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周易,易经 正文

周易,易经

2017-04-25 06:56:08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浅谈易经

浅谈易经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谈出对易经的感受还是有难度的,只能大体从一些角度侧面侧写一下这本著作,以期管中可窥一斑而已。

首先大体说下什么是易经。这本书在西方人的眼中是占卜用的工具书,在小说作者眼中是引出情节的暗线,在哲学家眼中又是一本蕴含着中国最古老哲学思想的总纲。实际上这本书见仁见智,起码我是没读懂,也没大有耐心去认真研究。总有些人扯什么蕴含着事物变化规律,哲学的东西本就是玄而又玄,尤其是古代著作,其字言行意与皆大不相同,若说别的未免有些牵强附会,不过其中还是有一些古人对于天地事物规律最浅显的基本认识,但是也不必一味厚古薄今,毕竟几千年前的古人理解天地的能力总不至于比今人强了。以上拙见,概因读书不精,所以今日妄谈,也不敢言深。

先从易经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说一说。中国武侠小说可谓文坛不可缺少的一朵奇葩,而中国的传统武侠受易经影响可谓深远,最杰出的代表就是金庸老先生。

易经与金庸武侠,两者都包罗万象,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有着惊人的契合度。金庸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领悟是很多作家达不到的,他的作品在审美价值上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金庸小说独特的审美价值与《周易》的 影 响 密 不 可 分,这 种 影响主要表现在武功种类、情节设计和思想境界三个方面。

武侠小说离不开武功描写。金庸小说中的武学与《周易》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武功招式,还是武学原理,都离不开《周易》的影响。由于金庸小说注意把武功与《周易》联系在一起,这就使武打招式也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内涵,从而

一改传统武侠单纯的舞刀弄棒的面貌,让读者在刀光剑影中欣赏到中国武学的博大精深,认识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金庸笔下的人物武功招式有许多与《周易》有关系,如著名绝技?降龙十八掌?招式的名称就来自《周易》。?潜龙勿用?得名于《乾?初九》?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得名于《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龙跃在渊?得名于《乾?九四》?或跃在渊,无咎?;?飞龙在天?得名于《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亢龙有悔?得名于《乾?上九》?亢龙有悔?;?龙战于野?得名于《坤?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利涉大川?得名于《需?卦辞》?有孚,元亨,贞吉。利涉大川?。?神龙摆尾?这一招也是出自《周易》。

不仅是武功招式,金庸武侠小说中的许多武学原理,也来自《周易》。《周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金庸小说在描写武功时,同样讲究阴阳平衡、阴阳对立,认为武功太刚、太柔都不是最高深的境界。

《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和周伯通的?空明拳?是颇有代表性的武功,但前者至刚、后者至柔,练到一定程度就不可能再有进展了。

与之相对应的是《九阴真经》的功夫,由于刚柔相济、阴阳互补,因此能够越练越深,永无止境。而且《九阴真经》本身也与《周易》有关,它是黄裳研究多种典籍后写成的武功秘籍,而黄裳之名,就来自于《周易·坤·六五》:?黄裳,元吉。?而由于《易传》中九为至阳,六为至阴,与金庸武侠里《九阴真经》的?九阴?似乎有不符合之处,金庸还在《神雕侠侣》一书的结尾特地加了一个附录《易经阴阳与术数》论述这个问题,可见两者的联系之紧密,关系之重要。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设定、情节设计也跟《周易》等相关的原理有很大关系。金庸小说中的许多人物,对《周易》学说都非常推崇。《天龙八部》第一回写段誉拜见司空帮主,当对方问起他的门派时,段誉道:?我没门派。我受业师父姓孟,名讳上述下圣,字继儒。我师父专研易理,于说卦、系辞之学有颇深的造诣。?对方听到什么?易理?、?说卦、系辞?,还以为是两门特异的武功,因此对他不敢怠慢。

