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教学改革方案 正文

教学改革方案

2017-04-14 06:50:20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为使教师积极投身到课改工作中,成为实践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制定本课改实施方案,引导教师进行有效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评价质量,使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一、课改目标

1、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跳出“学科本位”,站在学生生命整体生成的高度进行“综合性教学”,真正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都进入教师的“课程视野”和“资源意识”,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

3、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让学生的生活世界成为学习的有效背景。教学中,着眼于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建构、生成新知与能力,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4、教师教学行为目标---教师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课程中获得有效的保障,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二、课改主题

1、MS-有效教育(2013-2014上学期)

2、“寻疑渐进”教学(2013-2014下学期)

三、实施步骤

课程改革实验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3.9——2013.12)

①组织教师学习MS-有效教育,领会课程改革精神,明确自己在课改实验中的地位、任务。

②进行新课程学科教师培训。

③召开动员大会,成立课改实验小组,制定课改实验具体行动计划,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培训。

④运用各种途径、形式对社会、家长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宣传和动员,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课程改革实验的良好氛围。

2、实验阶段(2014.3——2014.5)

①在各实验年级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新课程教材实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新教材、新教学观摩培训活动。

②开展课堂教学和实验专题研究,收集整理相关数据与资料。

③进行阶段性总结,汇报并推广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质量评价方式,形成初步的成果和经验。

3、总结评估阶段(2014.5——2014.7)

①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实验总结,在自评的基础上,迎接上级对学校实验工作的评估。

②撰写实验总结报告,汇报总结课程改革经验,鉴定研究成果,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修改提出系统的建设性意见。

四、教师培训

1、课型方式(2013年9月)。

各学科的教师学习EEPO有效教育(课型方式)理论,做好业务学习笔记。

2、学习方式的训练(2013年10月)

各学科的教师学习EEPO有效教育(学习方式的训练)理论,做好业务学习笔记。

3、团体活动基本要求(2013年11月)

各学科的教师学习EEPO有效教育(团体活动基本要求)理论,做好业务学习笔记。

4、“寻疑渐进”教学法(2014年3月)

5、研读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重要的文本,吃透教材有助于把握教材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力地提高教学效率。

6、每周二下午数学教研时间,每周四语文教研活动。

五、具体措施

(一)建立适应课改精神的教研体系。

课程改革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评价等的改革,涉及到课程体系、结构、功能、内容、管理等系列的变革,因此,建立符合和适应课改精神的教研体系和制度尤为重要。

1、建立起课改实验领导机构、研究机构,有目的、有计划、有成效地进行

教研工作。

2、开展好常规教研活动。每个教研组、备课组一般每周开展一次研究活动,一个学期不少于12次。

3、积极参加或承担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大型教研活动。

(二)积极总结经验成果,重视研究过程。

1、为了很好地把实验过程体现出来,总结出经验成果,并加强研究过程的管理,学校将收集课改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成果。鼓励实验教师参加各种论文、教学设计方案以及其他成果的评奖活动、竞赛活动。

2、以专题研究为突破口,推动课改研究。

课改研究课题化、专题化最能取得成果,全体研究人员要在以下专题中选择至少一个进行研究,取得研究成果。

本着问题即课题的原则实实在在地研究课堂教学领域经常面临的问题。

(三)制度管理

(1)课改工作小组排找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这些问题的成因,商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策略。

(2)学科教研组每两周组织1次实验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

(3)每学期组织1次专题性学习,形成不断培训、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注意实验教师与非实验教师同样应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4)课改实验教师每周听随堂课,及时指导课堂教学。

(5)建立评比奖励制度,对课改实验中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六、后勤保障

1、学校将安排专项经费确保各类人员的培训经费到位;

2、学校制订《课程改革实验奖励办法》,将安排专项经费奖励实验教师;

