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什么是编者按 正文

什么是编者按

2017-04-16 05:46:46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编者按与宣传手册

编者按与宣传手册

申论题目的基本题型多年来维持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应用文写作题和文章论述题五种,其中应用文写作题是近年出现的新题型,并且其形式有愈加灵活的趋势。 中公教育列举了近三年来升级和市级国考试卷中出现的新题型,作一总结。

由上表可以看到,2011年和2012年出现的新题型中属于应用文写作范畴的有编者按和宣传手册,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面对这两种题型该如何下手。

一、编者按

(一)名词解释

编者按是编辑人员对一篇文章或一条消息所加的意见、评论等,常常放在文章或消息的前面。它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就是编者(不是作品的作者)对作品的解释或引申。编者按可以表明编者的态度和意见,也可以提示要点,还可交待背景;补充材料或借题发挥,一般起强调重点、表明态度的作用。编者按一般放在报道的文前,有时也放在文章的中间。

(二)写作注意

1.要进行概括和提炼。要善于从全局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认识事物;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揭示其实质和内在规律;善于从理论的高度、写法的高度提炼、升华文章的主题;善于寻找不同的切入点和着眼点,使按语别有新意。

2.言简意赅,点到为止。中公教育中公教育专家认为,由于与文章同时刊出,不需要重复文章中所提供的事实和见解,可以省略缘由和论据,直截了当地作出分析、评判和表态,让读者迅速得其要义。因此,编者按语贵在画龙点睛,点到即止,切忌拖沓冗长,让人不得要领。

3.明快犀利,讲究分寸。编者按语篇幅虽然短小,但应立场鲜明,文风明快犀利,不论是褒扬、提倡,还是针砭、反对,都应有明确的态度和倾向性。同时,中,公教育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还要讲求说理的艺术,把握好分寸。过分激烈和用词失当的语言,咄咄逼人和盛气凌人的态度,只会引起读者的反感,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1

另外,从写作的角度看,编者按应做到层次分明、内容精粹;而具体的语言操作应具有切实性、针对性、简明性等特色。

(三)真题链接

“给定资料8”介绍了最近社会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某单位党委决定编印一期《内部学习资料》,宣传他们的事迹,号召本单位全体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请你为这期《内部学习资料》撰写一则“编者按”。

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揭示各位先进人物的精神实质;不超过200字。(2012?国家?省级?第一题)

【中公解析】

在这道题目当中,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得出编者按的主要作用是概括先进人物的精神实质,号召全体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写作的语言上面要注意表达方式,首先应该有一个总领的句子,其次要点明三个人物不同的精神实质,最后提出号召的要求。

二、宣传手册

(一)名词解释

宣传手册是就某一事件进行宣传用的材料,属于基本的应用类文章,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一般要交代清楚宣传的目的,宣传的内容以及倡议和号召。

(二)写作注意

宣传手册的写作没有固定模式,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主题各有不同,中 公教育中公教育专家认为通常需注意主题统一、逻辑严谨、语言形象、言之有物、概念包装、详略得当这样几点。

(三)真题链接

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宣传手册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请参考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

要求:

1.切合主题;

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

3.不超过400字。(2011?国家?省级?第三题)

【中公解析】

2

本题题目中已经指出宣传手册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要求只要列出每一部分都要写出内容要点。而每一部分的内容要点基本上都来自材料,只需要条理清楚地列举出四个部分分别涵盖的要点。如 “黄河之水天上来”,重点在于对地理位置、流域概括,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客观描述。“黄河和中华文化”核心内容包括的黄河流域文明传承、历史及人文遗产。“黄河的保护与治理”包含的要点有黄河的自然规律和特点,历代人民对黄河治理和开发,在治理开发中的认识。“黄河精神万古传”应包含的要点有什么是黄河精神、传承黄河精神的意义及如何传承黄河精神。

申论考试题型正往越来越灵活、越来越靠近生活的方向发展,考生们在备考时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也要多多关注时事,多多观察生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以灵活应对各种新题型。

贯彻执行之编者按探析

编者按:也可写成编者案、编者注。,编辑人员对一篇文章或一条消息所加的意见、评论等,常常放在文章或消息的前面。也称作编者案。它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 就是编者(不是作品的作者)对作品的解释或引申。编者按可以表明编者的态度和意见,也可以提示要点,还可交待背景;补充材料或借题发挥,一般起强调重点、表明态度的作用。编者按一般放在报道的文前,有时也放在文章的中间。

