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作文大全 > 初一作文 >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大纲 正文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大纲

2017-03-21 05:43:0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q(p,q为整数且p?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p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正整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整数?零?正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 有理数?零 ② 有理数??负整数

???负整数?正分数?分数??负有理数??负分数?负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a>0 ? a是正数;a<0 ? a是负数;

a≥0 ? a是正数或0 ? a是非负数; a≤ 0 ? a是负数或0 ? a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数轴的三要素)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的相反数是-(a-b+c)= -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3)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

(4)相反数的商为-1.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a(a?0)?a(a?0)(2) 绝对值可表示为:a??或; 0(a?0)a??????a(a?0)??a(a?0)

(3) a

a?1?a?0 ; a

a??1?a?0;

(4) |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非负性;

5.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2)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4)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5)-1,-2,+1,+4,-0.5,以上数据表示与标准质量的差,绝对值越小,越接近标准。

6.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等于本身的数汇总:

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0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1,-1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正数和0

平方等于本身的数:0,1

立方等于本身的数:0,1,-1.

7. 有理数加法法则:X|k |b| 1 . c|o |m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奇数个负数为负,偶数个负数为正。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简便运算)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即无意义.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a2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2≥0;若a2+|b|=0 ? a=0,b=0;

(4)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

是正数。

0.12?0.01??2?1?1(5)据规律 2??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 10?100??????????????a0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即1≤a<10,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0的指数=整数位数-1, 整数位数=10的指数+1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那一位.

17.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注意:不省过程,不跳步骤。

18.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但不能

用于证明.常用于填空,选择。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1.单项式:表示数字或字母乘积的式子,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称单项式的系数(要包括前面的符号);

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只与字母有关)。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X k b 1 . c o m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

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5.整式? (整式是代数式,但是代数式不一定是整式)。

?多项式

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

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8.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 若

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9.整式的加减:一找:(标记);二“+”(务必用+号开始合并)三合:(合并)

10.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

2.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仍相等.

3.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5.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移项变号).

6.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7.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8.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化简方程----------分数基本性质

去 分 母----------同乘(不漏乘)最简公分母

去 括 号----------注意符号变化

移 项----------变号(留下靠前)

合并同类项--------合并后符号

系数化为1---------除前面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 ???? 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路程 时间?; 时间速度

工作量工作量工时?; 工时工效(2)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效?工程问题常用等量关系: 先做的+后做的=完成量

(3)船在顺水、逆水中航行或者飞机在顺风、逆风中飞行的问题:

船在顺水中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水流速度

船在顺水中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水流速度

飞机在顺风中飞行的速度=飞机在无风时飞行的速度+风的速度

飞机在顺风中飞行的速度=飞机在无风时飞行的速度-风的速度

顺水逆水问题常用等量关系: 顺水路程=逆水路程

(4)商品利润问题: 售价=定价几折售价?成本?100%; , 利润率?成本10

利润问题常用等量关系: 售价-进价=利润

(5)配套问题:

(6)分配问题

第四章 图形初步认识

(一)多姿多彩的图形

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1、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多边形等.

主视图---------从正面看 ?2、几何体的三视图? 左视图---------从左边看

?俯视图---------从上面看

(1)会判断简单物体(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2)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3、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1)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现图形不一样的.

(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4、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二)直线、射线、线段

1

2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单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1)度量法

(2)用尺规作图法

4、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

(1)度量法

(2)叠合法

(3)圆规截取法

5、线段的中点(二等分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定义: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

图形:

A M B

1符号: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则AM=BM=AB,AB=2AM=2BM. 2

6、线段的性质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7、两点的距离

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距离是线段的长度,而不是线段本身).

8、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点在直线上(或者直线经过点) (2)点在直线外(或者直线不经过点).

(三)角

篇二: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有理数

1 正数与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2)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注意: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2 有理数

(1)整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2)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3)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或说正数、负数、零统称整数。

3. 数轴(1)定义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2)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4)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4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5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 有理数的加减法

(1)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 ③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④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7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8 有理数的乘除法

(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9 乘法分配律:a(b+c)=ab+ac 或 a(b-c)=ab-ac 或 a(b+c+d)=ab+ac+ad 或 a(b-c-d)=ab-ac-ad等。

10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1 有理数的乘方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在an( 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12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13 科学计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注意a的范围为1≤a <10。

14 有效数字: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1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

(单项式指的是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其也不是单项式)

2 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3 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4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是否是几个单项式的和).