3、各部门全力支持课改,在资料、设备等方面尽量满足课改班。

篇二: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改革遵循规范化、科学化发展道路,稳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按照市教育局课堂教学改革“科学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 的整体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力推“问题导学、互动探究”活动为突破口,向管理要质量,靠教研上台阶,凭课改求发展,强化管理,狠抓落实,激发教师一个好状态,开创教改一个好局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善研乐教健康工作的家园、学生探求知识快乐成长的学园。

二、基本原则

1.创新性原则。学校将充分发挥班级之间、师生之间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引导和鼓励师生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自主探索和创新,积极探索体现石羊中学校本特征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和形式。

2.有效性原则。学校将重点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将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本次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树立有效教学的观念。

3.协同性原则。注重班级之间、师生之间的协同,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和做表面文章。特别要重视和作好学校各线工作协同,作好各学科之间协同,使学校各项工作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形成合力。

4.科学性原则。课堂教学改革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必须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科研的思路去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总结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使课改符合教育科学规律的基本要求。

三、改革目标

总体目标:以“导学案”为抓手,实施“问题导学、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科学性、艺术性、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具体目标:

1、实现教学理念更新,树立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让全体师生进一步认识到学校发展“质量是根本、教师是关键、课堂是阵地、管理是保障”,切实提升教学质量。解放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掌握并落实更加适应我校教学实际的、科学的、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

2、实现课堂教学功能转变。在扎扎实实的课堂教学知识传授的同时,力争使课堂教学有效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自主的发展。

3、实现学生主体地位落实。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体。逐步形成以“会学”为主要目标的学习观。

4、实现教师角色转变。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引领者,并逐步形成以“情感”为主要纽带的师生观。

5、实现“教”与“学”的方式转变。逐步形成以“互动”为主要方式的教学观,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来,教学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

6、实现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结合不同学科特点,逐步建立“问题导学,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问题导学,互动探究”课改革活动,优化课堂设计、优化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测评,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突破。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关注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尊重,获得自信,获得成功,在全校基本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7.提升教师专业素质。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整体提升。

四、组织领导

(一)、强化领导,行政推动。

市县教育局文件明确规定“各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是课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因此,为确保课堂教学改革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学校决定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具体负责全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领导管理、组织实施、研究指导、督查评价等工作。

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主要职责:

1、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统一部署,制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2、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保障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3、参与所负责学科的教学教研活动。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包干教研组活动安排如下:

学 科 组包干领导学 科 组 包干领导

(二)、科学推进,专家领航。

为了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专业支持,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学校决定成立课改专家指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组员:年级组负责人

主要职责:

1、 积极参与课改小组的各项活动;

2、 负责相应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指导;

3、负责学案、教学反思、经验总结的收集、保管、评比。

(三)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小组

组 长:

主要职责:

1、负责对备课组执行情况的督导和管理。

2、负责相关信息的上传下达。

3、负责各备课组之间有关事宜的协调。

4、负责设备的管理及使用。

副组长:

主要职责:

1、负责本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1)依据学科特点,确定本学科的基本课型。

(2)依据基本课型,确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及操作办法。

(3)制定教学计划,筹划学案的编写。

(4)负责对所编学案的审核。

2、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和学案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成 员:高一,高二级全体任课教师。

基本要求:

所有人员要服从备课组长的安排,正确理解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有效落实课堂教学改革的各项要求,并能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教学教研活动,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3、提供条件,保障经费。

学校安排一定经费作为学校课改专项经费,为课堂教学改革和“问题导学,互动探究 ”活动提供基本条件和环境,有效解决师生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确保课堂教学改革顺利实施。 五、实施策略

(一)大兴教研之风,走课改兴校之路

1、结合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研形式。

教研工作要立足校本,结合实际,注重实效,争创特色;切忌搞形式,走过场;杜绝教学与教研“两张皮”的现象。具体而言,就是要紧紧围绕我校目前推行的“创新课堂,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和“有效课堂”的主题,来开展教研活动,其方法和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学校鼓励各教学备课组结合师生实际、学科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研活动。

