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示

范和辐射效应,从而推动了学院学风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3、针对“拔尖”学生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

力,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学院十分注重对“拔尖”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努

力为他们提供创新训练环境与条件。“个性化”教育是创新教育的组成部分,学

院支持和鼓励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挑选学习成绩优秀或有特长的学生开展“个性

化”培养,对其理论学习及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学院在经费、场

地、实验仪器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以此推动“个性化”教育全面开展。目前,

学院除建有“数字逻辑与电路”、“嵌入式系统”、“可编程逻辑及数字系统”

等基础实验室外,还建有“计算机技术创新实验室”等创新训练环境,并配备了

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这些实验室主要用于对“拔尖”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计算机赛事培训以及学生业余科技活动制作。对“个性化”突出的学生,指导教

师提前介入,并跟踪培养。经过此环节的训练,学生的理论水平及实践创新能力

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为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普及与提高搭建平台、营造

氛围

1、成立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机构。为了使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蓬勃开展,使各项政策、资金、措施能真正落到实处,学院专门成立了由学院党

政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其他班子成员担任副主任,全体辅导员和科技创新指导教

师为成员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组委会。学生课外科技竞赛组委会作为一个常

设机构,负责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的政策落实、规划制定、方案论证和策划协调等

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校内外各级各类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为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

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2、加大对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力度。学院科协每次举办活动前,

都通过各种途径对活动进行宣传,包括电子屏、条幅、海报、工程之家公告、启

航网公告、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网站公告、校ACM网站及东北地区ACM网站通知

等。通过宣传,计算机学院的特色科技活动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也吸引了全校

广大同学参与到计算机学院科技创新活动中来,为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

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3、注重提高学生课外创新活动的普及和覆盖。大一学生正处于打基础的重

要时期,不适宜全面深入地参与课外创新活动,但是为了调动大一学生从事课外

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普及率,达到学生课外科技

创新活动的全覆盖,学院于2007年创立于了科技讲坛——IT讲坛。IT讲坛自成

立以来,共举办了三期大型讲座,700余人次学生从中受益;此外,为了提高课

外科技创新活动普及率,学院每年从全校选出80名同学进入创新实验室,组成

若干课外科技创新小组。成员可以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及指导老师,在指导老师的

带动下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学院参加和举办的各级各类与计算机专业有关的赛

事及科研活动中取得佳绩的学生很多都出自学生科技创新小组。

4、不断提升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的层次和水平。学院除了注重对低年级学生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普及外,也非常重视选拔、培养和培训“拔尖人才”参加国

际国内的各类高水平高层次科技竞赛,从而提高我校和我院的知名度,提升学校

形象和影响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通过高水平科技竞赛的辐射作

用带动更多的同学关注和参与到这些赛事中来。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

平,学院采取了两项措施。第一项措施是为每一个参赛队都配备了业务精湛、经

验丰富的指导教师,第二项措施是对参加国际级、国家级大赛的参赛队员开展技

术培训、进行模拟训练,专业训练和各种比赛的磨练使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有了显

著增强,而且这种“以赛代练,以练促赛”的模式使他们在临场比赛和学习训练

中都受益匪浅,理论水平及实践创新能力均得到较大的提高。

四、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屡创佳绩、硕果累累

1、普及情况。近五年来,学院直接参与校级以上科技竞赛的学生人数达1200

余人,150余名学生在国家级以上计算机、信息类大赛上获奖。2006至2008年

学院学生直接参与课外竞赛普及率分别为20.89%,31.63%和68.40%。

2、获奖情况。学院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课外科技竞赛并屡创佳绩。

近五年学院学生共获得校级以上课外科技竞赛奖励240余项。其中国际级8项,

国家级18项,省级30项,校级190余项。

五年来,计算机学院的学生课外创新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标志性成果逐

年递增,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普及率逐年提高。现以表格形式将学院学生近五年参

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情况统计如下:

1、五年来学院参加国际级、国家级大赛情况统计分析

表一、五年来学院参加国际级、国家级大赛人数统计

备注:“/”表示该年不举行或尚未举行此项大赛

表二、五年来学院参加国际级、国家级大赛获奖情况统计

篇二:科技出创新部工作总结

科技创新部工作总结

新的学期开学以来,我们认真回顾了上学期工作的得与失。在我们对上学期的工作作了认真的总结并且对下半学期的工作有了计划和目标后,我部的各项工作一直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所以我部门本学期的工作在反思之前工作的基础上有了很大进展。本学期,我部服从机电工程系学生会的领导,在保持发扬专业特色的基础上与其他各部加强交流与合作,在工作上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作为科技创新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同学们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的动员工作,以及为已经申请到的小组提供一定的帮助,及时的督促他们,以使他们能够按时、有效的完成任务。

一、本职工作

我们科技创新部同共有23名成员,各成员之间团结合作大家都本着“一心一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做好了每个人份内的工作促进了科技部的发展。我们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寻找同学们的好创意,并将好的创意整理汇报,对承担科研课题的团队定期访问,将其科研进度汇报院系,做好科研团队与院系的沟通工作。跟踪科研立项发面,我们吸纳方方面面对学生学术科研的意见,上至校领导、下至每一个同学。科技部成员

