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恰同学少年 正文

恰同学少年

2017-04-06 07:42:00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观《恰同学少年》有感

早在上大学之前我就看了当时热播的青春励志剧《恰同学少年》,这部剧主要是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讲述了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生活的事,剧中除着重刻画了胸怀抱负的毛润之外,还刻画了他身边的同学和老师。整部电视剧表现出了在那个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年代,毛主席和他的同学们救国救民,团结合作,视国家兴亡为己任的豪迈与热情.更加强调了一个事实,一个国家要富强,一个民族要振兴,必须通过教育这一渠道来塑造一颗坚定的信心,一份崇高的理想和一个完美的智慧.

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少年时的志趣思想,往往预示着一个人一生的前进方向。而电视剧中所描述的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给了我们大学生无限启示,告诉我们应该心怀祖国、志向远大,先完善自身继而立足世间。

伟人的少年时代以天下为己任。他在作文中多次谈论天下大事,提出自己的看法,虽然因“过于张扬”而被老师批评,但他心怀祖国和改变旧中国现状的伟大理想得到了教师们的肯定,也得到了同学的钦佩。伟人的少年时代乐观而不畏寒苦,假期无处可去住在山上的亭中,也不能改变他的达观,携友一同读书游山,淋山雨而叫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他曾经所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种乐观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毛泽东的魅力不仅

如此,因为他光明磊落的为人、沉着缜密的思维和独特的领导才能,团结了一群有志于改造贫腐的旧中国的青年。在少年时代,他们游走于工厂乡村,成为当地先进思想的宣传兵;成年以后,他们更是各显所长,在华夏大地上掀起了革命的滔天巨浪。他们的理想与抱负,他们的气魄与胆量,他们的志趣与胸怀,无一不令人深深为之折服。上大学之前,高中老师就说过高中同学才是一辈子的财富,上了大学要找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实在非常非常的难,我一开始却不以为然。有一句话说的好,五湖四海皆兄弟,同学之间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就是缘分,在一起就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照顾。而当我真正踏进大学校园以后,我确实看到的确实大多数同学之间只是表面上见面寒暄几句,而实际上却形成一种无形的不健康的隔膜;彼此不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而是看谁干逃课,看谁吃得好穿的好;看谁游戏玩的厉害,仿若形成一种默契,会玩游戏的就是比别人高明;老土的就是农村人……而剧中同学之间的友谊实在让人羡慕:萧子升主动把自己的钱分给毛泽东;易永畦主动为毛泽东缝补露出好几个脚趾头的破鞋子;看到同学的成绩下降了,都去关心提醒;彼此之间共同交流学习心得,共同为拯救中华民族而出谋划策。 如果大学同学之间彼此卸下虚伪的面孔,共同努力,共同学习,则何乐而不为呢? 古人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说的都是关于少年志向与成就事业、实现理想抱负的辩证关系。志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理想,二是实现理想所必备的意志和毅力,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因此,胸怀远大理想,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应当是中国青少年报效祖国,有所建树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走向世界的最重要的力量之源。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如今,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中国青少年新的历史使命。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法官,要干好人民司法这分工作,光光懂得审案还是远远不够的,简单的、机械的就案办案也是不科学的。只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方向出发,牢牢地把握好司法的政治方向,积极地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才能最终实现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团结和谐的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目标。

有一种声音,穿越岁月的尘埃,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从橘子洲头呼啸而来抵达我们的心房;有一种力量,锤炼青春的硬度,拨开一个时代的迷雾,在神州大地点燃一盏耀眼的火光;有一种感动,在民族的胸膛流淌,如清冽的湘江之水,总是将你我青春的热血激荡。我们在聆听和回望中还原那些激动人心的人物和细节,便深切感受到那凝聚在岁月中的芳香,那么浓郁,那么温馨……一代伟人虽已远去,但他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却永放光芒。我们不会忘记,一个从同学少年到年过半百的老人在莫斯科对中国留学生发表演说的语重心长: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

朝气蓬勃,好象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神采飞扬的演说穿越历史的时空在年轻的中国大地上回荡。就如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里描述的一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作为当代大学生,就要激扬我们的青春,放飞我们的梦想!向前迈进!