编者按,通常是作者表明写作的出发点,或者是说明。通过这个说明为了让读者看的更明白或者得到更多的信息而增加的一些特别的说明引导。

也有一些通过编者按来进行避免内容牵扯法律的部分,来告知阅读者内容的来源,或者某些保护自身利益方式。如:编者按:感谢XX给予本内容大力的支持。或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无抄袭或商业用途,侵犯版权请联系XXX等等

一、类型

一般说来,编者按分为以下几种:

(一)介绍性

一般来说,篇幅比较长的,说理比较深奥的文章,适合下这类的编者按。对于篇幅比较长的,以梳理情节,归纳主题,点出最大特点为主要内容;对于比较深奥的文章,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文章大意复述出来为重中之重。

【示例】

3

《大卫·科茨:中国崛起可以持续吗?》

编者按:2013年12月11日,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大卫·科茨(David M. Kotz)教授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了题为“中国崛起可以持续?”的演讲,并授权凤凰大学问刊发,与读者分享。科茨教授认为,俄罗斯的迅速转型使其遭遇了巨大经济挫折,而中国经济正是坚持了渐进的自由化和私有化改革才取得了35年的有效增长。结合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历史经验,科茨表明,坚持政府的引导对保持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科茨接着指出,中国经济目前正面临增长方式不可持续的问题,一个大国不能长期依赖出口和投资来引导经济增长。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首先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他建议国家出台新政策来提高工人和农民的收入,比如可以实行更高的最低工资政策,另一个办法就是加强工会,使得工会可以与厂房或资方谈判,以取得更高的工资;另外,政府应当提供免费的医疗和教育,从而使得中国普通民众将更多的钱用在消费上。

《蔡昉:中国能再创经济奇迹吗?》

编者按:2014年1月3日,《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新书发布会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举行,该书作者、著名经济学家蔡昉以“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凤凰大学问作为合作媒体,全文刊发演讲,与读者分享。

蔡昉认为,过去中国经济的有效增长主要靠的是人口红利。但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人口红利正在消失,经济潜在增长率开始下降,中国正处在经济减速的节骨眼上。为了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需须正确判断经济形势,制定出正确的经济政策。因此他强调不能超越经济的潜能,而采取大规模刺激的政策。

蔡昉特别分析了日本当年靠大规模公共投资刺激经济,从而导致长期停滞的原因。中国经济面临的真正挑战,不在于短期的宏观经济需求因素,而是长期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性问题。他认为应通过改革(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创造更好的生产要素供给和生产率提高的制度条件,达到提高潜在增长率的目的。最后他指出,无论是挖掘传统人口红利的潜力和变化,还是开发新的经济增长源泉,中国都需要经济制度的改革,这就是从依靠人口红利转变为依靠改革红利。

(二)评论性

一般来说,特点不甚鲜明的文章,编者需要通过自己的分析加以凸现,以便于读者有效把握;还有一些有争议的话题或者观点,也非常适合这种编者按。

【示例】

4

编者按:过去十年中国公益的迅猛发展,激发了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动力。一群喜欢“较真”的年轻人,在2012年诸多热点事件中出现了他们的身影。

越来越宽容的社会环境,鼓励着像刘艳峰一样的年轻人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他们是新型的政府建言者与互动者,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幸福在哪里?》

编者按:作者语言流畅,对幸福的诠释精确、到位。这是一则发自肺腑的呼唤,这是一篇对幸福真正的诠释,也许它有些低俗,但它很现实,很坦诚。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又似乎都在经历不幸。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即使拥有更多的物质与金钱,并不能保证因此获得…...幸福或许也就,是人们永远的追求。

(三)综合性

这类编者按就有以上两种编者按的特点,只是在具体的撰写过程中,可以根据文章本身的特点,去确定编者按的侧重点,或以介绍为主,或以评论为主,或二者兼顾。因而,以上两种编者按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这类编者按中,都不可偏废。

