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 正文 本文移动端: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

2017-05-01 15:41:45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一) 在学校里学生有作业,老师也应该有作业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因此我打算在看了这本书后写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初看《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就知道这是一本教育理论书籍,我觉得很枯燥,没兴趣看。可这是作业,作业总该完成。于是我耐着性子认真地看了一遍,没想到还有些收获和启发。 看完这本书,我不得不惊叹苏联的教育如此先进,如此科学。虽然距今已有几十年了,但就站在现代的教育角度来看,苏联的有些教育思想还是有一定的先进性。苏联的教育为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中国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苏联教育界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就是其中一位。赞科夫对传统教学思想进行挑战,并指出其重大缺点,我们不能不说他是一位大胆、有创造性的革新家。严格来说,他的教育思想在更大的程度上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修正、补充和发展。 我特别欣赏赞科夫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原则,他的实验教学的主要思想就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体现这一主导思想并指导各科教学工作的五条"教学原则"是:(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3)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在这,我主要谈一谈第二条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经常强调复习,而且是多次的单调的重复。上学年,我担任四年级数学。每上一项新内容,几乎要花半节课复习,教学进度很慢,慢得让我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说真的,复习多了,我自己都觉得没劲,更何况学生,那些优秀的学生早就掌握了,可是后进生恐怕还是一知半解。再如教学一篇课文,单是讲新课的时候就以各种名目读四五遍,课后还要求学生熟练,复习时又要读。用两节课可以讲完的课文,却要用三四节课。其实,有些课文是浅近的,只要教师有表情地朗读一遍,学生就懂了。读第一遍,学生还喜欢听。再读,学生就不注意听了。学生知道你以后还要读许多遍,索性连第一遍也不注意听。赞科夫说:"这里我想起条件反射论的创始人巴甫洛夫的话。如果刺激集中在大脑皮层的一个地方,或者像巴甫洛夫实验室里常说的那样,老是叮在一个细胞上,就会使它进入无兴奋状态,于是出现睡眠——完全的或局部的睡眠。"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半睡半醒,提问他时表现出那种惘然若失的样子,并不奇怪。()据观察,采用这种教学法,到一个学习日结束时,儿童神经系统的抑制现象很严重。 上述的例子说明:单调的重复、烦琐的哲学和形式主义,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把教学进度拖得很慢,而且更严重的是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复习和巩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用在这上面的时间太多了。赞科夫认为,有许多知识和技能是不需要当时就练到那么纯熟的。要求一下子练熟,势必要搞机械重复和死记硬背。例如打算盘,让学生练得极其纯熟,但是以后不用算盘了,几年之后几乎忘光。赞科夫说,成年人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也不一定都是一下子背出来的,只是因为他们常常要用到它,谈到它,所以达到了高度熟练和终身难忘的程度。而对于年龄尚幼的小学生,为什么要强迫他们一下子都记牢呢?这种要求学生连续重复而"一下子"记住的识记方法是很不科学的。 "高速度"不是"开快车"、"赶速度",不是一节课上学的东西越多越好。"高速度"的意思不是搞多次的、单调的重复,以至把教学进度拖得很慢。这个原则要求不断地前进,不断地以丰富多彩的智慧,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所获得的知识,把这些知识纳入一个广泛的体系。 我觉得,赞科夫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原则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尽量灵活地遵循这五个原则,特别要遵循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要避免浮躁,确实应该静下心来,多看看教育理论书籍,肯定会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帮助。虽然理论离实践有一定的距离,但是理论终归对实践是有指导作用的。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二) 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来形容教师这一职业:教 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时代的我把这