篇二:《恰同学少年》经典台词

《恰同学少年》经典台词

一、 杨昌济对毛泽东的作文的评价

“单以这篇作文的技巧来看,这篇文章的确是不及上一篇。然则此文之中,越看则越有一股压不住的勃勃生气。以小学教育之优劣,见战争之成败,国家之兴衰,纵横驰骋间豪气冲天,立意高远而胆识惊人。没错,豪气冲天,胆识惊人,就这八个字!文采华章,固属难能,而气势与胆识,才是天纵奇才之征兆。此子笔下虽粗糙,然胸中有丘壑。如璞中美玉,似待磨金刚,假以时日,将成非凡大器。非凡大器!”

二、 孔昭绶谈教育

孔昭绶:“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要来读师范?诸位今日走入师范之门,习教育之法。今后还要致力于民国之国民教育,如果不解决为何读书这个问题,势必学而不得其旨,思而不知其意。到头来呀,自己五年的大好青春和一番苦功,都不知下到什么地方去了。 ?? 大家都知道,我们一师素称千年学府。自南宋理学大儒 张南轩先生在此地创办城南书院至今八百余年。虽经天灾,虽历战祸,虽经朝代变迁,帝王更迭,而绵绵不息直垂于今日。如孙鼎臣、何绍基,如曾国藩、李元度,如谭嗣同、黄兴,历代人才辈出而灿若星辰,成为我湖湘学派生生不息之重要一支。为什么?我想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经世致用。何谓经世,致力于国家,致力于社会谓之经世。那么何谓致用?以我之所学,化我之所用谓之致用。经世致用者,就是说,我们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们读书的目的,我们求学的动力,是为了学得知识,以求改变我们的国家,改变我们的社会。我们湖南人历来读书,只为了两个字:做事。做什么事呢?做于国于民有用之事。”

毛泽东:“那校长,什么样的事?才是于国于民有用的事?”

孔昭绶:“乱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以今时今日论,我认为首要大事,当推教育。我中华百年积弱,正因为民智未开,只有大兴教育,才能以新知识,新文化。扫除全民族的愚昧和落后。教育人人,则人人得治。人人自治,则社会必良。社会改良,则人才必盛。人才既出,则国势必张。以此而推论,当今之中国,有什么事比教育还大。欲救国强种,有什么手段能比教育还强?所以,读师范,学教育,他日学成,以我之所学,为民智之开启而效绵薄,为民族之振兴而尽一己之力,这不正是诸位经世致用的最佳途径吗?”

三、 杨昌济谈修身

“今天,是我给大家上的第一堂课。修身。何谓修身,修养一己之道德情操,勉以躬行实践谓之修身。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修身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门坎。己身之道德不修养,情操不陶冶,私欲不约束,你就做不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精神完美的人。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作为也就无从谈起。你们会问,什么是修身的第一要务呢?两个字:立志。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无志,则没有目标,没有目标,修身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凡修身,必先立志。志存高远,则心自纯洁。

?? 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杨某平生,无为官之念,无发财之想悄然遁世,不问炎凉。愿 于诸君之中,得一二良才。载得参天之大木。为我百年积弱之中华,撑起一片自立自强的天空。则吾愿足矣。”

四、 杨昌济谈修学储能

毛泽东第一次到杨昌济老师家里,由杨老师给他开“小灶”。

毛泽东:“修学储能?”

杨昌济:“对!修学储能就是你今天的第一课。也是我这个老师对你这个弟子提出的学习目标。润之,一个年轻人走进学校的目的是什么?是学习知识,更是储备能力。孔子曰: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就是说一个人,光是能力素质强,而学问修养不够,则必无法约束自己,本身的能力反而成了一种野性破坏之力。反过来,如果光注重书本学问,而缺乏实际能力的培养,那么知识也就成了死知识,学问也就成了伪学问,其人必死板呆滞,毫无实用。所以我今天送你四个字,就是要让你牢牢记住,修学储能,必须平衡发展。这也是你求学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毛泽东:“那以今日之我,应当以修什么学问,储哪种能力为先呢?”