编者按

今年的12月1日是第18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遏止艾滋,坚守承诺。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死亡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世界上没有治愈的药物和疫苗。预防传播是控制这一疾病的唯一办法。在我国艾滋病蔓延形势严峻,全国已有艾滋病感染者约84万人,疫情波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艾滋病病例报告数呈上升趋势。但由于社会对艾滋病病人普遍的歧视与恐惧心理,导致有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处于隐蔽状态,因此中公教育专家估计,中国现有艾滋病感染者人数已超过了100万人! 并且艾滋病正由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女性感染者大幅增加,经性传播和母婴传播艾滋病的比例逐年增长。北京艾滋病感染者年增幅度40.6%。

我们需要加强艾滋病的防治宣传工作。一是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二是掌握艾滋病的预防措施;三是积极参与到艾滋病的公益事业上来。在艾滋病宣传日的今天,我们将和你一起去了解艾滋病,了解它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一同去关爱艾滋病病人,参与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为营造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做出努力。

二、编者按语的写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5

篇二:编者按

编者按:2015年6月13日,著名翻译家周克希在南京先锋书店举行了一场题为《我心目中的翻译》的讲座,畅谈他对于从事一生的翻译事业的体会、理解和感悟。同时,这场讲座也是《周克希译文选》的新书发布会,这套选集包括周克希先生翻译系列中的四部重要作品《基督山伯爵》《包法利夫人》《追寻逝去的时光》《小王子》以及其本人所著《译边草》,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以下是周克希先生亲自为当天讲座撰写的讲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独家授权凤凰文化发布,以飨未能到场聆听的各位读者。

一、感觉

三十多年前,我起意从数学改行,做文学翻译工作。一次去王道乾先生家(回想起来,印象中似乎客厅有些幽暗,王先生脸容有些忧郁,声音徐缓而略带沙哑),请教“在文学上如何学习”,他沉吟片刻,答道:“文学不是靠学习学到的,而是要去感受的。”这句话我始终记在心间,几乎成了我的座右铭。日后我被同行半开玩笑地称为“感觉派”(以区别于学院派等等),也许正是因为我从译以来,一直服膺“翻译要靠感觉”的缘故。

翻译的标准,或者说目标,我们最熟悉的是严复说的“信达雅”。此外还有“等值翻译”(奈达。信息在意义、文体两方面应等值)、“化境”(钱锺书)等说法。这些说法,我觉得都有道理,而在翻译实践中,我念念不忘、孜孜以求的,是尽力找到文字背后的感觉(作者写作时的感觉),并尽力把这种感觉传达给读者。我想,真能这么做到,信达雅等等恐怕也就“虽不中亦不远矣”。其实,这个意思,傅雷先生当初就说过,他的说法是:假定作者是中国人,想想他会怎样说、怎样写。那样说、那样写了,就是好翻译。

做个译者,门槛并不高。但从气质上说,善感、耐静的人,也许更适合当译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觉,余光中在文章中提到,台湾声乐家席慕德请计程车司机调低音量,司机问:“你不喜欢音乐吗?”席只能回答:“是啊,我不喜欢音乐。”两人对“音乐”的感觉可以如此不同。不同的境遇也会造成不同的感觉。荒诞派剧作《等待戈多》在北京首演时,恶评如潮。后来去一所监狱演出,所有的犯人看了都哭了。导演邵泽辉说:“这是当时真正能体会这部荒诞剧的观众。”一般而言,感觉意味着身心的投入,意味着远离觥筹交错的热闹场所--这也就是耐静。

凡·高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透过烟看到心中的火,把它留在画上,就成了画家。透过烟看到火,把它留在文字中,就成了作家或翻译家。而透过烟看到火,首先靠的是--感觉。

二、力行

翻译,首先是一种实践,需要身体力行。为了译得更好些,做一些研究是必要的(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背景,了解他写作的时代,了解他的语言风格和写作习惯,等等),但是就译者而言,研究的落脚点是翻译的实践。对他来说,实践,或者说力行,比“研究”更重要。叶圣陶先生在回忆弘一法师的文章中提到,有一次,席间一起吃饭,有个搞哲学的朋友想请弘一法师谈谈人生的意义,弘一法师非常虔敬地回答,惭愧,没有研究,不能说什么。叶先生写道:“学佛的人怎么会说对于人生问题没有研究呢。他是有研究而不肯说么?但看他那殷勤真挚的神情,就觉得那样想是罪过。他的确没有研究。研究云者,是自己站在这东西的外面,而去爬剔、分析、检察这东西的意思。像弘一法师,他一心持律,一心念佛,再没有站到外面去的余裕,哪里能有研究呢?”