5 多项式的项:在一个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6 常数项:在一个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7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例如:3x5+8x3-6x+5这个这个多项式中,次数是5.,一共有4项(分别是3x5,8x3,-6x,5)常数项是5.。

8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10 整式的加减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与字母前面的系数(≠0)无关)。

同类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二者缺一不可.同类项与系数大小、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11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

12 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13 字母的升降幂排列: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大)到大(小)的顺序排列。

14 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15 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 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

2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3x+8=7; 8y+0.5y-10=3;4a+5a+9a=3 等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又如:.5x2+3x-9=0;x+y+3z=0 等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3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4 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整式或分式),等式不变(结果仍相等).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不变.

注意:运用性质时,一定要注意等号两边都要同时变;运用性质2时,一定要注意0这个数.

5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一般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可以省略部分)

6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一般步骤: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

以上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五个基本步骤,在实际解方程的过程中,五个步骤不一定完全用上,或有些步骤还需要重复使用. 因此,解方程时,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择方法. 在解方程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分子是一个整体,去分母后应加上括号;去分母与分母化整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

② 去括号遵从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不要漏乘括号的项;不要弄错符号; ③ 移项 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符号)。 7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概念梳理

⑴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① 审题,特别注意关键的字和词的意义,弄清相关数量关系,

② 设出未知数(注意单位),

③ 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④ 解这个方程,

⑤ 检验并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⑵ 一些固定模型中的等量关系:

① 数字问题: 表示一个三位数,则有

② 行程问题:甲乙同时相向行走相遇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

甲走的时间=乙走的时间;

甲乙同时同向行走追及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乙之间的距离

③ 工程问题:各部分工作量之和 = 总工作量;

④ 储蓄问题:本息和=本金+利息

⑤ 商品销售问题: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商品利润率×商品成本价或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1+利润率)

⑥ 产油量=油菜籽亩产量X含油率X种植面积

.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1 多姿多彩的图形

形状:方的、园的等

几何图形大小:长度、面积、体积等

位置:相交、垂直、平行等

2 几何体也简称体。包围着体的是面。

3 常见的立体图形:柱体、椎体、球体等各部分不都在一个平面内。

4 平面图形:在一个平面内的图形就是平面图形。

5 展开图:识记一些常用的展开图。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6 点线面体: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

7 直线、射线、线段

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做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8 角

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角的端点为顶点,两条射线为角的两边。 1度=60分 1分=60秒 1周角=360度 1平角=180度

9 角的比较与运算

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直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补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性质: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

篇三: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目录及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目录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5 有理数的乘方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2.2 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去括号与去分母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1 几何图形

4.2 直线、射线、线段

4.3 角

4.4 课题学习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与负数

①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②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注意: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1.2 有理数

1、有理数(1)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2)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3)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数轴(1)定义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2)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4)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

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4、绝对值:(1)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从几何意义上讲,

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2)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①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②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5 有理数的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3、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注意a的范围为1≤a <10。

4、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四舍五入遵从精确到哪一位就从这一位的下一位开始,而不是从数字的末尾往前四舍五入。比如:3.5449精确到0.01就是3.54而不是3.55.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1、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系数,单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指的是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其也不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3、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就是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次数。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这里是次数最高项,其次数是6;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

5、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6、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与字母前面的系数(≠0)无关。

2、同类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二者缺一不可.同类项与系数大小、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3、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4、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5、去括号法则:去括号,看符号:是正号,不变号;是负号,全变号。

6、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一去、二找、三合

(1)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 (2)结合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 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注意: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要抓住三点:

1)未知数所在的式子是整式(方程是整式方程);

2)化简后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经整理后方程中未知数的次数是1.

3、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4、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注意:运用性质时,一定要注意等号两边都要同时变;运用性质2时,一定要注意0这个数.