再如第四回南海鳄神强行要段誉拜他为师,段誉说自己早有 师父;当南海鳄神追问他师父的能耐时,他大谈《周易》的厉害:?我师父的功夫,料想你半点也不会。这周易中的‘卦象’、‘系辞’, 你懂么?这‘明夷’、‘未济’的道理,你倒说给我听听。?南海鳄神听得不断地搔头皮,因为什么?卦象?、?系辞?,什么?明夷?、?未济?,他连听都没听见过,不知道是什么神奇的武功。

《射雕英雄传》中陆乘风?归云庄?设置的机关,按照伏羲六十四卦方位来设计,寻常人根本无法进出。黄药师一生精研易理, 桃花岛的布置更是阴阳变化、乾坤倒置,即便是欧阳锋、洪七公等人到桃花岛,也要黄药师派人引路才能出入岛内。

更重要的是,金庸武侠小说中,包含了许多从易理中得来的思想境界。不同于传统武侠作品或重个人恩怨、或重官府恩泽,金庸的作品强调平民意识、民族与国家利益以及个人的人性解放,处处体现了乐天安命的处世态度和祸福相依的辨证关系。一般的武侠小说作家只不过依据侠义精神,塑造理想的侠义人格模式与形象,而杰出的作家则依据现实历史基础及人性的本质,表达深刻的人文精神。

不单是传统武侠小说,当代武侠小说的作者也开始注重引进易经的思想,这无疑使其作品有了更深刻的内涵,新锐作家凤歌的沧海里,宁先生擅长卜卦,其为主人公占卜的最重要的一卦,就是乾卦初九,?乾,元亨利贞,就是大富大贵的意思。这一卦,变爻落在初九,潜龙勿用,乃是阳气潜藏之势,便如神剑在鞘,光焰敛藏,不出则已,

出则威服四方,荡平天下。?正是这一卦始终贯穿全书,引领了情节的发展。其中各招式名称如周流六虚,就是身体各处气机按天地规律不断流转变化,恰好符合易经之易理。而与之相对的天子望气,则是通过掌握天地变化之规律,进而推测人体内气机流转,先发制人。可以说整本书的高手相争无不遵从易理,也由此看出易经对于武侠作者的深刻影响。

其实易经对于文学的影响绝不只限于武侠小说,易经主张?一阴一阳之谓道?,宇宙万物由阴阳组成,阴阳对立统一,互为增补。小说作家往往根据阴阳变化之理来铺展情节,没有绝对的吉凶,往往福祸相依,善恶互变,以增情节波折诡异,这恰恰从另一方面无形中符合了易理。小说还往往以善恶有报为中心,《坤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各小说往往是好人最终和善平美,而反面角色心机算尽,最终往往难逃身败名裂。由此可见,易经的古老智慧,在现代文学思想中依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易经同样与风水学有着深刻的联系。风水之说起源已久,风水又称山水之术,是我国建筑,造园的主要依据,风水的宗旨是慎密的考察,了解山水地势,创造最好的居住条件,达到天人合一。

人类的居住环境被视为生存的重要条件,由此住宅就极其重要,从住宅建造可以看出思维方式。西方人主张以人为本,将人视为天地的中心,所以住宅往往具有很强的布局感和几何感。而在中国,人们受易经的影响,普遍认为人应当遵循天地的法则与规律,人立于天地间,只是天地的一份子,因此不强调主导地位,主张顺势而为,在建筑中就体现的很明显,往往顺地势环境因循而筑,不带匠气方为大家。

风水主张环境影响,因地制宜。中国往往有坐北朝南一说。中国位于地球北半球,欧亚大陆东部,大部分陆地位于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度)以北,一年四季的阳光都由南方射入。朝南的房屋便于采取阳光。阳光对人的好处很多:一是可以取暖,冬季时南房比北房的温度高1-2度;二是参与人体维生素D合成;三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四是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北风。中国的地势决定了其气候为季风型。冬天有西伯利亚的寒流,夏天有太平洋的凉风,一年四季风向变换不定。风水学认为,风有阴风与阳风之别,清末何光廷在《地学指正》云:“平阳原不畏风,然有阴阳之别,向东向南所受者温风、暖风,谓之阳风,则无妨。向西向北所受者凉风、寒风,谓之阴风,宜有近案遮拦,否则风吹骨寒,主家道败衰丁稀。”这就是说要避免西北风。

