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古诗借景抒情鉴赏
古诗借景抒情中的景、情关系
一、 景、情反衬
情、景反衬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心的悲苦之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1、以哀景写乐(豪)情
“以哀景写乐”,无论是诗或曲,都较为少见。这大约是因为,旧时代的文人“不如意事常八九”,一遇哀景,则感慨系之,所以悲秋之作甚多;情绪高昂的稀有。过多也就未免令人厌腻,乃至形成滥调。因此,“以哀景写乐往往却给人强烈的新鲜感”。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月亮和“我”都是一样的孤独寂寞的;“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落日” 比喻自己黄昏晚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 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 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某种壮怀、豪气,非要借助哀境的反衬,不足以倍增光彩。
《塞上作》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律诗的前四句,写西汉时的“天之骄子”匈奴,正在白草连天、荒原落日的塞外射猎示威,哀景写得十分凄烈。但下面笔锋一转,别开洞天:“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这后四句,写边防将士的昂扬斗志,风格豪放,气宇沉雄,令人鼓舞,一点也没有愁眉苦脸的样子。但是,这样的豪情正是借助于前面的哀景反衬出来的。
景象愈是凄烈荒凉,愈反衬出百折不回的英雄气魄。若改成丽日晴天,春风和畅,反而衬托不出雄伟博大的气象来。哀景对于反衬某些豪情是有特殊妙用的。
《诗经·采薇》篇中更是有情、景反衬的经典句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霏霏(fēi):雪下得很大的样子。)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
王夫之认为走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乐”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感情。
一二句以乐景写哀情,三四句以哀景写乐情,情景强烈冲突,哀乐之情趣,遂更加隽永深远、耐人寻味。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
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所以,尽管情和景之间的关系有多种形式,但实际上两者是相合为一的,惟其相融相契,才称之为“诗”,才是历代诗家追求的高境界。 2、以乐景写哀情
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如:
《行 宫》元稹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首诗就是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
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显得更有余味。
《千秋岁》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后两句状写花影摇曳,莺声间关,形象生动,摹写精当。用“乱”和“碎”来形容花多,同时也传递出词人心绪的纷乱,荡然无绪。可谓以乐景写哀情,给人以凄迷的感受。
杜甫《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公元 317—589年)。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
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
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
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二、景、情正衬
情、景正衬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正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快乐愉悦的心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内心的悲苦之情。
1、以哀景写哀情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首尾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合一体,“妙合无垠”。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速。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柳宗元的这首《偶题》,是一首物我双会情境交融的作品。诗人创作此诗时,他身为逐客,远在异乡,独立庭院,百感丛集。诗人在阳春二月见到反常的
篇二:《小石潭记》借景抒情
《小石潭记》借景抒情艺术手法赏析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正如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就是典型的借景抒情的经典文章。
一、仔细品味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特点
《小石潭记》的借景抒情,体现了很高的艺术特点,作者多角度描绘景物,抓住景物特点,写得异常精美。作者不是简单的堆砌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清丽的语言,巧妙的手法,塑造丰富生动的艺术形象。既有大笔渲染,也有工笔勾勒,有远景近景、有虚有实、有声有色、有静有动,使读者既能鸟瞰全景,又能深入到幽奇胜境,耳有所闻,目有所见,有身临其境之感。第二段正面写鱼,侧面写水;第三段“斗折”比喻溪身,是静态,“蛇行”比喻溪水,是动态。特征鲜明,用语生动,无不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尤其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以其境过清”这些句子,耐人寻味。
二、深刻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