3.2 、3.3解一元一次方程

在实际解方程的过程中,以下步骤不一定完全用上,有些步骤还需重复使用. 因此在解方程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分子是一个整体,去分母后应加上括号;去分母与分母化整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

②去括号:遵从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不要漏乘括号的项;不要弄错符号; ③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符号) 移项要变号;

④合并同类项:不要丢项,解方程是同解变形,每一步都是一个方程,不能像计算或化简题那样写能连等的形式;

⑤系数化为1::字母及其指数不变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不要分子、分母搞颠倒。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一.概念梳理

⑴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①审题,特别注意关键的字和词的意义,弄清相关

数量关系;②设出未知数(注意单位);③根据相等关系列

出方程;④解这个方程;⑤检验并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⑵一些固定模型中的等量关系及典型例题参照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专练学案。

二、思想方法(本单元常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小结)

⑴建模思想:通过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成数学模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 ⑵方程思想: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就是方程思想.

⑶化归思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利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

数的系数化为1等各种同解变形,不断地用新的更简单的方程来代替原来的方程,最

后逐步把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 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⑷数形结合思想: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借助于线段示意图和图表等来分析数量关系,使问题中的

数量关系很直观地展示出来,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越性.

⑸分类思想:在解含字母系数的方程和含绝对值符号的方程过程中往往需要分类讨论,在解有关方

案设计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也要注意分类思想在过程中的运用.

三、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

1. 解一元一次方程时,要明确每一步过程都作什么变形,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 寻找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时,要善于借助直观分析法,如表格法,直线分析法和图示分析法等.

3.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检验包括两个方面:⑴检验求得的结果是不是方程的解;

⑵是要判断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目中的实际意义.

四、一元一次方程典型例题

m-3例1. 已知方程2x+3x=5是一元一次方程,则.

解:由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知m-3=1,解得m=4.或m-3=0,解得m=3

所以m=4或m=3

警示:很多同学做到这种题型时就想到指数是1,从而写成m=1,这里一定要注意x的指数是(m-3).

2例2. 已知x??2是方程ax-(2a-3)x+5=0的解,求a的值.

2解:∵x=-2是方程ax-(2a-3)x+5=0的解

∴将x=-2代入方程,

得 a·(-2)-(2a-3)·(-2)+5=0

化简,得 4a+4a-6+5=0

∴ a=21 8

点拨:要想解决这道题目,应该从方程的解的定义入手,方程的解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样把x=-2代入方程,然后再解关于a的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了.

例3. 解方程2(x+1)-3(4x-3)=9(1-x).

解:去括号,得 2x+2-12x+9=9-9x,

移项,得 2+9-9=12x-2x-9x.

合并同类项,得 2=x,即x=2.

点拨:此题的一般解法是去括号后将所有的未知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已知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其实,我们在去括号后发现所有的未知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合并同类项后系数不为正,为了减少计算的难度,我们可以根据等式的对称性,把所有的未知项移到右边去,已知项移到方程的左边,最后再写成x=a的形式.

例4. 解方程 1?1?1?x?1???. ?3??5??7??1???8?6?4?2???

1?1?x?1???3??5??1 ??6?4?2??

1?x?1? ?3??1?4?2?解析:方程两边乘以8,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得同样,方程两边乘以6,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方程两边乘以4,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1?1 2

方程两边乘以2,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3.

说明:解方程时,遇到多重括号,一般的方法是从里往外或从外往里运用乘法的分配律逐层去特号,而本题最简捷的方法却不是这样,是通过方程两边分别乘以一个数,达到去分母和去括号的目的。

例5. 解方程4x?1.55x?0.81.2?x. ??0.50.20.1

(4x?1.5)?2(5x?0.8)?5(1.2?x)?10 ??0.5?20.2?50.1?10解析:方程可以化为

整理,得 2(4x?1.5)?5(5x?0.8)?10(1.2?x)

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7x=11,所以x=?11. 7

说明:一见到此方程,许多同学立即想到老师介绍的方法,那就是把分母化成整数,即各分数分子分母都乘以10,再设法去分母,其实,仔细观察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将分母化成整数与去分母两步一步到位,第一个分数分子分母都乘以2,第二个分数分子分母都乘以5,第三个分数分子分母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大纲》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1307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大纲
相关文章
  •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大纲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有理数1 有理数:(1)凡能写成q(p,q为整数且p?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p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