杨昌济:“什么学问?哪种能力?润之,你的这种想法首先就是错误的。今时今日之毛润之是什么人?一个师范学校的一年级学生而已,你喜欢哲学伦理,也关心时事社会。那是兴趣也是天赋,但我同时担心,你走入另外一个误区,那就是知识能力的涉猎之面太窄。润之,你的求学之路才刚刚开始,你才掌握了多少知识,拥有多少能力?过早地框死了自己修学储能的范围而不广泛学习多方涉猎,于你今后是有百弊而无一利。所以在你修学储能的后面还应该加上四个字先博后渊。”

毛泽东:“我明白了,博采众长才能相互印证,固步自封必将粗陋浅薄。对吗?老师。” 杨昌济:“你能这样想,这就对了。”

杨昌济:“?? 对,坚忍。坚者如磐石,虽岁月交替而不移;忍者如柔练,虽因苦艰辛而不摧。坚忍者,刚柔相济、百折不回、持之以恒也。”

五、 润之晨诵《少年中国说》: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与世界为缘。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将迁居它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处,将迁居者,不爱护其窗栊,不洁治其庭庑,俗人恒情,亦何足怪?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棰之残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于彼气息奄奄,与鬼为邻者何与焉?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六、 蔡和森与刘俊卿的辩论

课堂上,徐特立老师让两位观点相反的同学展开辩论,一位是刘俊卿,另一位是蔡和森。 蔡和森:“我不同意。教师者,传道授业,教书育人者也。要是教师都一门心思追求更好的待遇、更高的地位去了,那还有什么心思去培养学生,用这样的心态去教书,又怎么教得出愿意为社会、为大众奉献自己的学生呢?”

刘俊卿:“大道理谁不会讲,如果要你低人一等,吃一辈子粉笔灰,你蔡和森也未必愿意吧。”

蔡和森:“我从来不觉得吃粉笔灰有什么地方低人一等。相反,我倒坚信,教书育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职业之一。”

刘俊卿:“我也没有说不崇高啊,只不过别人都说教师是穷教书匠。光你自己觉得崇高,有什么用啊?”

蔡和森:“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有理想,有信念。懂得崇高与纯洁的意义。假如眼中只有利益与私欲,那人和只会满足于物欲的动物,又有何分别呢?林文忠公有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而区区人言冷暖,物欲得失,与之相比,又渺小得何值一提呢。”(掌声)

七、 杨昌济智劝毛泽东

国文教师袁仲谦将倔强的毛泽东撵出教室,方维夏与黎锦熙在劝导毛无效后,请来了杨昌济教授。

杨昌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润之啊,你读过这篇文章吗?”

毛泽东:“读过,是韩愈的《马说》。”

杨昌济:“在这个世上人才易得,识才者难求,为什么?因为人都有个毛病,自以为是,凡事总认为自己是对的,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你比方说 ??比方说袁仲谦 袁老先生这方面的毛病就不少。怎么,你不同意我的看法?”

毛泽东:“老师,怎么突然批评起袁先生来了?”

杨昌济:“他做得不对,我当然要批评他。你看,像你这样的学生,作文写得这么好,他居然看不上眼,这象话吗?不就是文章锋芒过甚,不太注重含蓄么?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毛病,值得这么抓住不放?就算是有毛病吧,你毛润之改不改,关他什么事啊,他怎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跟你过不去,这不是吃饱了饭没事做吗?你说对不对。”

毛泽东:“老师,我?? ”

杨昌济:“还有还有。动不动就搬出什么韩柳欧苏,要人学什么古之大家,那韩柳欧苏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几百上千年前人人都认为他写得好吗?难道你毛润之非得跟上千年来的读书人看法一样?说不定你比这上千年来的所有读书人都要高明得多呢!他袁仲谦怎么就没看到这一层呢?!你说,他这不是自以为是什么?最可气的是,他居然看不上梁启超的文章,那梁启超的文章有什么不好?就算比不上韩柳欧苏这么有名气,就算许多人都认为他的文章过于直白,只适合打笔仗,上不得大台面,那又怎么样?你毛润之偏偏喜欢,偏偏认为它十全十美,他这个老师管得着吗?还要因此在课堂上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教训你,跟你争个面红耳赤,哪有一点虚心的样子,哪有一点容人的气度嘛!”