风水学表示方位的方法有:其一,以五行的木为东,火为南,金为西,水为北,土为中。其二、以八卦的离为南,坎为北,震为东,

兑为西。其三、以干支的甲乙为东,丙丁为南,庚辛为西;壬癸为北。以地支的子为北,午为南。其四,以东方为苍龙,西方为白虎,南方为朱雀,北方为玄武,或称作:“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概言之,坐北朝南原则是对自然现象的认识,顺应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颐养身体,陶冶情操,地灵方出人杰。

风水理论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太极即气,一气积而生两仪,一生三而五行具,土得之于气,水得之于气,人得之于气,气感而应,万物莫不得于气。由于季节变化,太阳出没的变化,风向的变化,使生气与方位发生变化。不同的月份应取其旺相,消纳控制。风水实与易经息息相关。

在此举一个例子,有一个人准备建房子,房子建在山中,这时一个人过来告诉他不能建在这,他说:东山凹,西山平,凹伏之处为西北屏党,复折而南,回绕此山,虽有藏风之形,未有藏风之势风凝而气结。风生虫,风与山遇,则生白蚁。此地为山风蛊,再之此地据河畔,河水环西山而走,白蚁行处必有水,易经中蛊卦,也有利涉大川之语,山风蛊便应利涉大川。蛊卦艮上巽下,本属巽宫,巽为木,艮卦内互坎卦,坎为水,以木涉水,所以为利涉大川。一挖果然白蚁成团。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易经之道,实在高深。

下面说说易经与相对论的关系。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主要由爱因斯坦创立,分为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其基本假设是相对性原理,即物理定律和参照系的选择无关。其实简而言之,相对论讨论的是时空的问题,即时空统一。传统物理学认为,时空绝对独立,没有联系。而相对论把时空统一了起来。而周易的时空观本身就是时空的统一,?是故,法象莫过于天地,通辩莫大于四时。?易经中的阴阳对立,也是相对性的具体体现。

还有概率问题,这是量子论的基石。德国人波恩提出了,事物本身处于混沌状态,因为你的观察,事物的混沌随机变为相对态,所以可观察,这种状态是概率性的。而周易则认为64卦混沌流转,随机测出一卦,混沌打破,同样是一种概率问题。量子论的另一个基石测不准原理则是认为我们只能测出物质的一种随机物理态,结果越精确,则别的物理态就越混沌。易经中64卦每一爻都在不断变化中,你注意阴阳就不能观察他的位置,反之亦然。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在某些程度上是不逊色于今天实验科学的。

我对易经的理解大体就是这样,主要是列举了一些我认为它的具体作用。实际上由于对于易经的理解浅陋,有些东西不好表达,就只好借助旁的大家见解笔触,但就像易经之万变不离其宗,每个人的理解最终都将殊途同归。

参考:

陈墨 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张蔡者万 易经与金庸武侠中的武功王一川金庸可能当大师天下霸唱 鬼吹灯

藏风得水 易与相对论

Tree new 周易与风水

篇二:一、《易经》及其内涵的主要思想

第一部分 《易经》及其内涵的主要思想

“六经皆史”【六经是指:《易》、《书》、《》、《礼》、《乐》、《春秋》】,而《易》在中国思想文化中被视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内涵一整套宇宙、人生密码。

一、《易经》的形成过程

一句话就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即伏羲(上古)、周文王(中古)、孔子(近古)。 1伏羲与八卦

伏羲(生卒年代不详)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三皇一般认为是燧人、伏羲、神农】。伏羲是炎帝和黄帝的祖父,是女娲的哥哥兼丈夫;与女娲同被尊为人类始祖,与黄帝同被尊为人文初祖。在中国神话里,他与女娲一样,是龙身人首或蛇身人首【因“龙身人首”被尊为“龙的传人”; 蛇身人首又被认为是“道”字,故伏羲又被尊为道家的始祖】。伏羲与女娲又被认为是雌雄同体、身兼阴阳的同一个人。

传说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观人事,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无字之天书——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伏羲始画八卦是在河南淮阳宛丘湖中的一个小岛上,这里现在还保留有伏羲当时的画卦台。

