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川端康成作品 正文

川端康成作品

2017-04-25 06:48:3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之美

龙源期刊网 .cn

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之美

作者:赵金秋

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第05期

【摘要】:川端康成以其优美隽永的笔触、委婉动人的情致和深邃凝练的内涵创造出一个个独具魅力的人物和故事,将日本文学推向了世界文学的舞台。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日本传统文学情节,尤其是擅长通过女性形象,来表现日本传统文学的理念和审美情趣。本文通过分析《雪国》中的自然景色、人物特征、故事情节等来探寻作品中的女性之美。

关键词:川端康成 雪国 女性之美

一、关于《雪国》

川端康成由于幼年生活的影响而造就了他忧郁、扭曲、内向、孤僻的性格。川端康成从小受到汉学的熏陶,喜爱古典文学,他阅读了《源氏物语》、《竹取物语》、《枕草子》等多部古典文学,由此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不断从中吸取了创作的灵感与精神食粮。1934年川端康成执笔的中篇小说《雪国》,历经13年才得以完成。是其倾注精力最多的一部作品 ,被誉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巅峰之作”。这是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著名的唯美主义代表之作。作品主要描写了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岛村从东京来到多雪的北国小村,结识了沦落风尘却自强不息的驹子——一个性感美丽的乡村艺伎,还偶然认识了另外一个纯洁善良、超脱现实的女孩叶子。故事最后以叶子葬身火海,驹子疯了的悲惨结局结束。文中通过岛村细腻的心理变化和四季为背景的自然描写,刻画出女主人公的美丽形象,并由此展开了人物关系及情感纠葛。

二、女性之美

纵观川端康成的作品,其中塑造了众多精彩的女性形象,他的众多小说都是以描写女性形象为主体。川端文学基本上都是着力描写女性世界,可以说,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是描写女性与爱情的文学,并将女性当作纯粹生命来进行展现的文学。在川端康成的文学生命里,充满着对女性的挚爱与思索、同情与歌颂。川端康成擅长描写女性,善于表现女性的美——外在美和内在美。在川端的眼中年轻女性是纯真的化身,美的惊人。在《雪国》中,美主要体现在驹子和叶子这两个形象刻画上。

1.驹子的徒劳之美

女主人公之一的驹子是个性格复杂、思想矛盾的女子,其身上所蕴含的艺术和内涵是值得深究的。驹子在文中是一个半理想化的人物,作者这样描写驹子:女の印象の不思議なくるい清潔であった。趾の裏の窪みまできれいであらうと思われた。(女人的印象是出乎意料地那么清洁。甚至令人觉得她的脚卡巴儿都是干净的。)

篇二:简述川端康成创作的美学特征。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三:人物故事之川端康成

人物故事之——川端康成

1、 康成的父亲荣吉身体孱弱,患有肺结核病,在康成出世的翌年,他在病榻上给康成姐弟立下遗训,便过早地离开了人间。他给康成遗书除“保身”二字以外,还有“忍耐,为康成书”几个字。从川端康成之后的在面对残酷命运的斗争中,可见这几个字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也促使川端康成在之后取得了他人生的巨大成就。

2、 川端康成身世悲惨,还未记事的他就失去的父母,随之姐姐芳子也因肺结核去世,一直跟随祖父祖母生活的他在小学毕业时又失去了祖母,不就祖父随之而去,成为孤儿的川端康成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而是又这种命运的不幸化为前进和创作的动力和源泉。

3、 川端康成平时投稿屡屡失败,由此产生一种自卑感,对从事文学创作产生动摇,从而想当一个国文学学者。但是他却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继续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他说过:“随着自己越来越怀疑自己的创作天分,就更倾向经过第一高等学校,进入帝国大学,索性当个学者算了。虽然这是事实,但我还是舍不得放弃我的笔,也不会放弃我的笔”

4、 无数次投稿毫无反应,康成常常被这样的想法纠缠着:凡是做着当大文豪梦的人,都将在悲惨的命运中失败。他开始有些沮丧、失望,怀疑起自己的创作天分。他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才能是否可以成为文学家,是否可以走文学的道路。但在1916 年绿叶转黄的季节,十六岁的康成作为中学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在报刊上发表了习作。也由此开始了他非同寻常的文学生涯。

5、 有一回,不知为什么,祖父非常生气,一把抓起身旁的长方形火盆上的铁壶,追赶着打他;壶里的开水滴滴答答地洒落在地面上。祖母失慌了,拼死地护着他。祖父双目失明,看不见他们,错把祖母追逐到房间的一个角落里。祖母在墙角蹲了下来。祖父误以为是康成,用铁壶一连打了祖母几下,祖母身上被开水浇得冒着热气,她还是痛苦地忍受着,不肯说出自己来。祖父明白过来后,哭了。祖母哭了。康成也失声痛哭起来。可见祖父母对他是多么疼爱。

6、 川端发表了《招魂节一景》以后,由于恋爱的失意,特别遭未婚妻伊藤初代解除婚约,他感到幸福的幻灭,经常怀着忧郁的心情到伊豆汤岛,写了未定稿的《汤岛回忆》。此后在多次关顾伊豆汤岛的途中邂逅了不对自己差别对待的舞女,并且被她的善良而感动,发表了诸多关于恋爱的作品,因此才有了《伊豆的舞女》这篇家喻户晓的佳作。

7、 川端康成曾经说过:“人是不断消失在过去的日子里的。”这正能够从回忆中消去自己的身影才是能够延续生命的人,他从自己的经历中告诉我们,一定不能一直守着过去的足迹。

8、 川端这一阶段的创作,归纳起来,主要是描写孤儿的生活,表现对已故亲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思,以及描写自己的爱情波折,叙述自己失意的烦恼和哀怨。这些小说构成川端康成早期作品群的一个鲜明的特征。这些作品所表现的感伤与悲哀的调子,以及难以排解的寂寞和忧郁的心绪,贯穿着他的整个创作生涯,成为他的作品的主要基调。川端本人也说:“这种孤儿的悲哀成为我的处女作的潜流”,“说不定还是我全部作品、全部生涯的潜流吧。”也正是这种人生基调决定了他的未来的凄美的笔锋。

9、 1968年瑞典文学院在授予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时评价他:“作为一位将叙事技巧与画家的眼睛和感觉结合在一起的小说家,川端康成在探索爱、美、

死亡以及对价值追求等主题的过程中,极其完美地表现出日本的特征。”川端康成作为日本文学的集大成者自然受之无愧。

10、 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一向不计名利的川端康成,仍然尽职尽责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据说,1970年三岛由纪夫的剖腹自杀,给了作为三岛由纪夫保护人的他很大的打击。1972年4月,川端康成出人意料地在逗子自己的工作室用煤气自杀,没有遗言,也没有任何解释,身后留下了妻子和一个女儿。


川端康成作品》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758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川端康成作品
相关文章
  • 川端康成作品

    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之美龙源期刊网 cn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之美作者:赵金秋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第05期【摘要】:川端康成以其优美隽永的笔触、委婉动人的情致和深邃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