毛泽东:“老师,别说了。”

杨昌济:“润之啊,道理我就不跟你多说了。你自己慢慢去体会,不过有一件事我要告诉你,你入学的作文,大家都知道是我敲定你作第一名的,可你不知道的是,那次阅卷,其实是袁仲谦先生负责,当时是他把你定为第二名。仲老是长沙国学界公认的权威,在他的眼中,能得到第二名的成绩,足见他有多么地赏识你的才华,之所以定为第二名,也是因为在你的作文中,还存在明显的缺陷。他一次次指出这些缺陷,一次次降低你的分数,乃至降到四十分,为什么?难道他看中的第二名写出的文章,就真的只值四十分吗?一个老师,当他碰上他自己非常欣赏的有才华的学生,却又总也看不到学生改正自己缺点的时候,他会是什么心情?我告诉你,五个字:恨铁不成钢!”

八、 关于贫困与富有

“同学们,第一师范的同学们,什么是贫困?什么是富有?穿草鞋,打补丁,粗茶淡饭

就是贫困?穿皮鞋,坐轿子,山珍海味就是富有了吗?不!孩子们,真正的贫困与富有,不在于这些表面上的东西。今天你们还年轻,将来走入社会都要经历金钱和名利的诱惑,都要面临现实与理想的选择。等到了那个时候,你们就会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不计较个人得失,尽己所能,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的时候,你在精神上是那样的富有和快乐。相反,如果一天到晚,只记得自己那么一点私利,就算你坐拥万贯家财,就算你白天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可是到了晚上,当你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并不快乐。因为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无尽的空虚,因为你在精神上,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今天,这半块窝头,我留下了。我也希望这半块窝头,从此留在每一位同学的心里。使我们牢牢记住,俭朴乃修身之本。”

九、 结交有志青年

润之与杨教授谈了自己对哲学的思考后,提及结交同道以求真理一事。

毛泽东:“最近一段时间,我越来越觉得,我所学到的知识,直接从书本上得来的少,倒是和先生质疑问难,和同侪学友相互交流中得来的更多。”

杨昌济:“从有字之书中得学问,不如从无字之书中搬真理,这是对的。”

毛泽东:“得真理也只是第一步,修学也好,储能也好,其目的都是在改造社会,而改造社会,绝不是一个人的事,一个人,有再大的本事也起不了任何作用,所以我想扩大自己的交流范围,结交更多的有志青年,他日方可成为中国有所作为的新生力量。”

杨昌济:“那你想怎么做?”

毛泽东:“我想公开征友。”

十、 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

“二十八画生者,长沙布衣学子也。但有能耐艰苦劳顿,不惜己身而为国家者,修远求索,上下而欲觅同道者,皆吾之所求也。故曰: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敬启者:二十八画生。”

(二十八画生即毛泽东,由毛泽东三个字繁体共二十八画而得。)

十一、 纳于大麓,烈风骤雨弗迷

毛泽东:“大风怎么了?大雨又怎么了?古人云:纳于大麓,烈风骤雨弗迷。今天我和老蔡算是好好体会了一把。”

蔡和森:“没错,风,浴我之体;雨,浴我之身;烈风骤雨,浴我之魂!”

风雨中齐诵: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障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译文:我本是楚狂人,唱着凤歌笑孔丘。手里拿着绿玉杖,清晨就辞别了黄鹤楼。寻访五岳找仙人,不畏路程远,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星旁,九叠云屏就像是锦幕张,山影在鄱阳湖上映出青黛光。石门在山前开,香炉峰和双剑峰高耸入云真雄壮。三叠泉水飞泻而下,像银河倒挂一样。香炉峰和瀑布遥遥相望,曲折回旋的山崖、层层叠起的峰峦直插穹苍。山色苍翠,红霞映朝阳,鸟迹看不见,只有吴天寥廓苍茫茫。登上高山,满怀豪情让目光驰骋在天地间,大江悠悠东去不回还。黄云涌出,万里天色变,九条支流,白波滚滚有如流动的雪山。心情真好啊,写出这首《庐山谣》,面对庐山,更使我兴发。悠闲中,我对着石镜洗净尘世心,谢公的行迹早就被苍苔填没。我早就服下仙丹再没有尘世情,三丹和积,可说是学道已初成。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手捧着莲花去朝拜玉帝。早已约好天神会面在九天之上,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十二、 湖南一师校歌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材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十三、 润之谈袁世凯