我们赏析柳宗元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关键在于通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来体会写景所寄寓的思想感情。这篇游记散文是柳宗元被贬湖南永州时所作,是《永州八记》里的一篇。柳宗元的游记不是纯客观的描摹自然风景,而是蕴藏着深厚的思想感情,透露着强烈的倾向性。作者在对幽奇秀美的山光水色的描绘中或隐或现的折射出本人的影子。小石潭的僻处荒野、无人问津,它悄怆幽邃的境界,正是作者遭受被贬为永州司马这一沉重打击的处境和想借山水以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深沉痛苦的心境的写照。作者生动地描述了小石潭的清幽、明丽、深远,写出了小石潭及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氛围,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寂悲怆的心情。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以写景为主,寄情于景,在描写自然环境的同时,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因此所写之景,打上了主观情感的印记,表达了幽深凄美的思想情感。
知识链接
唐宋八大家
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 、王安石、曾巩。
柳宗元的代表作
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
哲学论著:《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等。
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其中包括《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gǔ)鉧(mǔ)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 传记:《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
文学成就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
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游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
篇三: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五下6
五年级阅读下
六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教学目标】:
1、 掌握写景类文章抒情的特点: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2、 了解借景抒情类文章的写作特点。
3、 学习和运用写景、抒情的技巧。
4、 成语、朱子家训、格言的学习了解。
【教学重点】:
1、 学生通过阅读写景文章,了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方法和特
点。
2、 体会作者蕴含景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理念】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世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良好的学习方法,便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阅读也要讲究方法,若教会了学生阅读方法,就等于给了学生“点金术”。有效地指导学生读书,才能积累语言,沉淀情感,才能笔下生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5分钟)
一、 课前5分故事王
1、师:快乐作文,快乐成长,欢迎走进今天的快乐课堂。每周一次的相逢,总是让我有迫不及待的感觉。今天我们5分钟故事王的擂主又是哪位呢,让我们拭目以待!(课前安排学生练习)
生讲述《朱自清月夜听蝉》
(设计意图:把成语故事设计成讲故事,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指生讲故事(三个学生,各队代表,根据情况给各队加分)
二、快乐大风车
1、师: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散文清新隽永,让人回味无穷;而他那严谨的求学态度,更让人佩服!马上进入我们的朗诵环节-----《朱子家训》。师泛读正音。学生拍手打节奏读。还可以做动作读。最后
快速背诵。
(设计意图:古典文学的诵读,初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培养学生速记的能力。) 2、巧记六字成语。
师:成语,中华文化中的又一朵奇葩,六字成语大家见过吗? 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些数字成语。
一个鼻孔出气 一不做二不休一传十十传百
九牛二虎之力 士可杀不可辱万变不离其中
井水不犯河水 太岁头上动土五十步笑百步
不知天高地厚 风马牛不相及明人不做暗事
师:对哪个成语熟悉,谈一谈。
3、格言警句
师:有人说,朋友是风雨中的一把伞, 是寒冷是披在身上的大衣, 是远归时递在手上的一杯热茶, 是伤心时一句贴心的话语。
真正的朋友又是什么呢?从下面的几句格言中,我们似乎又能悟出点儿什么……
(让学生试着说一说,喜欢那个说那个。)
三、 阅读
1、 创设情景:
师:进行完快乐的语言积累之后,我们进入今天得第二站----导游选拔赛场。你有信心夺取今天得最佳导游奖吗?今天参赛的小导游要带领我们走进春、夏、秋、冬四季当中,采撷一片红叶,欣赏一塘红艳的荷花,真是惬意极了!所以今天我们的导游选拔赛场也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知识加油站,了解写景文章在描述时如何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感。第二站,练兵场,用学到的方法去分析文章。第三站:笔试关,用学到的方法去写文章。三关后,按每个人的表现颁奖。今天的几个大奖花落谁家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设计意图:将知识点的传授通过竞赛的手段完成,在这个选拔的导游的情境里让学生放松心情,激发参与的积极性。)
2、 传授主要内容
什么是借景抒情呢?就是指在对景物作描绘时,对眼前的景物心
有所动,有了感想,便在赞美景物时尽情抒发出来。情景交融,是指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感情,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
我们在赏析优美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文章的时候,一般从以下四点去赏析:
第一步:文章写了哪些景物?