弘一法师是我景仰的前辈。叶先生说他一心持律,一心念佛,这“一心”二字,说出了力行的真谛。一个人,一生中能真正做好一件事,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想想那些热爱自己工作的手艺人吧,他们每天做工,终其一生把一件事做到最好(即便是制作一种工艺品,甚至只是下一碗面,做一个寿司)。老舍先生说他自己“有得写,没得写,每天写五百字”,这不就是力行吗?

译者和他的译作的关系,有点像船长和他的船的关系,那是一种同命运、共存亡的关系。《动物农场》的作者、英国作家奥威尔在为乌克兰文版写的序言中说得好:“我不想对这部作品发表意见,如果它不能自己说明问题,那它就是失败之作。”作者如此,译者同样如此。译者,要用翻译的作品说话。

三、自信与存疑

自信与存疑,是翻译过程中的一对矛盾。

译者没有自信,他在翻译时往往是畏畏缩缩的,他的译作往往是苍白无力的。客观地说,作者往往高过译者,甚至高出很多。比如说普鲁斯特,他的思想的深度,他驾驭文字的能力,都令我有“高山仰止”之感。但在翻译时,我必须努力去和他“平起平坐”,这样才能对话,才能擦出心灵的火花。有这样的心态,感觉云云才有可能。

自信,还意味着不要轻信、迷信,不要妄自菲薄。人们常说当年翻译如何如何好,看看傅雷的信,就可以知道,众多译家在那时是被他说得一无是处的。傅雷在写给宋淇的信中写道:“昨日收到董秋斯从英译本(摩德本)译的《战争与和平》,译序大吹一阵(小家子气!),内容一塌糊涂,几乎每行都别扭。董对煦良常常批评罗稷南、蒋天佐,而他自己的东西亦是一丘之貉。想不到中国翻译成绩还比不上创作!大概弄翻译的,十分之九根本在气质上是不能弄文艺的。”黄金时代,看来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我们应该有些底气,有些自信,因为时代毕竟在前进。

自信,在更多的情况下来自长期的跌打滚爬,当你打过几场“硬仗”,终于“杀开一条血路”之时,你的感觉会化成一种自信。但是,正因为你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你一定会感到自己的不足,一定会在内心有一份谦卑,一定会在翻译时如履薄冰、时时存疑。举个手头的例子。前一阵重读福尔摩斯探案中的《波西米亚丑闻》,心里就升起过几团疑云。华生婚后去贝克街看望福尔摩斯。“他的态度不很热情,这种情况是少见的,??”这句译文看着就让人生疑,难道在译者心目中,福尔摩斯竟然经常是很热情的?原文是His manner was not effusive. It seldom was; ...问题显然就在对后半句的理解上。在我想来,它的字面意思就是“他的态度向来是难得热情的”,也就是说,在福尔摩斯身上,热情这种态度一向是很罕见的。于是后半句也就顺理成章了:“不过我觉得,见到我他还是高兴的”。不热情,但心里是高兴的,这才像福尔摩斯。接下去的译文,几乎有点吊诡的意味:福尔摩斯“把他的雪茄烟盒扔了过来,并指了指放在角落里的酒精瓶和小型煤气炉”。酒精瓶?小型煤气炉?实在费解得很。一查原文,是 a spirit case and a gasogene。简单地说,就是放威士忌的酒架和苏打水瓶,福尔摩斯的意思是说,要喝兑苏打水的威士忌的话,请自便。这样的场景,发生在伦敦的贝克街,发生在福尔摩斯和华生之间,就比较合乎情理了。

为释疑,要“不惜工本”。弄明白一个词的含义,看懂一个句子的意思,写一条注释,都可能要踟蹰良久,遍查各书。翻译的过程,有时是个“破解”的过程。破解的结果,看似当然,但当时往往很茫然。同时面对好几个问题,容易乱了方寸。

