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磕头图片 正文

磕头图片

2017-04-16 05:48:54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老照片

老照片

作者:李亚龙 2012年8月17日星期五

时光飞逝,20几年的记忆已是很模糊,当时的那点形象只能从照片中得知,从父母口中得知。那些的照片很是珍贵,对村里照相的那位爷爷至今都记忆犹新,每次看到他都不由得惊喜与感激。我的童年也有他带个我的快乐的渴望,我想感谢他,但不知从何开口。十年再也没有见到他,希望他能快乐如他带给我的快乐一样。

每次回老家,仔细端详那个老旧的照相框,不免有些伤感及美好的回忆。每次回家都看到姥姥拉着姐姐和我的小手,满脸的笑容及快乐。那年妈妈病的厉害,我的姥姥就来临时照顾我们。姥姥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总是拄着拐杖,凑合着给我们做饭。有一次放学回家比较早,自己玩着玩着就累了,不知不觉就跑到喂驴的驴槽子里睡着了,姥姥找了好长时间很是着急。大晚上邻居最终在驴槽子找到了我,姥姥又是心疼又是生气。现在回想那张照片,也许是在过大年的时候照的吧,每年初一都是给姥姥磕头拿压岁钱。那年姥姥走了,走的很安详。我赶回家只能看到一副松柏香木刻花的棺材安静地放在了爷爷家的院子中央,我只是跟着爸爸悲伤,因为爸爸从三岁就没有了娘,姥姥一直拉扯大。另外其中也有我们高兴的成分,因为姥姥是五世同堂按照村里的习俗是要扭秧歌唱大戏的。现在姥姥上了祖坟,我年年回家去看看,照样还是磕头就是没有了压岁钱,我给她老人家烧点纸钱下去,但愿她老人家在天堂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有钱花。

我记得每次回家还看到外婆及外公的照片。虽然没有拉着我的小手照照片,但是能看到她的面容,我就心满意了难免伤感万分。记得外婆总是笑呵呵的非常慈祥很平易近人,我外婆是老共产党员,她总是为别人着想,村里的大事小事都她处理,村里人都很尊敬她老人家。那年外婆来我们家住了一段时间,我天天听着外婆的故事吃着妈妈给外婆准备的好吃的——油霞霞(芝麻饼)。一次和妹妹吵架,妈妈要打我屁股。我害怕就跑了偷偷躲到一个小水渠里,一直待到大晚上。晚上大人一直找,我悄悄地死不应答。最后听到外婆的呼唤声,我跟着外婆偷偷回了家,一直躲在外婆背后的被子里,听着妈妈着急声音,我们一起在偷偷地乐。每次妈妈打我,外婆老护着我,我一直生活在外婆的保护伞下。每年寒暑假我拿第一名,我都迫不及待地去外婆家,她总是夸我并给我留着很多好吃的东西。那年外婆走了,也是安详地离开的。我赶到外婆家,我只看到外婆的照片挂在灵堂上,旁边供桌上有舅舅买的香蕉及果仁、妈妈的兔肉、二姨的鸡肉、大姨的红烧猪肉。大人们哭成一片,我愣了愣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不相信这是事实我没有流泪。出殡的那天,我才发现这事实,我躲在旁边的麦堆里默默流泪。妈妈总是后悔外婆临走没有吃上最爱吃的兔肉,我也一直很懊悔。因为那年我骑自行车摔破了头,妈妈为了照顾我而错过了送兔肉的时间。2005年,我考上了大学,我去看了一次外婆,我拿了许多好吃的,我对着她的坟头大哭一场,最终舅舅把我拉起回了家。2008年,外婆仙世10周年,我又去看外婆,他的坟头苍老了许多。但愿她老人家还是白发仙容那么精神,继续村里的老共产党作风为人民服务。