每月定期将科研跟踪进度上交相关领导审批,细心听取领导整改意见。另外科技部还广泛征集广大同学对部门工作的建议。注重平时与广大同学的沟通,采纳同学提出的可行建议,还响应了学校创新精神的号召,为增强同学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开展了创新活动。作为学校科技创新部应该积极参与实践过程,不仅要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平台,还应该让成员们也积极加入科研立项中去。应该更加密切的承担对大学生科研立项课题的跟踪反馈,对承担科研课题的团队进行更多定期访问,以便更好的了解和帮助同学们。

总的来说。我们这学期活动不是很多,我个人的经验也存在很多不足,还请老师、主席能够理解原谅。但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宗旨,我们部的每个人都全心全意的做好每一件事就,每一件工作。这也使我们部的成员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为我们下学期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下一学期我们将继续发扬本部的“创新、实干、服务”的口号和精神,必将以创新的精神,实干的态度服务于每一个同学。

科技创新部

2016年1月12日

篇三: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个人总结

个人总结

一、 项目简介

我们以合肥市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湿地为研究对象,综合各个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理论内容,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系统分析等途径,对合肥现有湿地的现状、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能够合理利用和开发合肥湿地、充分发挥湿地在生态环保、社会人文等领域作用的规划和发展方式。

二、 个人在项目研究中承担的工作及发挥的作用

本人在此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当中主要负责的是相关实践环节的计划实施、对部分考察获得资料的归纳整理以及湿地建设当中涉及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发挥应用。鉴于本实验需要对合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多个湿地地域进行现场观测,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在室外现场实地考察,所以有必要在实验初期进行合理的计划安排,确定实验原理、实施方案与寻找创新点,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和步骤,以使项目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由于本实验在实施过程的当中需要对多个考察点同期进行实地考察,因而分别承担各个水域调研工作的小组需要对本小组的实地调研采集到的成果进行归纳整理,以便于后期的比较整合、统计分析。再者,考虑到各个地域所处的开发阶段不同,现有建筑、施工、道路等对周围环境条件的不同要求,需要结合土木工程方面的知识加以综合全面的分析,这时候就需要发挥本人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进行必要的整合,以期实验能够得到合理的符合发展规律的结论,从而对相关地域的长远发展提供有用的

参考意见。

三、 参加科技创新性实验的体验和收获

通过参加这次大学生科技创新性实验,使我受益匪浅。首先是对这种实验项目的进一步认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强调的是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协作性,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的原则,实施过程讲究长远效益,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不为得到成果而设计,重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所学的知识,使自己得到锻炼和提高。回想一年来自己参加创新实验的经历,从开始对实验项目内容的理解认识到项目计划的讨论和确定,从对项目的整体把握到实验创新点的寻找,并制定详细的项目方案和进程,以及项目当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我所感兴趣的、觉得有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而且也学到了坚持不懈、善于思考、积极总结的可贵精神。

在研究方面,最深的体会就是要勤于思考,主动进行实践环节。创新性试验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基础实验,可以按照已有的实验步骤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我们所承担的创新性实验项目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涉及到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这些很可能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也没有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去查找文献资料,去领会理解实验的内容,确定试验需要进行创新的方向。弄清楚自己要干什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按照

计划一步步的努力实施,而且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独立的思考。这个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这时候要么去向老师、学长求助,要么就是通过查阅文献寻找答案,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独立的思考,然后和小组成员共享自己的结论,讨论之后得出更为全面的结论。

在创新方面,首先要明确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创新点不一定必须是很高深很前沿的东西,只要不是照搬照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就好。所有的实践和工作都要围绕创新点来展开,不能偏离主题,当然,本着“不纯粹为了得到成果而实验”的想法,所以更不能凭着个人的主观臆想来猜测实验的结果,而是参照创新点有根据有目的的做出合理的预测,也就是要实事求是,完全尊重实验的科学性,然后再一点点地实践去论证自己的猜测。通过这样一个项目的完整实施,其实我们还可以深刻的体会到:世界上任何一个突破性、创新性的成就都是经过这样“平凡有点枯燥”的过程后一步步得出来的。

另外,由于现实学习环境的不同以及课题研究人员学识认识水平的限制,本课题在实施过程当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由于小组成员在实验后期分别在不同的校区学习生活,这给小组成员在课题交流、讨论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便和影响。

2、由于小组成员是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开展实验的,所学的知识尚未真正融会贯通,运用的时候并不十分熟练,这对实验更深层次的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总之,在这次创新性实验当中,我们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既加深了对自己专业知识的理解,也学会了如何在实践当中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还有敢于迎接挑战的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务实态度,以及小组成员团队协作的工作方法,还有,通过实验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白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这样一个的创新实验同时也成为了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财富。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专业

土木09—3班

学号:20093600 郑宗平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总结》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229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相关文章
  •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加速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科学构建创...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