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经典句子 > 高考热点_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金句,时评,素材,导写) 正文 本文移动端:高考热点_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金句,时评,素材,导写)

高考热点_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金句,时评,素材,导写)

2019-05-29 16:25:3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高考热点_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金句,时评,素材,导写)

  1、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

  2、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因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

  3、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4、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

  5、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

  6、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7、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

  8、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

  9、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

  10、中华文明是亚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11、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

  12、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金句


  习主席重要讲话

  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三千多字的讲话全文虽然不长,但却干货满满,信息量很大。

  6个数字带你快速读懂。

  1个评价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1个判断

  回顾历史、展望世界,我们应该增强文明自信,在先辈们铸就的光辉成就的基础上,坚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努力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亚洲各国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有着相似的历史境遇、相同的梦想追求。面向未来,我们应该把握大势、顺应潮流,努力把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3点期待

  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和平安宁的亚洲。

  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恐惧,实现安居乐业、普遍安全,希望各国互尊互信、和睦相处,广泛开展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往活动,共同维护比金子还珍贵的和平时光。

  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共同繁荣的亚洲。

  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贫困、富足安康,希望各国合力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共同消除一些国家民众依然面临的贫穷落后,共同为孩子们创造衣食无忧的生活,让幸福和欢乐走进每一个家庭。

  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开放融通的亚洲。

  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封闭、融会通达,希望各国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4点主张

  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中国愿同各国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为更好传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撑。

  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中国愿同有关国家一道,实施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和亚洲影视交流合作计划,帮助人们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欣赏,为展示和传播文明之美打造交流互鉴平台。

  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中国愿同各国加强青少年、民间团体、地方、媒体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各种形式的合作走深走实,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创造条件。

  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中国愿同各国实施亚洲旅游促进计划,为促进亚洲经济发展、增进亚洲人民友谊贡献更大力量。

  4点对中华文明的深刻认识

  中华文明是亚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

  1句话定位“今日与未来之中国”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亚洲文化嘉年华

  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亚洲文化嘉年华”于5月15日晚亮相国家体育场“鸟巢”。古老的丝绸之路绵延万里,沿线国家丰富多样的文化特色,各国文明之间交流对话、融合互鉴的美丽画卷缓缓展开……

  来自亚洲各国的演员们带来具有各国特色的歌舞节目,呈现一出多姿多彩的亚洲风情大联欢。

  亚洲,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文明,穿越时空,交相辉映。

  对话,涤荡心灵,展望未来。此时此刻,共享亚洲梦。

  文明对话六个关键词与素材

  多样

  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

  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事物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自然规律。)

  《礼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平等

  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如果居高临下对待一种文明,不仅不能参透这种文明的奥妙,而且会与之格格不入。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

  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冯友兰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

  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康有为

  大殿的角石,并不高于那最低的基石。——纪伯伦

  包容

  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中国俗话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尊重

  企图建立单一文明的一统天下,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

  仁者必敬人。——《荀子》

  和合

  亚洲各国人民要从悠久的历史文明中汲取养分,凝聚对亚洲价值的集体认同,拓展人文交流合作,夯实睦邻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把“和”、“合”的传统理念付诸彼此相处之道,把修睦合作的薪火世代传承下去。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恶德——不和、战争、悲惨;

  美德——和平、幸福、和谐。 ——英国·雪莱

  善鉴

  我们要倡导交流互鉴,注重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美好画卷。

  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片段速写

  亚洲,“太阳升起的地方”。长江与黄河,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明;印度河与恒河,哺育滋养了悠远的印度文明;流经伊拉克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孕育了饮誉世界的两河文明。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亚洲照亮了人类历史的天空。

  璀璨夺目的亚洲文明

  亚洲,诞生了世界最古老的陶片、瓷器。每一种文明,都为陶器的形成与演变贡献了自己的智慧。

  迄今为止最远古的陶片出土于中国江西;

  最早的陶器上釉技术由古巴比伦人发明而来,赫梯人则造出了最早的高温陶器;

  又有谁能想到苏美尔人率先使用圆盘制陶轮,竟能在这飞速的旋转中发现轮子的秘密。

  当然必须值得一提的是,陶与火还造就了另一个世界奇迹,就是秦始皇兵马俑,这个奇迹也成为文明对普通劳动者最恒久的颂赞。

  最早的数字、文字、天文、历法,法典,乐谱、乐器,在亚洲发源。古印度文明发明了0至9的十进制数字,古代中国人最早使用负数,代数和三角学则由阿拉伯人创建。正是有了不同文明的不同创造,才有了数学这门学科的出现。