回忆起外公,我很是愧疚。我总是伤害他老人家,抢他老人家的东西。记得那年,我去外公家,我不知咋回事把自己的小裤腰带丢了。外婆疼我,就把外公的腰带给撕了,最终变成了小腰带。外公没有了心爱的腰带就和外婆急了,大大吵了一架,我当时偷着在旁边乐。外公家的大红枣比较好吃,每年除了卖掉的就剩下端午节包粽子用的。我每次去了就爬到他们家窑洞后面的储藏小窑洞中偷红枣吃,除了自己吃还给其他一起玩的小朋友吃,让他知道了就挨训一顿,年年如此,最终大红枣挪了地方。有一年,妈妈生病了,外婆来不了,就打发外公来我家给我妈妈(三女儿)熬药。来的时候还好,离开的时候人都变黑了,农村的小台炉天天冒烟,他为了女儿的病顶着太阳天天熬药。每次熬药总是拿个小凳子坐着,我总是在他刚刚要坐的时候,调皮地把小凳子抽走,他就一个后仰一屁股坐在地上。我拿着凳子到处乱跑,他追着我破口大骂:“鬼孙子,你把凳子拿走,我咋给你妈熬药啊”。现在想起来,

我才理解一个外公对女儿的爱很费苦心默默无闻的付出。那年,突然一下外公走了,外公在一个小土沟摔了一跤就没有气了。我年龄小就跟着妈妈去了外婆家,那是一个夏天,外公匆匆地走了。最终在我妈妈的要求下打开了棺材看了一眼,他走的很安详,妈妈哭的很伤心。当时我只是淡淡的忧伤,然后继续我快乐的童年。现在回想自己很是无知,我很懊悔,希望外公能原谅我,在另外一个世界继续他的快乐。

还有一张全家福的照片,那是大伯家的女儿结婚时候照的,全家大约有50多个人。最中间椅子上坐着的就是我爷爷,另外一个就是现在的奶奶。我们这一大家子再也没有这么团圆过,爷爷是09年走的。我记忆中爷爷就是一个老实忠厚的老人,爷爷总是帮我们家干活,每年的种地都是爷爷赶着驴扛着犁带着大伯种的地。到了年底,收麦子、瓣玉米、拔大豆、摘苹果、打红枣等等,都是爷爷那双长满老茧的手帮忙干的。爷爷慢慢老了干不动了,就天天放他那几只大绵羊,但是老说腿疼。他还以为自己那是老毛病犯了,就没有太在意。那年腿疼的走不了路,爸爸带着爷爷到医院一检查,原谅是肺癌晚期。治疗了一段时间,医生说回家准备后事吧,爷爷最终让病魔带走了。爷爷的葬礼上,爸爸拿出了我们家从来都没有见过的奶奶的老照片。我的奶奶很漂亮,看上去也就是二十几岁,扎着两个大辫子,嘴角一丝丝的笑意。听其他村里的老年人说是得了一场风寒就病走了,可是爸爸从来都没有提起过奶奶,甚至在我妈妈追问这么多年都没有目睹过奶奶的容颜。大家抱着那张照片传过来传过去,有沉默的、有惊叹、有感伤的。。。。。。爸爸56岁了,那是一张五十年前的老照片,老照片就是爸爸真正的母爱。老照片就是我寻根问祖的依据,我每年过年对着一座孤零零坟墓磕头,我向她磕头20多年,从来都不知道她的容颜,终于解开了我小时候的疑惑,找到了我的奶奶。人已逝去,照片犹在,老照片都已束之高阁,请珍惜老照片,请爱所有的亲人,请爱身边的人,常回家看看!

篇二:做这样的回答,不愧是大师

做这样的回答,不愧是大师!!!

2014-09-21 释源白马禅书法 中国书法家

【您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

一个来访者问:法师,我想问一个不太恭敬的问题?

师:请讲!

来访:您在公众场合是素食,您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

(师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倒问他:您是开车来的吗?

来访:是的。

师说:开车要系安全带。请问您是为自己系还是为警察系?如果是为自己系,有没有警察都要系。

来访:喔,我明白了! 小语:好多人就跟我说,没自律,没人督促就不能坚持成功者的习惯。我想看完这个故事,你应该懂得该怎么做了。

【孩子怎么教?】

众:请问法师,我的小孩不听话、不爱学习怎么办?

师:您影印过文件吗?

众:影印过。

师:如果影印件上面有错字,您是改影印件还是改原稿?

(场内立刻响起雷鸣掌声。后有人答道:改原稿。)

师:应该原稿和影印件同时改,才是最好。父母是原稿,家庭是影印机,孩子是影印件。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父母更是孩子的未来。

小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你自己不优秀,如何给孩子优秀的教育?如何要求孩子优秀?不如提升自己,同时提高孩子。

【五百元买汽车】

一位佛友电话抱怨道:为什么我努力了还是得不到?念经行善了但命运却不变?

师:我给你寄五百块钱来好不好?