总之,自信方能前行,存疑才有脚力。

篇三:编者按

编者按

又到年底,写总结成为各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帮助大家特别是新手写好总结,我们为您准备了2篇文章,作者均是“大机关”的“笔杆子”,他们从正反两方面就如何写好工作总结进行阐述,希望这些从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真知灼见能够让您有所启发。

写好总结是“笔杆子”必备的基本功。我在实践中体会到,总结要写好,“三要”不可少,即情况要清楚,思想要深刻,写作要创新。

一、总揽情况

总结总结,先总后结,总是总揽情况,结是结晶思想。总的情况要清楚,我的体会是“三要”。

一要“两下功夫”,弄清“半熟”情况。很多总结是“给我总结”,自己的情况当然是清楚的,再扩大一点,写本单位工作总结,情况至少是比较清楚的。但这种清楚和比较清楚对于写总结报告来说还只能算个基本清楚,我把它叫做“半熟”状态,还需要朝着“更加清楚”的方向“下更深功夫”。

功夫一:“纵、横、大、新”四遍梳理。“纵”是从时间上梳理,“横”是从事件上梳理,“大”是从大事上梳理,“新”是从创新(亮点)上梳理。“纵横”梳理是基础梳理,“大新”梳理是上层梳理,真正要写进总结报告的事情,主要是大的事情和富有创新亮点的事情。

功夫二:跳出局外对照比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有必要跳出来看一看,请别人说一说,和外面比一比,这样,就更清楚哪些是真正成绩,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事大哪些事小,哪些当写或不当写。尤其是经验总结和先进材料,一定要比较,找出“个性事”“特色事”“独立事”“亮点事”。

二要“六听三看三查”,弄清“陌生”情况。更多总结是“替人总结”。我们经常受命去总结某个地方或某个部门的工作,怎样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一片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摸清楚,变陌生为熟悉,变外行为内行?我的体会是多听多看多查。

一是“六听”,即听主要领导宏观讲,听中层干部中观讲,听职工和群众微观讲;听正面的了解成绩,听中间的了解情况,听反面的了解问题。有了前三听情况就有了个“八九不离十”,加上后三听情况就更加明了清晰,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二是“三看”,即看材料、看数据和看现场。看材料包括看综合性材料、看单型材料、看方方面面的材料,有时不妨再看看举报材料。看材料其实是走捷径,写得好的材料是可以为己所用的,但也容易被牵着走,自己要有判断。看数据包括看年度月度的报表,看一天的原始数据,看一个阶段的数据变化。当前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总结,越来越重视数据这一块。看现场包括看准备了的现场,看随机抽样抽到的现场,有时也要看负面现场。现场最具真实性和生命力。

三是“三查”,即查上情,了解上一级直至中央精神;查外情,了解外地经验甚至外国经验;查史情,了解历史状况和发展变化情况。“查三情”很重要,它决定总结报告对“六听三看”所获材料的取舍。

三要从情况总汇到情况总揽。我理解的情况总汇是“一天说不完”,情况总揽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明白”。前者是说情况了解得全面丰富,后者是说情况掌握得准确要害。用两个词形容,前者可以“铺天盖地”,后者一定“顶天立地”。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总汇需要花功夫,总揽需要有能力,这种能力是从总体上驾驭、从宏观上把握、能够提纲挈领的能力。而我们有的时候,会困在大量的材料里,“坐拥其中”走不出去、“陷足里面”拔不出来。从总汇到总揽须有一个过程,一个学习与锻炼的过程,一个培养与成长的过程,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

二、结晶思想

总结,总是事实,是依据,是基础和前提;结是结论,是思想,是本质和规律。总结总结,易总难结,总结的根本特性就在“结”上面。如何结出思想来?我的体会是“八个坚持”。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以事实为依据,是成绩说成绩,是问题说问题,成绩不可夸大,问题不可回避。在实事的基础上求是,求本质求规律。既要“就事论事”,更要“就事论是”。 二是坚持运用科学方法。既要看到现象,又要看到本质;既要看到主流,又要看到支流;既要看到成绩,又要看到问题;既要看到前景美好,又要看到道路曲折。新事物需要敏锐发现,老问题需要挖掘发现;大事中发现小问题,小事中发现大价值;坏处不忘发现好,好处留心发现差;都在搞的工作要发现个性特征,单个搞的工作要发现推广价值。