  文字同样使然。楔形文字记录下了古代西亚各民族的文明信息,而汉字则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步构建了博大的中华文化。

  不止如此,为了商贸便利,吸取了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精华的腓尼基字母由此诞生。小小的22个符号,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传入各国不断开枝散叶,奠定了人类文明重要的文字基石。

  亚洲灿若繁星的世界遗产,经历久远的岁月,其魅力令世人倾倒。

  令人惊叹的创造力

  人类文明从古至今的发展,对当下的影响与联系,其实早就悄然贮藏于我们的本性之中。文学、音乐、电影、动漫,各类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出不一样的表达形式,催生出了像泰戈尔、宫崎骏这样的标杆性人物,造就了印度“宝莱坞”这样的亚洲电影工厂。

  可以想见,亚洲文化的创造力和影响力不可小觑。

  文明的延续,就是在对过往的艺术与发明的临摹和再创造中,交替前进的,这种变化渗透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例如印度的纱丽,越南的白色奥黛,印尼的巴迪、波斯的地毯。作为当地的传统象征和符号,正是在与时下潮流不断融合和借鉴的过程中,才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曾经的创造,融入有形的世界,无形的内心。东亚、西亚、南亚、中亚、东南亚、南亚次大陆,都是彼此相依,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正是因为它们的多元与差异,才有了如今我们所见到的文化多样性,才能共同迎来人类文明的黎明曙光。


  时评导写

  以旅行丈量文明,以交往增进共识

  来源:新京报评论

  丰富多样、历史久远是亚洲文明最突出的特点。550多项世界遗产、近25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亚洲,星罗棋布的文化旅游宝藏吸引着世界各国观光者的目光。柬埔寨吴哥窟、印度泰姬陵、曼谷玉佛寺、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日本清水寺,更有中国的长城、故宫、兵马俑——每一段跨越时空的旅程,其实也是一次直抵人心的文化对话。

  亚洲的旅游业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而旅行的意义不仅在于走访名胜古迹,语言、艺术、音乐、美食——当我们置身异国他乡,遇到的一事一物、他国民众的一言一行,都是文化最直接、浅白的表现。来中国看相声、听评弹、学京剧;去日本观能剧、假面剧;到巴基斯坦听民谣;置身伊朗赏“塔阿齐耶”——这些传统的艺术形式里常常藏着一地文明的密码。

  以旅行的姿态走进他者文明,去感受时代在不同国家留下的印记,像拜访邻居、朋友一样去体会他国的国家精神,这是消融陌生感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增进命运共同体认同最有效的途径。

  也因此,提出的亚洲旅游促进计划,是“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原则的具象化,也为文明的交流互鉴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抓手。可以期望,通过计划的深入实施,地缘、文缘和命运相亲相近的亚洲各国,民间交往会越来越密切。随着相互了解和认识更加深入,开放包容的文明观也将扎根各国民众心底,为塑造一个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提供坚实的民间基础。

  说到底,无论是促进旅游业发展还是举办亚洲美食节,无论是启动经典著作互译还是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本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既是官方的聚会,也是民间的联欢;既有自上而下的积极倡议,也有自下而上的水到渠成。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汉唐风。”华夏文化自古便是因交往而兴盛,因互鉴而发展。而自历史深处传承而来的开放与包容,在当代更具有了新的现实意义。

  当本已扔进历史故纸堆的“文明冲突论”卷土重来,当民间交流交往的潜能被人为阻隔,当傲慢与偏见进一步发展为拒绝和对抗——亚洲作为多种文明交融的示范区,应秉承着充分的文化自信,在交流互鉴中共同迈入发展的新阶段。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标志由图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图形部分主体形态由牡丹花衍生而来,按照亚洲地理位置的六个分区将标志设计成六瓣互动的花瓣状图形,并将抽象的人的形态融入其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手牵手连接沟通的视觉效果,象征亚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亚洲人民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颜色体现了亚洲各国国旗的色彩,也象征亚洲文明的绚丽多彩。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考热点_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金句,时评,素材,导写)》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9353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推荐范文