众:师父,你的钱我不敢要呢!

师:我是要你帮我办一件事。

众:师父,你说办什么,我绝对帮你办好!

师:帮我买一辆汽车。

众:(惊呀地)师父,五百块怎么能买到汽车呢?!

师:你知道五百块买不到汽车!可是世上有太多的人都在绞尽脑汁,想付出一点,就得到很多。

【粪便臭不臭?】

一位女士不停地述说自己的苦难,没完没了。师打断她的话说:你的苦还真多呀!

女士:别人诉苦最多需要三天三夜,我诉苦需要三年!

师:那是什么时候的苦?

女士:前几年。

师:那不是过去了吗?为什么还紧抓不放呢?(停了一下),又问:你拉出的粪便臭不臭?

女士:当然很臭啦!

师:现在粪便在哪里呢?

女士:拉完就冲掉了。

师:为什么不把它包起来放在身上?见到人就拿出来告诉别人:我被这东西臭过?

女士:那多恶心!

师:对呀!苦难也是一样,它已经过去了。回忆和诉苦就如同把粪便拿出来向人展示,既臭自己又臭别人!听懂了吗?女士:听懂了!

师:那以后你还要不要诉苦?

女士:不要了!

师:记住:越诉苦越苦,越抱怨越怨。

女士:嗯!…

小语:这就是心理调节了,你苦难的事已经过去,如果依然是以前的自己,那只会依旧苦难,状态决定你的成就。

【如果世人都出家……】

一个对佛教有兴趣的女教师对师说:如果世人都像你一样都出家,人类还能延续吗?

好像没有听到这个问题,师平和而关怀地问到:你的小孩多大了?男孩女孩?

教师:17岁了,女孩。

师:要准备高考了。

女教师:是的。正在加紧复习。

师:你一定希望她考个好大学吧?

女教师:是的,要考就考北京的大学,其它的大学没什么意思。

师:如果每一个人都像你一那样想,那还有人种田吗?其它省的大学不是只有都关门了?

女教师:……

师:你注意到没有,你已经回答了你自己的问题?

女教师(愕然):……!

【心灵篮球】

一位研究生来拜访我,不理解地问:为什么好多人见到你都要磕头?这是不是有点迷信?我没有拜过任何人,我只拜我自己!

师:你一定打过篮球,或者羽毛球,或者乒乓球吧?

青年:是的,打过!

师:打篮球干什么?不打篮球,篮球会难受吗?而且那么多人打一个球,是为了快点把篮打烂吗?

青年:不是,是为了锻炼身体和娱乐。

师说:不用篮球也可以像打篮球一样运动嘛!

青年:那样多没意思。而且旁人看到还以为是神经病呢!

师:说得好!篮球只是一个道具,一个锻炼和娱乐的道具。那么,身体需要锻炼,心灵就不需要锻炼吗?

青年:按理应该。可心灵怎么锻炼呢?

师:人在崇拜的时候,五体投地,表现出谦卑、服从、忏悔、求助、感恩和接受,同时也是将自己的心灵融化,与被崇拜者在心灵上合一与连接。这就是心灵的锻炼。别人礼拜我,我也是一个道具,就像一个篮球,让人打来打去。只不过我不是真的篮球,是一个心灵篮球。同样,拜祖宗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孝心,用心灵承接祖宗累积的能量;拜土地是为了感恩珍惜土地,我们生长在大地,大地给我们很多的食物和物品,而我们回馈的都是垃圾;拜龙王是珍惜感恩水,因为人体有70-80%是由水组成……中国人拜的学问深了,里面有大智慧妙作用。虔诚礼拜的时候,拜和被拜是一个整体,哪有什么你我高低呢?有些人搞不懂就大加诽谤,是没有实践过和用心体验过。妄加诽谤就是痴狂!

青年:太高深,太智慧了!请受我三拜!

师问:感觉到心灵锻炼的美妙了吗?

青年:嗯!很伟大!……

书法博大精深,禅奥妙无穷。我欲禅理融书艺,以书艺参禅道。同仁同修共进,探天道之法!