句话长挂嘴边,因为那时候不需要担负,不需要理解,只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今,我却已经在这一伟大的岗 位上干了一年了,才知道这句话的分量有多重,重得我都不敢在人前提起这句话。它就像埃及金字塔,留给我太多的困惑和疑问。于是我一直在盼望有人能为我指引 方向,去解读这座人类灵魂的金字塔。就在这时候,学校发给教师们一本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我获得了一次与伟大的教育学家对照学习的机会。 于是我耐心地坐下来读这本书,发现新课程中大力提倡的课堂教学理念等,与赞科夫早先提倡的理念是一致的。可想而知,我们的教育落后了多少。读了第一章,我 看到了自己的落后,我开始深思自己的课堂,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之前也有对自己课堂的反思,相比较而言,现在的反思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对于课堂上的生活,作者提出了"学习应该联系生活".儿童是多么渴望多了解一些周围的事情,可是我们的课堂更多的只是把目光停留在课本之上。有的老师为这 个提出了自己的理由:"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应该着眼于课本。"孩子们被身边的重大事件深深吸引着,当他们满怀着新的印象来到学校上课时候,我们的课堂却常 常对这些重大事件以只言片语带过,孩子的新鲜感顿时跌到了低谷。作者也提到了课堂上这种无拘无束的谈话,对于班级集体的形成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每一个孩 子听着同学们的发言,如同他们体验着同样的内心感受,共同的感受也就有助于集体的团结。我的课堂中也偶尔涉及到联系到生活方面的对话,但都是及其简单,甚 至是我一笔带过,学生附和几句便是。现在我认识到课堂时间是有限,但是如果能够不浪费时间,再把这些时间用到课堂谈话,这堂课就非常有意义了,学生也真正 学到了知识。与此同时,学生也能把自己在谈话中的感悟和思

想过程运用到语文课堂上,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能力自然得到了迁移和培养。

第二章讲到了教师和儿童之间相互的情感关系。这里首先提到的是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威信。在得知我被教育局聘为教师的那个暑假,亲戚们给我的嘱咐中最多的话便 是要对孩子们"凶"一点,树立起威信。在他们看来,只要孩子们害怕教师,那么一切都好办了。我在这一年中也采取过这样的方式,结果孩子们的表现可想而知。 表面上学生是服从我的,我在的时候,纪律很好;可是只要我走出教室几步,那些不安分的孩子们就骚动起来。这就和书中提到的家长的虚假威信一样,不能对孩子 发生深刻的影响。家长的虚假威信是马卡连柯提出的,他认为压服的威信就是虚假威信的一种。而起初我自己的观点是应该给孩子们亲切感,一开始的每堂课我都是 微笑地告诉他们的,结果很多孩子都不"怕"我。这正好印证了赞科夫提到的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他提到教师对学生的爱, 首先应当体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其次,教师的爱还应该 与合理的严格的要求相结合。 可 是一个班级中总有几个老师不想爱的学生,我把他们称为"难看"的孩子。有一句俗语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班级中这帮 难看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也会有很多的缺点,甚至总是班级闹剧的领导者。教师必须学会去爱这帮孩子,这样班级才能和谐地发展下去。我们要深入他们的内心世 界,去了解他们的快乐、忧愁、爱好等,去了解他们某种不稳定性格形成的背后原因。我曾用自己家的理解去爱那帮"难看"的孩子,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各方面的改 善是可喜的。有一个孩子之前不但不愿意听课,甚至还去打扰别人学习。可是现在的他却是完全不一样了,上课时认真听课,作业认真完成,尽管不是那么的完美。 最让我感动的一次,这个在做不出一道题目时竟然哭了,我原以为是自己说话时语气重了些伤到了他。他给我的答案很是让我震惊:"老师,对不起,都怪我上课

没 有认真听,我才会写不出来。"听到他这句话时,我看见了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价值。 赞 科夫同时也说到教师还需要很大的热情。没有热情就不可能会很好地去爱学生。这时候对照我自己,有时候我没有一点热情就走进了教室里,结果学生听了一堂乏味 无聊的课,我自己是窝了一肚子火出来。学生很容易受教师的感染,你的无精打采也会使他们这样。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去带动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爱去带动学生 的爱。我很信奉赞科夫的这句话:

儿童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映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 第 七章中提到的是在美的世界里。赞科夫提到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入学一开始便要从他们的审美经验出发并且依靠这些审美经验 来进行工作,抓紧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首先要培养的是学生们对大自然的认识。教师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情趣时,要进行得细腻巧妙。这让我回想起我之前 让学生做的一次观察,主题是春天校园里的新发现。观察之前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布置,没有告诉学生要如何细致地去观察。结果学生在他们的观察中只写到一些很表 面的东西。有的这样写到:我发现小草发芽了,小树也发芽了。有的写到:我发现校园里有一个垃圾坑,墙上有很多美丽的图画。我本来的目的是让学生去发现春天 的奇妙和每一种生灵在春天里的美妙生活。可是学生还不能善于觉察他们周围的美,甚至有的学生认知出现偏差,写到无生命的事物上去了。这次观察无疑是失败 的。这样一对照赞科夫说的话,我受益匪浅。教师自身首先要具备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的品质,这样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 在这一点上,赞科夫还举出让学生观察名画的例子。完全有必要去钻学生观察中的细节,而不仅仅是理解画的表面就可以了。画家能在司空见惯的自然界的景象中揭 示出它的美的新的方面,使得我们对以前并未觉察到的东西像刚刚发觉一样赞叹不已。学生也需要培养这样的能力,他们要能从自己个性的角度去发现一样事物的新 奇之处。这又让我深刻反省起自己指导学生写看图作文的方法了。我只让学生为了写故事而去写故事,故事编完了,学生的任务也就完成了。结果每次学生写出来的 作文总是干巴巴,没有感情,简直就是流水账地叙述。在以后的看图指导中,应该引导学生多去观察人物的姿态、表情,甚至能根据人物的表情等去想象人物的内 心。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置身故事中了,学生有了细致的观察,也有了主人公的情感体验。 总之,《和教师的谈话》让我重新做了一回渴求知识的学生,它不仅教会了我许多教学上的技巧和知识,也教会了我从正确的角度去反省自己的教学,更好地培养我 的学生。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让渐渐地我明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的真正内涵,直到有一天我能够发自内心地说出这句话。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二) 《和教师的谈话》一书,是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长期实验积累起来的研究成果。全书分十一章,以各种谈话形式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新教学论同传统教学论的基本分歧,尤其是针对小学低年级的许多教学问题提出了新观点新方法。书中采取对比方式大量叙述了新旧教学方法的长短得失,但又不是空泛议论,不是就方法论方法,而是从长年的实验效果出发来分析新教学方法所依据的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科学规律。文章上距离生动,分析具体,通俗易懂。这本书虽然是转谈小学教育问题的,但它的崭新理论对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是有启发的,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传统教学体系的消极影响束缚下解脱出来,探索教学新路子。 在书中赞科夫说:"不应该把儿童在课堂上积极而充实的精神生活理解成联系不断的紧张状态,所为儿童的生活并不是指让每一个人单独地去苦思冥想。孩子是在跟教师、同学一起交谈自己的想法,有时是互相争论,这里面有游戏的成分、有开玩笑、也有笑声……当然,儿童在课堂上的生活,毕竟是以学习为主的一种精神存在的特殊形式。可是,只要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不故意造作的生活,它就会是既自由自在又丰富多彩的。"以往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感到教育上有缺陷,发现他们总是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奇峰,而且调动起学生的极大热情去参与学习。繁殖,不注意裴炎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 教育史民族发展的灵魂,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教师,教师的教育理想与学生的未来、学校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在开学到现在的这段时间里,我沉思细想:我的教育理想是什么?我用五个字总结了我的教育理想,那就是:用心做教育。我想,有了理想才有了奋斗的方向,理想