《易·系辞下》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八卦的积极意义:民智未开的情况下,试图解释万物背后的真相。在理性无法实现的情况下,不得不借助神秘的占卜手段。反映了中国人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意志和努力。】 观阴阳变化而始画八卦是伏羲为人类文明进步所做的最大贡献。八卦可以推演出许多事物的变化,预卜事物的发展。八卦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宇宙间的一个高级“信息库”。早在十七世纪,德国大数学家莱布尼兹创立“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八卦,发明了二进位记数和当时欧洲先进的计算机。八卦中包含的“二进法”现在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科学中。伏羲八卦至今已有7000余年,其许多神奇奥秘仍然是人们热衷研究的对象。

画卦台 八卦产生原理

伏羲八卦原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就是宇宙混沌未开的初始

状态,现代科学所假设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与中国古代太极宇宙观极为契合。

两仪即太极始化的阴阳两种力。阳、阴处于阳极成阴、阴极成阳的互动状态。《易经》的阴阳是两种相互对应的存在,如受动力、主动力;虚、实;暗、明;雌、雄等。阴阳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最基本的元素。要了解《易经》,必须擅用想象力,如果不用想象,只喜欢看到很具体的现象那是很难了解易经的。因为它是一套非常美丽、非常整齐的符号系统,没有办法把它完全看成具体的东西,它有许多无法表达只能存于想象的内涵。

阴阳是二又是一,是一与二的合一,犹如雌雄同体的阴阳共体,这与西方一分为二的思维模式极为不同。【中国人想事情多注重“合”,很少象西方那样注重“分”。比如西医分科越来越细,越分越碎,以致你去医院都搞不清楚到底找哪一科比较适合。而中医注重通达,不像西医那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医把全身看作是一个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是“合”思维,不是“分”思维。】【西方做事靠科学,做人靠宗教,他们认为人与人相处需要道德,而道德源于宗教之神。中国人崇尚《易经》的自然之道,即一阴一阳谓之道的阴阳之道。自然、人类社会的奥秘都在阴阳之道里。】

四象即少阳(上阳下阴)、老阳、少阴(上阴下阳)、老阴(亦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八卦:乾(天)一、兑(泽)二、离(水)三、震(雷)四、巽(风)五、坎(火)六、艮(山)七、坤(地)八。

天(父):天下面动是风(长女)、天空中动是火(中女)、天上面动是泽(少女) 地(母):地下面动是雷(长男)、地中间动是水(中女)、地上面动是山(少男)

八卦歌: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先天八卦图 (伏羲) 后天八卦图(文王)

2文王与《周易》

周文王(前1152-前1056),即殷商西伯(西方诸侯之长,又称周侯,周季历之子,姬姓,名昌,生于西岐(今宝鸡市岐山县)。【先秦时期贵族有姓有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周文王虽姬姓,却不叫姬昌。“姬昌”一说在东汉时期成型,后世因之,遂称文王为姬昌。】曾被商纣王囚禁羑里(今河南境内)7年。期间,文王将伏羲氏的先天八卦进一步演绎为《周易》系统学说。

商朝传国共31代,到第28代天子武乙时,出现了神权凌驾于王权之上,神职人员经常假借天意钳制商王行动的现象。武乙为了巩固王权,对神权进行了严厉打击。有一次,他命工匠雕了一个木偶,状貌威严,冠服齐整,称作天神。他要与天神博弈,于是命令一个臣子代替木偶,作为天神来与他赌博,臣子惧怕武乙,步步退让,结果以大输而告终。武乙指着木偶大笑说:“你既然是天神,怎么会输给我,如此不灵验,不配称天神。”于是命令左右剥去木偶衣冠,痛打木偶。又有一次,武乙命人制作了一只皮袋,盛满兽血,挂在树枝上,他亲自挽弓仰射,射破皮袋,兽血四处喷溅,名曰“射天”。武乙掷弓大笑说:“今天,天被我射了一个窟窿。”