三是坚持与时俱进。总结报告要与时代和社会“同频共振”,体现时代性,保持先进性,力求前瞻性。今年照着往年套,这届照着上届抄,年年总结一个样,届届总结差不多。这种“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的总结确实不少。我们要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感,要有“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发现,不仅能跟着时代走,还要领着潮流走。

四是坚持特色总结。人各有体,事各有别,那种认为A地的总结B地可用,农业厅的总结农业局可用,去年的总结今年可用的想法,肯定是错的,必定要出洋相。特色总结,贵在发掘,贵在比较,贵在俯视。一方面,先要有工作特色,再有总结特色,有妙事才有妙文;另一方面,总结也有“能动性”,也有一般工作的特色总结,要不,怎么有妙笔生花的呢? 五是坚持走群众路线。群众中有生动的事例,有深刻的思想,有丰富的语言。一切的成绩都要群众来检验,所有的问题都逃不过群众的眼睛。总结之前要走访群众,总结之后还要回到群众中去,整个总结的过程请群众参与,集中群众的智慧经验,丰富总结的思想内容。 六是坚持从本质规律上寻找结论。有些总结报告无思想观点,只是记流水账。有些虽有思想观点,不是原创,不是特有,都是些东抄西摘来的,多是老生常谈的话,有人笑为“常说的老话多,正确的废话多,漂亮的空话多,严谨的套话多,违心的假话多”。好的总结应当总结出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反映自身特点的以及带规律性的经验教训,于今后工作有实在的指导作用。话不在多而在精准,“结”不在长而在管用。

三、创新写作

文章贵在创新。所谓“妙笔生花”,创新是妙笔之本、生花之根。我体会,总结报告包括其他报告的写作创新应该是全方位的。 一是主题上创新。要做到三切合,即切合时代大主题,切合全党工作大主题,切合各级党委工作大主题。切合大主题,才是大创新,才有大作为。我们围绕这样的大主题、新主题,从实处着力,从小处开口,从新处落笔,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是题材上创新。要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党委中心,贴近百姓生活,贴近社会需求。重大题材的总结容易做到三贴近,个人学习与工作的小题材总结,要不要、好不好做到三贴近呢?我觉得完全必要也完全可以,因为小都是和大联系在一起的,众多之小积成大,无论多大来自小。 三是支点思想上创新。主题思想如皓月一轮,支点思想如繁星点点,支点思想与主题思想的关系就是四个字:众星捧月。支点思想一般表现在经验和体会里,也可表现在做法与成绩里,更可表现在问题和教训里。

四是材料选择上创新。总结对材料有“两次需要”:一次需要“大量地占有材料”,再次需要“围绕主题精选材料”。最后用在总结中的材料,要适量,要准确,要典型。总结报告的重要特点是典型性,主要是所用材料的典型性。我的选材标准是“三最”:最突

出、最鲜亮、最有特色。 五是结构上创新。总结的格式大都是两段式或三段式,成绩一段,经验体会一段,后面再写点问题和打算。这是常规。但常规也是可以打破的。我认为,总结之结构,从时间上布局也可,从空间上调度也可,从逻辑上安排也可,顺着倒着都可,无一定之规,咋好咋编排。

六是标题上创新。总结报告的标题有一个基本固定的“三加”格式,那就是总结单位+时间+内容+总结。这种标题让人一目了然,但千篇一律地做,就显得刻板、枯燥、机械化。创新就是改变。我的做法是,一要尽可能做个主题,把“三加”格式放下来做个副题。二要尽可能把主题做好、做活、做美。 七是语言上创新。总结报告的语言特色,应该追求平实、简洁、生动、深刻、精辟、有力。其表述手法多用叙述、议论,可用描写,还可抒情。其修辞手法可全面采用、“应有尽有”。总结报告要有妙语,一篇好的总结报告看后听后,要尽量让人记住一两个好句子,正所谓“不求万言留青史,但望一句动人心”。


什么是编者按》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2931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什么是编者按
相关文章
  • 什么是编者按

    编者按与宣传手册编者按与宣传手册申论题目的基本题型多年来维持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应用文写作题和文章论述题五种,其中应用文写作题是近年出现的新题型,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