为保证克服以往教研活动不扎实、档案收集不及时、教研活动走过场等弊端,特对各备课组教学研讨时间安排如下。

2、积极进行课题研究

篇三: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业务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及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面向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生产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制定物流解决方案、进行物流决策和业务管理能力,以及对客户提供物流咨询、对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对物流业务进行重组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毕业生的业务规格 (1)专业岗位

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物流企业、流通企业、工业企业和邮政部门,从事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业务与管理工作。本专业就业岗位(群)有如下几类:

车辆运行组织调度人员;仓储管理人员;车、货代理人员;物流信息处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客户关系管理人员;物流解决方案的设计人员;物流运作流程的管理人员。

(2)知识结构

①掌握高职人才应具有的文化基础知识,包括:政治、体育、数学、外语、计算机等。 ②掌握为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须的技术基础知识,包括:经济数学、运筹学、商品学、物流基础、统计学原理等基本知识。

③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物流运输技术与实务、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现代物流系统解决方案实训、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知识。

④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知识,包括:公共关系学、管理心理学、职业道德、表达与交际、商务礼仪等。

(3)能力结构

①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技术资料,通过国家外语三级考试。 ②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进行物流信息的处理和电子商务的运作,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或考取电子商务员。

③具有较强的物流组织管理能力,熟悉物流的各个环节,能从事运输、商品分类与包装、仓储、配送、信息处理、流通加工等物流技术、流程管理工作和物流服务营销工作。

④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和业务谈判能力,能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供限定条件的物流解决方案。

⑤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计划及可行性论证 1.培养计划

本专业以“面向生产一线、立足岗位流程、产学研相结合、注重综合素质、突出管理应用、强化物流实践、培养操作能力”为指导思想,围绕物流管理专业应用能力的形成构建能力培训与理论教学的教学体系,并建立以培养综合物流管理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教学运行机制,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根据物流业快速发展的特点,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讨论,确定了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计划。详见附件一:培养计划。

2.可行性论证

物流管理实务专业是一个全新的专业,之所以开办高职物流管理实务专业,是因为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旺盛,专业发展有广阔的前景,我校在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方面,均有雄厚的实力和坚实的基础。

(1)培养计划的特点: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在大量社会调研、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的现实情况,经过我校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多次研究讨论,制定了我校的物流管理实务专业的培养计划。此培养计划,以推进全面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物流管理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特色。具体有以下特点:

①按照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培养目标、毕业生的业务规格、能力分析与知识结构,使各项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在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和要求一一对应,将人才培养的大目标分解到各教学环节的每一步骤中,可以实行目标管理,突出可行性、合理性、科学性特点。

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贯穿于全部培养过程中。

③注重素质教育,保证社会科学、体育、英语课、数学课教学时数,同时开设选修的人文课程,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④理论教学体系适合高职教育模式。课堂教学注重效果和学生能力培养,突出实训、仿真和模拟,要求教师教学内容信息量大,以案例分析为主,启发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⑤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现了由“理论”到“应用”的转变。课程内容丰富,突出重点——“应用”。既继承仍对当前有用的管理理论,又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把握管理实践,阐释社会经济现象。

⑥加强了英语教学。既有公共英语课,又增设了听力、写作、专业英语课,要求学生通过A级以上考试。

⑦加强了计算机教学。在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的同时,增加了管理信息系统类等计算机应用性课程,并且增加了计算机开放时间,为学生课外上机提供条件,要求毕业生通过国家二级以上计算机考试。

⑧增加了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49.8%。实践教学的环节和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体现了以管理技术应用和实践技能培养为重点。专业技能实习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和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在完成实习的同时,也完成毕业生岗前培训,使毕业生有更好的岗位适应能力。

⑨拓宽和增加专业类选修课。 (2)培养计划的实施条件:

①在基本素质教育中,我校有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公共课教师队伍,并设有完善的语音室、计算机室、体育场等,有能力完成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教学工作。