就像指明灯一样,照亮前方,引我前进。我深信,只要心存高远,所有的理想都会成为现实。

俗话说:只要肯认真,铁杵磨成针。无论做人做事,只要用心,就没有做不好的人和事。做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要做好教育,必须要用心,因为教育史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感受,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全心全意。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史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只是的堆积。"教育不只是只是层面的交流与探索,他是一项启迪心灵的大工程。这项工程的成功赖于我们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为灵魂的教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雷锋同志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我想,当一名教师也应当如此,把有限的生命奉献到无限的为学生服务当中去。奉献自己,并不是让你无休止的工作,而是在爱惜自己的同时去追求教育的更高境界。李镇西老实说:"爱心和风险必须同教师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意义联系。" 教师吧自己奉献了,留给世界的祖国的未来。教育工作者享受着如此的赞誉,更应该身体力行,精益求精,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地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面对展示的内容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装作的欢乐,为人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教师需要激情,因为没有激情的教师,背不出活力四射的课,教不出思维敏捷的学生。没有激情的教师,就像一潭死水,漾不起半点涟漪。没有生命力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教育因激情而精彩,教师因激情而优秀。所以,我要当一名有激情的老师, 人不能没有激情,教师更不能没有激情,没有激情,就没有教育的震撼;没有激情,就没有教育的共鸣;没有激情,就没有教育的创新。当一个人没有激情的时候,他的生命意义也就完结了;当一个教师没有激情的时候,他的教育也就没有意义了。教育因激情而精彩,教师因激情而优秀。所以,我要当一名有激情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点燃心中的激情,做一份有激情的工作,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感染同事,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让这份激情不断传递,绽放光彩。 理想是神圣而崇高的;理想是行为的动力;理想是人与动物的界限,理想使人成为万物之灵;理想是伟大与平庸的分野,理想使人与众不同。 理想是力量的源泉、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 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理性。我的教育理想是:用心做教育。真正做到敬业奉献;真正做到有良心、有爱心、有感恩心、有平常心;真正做到用激情育人。也许,随着我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的教育理想也会随着改变,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开阔,更有前瞻性、创造性、建设性。 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我深知实现理想的艰难,但我绝不放弃。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有愿望的、最渺小的人,也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曰不能,心向往之。"让我们怀着教育理想,坚定信念,展翅高飞,拥抱未来。

篇二:《和教师的谈话》的读后感

初看《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觉得它很枯燥,没兴趣没什么耐心去看。但是为了写读书心得,于是耐着性子认真地看了一遍,没想到还有些收获和启发。作者首先回想了“教师”这个词,毫无疑问,在纷繁复杂的人生社会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即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中居于一定的地位,具有相当的身份。而古今中外有诸多学者对此作过精辟的的论述。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者还认为,在教育工作中的缺点之一,就在于教师虽然不否认自己有着教育学生的任务,但是常常把它们看成次要的任务。我很赞同作者的观点:一、作者只是认为教育工作没有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我认为教师有是正常人,也是凡胎肉体,也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不可能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上去。二、我个人认为教师就是应当在教学时间内上好自己的课,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不是一天到晚忙着干这个想着干那个,因为论文以及其他活动影响自己,特别是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三、我觉得每个教师都渴望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而不是一味培养自己比较眷顾、看重的人,如果长久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取心。那么,到底教什么?如何教?教师在学生面前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如何去爱学生?如何用正确的爱去教育学生?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为恐惧不敢跟父母倾诉苦恼,日积月累,孩子们缺乏诚心,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一直觉得,教书固然重要,但是育人更重要。让孩子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孩子终身发展来说,总是有益的。而通过多途径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点更重要的事情了。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每天,我们都有责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玩耍,他们的世界应该有蓝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欢快的笑声。“学生的很多命运,其实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所以,只要记牢这句话,你一定会努力的。作为一名老师,面对这样有独特生命的“精灵”,我们不必去美化他们,但是又不能回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而是要宽容豁达,善待他们。而我始终坚信这样一句话“用阳光的笑容对待阳光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必定会充满阳光。”