篇三:婚俗

婚俗习惯

秦安的婚俗习惯,新中国成立前后有所不同,县城及郊区与偏僻山区又有所不同。总的来说,过去不论城乡,皆以封建或半封建的包办婚姻为主。

婚前

民国时期,秦安闺女一般不出家门,出门必有人陪伴。富裕人家的闺女坐轿、乘马。轿有帘子,不露面;乘马必戴“脸罩”。脸罩为长方形,青色纱布为之,下两角有银角子,上两角有飘带,从前额勒至头后扎结,带端有银铃,直垂背后。一般家庭及农村妇女多半乘驴,戴“眼罩”,如步行,必有亲属陪伴。每到元夜(正月十五)或神场、戏场,则多与亲家外出,不戴“脸罩”,但绝不单独与男子接触。县城闺女在家以绣花、编织为主;农村闺女则多以纺织为主。

上门 即提亲。一般由男方父母相中女方后,发媒到女家提起婚事。去时送瓶酒一对,糕点两份。女方留礼物三天后,如诸事“顺当”,经了解同意订婚者,则将酒腾出,以米粒少许置瓶中,交给媒人。否则,原物退回,表示不同意。

定亲也叫“磕小头”,即订婚。双方家长同意后,认为“八字”相和,则男方家长置办礼物,如衣着、首饰、妆奁、财礼和香烛等,发媒人和亲属中之叔伯兄弟共四人前往女家,并向女家之神主烧马磕头,表示婚事以定,昭示于其祖宗在天之灵。也有男子本人同往女家者。次日,女家备酒招待,并给男方本人以馈赠礼物。

提话也叫“磕大头”,或迎“朱衣”。这是男方到女家去商量结

婚日期并送礼物之重要活动。富裕及中上家庭则用食盒抬“件子饭”,送出肥猪,抬面粉、衣料、首饰、妆奁及各色日用品等。这些虽不是女方所提出的,但要尽量阔绰,以示体面。并迎结婚“礼服”一件,一般叫“朱衣”,古装式。据说穿此可以辟邪,是临时赁的,用完即还,不再用。并迎红盖头一顶,作用与“朱衣”同。

有些贫穷家庭商量财礼,多半由女方家长提出,也有婚礼商量不谐而结婚延期以至解除婚约者。在一些偏僻山区,有一而二、二而三磨牙斗嘴,送足财礼而又临时变卦的索要者,往往使男方欲罢不能,陷于极端痛苦之中。此风至今未已。

一般富裕家庭及中上家庭,女方非但不索财礼,而且往往陪送不少妆奁,以为陪送越多越好,女儿在婆家才感到体面。至于亲戚朋友、邻里乡党给女方赠送东西,名曰“添箱”,无论贫富,都是一样。

结婚

在商定的吉日里,男方前往女家迎亲。男方家里张灯结彩,宾朋满座。所有门户一律贴上朱红对联。富裕家庭则扎彩门,请乐队,笙簧并奏,鼓乐喧天。举行新婚大典,款待宾客,热闹几天。

迎亲男方亲属偕同媒人亲友若干人随花轿前往女家迎亲。花轿上贴有“雀屏”字样的红横额,轿帘上贴有“狮王在此”的红条幅。用红绸挽花,从轿顶直垂轿之四角。富裕人家除花轿外,由选定的“福命双全”的迎亲妇女一人,盛装打扮,另坐大轿一乘,一同前往迎亲。去时,带有礼品和“伴女钱”若干,皆用红纸包裹。到女家后,先向其祖宗“神主”磕头行礼。此时,新娘盛装待发,一般由母亲及女眷

围陪,意义留连,啜泣不能抑。

礼成宴毕,由女家散发“伴女钱”,准备出发。此时,由男方指定一个男子把身穿“朱衣”、头戴红盖头的新娘从房里抱进轿内,起轿。迎亲者簇拥而出,即行启程。女方送亲着彬彬有礼,络绎相送。中途有一人喊唱:“亲戚不送了”。这时,迎者送者相向揖别。讲究家庭尚有送亲妇女一人,亦盛装乘轿,直送至男家,款待后乘轿返回。