阅读借景抒情的文章,首先要筛选出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我们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标志勾画出此类词语或句子。
第二步:文章中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这一步,实际上,也就是分析所写景物的特点。在阅读中要勾画出作者的评价词或评价语,或根据作者所写,自己概括,做好批注。
第三步:文章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或感悟?
之所以这样写景,是因为作者已经融情入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我们要筛选出文中由景及情的句子,尤其是那些抒情句或议论句。为深入探讨文中情,我们也可以结合背景介绍,结合作者心境,做到知人论世,总结人和自然的关系,感悟景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第四步: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何种写法或手法?
要重点赏析作者是如何写的,包括写景的技巧: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的技巧: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在赏析中体会如何更好的运用修辞手法来描绘那异彩纷呈的景物,以便我们学会在作文中如何运用各种写法,让自己的文章更美。
3、 练兵场
师:小导游们经过知识加油站,应该对写景类文章有所了解,下面我们开始第二关,下面有三篇文章,阅读之后回答本考官的问题,看哪一队回答问题最多。不要忘记团队奖哦!
例一:《秋天的树叶》哪些段落是写景?哪里是抒情?
2.拟人、比喻 对银杏叶由衷地喜爱 3. 秋天不像春天那样春意盎然,不像夏天那样朝气蓬勃,更不像冬天那样寒风萧瑟。所以我喜欢秋天,喜欢秋天那美丽的树叶。 (备注:该短文语句优美,要求学生放声朗读,细细品味。教师对第一篇短文进行详细指导,帮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 例二:《瑞雪》可爱的小雪花,是作者的最爱。文章在描写雪花的过程中,这种情感情不自禁地流露了出来,你发现了吗?回答课后问题
1.四方面 雪是洁白晶莹的、雪是奇形怪状的、 雪花是调皮可爱的、雪花是宝贵的。
2.有的像光彩夺目的小星星,有的像细如牛毛的衣针,有的像香气四溢的花朵,有的像从天而降的小伞兵……
3. 短文表达了作者对小雪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备注:此短文的传授可以让学生默读文章,稍加指导,教师逐步放手让学生实践、体会。)
例三:《荷花湖》
1.荷叶 荷花 青蛙 露珠
2.比喻:在翠绿的荷叶丛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伫立……
再往远处看,荷花像倾在湖里的胭脂,又像落在湖上的云霞,更是别具一格。
词汇:含笑伫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
3.表达了作者对夏日荷花湖的热爱与赞美。
(备注:此短文的传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练习速度读,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直接写答案,老师检查,查看学生的自学能力。) 师:时间过得真快,下课的时间到了,我看到你们眼中的喜悦,让我
们休息10分钟,马上回来让快乐继续。
第二课时(55分钟)
一、经典阅读
1、 再次回到课堂,你准备好了吗?笔试马上开始!
2、 在笔试前,我们先看一篇资料,你们很熟悉的一篇《绿满
校园》再读一读,体会文章的描写顺序吧。
(备注:经过了三次的练习,本文不做重点讨论,仅作赏析。)
二、 习作
1、师:练兵场大家水平不分伯仲,那我们就看最后一关—习作关大家的表现了。
校园对小朋友们来说一定很熟悉吧,大家对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你的校园中,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或哪个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以《我爱____》为题把它的景色写下来。
2.发散思维:师:除了老师提供的内容外,你也可以描写自己熟悉的景观。谁给大家介绍一下呢?同学们听一听。
3、 习作。(备注:阅读课可以写小片段,只要会用本节课学到
的方法就可以。)
4、 快乐作文、快乐成长,感谢大家的精彩表现,最佳导游奖
咱们即将揭晓。
板书:
借景抒情 情境交融
第一步:文章写了哪些景物?
第二步:文章中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第三步:文章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或感悟?
第四步: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何种写法或手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经典借景抒情的句子》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0827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