“上苍令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大乱就大乱,治乱更迭,这本来就是一件天理循环的事,再说,无一乱不可得一治。”

十四、 润之对夏默庵联

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

清水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

十五、 萧子升“天下无双”联

旧书常读出新意

俗见尽弃做雅人

十六、 润之谈人生

“什么是最可贵的,就是这种从不气馁、永远饱含希望、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的胸襟才是最可贵的。就好像这雨,你别看它下得这么大,好像挡着别人的去路一样,可我相信,它终归会停,天也终归会晴。”

“我毛润之没有别的本事,就一条,一辈子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太阳明天照样出。”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十七、 孔昭绶演讲

“有一个词,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支那。这是日本对中国的称呼,在日本人嘴里,

篇三:恰同学少年之经典对白

恰同学少年之经典对白

湖南第一师范校歌: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材自昔夸熊封,男而努力蔚为万夫雄。

经典台词:

入学一师的第一天晚上,校长孔昭绶到宿舍看望学生。

孔昭绶: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要来读师范?诸位今日走入师范之门,习教育之法。今后还要致力于民国之国民教育,如果不解决为何读书这个问题,势必学而不得其旨,思而不知其意。到头来呀,自己五年的大好青春和一番苦功,都不知下到什么地方去了。……大家都知道,我们一师素称千年学府。自南宋理学大儒张南轩先生在此地创办城南书院至今八百余年。虽经天灾,虽历战祸,虽经朝代变迁,帝王更迭,而绵绵不息直垂于今日。如孙鼎臣、何绍基,如曾国藩、李元度,如谭嗣同、黄兴,历代人才辈出而灿若星辰,成为我湖湘学派生生不息之重要一支。为什么?我想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经世致用。何谓经世,致力于国家,致力于社会谓之经世。那么何谓致用?以我之所学,化我之所用谓之致用。经世致用者,就是说,我们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们读书的目的,我们求学的动力,是为了学得知识,以求改变我们的国家,改变我们的社会。我们湖南人历来读书,只为了两个字:做事。做什么事呢?做于国于民有用之事。

毛:那校长,什么样的事?才是于国于民有用的事?

孔:乱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以今时今日论,我认为首要

大事,当推教育。我中华百年积弱,正因为民智未开,只有大兴教育,才能以新知识,新文化。扫除全民族的愚昧和落后。教育人人,则人人得治。人人自治,则社会必良。社会改良,则人才必盛。人才既出,则国势必张。以此而推论,当今之中国,有什么事比教育还大。欲救国强种,有什么手段能比教育还强?所以,读师范,学教育,他日学成,以我之所学,为民智之开启而效绵薄,为民族之振兴而尽一己之力,这不正是诸位经世致用的最佳途径吗?

经典台词

小义与大节,孰轻孰重,这堂师范学校给毛泽东的第一课,是那么深刻地留在他的记忆里。多年后,在陕北接受美国记者斯诺的采访时,他曾坦诚地回顾,并深刻反思了自己年少时代的这次冲动。

杨昌济:今天,是我给大家上的第一堂课。修身。何谓修身,修养一己之道德情操,勉以躬行实践谓之修身。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修身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门坎。己身之道德不修养,情操不陶冶,私欲不约束,你就做不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精神完美的人。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作为也就无从谈起。你们会问,什么是修身的第一要务呢?两个字:立志。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无志,则没有目标,没有目标,修身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凡修身,必先立志。志存高远,则心自纯洁。

……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杨某平生,无为官之念,无发财之想悄然遁世,不问炎凉。愿于诸君之中,得一二良才。载得参天之大木。为我百年积弱之中华,撑起一片自立自强的天空。则吾愿足矣。

经典台词:

毛泽东第一次到杨昌济老师家里,由杨老师给他开“小灶” 毛:修学储能?