②在专业教育方面,我校有从事物流管理、运输、信息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和能力培养的专职教师13人。其中,副高职称6人,中级职称4人,“双师”型8人。近半数的教师在物流、运输管理行业或运输企业工作或集中培训超过半年,还有多人在从事物流课题的研究工作,此外,还聘请了4名校外的物流管理方面的高级经济师、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具有较强的教学实力。

③我校现有交通经济与现代物流实训室等,设备齐全,同时还在社会上广泛进行校企联合,现有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15个,为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实现专业技能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④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计划的实施提供保障。例如:在专业知识教学中,淡化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教师讲授知识不以学科为体系,而以培养对象为中心,避免学科交叉,重复授课,将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利用声像资料做辅助,教学效果好。

(3)结论

专业教学改革方案是以国家相关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改革政策为指导思想,以适应当前的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社会需求为准则,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总体设计的。改革方案

是在原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改革的力度大,充分贯彻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战略构思。改革方案的特色新、力度大,表达了全院教师积极教学改革和建成全国高职示范专业点的强烈愿望。本方案确定了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上的教学改革。建设具有较高理论教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较高的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培养大批基础理论适度、知识面比较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树立为地方的经济建设服务观念,所有这些都表明改革方案的方向正确、目标明确、内容合理,经三年的努力可以实现建设成全国高职示范性专业的目标。

本方案的制定自始至终支持改革的整体性、前瞻性、综合性、实践性。所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面向与定位,都是站在时代的高度,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办学经验,组织学院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和企业具有知名度的专家共同制定的,它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性质、目标和教育模式创新的思想。在保证全体教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毕业生到物流企业第一线的艰苦努力,完全可以为学院创声誉,创品牌。课程体系的建立具有高职特色,同时符合高职教育的改革潮流,符合我国的国情。

(三)主干理论课教学大纲

本专业主干理论课包括:《物流基础》、《物流运输技术与实务》、《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成本管理》、《物流解决方案设计实训》、《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等。大纲详见附件二:主干理论课教学大纲。

(四)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

本专业实践体系包括:物流企业认识实习、3PL模拟实训、电子商务模式实习、毕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等。大纲详见附件三: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

(五)教材建设规划

目前,从整体上看,具有高职高专专业特色的教材极其匮缺,原有的大、中专教材已不适应高职高高专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物流专业刚刚兴起,各专业教材急需编写和修改。

因此,加大教材建设力度是专业改革工作的重要之一。用一至三年的时间在继承原有教材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充分汲取近年来全国各高职高专院校和物流行业发展的现实,在探索专业教材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实践,编写一批具有高职高专专业特色的高质量教材、讲义,特别是实践性教学的讲义。鼓励教师编写讲义。对于实际业务训练的教材(讲义)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进行编写,理论课的教材以选择优秀教材为主,并且以自建自编为主。并且不断地用讲义更新等方式,更新教材中的陈旧的知识。部分教材的编写计划见下表一。

(六)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规划

为适应本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要建立一支完全胜任本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的数量适当、素质较高的专业师资队伍为目标,具体规划和措施如下:

1.鼓励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提升,参加本专业的各种相关学习,使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同时吸纳硕士专业毕业生到我专业任教,为此规划见表二:

2.鼓励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科技开发、应用技术研究和兼职学习、工作,并通过一定培训获得各种行业专业等级证书,建立相应的考核、晋职及聘任制度,形成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机制,使专业教师丰富行业管理和实践经验,提高行业知识的实践能力,同时“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吸纳来自行业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高级操作和管理技术人员充实(或兼任)专业教师队伍,使“双师”型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80%以上。“双师”型专业教师及骨干教师见表四。


教学改革方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2820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教学改革方案
相关文章
  • 教学改革方案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为使教师积极投身到课改工作中,成为实践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制定本课改实施方案,引导教师进行有效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