武乙此举在当时看来极为大逆不道,在神职人员眼里,这是严重的挑衅行为,不能容忍。于是他们借着武乙“西狩”【“西狩”可以理解为到西边去打猎,也可以理解为攻伐西边诸侯国】的机会,暗中下手,杀死武乙,并谎称武乙被雷劈死。

武乙死后,其子文丁继任王位。他当然不信武乙被雷劈死的说法,借口周族首领季历(周文王父亲)涉嫌弑杀先王武乙,抓捕并囚杀季历,商周关系由此极度恶化。周文王姬昌即位后,积极蓄聚力量,准备为父报仇。此时,商王朝东南方多部落发生叛乱,反对商朝统治,商朝面临东西夹击的被动局面。

文丁死后,商朝第30代天子帝乙于公元前1101年继位。为了避免东西两面同时受敌,也为了修好因其父文丁杀害季历而造成的商周间紧张关系,帝乙决定将胞妹嫁与周文王姬昌,采用和亲的办法来缓和商周矛盾,稳定全局,希望唇齿相依的商周彼此不计前嫌,亲善相处。姬昌审时度势,认为灭商时机还未成熟,为了稳住商王,同时争取充足时间,同意与商联姻。帝乙亲自择定婚期,置办嫁礼,并命姬昌继其父为西伯。成婚之日,西伯亲自去滑水相迎,以示其郑重之极。周人自称“小邦周”,而今能够与商王之妹联姻,觉得是“天作之合”,此事史称“帝乙归妹”,一时为周人津津乐道而传为美谈。

商朝末年东西再度受敌,国力大损,国势衰败,加之周文王姬昌严守祖训,爱民纳贤,治国有方,以致民心所向,周边诸侯国多来归附,纣王担心文王起兵反商而将文王囚禁羑里七年。

正是在此囚禁期间,文王为无字之天书的伏羲八卦配上卦名、卦辞和爻辞,形成后天八卦并将其进一步演绎为六十四卦,384爻,以说明宇宙人生万象。闻名后世的《周易》由此形成,《史记》载称:“文王拘而演周易”即是说明此事。

周文王是黄帝的后裔,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武则天在公元690年(67岁那年:624年-705年)自称皇帝时,所用国号就是“周”,因为她认为武家为文王姬昌后代,并追尊周文王为南周始祖文皇帝。

3孔子与易传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其名字包含的文化信息为:仲乃指兄弟之间排行老二的排序。(古代兄弟辈中长

幼排序的次第为伯、仲、叔、季。“伯”为老大,“仲”为第二,“叔”为第三,“季”为最小的;如果把姐妹也合进来排序,就以孟、仲、叔、季为序了,在兄弟姐妹中,居长的大哥或大姐为“孟”。)孔子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叫“孟皮”。孔子是因其母亲去尼丘山祈祷后孕育的,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

孔子乃殷商遗民,属贵族血统【血统高贵,出身低贱】。殷商亡国后,被分封宋地【今河南商丘一带】,孔子祖父孔防叔为了避免当时宋国内乱,逃到了鲁国。我们知道鲁乃周公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儿子伯禽的封地,齐是姜太公的封地,孔子在齐鲁不受重用多少有点与当时的宗法制度有关【即任人唯亲的亲亲原则】。孔子的父亲叔梁纥hé(名纥,字叔梁)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70岁左右与时年不到20岁的颜徵在野合生下孔子。(孔子的降临可能完成其父毕生的期待和心愿。由此可以略知孔子母亲经常去尼丘山祈祷生子的原委了。)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据史料记载,当时的礼仪规定每年春天特定时间可野合生子。这一礼仪,可最大限度地增加当时的人口,提高国力。因此,野合生子在当时应当是很正常的行为和现象。不过,有的学者解释“野合”并非偷情,而是男女结合年龄差距甚大的一种说法。但不管怎么说,孔子父母的婚合在当时是不受祝福的。

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孔子母子及孟皮被赶出家门,孔母带着孔子及孟皮艰难度日,并对孔子要求十分严格。即如孔子所言“吾少也贱, 故多能鄙事。”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随欲,不逾矩。(《为政》)17岁时,孔子母亲去世。

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传统说法是,孔子晚年喜欢读《易》,并且撰写了《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合称“十翼”,又称《易传》。