杨:对!修学储能就是你今天的第一课。也是我这个老师对你这个弟子提出的学习目标。润之,一个年轻人走进学校的目的是什么?是学习知识,更是储备能力。孔子曰: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就是说一个人,光是能力素质强,而学问修养不够,则必无法约束自己。本身的能力反而成了一种野性破坏之力。反过来,如果光注重书本学问,而缺乏实际能力的培养,那么知识也就成了死知识,学问也就成了伪学问。其人必死板呆滞,毫无实用。所以我今天送你四个字,就是要让你牢牢记住,修学储能,必须平衡发展。这也是你求学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毛:那以今日之我,应当以修什么学问,储哪种能力为先呢?

杨:什么学问?哪种能力?润之,你的这种想法首先就是错误的。今时今日之毛润之是什么人?一个师范学校的一年级学生而已,你喜欢哲学伦理,也关心时事社会。那是兴趣也是天赋,但我同时担心,你

走入另外一个误区,那就是知识能力的涉猎之面太窄。润之,你的求学之路才刚刚开始,你才掌握了多少知识,拥有多少能力,过早地框死了自己修学储能的范围而不广泛学习多方涉猎,于你今后是有百弊而无一利。所以在你修学储能的后面还应该加上四个字先博后渊。 毛:我明白了,博采众长才能相互印证,固步自封必将粗陋浅薄。对吗?老师。

杨:你能这样想,这就对了。

杨:……对,坚忍。坚者如磐石虽岁月交替而不移,忍者如柔练虽因苦艰辛而不摧。坚忍者刚柔相济百折不回,持之以恒也。 课堂辩论

在徐特立老师的课堂上,徐老师让两位观点相反的同学展开辩论,一位是刘俊卿,另一位是蔡和森:

蔡:我不同意。教师者,传道授业,教书育人者也。要是教师都一门心思追求更好的待遇更高的地位去了,那还有什么心思去培养学生,用这样的心态去教书,又怎么教得出愿意为社会,为大众奉献自己的学生呢?

刘:大道理谁不会讲,如果要你低人一等,吃一辈子粉笔灰,你蔡和森也未必愿意吧。

蔡:我从来不觉得吃粉笔灰有什么地方低人一等。相反,我倒坚信,教书育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职业之一。

刘:我也没有说不崇高啊,只不过别人都说教师是穷教书匠。光你自

己觉得崇高,有什么用啊?

蔡: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有理想,有信念。懂得崇高与纯洁的意义。假如眼中只有利益与私欲,那人和只会满足于物欲的动物,又有何分别呢?林文忠公有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而区区人言冷暖,物欲得失,与之相比,又渺小得何值一提呢。(掌声)

经典台词:

孔老师发现有同学浪费粮食,于是召开全校大会,教育同学。

孔校长:小的时候,我家里很穷。吃不起什么好东西。有一次过年,我母亲借了半袋玉米,磨成了面,蒸了一锅窝头。我当时饿极了,拿了一块就吃。结果烫了嘴,窝头掉在地上,母亲把那半块窝头捡起来,把脏的那一半自己吃了,干净的那一半,留给了我。香啊。今天我看到这半块窝窝头,又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那半块,真的很香。同学们,第一师范的同学们,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啊!你们的父母,在家里是何等地节俭,何等地惜粮惜物。还记不记得,你们那种田的老父亲,冒着三伏天的大太阳,在田里一整天,一整天地割稻子。还记不记得,你们的母亲,经常把碗里的饭,拨一半到你们的碗里,还说自己吃了一半,就已经很饱很饱了。刘俊卿同学,请你出列。有一位老师,我想重新给你介绍一次,也给我们全体同学重新介绍一次。那就是被你们称为徐大叫花的徐特立老师。我知道,不光是你一个人,还有不少同学背后也这样叫他,徐大叫花。是啊,我们这位徐老师,看


恰同学少年》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2125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恰同学少年
相关文章
  • 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经典台词《恰同学少年》经典台词一、杨昌济对毛泽东的作文的评价“单以这篇作文的技巧来看,这篇文章的确是不及上一篇。然则此文之中,越看则越有一股压不住的勃勃...

  • 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观《恰同学少年》有感早在上大学之前我就看了当时热播的青春励志剧《恰同学少年》,这部剧主要是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讲...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