在途中,迎亲轿在前,送亲轿在后,新娘花轿居中。其余人等则前后簇拥,嫁妆等物则由专人携带,有的排队陈列如仪仗队。如是一般家庭,没有花轿,则或驴或马,绝少步行者。

途中如遇庙宇、树木、大石头等,则有指定的专人用所带红布或红褐在前面遮盖,并将预先写好的“花红盖之”“狮王在此”等红纸条撒在路上,以示辟邪,然后花桥始行通过。至男方家门,家人事先预备好爆竹等在门口迎候。在爆竹声中,有人将新娘从桥中抱出,经大门直奔“洞房”。此时“洞房”门口设有熊熊大火一盆,“抱桥者”必跨越而过,再由事先遴选好的两个“福命双全”的伴娘接待和陪伴新娘。有的人家不“抱桥”,不论在娘家上桥,还是在婆家下桥,新娘都是在铺好的大红褐子或大红毡上由伴娘相扶行走。有的新娘还在胸前背后佩戴明镜表示辟邪。

洞房花烛夜 新娘初入洞房,即由新郎揭去“盖头”,伴娘帮新娘脱去“朱衣”,并给新娘梳妆。先由新郎梳三梳后,再由梳妆者给新娘梳起高髻,也就是梳上纂纂,这叫“挽头”,也叫“上头”。“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移”,说的就是这个。

到了晚上,举行“安房”礼。由“福命双全”夫妇两人主持。仪式是:先行礼,再由新人相跪,吃交杯酒。酒杯两个,各持一个,每个杯上各盖一枚麻钱,用尺许长的红线牵在一起,让新人交换吃酒。此时,闹房者有意嬉逗,以二人接近为欢快。酒毕,主持人将一个装有核桃、红枣的用红纸糊严的大斗提起摇动,喝唱“双双核桃双双枣,养下的娃娃满院跑”这里的“核桃”谐音“合堂”,即“满堂”;“枣”谐“早”,“枣儿”者,早生儿子也。唱毕,将红纸打开,倒出核桃枣儿浑床乱滚,再将两条鸳鸯锦被覆盖其上,让新人上床,其余所有人退出,将“洞房”门从外关上。此夜,花烛高烧,通宵达旦,不准熄灭。而闹洞房者不得从门进入,只能打破窗上红纸,从中出入。一般都预先去掉窗格,用张大红纸糊在窗上。

午夜,所有闹房者必尽退出,然后让新人进膳。直至天亮,再不许人入内。

现在则不然。既不坐轿,又不骑马,一概省去,新娘或步行,或坐车,接来送去即行。入夜,或跳舞,或唱歌,尽情欢娱而已。

拜天地,朝祖宗天未亮,新娘开始梳妆打扮,准备天明拜天地,朝祖宗,给公婆磕头。“洞房昨夜闹花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是无”正是这个情景。新娘除给公婆磕头外,还要给所有长辈及亲戚及朋友中的年长者磕头。而受头者,必须准备钱币或其他礼物赠送给新娘。

这一天,一般人家都是大摆酒席,款谢媒人宾客。豪富人家,鼓乐齐奏,热闹非常。

婚后

回三结婚第三日,新郎与新娘一同到娘家去,名曰“回三”。女家此时再摆酒席,招待新郎,并赠以礼物。

试手面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回三”归来后,新娘开始下厨做饭,这顿饭,俗称“试手面”。这天,往往邀嫡亲相会。

“小姑”,即夫婿的妹妹。封建时代,闺女出嫁,在称谓上极不合理。如称丈夫的哥哥为“阿伯”,丈夫的弟弟为“小叔”,丈夫的母亲为“婆婆”,统统将自己低了一辈。有些地方至今沿用。

回九 结婚后第九天,新娘再回娘家,归宁父母。

凡是婚俗,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甚至因人而异,所叙只是其中大概。在这种婚俗中,有好些地方,仍保留着掠夺婚姻的痕迹。比如,新娘上下轿由一男子“抱轿”;散发“伴侣钱”,即给帮手报酬;沿路用红布遮盖庙宇、树林等,虽说是为“辟邪”,怕冲撞,其实是警戒,怕藏有歹人拦路打劫;抱入新房后,有人陪伴,不许出来,大有监视的意思;新房叫“洞房”,看起来与上古洞居穴处分不开;跨越大火而入,火在古代是光明的象征,也是警戒的象征;至夜,不许开门,反门,上锁,而灯火达旦,意在防止逃遁。现在,对这些现象一般做迷信解释,其实,这仅是后来的说法,而非本意。


磕头图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2944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磕头图片
相关文章
  • 磕头图片

    老照片老照片作者:李亚龙2012年8月17日星期五时光飞逝,20几年的记忆已是很模糊,当时的那点形象只能从照片中得知,从父母口中得知。那些的照片很是珍贵,对村里照相的那位爷爷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