【孔子学习《易经》非常用功,有“韦编三绝”的典故存世。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

孔子作《十翼》,辅益后人读《易经》,使得《周易》不再是天书,成为指导中国人了解宇宙人生的宝典。

二、《易经》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易经》是由阴阳两种力量不同组合、变换而成的一套宇宙、人生系统(或曰密码),分《经》和《传》两部分。《经》是由8个经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两两组合而成64卦,分上、下经,上经30卦、下经34卦。每卦由卦象、卦名、卦辞、爻辞组成,这是伏羲与周文王的贡献。

《传》原是为《经》作的注解,是孔子与弟子研究《易经》的心得,又叫“十翼”,意为辅助的意思,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

《彖传》是解释每卦要义的文字。《象传》分大象:解释64卦卦名卦义,和小象:解释386爻爻辞。《系辞传》全面而深入地解说《易经》的哲理,成为经文之外全书原理的通论,极为重要。由于乾、坤是易之门,孔子对乾、坤两卦特别重视,并对之作出专门解释,这就是《易经》的《文言传》【千古文章之祖】。《说卦传》说明八个经卦所象征的实物与处境,以八卦取象之法对六十四卦进行解释。八卦所象征的事物详见下表:

卦名

坤 自然 天 泽 火 雷 风 水 山 地 特性 健 悦 丽 动 入 陷 止 顺 家人 父 少女 中女 长男 长女 中男 少男 母 肢体 首 口 目 足 股 耳 手 腹 动物 马 羊 雉 龙 鸡 豕shǐ 狗 牛 方位 西北 西 南 东 东南 北 东北 西南 季节 阴阳 秋冬间 阳 秋 阴 夏 阴 春 阳 春夏间 阴 冬 阳 冬春间 阳 夏秋间 阴 五行 金 金 火 木 木 水 土 土

《序卦传》是对《周易》六十四卦的推衍关系进行合理解说。它依据卦名的含义,把六十四卦看作是一个或相因、或相反的因果联系序列。为了便以记忆,朱熹曾作《序卦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 晋与明夷家人睽,

比小畜兮履泰否, 蹇解损益夬姤萃,

同人大有谦豫随, 升困井革鼎震继,

蛊临观兮噬嗑贲, 艮渐归妹丰旅巽,

剥复无妄大畜颐, 兑涣节兮中孚至,

大过坎离三十备。 小过既济兼未济,

咸恒遁兮及大壮, 是为下经三十四。

《杂卦传》是将繁杂的六十四卦卦名,加以精要的解释, 说明各卦之间的错综关系,因不依《序卦》的次序进行解说,所以叫《杂卦》。

三、《易经》所包含的主要哲学思想

《易经》是古人在当时智力条件下,探索自然与人类社会奥秘的文明成果。其对世界的认知是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探明自然运动变化的规律,即天道,并以此作为人事活动的有效指导,即推天道以明人事,的途径实现的。其旨趣在于天人合一的人道关切。【人道的根本问题】总的来说,先民作易的活动方式、探索结果及逻辑推衍,符合人类基本的认知规律和思维习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易经》所成之卦是圣人在长期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对天地人三才之道的深入思考和模仿而最终画成的。《易经·说卦传》第二章: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易经·系辞下传》第十章: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天道、地道都是自然变化,具有客观规律性,只有人道具有选择性,故有不三不四,即不仁不义的情况出现。中国思想家的使命,按司马迁所言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探寻人道发展的规律。具体到《易经》而言就是要推天道以明人事,为人道的趋吉避凶,提供犹如自然规律性的安身立命准则。

贯通三才即为王

? 三才之道为人在天地之间,做了明确的定位。

? 上画为天(三画卦为阳;六画卦为阴阳),下画为地(三画卦为阴,六画卦为阴阳)。


周易,易经》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802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周易,易经
相关文章
  • 周易,易经

    浅谈易经浅谈易经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谈出对易经的感受还是有难度的,只能大体从一些角度侧面侧写一下这本著作,以期管中可窥一斑而已。首先大体说下什么是易经。这本书在西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