篇三:读《和教师的谈话》有感

读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有感

卢婷

《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以对话的形式阐述了低年级教学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对我感触比较深的有这样几个方面:课堂上的生活、教师的威信、知识的巩固、补差以及他教学和发展的理念。

赞科夫认为,所谓的课堂上的生活,即教学和生活的联系,但是人们常常把这种联系理解的很狭窄、片面。如:“把知识运用在生活实践中”,但其实不然,他认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应该是从精神层面来理解生活,是一种与科学生活相对的生活。诚然,现在的教学都在提倡知识要与实践相结合,把知识运用于实践才是真知识。我想在这过程中我们不能忘记学生作为人的本身该有的精神生活。对于语文课来说,我想是最容易走进学生精神生活的。阅读课上,我们可以创造适当的情境,让学生静静地去想,激发他们的思想感想,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应该能够是学生在精神上产生共鸣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谈一些词汇、阅读技巧等,或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教师应该注意,儿童是有精神需求的,课堂,也该是以学习为主的一种精神存在的特殊形式。

赞科夫认为,教师的威信不应该靠虚假威信,比如一些纪律措施,这些只有助于维持表面的威信,他认为可以要,但是更应该注意:儿童发展的积极性,独立活动的能力,这些有助于巩固教师的威信。其次,上课高涨的情绪也有利于教师树立威信。作为低年级教师以及班主任,如何在一群7、8岁孩子中树立威信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原来我认为威信离不开狠,离不开凶。久而久之,我发现那些被我凶过狠过的孩子开始对我敬而远之,而这并不是我想要的那种师生关系。慢慢地,我开始研究每个孩子的特点,抓住他们的优点来发展他们的积极性。比如一个孩子爱劳动,我把他发展成劳动委员,渐渐地,他变得积极起来,当然也包括了学习方面。在我一点一滴的表扬中,他还经常来找我说说卫生方面的事。这种“朋友”式的师生氛围在班级已经慢慢形成。在此基础上,我也通过精心备课,挖掘教材,以饱满的情绪上好每一节课,想要学生高度投入你的课堂,教师就应该首先高度投入课堂,这样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当然会更加尊敬你。我想这一切说白了就是一个字——爱。树立威信的前提就是爱学生,而不是要求学生。

关于知识的巩固,赞科夫认为知识的广度促进知识的巩固。这种广度不单纯意味着知识的范围很宽,最主要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的广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知识和技巧的巩固,而不必是单调的复习。如果一个人深入思考所读课文的内容,那么虽然他没有努力去记住材料,而材料却很容易地印入并牢固地保存在记忆里。因为学生在脑海里已经形成了一种知识的体系。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正好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种知识的体系,形成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复习不是单纯的模块复习,不是枯燥的题海战术。而是唤醒学生以往知识与新知识之间联系的过程。

对后进生转化工作,赞科夫认为并不是在后进生身上倾盆大雨式地布置语文和数学的操作性习题,而是花大力气在他们的发展上不断下功夫,从而使他们在掌握知识和技巧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绩。对于后进生转化这个问题,我想是每个老师都头疼的问题,大量重复性地做题也是绝大多数老师正在采取的措施。因为绝大多数老师包括我认为后进生学不好的原因主要是接受能力比较差,需要再次或者三次四次重复地做题。可是我们得到的结果却经常不尽如人意。赞科夫认为的要在学生发展上下功夫。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智力的发展,还包括了情感、意志、性格等的发展。所以在对待后进生转化的工作上,我们教师首先要了解研究学生成绩薄弱的原因,然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耐心地做好转化工作。

教学包括了教和学的方方面面,我们教师也应该认真研究、琢磨这方方面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131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
相关文章
  •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

    读《和教师的谈话》有感读《和教师的谈话》有感2008694121朱柳桦08教本4班《和教师的谈话》里讲了一些我们在低年级教学中有可能会发生的一系列的基本问题,把对小学教学的各种不同...

  •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一)在学校里学生有作业,老师也应该有作业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因此我打算在看了这本书后写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初看《和教师的谈话》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